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在当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在当下》读后感10篇

2018-02-16 20: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在当下》读后感10篇

  《活在当下》是一本由[美] 芭芭拉·安吉丽思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在当下》读后感(一):怎么看不到内容呢?

  注册了都不能看,,,昏。。

  尽是些书评跟简介

  莫意思~~~

  闪人~~~别处逛逛。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什么玩意儿,,,v

  《活在当下》读后感(二):活在当下Real Moment——芭芭拉 安吉丽思

  微薄:http://t.sina.com.cn/1868564060/profile

  大好的周末,躲在自修室的角落,挨着热烘烘的暖气,突然发现,原来生活中并非只有无止境的力学分析和冗长的公式。很久了,感觉不到样子充实快乐了,虽然每天依旧很忙碌生活规律依旧很正常。但是内心很久都不曾像此刻如此充盈。

  也许我是陷入彷徨的怪圈里了,也许我是迷路了。

  芭芭拉说,快乐不是有一天你会忽然达到的一种境地,如果一心一意的等待喜悦大驾光临,只会让自己与许许多多细小却真实的快乐擦肩而过

  我想,过去的时间里厄自己,就陷入了这种怪圈里。期待快乐,期待达成自己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愿望和小小的野心,可等到make it 之后,却不知为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

  此刻,安静的陪着我的,芭芭拉·安吉丽思的《活在当下》,我试图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命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如果我们不追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太多人在说,进行时的重要性道理没有不懂的人,却仍旧缺少坚定的奉行者。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哲学总是被人高高挂起视为膜拜的对象,总无法走下神坛的原因吧。

  不得不承认我便是是个标准头脑疯狂行动智障的变态。

  喜欢做白日梦,甚至为此做下记录。为了不让自己忘记这些白日梦,我每天都在不停的去看自己写下的那些“诳语”。可追梦的路从来都漫长无比,辛苦无比。辛苦着,痛苦着,便会渐渐迷失...

  比如现在,我让自己窝在角落里看一本灵性的书,只为给自己舒缓下已经快要错乱的神经。我不想迷路。可我不快乐

  我渐渐明白,如果想做的事太多,人会更加不知所措,又因不知所措,便会更加责怪自己。

  我不知所措,我责怪自己,我忙碌却不快乐,我一遍一遍去看自己记录下来的想法憧憬却只能得到短暂满足感。是的,仅仅是满足感。

  就像,吃不到美味佳肴,便用佳肴的美味为佐下饭,得到的也仅仅是暂时的满足。

  活在当下,是一种态度,我急需的一种。

  “快乐不是一种生活状态,它是一系列真实的刹那的组合。”

  “你生活的诚实吗?”

  书里问我,我反问我的内心。

  O!

  这是内心的回答

  我从没有踏实的过每一天,我“急功近利”,“心急如焚”。我那么迫切的想考到同济的土木工程专业,我那么迫切的想通过下个月的六级考试,我那么迫切的想开始中级口译的复习,我又那么迫切的想知道关于股市关于基金关于理财的一切一切。可,我除了每天忙忙碌碌的感觉透不过气来,收获到什么,我不知道。

  我也早已不再认真的忠于自己的内心去安排生活。我想一整天呆在宿舍温暖的被窝里,看看创意书,看看时装杂志,喝杯滚烫的姜茶水,吃很久吃不到的旺旺仙贝。可以不用做力学题,不用看财经普及书,不用担心体重增加。可我停不下来。也做不到。

  芭芭拉说,女人需要灵魂出来,自由的奔放。

  每个人都有心情周期,当你变得暴躁易怒,厌倦无聊,苛刻挑剔的时候,哪怕只是刚刚开始的种种异常的苗头时,那都是你心底隐藏的狂野女人在向你召唤。弄清楚她到底要什么之后,好好满足她一下吧,带她出去疯一疯,玩一玩。等她得到满足了,再安然回到之前的生活状态,你会感觉更好。压抑只会让不开心越积越多。等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释放,那么影响甚至危害,都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我的内心渐渐充盈起来。从自修室回到宿舍,刚刚喝过一大杯刚刚煮好的姜茶水,没有任何负罪感的看了一集吸血鬼日记室友都去追梦了,而我独自一人留守却没有不安

