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姨多鹤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姨多鹤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3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姨多鹤经典读后感10篇

  《小姨多鹤》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姨多鹤》读后感(一):朱小环是个好老婆

  在这个名为“小姨多鹤”的故事里,朱小环从来不能算个主角

  但是就像周星驰里的电影里那些金牌配角一样,小环绝对是百分百的金牌。这个女人,是完美妻子,完美的姐妹,完美的母亲,完美的邻居

  让我们从开头来看看这个以嬉笑怒骂的厚脸皮度过自己一生的女人。

  在竹内多鹤还没有被买进张家之前,朱小环就已经是张二孩明媒正娶的老婆了。小环原来是个刁钻的老姑娘,第一次厚脸皮就用到了张二孩身上,死皮赖脸的嫁到了张家。但是,因为时代悲剧,让小环在怀孕时遇到了日本人,骑着牛颠啊颠,把孩子颠了下来,也颠走了她孕育生命的摇篮。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本是可悲的,但是因为张二孩的那句恶狠狠的“要大人”,小环活了过来了,从肉体精神的活过来了。她感激这个男人,更在心里埋下了深沉的爱。

  后来,多鹤来了,小环念叨着,不就是个生孩子的工具么,不值得一提,但是心里还是怕的,因为不会生育一直是她心里的结。多鹤的第一个孩子丫头出生了,她抱着裹得漂漂亮亮的丫头上街去炫耀,她心里希望有个孩子,于是把丫头看做自己的孩子,当做心头肉疼着养着。这时候的小环只是有些任性,有些刁钻的大房而已。

  紧接着,时代的洪流冲击着这个村庄中国解放了,日本人成为被驱逐被鄙视的对象。多鹤成了张家的定时炸弹,于是为了保住孩子,为了能让多鹤继续孕育张家的香火,张二孩变成张俭,带着多鹤、小环、丫头到了远离家乡的长江以南,开始奇特的三人行生活

  小环嘴上说着,讨厌这个机器,生了孩子赶快放进编织袋里,勒紧,往山上一搁,拉倒。说了几年,养大了丫头,为多鹤接生大孩二孩。为了不让张俭冷落多鹤,有屡次为他俩创造独处的机会。为了不让几个孩子跟多鹤疏远也会让孩子跟她多处处。张俭真的狠心的把多鹤抛弃到了长江边上,她又对张俭恶言相向说他这么狠心,可以把他生了4个孩子的女人,一个人扔在那里。逼迫自己的男人去找另一个女人的小环已经忘了她以前说过了把多鹤装麻袋扔掉的玩笑话了。

  有几年,张俭突然回心转意好像爱上了多鹤,但是他们被放电影的抓住以后,小环不要脸面的给张俭讨公道。那次,小环跟那几个审讯的说着她和张俭的荤段子眉眼纷飞的,却不看张俭一样。小环是刀子豆腐心的人,她打也好,骂也好,都说明虽然心里恨,但是她还是会缓过来,但是这次,她却却一句话也不骂,一巴掌也不大。说明伤到了她的骨子里,她懒得说,懒得打了。张俭看到小环的脸,突然心里明白了,他和多鹤伤了小环的心。小环就是要让张俭知道,为什么要背着我来呢,我又不是容不下,都容了这么多年了,现在我成了外人,谁不伤心呢。她懂得怎样抓住自己的男人,用眼神,直接将张俭与多鹤萌发的爱扼杀到了摇篮里。

  在过了几年,到了文化革命,丫头被军校遣返,张大孩叛走,张俭因谋杀小石被关了起来,这个家好像要散了。又是小环,用她的笑脸劝慰着多鹤,劝慰着全家人,对他们说一切会好的。顶着周围那些八卦的婆娘,该干嘛干嘛。

  因为张俭入狱,多鹤身份暴露,家里主要的两个收入来源都断了,她又不得不撑起了整个家的经济重担,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去菜场打打猎,顺手牵些东西回来卖卖换换,一家人还能过起日子实在艰难的不行,又架起缝纫机到楼下去帮人做衣服。承受着整个楼女干部白眼嘲笑,依然用她金牌的笑脸指桑骂槐的把那群女干部骂的里外不是人。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圆滑的处事风格,赢得了一票三教九流的敬仰。从此家里没缺过吃的用的。

