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性特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女性特质》读后感10篇

2022-05-22 02:06: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性特质》读后感10篇

  《女性特质》是一本由苏珊·布朗米勒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性特质》读后感(一):梦露的“女性特质”

  刚刚读完《女性特质》一书,来对照媒体上开始升温的梦露诞辰80周年专题报道,是一件非常趣致的事情。因不,再也找不到一个比梦露更经典、更永恒、更能代言女性特质的ICON了。

  按照苏珊·布朗米勒的说法,梦露的形象应该是集中体现了女性有可能达成的一切女性特质。她是掌握话语权的男性视角所塑造出来的最完美的女性特质标本。

  重庆晨报的梦露专题用了两个整版来歌颂这位不朽的性感偶像,称她跟大多数男欢女憎的女明星不同,她是男女通杀的。更有研究者从生理的角度研究了梦露的染色体,竟然跟普通女人不同,兼有XX跟XY两种,从而为这种观点提供了生理学上的技术支持。

  对此,我深表怀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已有女同学对梦露式美丽赞赏不已,我大概开化得比较晚,怎么看,也觉得两个赫本比她漂亮。奥黛丽赫本是自然美的极致,凯瑟琳赫本于我而言,则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美丽。到现在,我也更愿意将美丽这个词的赞赏,献给安吉丽娜茱丽或是李宇春。

  我很难想像,如果不通过男性的视角去看,梦露的美如何能永远地凌驾于其他同样大名鼎鼎艳压群芳的女星之上?

  劳伦斯奥利弗的说法我倒是深以为然,“她被利用被榨取的程度远非任何人所能相比”。后世为她疯狂的男女,大概没有几个记得她的一生,其实是何其悲惨吧。

  正如梭罗所言,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实也许从来没有被说出来过。掌握主流话语权者,不管何时何地,总是会动用一切力量夸大或强化对其有利的事实,而对其不利或其不欲承认的事实,他们总会干净利落地扼杀或是忽略。久而久之,世界的真相或许真的会被改变,被忘记。阅读《女性特质》这本书,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告诉了读者这个事实。

  自从梦露成为性感的代名词以来,男权、时尚、潮流或其他心照不宣地结成了联盟,不遗余力地重复一个结论--只要一个女人向着梦露的方向前进,她就会受到全世界的拥抱与欢迎。这种力量强大到若有个女人要想对其说“不”,那么 ,第一,她需要具有相当的智慧,才能看清这个事实的真相,第二,她需要有相当的勇气,才能表达出并实践她的想法。而要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按照梭罗的看法,比决心做一个盗径大道所需要的勇气还要多得多。

  世界上美丽又性感的女人千千万万,有名的也不少,为什么偏偏是梦露?答案很简单:她最符合男性视角对女性特质的需要。而且,她自己没有力量来对抗这种梦露化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林志玲的走红,也不过是花样翻新的梦露模仿秀。

  费雯丽或许比梦露更迷人,但她看上去可不像一个会任人摆布的小动物,所以,OUT。麦当娜也性感,可惜她太有想法,太有征服欲。茱丽是迷人,但她的力量也很令人生畏。所以,她们通通不会成为性感的代言人。除非,在性感之外,她们肯像做脸部磨砂一样,磨去身上的其他标签。

  梦露给男女共处的世界带来安全感。对男人来说,只要梦露神话存在一天,他们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掌握由女人组成的另一半世界;对女人来说,只要她今天仍然肯相信梦露神话,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捷径。

  《女性特质》读后感(二):女性被社会赋予的身份和价值的说明

  看了本书,我开始慢慢了解那些挣扎在内心的很多矛盾,是社会赋予我的价值和自己意识之间的挣扎和冲突。冲突不代表就不服从,既然女性被历史和时空,也许被男性赋予了这种价值,那么,太多时候 ,我们只能服从,但是,不能因此而装作一无所知,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为什么服从,我们甚至可以选择不去服从,幸亏时代进步的让人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幸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可以因为看这本书,而清醒。

