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偿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偿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7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偿经典读后感10篇

  《无偿》是一本由[美] 克雷格·兰伯特(Craig Lambert)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96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偿》读后感(一):第三次工业革命下,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

  《无偿》一书由克格雷·兰伯特撰写,阐述了什么是影子工作?它来自何方?以及它如何影响你的工作以及你所在世界?我们该如何处理影子工作?这本书于我而言,犹如一筒望远镜,瞬间令我视野开阔了不少,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从呱呱坠地到即将步入社会,二十年光阴稍纵即逝,我们成为见证科技成果逐步占据生活的一代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直接将人类带入了科技时代,而“影子工作”——便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副产品

  在科技越来越繁荣昌盛的现代,我们似乎应该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越来越忙碌。我们被诸多琐事缠身,时间就如同沙漏一样,在我们察觉不到的缝隙间流失了。我曾因网购了一个精巧的物件欣喜开怀,曾使用出行软件订购往返车票,也曾使用各种新闻app订阅新闻,如果你也曾如我这般,那么我非常遗憾通知你,你也成为了“影子工作”者的一员。曾经商场的导购员,车站的售票员,清晨卖报的小二郎等,正被我们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子工作”者所取代。而你,也在不知不觉中付出自己的劳动力可能为此沾沾自喜。“影子工作”就是消灭了开启无数人职业生涯的初始职位,比如:如果消灭了导购员,那么销售主管这个岗位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初始职位是毫无经验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晋升的一大途径。假如这类职位消失了,“对于任何社会而言,这都是非危险信号。”甚至可能即使我们已经接受过良好教育,可是一踏入社会,发现自己只能重复简单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是我们仍不能因此就丧失斗志,我们仍有一线希望,虽然“影子工作”消灭了一批初始职位,但也带来了新的职位需求。当导购员不再是必须时,网购时的客服人员、美工师、网页前端等便应运而生,而这些职位,对我们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当教育与科技发展齐头并进时,我们的社会才会焕发勃勃生机,进而我们的国家,才会越发繁荣昌盛。

  《无偿》读后感(二):DIY、影子工作和睡眠

  曾经DIY是个很时髦的词儿,什么都自己做,一种愉快的休闲方式,而现在DIY的范围无限延伸了,在不知不觉中,DIY成了影子工作。

  影子工作是《哈佛杂志》金牌编辑克雷格在他的《无偿》里面细讲的一种现象

  什么是影子工作?简言之就是无报酬工作。举个例子,去餐馆点餐,很多餐馆采用自助点餐的方式,一张菜单纸一枝笔,顾客自行全点菜品,或者微信下单。这些看起来方便生活的设计,其实是商家陷阱。本该服务员来做的工作无形中加注在顾客身上。顾客还乐此不疲,觉得节省时间。这是一种看似双赢的影子工作。还有一种模糊工作和生活的影子工作。继续举例子说明:辅导孩子作业这件事,家长由原来的纯监督者逐渐演变成了家庭教师我周围的几个同事孩子上学后,老师都有建立家长微信群,或者用类似功能的软件,美其名曰增强沟通,实则把教师的辅导职责或者学生自主学习引导统统交给了家长。无形中家长们成了无偿劳动付出者,还因为是亲子活动而乐此不疲,孩子玩耍和学习的意义都变了味儿。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工作,还是没有报酬的义工,乐在其中的DIY早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种休闲方式变成了替代劳动。

  甚至欧美最常见的付小费本质也是顾客在为雇主支付员工工资,细思极恐啊。

  影子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一些服务业人员临时工的失业,而受益的当然还是狡猾的商家;它也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人再精力旺盛,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全才,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做才是发展的王道。不能忽视影子工作对自己的影响。

  影子工作的本质,是用时间换取价值。要么花钱雇人来做具体事务,要么花时间,自己出马搞定,充当司机,临时保姆,售货员等等。

  《无偿》中时间的计算与《24/7》里面关于睡眠被剥夺的论述不谋而合。越来越DIY的生活让人们生活中自发的“多功能”“机器化”。

  更可怕的是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所谓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是另一种压榨,满心欢喜的发掘自身潜力无穷,透支时间而不自知。克雷格书中举的都是日常的例子,换个角度观察,让你对时间,工作,生活会多一层思考。

