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愤怒的葡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愤怒的葡萄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0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愤怒的葡萄的读后感10篇

  《愤怒的葡萄》是一本由[美]斯坦贝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4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一):希望不灭,生活继续

  他们原本有家有土地,生活虽然不是事事如意,也不会年年丰收,但他们至少是快乐团圆的,男人在外耕地,女人在家洗衣做饭,简单而美满。但,生活总是充满意外。土地被征收,冰冷而庞大的机器推毁了他们的房屋,走吧,只能离开这里了,离开这片他们世世代代生活过的土地,怀着美好的希望到南方去吧,到加勒弗尼亚去——那有摘不完的果子,桃树,苹果树,梨树,我们可以到那去做工,饿了渴了还可以吃点水果,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有自己的白色小房子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那里,多好啊。只有年老的一代人要坚持守在这片土地上——爷爷从这片土地生,也要死于这片土地,他的根在这里。而正当壮年的父辈子背们则要拿着黄色的宣传单,向南走去,去开创他们的新生活,但却不知等待他们的只有亲人的离散和生活的流离。

  浩浩荡荡的南行大队在公路上缓慢的爬行,每个人都相信到了那里一切都会好起来,虽然偶尔会在路上碰见几个向回走想要回家的人,这些人宁愿死也要死在家乡,但心中幻想美好的人们又怎会明白这是为什么,明明南方如此富足,就像爸爸不明白如果他们只需要500人,又怎么会印1000分传单呢。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许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同为被赶出家园的人们自觉的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善良纯朴。直到他们到了加勒弗尼亚才明白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早已有成千上万的涌入南方,还将有更多的人来到,富豪们将工资一点一点的压低,他们被赶的四处流浪,原居民厌恶他们,到处都有警察管着他们,只有官办的收留所还好一些,还有他们从没用过的马桶,天天有热水,自己选举人管自己,没有警察的介入,这是最好的住处了,但没有工作没有钱的他们没法在这常住,只好再次动身,摘几天桃,摘几天棉花,但越来越多的人来工作使得工钱越来越低,可摘的越来越少,劳苦一天的工作挣的钱只够吃饱一顿的,到了冬天又该怎么办,OMG,或许还不到冬天就又没了希望,天上下起了大雨,怎么办怎么办,亲人生病,政府不管,善良的人们只好去偷去抢。书中主要的一家人最终还是四分五散,究竟什么时候向南而来的人们才懂得团结起来反抗呢?

  书中的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色。妈妈坚强,是一家的主心骨,一直努力团结一家人。约翰刚被从牢里放出,平时沉稳但绝不容别人欺负。牧师一直在思考,总会比别人想得更深远。离开家的爸爸失去了一家之主的地位,是家中的劳动力、、、、

  这本书看的让人很无奈,虽哀其不幸,但却无法恨其不争,因为他们真的很努力的活着,几乎没见有什么希望破碎的时候,即使看到书的结尾他们依旧相信一家人还会再相见。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忧愁,生活在那个年代下的人们,恰碰上银行收并土地,机器代替人类干活,使无数世代靠土地自足的农民被迫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看这本书的书名,我一直以为结局会是人们团结起来反抗,毕竟那才是“愤怒”不是吗?生在那个年代是他们的不幸,作者一直围绕着约翰一家展开描写,偶然穿插几章旁白叙述,剧情一直很理性。这本书无关风花,只有一群南漂的人们在努力地活着。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二):学会接受苦难,学会做一个失败者

  这部小说真是充满了太多的不幸和太多的悲哀,以至于我读完后还久久不能释怀。

  美国的农民原来也有这样的血泪史,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这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美国三、四年代的经济恐慌对农民来说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被迫流浪,而流浪的过程充满了多少的血与泪。

  这部小说有3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汤姆、奶奶和妈妈。汤姆是一个正直,善良,很率真的人,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即使付出代价也会去做,他不会为邪恶势力低头,这样的汤姆不止被家人所爱,更被我们这些读者所爱,尽管这个形象似乎有些理想化。奶奶是个顽皮的孩子,他固执,他天真,他可爱。我真的是爱死这个奶奶了,他的死让我难过了好久。妈妈是这部小说里刻画的最传神的角色,尽管她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她是一家之主。她有强大的气场去维护这个家的完整和尊严,同时她拥有超乎常人的接受苦难的能力,再大的灾难也无法击垮她,也就无法击垮这个家。