  我们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孩子,也爱自己的伴侣,但是,正因为爱,我们要清醒的认识自己,也认识自身的价值,学会如何的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并实现它。

  喜欢心理学,希望知道事情真相,希望清晰女性意识可以读本书。

  《女性特质》读后感(三):不得不承认的女性特质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本谈女性修养与成功的书。当真正读进去的时候,才发现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真实的值得回味的女性历史。作者苏珊?布朗米勒是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和女性读物畅销书作家,她怀着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研究考据分析了“女性特质”这一主题,她通过女性身体、发型、服饰、声音、皮肤、动作、情感、雄心等方面,分析了女性自觉或非自觉形成的特质,从早期的古老传说到经典小说戏剧电影里的情节甚至是好莱坞女星的逸闻,作者讲述了许多女性都会认同的故事,列举了大量戏剧化的实例,来为自己的观点佐证。单这方面讲,这就是一本好读的书,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书写了一本关于女性的历史。女性一路压抑着自己的本性,为一个男人掌权的社会,逐渐地形成了今天的女性特质——所有现行标准中关于女性的美都不是浑然天成,大量的考据和理性的分析之后,布朗米勒试图用审美和细节论证一个身体政治学结论——“强权的美建立在对柔弱无力的赞美上”,这比空喊口号的各种女性宣言要来得有理性和说服力。

  “女为悦已者容”,女性永远都是被设计来取悦于男人,而取悦的方式就是夸张自己的柔弱以突出男性的阳刚和力量,三寸金莲的纤纤细步反衬了男性的健步如飞;用束腰带束起杨柳小腰,为的就是让女子看起来弱不禁风;冗长而累赘的圈环裙和窄底裙,还有拖地长裙,其设计的目的无非是把女人的双腿包裹起来,使之行走不便;各种增白霜使不同肤色的女性看上去成了“月光美人”,相形之下,男人看上去更阳刚……

  于是,女性特质的内涵倚赖于一整套已经得已确立地传统,它从心理上控制着女人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定,“要成为真正的女人,就要接受约束与限制的缺陷,并且逐渐地喜欢上这些缺陷”。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在男人的世界里随时随地地做出让步,另一方面各方面委屈求全也阻碍了妇女在更重要的领域有所突破,取得成就。

  看完了这本书,第一个肤浅的感觉是,我终于知道了那些我看着很恶心的女孩为什么就能讨得男人欢心,就能每天靠化化妆减减肥就能过得很滋润,苏珊?布朗米勒将其称之为“依赖女性策略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妇女”,岁月流逝之后,她们将面对的是无比的失落和无奈,而真正想通过自己的实力,在男权社会里谋得一席之得的女人也并不容易,她们把自己打扮成男人但要付出更多,“只有在既取得辉煌的成就,又美丽又动人,为视觉增光添彩时,世界才会善意地对她的男装笑脸相迎。”

  当不在以染色体来划分性别的时候,当女性特质成为了谋求生存的手段,女性特质日益成了一种刻板却真实存在的烦恼,正如苏珊?布朗米勒在结语中所言“问题不在于某些妇女错失了女性特质,而在于女性特质错失为一个可靠的目标”。

  《女性特质》读后感(四):她们散发的气息

  多年以前,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谈了女朋友,邀请他们俩到我家来玩。那时大学毕业了,大家都没结婚,到一个同学家聚会、玩通宵,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那次,我注意到,同学的女朋友与我们北京女孩子不太一样。她烫着弯曲的卷发,长长地披在肩上,脸上画着精致的妆,穿着细巧的高跟鞋和大衣。尽管冬天了,还是穿着裙子,走路时如风摆杨柳,婀娜多姿。她的容貌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因为这么精心的装饰,让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她真有女人味道啊!也不由得产生了很多好感,因为此前听说她是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党员,让我这样落后的人以为她是女强人呢!她讲话柔柔的,尽管是北方人,但是有南方女子的嗲声嗲气,时不时还靠在我的同学身上撒个娇。那时,我心里很羡慕她,觉得做不出她的样子。

  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她,但她当晚的一颦一笑依然历历在目。

  读了《女性特质》,我恍然明白她散发的魅力是什么了!