  张俭的判决下来了,死缓。小环去现场看的,忍着眼泪给张俭告别,说总有一天会出来的,让他放心。去市场奢侈的买了一个鱼头。晚上回去庆祝张俭没有被枪毙,用一碗鱼头汤解救了二孩、要自杀的多鹤以及她自己。

  去探监的时候,甚至可以大度的留出时间给多鹤张俭两人都不爱表现自己的人单独相处

  小环对张俭有爱,对多鹤也有爱,不仅因为这个女人给家里延续了生命,也不仅仅因为她为家里赚钱,又勤快的把家里弄得锃光瓦亮的。更是因为小环已经真的将多鹤当做了亲人,姐妹。她为多鹤的身世悲痛,为她无法得到正常爱情,正常的亲情愧疚。但是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仙子,她不希望自己的男人爱上别人的女人,希望孩子们爱自己,所以也会嫉妒也会难过。正是这样,小环才更加的鲜活动人。有时嗲怪的蹦出个俏皮话,有时生气的操起扫把,妩媚又俗气。如果把多鹤比作琴棋书画的话,小环绝对是柴米油盐

  说她持家有方不是看她有多能干可以管住钱看住孩,这两样她哪个都不太能够得上。好吃懒做加骂街是她毛病,但是她的骨子里有一股气,可以称之为泼辣。因为这股气,她的形象不再拘泥于一个家庭妇女,而是脱胎成了一个女侠。身披麻袋手拿锅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一切牛鬼蛇神挡在了张家门外面。

  我甚至觉得,作者严歌苓起着《小姨多鹤》的名字只是个噱头,实则的主角其实是朱小环。她的一颦一笑虽不楚楚动人但是却有温暖人的功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能将所有人收服朱小环最适合最

  《小姨多鹤》读后感(二):小姨多鹤

  我身边有一个老奶奶也是日本遗孤,她在中国结婚生子,虽然没有像小说里的小姨那样那么悲苦,但是她的一生也很离奇,最后的时候日本召回遗骨,她回日本了,带着她的孩子,但是放弃老公,其实我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我想,如果是我,可能就算了,就这样生活着 也挺好的了。有一个丈夫,和听话的孩子,但是她还是走了50多岁回的日本,那边有她 的弟弟妹妹,她总是说 那是她的祖国,是祖国,可是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我爱的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会陪伴我的爱人,所以我就默默的想··可能她不爱她丈夫吧。

  小说当中,不知道多鹤和小环到底谁最爱丈夫,其实,他们都是可怜的。我总觉得做女人特别悲哀,我总对自己说,如果有来生,我要做男人,了这些之后,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小姨多鹤》读后感(三):一个战后遗中日本女孩悲惨世界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公子碣石(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65202/

  日本在二战中投降后,将输送至中国东北的日本平民陆续接回日本本土,但在各种因素下有大量平民滞留在了东北。这些日本遗孤遭遇了各自不同相同人生,多鹤便是其中一个。

  像很多日本遗孤一样,多鹤在战争和战争后的余波中失去了所有的家人,顺理成章的被中国保安团俘获,又顺理成章被没有多余粮食养活俘虏的保安团卖给了村民,最后顺理成章的被妻子小环失去生育能力的张俭买回了张家。

  买回张家干什么?自然传宗接代

  至此为止,影君以为整个故事无非是一出《盲井》,多鹤会怎样怎样的试图逃回祖国,会怎样怎样的报复或者在孩子和暴力约束忍辱负重

  但没有。

  多鹤确实跑过,确实又因为发现怀上了张俭的孩子而回到了张家。

  但她没有过哪怕一丝一毫的报复心,她在张家做的,除了像木头人像尸体一样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一遍遍一次次的洗刷自己洗刷张家、多礼到不能忍受的整日鞠躬,全都是默默的接受。

