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984》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1984》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984》经典读后感10篇

  《1984》是一本由[英] 乔治·奥威尔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281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1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84》读后感(一):很有意思的小说

  并不是很喜欢读书的人,不过最近决定尝试着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读书,不再是学生时代那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精彩的读书体验,感觉自己也许会因此渐渐喜欢读书。还记得之前的一本很赞的小说《刺猬的优雅》,同样是一本给自己带来很棒读书体验的书。

  再来谈谈书的内容,最令我激动且印象深刻的是温斯顿被抓捕进仁爱部后的那段情节。一口气读完,至今震撼不已。这本书讲了很多,背后也有很多的深意,甚至对于我这个政治,历史,经济,哲学什么都不太通的人来说都引发了些许思考。也许今后了解更多相关背景知识后会有更深的了解吧。比如俄国的共产主义,德国的纳粹主义,尼采,哲学,历史等等。

  TW,这个版本的书的翻译确实不是很好,还有错别字,下次看书前还是要好好选一下版本的。

  《1984》读后感(二):艰险的历程1984

  1984很诡异,也很压抑,看得让人大气不敢出,似乎就处在当下那种环境,处处是谎言与虚伪,处处得堤防思想警察,处处发散着恶臭。想急切地往下翻,又怕自己接受不了,消化不了。凝重。想深思,却又漫无边际。可怕的1948与1984,这近百年来的一切组织、政党、一切思想、政治、经济,人情世态,他人与自己,都能从中找到迹印。超级大国的圣人角色、那年代的蓝与灰、红卫兵的狂热、浮夸风、大批斗、套中人,每晚的国际新闻,每年末的各地统计数字,各种修改教科书,曾经的盲目崇拜,如今的恐怖组织,历代刑法大荟萃,大小集体领导的嘴脸。印证,不断地,变作了经典。是让人看得心累,可喜的是我现在拥有的无限自由。(时空有局限,心灵可以)

  他和尼采一样都信奉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要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不惜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

  又比如,他深信没有什么历史公道,只要能“掌握现在,就能改变过去,控制未来”。所以这也是要闭关锁国的原因,只有彻底的封闭,才能屏蔽一切未审查的资料,控制所有人的记忆。(朝鲜现在也还是这一套)

  看看下面原文中精彩的论述,集权主义者是如何活学活用唯心论的:

  奥勃良微微笑道:“温斯顿,你不懂形而上学。到现在为止,你从来没有考虑过所谓存在是什么意思。我来说得更加确切些。过去是不是具体存在于空间里?是不是有个什么地方,一个有具体东西的世界里,过去仍在发生着?”

  “没有。”

  “那么过去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呢?”

  “在纪录里。这是写了下来的。”

  “在纪录里。还有——?”

  “在头脑里。在人的记忆里。”

  “在记忆里。那末,很好。我们,党,控制全部纪录,我们控制全部记忆。因此我们控制过去,是不是?”

  “但是你怎么能教人不记得事情呢?”温斯顿叫道,又暂时忘记了仪表。“它是自发的。它独立于一个人之内。你怎么能够控制记忆呢?你就没有能控制我的记忆!”

  奥勃良的态度又严厉起来了。他把手放在仪表上。

  你不愿为神志健全付出顺从的代价。你宁可做个疯子,光棍少数派。温斯顿,只有经过训练的头脑才能看清现实。你以为现实是某种客观的、外在的、独立存在的东西。你也以为现实的性质不言自明。你自欺欺人地认为你看到了什么东西,你以为别人也同你一样看到了同一个东西。但是我告诉你,温斯顿,现实不是外在的。现实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不存在于任何其他地方。而且不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因为个人的头脑可能犯错误,而且反正很快就要死亡;现实只存在于党的头脑中,而党的头脑是集体的,不朽的。不论什么东西,党认为是真理就是真理。除了通过党的眼睛,是没有办法看到现实的。温斯顿,你得重新学习,这是事实。这需要自我毁灭,这是一种意志上的努力。你先要知道自卑,然后才能神志健全。”

  ————————————————————————

  二、消灭肉体还是改造灵魂?

