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香港味道2》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香港味道2》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3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香港味道2》的读后感10篇

  《香港味道2》是一本由欧阳应霁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味道2》读后感(一):真的只是还行

  欧阳的书,我从很小的时候,大抵是高中开始读了。先觉得不错,翻了两本之后觉得没写啥实际内容,到后来,越来越觉得肤浅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香港就像是后花园常年累月经常的去,对香港的美食很感兴趣,想找一本书系统的读。但看了这本之后,真的很失望,也曾感叹自己要求是否过高,但介绍了几个香港本地对美食颇有兴趣的亲朋好友去试吃欧阳介绍的摊点,却都失望而归(香港大学校友会)。

  还是建议大家去看蔡澜讲香港本地的美食节目,那对食材的手到擒来,对饮食方法历史渊源的数数,对粤式美味的熟悉。

  这本书,顶多只能算是畅销书。

  《香港味道2》读后感(二):味道与记忆

  两本香港味道,小蓓用充满喜感的卡通纸包了书皮,小心翼翼地翻,从夏天翻到冬天又翻至夏天,也才读了一半。里面那些亲切食物真真让我从心里感到温暖

  我们这一代尚有我等恋旧者对于传统食物有着如此化解不去的痴迷,及至下一辈恐怕再无这样的情结。传统小食稀若纪念品,老字号奉若博物馆清一色机器制作工厂出品。我并非抵制那样的食品,生活在工业全面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改变难以避免。但我还是不喜这冷冰冰丝毫没有人情冷暖只有剩余价值的食物,还是为传统美食、文化以至生活方式的陨灭殆尽而扼腕。只有那些牵动着亲情温情记忆的手工食物才能让人一次次地潮了眼眶颤了心房

  商品经济年代总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你想要的。尽管价值规律无孔不入,可也并非全然万能。世上仍有那些个特色项目,依旧保留着由亲友长辈口口相传手手相授的传统。其间的温情与气血相依自勿需言说

  《香港味道2》读后感(三):赞

  就如书中介绍的一样,香港人。从小吃大,眼阔肚窄嘴刁,自问不求甚饱,唯独好吃不倦。

  曾经自觉努力地写过一些字,画过一些漫画,出过一些书,讲过一些课……现在开始想,是否吃得太多太滥太急太快了,看来该好好坐下来,慢慢掰开面前手中的叉烧包,吃出香港的原来味道,尝到生活的真正味道。

  呵呵,都是介绍很地道的香港美食,没去过香港,或者想去的,包括去过的,都可以看看,以免下次还错过

  《香港味道2》读后感(四):伴随我们长大的味道

  认识欧阳应霁从他的《设计私生活》开始,学生时代的我开始遥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小空间,只是蹉跎至今,自己名下仍尚未有任到何不动产。

  三联这次出的两辑简体的《香港味道》是近来最可爱早餐,临睡读物。在一章章家常味道的文字里,我们遇到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味道记忆的港岛长大,生活着的人们。面对纷繁变化着的这个世界,每一样食物,每一间店铺都有着各自的坚持,这恰是书里温暖肠胃,舒服心气的那股味道。

  在指尖滑过那些充满市井烟火图片的瞬间,都会有种期待:是否会有个上海小朋友记录下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味道呢?所有爸爸,姆妈带我们见识到的人世间的美味。

  呵呵 ^_^

  《香港味道2》读后感(五):我爱香港

  虽然我不是香港人,但由于从小受到香港电视台影响,我对香港一直有一份难言的亲切感。

  最近因为是哥哥的10周年,我想起03年(自己的本命年因此记得特别清楚)那个多事之年,记得那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是四大天王合唱向哥哥致敬,因此特意从网上翻看了那年的“盛典”。谁知这次看最感动的不是天王们的合唱,而是曾志伟真诚的一段话。那时香港正受非典肆虐,再加上哥哥离去,香港一片愁云惨雾,而曾志伟说“人地有事我们香港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今日我地屋企有事,我地唔可以自乱阵脚”……我之前一直无法说出为什么我对香港总是比别的城市多了一份什么感情,但听了他说之后我知道了——一种凝聚力,一种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了她贡献力量能力,一种能吸引局外人都加入到其中的力量!

  由于地域文化相近,所以里面很多的东西我都吃过;而且受到港剧的“荼毒”,有些东西哪怕我没吃过,但看电视都看过啦!作者除了是吃那份食物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品尝那种味道吧,那种只属于这个城市的味道……也许,爱一个地方的味道就是爱这个地方最直接的体现吧!

  终有一天,我要踏上香港,并留在那里(嘻,希望香港人别排挤我吧!)

