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姨多鹤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姨多鹤读后感10篇

2022-03-11 12:26: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姨多鹤读后感10篇

  《小姨多鹤》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姨多鹤》读后感(一):平民的历史

  如题,这是一部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平民生活的画卷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不只有政治,不只有崇拜,还有平静不能再平静的,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感动。

  政治家的历史,将军的历史,能让人热血沸腾,能让人欢呼雀跃,也能让人扼腕叹息。而平民的历史中却有人性的最初的善恶美丑,有着一份让人感慨,让人感动的平凡。正式这种平凡,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与冷血;让人感到政治家的自私与残忍。

  多鹤,她到底姓什么呢?她自始至终没有能完全的说清楚中国话,可是她也无法再流利地说她的日语了。战争让这个本应该在她的祖国平静生活一辈子的女性坎坷又寂寞。几十年不能和外人交谈,几十年隐瞒身份,几十年不能听到自己的孩子的呼唤。

  作者啊,你太残酷了,你把那个时代的阴暗揭开了一角,揭起了中国人的伤疤,流着像果冻一样的血!

  《小姨多鹤》读后感(二):人的坚韧与脆弱

  其实不算是对这本书的评价了,更是近一段读书有感。

  读严歌苓从《金陵十三衩》开始,够老土,偶尔又看到凤凰网对严歌苓的访谈http://v.ifeng.com/history/renwujingdian//201201/df3af804-7741-4ea7-a13d-dbdbd3ca9b1a.shtml,于是又追到《陆犯焉识》,欲罢不能,又追到《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

  宏大真实的社会背景,传奇执着的爱情故事,细腻委婉的人性,荒诞又合理的情节,都可以算是严歌苓作品的特点。其中最让我心动的还是一个个在时代的碾压下的人的挣扎和消灭。人的肉体往往是最脆弱的,人性反而是最坚韧,最终人性能够穿越荒诞的时代,回归到最真实、质朴。这是我从多鹤、葡萄、陆焉识这三个跨越最荒诞时代的人身上看到的。

  《小姨多鹤》读后感(三):喜欢严歌苓的女主角

  《小姨多鹤》。看过书。然后再看电视剧。小说是非常精彩的故事。电视剧非常中国特色。我不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严歌苓的小说里,女性是绝对的主角。男一号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不同的女主角又有一条相似的规律,无论是王葡萄、小菲、May、小环,甚至是有点清高的多鹤,最后也同样受了小环影响,她们骨子里有一种原始的生存本能和欲望,以及生存能力。不知道是作者的影子,还是作者所缺乏的。但这种原始的本能和技能,却每每让人肃然起敬。哪怕是经常会让人觉得很雷的小菲,同样能赚一下观众的喜爱。她们可能不会像尼采像萨特像苏格拉底像柏拉图像所有圣贤或现代文青那样去思考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但她们知道活着是她们必须为之努力的状态。所以王葡萄把自己的公公藏在地窖里一藏就是一辈子;May想方设法或者说不择手段要偷到签证带彼得去美国;小菲一辈子都在死追欧阳,哪怕欧阳从心底是蔑视她的;小环一次又一次用理论和行动跟多鹤证明一句古语:好死不如赖活着。说着说着,多鹤也就真的相信了,并且这样做了。

  如果把这种靠嬉笑怒骂来化解人生苦难的方式,理解为中国的喜感文化,也未尝不可。多鹤一次又一次对尊严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绝望转换成的一次又一次对死亡的热情都被小环的喜感掐灭了,最后,她们都生存了下来,是不是勇敢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我坚持说性别优越论,那肯定会有人抨击我女性主义强抬头的火苗。但如果两性之间真的有优劣之分的话,我愿意相信那是女性。并不因为她拥有一个子宫,繁衍后代生生不息;并不因为男人征服世界,她们征服男人;并不因为她们早熟的心智和细致的观察力;并不因为21世纪的她们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都不是,优越之处在于坚不可摧的韧。男权文化是以征服为最终目的,在征服的过程中有流血牺牲,他们并不在乎。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一呼百应的结果才是值得他们追寻的。他们坚硬如刚,刚不会弯却会断。女性的可贵在于韧,她们从一开始就能记得目的地,却会用最艺术的手段来获取。如果中途受阻,她们不会害怕迂回战术。因为在男性视野里致命的尊严在她们这里被淡化。万物不过是为我所用,如果能到达终点,这一切便算不得什么。

