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机械师》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机械师》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20 03:31: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机械师》经典观后感10篇

  《机械师》是一部由布拉德·安德森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 / 詹妮弗·杰森·李 / 艾塔娜·桑切斯-希洪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械师》观后感(一):救赎,却以受难的形式表现

  今天终于看了机械师,我觉得太棒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尽管整部片子表现的都是受难。Reznick形销骨立的瘦弱身躯疲软在横直的牢床上,构成了十字架的符号,他终于能够救赎自己,终于可以睡着了。

  Trevor的罪在于遗忘了自己的罪行,没有忏悔也没有谨记。所以他的内心没有放过他,时时刻刻地问他“你是谁?”“一个杀手。”这些剥夺了他睡眠的权利。不过与其用“剥夺”,倒不如说是“给与”,事实上,他被“给与”看清自己内心,得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全貌的权利了。

  事实上,他自撞人逃逸后,就驶上了通向炼狱的高速公路。一年来,他完全无法入睡,精神上受着高负荷运转的工作的重压,肉体上,每日下跌的体重以及被精神压迫得最终只能靠自己撞车来寻求挣脱噩梦的办法。。。唯一能够和他谈话的伴侣,应召女郎,也因为他歇斯底里的疯狂而退去,他生命里的一年,全然是为了告诉他,他不应该忘记,他是一个KILLER,他也不应该懦弱。那个电影网站上的一句话简介说的好撒:How can you wake up from a nightmare when you're not asleep?

  《机械师》观后感(二):要有多纠结

  从一开始看就感觉气氛背景压抑绝望,慢慢的跟着主人公感受各种诡异和异常,甚至有点恐怖,整个神经都绷着,被剧情牵着走想一探究竟……

  可能是男主给人感觉缺爱缺温暖身体瘦到不行精神恍惚不振,所以同情他也相信有人要害他,直到慢慢他被自己的幻觉折磨到崩溃,可是渐渐的在正常人的眼里不断证实不断否定,原来男主完全被自己的意识控制了,整个人是因为肇事逃逸心理压力太大,反而活在了虚构的世界里,同时双重性格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全片只有做爱和喝咖啡的片段让人觉得有点希望也有点色调,仿佛他还有人关怀着,不至于被所有人抛弃,哪怕好多也是幻想……

  可能这就是人性吧,大家都是普通人,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和过失,同时在纠结中痛苦的苟延残喘!只是有人表面掩饰的好坏的区别,所以看到那些表面过的轻松的多半是未必……

  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都希望简单快乐的活着,可是哪有那么容易,还是没事儿喝点吧,别想这么多了,直面人生,什么都不叫事!

  《机械师》观后感(三):简要剧情分析,没看明白的可供参考

  可能是我看过《搏击俱乐部》的原因。从影片开始,我就觉得这部影片是描写一个精神分裂的故事的。

  简要的剧情分析:

  人物:Trevor-表面身份-机械师 实际身份-车祸肇事者

  Ivan -表面身份-迫害Trevor的人 实际身份-Trevor的另一个人格

  Maria -表面身份-机场服务生 实际身份-死者(小男孩Nicholas)的母亲

  icholas表面身份-机场服务生的孩子 实际身份-Trevor肇事中撞死的小男孩

  剧情应该是这样的,1年前,Trevor驾车出行,由于没带打火机,使用了车上点烟的装置(那东西该叫什么?)点烟。不料,由于点烟他撞上了Nicholas,事后逃逸。但内心极大的愧疚感却久久不去,最终造成了他的人格分裂。

  他由于承受不了这种愧疚的压力,所以创造出了Ivan来掩盖他肇事的现实。他设定Ivan几经陷害他,最后将小男孩杀死来掩埋事实(主人公撞死了小男孩)。

  同样,Marie在她的想象中是机场服务生,并与他发生艳遇,相互关系很融洽。实际在他潜意识中是希望肇事从没有发生,他与Marie也不是杀子仇人。他的潜意识试图用这种关系来掩盖他的罪过,以消除罪恶感。

