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10篇

2018-02-22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10篇

  《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由Jesse James Garrett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一):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很不错的入门级别书籍推荐所有做互联网的童鞋看看。

  所有的产品,在一开始时候,就要明白自己的产品目的是什么,解决了什么样的需求,用户在哪里,用户是一类怎样的人群,自己的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所有设计与开发的出发点,都是着眼于为用户服务的,一点点细节不同,在用户看来就是很大的不同。

  在乎你的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小白,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不要让用户做出太多的思考,在体验过程中,主导的应该是愉快的感觉,要么就是你提供的内容特别强烈,强烈到用户只能来到你这里完成他的需求。

  把用户装在心中,时刻明白自己的产品是为用户实现某种功能的,或许才能开发出用户接受的产品,实现自己的企业商业目标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二):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就是比拼人性化与细节。

  虽然以网站WEB为背景,研讨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要素,但仍对APP等移动产品有借鉴价值

  产品开发的五个层面

  战略

  核心:一切都围绕战略层展开,即产品的目标是解决哪些用户的哪些需求,如何解决,如何盈利。

  范围

  核心:论证需求优先级,明确需要哪些功能或提供何种服务,产品的优势差异化在哪。

  结构

  核心:制定概念模型,模拟跑通用户使用流程,提炼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最小闭环。

  框架层

  核心:基于最小闭环,丰富完善功能、交互触点。

  表现

  核心:美学升级,在有用基础提升易用性、美观性。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三):理论大于实操

  通篇读完,感觉就是作者提出的一个关于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模型,理论的内容会多一些,作为入门还可以。但是要实操就比较没有参考价值了。也是一本上手以后值得再次回顾的书。

  草泥马草拟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妈!!!!!!!!这样评论还短吗?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四):这本书主要告诉读者以怎样的思维和角度去做产品设计,对我这个电商新手来说很有作用

  我是一个电商新手,意欲从事产品设计与策划方面工作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他让我对互联网产品设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凡事都应该究其本质,要想改变就应该从本质入手。下面我将合上书本,凭记忆谈一下自己学到的内容:

  1 、让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应该充分重视用户体验。为什么?首先,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体验对他们很重要;其次,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有黏性的、直观明了的、让人愉快的产品)可以留住老客户,带来新客户,客户的增加代表绝对的商机,商机代表利润,利代表什么,你懂的。

  2、一般人理解的用户体验仅仅停留在页面吸引力操作便利上。但这本书告诉要真正做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2.1 战略层——回答的是我们通过该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通过该产品得到什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目标是给用户传递信息(如电商需要通过电商网站给客户传递商品信息并促使其购买);从用户角度来看,该产品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用户需求(如电商网站上的购物需求)。

  2.2 范围层——回答的是哪些产品特性需要表达和哪些不需要的界定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确定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设计的产品应该体现相应的用户需求 内容(比如哪些文本、图片视频等,大致搜集即可,但是最好要专门的人去搜集并排列好优先级别)。

  2.3 结构层——根据范围层中的各种功能和需求为产品设计一个概念结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包括了交互设计(为用户设计的结构化体验,通俗点说是用户点击某些按钮要求执行某些操作后,系统响应作出反应的这样一个有限循环的过程);从用户角度来说,包括了信息架构(即产品包括的信息是否合理有意义)。

  2.4 框架层——考虑的是如何将结构层所构造的概念结构合理的布局在整个网页上。从产品需要实现的功能的角度来看,包括界面设计和信息设计;从产品需要提供的信息的角度看包括了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2.5 表现层——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如何设计表达界面,使得界面重点清晰,并且吸引人。从视觉、听觉方面让用户感觉愉悦

  3、总之,在整个文章中,作者都传递了一种需要从客户的角度而不是设计者本人的角度来设计和思考产品的理念——无论是在那个层次上都应如此。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五):一些摘抄