  事实上性别并无优劣之分。存在的只是差异而非差距。因此世界才缤纷。可悲之处在于沟通的不顺畅。

  如果从繁衍后代角度认同女性的优越,她们通过那条神秘的产道为自己制造亲人,然后可以忍受一切的侮辱与践踏,因为她们在乎的是侮辱与践踏过后,她们还有亲人围绕身边,如果世界的人类都是自己生出来的,那么男人迟早是要向自己俯首称臣的。那么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个反女性主义的悖论,因为承认它就是承认女性除了拥有生殖器官以外,对世界没有更多的价值。如果一个女人不能生育,那世界迟早是要抛弃她的。

  所以杯具诞生了:原本恩爱的夫妻因为没有孩子,这并不最可怕,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另一个女人身上。然后,孩子降生的一刻,所有的平衡都被打破。小姨多鹤就是这样的故事。其实这也是一个错位的故事,所有人都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张俭是丈夫又不是丈夫;多鹤是妻子又不是妻子;她们是姐妹又不是姐妹。只有作为父亲的角色是完整的不容动摇的。

  小说的最后,多鹤带走了张俭和三个孩子,小环一个人留在了中国;电视的最后,多鹤留在了中国,一个畸形却温馨的家庭继续着。从对理论的把握和个人经验的总结来说,我都是认同小说的结局的,虽然这结局挺残忍。然而正因为残忍而真实。电视的结局,小姨拯救了整个家庭,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只有一种解释是合理的,编剧深谙中国普罗大众(当然是指收视率主力军)的心理,严歌苓的残忍中国观众是不想看到的。

  不管怎样,这是个好看的故事。我相信,女性和男性读者应该是有不同的文本解读方式和结论的。

  《小姨多鹤》读后感(四):朱小环才是真正的主角

  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写得很好,没话说!但是与前一部《第九个寡妇》相较之下,时代背景虽然也是从抗战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没有那么宏大的篇幅,也没有反映那个时代所有典型的人的生活。但仍然人物形象十分饱满和鲜明。

  全篇小说只是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血液种透露出的仁慈和悲悯情怀。还是那样,革命叙述的话语在严歌苓的作品失去了支配力。国家情感与个人生存的悖论在作品中处处体现,革命叙事要求个体走出传统的家和个人情感而融入民族国家建构,我们不禁要深深思考:是不是必须要符合革命话语的要求,才是真正体现个人价值。

  严歌苓书中的女主人公没有例外地不懂得家国认同,她们守护的是千年不变的小家情感。在她们的心中,亲情和人性才是最重要的。活着成为生存的所有意义。为了活着而活着。无论是《第九个寡妇》里的王葡萄,还是《小姨多鹤》中的朱小环。“女性对历史的认同方式就是活着,她以最为纯朴的生存策略,破解了历史的诡计和悖论。”(吴雪丽、邹华芬:行走在历史之外——论严歌苓新作《第九个寡妇》中的性别修辞.妇女研究论丛)

  这部小说里的两个女人,我不喜欢多鹤,并不是因为她是日本人,也不因为她夺走了张俭的心,因为她是命运的逆来顺受者;我喜欢小环,因为她有着农村女人的精明与强干,她和邻居朋友的友好相处,她不避讳世俗的眼光。她左右逢源,她乐观坚强,即使最困难的环境都阻挡不了她好好吃一顿。她在逆境中能活下去,并且是很好的活下去。

  我记忆犹新的情节是:一棵很大的柳树下,小环架起缝纫机,替街坊邻居包括那些“没有觉悟”的男流氓、女阿飞改制衣服。她做得自得其乐。工厂领导觉得小环和多鹤投机取巧,十分鄙夷。但我觉得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正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最想达到的出世境界。

  总之,我永远都会支持严歌苓,她把我们不熟悉的那段历史真实地呈现在我们这代人的面前。她的《第九个寡妇》、《白蛇》、《草鞋权贵》、《雌性的草地》、《扶桑》、《无出路咖啡馆》、《拉斯维加斯的谜语》……等等作品,都让我读得痴迷。希望她还有更多的好作品。