  想成为无所不能的无偿劳动多面手呢?还是成为专注本职的独一无二的自己?多想想吧。

  《无偿》读后感(三):时间都去哪儿了——“影子工作”

  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精神生活越来越多元化,高科技带来智能化生活的便利,自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理论上我们状态应该是越来越轻松、休闲。然而埋没于生活、工作的时间洪流中,我们越来越觉得时间在飞速流逝,我们越来越忙碌。时间都去哪儿了,原来很大一部分原本用于娱乐、休闲的时间都被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琐碎的“影子工作”占据了。当你在津津乐道高科技带来自主化生活便利的同时,岂不知自己正逐步的沦为“机器的奴隶”。

  为了能够合理、高效的利用时间,我们有必要明白“影子工作”的内涵。“影子工作”——聪明的商家将原来很多有雇员完成的工作,巧妙地借助高科技,从而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让消费享受自动化便利并且乐于其中,沦为商家的免费劳动力。换句话说就是“商家借助高科技,无声无息中蚕食我们的时间,将其经营成本转化为消费者的机会成本,使消费者无偿劳动。

  兰伯特在《无偿》一书中通过多个场景化的客观描述,揭示出来一个令人惊悚的事实——”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会使得我们越来越被时间奴役,并且这种奴役都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时间奴役者——无休无止的“影子工作”,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影子工作”会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时候,“影子工作”会给我们带来较好的服务体验(节省排队等候的时间),自助加油、自助点餐、自助购物结账、自行决定旅行路线银行自助终端应用等,但不可否认其增加了我们的劳动(代替了那些服务的员工),同时也会导致这些工作岗位的消失而引起局部失业。影子工作是缩减低端就业市场的隐蔽力量,但同时也开启了高精端的职业岗位。影子工作增加了人与机器的接触,却正逐渐地侵蚀人与人交流的精神食粮。影子工作的进行正在逐步地挑战专家权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来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从而去专业化。

  影子工作通常在日常生活中集中在哪些领域呢?家庭生活——操心的家长;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助服务终端——餐厅、商场、银行、加油站等;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粉丝论坛、贴吧、搜索引擎等;各种交流工具如微信、qq、微薄、Facebook等;低成本的实习生就业领域等。

  家庭是影子工作最大的集散地,为了孩子的优质发展。直升机式的家长奔走于孩子的各种辅导补习路上,有时甚至亲自上阵指挥孩子的学业,成为教师跟司机。为了培养亲子关系,参与各种各样的亲子游戏、活动、进行3d打印等等而疲于奔命。这些无偿的劳动,真不见得是最适合孩子发展的,甚至有些时候过早地打消了孩子的心性积极性,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了这些,当未来面对这些影子工作时,就可以进行明智选择

  网络信息去专家化,我们人人都可以获得大量感兴趣的领域的相关信息,甚至成为次专家。但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通常情况下非专业人士的辨别度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折扣化,结果有可能是劳神费力而没有达到满意的结果。各种聊天工具使得交流更扁平化,在网上可以轻松互动,而生活中却不晓得如何沟通交流,多了一个又一个的低头族,某种程度上造成精神的匮乏

  信息化时代,夺取时间的罪魁祸首——影子工作。合理地看待影子工作、适时分配时间,高效管理,解放自己获得期待的最优结果。

  《无偿》读后感(四):你被“影子工作”绑架了吗?