  直到她爱上这个买她回来的男人。

  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姑且不说,更重要的其实是一种久伴而来的深情

  张家从把她买回家的一刻,哪怕小环再怎样刻薄说着要生完孩子将她扔回山里,哪怕张俭在最初一颗心全在小环身上。但其实张家是接受了她的。或许这接受有些勉强,勉强得像后来添进张家的狗,黑子。但总之是接受了的。

  哪怕多鹤没有为张家生出丫头没有生出大孩二孩,一对本性善良的中国夫妇也绝不会放任她在异国的土地上孤魂野鬼一般飘荡。

  毕竟饭团、酱菜、干净得像玉面的地板、混着日本话的期期艾艾、总也在吃总也吃不完的红豆沙糯米团……都是多鹤的影子

  张家人的生活里早都打上了多鹤的烙印,而足不出户沉默寡言的多鹤整个生活压根就是张家。

  陪伴日久,情自心生。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不是讲恨,不是讲全村人屠戮一空的恐怖,不是讲历史条件下的高压,讲的只是最简单朴实的,陪伴。

  结尾里最后一句话小环安慰黑子:“黑子,明天就有信了,啊!”黑子不断的去探望邮递员的信,是习惯,其实是习惯了陪伴。

  严歌苓大大的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

  女性的美,在于她的温柔,而温柔出于善良,一个善良的灵魂使这个女性体现的温柔是真实的,不是做态扭摆出来的。这温柔是从她每根汗毛孔里渗出的,自然质朴极致。温柔是外化了的善良,美是外化了的温柔。这样的美是康德所说的“无目的,非功利的”。

  在这个多礼的日本女子身上,这些美也好温柔善良也罢,简直是为她量身打造。她身上“蛮夷的”、“野性的”一面,就潜藏在这美与温柔之下。

  对于一个目睹了整个村落自杀和骨子里有着自杀情节的日本遗孤,多鹤几次走上自杀的歧途,还把这野性遗传给了大孩二孩——二孩甚至为“妈妈”小环扔掉狗而冲上去咬小环。

  但这终究是少的,是深藏在表象之下的血液里流淌的东西。

  相比“小姨”多鹤,更喜欢的其实是“妈妈”小环。多鹤进张家,小环闹了一闹便罢了;多鹤与张俭吵架,小环出主意让两人和好。是她不厉害吗?是她像多鹤一样“美与温柔”?不是的。小环是美的,但她的美绝不在温柔,她是个能从街头骂你骂到街尾的泼辣女人。但她为爱为张俭在她难产时一句“保大人”可以不在乎这些。

  小环的厉害,不在她的嬉笑怒骂,不在她的心血来潮,更不在她的好吃懒做,而是是在张俭因窝藏日本人多鹤判刑后。整个家的收入来源骤然断掉,除却能换的家当,一家人吃饭穿衣都得要她操办。于是她默不作声顺走招待所的厚毛巾,默不作声拿毛巾装着捋来的蔬菜边上只留着路边的菱角,热热闹闹跟农妇攀交情拿不花钱的毛巾换来六个鸡蛋——六锅面卤子。

  她的持家之道精细得可怕,精细的完美演绎了一个中国女人在缺衣少食的时候能有多么的精打细算——毕竟她们要活下去。生死之外无大事,而这么做为人诟病也好被人责骂也罢,为了活下去。

  她的当家的还在狱里。

  她找不到工作却还得独自撑起一个多鹤、大孩二孩都在的家。

  她得陪着她和他们,等着他啊。

  多鹤后来回了国,丫头一家头一个去了日本,不齿她日本人身份的大孩也要死要活想去日本了,张俭终究病死倒下了,二孩去了西南当兵,小环和黑子固执而乐在其中的生活在南方这个“某市”。一家人陪着陪着,终究散了。

  可也没什么悲伤的。

  “人生嘛,就是这样。”

  哪怕是一个战后遗中日本女孩的悲惨世界。

  :此书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孙俪姜武主演,没看过,但据说改动挺大。

  写在后面:

  同样是陪伴,《小姨多鹤》严格来说不如四年后的《陆犯焉识》,《陆犯焉识》里的温柔与深情是我不愿去写去想的。有时候想想,一位86年的旅美女作家,是怎样的“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才能如此笔落沧桑,将陪伴写得平胡起波。