  美国中部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浪,他们所梦想的仅仅是能够吃饱穿暖,能有自己的一个家,但这样的卑微的愿望也被无情的现实狠狠的撕碎。他们斗不过那些狡猾的资本家。大资本家的狡猾与丑陋在这本书中显露无疑,而更深层次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这个制度是牺牲那些穷苦人的利益来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而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英国的圈地运动同样如此。

  书中有段文字让人印象深刻:那些农场主把堆积如山的橙子和葡萄拿来烧掉,把很多猪活埋掉,为的就是保持住这些东西的价格,而有千千万万的流浪者却因为吃不到东西而饿死,连葡萄都变得愤怒了。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父辈灌输这样的思想: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奢侈和腐烂的,把大量打牛奶倒掉,把大量的水果烧掉。当时还小,听后还蛮震惊的,这不是暴殄天物吗,这资本主义国家真是他妈的浪费啊。其实细细想来,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试想那些农场主也需要生存,如果没有了利润,意味着自己的辛苦也白搭了。那为什么不把东西送给穷人或便宜卖给穷人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做了,不仅自己会亏的血本无亏,同样还会受到同行的排挤与谴责。因此,没有人是救世主,每个人都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这部小说也许更多的是想表达穷人们在关键时刻应该团结一致,才能共渡难关。“在你需要帮助时,永远只有穷人才会对你伸出援手”。同时还歌颂了广大劳动人民承受苦难的能力。这也是本书带给大众感动的地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众多的苦难,我们能选择的是怎样去面对。如果面对苦难我们能勇敢接受,那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垮我们。

  即使我们不幸成为失败者,那就怎样,生活还不是在继续前行,前方还有多少美丽的风景在默默的等着我们………….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三):一点儿想法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真的是非常微妙。

  势单力薄时呼唤集体的强大。

  抱团之后又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

  在《愤怒的葡萄》里面,无家可归的农民满腔的愤怒积攒着,积攒着,随时都要和其他愤怒的农民们变成一体,变成强大的“我们”,强大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把推翻当时的经济制度,当权者知道他们急切地想要变成一体的心情,所以像追逐绵羊的饿狼一样把敢于聚成一群的贫民冲得七零八落无法合体。

  想到《颂歌》里面的从生下来就被捆绑成“我们”的那个家伙。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大集体中挣扎着,特立独行着,想要走出人群,成为单一的“我”。而他冲破“我们”的束缚的时刻看起来一点儿都不逊色于团结起来的人民的波澜壮阔。

  所以。。其实没啥结论。

  人类总是走着走着就走跑偏了呢。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四):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愤怒

  我一直都是一个有偏见的人,书里边写着经济大萧条,地被工厂占了,全家人不得不把家当装进卡车,一路流浪,寻找活干,当看到里边写,今天又是肥肉,只有肥肉吃了,不知道是作者刻意的这么写,还仅仅是饮食习惯的不同,历史书上边的中国经济萧条,主食米饭都没得吃,还有吃树皮的,但是外国应该也有饿死人吧,当初苏格兰土豆欠收引发大饥荒,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还是外国人不像中国人,属于杂食性人种,吃什么都能够存活。还有书里边写的吃鸡的时候,把内脏都扔掉了,既然食物那么紧缺,仅仅是因为饮食习惯就不吃,真是不习惯呢。

  学习经济学的时候,提到美国30年代经济萧条,把牛奶倒进大海里边,也是心痛的很,现在想起来,完全是受了固定思维的影响,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经济体制的不同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五):我是一粒愤怒的葡萄!

  人类是一切罪恶的始作俑者。

  读下来,只剩愤怒的人,你要反省你自己;读下来,只剩理智的人,你也要反省你自己。读下来,如果你如我一般,变成了一粒愤怒的葡萄,太好了,我要把你吃掉。

  人是最好吃的,不单中国人喜欢吃人,全人类也同样都喜欢吃人,人是最美味的。

  被迫迁离土地的人们,在这场迁徙途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一个接一个地被吃掉。他们原本是无辜的,他们从来都很善良,然而世上终要受苦的人大约也多是这一类人,没有海内之分,也无古今之论,读到后面的后面,你都不会再期待发生好的什么了,不可能,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只有穷人愿意帮助穷人,他们本就不拥有,所以也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也就无所谓付出,甚至也就无所谓善良。

  文明的背后藏着多少血腥,多少尸臭,任我去想象恐怕都想象不到,于是乎,索性放弃了想象,去做一粒愤怒的葡萄,放在嘴里,吃掉我自己,那味道,酸酸甜甜的,刚刚好。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六):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小说