  《小姨多鹤》读后感(五):人民不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钓鱼岛事件让中日关系最紧张的时刻,我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小姨多鹤》,当看到小环晚年凄凉场面时,我的眼泪就开始扑簌簌的落下来,最爱的人还是那热情善良,爽朗的东北老娘们-----朱小环。同时又真心的觉得战争战争不应该伤害无辜的百姓。多鹤村子里发生的惨案那样的真实和触目惊心。让人觉得那不是人间,是地狱。动荡的时代让那时候的人都变得狰狞和可怕起来,人性的残暴,自私,欲望就那样真实地暴露出来。

  淳朴的张俭,热情泼辣的朱小环,典型的日本女子竹内多鹤,懂事的丫头,逆子张铁,倔强的张刚,还有忠诚的伙伴黑子,一起组成了一个畸形的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家,这些人同道貌岸然的小彭,倒霉的小石以及那些七嘴八舌的邻居组成了那个时代里这出戏,这个让人动情的故事。

  在小彭对多鹤着迷的时候我也深深的发现是什么让我对那段“qingcheng"之恋一直无法忘怀,那种感觉叫做着迷,忘不了是因为自己从来都没有喜爱过他,而是为他着迷,着迷更可怕,迷恋于他那略点异域风情的气质和样貌无法自拔,但同时也明白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时间长了感情淡了有新的人闯入生活了,他就消失了。

  《小姨多鹤》读后感(六):凑和着过的人间温度

  若是个言情小说作家,大概会把故事写得冲突起伏、鸡飞狗跳——多鹤悲惨的人生境遇得到了身为少爷的张良俭的垂青(富农的家庭出身足够写成张少爷了),于是这个原本被买来续香火的小妾因其勤劳忍耐的品质、过人的美貌、温柔的脾性越来越得到男主及其家人的宠爱,然后朱小环这个不能生娃又好吃懒做的恶毒女二上线,处处给多鹤穿小鞋、使绊子,甚至她还差点成功将她丢弃了。期间还有个痴心的男二(小彭)一心一意地追求。最后男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一共去了日本……

  可是,那是严歌苓啊

  那个将生活和人性的真实深深融入作品的严歌苓啊

  朱小环怎么会只是一个面具化的恶毒女二呢

  她对于分享丈夫当然是排斥的,所以她会堵气回去娘家

  但她是爱丈夫的,所以没有将事情的真相向娘家和盘托出,其实想要借娘家的力量搞个一拍两散割地赔款不是不行,但她没有,她想要这个丈夫

  可是她那独占的心不能不让人知道,她也不是那逆来顺受的性子,所以张家来接她也就跟丈夫使了个性子就驴下坡回去了

  她是有她身份局限的,农村长大的她知道后代、儿子对于一个家族一个男人的重要,所以她接受了多鹤

  她是能干的,一出手能包十多种花色的面点,做衣服的手艺能支撑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时的勉强开销,长袖善舞能搞来面粉、见到身为重刑犯的丈夫

  她是坚强的,即便丈夫生死未卜也从未想过放弃生活,明明她才是那个除了丈夫在世上已无任何纽带的人,可是,她选择带着情敌一大家子好好生活下去,变卖家产、偷鸡摸狗、三教九流、摆摊出工……

  她是聪明的,大闹小彭时那一连串的有理有节、借力打力、蛇捏三寸,真叫人拍案叫绝!

  她常常不离嘴的就是“凑和呗”,凑着凑着,多鹤就不死了,一大家子就稀里糊涂地融到一起了,就在艰难的岁月里一个不落地活了下来

  我一直都觉得,虽说书名叫《小姨多鹤》,但朱小环才是这本书的灵魂。

  《小姨多鹤》读后感(七):三个人的故事

  这部书里绝大多数的人物在我的心里都是有着一个清晰的轮廓的。这个轮廓包括身形、神态、动作,发式,衣着,说话时嘴唇带着下巴的蠕动,却唯独不包括具象的脸。我只知道朱小环的脸是美丽红润的,说话极快,嘴角的情绪极张扬;我也知道多鹤是秀气苍白的,眼角微微上扬,嘴角却点点下压,有一种安静的性感;张俭有瘦削的头型,不修整的板寸,以及因为心情变化而灵活可动的眉毛。小彭是国字脸,有英气也带着权欲,春美的婴儿肥和苹果肌一夜间就消失了,小石长了假汉奸都有的小鼻小眼,张铁张刚像是异卵双胞胎,一个五官阴柔,一个五官夸张……反正,都是些脸部的边边角角,拼拼凑凑着对每个人样貌进行着若影若现的特写。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具象的缺失,但整体感知的丰富,让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可变性和多样性。随着书里年代的变迁,随着我自己读书时心情的调整,每一个人都越加活跃和生动。

