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着读后感10篇

2018-02-23 21:18: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着读后感10篇

  《活着》是一本由余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读后感(一):想起,竟无语凝噎

  高中之前买的书,在当当买的才十块钱,忘记凑单还是早前一段时间微博发牢骚说活着没意思别人推荐的书好奇想买,一直买书来都是看不进去…高一无聊拿到班里去看,几乎在班里被翻烂了的书,关于这本书最常说的大概就是“我那本活着来?”最后书有点掉页了书皮也不好了,我就不愿意借了。小滔已经看完一遍还是两遍了又问我借,就坐在我前面一排,回过头贱兮兮地语气:“我看看你那本活着~” 我们一个个数落,家珍死了,谁死了,谁又死了,最后剩下苦根和福贵,苦根也吃豆子撑死了,最后我们说,唉,都死了,就剩下福贵了… 说的时候,看的时候,即使是个悲伤故事也只是一阵,多的还是不以为意;想起来…最后一段话我还抄在了阅读笔记本上。一直留着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活着,好好地活。

  《活着》读后感(二):自我没有太大情感波澜

  印象深刻的,是作品序中所说的,友情同情只会在感性的时候出现,其他时候大多是相反的!对于作品之中的情节,我觉得淳朴而且真实,从那个时代角度去陈述了其中一个人一生悲欢离合吧,人活着,大概不一定会有爱国精神那么崇高的精神,或许就是带着各种经历或者虚幻活着,里面富贵对于与家人相处,情感上其实还是挺细腻的,对于富贵最后陈述自己死亡的想法我吸收了,对于其中文化革命的描写有点儿单薄,看张贤亮的作品可能会更透彻深刻一些,另外,霸王别姬也足够深刻!推荐的人有两个,都说有深刻反思,可是我却没太大感觉!难道我冷血而无情?不过,对于生在农村的我,大概因为成长环境问题,看到这个作品,也算对那种生活认知消极一面提到积极上面一些,看来我以往认知过于失衡了!

  《活着》读后感(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这两个字看似简单,细想起来,有谁真的活地真正轻松舒服呢?但在中国特别是那个年代里,有谁不想像个“人”一样“活着”,而不是“苟延残喘”。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位他在乡间偶遇的老伯“平凡不平坦”的一生。当这幅白描手法的图画,在我们面前一点点铺开时,我们心如刀绞,我们肝肠寸断,我们欲哭无泪,我们别无所求。

  以前听过一种说法,大致的意思是:史书上没有真正的历史,想看真正的历史,请到小说中去寻找。而上世纪的90年代,有一股创作思潮,被称为“新历史小说”,这一时期的小说很多至今都在产生重要影响,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妻妾成群》、陈震云的《温故1942》等都是这一类型代表作,而余华的《活着》当然也是其中重要一角。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类的小说,虽然看的还是太少,但是总会特别有收获。首先这是一种读史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所思所想;其次,小说中关注人性”,饱含人文关怀;第三,读的时候,全部思路感情自然地跟随主人公多舛的命运跌宕起伏具体情节就不剧透了)。读到最后,难道我们只有同情吗?难道主人公会需要我们廉价的同情吗?整篇小说,作者没用过任何煽情的语言去渲染悲情剧情,反而暗含黑色幽默

  我总觉得中国人是很善忘的,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又是怎么过来的?当他们絮叨地想说点什么时,我没有耐心去仔细聆听,简单的认为那是“老掉牙”。等到我们有一天真的很想去了解时,他们已离我远去。幸好,有这样的作品。我会想,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生当中的主人公,而我们又该用何种方式记述我们的历史呢?毕竟“忘记历史,意味背叛。”一句话:非常非常喜欢这种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如果有精力,我会继续多关注这一类型的小说。

  《活着》读后感(四):活着。

  第一本看哭的书。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叙述很平常,却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读完之后还哭了很久。晚上睡觉的时候,觉得这一天经历了好多。

  不知道为什么会感触这么深。

  可能就是单纯地觉得,太苦了。日子稍有甜头,马上就来当头一棒

  有庆是多么好啊。为了不磨破鞋冬天还光脚跑。他是真心喜欢他的羊,即使上交了还每天去照顾它们。就连献血,他也是生怕自己出不到力。可是,有庆却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凤霞是多么好啊。被送走之后就是深夜也要跑回来。好不容易遇到了对她好的二喜,两人也过得幸福,却又没了。