  斯坦贝克在中国好像并不是一个被大多数人熟知的作家,虽然他或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左翼作家。斯坦贝克的写作风格其实是比较朴实的,我读过他早期的一些短篇小说,描写上还是很质朴的,到了他顶峰的《愤怒的葡萄》里,他的文字极具史诗般悲壮的气势,尤其是前几章中对于广阔原野的描写,简直令人叹服。斯坦贝克是自身就亲历了经济大萧条引起的大搬迁给普通的美国人带去的那种无助与苦难,那些难忘的经历提升了他的语言力度,他带着巨大的同情与悲愤开始写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而最后的诺贝尔奖荣耀也证明了这部作品的非凡力度与影响力。

  斯坦贝克的描述是基于现实的,所以作品里的力量也来源于现实的力量,同时他也是充满感情的,所以,同情与愤怒应该是作者贯穿全书的感情基调。要想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写好绝对不是容易的,斯坦贝克聪明地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个家庭在历史中的命运正反映了那段真实的历史。而斯坦贝克的写作技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到现在还记得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是说爷爷死去了,帐篷里变得很静,每个人都围着尸体不说话,这时候,斯坦贝克让一辆卡车从外边的路上飞驰而过,卡车的声音正好衬托出了那时的死寂,也表现出了每个人孤独悲伤的心境。

  我觉得《愤怒的葡萄》是一部有着内在力量的不一般的小说,正因为它深深植根于现实与历史的发展中,才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被忘记,相反,更多人可以从中看到现今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危机又一次袭来,这部小说似乎有了更现实的意义。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七):可怜的种族,可悲的行径

  其实看这个名字真不知道到底讲的什么,尤其还是看得手机小说,看了20%以后才搞明白这是讲30年代美国农民的事儿,不觉掉了很多兴趣,但是看了大半以后,我却被这个故事给吸引了,想想都觉得不大现实,我这个少女小说都看不进去的人居然被这个充满着饥饿,劳动和痛苦的故事给吸引了。

  我这人有个毛病,看了人家的小说看见个书名就觉得好,就想拿来看看。本来最近根本没把这个《愤怒的葡萄》提到阅读日程上面来,但是斯蒂芬金这个家伙着实的表扬了斯坦培克这位老人了很久,反正也是闲时的阅读,看看也无妨,但是看完了却平添了很多感慨。

  看着这群被迫背井离乡的农民,不觉让人想起了中国现在的农民。什么菜贱伤农,什么倒奶事件,总觉得身为农民,辛辛苦苦劳动,却总是得不到社会的回报。其实看到最后,约德的妹妹给老人吃奶的时候,我总觉得还没结尾一样,就这么结尾了么?其实这结局看似开放其实早已注定了其必定以悲剧收场,除非约德能真正参透牧师那一番话,带动大家反抗压迫。不过在金钱面前,人总是自私的,就想妈妈说的那句话,最慷慨的永远是穷人。

  看完葡萄,想想其实没怎么涉及葡萄的内容,它只不过是约德他们这群社会底层的人的代称。每次看完小说总有很多感慨,可是提起笔又不知道写什么,慢慢来吧,一点点写,时间久了就能有秩序了。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八):工会主义的教材

  /////

  加利福尼亚以前属于墨西哥。一大群衣衫褴褛的美国人蜂拥而来,霸占了这片土地。他们吵吵嚷嚷,把土地分割成许多块,各自拿枪守住了自己霸占的地方,种上了庄稼,盖起了住房和仓库。墨西哥人很软弱,什么都宁肯退让,没有那些美国人追求土地的疯狂劲头。日子久了,霸占者成了主人,他们的儿女长大了,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天空,耕地,牧场,庄稼,他们全都有了,他们不再起早贪黑地干活了,因为情况起了变化,收成是以金元来计算的,地价是本钱加上利息,庄稼还没种上,买卖已经成交了。歉收和天灾不再是饿不饿死人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损失了多少金钱。他们贪婪地追求利润,对金钱的欲望愈来愈大。不善于做买卖的庄稼人把土地输给了精明的买卖农产品的老板。农场愈来愈大,可是数目愈来愈少了。农业于是变成了工业。土地的业主虽然不懂得历史,倒采取了古罗马的办法,从国外运来了奴隶,又不把他们叫做奴隶。中国人、日本人、墨西哥人,菲列宾人,老板们说,他们只吃大米和豆子,生活要求不高,工资给多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花,如果不老实,就把他们赶走得了。农场还在不断兼并,业主愈来愈少。从国外运来的农奴挨打挨饿,有的回去了,有的被打死,有的被赶走了。农作物也起了变化。原来种粮食的地方改种了果树,低地种上了蔬菜,供应世界各地。业主们不再在农场上工作,他们在纸上经营他们的农场;他们忘记了土地,只计较赢亏。农场大得无法想象,需要许多会计员计算利息,需要许多化验员化验土质,需要许多工头监督弯着腰干活的工人。农场付工资给工人,又把食物供给工人,把付出的钱收回来。农场还用赊账的方式把食物供给工人。工人干完了活,他也许会发觉,他反而欠了农场一大笔账。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九):愤怒的葡萄书评