  最终他杀死了另一个自己Ivan,从此幻想消失(从理论上讲此后Ivan应该永久的消失了),他发现了事实,决定自首。

  :我的心理学知识目前还是半调子,不敢说我所有的分析都是正确的。但大体上还说的通吧。

  《机械师》观后感(四):拯救一场睡眠

  特雷弗是一个整整一年没有睡觉的人,随着他的生活渐渐变成一个现实的噩梦,只有他的女朋友,一位应召女郎,是他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予他安慰的人。

  布拉特·安德森导演的《机械师》在某钟程度上震撼了我,足够阴暗的色调和音乐,破旧肮脏的厂房、低沉的乌云,主人公嶙峋的身体,情节的设置多少让我想起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由精神分裂出另一个自己。当一个恶人遇到另一个更强大的恶人,他理所当然的成了受害者。

  在游乐场的地狱之旅项目中,突然跑出来的偶人,因车祸丧生的孩子,尼古拉斯选择了High way to hell,以及尼古拉斯的妈妈说他曾经患有癫痫,是特雷弗在心灵上的谴责和逃避,亦是导演对观者的暗示。

  “神秘人”艾文,是特雷弗苦苦寻找的对象,一切的噩梦都被认为是艾文一手造成的,在这种新的关系中,特雷弗无疑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受害者。然而,当冰箱上的便笺从mother,tucker,miller变到killer,从1变成一个孩子模样时,一切真相大白。

  并不能说《机械师》是一部绝对出色的影片,但导演却很有一套自己讲故事的方式,一些镜头的重复使用:红色庞克亚克,叉路口,车里的打火机,Route66牌子,照片,与玛利亚和蔼可亲的对话,在机场喝咖啡的时间一直停在1:30,特雷弗在家里不停地刷卫生间的地板,不停地洗手,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会问“我看起来不好吗?”……,都运用得很睿智。

  导演用了接近黑白的影像,大量长短镜头的切换,特写镜头也表现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这并是一个庸俗的惊悚片。在这个故事里,观者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故事按着导演自己的方式在进行,尽管情节有些混乱,可仍然能吸引我们一直看下去,甚至触及我们的内心。

  当特雷弗去警察局投案自首,在监狱里睡着的时候,影片的色调变得明亮了,才知道了导演宣扬的不是某种末世情绪,而是灵魂的救赎与解脱。一直觉得艾文很像《骇客帝国》里的墨菲斯。在希腊神话中,墨菲斯是掌管睡眠的神。当特雷弗摆脱艾文,他终于能安静地入睡。

  文章连接:http://blog.sina.com.cn/u/4a4e0a1f0100070n

  《机械师》观后感(五):救赎之路

  最近,因为杭州爱心斑马线再一起交通事故案,朋友间偶然谈起都颇不平静。

  关于人性,关于良知,我们知道多少?活着的时候,自以为清醒的时候,没有黑暗逼过来的时候,有多少良知一直醒着?

  胡斌案,有人还大声哭着喊冤。一条爱心斑马线,如果不是画在良知和自律的道路,又能约束得了谁呢?

  重看《机械师》,复习人格认知中重要的环节:道德的内化机制-愧疚与自责。重新翻阅有关选择性失忆与毁灭型人格分析,觉得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单一来讲,似乎各有逻辑;但综合在复杂的人性与现实基础上,则各有偏颇。有些理论的东西,只能解决片面的、简单的、单向性的问题,而对真实存在的痛苦与对立毫无办法。

  什么样的理论或者道德,首先,都是需要被人内在所接受和认可,方才成其为指导标准的。

  就好象在雷兹尼克幻觉里出现过的人们,尽管迷幻中他并不了解那到底有什么意义,但他相信他们存在,如同他选择性遗忘曾犯下的过失,以免谴责自己。他选择性地相信有一些人存在着,不断给他的生活制造厄运,他相信自己被他人的暗算所伤害,用他人的伤害来代替自己应当被谴责的内疚。潜意识里,他的疯狂是良性的、自律的、道德的那部分的挣扎;他的频频失态,是他在自我折磨与自我拯救过程中,不断与罪恶对抗的自我的反省。

