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灰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的灰》是一本由公子羽著作,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的灰》读后感(一):时间其实不是灰色
这一切,谁能够看得清醒,时间的手,抓住你,不会松开,若松开了,你可能就丢了你自己。
春节前夕,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店,浓浓的咖啡味道淹没了书香,我做好不回家的准备,闲逛。架上的书大部分熟悉,喜欢的不曾读过也是翻阅过。
牛皮纸的《时间的灰》偶然被我发现,公子羽的电影笔记,入神的看了几页。
书里的时间并不是灰的。
电影里的流金岁月,生活里的时光穿梭,巧妙穿插,充满激情的同时又动情。对于时间,可以用双手去把握,用心去体会。对于想象力,你必须有灵气,有激情,有真性情,在这本书里,他就是一个有真性情的男人。
他不批判,不做反面评论,他只是在电影中领悟人生道理和他的感受,是个好人。(这个我和他一样…也是好人)。
公子羽的电影笔记,和传统的影评大相径庭。他的笔记,执着、鲜明,少有无病的呻吟和媚俗的吹捧,且文随意动,意随文生,文到意达,充盈着灵性与灵动。
我站在时间的断崖上,看着浮世的繁华与寂寞。它们变化、迁徙、消逝,是最无常的咏叹,最不能形容的辞藻。我看着世间不胜凄凉却又磅礴壮丽的一切过往。一切一切恍似幻觉。爱也好,恨也好,都只是烟花一场。
《时间的灰》读后感(二):一月的魔羯座
一月的魔羯座
许多的人都在看电影,但有个人在看完电影以后,会一个人涂涂抹抹,写一些很私人化的文字,这些文字先是贴在网上,然后结集变成了铅字。
这本书是《时间的灰》,涂抹这些文字的人叫公子羽。书的全称是《公子羽电影笔记:时间的灰》。
我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才见到这本书的,外面下着雨,这是这个滨海小城春天的第一场雨,我在大学路的这家书店,看见了,并买下来,定价45圆人民币,店主给我打了八折。
此前我和公子羽说过,书出来应该送我一本的,但45圆的定价,是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好象出版社只给了他十本,还是打几折给他的。他说这些的时候,似乎很无奈。
我是因为他的文字才知道这个人的,于是有了联系,QQ,电话,然后还是文字。我把自己写的关于电影的札记帖在他做斑竹的“我爱电影”论坛,他竟然喜欢,我的那些文字也就变成了精华帖。呵呵,在内心里,我是喜欢的。因为我喜欢他的那些文字。
他说他在哈尔滨呆了很长的时间,至今还在怀念那儿的姑娘。我猜他是在那读的大学。现在他漂在北京,在一家不出名的杂志社做编辑。他告诉我那个杂志 的名字的时候,我告诉他我没听说过,他自己也说不出名的,我记得那杂志的名字好象是叫《社会观察》,好象是这么一个名字,我还开玩笑,怎么像火车上卖的那种啊。
一直没有见过他,但看了他的文字,就好象见过很揪了似的。
书的封三上印着他的照片,很年轻的样子,头发刻意地凌乱着,下面是简单的几句话:
一月的魔羯座。著名电影评论人。
喜欢电影。音乐。书。咖啡或茶。
我也是一月的魔羯座,这也许是我今晚写这些文字的原因之一。
2005-4-9晚12时青岛半山居
《时间的灰》读后感(三):繁华无数刹那成灰--《时间的灰》
这是一本电影评论集
作者:公子羽
书名取自于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的英文译名
初识公子,是在sohu的bbs上
在那之前,电影对我来说,不过是闲暇时的消遣
公子羽却让我体会到,看好的电影就如同品读别人的人生
喜欢读他的文字,明明入戏已深,品透人生,行文间却还能那般的云淡风清
虽是影评,读来却如宋词
私拟将他比做柳七,有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又时有“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气势
但无论此或彼,他的文字间总会隐着一丝轻愁
无意中搜到了他的博客
感动于他的自序:
“我打算记录下这一切,只因为在此时或彼时,在此地或彼地,曾经有一个故事让我泪流满面,有一句台词让我刻骨铭心。”
记录影音只为曾被别人的故事感动,那么,公子,既然我拙于文字,就让我来安心倾听吧
倾听你所讲述的纷纷扰扰的尘世故事,看那繁华无数刹那成灰...