  用户体验的要素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产品将用来做什么。用户体验是经常被忽略的另一个因素——即产品如何工作——而这一因素恰恰是决定产品成败关键因素。

  what how why。三模型再次被唤醒。

  用户什么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它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正确的产品形态绝对不是由「功能」所决定的,而是应该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来决定的。

  互联网产品分为两大类:功能型产品、信息型产品。

  功能型产品,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任务」,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一个或一组工具

  信息型产品,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网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地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创建一个富信息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 、且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

  战略层的定义:

  先回答两个问题: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2,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关键是明确!当我们越能清楚地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地知道其他人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能越精确地慢足双方的需求。、

  战略文档并不是创建出来被藏到某个地方,或只与少数几个决策者分享的,在项目进行期间,此文档必须被频繁使用,所有参与者需要这份战略文档,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仅仅因为文档 中包含敏感材料就不告知团队成员,只会破坏他们理解这些事情能力。what how why,告诉每一个人 why。

  在范围层,我们从讨论战略层面的抽象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转而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

  功能型产品->交互设计

  信息型产品->导航设计

  导航就像旅游 就像航行 只有两个动作 走和看 往哪儿走 看什么

  点击这里去哪里 看到了什么

  而功能型产品则强调做 任务 事情 做的过程 流程 一共几步现在第几步 误操作等等 信息型产品不存在误操作 因为可以后退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六):字多,看完这评就知道买不买书

  相信很多读者都是被各位“产品经理”推荐而识得此书。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是美国一家用户体验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译者范晓燕,推崇“以用户为中心”(UCD)的设计思想,,UCDChina发起人。

  本书框架: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七):用户体验要素读书摘要(老板要求的摘要,也是整理到吐血><)

  这本书从内容上来讲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包含5个层面、10个要素的模型,给了我们关于用户与商业、技术三者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全局画面,帮助我们去寻找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从启发意义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将工作框架化、流程化,分门别类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能拆解、分辨问题的类型,就很难知道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所以事情来了不要扑上去就做,而是先进行拆解,想清楚意义、目标、范围、流程等。

  作者将认为用户体验界定为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即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所以为用户体验而进行的设计,必须坚持使用第一,以帮助用户提高效率为目标。对用户来说,产品的特性和功能是重要的,但用户体验的好/坏更直接影响用户是否会二次光临。

  将设计用户体验的工作自下而上分解成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五个层面,核心思想是以用户为中心(User-centered),即在每一个步骤都要将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要考虑到用户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期望值。]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是用户体验咨询公司Adaptive Path的创始人之一,互联网领域从业经验丰富,本书第一版的副标题即为“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而非“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但作者根据网站的双重性——既可视为应用软件 ,又可作为信息媒介,分别强调了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和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在各要素的关注点、概念模型。几乎可以应用到任何一种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中去。

  一、认识这些要素:

  具体来看五个层面:

  1、战略层:明确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知道企业与用户双方对网站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确立用户体验各方面战略的制定。

  A.为了明确战略,第一步就是要问我们企业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其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a)一是用合适词汇描述商业目标,避免太宽泛或太具体;

  )二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产品,它需要明确描述的基础目标之一就是品牌识别,将品牌形象具体且明确地写进目标,将会提高呈现出积极品牌形象的机会

  c)三是为了衡量产品上线以后是否满足了我们的目标(以及用户的需求),要确定一些可追踪的指标作为成功标准

  还可包括对企业/产品的间接效益、

  是可以明确地与用户行为绑定的标准

  标准要结合大环境而不能断章取义

  .还要问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此时应注意:产品并不是为我们自己设计,而是为其他人设计的,想要“其他人”喜欢并使用我们创建的东西,那么就必须要了解“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a)他们是谁:用户群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对用户需求寻根究底,须要界定谁是我们的用户 。通过用户细分可把大量的用户需求划分成几个可管理部分

  人口统计学: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收入等等;

  心理学统计方法:用户的消费心态档案;