  雷兹尼克,不是一个变态的人。正相反,事发之前,他阳光、帅气、造型拉风、轻浮无知……当他驾驶那辆红色跑车意气风发在城市中穿行的时候,他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点火器,成了一生逃不过去的黑暗。

  一念之间,天堂或地狱,向左走向右走,看似有看不见的手在掌舵,实则都是我们自己,把紧握的方向盘调准了后来的方向。

  救赎,其实是因为看真了照片上那个钓鱼的人,原来是自己的脸。

  《机械师》观后感(六):在班房里,他终于合上眼睡着了

  并非是杰森斯坦的那一部动作片,而是Christian Bale的片子,片名是西班牙文,查了一下,制作好像也是西班牙的,但是说的都是英文...

  说回片子,几乎都是灰暗的感觉。男主的家、工作的工厂、妓女的家、午夜的机场咖啡厅、逃亡中进入的地铁隧道,所有的场景都是灰暗的感觉。光亮,从照向男主的电筒开始,男主终于知道了真相,然后影片的色调趋向光明。影片开始用灰暗来暗示让人以为是悬疑,实际上暗示的是男主心里的灰暗,这点其实想法不错,只是有点太简单了...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其实发现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神经病的故事。男主一开始就是瘦弱到让人知道他有问题的人,大家都在问他是不是不舒服,发生了什么事,是吸毒还是癌症,同事、上司、妓女、咖啡店店员都在问,男主总是闪烁其词。男主是一个机床操作工,下班之后总是开着小货车离开,也不参加同事们的聚会(他变瘦以前是参加的),只和帮衬的妓女谈谈心,和咖啡店女店员调调情,带她和她的儿子去游乐场玩。其实,他瘦的原因是,他已经一年没有睡过觉,他无法入睡。后来他看见了一个别人否认存在的同事,由于这个同事的干扰,他令另一个同事受伤失去了手臂,他觉得是有人在陷害他,他去查那个没人看到过的同事,却发现,这个人的车就是登记在自己名下,而冰箱里突然冒出血,有人留下奇怪的纸条,而机场的咖啡厅也根本没有那个女店员,他以为一切都是妓女的前夫在报复自己,最后,他发现那个不存在的同事带着咖啡厅女店员的儿子进了自己家,他马上回家杀了同事,却发现小孩不见了踪影。他用地毯裹着尸体到要毁灭证据,最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尸体,只有地毯。他终于想起了,一切的真相...

  一年前,那时候还挺胖的男主开车超速闯红灯撞死了一个小男孩,他看到小孩的母亲抱着尸体哭(母亲就是咖啡厅店员),他开车逃逸了。从那天开始,他就睡不着了,而一切都只是的幻觉,不存在的同事确实不存在,咖啡厅店员也是自己虚构出来的,妓女也根本没有什么前夫骚扰,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男主来到警察局,自首,然后在班房里,他终于合上眼睡着了...

  电影最大的亮点是贝尔,首先身体上把自己弄到皮包骨那么瘦,好大的牺牲,竭斯底里演的也不错。

  《机械师》观后感(七):从惊悚开始

  向来不害怕恐怖片,却没有想到被这样一部影片摄住。不想拿它和Fight Club作比较,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该片前半部分远比鬼片可怕,好在后半部分更让我觉得是一部有宗教意义和恋母情节的心理片。

  Christian Bale所扮演的失眠男人Trevor Reznik,骨瘦如柴到几乎就要不存在。他不停做出一桩又一桩荒谬又惊恐的事情,他不停遇见一个叫Ivan的肥胖男人,他不停追问who are you,直到最后,i know who you are。他终于想起,那个肥胖男人其实就是他自己,曾经驾车撞死一个小男孩的肇事者。