  经朋友推荐读了这本小说,刚开始读觉得一般,随着文中矛盾的加深,慢慢体会到更深的感触。《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美国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农民负债累累,土地被大公司没收,家园被毁,无家可归,只得向西迁移,去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路。

  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他们将家中的一切变卖后,换来一辆破旧的汽车,一家坐车向西逃荒。爷爷和奶奶由于年迈体弱,加之思念故土,死在逃荒的路上。途中意志力薄弱的年轻人诺亚和康尼在半路上逃离。到了加州,一切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凄惨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吉姆凯西原本是一名牧师,当他目睹了大批农民饱受剥削压迫奴役的残酷现实,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取而代之的是萌生了革命的政治信仰。他领导支持苦难的百姓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推翻资本家的压迫,与统治阶级做斗争。他的心中怀有大爱,是对众生的爱,对劳苦大众的爱,这种爱让他不惜在暴力冲突中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精神却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汤姆乔德继承了他的精神意志。

  汤姆乔德是正义的化身,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即使这曾经让他锒铛入狱。出狱后随家人逃荒,万般忍耐剥削者的压迫。当他亲眼看到牧师在暴力中惨死后决定奋起反抗,打死了警察。从此继承了吉姆凯西的衣钵,成为一个革命者,为苦难的底层人民奋斗。

  母亲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她的母爱光辉照耀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维护一家人的完整,勇于与男人对抗。并支持自己的儿子进行革命。她慷慨的对待其他的贫苦农民,用自己的爱温暖着周遭的每一个人。

  在全篇的最后,罗萨香用自己的奶水去救一位濒临饿死的陌生人,她已经从一个爱哭脆弱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像母亲,像哥哥一样的战士,与这苦难的人生,与这残酷的现实抗争。 全文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每个人却顽强的抗争着,与残酷的剥削者,悲惨的现实,苦难的人生。除去时代背景不同,《愤怒的葡萄》更像是一部美国版的《活着》。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十):摘抄

  70-两只身材细长的牧羊狗高高兴兴地跑过来,它们嗅到了陌生人的气味,便小心地退后,盯着客人,尾巴在空中试探地慢慢摇摆着,眼睛和鼻子却显出提防危险的神气。其中一只伸长了脖子,歪着身子向前走,先准备逃跑,后来才渐渐走近汤姆身边,使劲地嗅他的腿。接着它又退回去,想找一件可以冠冕堂皇地分散它的注意力的东西,它终于看见一只红毛鸡怯生生地走过,便向它扑了过去。这只愤怒的母鸡惊叫了一声,鸡身上掉了一些毛,拍着短短的翅膀跑开了。那小狗得意洋洋地回过头来看看那些人,随即躺倒在尘沙里,心满意足地在地上拍着尾巴。

  74-却一面拿起一支鸟枪来,把两个枪筒一齐对准了她的丈夫放,差点打掉了他的半边屁股;从此以后,他很佩服她,不再像孩子们折磨小虫似的欺负她了。

  86-我们没有了以往的生活,怎么活得下去?甩掉了过去的一切,我们怎么能知道这就是我们呢?不。丢下吧。烧掉吧。

  203-一辈子在水里呆着,像一窝小猪在烂泥里懒洋洋地躺着似的。

  206-如果他需要有一百万英亩地,才能使自己觉得富足,那么我想,他之所以会有那个需要,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内心太贫乏,既然他内芯贫乏,那他就是有了一百万英亩地,也不会感到富足,也许他想到自己没有办法可以感到富足,就觉得失望了吧——当初爷爷死了,威尔逊太太给他让出帐篷来,我看那时候她比那位先生还要富足一些。我并不打算做什么说教,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野狗一样到处忙着捞钱的人心里不感到失望的。