《时间的灰》读后感(四):时间落下影色之灰
公子羽
1月的摩羯座。著名电影评论人。
曾在电视台工作,现任职于一家杂志社。
喜欢电影。音乐。书。咖啡或茶。
公子羽的博客:http://00000.blog.tianya.cn/。
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最后“沦落”到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让我心生某种不大舒服的感觉,就像戴上一个大一号或者小一号的condom跟人make love一样,不是非常不适合,就是非常憋闷小老弟。
有的时候看一本书,文字的排版成为我选择一本书的前提。这本书的纸张、文字版式,成为我拿下它的第一要素。类似牛皮纸的封面,粗糙但却窝心。唯一的缺陷是,内页中的文字版式中,把提到的电影名以黑色字体出现,很突兀、很扎眼,让人心里的情愫难以得到发泄。
好了,这个不是作者的错,毕竟那些责编、设计、制作人员是在做事的,只是偶尔忘了某种跟读者心态很相关的因素。
有的时候,作者的一些爱好,或者说嗜好,如果跟自己相似,便成为另一茬让我喜欢他/她文字的原因。茶、咖啡,都是我喜欢的。最初爱上的,便是一杯香茗四溢的氤氲。曾那么爱,坐在台灯下,在大寒大冷的冬至过后,手捧一杯热茶,氤氲在书香之中。
渐渐地,一个人会爱上咖啡,很不自觉地。就像爱上生命中那个独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有我,有宇。忘了自己是从哪一天真真切切地爱上咖啡,只是明白,爱上以后便像毒药一样割舍不下。陷入,深深地陷入。便没有回头的路。
时间的灰,那是生命渐渐承蒙上属于岁月的沧桑。就像12月15日,苍茫间发现,自己的头上已经冒出了一丝烦恼丝。灰白相间,在头顶若隐若现。
不愿意去扯下它,他们说的,白头发是会越扯越多的。我可不愿意那么轻易地去扯下,然后惹下一头的白发。
当年,我最怕某人站在我的身后,然后貌似很不经意地,说,你的头上有白头发了。曾经那样“深恶痛绝”的事情,突然变得那样理所当然了。这跟什么有关?
或许,靡靡之中,我会告诉自己,那是因为年岁的增长,那是关于历练的成长。
说回到书中的文字,当我看到那段关于张国荣的文字时,确实,我会心地一笑了。
张国荣是一个没睡好觉就会出现三眼皮的男子,而我,由于缺少某种气质,每一次睡不好觉的情况下,我的内双便会成为外双,烁烁发光。
每个人,总有属于自己的文风。其实,要让我去判断,到底是谁写的影评(电影随笔)更好,我真的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就让他们的文字以另一种方式,“雨我”。
或许,到最后,即使有了自己的电脑,我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网上看那些“老电影”,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影城看那些刚出来的新电影。
也许,只有在心底回味,才是更适合我的方式。
时间的灰,一个很好的名字。那样深刻地爱上这本书,以及这段属于岁月的划痕。
文字也算是给公子羽打的广告吧,其实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很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
这就样吧。
2008-12-22
《时间的灰》读后感(五):时间的灰
把灰烬来比做已经消逝的时间,实在是形象而浪漫的说法,我第一次接触是在一本关于王家卫电影的评论里,继而知道原是出自《东邪西毒》的英文译名。不管有多少人看明白了影片,但时间的灰这种说法却被众人钟爱,从荣迷教授的灰的博客名直到我最近看的这本公子羽的影评集《时间的灰》。
看书的感觉总是好的,不会像对待无纸媒体那样轻慢,如果其中的文字再是自己所喜爱的,那么更是会怀着恋爱般的心情小心对待,甚至不忍心多看,生怕很快结束。我看这本《时间的灰》时,心情就大抵如是。
虽然书里的评论从没有太多关于影片幕前幕后的描述,看到的都是公子羽大段大段的主观感受,可是一点也不令人觉得排斥。那些华丽而脆弱的文字,就像是茫茫大海里的航灯,独自伫立等待吸引与他心心相吸的灵魂。
看他的文字,字里行间满是对电影浓浓的喜爱,各类演员各色电影,他都能看到独树一帜的优秀一面,并不吝啬于赞美之词。我想这才是一个用心的人,可以剥离了灯光、特技、剪辑等等因素,去看到电影里最纯粹的故事,然后膜拜其中最接近梦想的部分。可是,越忠于梦想的人就越会对现实产生不可逃避的惆怅,于是公子羽细腻文字背后也充满着对人世无常的无奈,因为我们知道,梦想也是依托于现实存在的,我们做多少梦都不过是希望更愉快的生活而已。但是对于看书的我来说,已经觉得庆幸,这样真挚的心灵与文字并非随时可以遇见。