  每做错一件事,Ivan总会在他身边,轻蔑地看着他,冷笑。他和他的call girl女友总是重复jesus或oh my god。这也许就寓意着Ivan便是主宰正义的上帝。直到他们在警察局的玻璃门内外作别。

  当Trevor投案自首时,影片难得地出现大幅白色背景,白得叫人睁不开眼。而穿着一身黑色的Trevor终于得以安稳地睡上一觉。他胸前tee上的白色字母Justice Brother渐渐被放大看清,颇为耐人寻味,而影片也就至此终了。

  至于影片的恋母情节则通过Trevor和Maria的交往体现了出来。在幻想遇见Maria时,她家的鱼缸、装饰小丑到头来原来都是Trevor 母亲的遗物。在这段幻想中,Trevor 不断联想到自己和母亲的关系。而偏巧Maria的名字也是具有宗教意味的。

  在技巧方面,导演Brad Anderson让整部影片都沉浸在冰凉的死灰之中,并从头到尾配以滴答的诡异音乐。当Maria家里的唱片机,由于走音发出同样怪异声响时,不禁令人脊背发凉。

  其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那是Trevor第一次遇见Ivan,之后暴风雨大作。黑压压的天空划过明亮的闪电,俯拍的全景镜头令整个工厂停车场暴露无遗,想来正是预兆着一场不曾入睡的恶梦的开演。

  从惊悚开始,但并非只是惊悚而已。

  《机械师》观后感(八):哥,看把你瘦的!

  讲述的是一个妄想症患者的故事。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导演在影片中耍了几个小手段,有几次是在暗示主题的,影片的最大悬疑就是开头与结尾的那个呼应,开头是引导虚幻,结尾是引导真实。其中的沉重感深入人心,就像是影片开头的那片乌云一样阴郁压抑。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观众的悬崖感。

  对于男主角来说,一场交通意外就像是一场风暴一样,将他的心里的愧疚、罪恶感、胆怯、懦弱扭曲一起形成一个漩涡。男主角制造这个虚幻的人,是为了自己逃脱自己的罪恶。而这个丑陋的胖子就是象征着男主角丑陋的罪恶本身。最后男主角认清了自己的罪行,选择了自首从而解脱了精神的折磨,终于可以安心的睡上一觉。到这里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影片中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男演员的干瘦的身体了。不得不服男演员实在太敬业了,减肥减到这样,估计将自己的经验告诉身旁的女同胞会把她们吓个半死吧。佩服啊!!除了身材外,其实整个电影就是男演员的SOLO了,毕竟描写的就是男主角的世界。作为这个非常考验演技的角色,男演员是做得很好的,对角色的心里揣摩到位,表演也是收放得道。哥,你不光是身材吸引人而且演技也同样出色啊!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克里斯蒂安·贝尔。

  《机械师》观后感(九):《机械师》普法教育片,牛刀杀鸡

  这部电影,从形式上讲可以归类为悬疑惊悚片,从内容上讲又像是心理分析片,真相惶城惶恐的看到80多分钟依旧云深不知处,开始害怕自己看不懂这部电影,直到最后两分钟,我靠才发现这是一部普法教育片。

  整个片子玩那么多忽悠,就是想告诉小朋友们:做了坏事一定要主动承认,要不然会一年睡不着觉。

  还想告诉想减肥瘦身的同学们:一年不睡觉可以减肥,但会有幻觉。如果觉得如此减肥太慢,可以问主角贝尔,他减掉30公斤据说只花了两三个星期,于是在影片中他不吝多方位的展示个人仅剩那点肌肉和风骨,效果相当惊人。

  虽然看到最后,有种被玩了一把的错觉(怎么就成了普法教育片呢),但不得不承认影片在用光,构图,音乐,气氛营造,情节和人物设计方面是很工于心计的,这种重手法让人颇有牛刀杀鸡的错觉,但还是能给人带来至少5分钟的思维消化锻炼。