  芭芭拉说,生活是自己的。

  记得看过一篇日志上说,一个女人不管是嫁给国会议员还是建筑工人,都有权利让自己快乐起来

  我没有锦衣玉食却衣食无忧,没有嘘寒问暖呵护却也非冷暖自知的孤寂

  我要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深怀感恩之心善待自己

  “当我可以追求快乐,快乐却因而不现。

  当我不在刻意寻找,只全然放心与当下,快乐竟在眼前。”

  《活在当下》读后感(三):真的可以很安静~可是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是理想而已!

  real moments

  这种状态无疑是最好的状态

  全神贯注 那一刻并无二心

  恩~

  我终于觉的时间过的最慢的时候其实就是我最专注的时候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儿~

  专注是好的~活在当下也是对的~

  可是~太概括了不觉的麽

  仍然有一大部分的人

  承担社会家庭理想和爱情带来的重任在肩

  他们必须有目标 必须时刻想着向这目标奔跑的

  那些是他们的终点线~

  当终点线不在了~信仰也坍塌了~

  更多的时候没办法也没有时间去在乎自己是不是辛苦和辛酸

  开心的时候~就是离目标更近的时候而不是自己轻松的时候

  想想其实很疼~

  心疼~

  那承担着太多梦想和信仰的人~

  要幸福

  《活在当下》读后感(四):活在当下,用心品味生活中每一份真实的刹那

  芭芭拉·安吉丽丝的《活在当下》是一本文笔优美、充满诗意身心散文集,有爱的能量发人深省力量洋溢在字里行间。读起来,对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都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其实用心体会眼前的每一个经历,品尝当下的每一分喜怒哀乐,生命的意义就在其中。做了十多年的HR工作,读了好多励志类的书,总是一再鼓励自己为了明天努力努力再努力.....其实明日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

  近两年每天过着忙碌而琐碎日子,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心也慢慢的静了下来,发现以前曾被自己忽视的很多点点滴滴其实才是串起生活的美好。“人生总有一个又一个热烈期盼:考上好学校结婚、生子、事业成功、买房子…”总是告诉自己:只要能……我就满足了!然而有朝一日,你日思夜盼的人生大梦终于成真了,但是为什么你竟没有兴奋的感觉?人生究竟要追求什么,才能让自己觉得快乐?

  我们总是忙着做梦,让生命就在这样不断地眺望未来、回想过去中悄然而逝,反而错过了最真实、最美丽的现在。读完这本书还有前不久看到的那篇“我们还能拥有孩子多久”,我真的是豁然开朗。我更应珍惜这日夜有家人陪伴的日子、珍惜孩子带给我的快乐,跟孩子一起成长。书的第十章“与子女一起成长”我读了好几遍,其中两个小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也跟做了妈妈姐妹分享一下:

  (—)孩子稀罕的是爱

  和孩分享真实的刹那,是让他知道你重视他、是让他感受你爱他的最佳途径孩子们稀罕的是爱,不是玩具。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常企图以物质享受来弥补沟通交流的真实刹那之不足。对许多家长来说,这个做法方便多了,省事又省时,较之和孩子共享一段真诚的、爱的时光。他们宁可上街去买个新玩具了事,如果你以物质供应来代替爱,你等于是告诉孩子能带来快乐的是物质享受,不是爱。

  (二)尊重他的神性

  爱达佛大师(MASTER ADALFO)曾说:孩子是.....古老的灵魂装进了幼小的躯壳里你的孩子并不单纯是你的孩子,他们是你的老师、你的向导、向你挑战的人让你学到教训的人、把事实摆在你面前的人、治愈你心灵创伤的人、擦亮你灵魂的人,他们与智慧和爱的源泉保持密切联系,这是大多数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已丧失的能力,他们看得见天使,他们爱的毫无保留,他们可以天人交流、畅行无阻..........

  读这本书时有一种心灵的震撼 ,能找到太多的共鸣,其实无论欢、喜、悲、伤,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深刻的追寻、思索中,只要我们全神贯注,用心体会眼前的每一个经历,品尝当下的每一分喜怒哀乐,生命的意义就在其中,正如芭芭拉•安吉丽思在书中写道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次反省和转型的成熟时机”,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活在当下,因为幸福的方式各有不同,需要自己用心去品味......