  用户对技术和网页的观点【重要属性】;

  其他因素 :对于网站内容的知识量;用户的社会专业角色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市场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焦点小组,最适合用于收集用户的普遍观点与感知,是获取用户普遍信息的宝贵来源

  现场调查:用于深刻了解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用户行为,会非常耗时且昂贵

  任务分析:认为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都发生在执行某一任务的环境中,任务分析就是一种仔细地分解用户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的方法(可以通过访谈、也可通过现场观察来完成);

  用户测试:让用户帮忙测试产品(测试设计中的/已完成的产品、改版效果、产品发布前的可用性问题);

  可用性的最终目标,都是寻找令产品更容易使用的途径

  用户测试替代不了用户体验设计;只是帮你了解用户需求的工具之一

  卡片排序法:探索用户如何分类或组织各种信息元素,用于由信息驱动的产品;

  创建人物角色:人物角色是能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物,使你的用户真实再现在设计者心中。

  C.团队角色和流程:

  a)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大家(包括普通员工)对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问题的不同看法;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要明确定义在一个正式的战略文档中以帮助团队成员正确的工作;

  c)战略应该是设计用户体验的流程中的起点,这并不意味着项目开始之前战略就要完全确定下来,战略也应该是可以演变和改进的。

  2、范围层:清楚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要纳入的功能和内容)。

  A.定义项目范围同时在做两件事:确定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一个有价值的产品。

  a)过程:确定现在能解决哪些事情,而哪些必须要再迟一点才能解决;

  )产品:明确在项目中要完成的全部工作,保证过程中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只有工作流程、日程安排、里程碑明确,才知道项目的尽头在哪,否则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这个项目的范围。因此,用可视性文档来说明项目要求很有必要:

  这样你才知道正在建设什么。一系列明确的要求能够把责任分配得更清晰。

  这样你才知道不需要建设什么。用文档记录不同的可能性能够提供评估这些想法的架构。

  .功能和内容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

  a)功能型产品:功能规格说明书 ——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

  )信息型产品:内容需求清单 ——哪些内容、信息必须纳入。

  c)对“功能规格说明书”和“内容需求清单”的范围界定,本书称为“定义需求”,

  ~需求来源:用户 & 与项目利益相关的同事

  ~需求分类:

  人们讲述的、他们想要的东西;

  用户实际想要的东西(而非表达的);ex.触屏不灵敏(配置 or质量)

  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的特性——潜在需求

  ~搜集方法:

  头脑风暴会议,汇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员或不同类型的用户代表;

  其它方法包括使用场景(scenarios)[ 通过想象我们的用户将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找到能帮助他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潜在需求。]、关注竞争对手等

  ~撰写要求:

  功能规格说明

  内容上:足够清楚和明确;包含在设计开发和过程中可能混淆的功能定义;记录在创建产品时已经确定下来的决议

  文字上:乐观、具体、避免主观的语气

  内容需求清单:

  不要混淆某段内容的格式和目的,ex.FAQ

  内容需求应该提供每一个特性规模的大致预估,ex.文本的字数

  尽可能早地确定某个人来负责每一个内容元素,(建设和维护)

  能使团队成员确切知道设计用户体验需要做哪些工作了

  确定需求优先级:排列出哪些功能/特性应该包含到现在的这个项目中去。

  3、结构层:为网站创建一个概念结构,说明网站各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

  A.功能型产品——交互设计,即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

  a)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

  )计算机基础培训并不是用户与软件能和平相处的唯一方式,更有效的是设计一个对用户而言最好的系统。

  c)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称为概念模型使用人们熟悉的概念模型,将会使用户很快适应不熟悉的产品了解用户对网站模式的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挑选出有效的概念模型,即使交互行为与用户的隐含期望相符的模型。

  d)错误处理:当用户犯错时系统要怎么反应?——预防、改正、恢复。

  .信息型产品——信息架构,即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

  a)信息架构着重于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从而让用户高效率、有效地浏览网页内容;