  是什么呢?通过发型、眼影、唇膏、鳃红、粉底、裙衫、高跟鞋、声音、体态、动作,她传达了一个什么信息?她是一个精致、美丽、惹人怜爱的女子。她是具有“女性特质”的女子。具体说,她俨然就是芭比娃娃。

  《女性特质》的作者苏珊·布朗米勒,1935年4月15日出生于布兰克林,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之后在纽约参与学术活动。1960年2月的美国南方运动结束了种族隔离,这促使她成为一位政治活动家。苏珊·布朗米勒长期为《纽约周刊》和ABC电视台撰写专栏文章,她的其他著作有《违背我们的意愿》和《我们的时代》。

  想起前些年写的一些旧文:

  我们为谁美丽?

  头发会泄露你的秘密

  胖,我们最怕听到的字眼

  2006年11月15日伦敦雾

  《女性特质》读后感(五):使命还是羁绊?

  “在《创世纪》的创世神话……亚当不是女人生的:他是上帝之手直接塑造出来的。亚当的伴侣夏娃,则又是从亚当身上取出的一根肋骨造就的。关于人的来源所做的这一非同寻常的解释,为女人服从男人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神学基础。”

  苏珊•布朗米勒是一个女性主义研究者。我不太习惯于用女权主义去称呼从事女性性别研究的学者,“女权主义”这个词是男性赋予的,已经被冠以轻视和侮蔑的标签,仿佛在说:看啊,又是一个疯子!

  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者从女人身体的每个部分对女性的特质进行了诠释。“身体、发型、服饰、声音、皮肤、动作、情感、雄心”,总共八个部分。

  女人希望一个什么样的身体?一个标准而美丽的女人应该具备什么特质?是谁赋予了女人这些特质?

  苏珊说:“要成为真正的女人,就要接受约束与限制的缺陷,并且逐渐喜欢上这些缺陷。”

  “女性的美通常否定身体的完整性,常通过重新安排、强调或是完全减掉身体构造上的某些部分或是某些肉体的自然表达来达到的。”

  到如今,女性的自我观念并不甚强。多少年前的鲸须骨内衣就把女人们折腾得要死,而今却依然在左右着女人的视线。我们调整自己身体的体型难道真的是无法容忍那些多出来的一点肉?过去女人身上繁复芜杂的行头到今天其实并没少多少,从钢圈内衣,到塑身内衣,连裤袜,首饰,化妆品,层层复加,少了什么?

  对女性特质的强化是男权在女人身上的物质化展现。女人首先不是作为独立的人存在,不具有人格,而是作为附属品存在。

  “人类学家莎伦•堤弗妮指出,充当母亲的角色成为妇女唯一有价值的作用,与此相伴随的是,极大限制她们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进而使女性价值在一般意义上以及经济体系中受到剥削——毫无疑问,男性主宰着生产的手段和权力的平衡。当妇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角色就是当妈妈、照料孩子、做家务而被排除出所有报酬的生产劳动之外时,女性的性特征反过来就成了取决于男性并且反映男性之利益的事。性方面的自由表达权、控制和选择怀孕的权利、平等对待女孩和男孩以及他们未来的权利,所有这些权利都取决于男人们规定的各种考虑。”

  苏珊在这篇文章中的言辞并非锋芒毕露,没有极力地把每一个部分的解读引向一个明显的高扬的主题,她只是在帮我们做解读。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写这本书“只是想引起警觉,希望有一天女性的理想不再被用来使男女不平等永远存续下去,而且也不需要夸大性别的特性才对自己的性别放心。”