  如果以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态来看这个片子,确实是很容易看不懂的,因为影片运用了太多的虚实无缝转换手法,采用了大量的暗喻和有象征意义的标记,而且一切都在平稳的节奏中进行,让人没看完就感觉不到导演的意图。

  简单的说,主角的机械师身份是真的,机械厂里的两次事故也是真的。

  伊凡是虚拟的,只存在于主角的想象中,从他的钱包里拿到的照片只有一半是真的,即主角的工友那一半,而伊凡的形象是虚拟出来的,覆盖了真实形象。

  主角经常去找的妓女是真的,他无意中留在妓女家的照片也是真的,照片上伊凡的部分其实是主角未消瘦前的形象。

  机场女侍应和主角每天的交谈以及去游乐场的部分都是虚拟的。

  但同样形象的一个女人和她的儿子是存在的。机场女侍应这个角色也是存在的,但从未和主角交流过。

  全世界的人都没有骗主角,是他自己沉溺于自己营造的世界里,被罪恶和随之而来的失眠困扰,但又不敢面对,一切都在追索和自我否定的挣扎中。

  了解到以上基本要点之后,就可以比较有条理的分析这部影片了。

  首先,一年前未消瘦的主角开火鸟轿车在某个十字路口肇事逃逸,原因是闯红灯和点烟,所以影片多次出现同一个十字路口和点烟器。

  当时,他见到了那个男孩和不幸的母亲。

  愧疚使他失眠和出现幻觉。

  男孩的母亲成为最复杂的角色,她综合了他比较熟悉的机场女侍应,男孩的母亲,自己的母亲,类似影片中妓女那种亲密爱人等角色。他希望从这个角色中得到安慰,逃避,以及原谅。

  关于这个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不变的时间1:30,这应该是他肇事的时间,女人房间里的唱机,玩偶等很多物事,其实来自主角自己的房间。小费给的多,也许是主角潜意识里以为能出钱赎罪,换取安慰和原谅(名义上是换取服务)

  在游乐园旋转木马前里拍照,重复了主角和其母亲的照片,这里可能是意味着他将自己母子感情代入了那对可怜的母子那里去,这样可以更感同身受的体会那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虽然他不承认)。男孩在鬼屋(虚拟的,名字来自火鸟轿车的饰物)里分叉路口选择了HELL,并引发了癫痫症,主角借此告诉自己男孩出事不是自己的责任,并且男孩的妈妈会原谅他。

  在报告车牌找失车时,主角发现那是自己的车牌,然后逃跑,在地道里,分叉口,他依旧选择了逃避,遁入黑暗。这是不能面对的表现。 

  妓女眼中真实的照片和冰箱里解冻流血的鱼是主角明白伊文究竟是谁的关键。这里BS一下那些鱼,导演给了我错觉,让我一直等待打开冰箱,倒出一堆人体残肢。

  潜意识里他对“肇事逃逸"讳深莫测又印象深刻,他通过制造肇事逃逸这一事件跑到警察局去查车牌号的行为,即是无意识的,又是必然的

  伊文是杀不死的,因为他没有真实存在。但他是主角内心最坚韧的存在。冰箱上的字条都是主角在潜意识里自己画的。

  主角这个人其实是不错的,对工友和妓女都很好,内心中向善和渴望获得救赎的一面使他精神承受巨大压力,一个强硬的,无所不在的力量将其推向认罪,这就是伊文。

  于是,挣扎以及让大量观众陪着挣扎了90多分钟之后,主角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我靠,我也要睡了,看这部片子过程没有睡着,已经是很对的起它了。

  《机械师》观后感(十):《机械师》:非典型性记忆碎片

  如果你根本没有睡着,又如何从噩梦中醒来......