不过也有美玉微瑕的地方,其中专门写张国荣的文章——《红》和其他文字比起来,就显得雕琢痕迹重又声嘶力竭,一反他烟雨江南的风格。而我知道,他并不是不喜爱哥哥的,相反,不仅关于张国荣的影评占了许多篇幅,而且在其他地方也总是出现他的名字,每一次都情意深重的样子;我知道,他其实是太喜爱他,喜爱到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文字去描述,无论多么精心、刻意、小心、慎重,所有辞藻在爱面前都是苍白无力和虚弱的,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大爱无言。
当然,也或许是我太爱哥哥了,所以才觉得看到再多言语都不足以完整地描绘出他的优雅、才华、品格……,无论如何都少了一点,因为这世界少了他。
扯的有点远了,我要感谢公子羽写出这样一本书,让我爱的手不释卷,让我看到电影背后真实的魂灵,让我想起自己从前常说的话——既然不能面面俱到,那么做自己的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不喜欢,彼此都会有更纯粹的选择,让我相信无数心意相通的人们都在这世界上居住,只是目前我们尚未相遇。
《时间的灰》读后感(六):看电影,有时是一种很私密的情绪
这本书无关电影技巧,无关宣传炒作,它有着的,只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男人,在一幕幕电影片段过后,对人生、情感的感性思考。
公子羽在天涯的博客从09年开始便没再更新,遗憾之余心里也觉得正常,就像自己,工作以后笔下便再也难以写下一个真实的文字,生活的柴米油盐总是在不经意间磨去曾有的棱角。不过还是不定期去上公子的博客,心里总希望有一天公子能够再次更新,说不出为什么,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文化快餐时代,能看到有这么一个人用很细腻的文笔写着心中的感触,总是让我感动。
听音乐、看电影,欣赏一幅画,心里都会浮动着很私密的情绪,只是大部分人都轻轻放在了心里,而公子羽他写了出来,怎能不让人欢喜?
《时间的灰》读后感(七):一个词在时间中的奇遇
最近一段时间,电影随笔颇为流行了。想来,是看电影的人都有太多的想法,不吐不快的吧。但是,要写的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现在,我手头上的这部电影随笔——公子羽的《时间的灰》,让我想起了电影这东西,确是犹如一个词在时间中的奇遇一般,那般迷幻,那般耐人寻味,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说到作者公子羽,大抵是经常混在网上的人,特别是天涯社区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吧。我不记得我第一次看他的文章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我仍然对这些跟传统的影评大相径庭的了随笔有深刻的印象。正如评家所言:“执著、鲜明,少有无病的呻吟和媚俗的吹捧,且文随意动,意随文生,文到意达,充盈着灵性与灵动。”他说王家卫:“在他的每一个如寓言般的段落里,或每一个台词的背后,都有如一面镜子,看着那样的电影,就像是在赏玩自己的孤独,而且越是他早期的作品,越让人有这种感觉,这就好像在与一个灵魂相通的人对话。”这种境遇,怕是每个影迷都会遇到的事情吧。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在读好友安然的《我的自由式》,那是一本更加唯美而精致的书,在交叉阅读的过程中,以对比来彰现两个人的趣味异同,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了,而那种欣喜简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了。比如同对《小武》,安然讲述的似身边的故事,而公子羽则说,有一种鸽子是灰鸽子,它总是以一种孤单的姿态飞翔着,没人知道它为什么不快乐……
在这本书的封底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我站在时间的断崖上,看着浮世的繁华与寂寞。它们变化、迁徙、消逝,是最无常的咏叹,最不能形容的辞藻。我看着世间不胜凄凉却又磅礴壮丽的一切过往。一切一切恍似幻觉。爱也好,恨也好,都只是烟花一场。不错,正是这样,但那种奇遇却让我们耿耿于怀,以至于久久地不能忘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