  文/花开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行业迅速崛起,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孕育而生。 在很多人看来,“自动化”的模式看似节省了办事时间,尽可能地发挥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实质上这却是经营者将“做工的对象”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消费者利用自己的时间帮助商家工作却毫无报酬,并且全然不知,还乐在其中。 这就是克雷格·兰伯特在《无偿》一书中谈论的“影子工作”。 所谓“影子工作”,是那些聪明的商家将原来很多应由雇员来完成的工作,借助巧妙的设计和高科技手段,从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后者自以为享受了自动化便利并乐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沦为商家的免费劳力。也就是商家将其本身的经营成本转化为消费者的机会成本。这就是“影子工作”的无偿性体现。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例如,自助连锁超市倡导我们自行扫码、装袋;外出旅游时,我们自行预定机票旅程,甚至连运输行李、登记入住都是在机器上自行处理…… 再比如,如今微信的盛行、淘宝、大众点评网等等平台,它们不但获取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而且还巧妙地使用用户投票、评价的方式来打广告。 “影子工作”的无孔不入、日益增加让人们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现在,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是没有明确的界线的,往往工作的时候在工作,生活中还是有大部分的时间被工作占领,就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被工作“侵占”了。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共享经济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工作?到底我们活着为了什么?我们幸福吗? 我想这就是《无偿》这本书要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将承担一定的“影子工作”,这或许是时代发展所不可避免的。但“影子工作”也绝非都是我们想的那么毫无意义,甚至有些剥削的意味。 比如,家庭生活中的家务事,这些是无偿的“影子工作”,可是它们却是无法避免而且还有利于家庭和谐以及教育作用的工作。对于家庭成员而言,家是港湾,每个人都应当为这个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在当代,很多父母怕影响孩子学业就将全部家务包揽了,以为是爱护孩子,实则是好心坏事。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孩子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还会助长孩子骄奢淫逸不良习惯。 所以,家务活这项“影子工作”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能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知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和服务意识,懂得感恩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并且能让他们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自立意识。 再比如,公益活动如捡垃圾关爱鳏寡孤独老人等等也是无偿的“影子工作”,但却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和谐度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这都是“影子工作”有益一面,应当多多提倡。 但,如果因为“影子工作”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家庭幸福、人际交往……那我们就要好好思量是否有必要,以及要做错何种改变了。 现在,由于各交友互动平台层出不穷,人与人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便捷,可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却隔了一层冰冷的墙。 我们在社交平台谈笑风声,可是面对面之后大抵都低头玩手机。 这或许就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一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抗拒,但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尽量地选择有利的部分。不要为自己的懒和无作为借口,将一切的过错都归咎为“无可避免”的必然事件。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人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所在。 放眼望去,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影子工作”,最令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的无疑就是无偿加班了。如果你加班有利于自己工作技能的学习,那么这种无偿也并非是真正的无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挺乐意干这种“影子工作”的。 但如果是真正的无偿,也就是让你义务加班干些毫无意义可言的工作,你还要舍弃陪伴家人的时间以及自己的身心健康代价的话,那么这种无偿好像就违背了工作的初衷了。 工作的初衷是什么?用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对得起企业,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过好生活,增加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时间就是我们的稀缺资源,这种过一秒就少一秒,少一秒就离死亡近一秒的生命,如果我们不把它过得有意义些,好像有点白过。 无论如何,《无偿》这本书给我们解答了大部分人很容易忽视的现实问题:我们知道自己过得比较忙碌,却往往不知道为何那么忙碌?它颠覆了我们对时间分配以及人类智能化时代的看法,也引起了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如果有些“影子工作”是我们再所难免的,但愿我们都能有一定的智慧,别让它们影响了我们的幸福度和生命质量。

  《无偿》读后感(五):为什么被科技解放的我们越来越忙碌?

  1928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子孙的经济前景》的杂文。在文中,他预测:到2028年,技术的进步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至于人们每天只需工作3个小时,每周仅需工作15个小时,这就留出了大量的休闲时间。他精确地预测到,全球经济产量会在未来1个世纪内增加6倍;但他所预言的休闲时代并没有到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生产岗位被机器接管。但是,劳动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让我们的闲暇时间得到增加,我们反而越来越忙碌了,这是为什么?