  )信息架构的两种分类体系: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找到平衡点

  c)信息架构的(节点)结构类型:层级结构、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性结构

  d)信息架构的组织原则:决定哪些节点要编成一组,哪些节点要保持独立的标准

  应创建一个与“我们的目标”和“用户需求”相对应的、正确的结构

  e)语言和元数据: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还要使用户了解你的命名原则[ 描述、标签,和网站使用的其他术语。]使用用户的语言并且保持一致性受控词典是用来强调一致性的工具

  创造并遵守一个反映了用户语言的受控词典是防止企业内部专用术语侵入网站的最佳方法

  创造类词词典是另一种控制词汇的方法,它会提供常用的、但未纳入该网站标准用语的词汇以供选择,也可添加内部专用术语、速写语、缩写词等对其相应的词汇进行补充

  使用受控词典和类词词典对于建立包含元数据[ 元数据,关于信息的信息,即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内容的信息 ]的系统特别有用

  C.功能型产品&信息型产品

  a)两者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选项的模式和顺序。

  )它们并不完全是技术的,还要求去理解用户:理解用户的工作方式、行为和思考方式。

  D.团队角色和流程

  a)文档一定要描述清楚网站的结构,信息架构或交互设计的主要文档是示意图(将结构视觉化地呈现出来),术语为架构图——架构图最重要的是记录概念关系:哪些类别需要放一起,哪些需要保持独立?在交互过程中那些步骤要怎样相互配合?视觉辞典:一种规范化的方式来图解网站结构。

  )承担人:交互设计师or信息架构师?用户体验设计师!

  4、框架层:独立的组件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布局

  A.框架层设计的心理基础:习惯和反射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交互时的各种基础,

  a)让你的界面与用户的习惯保持一致;

  违背习惯而建立用户体验时,须在做每个决定时都有候充分、明确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界面要与它自身保持一致。

  若两个特性都使用了同样的概念模型,那么它们很可能就会有比较类似的界面要求

  在两个地方使用同样的操作习惯,能使熟悉了其中一个特性的用户很快适应另一个

  .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a)功能型产品——界面设计,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互动的界面元素

  成功标准: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

  一个设计良好的界面是要组织好用户最常采用的行为,同时让这些界面元素用最容易的方式获取和使用让用户完成目标的过程变得容易

  技巧一:在界面第一次呈现给用户时,仔细考虑每一个选项的默认值;

  技巧二:能自动记住用户最后一次选择状态的系统。

  )信息型产品——导航设计,屏幕上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完成三个目标:

  必须提供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真实有效的链接)

  必须传达出这些元素和它们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

  必须传达出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

  几种常见的导航系统: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

  c)功能型&信息型产品均须完成信息设计,促进理解的表达方式传达信息给用户

  决定如何呈现信息,使用户更容易使用或理解他们

  C.线框图

  a)通过线框图,整合信息设计、导航设计、界面设计,是对一个页面中所有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结合到一起的最直观的描述

  )线框图是整合框架层全部三要素的方法:

   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

   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

   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

  5、表现层:

  A.忠于眼睛

  a) 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

  ) 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c) 它们对战略目标来讲是很重要的东西吗?

  d) 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你的)目标是否一致?

  如果你的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眼睛在页面上移动的轨迹模式应该有以下两个特点:

  a)首先,他们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

  ) 第二,在不需要用太多细节来吓倒用户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色彩、字体、排版是视觉设计的基本要素

  a)他们必须遵循一致性、有效对比的原则。不要使用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风格

  )对于排版,可以采用网格布局法

  c)对于颜色,用一种特别的色彩来传递品牌,同时设计一套配色方案以保持协调。

  C.风格指南是所有设计决策的权威性文档

  a)内容:

  确定视觉设计的每一方面,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内的所有元素:

  影响产品的每一个局部的全局标准;