  女性主义的书应该读一读,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作为女性,了解过往和现状是对自己的一次审视和调整。很多女性已经习惯于从小便被灌之以教育的框范,这也是为什么依然有很多的女性在为实在的或是莫名的状况而烦恼。她们并不清楚很多习以为常的惯性观念和行为已经将自己僵化,于是才会在生命历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惑。

  让男人读女性主义的书,并不是要对其进行教育,更不是嘲弄。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必须要正视两性关系的阶段。哪一名男士能够沉着地站出来说“我已经了解女人了”,而不是传统的、物化角度的看法。

  如今有很多学者致力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也有很多这样的书籍在出版。可以看出,时至今日,女性主义的思潮已经开始在中国兴起,又一场的社会变革悄然展开。

  这个社会是有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不了解世界的另一半将无益于真正解读这个社会。我是预感到,女人的力量并没有被发掘出来,也没有得到承认。剩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

  2006-6-23

  《女性特质》读后感(六):反思

  又是为了写论文,看完了一本书。

  刚刚早上做了一番“忏悔”,希望这篇论文能够效率高一点,不要凑字数、不要抄袭、不要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在写论文时又沉迷网络,不要只是“希望”,是一定要做到,这并不难。*^_^*

  我想这本书的最大好处,就是让我有了一个反思的过程。在刚开始看书时,这本书的很多话都对我以往所认同的女性气质,有了一个彻底的颠覆。我似乎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所认为美好的“女性特质”,都只是男性为巩固其父权制度而为女性定制的枷锁。中国女人缠脚、外国女人穿紧身胸衣,都是女人在依附男人的同时,做着一些折磨自己的行为。现代女性没有了这些愚昧的做法,但是穿不舒服的高跟鞋、吃有害身体的减肥药、做欺骗自己的整容,都只是另一轮被广告商、男权制度所骗,折磨又委屈自己的行为。

  但事后想想,这本书中有很多话语,虽醍醐灌顶,但也确实不乏偏激。毕竟这本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作的,那时的女性运动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很多变化。

  我认为,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并不一定非要把女性和男性放在一个对立面,二者并不是生来就有仇。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是应该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过、并且喜欢的生活。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最根本的,是要保持独立,不论是在精神上、经济上还是生活上。

  而女性特质,并不一定就是男性赋予的,它也不一定就是错的。男性特质,也不一定只适用于男性,理性、富有思想等好品质也同样是女性应该拥有的。

  聪明的女性,应该是坚持做自己,用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优良特质,来过好自己热爱的生活,这种生活,并一定就是以女性美好品质的牺牲为代价。相反,新型女性气质的张扬,可以成为一种力量来源,来解构传统男性霸权,以实现真正的独立、平等,并构建更好的未来。

  《女性特质》读后感(七):关于女性的超现实完美枷锁

  苏珊布朗米勒的《女性特质》,因为过于犀利,以至于我读完一章后要停下来,因为我觉得原来一直以来我所服从和认可的是如此这般被别人操控,仿佛看到残酷的事实一般,我不忍卒读。

  但是我还是读完了,每一章,女性的衣着、语言、发饰、行为、皮肤、野心等等都是被狡猾的建构着。而我的脑海不断闪现出眼下各种广告,美好的广告,展示着春藤绕树的美好,不厌其烦的发出“做女人真好”的喟叹!

  然而我做不到广告里的女人,如果女性特质这本书中所说,我不能从衣着、语言、行为、皮肤、野心层面成为广告中那样完美的女人——年轻、美丽、一头秀发、轻盈苗条、纯洁浪漫、体贴家人、妩媚、温柔。。。。。。。也许以前我觉得这样的女性是标杆,但现在我感到窒息。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美固然被社会文明反复讴歌,但这种讴歌是无力的,因为再美也是作为客体的美。而当这种对美的追求成为一种标准,女性,就被置于追求这种无力美的漫漫长路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