  **********************************************************************************************

  叫我影君,欢迎玩耍。

  欢迎关注公众号“影君问”。

  我在这里等你。

  《小姨多鹤》读后感(四):《小姨多鹤》

  日本战败后,从集体自杀的枪口下逃出的多鹤,被卖到张二孩家。张二孩的老婆小环自打第一胎被日本人搞流产了以后,就不能生了。多鹤成了一个生育工具,为张家生了3个孩子,一个女儿,丫头,两个儿子,张铁和张钢。

  二孩知道多鹤的身世以后,尤其是她从枪口下逃出,看着全家、全村的人死在血泊中,自己经历了饥饿寒冷,被拐卖的历史后,二孩和多鹤渐渐有了感情。于是在张家形成了丈夫和小姨,其实是他的小妾偷情的闹剧。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故事:

  他们的奸情被发现,小环非常仗义面子上维护了丈夫,回家再让丈夫跪搓衣板。

  发现了多鹤身份的小石想对多鹤使坏,被二孩制造事故杀死了。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多鹤之前救过的日本女孩久美找到多鹤,将他接回日本,二孩去日本治病,死在日本。

  语言:名字起得挫,不管是叫二孩,还是叫大老,只要故事好,并不影响他们鲜活的形象。

  野合:野合有很多场合,比如小说里出现的:教室里、田地里、门房里、还有雨衣里,不胜枚举。最好的春药是:权力、浪漫和禁忌。特别是最后一点:越压抑越满足,越禁忌越高潮。

  素质:一个日本的村姑,比当时中国人爱干净、谦逊、纯粹。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人比得上日本人了吗?至少在诚信、尊重、专注、公德这些方面还差得远。

  东北女人:东北的女人泼辣、仗义,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小姨多鹤》读后感(五):小人物的大人生

  毕竟是一两年前,甚至是三四年前看过的书,每次要写关于一本书的什么,少不了要查查资料看看读书笔记,然后一路回想。看着想着,总不禁会有种想再看一遍这本书的冲动。《小姨多鹤》这本书也是,感觉第一次看的时候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地方。

  在看了《归来》我才感受到巩俐的魅力原来来得这么实在,然后第一次注意到“严歌苓”这名字,在图书馆闲晃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因为“严歌苓”这三字借了这本书。从《金陵十三钗》、《归来》到《小姨多鹤》,严歌苓很懂女人,也很会写女人。从她手中走出来的女人血肉丰满,或者让人由爱转恨,或者由恨转爱,甚至在爱恨间难以平衡。

  多鹤,日本战败后滞留东北的她经历多次逃难,后被装入一个布袋,论斤论两地卖入张家,沦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为张家生下三个孩子,身份却是那三个孩子的小姨。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但她至始至终都保留着自己的原有,干净到一丝不苟,执拗到让人无可奈何。

  朱小环,张二孩的正牌老婆,她泼辣,世俗,懒惰,但是她睿智,大气。对二孩娶妾这件事她反对过,但她努力接受了这个事实,她不能生养,从此把多鹤的两子一女视为己有,她实则是这个畸形家庭的家长,保护着一家人,泪水都在心里,笑容堆在脸上。小环最后孑然一人:她不再争了,她以前都是为家人争,现在就剩她一个人,还争什么。她对多鹤,从憎恨到怜悯到疼爱,一生里,像一面镜子,比照着多鹤的得与失,好与坏,酣畅淋漓、悲欣交集地活着。 她就是一个让看书人爱恨间难以平衡的人,最终会觉得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其实是她。