  对此,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杂志前任副主编克雷格•兰伯特在《无偿:共享经济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一书中作出了解答。他认为,接连不断的新工作悄悄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侵蚀着我们的闲暇时间,如海水不断侵蚀海滩上的沙子一样。我们发现,自己正从事着一大堆情非得已的工作,琐事正在不知不觉地占据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影子工作”。

  “影子工作”这一术语改编自奥地利哲学家与社会评论家伊凡•伊里奇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影子工作》(Shadow Work)。他认为,影子工作包括以工资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所有未付报酬的劳动,比如家务、自助取款、自助购物,等等。

  兰伯特指出,ATM机、自助餐厅、自助超市、自助加油站……机器正在取代一个又一个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工作,现在都转嫁到每个消费者头上。或许这增加的一点工作只会占用我们几秒或几分钟,少到令人难以察觉,同时它也为你带来更便宜的商品,享受更低廉的手续费。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原本的休闲时间也在不知不觉地被挤占殆尽了,我们正在成为被迫承担“影子工作”的奴隶,但我们对此却一无所知——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

  对此,兰伯特控诉: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自我娱乐的时光也在被压缩?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子工作”。

  兰伯特认为,总体来说,有4种主要力量是影子工作如潮水般涌来的基础:第一,新科技与机器人。第二,互联网打破了专业知识原有的垄断。如今,普通人都可以检索原本由专家垄断的知识,由此从事影子工作。比如从互联网上下载法律模板,填写一份合同,而无需律师的参与。第三,数据的价值飞涨,各类网站强加给消费者一系列影子工作,包括提供个人信息与商品评价信息。第四,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比如父母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可能为影子工作的出现提供从未有过的肥沃土壤。

  然而,兰伯特不无悲观地承认:“逆潮流而动显然不切实际,因此我们无法摆脱影子工作。”

  既然于事无补,作者写这本书有什么意义?兰伯特说:“我写此书的目的,在某一点上与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目标类似:让无意识之事变成有意识的事情。”

  然而,哲哲认为,兰伯特描述的“闲暇时间遭到侵蚀”这个问题客观存在,但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却不是他认为的“影子工作”,而是社会文化对工作的期许、资本逐利的本质以及人类工作价值下降的趋势。

  比如ATM机,这个在书中被兰伯特臭批的机器,包括更进一步普及的网银技术,毫无疑问地让人们减少了取款与转账的时间,而不是增加了所谓的“影子工作”时间。

  再比如陪伴孩子接受教育的家务,对很多家长而言,他们享受的是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计较增加了什么“无偿的工作时间”。

  再比如网民在购物网站上对购买商品进行“吐槽”,这固然是让购物网站获得了大数据,增加了商业价值,但对消费者来说,亦是一种有益的交流和价值显现。网民在吐糟时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与购物网站获得的大数据,是一种双赢。

  窃以为,作为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兰伯特看到美国社会文化对工作的期许,这才是“闲暇时间不断遭到侵蚀”的基础条件。他说:“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工作狂并不常见。人们之所以崇拜工作,是因为工作本身得到了普遍的尊重。我们对工作的敬畏为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影子工作创造了条件。” P.28

  同时,资本逐利的本质以及人类工作价值下降的趋势,反过来重创了这种社会心理的期许。“诚然,尽管我们热爱工作,并且需要工作维持个人生活与社会生产,但在某种程度上,工作岗位似乎会逐渐减少。许多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但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使得许多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降低,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公司急于削减工资,以致影子工作成为结构性失业的新因素。”P.32

  一方面是对工作价值的热烈期许,一方面是自身的工作价值不断下降、工作岗位不断被新科技所取代,很多焦虑不安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干预,或将其当作幼儿对待阻碍了子女的成长”,导致几乎每一个人都忙碌不堪但又迷失了方向。

  未来,这种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未来5年里,在全球最领先的15个国家中,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会导致工作职位数量减少510万个。P.114

  以上描述的矛盾,都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也许,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时常用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奥拉多•帕特森的问题反躬自问:“我们到底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我们创造财富究竟是为了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还是生活为积累财富提供了价值?时间到底是金钱,还是生命?”