  “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下辈子还吧。”

  “春生,你还欠我一条命,拿你自己的还吧。”

  “春生,你要活着。”

  最后春生还是死了。

  老全说,“老子死也要活着。”他说得多么坚定啊,死,也要活着,可是他最后还是死了。

  活着,真是不容易。

  无法想象福贵是怎样活过来的。但是他还活着,和他的福贵一起,数着有庆、家珍他们耕的田。

  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活着,活着。

  《活着》读后感(五):目前最喜欢的书

  很早之前读完,再也不敢翻第二遍。书中那些情节,那些曾经鲜活,最终变成死寂的生命沉重孤寂。 最近太消极太懒散,又让我想到了福贵。福贵的少年青年,老年时期,一生经历过各种苦难,每当生活有点起色时,悲剧再次发生。当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慢慢看淡了一切后,活着,对于老年的福贵已经不再需要理由,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孤独又淡然。 而我,大风大浪未经历,却也尝到了伤心痛苦。气馁时不要看心灵鸡汤,不是它不好,而是你可能不知道你干的是一碗乌鸡汤,有毒。读这本书吧,人生的每个阶段读都会有不同感受,并不需要你要多么读懂它,能产生共鸣就好。 日落黄昏,一个风烛残年老人,在田间劳作,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一头牛…

  《活着》读后感(六):少年去游荡 中年想掘藏 老年做和尚

  故事是倒叙的形式,从一开始作者在乡间遇到一个老者,问老者为何对一只牛喊了好几个名字开始,又通过老者的口说出当年的往事。福贵一开始是个混账,只会吃喝嫖赌,家人呢也由着他去赌,到最后他输光一切,连媳妇都被岳丈家接回,然后父亲走了,他也开始怕了,家珍自己跑了回来,然后他也开始有了一些改变。其实我没觉得福贵变好了,开始苦日子了,书里描写也大多是家珍,凤霞在做事情,总让我觉得福贵没有改变,但他却是活的最久的一个,让人觉得嘲讽。福贵输光家产变为贫民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幸运了,正因是要经历那个特殊的时期,那个时期是浩劫,不光是对个人而言,很多人都死去了,有的人没有了活着的盼头,因为实在太难捱了。福贵一家很努力的活着,饿的不行了,就去吃草根,吃观音土,家珍得了软骨病,也一直挺着,好几次都以为要去了,却又活了下来,但最终还是...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非常难受,写书评的时候其实也很混乱,很久之前我就看过这本书中的一段故事了,是末尾福贵买牛的那段...整本书里,有庆献血的那一段,让我觉得无助,就像福贵知道有庆献血对象是春生的妻子的时候他即便愤怒,又能怎么办呢。到现在想起整本书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我觉得福贵让人感到生气,却又无法去指责,他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人,他最亲近的人都由他亲手埋葬,他也在为自己当年的过错赎罪,就是觉得很唏嘘

  《活着》读后感(七):以前是一个人,现在还是一个人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都是在秋天,都是坐在飘窗上沐浴着阳光,手里捧着热茶读完的。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只觉得惨。福贵真是惨啊,怎么会有人有这么差的运气老天一定是不想让他好过。但是现在,我却觉得他在那一代人中是很幸运的了,因为即使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开,至少他还活着,能活到别人骂他“老不死”, 能活到和“我”说这个故事。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现在觉得很安心,因为他亲手埋了自己的每一个家人,死后再也不用担心谁了。

  福贵从前是一个人,现在还是一个人,不是没有人要他,而是所有人都被迫离他而去。

  余华的文字很平实,就像真的在听一个老人讲述他坎坷的一生。但是他的语气却是出奇的平静,仿佛说的是别人的故事。我看到过有人说他到现在已经心如止水,但我却是不认同的。若真是如此,福贵怎么又会给他的牛儿们取上“家珍”,“凤霞”这样的名字。他对家人与过去的思念并不是消散了,而是积郁在心底,日益浓重。

  抛开之前福贵败家的事情不说,我还是很佩服他的。有庆死后他还能向前走我可以理解,因为他还有家庭,还有女儿。但是当二喜都离开了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坦然面对生活,我想我若是他那定是做不到的。