  感谢这么好的一本书,让我更加的去了自己欠缺很多真实的刹那。有兴趣朋友可以读读。

  《活在当下》读后感(五):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我是一个喜欢记录生活的人,不管是甜蜜的,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朋友圈一直都是我精心去安排的,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很珍惜活着的每一秒同样我也很享受生活大学毕业之后我就欣然的接受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这期间也是有痛苦有欢乐,但是我都欣然接受了,虽然没有做到波澜不惊,但是事情也算是处理的比较得当吧。

  把这本书发到朋友圈的时候,很多女性朋友都说看过这本书,也说作者芭芭拉•安吉丽思是不折不扣的女强者。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作者是一位女强者,我感觉她是一个很会生活的女人,她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好好的规划好。我认为规划生活真的是一件需要很用心很理智去做的事情,在这一天我们需要做什么,这一周,这一个月甚至这一年需要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初步的规划。时间虽然都在变化,时刻都会出现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但是大致的方向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把我的,这样做事才能够比较清楚,有所收获。

  同意书里面的一些观点,比如那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司机。司机之前的工作不是司机,甚至要比司机体面的多,薪水非常丰厚,但是有一点,不能够经常陪伴家人。有一次自己的孩子发生了事故他的妻子给他打电话没有打通,他第二天才知道这件事情,然后开了很久的车回家,来到医院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孩子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了各种管子,从那以后他辞职了,做了一名司机。他说自己很幸福,我应该很理解这种想法吧,之前自己也是这样,工作各种忙碌,不能够好好照顾家里,爱人身体不好我也不能够多陪伴他,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之后的自己和司机一样辞职了,现在在家里休息,有机会再出来找一份工作。真的不太想让自己忙碌的喘不过气来,我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感受,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工作不能够过于占用我生活的时间,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不是经常会看这一类型的书,但是感觉偶尔看一看,给心情放个假也是蛮好的,人嘛,就是要活的精彩和充实。我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可能我的想法很多人不会同意的,稍微有些消极。以前自己也是工作狂,现在自己也很喜欢那份工作,但是有的时候就是会瞬间发现,需要歇一歇了,然后再继续上路。

  《活在当下》读后感(六):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活动地址: http://www.douban.com/online/10604502/

  从现在开始,格外珍惜时间,让生活充实起来   

  请安静下来,想想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从现在开始,只吃健康食物   

  从现在开始,把已经做了一半的工作统统完成   

  从现在开始,改变说话的方式   

  从现在开,感受深呼吸的美丽   

  妈妈的手,你握过吗?   

  从现在开始,对不了解领域做一番探索和研究   

  在家里挂一个小黑板   

  从现在开始,运动起来   

  享受一次香香的、热腾腾的泡泡浴   

  买个零钱罐,存点零花钱   

  和一个小孩一起度过一天   

  清理你的衣橱   

  请朋友来家里看一张DVD   每个礼拜拿一天只吃素   

  到一个离你很近但从没鸯去过的小街或者胡同转一转   

  从今天开始,忘掉某个长久...

  《活在当下》读后感(七):专心的为每一个此刻而活gift&present

  摘自于书中barbarra de angelis 引用已经过世的演员兼导演Michael landonde 的一段话:

  活着的时候,最好能记住:死亡即将到来,而我们不知道它降临的确切时间。这能让我们随时保持警觉,提醒我们趁着机会还在,要尽情地活着。是该有人常常告诉我们:来日无多。然后我们才可能将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发挥到极致,不论你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吧!

  其实这只是其中众多我有所感的话中的一句,感觉这是自己能够很明确清晰告诉自己要做的,而其它的那些“一刹那”,那些来自于生命的感悟是我所不能透彻的用言语表达的,它仿佛触碰你内心的时刻是这样的,当你努力要把它描述出来的时候却变成了千里之外的那样了。

  所以我觉得读这样的书,你没有足够大的心灵能量又想要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时,是要讲求环境,心境与时间的统一,我第一遍真的是带着平静的心情在夜深人静的状态下品味的,它震撼着我,有好多想要问自己的问题和关于对生命的思考;可当换一个场景换一个心境随手翻看的时候,我觉得我与它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