  某一模块或网站功能的具体标准

  )意义:

  预防随着员工变动,而使企业集体失忆;

  使所有人遵循一套统一的标准来运作,使产品看起来协调一致。

  五个层面的关系:

  1、随着层面上升,要做的决策变得具体,并涉及越来越精细的细节。

  2、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

  3、决策可能产生的连锁效应该是双方向的。

  并非每一个“较低层面”上的决策都必须在设计“较高层面”之前做出。在“较高层面”中的决定有时会促成对“较低层面”决策的一次重新评估[ 在每个层面,都根据竞争对手所做的事情、业界最佳实践成果来做决定。]。

  !!!计划好你的项目,让任何一个层面中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面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

  二、使用这些要素:

  1、用户体验工作之"成功的方法"和"注定会失败的方法"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以下两点:

  A.了解你正在试着去解决的问题。

  .了解这些解决办法所造成的后果。

  2、把用户体验划分成各个方块和层面的模式,有利于我们去考虑在用户体验中有可能遇到的麻烦。(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晰)

  3、还有两个额外的因素,将对最终的用户体验产生影响:

  A.首先是内容,大多数网站能提供给用户的最重要的一件东西就是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其次是技术,你所提供给用户的体验状态主要是由技术来决定的。

  4、创建任何一种用户体验的挑战是:比用户自己更准确地去理解他们的需求。你不能简单地依赖你的用户来阐明自己的需求。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八):《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抽空读完了《用户体验要素》。这是一本侧重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小册子,预计阅读时间4~5小时左右。作者通过五个层面分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流程,包括:

  一、战略层

  战略层是所有产品设计的起点。在投入具体工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我们要通过产品达到什么目标(产品目标)?用户可以从我们的产品中得到什么(用户需求)?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应当始终贯穿后续所有的设计工作。当战略层发生变化时,其余各层的设计也都应当重新进行审视。

  二、范围层

  战略层考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而范围层则需要定义“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对于 Excel 这样的功能型产品,需要考虑产品应当包含哪些功能(功能规格),比如:表格中的行和列应当可以一键互换。对于信息型产品,则需要考虑内容的生产和运营(内容需求)例如:内容是否需包含图片和视频、多长时间更新一次内容、内容由谁进行生产和维护等等。

  三、结构层

  在结构层中,交互设计主要关注用户可能的行为与产品功能的相应反馈。用户对于“产品如何运作”的理解,即用户的心智模型,是交互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适当借用用户在真实世界中熟悉的比喻,例如“购物车”和“订单”,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此外,当用户做出错误操作时,如果产品能够地帮助用户便捷地纠正错误,或者提供可靠的“撤销”机制,也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对于信息型产品,例如企业官网、资讯门户网站,在结构层则主要关注信息架构的设计,即内容的分类方法,以及各分类之间的导航结构。良好的信息结构设计应当易于被用户理解,而且能够随着内容的增加而方便地进行扩展。

  四、框架层

  在框架层中,功能型产品主要关注每个功能的界面设计,例如按钮、输入框、面板等界面组件的组织方式。良好的界面设计应当既能使初级用户快速掌握使用方法,也能为专业用户提供具有深度的快捷操作模式。信息型产品在框架层主要关注导航设计,试图清楚地告诉用户“现在在哪”、“能到哪去”,即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产品中所处的位置,并帮助用户快速到达想要访问的页面,而不是在杂乱的网络空间中迷失方向。此外,无论是功能型产品还是信息型产品,都需要考虑“信息设计”的问题。在实践中,线框图是一种常用的将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与信息设计三者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工具。

  五、表现层

  表现层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帮助用户感知产品。传统的平面设计行业为视觉设计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网格设计、字型设计、配色设计等。游戏制作者们对于听觉、触觉设计的重要性则一定不会陌生。良好的表现层设计不但能够提高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愉悦度,而且还能塑造产品的风格、形象,创造品牌价值。