  《无偿》读后感(六):【拾光书屋(书评)】科技越进步,我们却越繁忙

  不得不说,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享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也受到科技的影响,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时间并没有因为科技而变得充裕,相反,我们觉得时间流逝的越来越快,是的,科技加快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也使我们的时间浪费在不知不觉中,这不仅仅是科技的“功劳”,还有形形色色的商家的份。《无偿》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通过对现代社会这种高科技普及、大数据盛行,而我们却过得比以前更加忙碌的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为我们展示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这种“潜规则”。

  自动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作者所给出的一个定义,叫做“影子工作”。是的,我们之所以在科技的助力下越来越忙,是因为我们被迫承担了许多原来并不应该有我们做的工作,这就是影子工作。影子工作可以说是科技与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即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完成的无报酬工作,尤以商家转嫁到顾客身上的为多,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大量的消耗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在第一章中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影子工作的场景,比如我们网上购买电影票和选座,在超市自行称重和结账(感觉这种场景在中国还是非常之少啊),在加油站自行加油(中国好像还没有这种模式啊),影子工作使我们付出了额外的劳动却没有收获,我们不经想问,这些工作本应由售票员、收银员和加油工人承担的,怎么会变成这样?是的,“一切皆自助”的观念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接受,对于商家和生产者来说,影子工作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转嫁了成本,带来了更多的利润,而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时间。

  也并不是说影子工作是不好的,马克思爷爷说过,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一切问题。影子工作既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所有的影子工作都是增加我们的无谓劳动的,比如银行的ATM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出现,减少了我们存取款时无谓的排队等候时间,方便快捷,而许多诸如自助加油啊、自助购物结账啊之类的影子工作,却仅仅节约了生产者与商家的成本与时间,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丝毫的便利,还使我们承担了原本并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这样的影子工作,才是消耗我们多余时间的“罪魁祸首”。

  或许整书下来,你会发现,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在提醒我们,对于现在的世界和身边的科技,我们或许真的应该适时的放下电脑和手机,出去走走,去干一些坐在电脑前或者拿着手机干不了的事情,哪怕只是迈开腿散散步也好,科技,应该是帮助人类生活的,人类不能被科技所奴役,不是吗?

  《无偿》读后感(七):让你吃惊,也会让你思考

  “影子工作”这一术语出自奥地利哲学家与社会评论家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1981年出版的《影子工作》(Shadow Work)一书,他认为,在以工资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未付报酬的劳动都是影子工作。而2015年出版的Shadow Work : The Unpaid, Unseen Jobs That Fill Your Day称它描述的是工业经济带给人们的副产品,即无报酬工作。这也是它的中文版取名《无偿:共享经济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工作?》的原因。

  读完《无偿》之后,你会有很多想不到,原来你做了这么多影子工作,竟然乐此不疲,或者尽管有所不情愿,但也是无奈从众;或者这也是影子工作,那也是影子工作,你竟然浑然不知。

  比如,寡人正在打算写此文时,恰与一朋友探讨一句英文的翻译,由于意见不统一,他建议我把他的翻译交给编辑,让编辑定夺。我立马想到这就是一种影子工作,本来是你译者的工作,你却要把它们交编辑处理。那好了,一旦遇上不会翻译的,那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出来,后面加一括号,注明: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编辑看哪个好?那样,你的稿子会被毙掉,译者这碗饭你也就别吃了。说实话,我还真碰到过让编辑处理的稿子。我曾经校译过一本书,神奇的是,它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是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的,个别句子还加上了问号,表示这句话译者拿不准,看编辑怎么处理吧。接下这个活之后,发现此状,我的头都大了,我只好做影子工作,重新翻译,因为我怕翻译不好,坏了自己的名声,将来读者会说:有校译呢,怎么还这么烂?

  那么,影子工作是无偿的,就一定不好吗?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如果不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不知不觉地在做呢?

  从影子工作者的角度看,有些影子工作是不利的,比如我前面所说的编辑、校译者被迫从事的影子工作。

  有些影子工作是有利的,比如自助餐,对于吃饭者来说,省时省钱省事;在ATM上取钱,或通过网上银行转款,不用取号、排队,立马可以实现。在通讯公司的自助机上打发票也是如此。

  有些影子工作既有利也有弊的。比如,你免费使用社交网站,可以结交新朋友,并与老朋友交流,但同时,它让使用者处于“筒仓”的状态,减少了与现实中的人交流,面对面的接触。但你提供的个人信息成为网站赢利的工具,这会让广告商可以进行精准营销,而使用者则会受到骚扰,不得不选择关闭或忽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但有些是互利的,比如自助加油。卖家增加了销售,减少了用工成本,而用户省时又省钱。