  ……

  ……

  ……

  《活在当下》读后感(八):《活在当下》:享受生活每一天

  我们一心一意计较已经发生或者将来才会发生的事情,却忘记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片刻。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为“为生活做准备”的专家,同事也变成“现在就充分享受生活”的低能儿。

  来听听这段独白:起初,我想进入大学想得要死;随后,我巴不得赶快大学毕业好开始工作;接着,我想结婚、想要小孩又想得要命;再来,我巴望着小孩快点长大去上学,好让我回去上班;之后,我每天想退休想得咬死;现在,我真的快死了……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生活。

  想想看,我们一直在生活这条大道上发足狂奔,为事业做准备,为休假做准备,为周末做准备,为退休做准备……如此擅长于为未来而活,问题就出在我们已经养成不活在当下的恶习。于是,当生命中那些期待已久的美好事物真正来临——假期、省钱、狂欢会……而我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享受了。

  现在的我们,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消费主义时代,我们总是尽可能多得快速消费,或者取得更多的业绩。渐渐的,有没有汽车、房子、更大更新颖的电视机手机笔记本,以及一份听上去不错的工作,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当我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这些物质上,人生的目标不再是生活,而是“拥有”和“完成”。

  我们相信在拥有某种经验、某种财富或者某种地位之后,我们就会快乐,而在这之前,快乐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努力工作或任时间流逝,期待快乐降临。终于,当我们好不容易完成学业、减肥、创业或买房子后,当我们应该快乐时,却大失所望——也许,我们会觉得满足,却并不快乐。

  就像吸毒,总要越来越多的剂量,才能达到兴奋的效果,最后,你再也离不开物质和权势。而这些被不停追求的梦想,早已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心灵和情感的死胡同:这一路,我们拿出所有真实的瞬间,换来的财富和目标,却换不来快乐。

  孩子比我们快乐,因为他们有本事从每一口食物、每一朵花、每一片晕,每一个经验中,探索、品尝到纯粹的惊喜。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过去的意境过去,而未来的不可探知,因此,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放心于当下”,戒除麻木的习惯,开始全神贯注地去品尝每一分活着的滋味。

  是的,我们会担心,会害怕。担心自己一旦不努力,就会失去点什么东西。但是,如果一直这么努力,也许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东西:健康,家人,平静的心态……

  享受此时此刻,

  把它当做上天的赐予Gift,

  也是我们的“现在”the present。

  (英文present具有双重意义,即可指现在,也可以指礼物或赠与物)

  《活在当下》读后感(九):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我们现在常常说到的一个词,意为珍惜眼前的一切,掌握住今天。在我们的书屋里现在或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当下”的书,比如《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的秘密》、《立足当下》等等励志修心类的图书,然而可以说他们都不是“当下”的鼻祖,只有芭芭拉•安吉丽思的这本才是正宗的,所以书的封面上写了句“对不起,让中国大陆读者苦等了13年”。 虽然作者是美国人,书中描述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和我们有所不同,但是修心养性的道理人类都是相通的,悟出的道是通用的。我觉得现在修心灵励志的书可以分为三类,

  1.教人认识自己

  2. 鼓励人为明天奋斗

  3.让人放下杂念看到当前

  《活在当下》就是属于第三类的。书中的每一部分都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每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可能不同,但都能从书中内容得到启迪,让心灵得以滋养,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内心的平静。

  《活在当下》读后感(十):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

  2012-2-7 15:20

  在这里我想写的是我大概2年前也可能是3年前学车时候的情景。那时候应该是每天都去学开车。学车,说起来也很容易,过程无非是几个人围着一个车,挨个的练习倒库移库的过程。记得有段时间是每个人轮流开,出现错误的那个人要掏钱给大家买水。就是那段时间,我觉得压力非常大,最后学车的结果,就是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然后考了第二次,好像是那段时间补考还涨价,多交了300 CNY的样子。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事情,我想说的是,学车的时候的那个环境就是那种很容易让人觉得“鸭梨很大”的环境。首先,所有去驾校的人都是去学车的。所以,所有的人的目标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身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所接触的东西都是有关于同一个主题的,这些人也就是“peers”,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相互比较。第二,我自己的驾驶水平不高。也就是说我处于“peers”的下游。对于学车,我相信“熟能生巧”或者是说“有努力就有回报”,但是很不幸,开车时间这个资源是有限的,是相互竞争的,这意味着自己不可能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当然,其实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可能会遭受其他人的白眼。第三,长时间的等待,没有消遣。在驾校,往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等,等待别人把车练完了,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练习。等待的时间可能是和别人讨论练车的经验,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交流的。等待本身其实是一个很让人疲惫,让人觉得痛苦的事情。