  《香港味道2》读后感(六):香港草根美食

  看了《香港味道1》很自然就找来了《香港味道2》,就像看电影看完了上集接着看下集。第一部讲了香港酒楼茶室食文化,第二部欧阳应霁把镜头对准了香港街头巷尾中那些最草根的饮食文化。虽然第二部比第一部少了几页,但作者还是相当尽责附上了一张“五日四夜美食攻略地图”,下次再去香港时一定要带上这张地图,依图寻找香港味道。

  一杯奶茶一只蛋塔一串鱼蛋一个菠萝包一份车仔面一块西多士一碗红豆冰一盘牛杂一排鸡蛋仔一片鱿鱼干一根热狗一堆猪肠粉一盒维他奶这些食物绘制了一张很平民的香港食谱,这些食物过往不断在关于香港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当你亲历香港时,会发现这些食物就在你入住酒店的楼下,或是百货的转角口地铁出口处,掏上个二三十元就能感受到香港的味道。溜进一家餐厅来一杯鸳鸯,开始体味香港的味道。

  在香港短短的四天三夜中,也努力无限放大胃口一路上边走边吃,从上早一直吃到深夜,任何食物只选最小份的,为了能容纳下更多的美食。一路吃下来只顾着吃,忘记了记录那些美食的样子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就是永华面家各式各样关于面条云吞鱼蛋鱼块鱼片鱼皮牛肉牛腩牛筋的组合,茶楼里花样繁多的点心虾饺、烧麦、烧鹅、叉烧包、千层糕......,许留山那豪放的芒果捞水果捞西米露还有可爱的小甜品。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两册的香港味道中却没有许留山的影子,记得很多去过香港的游客都会爱上许留山,或许许留山只是大陆客心中的香港味道。当然离开香港时记得到陈意斋、八珍酱园带些糕点干货回家,把香港的味道带回家细细回味或是与家人友人一起分享美食带来的快乐

  《香港味道2》读后感(七):空腹不宜阅读

  饿着肚子不宜看食谱,我很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吃饱了再看这本书,结果还是又饿了!连加了三顿下午茶才抗过去。

  以前也看过欧阳应霁的书,感觉没有这本好。主题是香港美食小吃,有文字,有图片,有地址,还有各色美食的简单做法,让你在家也可以尝试。最喜欢的是他找来熟人介绍每道小吃与之的特别缘分,简直是“小吃大使”,而梁文道居然是:车仔面大使!

  与众多旅游书全篇一律的面孔相比,它后面多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历史感,甚至可以,当作美食散文来读。

  看来欧阳的最爱还是吃。再怎么艺术青年(中年?),还是奔两张嘴去了。。。

  无论如何,下次我的蛋炖奶会做得更嫩滑些的。

  《香港味道2》读后感(八):港味道2

  在看完蔡澜的食材笔记后发现这本书,很是欢喜。我很喜欢看香港人对吃的钻研和执着,什么东西学到精了都是学问,在街头巷尾觅食也不例外

  看这本书时的最大感受是香港人实在太会吃了,一代代都有着历史。印象中好象随便一个在大户人家做管家和高级保姆都多多少少深暗一些美食之道甚至家族食谱密籍,如应霁者,书中时不时会现出那位大师般的老管家身影,真是让人好生羡慕。

  这样的书光看实在“索味”,我每看几页都不得不合上书想象一下,或去厨房找点什么东西出来才好继续下去。心里想着下次去香港一定带上这本书,住他个一两月按书索骥都吃遍了去才好。

  上海呢?上海有多少这样藏在民间的传统美食?可有这方面的书出?

  《香港味道2》读后感(九):民间滋味中的真香港

  书中介绍的大多是隐藏在街头巷尾中的地道市井美味,云吞面,双皮奶,白糖糕......在繁华的香港寻找这些美味就像是寻找一些旧时香港市民的生活。最市井的就是最生活的,最生活的就是最真实的。我曾按照书中的地图去尝试这些美食,在某条车水马龙大道拐进一条小巷,跟忙里偷闲的香港人挤在一张桌,感受到的是跟电视上介绍的截然不同的香港,也是最真实的香港。许多小店都有一种温暖的味道,流传几代的配方从不改变,保留了古早的气息

  这本书内容挺多的,不过小贵。它作为美食指南也不错,最好的感受还是要自己亲自去香港尝尝。

  《香港味道2》读后感(十):失忆的味蕊

  看《香港味道》时我对作者和他搜罗的一众好友的味觉记忆颇为妒忌,怎么他有那么多关于食物的故事可讲,怎么几十年过去,他们或她们对某种味道的丝缕依然清晰如昨故而死忠追崇。我以为自己在这方面的回味是匮乏的,似乎想不起来从小到大品尝过堪称人间美食的惊奇

  错觉罢了。每个人都拥有无可取代的关于食物的特殊味道,即便它们已然沉入记忆的湖底。相信某种偶然的搅动,可使久远的味道渐渐复苏。当我意识到一些往事开始浮现,并且想起小时候妈妈豆浆时的情形……不禁欢喜眼眶湿润

  看这本书,才发觉自己很不懂得食物,其实就是不懂得生活。欧阳应霁的书一直以来照显出我的缺失,而我总能适时遇见他书里的各色生活,进行自我诊断,处方不外乎:旅行、慢下来、静观、细尝、感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