  有些是互不利的。再比如,航空公司让乘客自己打印标签、自己将行李称重、自己搬到输送带上,这会让乘客抱怨,而且效率降低,排长队。航空公司的这种甩手做法未必省事。

  另外,作者对于影子工作的划分有些也未必得到所有人的赞同,比如养育孩子或管理家庭,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付出,因为他们想要得到回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家庭的生活无忧和和谐。他们是在投资。

  最关键的是,我们是否需要反对机械化或自动化?因为很多影子工作都是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造成的。比如软件的升级,影子工作者就是在替软件公司做维护工作。

  可是,纵观全书,我没有看到作者的结论,或者说应对办法,《无偿》是不收敛的,也就是说,它只看病,不开方。

  作者把一种现象端给读者,好吧,这就是影子工作,至于怎么办,大家自己去想吧。对于习惯于或希望一本书有头有尾,有问题有答案的读者来说,未免失望。

  或许作者一时难下诊断,或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旨在引起人们的思考,就像电影的结尾没有结局,让你捉摸不透一样,观众自然会按照自己的喜好继续编下去。

  这也是一种影子工作。

  《无偿》读后感(八):我的梦想就是不上班,上班就是为了实现梦想

  我的梦想就是不上班,上班就是为了实现梦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都在比惨,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心理,比谁加班多,比谁通宵多,比谁没时间吃饭,比谁没时间回家……总的来说,归根到底,本质就是在比谁先死。所以,自我想通了这个问题,我从来不卖惨,因为我怕别人笑我,要么笑我完成不了工作能力差,要么笑我比惨智商低。

  我们那么忙,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说是为了赚钱,或者是为了处理完事情后,有时间去度假,去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于是,“忙”成了我们更加忙碌的理由。如果你现在或曾经忙得半生不死,一定要看看《无偿》这本书,至少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为贯穿本书的一个关键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影子工作】,它指我们为商业机构以及组织所完成的未得到报酬的所有活动。举例:加油站开通了自助加油服务,我们干了加油站员工的工作,缺没有获得报酬,我们所做的自助加油就是影子工作。老师的职责是教育孩子,可是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大部分的家长身兼数值辅导孩子写作业,做功课,带着孩子参加才艺班,体育竞技类也不能拉下,十八般武艺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可是并没有给家长带来收入,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家长所做的,也是影子工作。

  如此看来,影子工作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不经好奇,科技的进步难道不是让我们享受更多的生活么,为什么反而会让我们身陷影子工作里?

  作为雇员的我们,经常一个邮件、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能让我们时刻投入到工作当中,工作与休息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在手机上使用娱乐购物社交APP分享功能的时候,完成了产品的自传播,帮商家宣传,没有获得报酬;而商家却因此获取用户海量大数据。这一切,都是社会化发展下的影子工作。虽然科技的进步也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比如银行提供全年无休的ATM存取款机,但总的来说,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时间侵蚀大于乐享生活。如此看来,“梦想就是不上班,上班就是为了实现梦想。”这样的美是永远也实现不了。

  既然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愉悦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还要拼命的工作,甚至无偿的工作去推动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呢?一本好书,不是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是引导你进行思考,这样对不对。无偿,究竟对不对?

  《无偿》读后感(九):如何正确的绕过影子工作?

  简评《无偿》

  如今在网购中,越来越多的剁手党们会发现,卖家在商品包装里附带着一张纸条或者卡片,上面大多写着“好评+留言 领折扣”或者“晒单返现金红包哦”。最初呢,这种现象还不是很多,慢慢地发现几乎大多数的卖家都开始这么“傻傻地”送钱了。点好评、晒单,多正常的网上购物习惯啊。正当我琢磨着,为什么精明的卖家们集体做出这种任性地举动时,一本《无偿》出现在视野内,细读下来,惊出一身冷汗:卖家用一些小恩小惠,让我们不知不觉替他们干了这么多工作,我们还以为是自己拾到了便宜。