  人往往有压力,就是因为总是陷入这种“环境”中不能自拔,还说我学车的经历。想来,最坏的结果其实就是我所经历的结果,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然后考了第二次,顺带的一个不走运就是补考的费用还增加了。即使是这样“坏”的结果,我不是也活到了现在,而且尽管我是比同时学车的人多交了300 CNY,但是后来学车的费用就噌噌的网上涨,相比现在才学车的还是便宜了不少。可惜,在我和其他人一起练习的时候我往往不会那么洒脱的这样想,往往我会想“为什么练习同样的时间,我不如别人”,“为什么我总是倒数”,“我学车没有天赋”,“我怎么总是表现的那么糟糕”,“考不及格一定会有人笑话我”,“教练为什么对我凶,他是不是放弃我了”等等,我不能说这些想法一定就是完全不应该有的,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毫无必要的。事情的结果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怎么想而改变的,而是往往有其固有的因素的,所以巨大的压力可能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是徒增烦恼。对应到社会上的情况就是,价值观差不多,而自己又不是处在上游,偏偏又不得消遣,就觉得有压力了。大部分时候我们是无法改变这个外在的环境的,只能做到让自己“放宽心”了。

  从上面的角度来说,这个书其实就是一个让人的思维能跳开自己的“环境”的一个书。我是买给我妈看的,但显然其实我妈并不是这类书的目标人群。我妈是那种,“子女已经成年,自己即将退休,工作就是混日子,没啥追求,没啥目标,因而身体上有点小毛病而自怨自艾”的那一类。而可能遭遇书中所描述的困扰的,更像是我即将要经历的,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更像是30~46这段时间内所需要经历的。作者应该也是一路走来,所以写的也是这类东西,很显然,让她去解决“即将退休的人如何才能不抑郁”是找错人了。

  我可以想象出作者所经历的人生,大概就是“事业上很成功,也相对富有,经历了各种冒险,而现在想归于平静”的这类人。可能还是自己太俗,我觉得有钱人和没钱人的想法确实是不一样的。我能想到的例子是,比如去庙里上香,我听说每到春节,就有大批富人去庙里上香保平安之类的,捐的香火钱也是成万成万的。我在这里不反对宗教的作用,但是对于我来说给庙里捐钱的人就是SB,几万块够我买山地车、跑鞋、iPhone4S、xbox360好几份的了。但是对于这些富人,如果几万块钱能换来精神上的“平静”那一定是笔很划算的交易。

  我不知道自己即将经历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回首自己的过往,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如书中所说,自己做的并不怎么好。比如和父母和同学的关系,比如自己对目标的追求。

  2012-2-6 15:01

  看这个书最大的体会还是在想一些信仰有关的东西,比如书上的许多内容其实可以对应到一些“信仰”上面,这些信仰并不一定指的是宗教信仰,或者说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比如素食主义者,可能是因为觉得素食更健康而选择素食,也有可能是觉得人和动物有着平等的关系而拒绝吃肉。后者就更像是一个“信仰”,人所坚持的东西,不可改变的,核心的价值。因为有了比如“人和动物是平等的”这个信仰,因而有了一系列的行为。同样的,这个书给我的感觉也是在传达某个“信仰”,比如人们的相互关爱,追求内心的平静等等。作者并没有说人为什么要相互关爱,而是要人先认为这个事情是无可辩驳的,人人固有的,然后又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描述那些让人觉得舒服的一种体验。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人世间“美好”事物,但是其实我更希望追寻它的缘由,当然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大部分时候都是达尔文的理论给出了无可辩驳的回答。

  这本书更像是那种用来放松的书,很难说能总结出来自己应该由书上的指引而改变某些行为。更多的时候就是阅读的本身给人带来的放松,和对自己心灵的叩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