  这本书的人和事体现了“大背景下小日子里的智慧”,良民活得如稻草,心是正的,坏不到哪里去,好起来催人泪下。

  《小姨多鹤》读后感(六):那些人

  小环

  其实在生活中对小环这种满嘴跑火车,豪放到让人脸红,爱占各种便宜,吵架不要脸打架不要命的东北老娘儿们一直是既惊惧且鄙夷的敬而远之的,但小环却意外的吸引人,她对外泼辣凌厉毫不吃亏,却背负着无法传宗接代的枷锁,在得知自己不得不与一个异族女人(这个女人竟还是使自己无法生育的罪魁祸首的同胞)分享自己的丈夫时只是象征性的回家躲了几天,甚至在溺爱自己的父母面前把回家的缘由掩盖成了普通的夫妻拌嘴。在此后漫长的三人行中她也从未为难过张俭与多鹤,甚至会主动为他们创造机会相处而不仅仅是出于造人的目的,会为他们近似背叛的野合背黑锅从而将乱搞男女关系的作风问题化之于闺房之乐,在插科打诨占占嘴上便宜之下对多鹤简直称得上照顾有加如同亲妹,拉扯大那三个叫着自己妈却彼此心知肚明不是亲血骨的孩子还要受着他们经意或不经意的冷刀子,对张俭更是一门心思念着他对自己的那点好,打理着这个起先只是扭曲然后就完全支离破碎的家,简直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在支撑这个女人让她可以如此大方、坚韧并保持着她热络的东北性情,让她凑合着凑合着带领这个家庭熬过了最艰难岁月,然而到头来小环一无所有,丈夫、名义上的孩子与妹妹都离她而去,只有一条偶尔可以带来幼子信件的老狗相伴。

  多鹤

  多鹤一直都是孤独的,被战争蒙上血色的花季还来不及品味孤儿的滋味就经历了一场场死里逃生,侥幸逃出生天竟是论斤称被买去做生育工具,16岁的少女在语言不通的环境下艰难生存,起初心不甘情不愿的委身于人只是为了活下去,然而在朝夕相处间对张俭竟也生出了几分情愫,但无论是被丢在长江边的茫然惊恐还是流窜于街头巷尾的疯狂约会,面对张俭几次反复陡然变化的态度,多鹤始终只是一个半痴半傻的承受者,即便是接二连三的生儿育女,也不是为了张俭这个熟悉的陌生人传宗接代,而是在异乡异土产下连接自己与遥远故土的羁绊,仅仅属于自己亲人。然而这份羁绊是那么的脆弱,被迫剥离的亲子关系在孩子们幼年时尚可以通过牙牙童语获得几分慰藉,待到孩子们长大后,换得的只是怨恨自己异族血统远走他方的女儿和在肆无忌惮伤害两个母亲还大言不惭的儿子,尽管他们日后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抛弃原本生活回到多鹤身边,那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去正在飞速发展的昔日他们痛恨仇视的血统之源去生活而已。无论多鹤有着怎样的际遇与想法,蹩脚的中文都使她无法流畅的倾诉,而日文虽然流利却是她拼命想要隐藏的“罪证”,当然,多鹤也没有倾诉的对象,从茫茫黑土地到湿热的江边小城,固执的恪守着乡俗存着乡情的多鹤始终都是格格不入的异乡人,而待到多鹤终于回到此前她从未踏足过的故乡之后,过去三十余年都在与一个赤贫的中国家庭朝夕相处的经历又使她显得仍然是那么格格不入。

  男人们

  张俭、小彭与小石身上大抵浓缩了中国男人相当大一部分的缺点。

  当张俭还叫二孩的时候,这个可以义无反顾的违背父母之命保住小环一条命而放弃了可能的儿子的男人还是有些血肉的,但随着他听命于父母将多鹤背进家门开始了不见血却钝痛入骨彼此伤害的三人生活后,张俭由灵魂至肉体像是渐渐被抽去一般,木讷的游走于两个女人之间,木讷的上班加班养活他那扭曲的一大家子人,木讷的接受动荡年代的摆布,在家父亲的尊严尽失,在外沦为阶下囚,熬得一身病痛,把畸形家庭的彼此伤害归结到对传宗接代的交代和命运的无可奈何上。