  本书作者克雷格·兰伯特拥有很多头衔,研究领域、写作范围也很广,他在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一些观点犀利超前,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而这本《无偿》是他对“影子工作”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从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个人、共享经济的趋势等多个维度,从工作、家庭、休闲等多个层面,抽丝剥茧般分析了“共享经济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工作”这个人人关注的新鲜课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相信对读者理解“影子工作”、对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工作趋势有重要的帮助。

  作者先从高科技对传统工种的消解说起,以时间轴纵向对比的方式,分析了那些消失的工种和工作岗位,比如收银员、加油站工人、电影员售票员等等,随后提出了高科技、智能化背景下“家庭生活是最大的无偿劳作集散地”,“工作生活难以分清界限”等观点,比如24小时在线的微信工作群,无形中挤占了员工的休闲时间。从这么微观的视角来分析“共享经济”这个宏大的课题,确实让人产生较强的代入感、现实感,也许我们会强烈的感觉到:影子工作正在像波浪一样涌来,把我们包围并淹没。那么,影子工作造成了那些后果呢?对个人来说,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低技术含量的岗位工种日渐消失,从而造成人员失业,一面是我们不得不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免费去做这些事,而这就是“高科技普及、大数据盛行,为何我们比以往更忙碌的”终极原因。对一些经济组织来说,影子工作使其减少了员工数量和开支,产生了新的利益增长点。

  现在来看本文开头的现象就会豁然开朗,我们的好评、晒单不正是卖家期待已久的、富有感染力的活广告吗?不正是卖家营销的一部分吗?其实也是影子工作的一种。真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是,按照兰伯特的研究理论,这些仅是“非典型性影子工作”,因为你付出时间精力晒单写评卖家给钱,并且你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根据老兰的研究,正宗的影子工作是那些你不知不觉中做的,或者不得不做的“无偿劳动”。比如,比如哪些呢?书中有详细的分析说明,帮你揭开“现代生活中被隐藏的真相”。

  虽然对潮水般涌来的影子工作持有不同意见,但大数据、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谁也无法阻挡这个趋势。对此,作者从“该如何对无偿劳动说不”这个问题为结尾,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建议。

  《无偿》读后感(十):【拾光书屋(书评)】看似自由的忙碌,被“绑架”的自由职业者和被蚕食的我们的时间

  约评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太多,直到拿到书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了些许后悔。作为感性思维强过理性思维的我,对于如此理性的一本书,除了表现出手足无措之外再也没有了别的动作。而我又是一个对待书是非常认真的一个人,总觉得如果你不把一本书通读两遍就去评论的做法是对作者和出版社编辑非常不尊重的行为。所以一拖再拖,直到今天也没有真正的看完。

  我是自由工作者。每次有人问我的时候,我都是这样回答的,然后总是能引起无数羡慕的眼光。虽然很无奈,但是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大家都觉得自由工作者是最为自由的,因为你不用朝九晚五,你不用看老板脸色,你可以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其实大家不知道,我每天从早上六点半醒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大脑里面花半个小时迅速的筛选今天要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工作。从早上7点起床开始在做早餐的同时就已经打开了电台开始收听晨间新闻和一些微信推送的热点文章,并且利用几秒钟的间隙时间随手在记事本上圈圈点点做关键字的记录。当8点半吃早饭的时候我的手机就开始了一天最早的所谓“工作信息”的狂轰滥炸。有约拍照片的年轻女子,有约谈事情的创业小伙伴,还有用语音简单粗暴下达改稿指令的甲方。从8:30-9:30这一个小时,我就是不停的收发短信,邮件,微信语音消息,QQ消息甚至是接电话……等忙完了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早餐早已冰冷,也没有了继续吃下去的欲望。有时候我会特别任性的想关掉手机和电脑放自己一两天的假,安静的享受一下阳光和四季。但是我知道,这样的事情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我正在被绑架,被科技和工作。会真的很讨厌这样的生活,非常想要逃离,却没有方向。