  下面,“为什么老毛只整人,不杀人(至少自己不说杀),而且他至少在物质待遇上对那些他要整的人还不错呢?”这个问题应该已经迎刃而解了。

  正如前所说,作为一个超人,毛不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满怀人情味的人。因为这必将损害自己成为一个超人。尼采就曾说过:“伏尔泰!人类!白痴!真理和追求真理有点难办,如果弄得太人性了——只是为了行善而追求真理,我敢打赌,那将一无所获!”

  你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登记簿上没有你的名字,活人的头脑里没有你的记忆。不论过去和将来,你都给消灭掉了。你从来没有存在过。”

  那么为什么要拷打我呢?温斯顿想,心里感到一阵怨恨。

  奥勃良停下了步,好象温斯顿把这想法大声说了出来一样。

  他的丑陋的大脸挪了近来,眼睛眯了一些。

  “你在想,”他说,“既然我们要把你彻底消灭掉,使得不论你说的话或做的事再也无足轻重——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要先拷问你?你是不是这样想?”

  “是的,”温斯顿说。

  《1984》读后感(四):极权主义的危害性—-书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阿克顿勋爵

  前天终于把乔治·奥威尔的巨作《1984》看完,本来昨天是要看电影版的《1984》的,但是网评说没必要看,就作罢,转而看了一部纪录片,《苏维埃往事》。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小说很有先见之明地构建了一个极权主义的大洋国,很容易对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对老大哥的描写,也能使人第一时间想到20世纪三大刽子手之一,斯大林。主人公温斯顿是真理部的一员,专门负责篡改历史,这也是“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的其中一个原因所在。结局是悲伤的,温斯顿最终还是被迫地被改造,沦为一具没有思想的躯壳。

  奥威尔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自由是何等得珍贵和神圣,一切迫害践踏自由的政治体制都是腐败的,而这其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控制思想,让你的思想不再自由。篡改历史只是极权主义控制人的其中一个手段,而控制思想(即双重思想)是影响最恶劣的一个手段。历史存在吗?存在。一.存在于书籍影像里,二.存在于人类的思想里。通过篡改历史达到控制一,通过双重思想达到控制二。这时候,真理部便真的成为真理部,没有活着的人会去怀疑伟大的党。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在大洋国中,战争就是为了消耗剩余劳动力而刻意制造的一种手段,为什么会有剩余劳动力,因为贫困,大洋国把一切科学一切娱乐甚至是食物,都严格控制起来,自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因为“如果真的实现共产主义,那么人人均富,必然会使人们质疑党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党要想维持自己的权利,必然要使贫困存在,等级结构必须保持不变。而通过控制媒体,虚假宣传战争,夸大战果,又能更好地实现控制思想,使人崇拜老大哥,崇拜党。一个具有圣君情结的被洗脑的群体,必然是绝对的“智力泯灭”而又执迷不悟的。

  插播一段:小说最后一段温斯顿对过去的回忆(亦或想象),让我感受到了很强烈的画面感。必须写下来:他的小妹妹还太小,不懂他们在玩什么,一个人靠着床腿坐在那里,看到他们大笑也跟着大笑。整整一个下午,他们在一起都很快活,就像在他幼年时代一样。

  最后提个小问题:在本文开始说斯大林是20世纪三大刽子手之一,很容易想到第二个肯定就是咱们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的头头希特勒了,那么问题来了,第三位刽子手,他是?