  小彭起初始终抵御不了多鹤的诱惑,尽管他一直在内心极尽辱骂之能事意图驱散自己对于多鹤的渴望,但实际的情形往往事与愿违,无论小彭怎样咒骂多鹤,咒骂张俭,咒骂自己,甚至给自己套上婚姻的枷锁,但软弱又一直争取在与小石的竞争中多赢的一丝青睐的小彭还是会幻想自己可以“解救”多鹤而试图摆脱他已有孕的妻子。而彭司令则渐渐将自己曾经对多鹤的钟情视为其弄潮时代的污点意图抹去,于是他可以翻脸不认相交多年的张家,诬陷曾对自己多加照顾的张俭,躲着曾经日思夜想的多鹤,卑怯,无情,自以为是。

  小石几乎算是故事里最不堪的一个角色,多鹤的温顺、隐忍和悲惨身世是张俭与小彭爱情的催化剂,于小石却是可以威逼利诱的大好素材,于是他一面油嘴滑舌的套得小彭醉心的秘密,一面在墙角堵住多鹤威逼哄骗意图“得手”,一面又信誓旦旦的对张俭赌咒发誓,堪称极品。尽管张俭日后回忆时始终认为那夺去小石生命的事故只是个意外的偶然,但小石这个隐患的消失,无疑令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小姨多鹤》读后感(七):朱小环这个女人

  先说一下昨晚的一个梦:

  全村人都在筹备一场大型的迁移,男女老少,能拿的拿,能运的运,有人说,我们已经和敌人协议了,不允许伤害没有拿枪的无辜百姓。我意识到,原来是要和日本鬼子打仗了,这是我在梦里的意识。在经过爷爷奶奶家时,爷和奶不走,他们说要守住房子,然后就目送我们离开了。在一个句子的末尾处,是一个逗号,我ctrl+c了下面的句号替换了那个逗号。然后我就忽然被两个穿着制服的兵追着,他们手里拿着长刀,一路上吱哩哇啦的说些我听不懂的话,我狂奔,大喊着,不是说了不允许伤害我们吗?不是说了不允许伤害我们吗?……不停地边跑边大喊着这句话。那两个人好像没听到一样,也不停地大喊大叫着狂追着我。在跑到村里舅爷和表叔两家房子之间的过道时,我居然很从容的跑了过去,那是个很窄的道道,是小时候记忆力的过道,我从来都没有走过去过。穿过那个道道,就是一大片庄稼地,地里种的好像是小麦,一片绿,那两个兵眼看就追到我了,他们手里的长刀乱舞,而我手无寸铁,忽然一刀从我眼前划过,我躲闪开并瘫倒在地,不敢爬起,装死,略微前仰起头,看到那两个兵和我一样大小,得了失心疯一样的以我为中心,两三米为半径疯狂的挥舞着长刀,好像周边还有很多人一样,拼命地挥舞着,砍杀着,其实,砍杀的都是空气,偌大的庄稼地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后来,他们又失心疯一样地跑走了,全然不顾了地上的我,我想,他们肯定也是和我一样在害怕着。他们还是那么小,我们还是那么小。两个兵走后,我听到自家屋里传来哥哥的声音,说**(我的名字)在哪儿?怎么不见了?然后我大喊我在这儿,转过头,妈妈从一个矮墙的另一侧四处张望,看见了我,她在找我。回家后,不知道哪里来了很大的风, 吹得大门怎么也顶不住,我和堂弟、妹妹就在那儿使劲儿地推着,刚推紧一点,下面像块布一样又鼓起了,这样好几次,终于还是放弃了,任风吹吧。而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枪声了。哥哥说先把堂弟藏在一个大缸里,他在不停地把米倒进玉米榛子里,掺杂一起,说等停战了就有吃的了。这时候,妹妹在另一间屋里,从窗户看外面的情况,一颗子弹打在她的脚踝上,还好不深,妈妈用手给拔了出来,像擦了点皮一样。此时的我家像是一座待功的碉堡,而里面的我们却没有办法。于是我醒了。