  207-那个人用食指揩揩眼角。我不应该说那些话,他说,人总是喜欢自作聪明,喜欢把一些事情告诉人家。

  208-罗莎夏,你小时候,我们经历的一切事,都是和别人不相干的。什么都是孤孤单单的。我知道,我记得,罗莎夏。她很喜欢叫女儿的名字。现在你又要生孩子了,罗莎夏,你也会觉得孤零零的,没人理会。这会使你心里难受,而且难受也只好独自熬着;连这个帐篷在世界上也是孤零零的,罗莎夏。

  209现在年头要变了,到了那时候,死一个人是大家的事,生一个孩子也是大家的事,生孩子和死人都是大家的事。那时候一切事情后不那么孤单了。那时候心里有什么难受的事情,也不会那么太难受,因为难受的事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了,罗莎夏。我总想给你说明这个道理,可是我又说不清楚。

  223-太阳当空的时候,炎热鞭笞着肌肤,现在热气却来自地面,从大地上升,这种热气是浓厚而且叫人发闷的。

  224-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罪——哎,那些混蛋家伙才可恶呢,假如我是上帝,我一定把那些家伙从天上一脚踢下来!我不能容忍他们!

  224-我只知道这么一点——一个人该怎么办就得怎么办。我也说不清楚。我也说不清楚。据我看,并没有什么好运气或是坏运气。我只相信有一件事情是不会错的,那就是谁也没有权利干预别人的生活。人人都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帮帮他的忙也许是可以的,可是不能替他出主意。

  224-一个人自己的罪恶都是平地堆积起来的。

  228-那双手像一对疲乏的情人似的躺在她的膝头上。

  238-那些大业主在骚乱中难免要失去他们的土地,他们懂得历史,有读历史的眼光,懂得这么一个大道理:大多数人到了饥寒交迫的时候,他们就会武力夺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镇压的结果必定徒然加强被镇压者的力量,使他们团结起来。

  249-我高兴得像春雨中的蛤蟆,汤姆说。

  249-凯西把长脖子上的脑袋转过来。“我一直在听呢。正因为这样,我才老是在想。只要听人家的谈话,我马上就知道人家的心情怎么样。时时刻刻都是这样。我听着他们说话,感觉他们的心情;他们像阁楼里的鸟一样拍着翅膀。为了要逃出去,老往那布满灰尘的窗子上扑,简直要把翅膀碰碎了。

  250-是的,凯西说。可是全能的上帝也决不能提高工资。我们这些人只想好好过活,只想把孩子们好好抚养大。年老的时候,就想坐在门口,望着落下去的太阳。年轻的时候,就想跳舞,想唱歌,想躺在一起。我们想吃喝,想要有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指望——我们要活动活动筋骨,是自己感到劳累。哎!我在说些什么?

  251-汤姆说:要是一大堆人都不声不响,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那就是要出事了。

  268-他懂得罪恶的道理。我问过他,他告诉了我;可是我不知道他对不对。他说,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有罪,他就是有罪。

  268-告诉上帝就好了。别叫人为了你的罪过心里难受。这不合适。P268-告诉人家倒是可以把苦闷减轻些,可是那难免把罪恶散布出去。

  270-一个人非干不可的事,只好让他去干。别人也说不出多大道理去劝阻他。

  318-乔德太太,我们不让收容所里有谁做好事来收买人心。我们不让任何人拿什么东西给别人。他们可以把东西捐给收容所,由收容所发出去。我们不愿意接受什么救济!

  390-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也就不会难过了。他说:比如法国革命吧——凡是那些想出革命主意的人都被人砍掉了脑袋。事情总是这样的,他说。那是理所当然的,毫不稀奇。你干这种事情,又不是为了开心的。你是为了不得不干才干的。因为这是你的本分。你看看华盛顿吧,他说。把革命搞好了,后来那些王八蛋却跟他作对。林肯也一样。也是那班人让着要杀他。理所当然,毫不稀奇。P391-你只要注意这么一点就行了:每次前进了一步,也许会倒退一点,可是决不会完全退回原处。这是可以拿事实证明的,

  394-他那打破了的鼻子又肿又痛,肿胀的地方一跳一跳的,好像把他整个人往上一抛一抛似的。

  422-住嘴,温菲尔德,她说。她吃了人家的亏,用不着再叫她受委屈了。

  454-有许多违法的事情,我们都不得不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