  《用户体验要素》涉及了产品设计的诸多领域,例如战略管理、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等。这些领域每一个都十分庞杂,不可能在一本小册子中面面俱到地展开。因此,本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思考的模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针对特定领域进一步学习更为专业的知识。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九):个人体验要素

  初看这本书是来源于好友推荐,关于产品设计的书我阅读较少,但是这一本却让我在产品设计和目标规划方面感触良多。不仅仅是物质上可触可感的实用产品,在个人具体目标规划上,书中介绍的五层建设方法也很有效。

  无论是产品还是一个职业目标,我们都需要经过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五层来实现。首要的是战略层,产品目标建立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在明确目标之前,做出准确的用户分析总结,依据用户经验,想法,习惯等对产品主要涉及的方向和目标建立文档。接下来就是范围层,明确用文档来定义产品需求,明确最最需要建设的是什么,需要舍弃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的产品设计文档简洁清晰,直入重点。下一层就是更具体一些的结构层,在本层中更加强调交互设计的理念,无论是概念模型还是信息架构都始终与用户息息相关,让用户认为每一步都是合理的,延续上一步的内容的。再来就是具体的框架层,界面的具体设计,板块之间的联系和分割,导航部分的细化,信息的分组整理等。最后一层就是最终的表现层,联系人类的感官做出正确的调整和取舍,一个产品的最后形象就这样形成。

  对于我这样可能不会从事产品设计的人员来讲,此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有了一套完整的思路,在处理生活中诸多问题之时,合理的运用这五个层次,将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事物本质及其最佳的发展状态。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十):体验的要素,设计的要素(文不对题,慎入)

  这本书,被各种UI设计,交互设计或者PM等各个产品设计相关职业的读书列表所收录。这并不是偶然。在UCD设计已经成为WEB产品的通用思想的时候,UCD设计也就等同于了产品设计。因此这本书的内容也就是所有做产品的人都要了解的基本知识背景。

  本书的内容很容易概括,基本就是对于其五层结构图表的介绍:一件产品发端于战略层:对于用户与市场的判断与产品核心理念的定位;而在范围层对于功能需求进行标准化定义;在结构层对所有的功能进行有机组织;在框架层进行进行细化最后在表现层制作出高保真模型。

  这样过于基础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好评论的,但是作为工业设计出身的学生我难免不把它联系到老本行当中。WEB设计的流程其实本质上和产品设计的流程并没有太大出入:

  战略层:同样通过用户需求调研和市场分析来获得产品战略定位;

  范围层:同样是根据战略定位决定具体需要实现的功能;

  结构层:同样也是交互设计曾与的层面,差别在于是对于实体产品的使用交互

  框架层:依照交互方式模型确定草模样式

  视觉层:外观最后的细节设计

  为什么二者这么接近?这是个废问题。因为首先从本质上说设计都是一样的;其次,WEB设计的UCD理论在建设初期本身就是在工业设计界借鉴很多,由此发端而来。这就不能不让我连带想起很多问题:

  WEB设计分明是工业设计理论的细化发展(就像工业设计理论是从建筑设计而来一样),为什么当需要寻找工业设计模式和流程的理论时候,必须从WEB设计借鉴(仅限中文)?

  为什么中国已经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所教授的东西却都还是建模渲染国外参赛这个模式?

  工业设计界在国外同样有IDEO这样理论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公司出版的大量书籍,为什么学界没人愿意去引进翻译,却只是甘于使用自己八十年代东拼西凑出来的那堆垃圾书?

  为什么反而是IT界靠着UCD,UPA之类民间组织翻译的国外文献搭建起了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什么工业设计师做的只能是上面五个层当中的前四层,对基本设计流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全部都甘于做个最底层的建模渲染美工?

  这些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书是好书,但是越是好看想的就越多,想得越多就越看着来气。。一不小心题外的吐槽话说了太多,文不对题,见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