  这个奇怪的梦就是在我昨天晚上十点才看完《小姨多鹤》后做的。首先我要说一下,我在看《小姨多鹤》时情绪一直都是平静的,所以我也不清楚这个梦是不是和看完这部小说有关。

  在读这部小说时,我之所以不会情绪波动,是因为我猜测着,竹内多鹤最终的结局应该不会多么悲惨(当然也不一定“悲惨的结局”才是吸引人去读的原因),如果是悲惨至极那算是战争时代里绝大多数人物的共同写照,只不过各自的悲惨不同罢了,而竹内多鹤这样的战后遗孤在小说里肯定不会被塑造成受尽凌辱苟且偷生的大众形象,至少在严歌苓的笔下不会。所以在慢慢了解了多鹤的身世后,我作为一个读者并没有和朱小环、张俭、张站长二老、小彭一样深刻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反而令我动容和感到不舒服的是朱小环,这个伶牙俐齿又骂功一流、好吃懒做又聪明能干、尖酸刻薄又善解人意的贤内助泼妇形象,在她身上表现的天衣无缝又十分得当,如果在那个时代,我是个流氓混混的阿飞的话,也会围绕在他她身边企图沾点腥荤好处还愿意为她的一句话全力以赴效命奔波。这就是朱小环的能耐,在外不管你身份贵贱,都能交个朋友,能利用就利用,也会让被利用这心甘情愿。在内和竹内多鹤共用一个丈夫,她会嘴上不饶人,骂多鹤是个赔钱货,那是因为女人之间的嫉妒和争风吃醋,也骂张俭是个负心汉没良心的东西,是因为多鹤这么可怜的女子为了你张俭成了生孩子机器你还赶她走,你是要把她往死路上逼啊。他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张俭从此以后不再是她朱小环一个人的了,她暗自决心要和这个日本女人分享自己的男人的爱,她会很知趣地给他们俩制造独处的机会,但是她也会在得知他俩背对着她约会会十分失落沮丧,可还得替眼前的这个男人收拾烂摊子。“她觉得自己在张俭那里不光光是个老婆,她渐渐成了一个身份名目模糊的女人。好像所有女人的身份名目都糅合到一块,落在她身上——姐、妹、妻、母,甚至祖母。所以对他的疼爱也是所有这些女人的。”

  小说从始至终都只是朱小环和多鹤两个女人的戏,戏里戏外三十多年,而张俭只是让这场持久的戏演下去的舞台,没有了他,朱小环和竹内多鹤都不是角儿。面对竹内多鹤特殊的战后遗孤身份和张家血脉沿承者身份,朱小环从来都是明争不暗斗,毕竟争吵归争吵,她骨子里还是有着东北农村女性特有的淳朴善良特质,不然她也不会在得知多鹤的苦难史后抹眼泪,还在文革大批斗揭老底的动乱中扮演着伪军身份,时刻袒护着多鹤这个敌对分子,对付大儿子这个抗日分子。她时刻在强调着自己正室的身份,却到最后,中日友好建邦,多鹤返回日本,还是同意了多鹤带走张俭去日本治病完婚。

  这就是朱小环这个女人让我动容和感到不舒服的地方,这不仅仅是最后她相依相偎、嬉笑怒骂了三十多年的竹内多鹤和张俭去了日本,还有女儿春美,大孩儿张铁也远走异国,二孩儿张刚在云南成家,留下她一个争强好胜、从不吃嘴上亏一辈子的人在长江南岸这片既不是故乡也不算他乡的地方孤老。她生命里供她带着爱意去笑骂的对象一个个都远走了,这时候她也不再去想“长江和朱家屯之间还有多少道江多少条河”这样当年想想就活不下去的事了,她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而在张俭和多鹤他们三人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油盐酱醋生活里,她活生生被打断了筋骨,还是心甘情愿的。这样的女人得有多么大的能耐才能嬉笑怒骂地做到这些啊。

  《小姨多鹤》读后感(八):一个女人的战争

  无论怎样,描述中日战争终于有人换了个角度。

  这次换做是日本的孤女。

  日本孤女的命运在中国好不到哪里。

  只是作为一个生育工具活下来。

  文中她的面目是模糊的。

  一篇文章看下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所能想起的是男主的老婆。

  生猛。泼辣。

  活脱脱是虎妞的再世版本。

  多鹤只是一个符号。

  对于那场战争的一点点符号。

  符号后面是什么,我没看懂。

  爱情?亲情?战争?人性?