  当然现实社会并不止如此,除了工作,还有我们的生活,这个社会都已经完全被科技和“影子工作”所占据。而兰伯特先生在《无偿》一书中反复提及的所谓“影子工作”这个概念是指那些聪明的商家将原来很多应该由雇员来完成的工作,借助巧妙的设计和高科技手段,从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后者自以为享受了自动化便利并乐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沦为商家的免费劳动力。商家通过科技化的手段,一步步的蚕食我们的时间,而当下,对于物质生活已经足够丰富的我们来说,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

  书前面有个比喻说:如果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讲述的是工厂主如何用机械工业化取代掉生产线上的工人的话,那么兰伯特的《无偿》则讲述的是商家“如何利用影子工作取代销售性的工作乃至侵占我们的整个生活”。

  例如自助连锁超市倡导我们自行扫码、装袋;外出旅游时,我们自行预定机票和旅程,甚至连运输行李、登记入住都是在机器上自行处理…… 再比如,如今微信的盛行、淘宝、大众点评网等等平台,它们不但获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还巧妙地使用用户投票、评价的方式来打广告。 “影子工作”的无孔不入、日益增加让人们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一秒两秒或者一分钟两分钟单个看起来确实是很少,但是如果仔细一想一累积和叠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天啦,我居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在“影子工作”,而且是无偿的。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件事,那时候还没有跟男票同居,而他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所以我们的见面时间只能是周末。约好了看电影的,见面等候进场的时候临时老板来了个电话说要出差让帮忙定机票,于是他掏出手机开始各种查航班和跟票务人员沟通,整个四十分钟的候场时间就看他一个人拿着手机不停的在发消息,发消息,发消息,消息,息……进场之前终于搞定了,但是连基本聊几句的时间都没有了。匆忙的踩着一堆人的脚不停的说着抱歉坐下来看了几分钟之后电话又响起来了……老板在那头说:“临时有事了,出差不了,让退了机票。”当时我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就过去了,浩浩荡荡的场面,完全无法形容。

  于是在看到书上说“科技正在侵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休闲与工作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被科技拖入了无止境的工作洪流之中。有同事在感慨:每天与同事相处的时间远多于陪伴家人的时间”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来了那件事情。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的私人时间就会相对应的被蚕食。甚至两个每天在一起的人之间都会有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有时候会特别怀念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和跟小伙伴们满院子疯玩的岁月。就像某天我和男票吃完了晚饭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心不在焉,手里的手机上面开着游戏,间或看两眼电视,又继续埋头手机……基本的交流已经缺失了。而其实这样的状态存在于很多的人身边,只是可能你们并没有意识到,你们已经被绑架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已经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剥削者,因为我们每天花费在社交媒体上面的时间也许圆圆多余我们全身心工作的时间,而正是我们不断贡献的数据让我们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完全由数据构成的“信息身体”,所以它正在强迫我们不断的为企业贡献着“影子工作”。而这种“影子工作”却又让我们社交方式瘫痪。微信,QQ和邮件已经成为现代人沟通的主要形式,面对面的交流正在成为一种奢侈品。

  而自动的售货与服务方式的增多,我们不知不觉的就承担起来了超市收银员,旅行社业务员等服务性的工作。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御宅族”。习惯了在淘宝购物,在美团点外卖,在微信和QQ上面交流,在互联网平台娱乐。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可以说除了网线之外就只剩下快递了。而在餐桌上,一群人坐着却没人说话,各自低头看着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更别说走路和上班时候盯着手机和电脑看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连自己的邻居叫什么都不知道了,甚至连家中的亲人都渐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人类沟通的纽带正在被断裂成一个个的“原子”,我们被所谓的科技绑架成为孤独的个体,失去了共同生存的前提和价值观。

  《无偿》带来了很多的反思,也敲响了警钟。我们习以为常的“我忙”作为口头禅,但其实质只是我们把时间用在了“影子工作”中,每天手机不离手,离开电脑就会慌乱。忘记了四季,错过了花开,无视了路人和蔼的笑脸,这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此刻,放下手机,关掉电脑,去陪陪家人,哪怕只是坐在一起看看肥皂剧也是好的。

  作者:An、

  微信公众号:maxiaoan52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无偿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