  或许他并不想这样,是命运在推着他前进,而福贵没有选择

  请珍惜吧,请你还活着的时候。

  《活着》读后感(八):活着

  一到周末整个人就昏昏欲睡,午睡之后就决定收拾好东西图书馆安静静的看会书。

  一口气,三个多小时就坐在凳子上把它完。越读越觉得心塞,胸口像是被塞了棉花,难以呼吸。徐富贵从曾经的贵气的败家子到迟暮的孤独老人,经历了父母,妻子儿女女婿外孙的离世,剩下一头与他同名的牛陪伴。

  与书名活着不相符的,书里的每一个都死了,被败家而气死的父亲,外出找医生却被抓去当壮丁,使得母亲病死,为县长妻子献血过度的离世的儿子有庆,难产而死的女儿凤霞,软骨病的走得妻子,在工地意外遇害的女婿二喜,吃豆子撑死的外孙苦根。不幸似乎没有停过过,看的让人压抑心疼。可是却无不又在传播着活着的信念。父亲离世了,活下去撑起一个家;被抓去当壮丁了,活着回去见母亲妻儿;儿子有庆死亡了,活着照顾好病倒的妻子女儿;妻子女儿去世了,活着看着女婿和外孙生活相互照应;女婿意外身亡,活着照顾好外孙;外孙走了,活着和一头牛相伴。

  生命无常,在那个中国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徐富贵的经历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努力活下去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就像是家珍能放下仇恨,对春生说:“春生,你要答应我要活着。”多大的仇恨在生命的面前也似乎变得脆弱,活下去,活下去。

  有时候很兴庆自己是的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感冒发烧不再是不可救药的绝症。

  生命的苦难不会少,活着才能享受苦尽甘来的幸福。

  《活着》读后感(九):活着是一种责任

  这本书是高中老师教我们读的,之前读的时候读的很痛苦,还记得刚好在饭堂看完结局时都吃不下饭了,心里既悲伤难过还有一丝不理解,那么痛苦,福贵活着的意义在于什么?这就是余华想表达的意义?直到最近家里有个亲戚发生了点事,我又想起了活着这本书,才真正理解活着的意义。活着,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他人,乃至对生命的责任。那个亲戚欠下了一堆债务自杀了,但是他的自杀会让挚爱他的亲人十分痛苦,同时债务也不能解决,留下的亲人还是得为他收拾烂摊子…他可以去死一走了之不理这些事情,但如此懦弱,如此不负责任,留下给家人无尽的悲伤和债务…同样,如果是大多数人走到他那个地步,还是会有大多数人咬牙还下去,或远走高飞也好,就算脑海里闪过一丝死了算的念头,也不会真的拿刀子往手上割,像福贵一样,哪怕到最后只剩他和老黄牛,苟延残喘也在享受活在这个世界,心是动的,生命的珍贵美好……活着也许痛苦,但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惧畏,不怯懦地面对世界给我们的任何挑战,直到最后一刻你走到生命的尽头,我来过了,我走过了,无论经历过什么,我从未像命运低头放弃自己,也许没有完美人生,但至少我认真的活着过,这是我的生命

  《活着》读后感(十):悲剧之后,方是强大人生

  很小的一本书,2个小时基本看完了,作者以回忆的表达方式,娓娓道出关于福贵的故事。一开始以为是会写福贵浪子回头的励志故事,但是最终却是一篇在民国背景之下的普通人的生活写照。看完这本书有种说不出的沉重,但是思考之后又是有种对生活淡淡的感慨对比之下,也许现在高压力、高节奏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我们都还算很好的活着。想象福贵由福变贫,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我们都太幸福了。

  作者在情节设置上很用心,福贵由福变贫,父母相继离世,生活走向低谷,而后不服命运多舛,坚持活着下来,一双儿女慢慢长大,但却经历女儿凤霞又聋又哑、儿子有庆意外去世,人生再次低落;但依旧不服继续再战,终于妻子家珍坚持下来,女儿找到好人家并怀孕,正当我们也松一口气时,噩耗再次来临,凤霞经历了难产、产后大出血,最终还是去世,作者一次次的将我们的心脏收紧……

  当读到福贵一家虽然日子过得艰难,至少一家团聚,主人公当时应该感觉到此生无憾了吧!但悲剧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正因如此才得以深刻。一个人如果经历双亲、一双儿女、另一半、女婿及孙在的相继离去而不崩溃,也许这已是生活的强者。

  这本书,告诉我们活着不容易,正如封面般漆黑,但我们依旧要向命运发起抗争,继续前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活着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