  爱情或许有一点,亲情也或许有,在多鹤诞下孩子后。战争的描述很遥远,人性里夹杂着丑陋和高贵。

  抑或这才是生活和现实?

  我们早已经忘记了那战争。

  我们发愁的是今晚吃什么,明天还得去加班之类的问题。

  《小姨多鹤》读后感(九):中国人多鹤的转变史

  竹内多鹤小姨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中国人:

  1、乱世之中足见两个民族的处世哲学:我天朝汲取太极八卦混混沌沌之精神,好死不如赖活着,事事“凑合”,相当能忍辱偷生。鬼子则要分明得多,要么生,要么死,决不允许一件事得过且过。

  而同时我天朝的包容能力和同化能力是多么强,一个日本少女,一个被家族民族遗弃或者说主动背叛了自己的家族民族的日本少女,可以在我混混沌沌的天朝找到藏污纳垢的夹缝,一活就是几十年。任何生物都可以在我天朝扎根,天朝像一个河蚌一样,也许会在那庞大躯体蠕动的瞬间感受到异物感,但是仍会用懒散的漠视,好坏忍着,将自己的汁液与异物揉到一起。到最后,那异物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生存哲学,也是一种神奇而强大的化学反应。竹内多鹤也许一直对自己的日本身份保持着高度自觉,但是那种日本式的“非你即我”二元极端思维也在中国式“太极”中逐渐消解,终究也不知不觉被这个“敌国”揉成了它的一部分。

  2、竹内多鹤的改变是一个丰富而饱满的过程。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集体无意识在她的基因里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集体无意识是由一个民族的历史形成的,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历史就是男人史。所以女性的个体无意识场景总是走在历史场景前面,她们是反历史的。

  女性试图用历史之外的逻辑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感情和身体是这条逻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鹤的改变,正是由于她在这块土地上主体性不断丰满,情感和身体从蒙昧走向觉醒。

  多鹤在代浪村时是作为一个献祭者的形象。民族对战争的献祭,家族对尊严的献祭。在这里,她没有身体,没有情感,只是集体符号中的一元。

  被卖后,多鹤主要是作为一个母亲(生殖)的形象建立并维系着自我价值。没有情感,只有身体。

  南下后,多鹤与张俭一度热恋并“偷情”,此时的多鹤身上才被赋予了欲望,欲望的副产品是情感,却不完整。

  小彭带给多鹤的是一份完整的情感,没有身体。在这里多鹤感受到自己了形而上的价值所在。也正是在这里,多鹤完成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多鹤从身体到情感上完全被中国所占有、置换,日本只变成了她语言、技能、记忆的背景。

  3、也许还有其他,但是我现在要吃饭去

  《小姨多鹤》读后感(十):小姨多鹤

  我只能说,这部小说虽然没有那么多荡气回肠的豪情,但是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小人物身上,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战争年代。也许,我们是要重新审视抗日战争。中华儿女受到了无尽的欺凌,但是面对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有许多无辜的人遭受劫难,这种劫难比战争还要久远还要残酷。因为当战争结束,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那些沧桑却是植入了人们的脑海,那些记忆不会被磨灭。

  这本书毫无疑问是一部著作,这本书里面的人也是伟大的小人物。竹内多鹤,一个遗孤,而且是敌人的遗骨,在异国他乡会遇到怎么样的待遇?她没有错,但是她要背负起国家的错。多鹤用她宽厚的心,去面对这个社会。最令人深刻的人不是从开头一路好到尾的人,这样的人看久了就会觉得这种好是理所应当。反而是那些之前让你有怨气,久了却越发看到她身上的美好,可爱的人,更加是让人喜欢。小环就是这样一个人。越到后来,越觉得她的伟大。所以最后的结局,会让人动容的,就算不是痛哭流涕,也会忍不住伤怀。也许有人想问,最后小环怎么样了?能不能和多鹤团聚?我也想知道答案。

  这本书被拍成了电视剧,好像还是名人主演,不过没看过。但是看过原著,反而怕电视会有一些扭曲。问看过的人,说电视剧里讲得更细致,很多细节着重刻画出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