  《1984》读后感(五):”奥威尔道德地位的瓦解“

  转载:观察网 刘禾访谈录,(少数地方的过渡和顺序有修改)链接:http://www.guancha.cn/liu-he/2014_08_15_257006_3.shtml

  美国间谍机构把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工作当成一盘棋赛中的棋子摆放在棋盘上的各个位置,这已成为冷战中最具争议性的传统手法之一。——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文化冷战中的苏联克格勃远比不上中情局和军情六处高明。西方为什么制定一系列文化冷战的步骤?是因为他们发现共产主义的宣传太深入人心,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俄国革命以后左翼阵营占据优势,西方搞冷战是为了把知识分子再争取回去。他们做得相当成功,也相当隐蔽,比如建立门面出版社——表面看是私人基金会支持,其实是情报机构秘密出资。中情局和军情六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策划、出版和推广文学作品、期刊和学术著作,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背后也有内幕。像奥威尔《动物庄园》能够出版和走红,幕后推手正是英国军情六处。现在,《动物庄园》和《1984》是美国的中学必读书,(甚至连)国内的一些中学也要求学生读奥威尔。

  奥威尔《1984》最早的中译本,是1950年王云五的女儿王鹤仪翻译的节略本,稍后才有钮先钟的完整译本,也就是1953年的“万象版”。钮先钟是什么人?他担任过台湾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的翻译官,是军事译粹出版社的发行人。

  这里有一个细节让人好奇:50年代英国军情六处动用国家实力,把大批书(包括我们说的黄皮书、灰皮书)翻译成俄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中文等几十种语言文字,批量印刷,全面推广。我还知道,英国国家档案馆第 FO1110/740 号卷宗里有一封谍报人员的信,它透露:奥威尔小说的“中文译本在东南亚很成功”,签署日期是1955年1月28日。这个日子说明什么?台湾的中译本与这封信中的“成功”的中译本之间,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都是一些需要解开的谜。

  奥威尔让人感兴趣的是他提供给英国军情六处的黑名单(编者注:1996年,《卫报》记者根据解密档案,发现奥威尔在1949年曾向英国情报机构提供欧美共产党员或亲共人士的黑名单;七年后,他的一个笔记本被曝光,里面按字母顺序排列了135个名字,其中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导演、演员、记者等。黑名单即来自这个笔记本)。当年很多人左转右,都是因为斯大林的政策,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讨论。

  政治立场的改变,左转右,右转左,通常是称为“变节”的。我们不会把一个人时尚口味的改变说成是变节。但关键还不在这儿。奥威尔的《1984》是以谴责集权、暴政出名的,但是他跟秘密警察合作,他跟“老大哥”合作。这有确凿的证据,现在任何人拿着护照到英国国家档案馆去,能查证档案号:FO1110/189。你看他小说是这么写的,人是那么做的,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

  个人体会:

  很久以前看过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译本的原因,感觉文风和村上春树的有点相似,也许两者都具有解构方面的属性吧——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当解构主义大行其道,世界就只能越来越支离破碎。

  分裂往往与政治如影随行,西方政治的需要对理想主义加以潜移默化的围剿和进攻,那么政治的小说是不是也有损团结之道,难免其咎呢?一本政治的小说,获得如此的美誉,在豆瓣的评分这么高。大史语录:“邪乎到家必有鬼”。看过观察网上刘禾对冷战像强大的涡旋一样胁裹文化的分析描述,突然心惊涟漪,我们所知的有多少是事实本来的真相呢?相信真理是独一的,只有通过艰苦的探寻才能获得。当我们面对过去一个世纪的理想风云,人间沧桑心存恻隐与慈悲时,也许我们就给心灵找到了安顿之所了!

  《1984》读后感(六):打四星是因为版本太烂以及只是把三年前的笔记PO上来而已这样就不用存在电脑里了

  乔治·奥威尔《1984》

  2010.11.13 群言出版社

  I561.45

  (没空格的是原文)

  也许,有一天,历史和客观事实真的只存活于意识里,而这种代表一切的意识却被人操控了。

  专制极权的罪恶正在于此。

  但是,什么样的极权是真正的极权,什么样的专制是真正的专制呢?