  竹内多鹤这个人物是奇怪的,用流行的话来说,她在自己身边下了一层结界,外人进不来,她也出不去。就连相爱时的张俭也被关在外面,因为那时的多鹤是不完整的,是小心收起了暗面和心思的。我想,全书里唯一能进到多鹤世界的,就只有那几个还在她肚子里的,活着的,或死了的孩子。所以,多鹤喜欢怀孕,喜欢还没有自主意识的孩子,喜欢给自己在孤原中创造亲人,喜欢这些对自己生命有着继承和连接的血脉。书里的多鹤动作轻柔而安静,她踩着木屐迈着碎步,她跪趴着打扫,垂着头说话,她坐在床边伴着摆动的双脚思考,她还像幽灵一样睡在麻袋里。所以多鹤唯一一次因快乐而放肆的行为便成了镜头下反复播演的场景:她站在碎石小山上向张俭又叫又喊,然后便稀里哗啦跟着石头滚爬下山,告诉张俭“三孩”的存在,快乐是藏也藏不住的。这时的多鹤少了那种孤立的存在感,多了些世俗的生气,有点虚幻,又有点让人向往。其实我一直以为多鹤的身上散发出来的孤独感也正是她固执、坚强、冷漠以及性感的来源。

  我想我是不会爱上张俭这样的男人的,他是两个女人的丈夫、家人、孩子的父亲、却唯独做不了一个顶天的男人。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却担负不起长久的责任,他有热烈的去爱和被爱的冲动却承担不了未来,他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却冲破不了道德感的桎梏,他有狠烈的意识和决心却做不到百分之百。他老实里面带了欺骗,辛苦里面带了抱怨,关怀里面带了畏惧,不甘里面带了屈服,善良里面带了偷偷摸摸,是个掺了假的好人。

  我对朱小环的喜爱是毫无保留的。她的善良一直清清楚楚不带杂质,她的泼辣始终明明白白毫无遮掩。她满口尖酸的脏话却不扭捏做作;她爱偷懒怕劳累却又生机勃勃;她可以结交三教九流却始终内心清明;她穿着盔甲保护家人,她用柔软的手拥抱孩子;她的爱情起于感动终于放手,却始终热忱如一。朱小环是虚构又是现实的,因为现实中没有人能把那么多复杂又对立的性格和情绪完美的参揉在一个身体之中,还能不招人妒忌和厌恶。朱小环是悲伤又圆满的,她儿女双全了,她爱恨清算了,她没了人的陪伴还有会笑的黑子呢,哪怕它又老又瞎。

  无论这本书的研究价值和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大,《小姨多鹤》无疑是迎合读者的,它用爱情,用绝望里的希望,用时代的污点,用所有读者期冀在小说里出现的因素抓住了视线,并化在了心里。

  这就够了吧。

  《小姨多鹤》读后感(八):世俗与文化差异

  很多人把这本书当成了一本介绍对比中日民族性格的小说,多鹤有个不幸的开始,中国人“无后为大”的思想,让她留下了一条性命,暂居在一个家境还不错的传统人家,为这家很传统的男主人生下了3个子女。当然她是不能有名分的,大家都把她当成一个生子机器,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她自己,小环。人如果没有感情的话,与牲畜何异?

  她渐渐在适应这边的生活,学中国话,爱自己生下却叫她小姨的子女;她也保持着自己国家民族的东西,干净的地板,礼仪,并影响到他人。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日本有着难以抹去的隔阂,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东西,我们要去学会赞赏,比如说他们的井井有条和守规矩。

  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痛苦,动荡也是,人只是社会中的一颗小粒子,无法阻挡滚滚的洪流。