  看《机械师》的动因起初是冲着两个人去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新任蝙蝠侠克里斯丁·贝尔,两周内减重三十多公斤可不是闹着玩的,足足减掉身体三分之一的重量足以把汤姆·汉克斯吓回老家。就凭他的如此敬业之举,肯为这样一部影片豁出老命,可见影片质量绝对对得起他本人和我们的观众。其次吸引狐狸的就是本片导演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其处女作《第九部分》早已成为狐狸心目中恐怖片的典范之作,当然也期待着他的第二部作品,同样是一部恐怖片,而且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优秀惊悚之作。

  《机械师》不是一部故弄玄虚而吓唬人的恐怖片,相反与其他POP恐怖片相比有许多独到之处。本片由于资金所限,没有获得在美国本土拍摄的权利而转战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最后干脆连制作方也改嫁于当地,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说着美式俚语,开着美国汽车的西班牙影片。本片起初的定位就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片,以气氛和故事取胜,但是影片并没有靠着诡异的配乐、高潮迭起的事件,峰回路转的情节来吸引眼球,本片以四平八稳的叙事方式,用顺其自然的语调缓慢的讲述着这个毛骨悚然的故事。另外,本片的摄影相当出色,本片没有使用恐怖片惯用的光鲜色彩和闪回的旧化处理等时髦手段,通篇以一种清晰灰暗的色调和略带金属质感的斑驳之色巧妙构成,与本片名称《机械师》交相呼应。偶尔点点鲜明之色,比如那诡异便条的艳黄色、神秘汽车的显红色还有最后密室的纯白色在这个阴暗的世界里颇为显眼,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在本片缓慢的叙事过程中,始终没有刻意流露出一点想吓唬人意思,但荧幕前我们早已经手足冰凉。其实影片的大半部分在做铺垫,而且节奏缓慢,但没有冷场,一气呵成。在一个看似日常生活的叙事中和一次偶然的事故,其中夹杂了大量匪夷所思的小插曲,表面上支离破碎的细节,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阴谋。随着影片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细节逐渐把事情真相的外衣一层一层的剥去,最后的结果即将水落石出。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直到影片的结尾,影片平稳的过渡到了另一面,我们才发现早已被编导们带到了沟里。影片的结局出乎意料,但是没有任何惊讶,只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之前的整个事件和细节都在暗示着故事的真相,而我们却被编导们带着兜了一个大圈子。

  事情本无所谓忘记,只是埋藏的很深罢了。他们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心底,时不时的蹦出来咬你一口。本片的主人公特雷佛则像一个囚犯一样,生活在自己的记忆为自己所造的牢房中。他的周围充满了孤、欺骗和虚伪,一个真真假假的世界。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狭小的空间和便条上古怪的符号,这些似乎是一个噩梦,但却永远也从中无法醒来,因为他根本无法入睡。影片大量的细节和反复出现的道具,暗示着我们这都是一个人的幻像。比如一开场中神秘人的手电和随后特雷佛家中的手电、特雷佛不停的洗手,女雇员家中的布局和时钟永远不变的1点30分,还有随处可见的红色汽车、十字路口、车上的打火器,特雷佛这些东西处处可见,但它都在有意逃避,是在逃避过去和深藏的记忆。包括那个不存在的胖子马文,也是他潜意识里跳动的良知。特雷佛不是一个精神分裂患者,只是被过去已经啮食得体无完肤,在夜深人静无法入睡时而产生的一种非典型性癔病。这一点与《搏击俱乐部》相似,但是后者并没有刻意讨论这方面内容,本片则是在此大做文章。本片在记忆方面虽说不及《失忆》那般令人刻骨铭心,但作为一部出色的心理惊悚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期待,蝙蝠侠克里斯丁·贝尔奉献了他自《美色杀人狂》之后最好的一次表演。

  本片有一个不输于任何经典恐怖片的结局,当特雷佛终于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候,他逃脱了记忆的枷锁。在一间雪白色的房间中,他终于睡着了......

  IMDB评分:7.8/10

  观赏性:★★★★

  娱乐性:★★★

  回味性:★★★★

  总 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0akq.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