  无时不刻地研究似乎没有必要;但是一旦苗头出来了,真正的危险也就不远了。特别地,为了避免未来出现这种情形,艺术、历史、文学和科学永远不能让渡主权。国家主义一旦超出国民能承受的范围,它就不再是精神,而是神经了。

  另外,被阉割的马克思主义,比纳粹还要不得。

  “你的叛逆,也只在腰部以下。”

  他们刚才所做的一切,都是攻击党的政治行动。他们的每一次拥抱,都是一场战斗;每一个高潮,都是一场胜利。

  这是怎样一种爱情呢?

  全书弥漫的恐怖气息在它发生的时候减弱了;仁慈还是人性,或者二者都有。郊外和城市里的差距似乎很大,这大概也在最后佐证了后文中关于权力的逻辑。金子乡很可能就是“风乎舞雩”之类的社会理想的缩影,但是仍然可以认为仁慈的成分多占了一些:放在任何一本小说中都不失色的风景就可以证明作者是爱这俩人的。

  其实从一开始,从二人接触的开始就是个隐喻;性和政治似乎天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身为叛逆分子,乔丽亚和温斯顿代表着两种人:一种是历史产物,一种是自身孕育。乔的立场更为坚定,被捕后却立即坦白一切;温对党持怀疑态度,最终却被同化了。矛盾意味着人性的被摧毁,和个体面对“集体唯我论”及其国家机器时的脱力感。其实,乔和温乃至千千万万个他们是如何沦陷的过程并不重要,回到爱情本身上来,后者不过是个苍白的借口。爱情的最终失落是必然;没有形态才是它的最终形态。

  对于这种人,即便是明显违背现实的东西,他们都可以相信接受。他们从不去思考,也不去理解,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要求是多么的险恶和荒唐。因为他们冷漠,从不关心社会,也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从不注意自己周围的事情。不过,也正是因为不去了解,他们才安心地活着,没有发疯。给他们什么,他们都直接囫囵吞下去。不过,这样吞下去,对他们倒没有坏处。因为不会有剩余的残渣,就好像一颗粮食不加任何消化,直接穿过小鸟的身体一样。

  证明了专制极权只能复制非人。届时党将与基因一道永恒。

  “我们清楚地知道谁都不会为了废除权力而掌握权力。权力是目的而非手段,专制统治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卫革命,而是相反,革命是为了建立专制统治。迫害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迫害,拷打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拷打,同样,专制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专制。”

  “权力是集体的,这就是说个人只是在停止个人行为的时候才拥有权力。”

  “权力是对人的权力,是对人的身体、尤其是思想的权力对物质,即你们所说的外部现实,权力并不重要。…我们没日没夜地争夺的真正权力不是控制事物,而是控制人。”

  “权力的威力就在于能带给人痛苦和耻辱,还能粉碎别人的思想,然后再把这些碎片按照你需要的样子重新组合起来。…在我们的世界里不存在艺术、文学和科学,因为我们达到万能之后,科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美和丑都是一样的,还有好奇心和生命进程中的乐趣也都消失了,其他的乐趣也都要消灭掉,只有对权力的痴迷要永远保留着,而且还要随着时间不断地增长和细腻。”

  意识形态一旦上升为国家意志,权力就不可避免的成为执政党恒久的问题。或者说,权力问题恒久存在,只不过主体一直变化罢了。专制的可怕之处便是无所不至的权力。而且是范围和执行力较帝王时代更为强大的力量。一旦专政出现,伪逻辑也就跟着出现了。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控制过去即是控制现在,控制现在即是控制未来。这是极端化的政党走的极端化道路。

  父子相传并不是寡头政体的关键;寡头政体的关键,是死人在活人身上附加的某种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是活人对死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成就一个统治集团的关键,就是该集团能够指定它的接班人。

  属于少数的一类,哪怕是只有一个人的少数,也并不见得就是一个疯子。当一个真理存在的时候,自然会有非真理的并存。如果你是对的,你坚持的是真理,就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站出来反对你,那也不代表你发了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