  《小姨多鹤》读后感(九):有关女人、母亲、民族

  期末考试考完,还没回家,就在图书馆里看书,花了一个下午把这本书看完。刚开始看,就联想到了金陵十三钗,一个是写抗日战争刚开始,一个写的是抗日战争结束。这部书一开始就描述了留在在中国东北的战败国日本人通过选择“好死”,即自杀的方式来保存最后的尊严,避免被中国人、苏联人杀死,多鹤被这种自杀的场景所震惊到,她和其他的女人和孩子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即逃亡,试图逃回日本。我想多鹤并不是因为胆怯和懦弱,她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她对生命的热爱,这是另一种生的勇气。在逃亡途中,面对着一个母亲想要亲手杀死她的女儿时,她强力的阻挡,这股对生命的渴望也一直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可能是出于一种民族情结,看到书中描写日本女人被中国人贩卖的场景时,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快意,或许也是平衡我在看金陵十三钗看得声泪俱下时的悲痛。但其实看到最后时,瞬间又觉得这种快意都是我臆想出来的。整个故事跨越的时间比较长,故事由多鹤十几岁刚到张俭家一直延续至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都结了婚并且有了孩子。在整个故事里,多鹤从最初卑屈、隐忍到最后终于回到了日本,经历了恐惧与爱恨,忍与悲,终究在故事的结尾多鹤选择照顾着从监狱出来之后得了癌症的张俭,这个曾经初衷仅仅是将她买入张家作为传宗接代“工具”的男人,这个在有了孩子之后试图抛弃她的男人。

  多鹤与她的孩子也是小说中另一条线索。多鹤在中国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于是她坚信她要自己创造出亲人,自己生出亲人,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世上。她无法用流利的中文和张俭、小环交流,虽然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可是她却能用混杂着中文和日文的语言与她的孩子丫头、大孩、二孩亲密地交流。这是一种血缘的力量,小姨多鹤这个掩盖着所有真相的称谓,是无法阻挡多鹤对他们至亲至爱的联系的,这种紧密而微妙的血缘关系无需外人的认可,无需外人的赞许,多鹤在他们家看来就是一个应该被隐藏的人,可是始终有些联系是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割裂开的,即便多鹤一直对此保持着沉默,以最卑微的身份。

  最后多鹤的儿子还是选择叫她妈妈了,或许这也是一个很可悲的地方。整个故事开始都是描述着大家如何试图隐藏多鹤的身份,害怕被人知道她是日本人,以日本人为耻,但是到了结尾,邻居们以一种羡慕的心态来欢送张俭的女儿、儿子去日本与多鹤团聚。当我看到最后时,我只觉得中国人的民族情结有了一丝被嘲讽的味道。因为多鹤至始至终记着自己的民族,记着自己的血缘自己的家乡,甚至要教自己的孩子日本语,在电影院里看到有关日军的电影会哭到泣不成声,她那深深刻着民族烙印的冰冷却炽烈的性格、隐忍而追求极致的精神一直是她坚持下来的动力。到了结尾,她成功回到了日本,甚至以一种英雄的姿态,而张俭、小环从最初那带着一丝胜利的骄傲到最后呈现出的却是妥协的局面。“凑合”是小环的最常说的话,也是小环生活的态度,与之相对比的是多鹤对一切尽善尽美的追求,衣服一定要洗干净烫整齐,水泥地板要洗擦的光亮。

  民族这个概念始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只有在对外有着显示区别的需要时才格外的响亮。这部小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是很成功的,它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情感上的转变,描写细腻而独到,能给我们很多情感上甚至身临其境的冲击。我们作为读者只用感受里面所描述的有关民族尊严,这部作品是不带有任何评判色彩的,它也无需评判。

  多鹤是一个小人物,它活在那个年代,它碰巧是个日本女人。她在那个环境下能被激发出一种对她所属民族的觉醒与追随。就好像在金陵十三钗中,南京沦陷之初,淮河妓女们也能被激发出同样的觉醒一样。我们能被这种女人体内散发出来的巨大能力所震撼到,就是故事感人的地方,就是我们作为读者最希望从小说中获得的收获。

  《小姨多鹤》读后感(十):两个女人的故事

  小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虽然对新家庭加入一个日本女子不满,但是对于丈夫,对于家庭的爱,让她渐渐去接纳了这个女子。并且书中有很多情节,都体现了朱小环的深明大义。在第一次探监时,她假装上厕所,为的是给他俩腾出一点私人空间。7月份的大太阳直射,她却没有怨恨,反而很平静。甚至到了最后,都是小环在努力支持这个家,她做起家事来,还是挺在行的。也是她,这个悲情的女人在怜悯多鹤,怜悯张俭。她的一生都是凑合,却也凑合的活下来了。

  两个女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中国和日本,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人的性格。单凭一方的性情,是没有办法组成一个张家的。是由多鹤和小环的不同,张家才得以延续和生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小姨多鹤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