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六记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0: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10篇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沈复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伤心替下穷途泪,想见空江夜雪时

  我一直是最最喜欢《浮生六记》的,这大概是从课本上“余忆童稚时”开始的吧。

  全书分六卷,说为六记,后两卷遗失,其实只有前四记出于沈复。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这四记,最最吸引人的大概便是沈复的妻子陈芸吧,林语堂给此书做序时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我也觉得是这样的,芸真真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最值得爱的女人了。她的可爱,不仅仅是“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不仅仅是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不仅仅是雇了馄饨担子丈夫赏花时温酒,不仅仅是敢于主动为丈夫和公公谋妾室。(毕竟是清代嘛,我根本不想要妾室的,我连正房都没得的,所以不准讨伐我)她的可爱更是在所有的的可爱之外的风雅感性之后存在的缄默沉静

卷一

  沈复作为乾嘉之际一个苏州无名文人,腹有文气是真,有情意也是真,可我偏偏认为沈复是愧对陈芸的。卷三,命运多舛,陈芸病重,沈复待业在家,卖画度日。我想,这实在是放不下读书人架子,我想即便出出力气,少要一点点颜面,也不至于无药医得芸之病。读卷三,仿佛天外陨铁落入结冰的湖里,所有坚硬都被激荡到消融,悲戚的共鸣深深掬一把同情之泪。恨不得穿越至那时,为陈芸谋得好医生,也不至于让香消玉损。唉,真真是一首哀婉悱恻的抒情诗,真真为那可怜的小夫妻道可怜,真真责怪沈复为什么不拼了命去照顾芸娘,可也尽算后人闲话。

  沈复啊!“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是不是你与芸娘也被那庞然大物所吞,留下这四记让我们后人拜读。

  “神定,鞭数十,驱之别院。”

  愿有情人长相守。佳偶天成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浮生六记》沈复 | 张佳玮、周公度、关熙潮热销全译本版本对比

  上学时曾学过《浮生六记》,不过课本上只是《卷二 闲情记趣》的一部分,后来找了原文才知道学校教的是“删减净化版”,于是就对这本书来了兴趣,尤其是沈复和芸娘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曾经多次打动过我。

  沈复生活在清朝,大概是乾嘉道光年间,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却没有考取过丝毫功名,毕生就是到处转转,偶尔赚点小钱,是一个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虽然有点才气,但对外他没有任何成就,对内他甚至保不了妻儿周全,甚至还曾经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在外嫖娼的经历……

  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文字却又有种难得的美感,让人不能割舍。

  所以,我对这个人的爱恨情愁交缠在心头,一言难尽

  抱着这种对沈复的“剖析”,也是对《浮生六记》的喜爱,我也跟风买过多个版本的《浮生六记》,今天闲来无事,便把市面上卖的比较好,或者说有特色的浮生六记拿来比一下。

  版本说明

  本次特地选了三个版本的《浮生六记》,分别是:

  ¬ 天津人民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张佳玮

  ¬ 浙江文艺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周公度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浮生六记》,译者关熙潮

  译者介绍

  三个版本的作者各有特色,其中张佳玮是知乎大V,周公度是诗人,关熙潮不太熟悉,查了下百度百科,得知是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的八强选手,也出过几本书,看起来长得挺帅的。

  ¬ 张佳玮,知乎大V,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现在在法国留学。

  ¬ 周公度,诗人、随笔作家。曾主编《诗选刊》杂志多年,《佛学》月刊杂志主编。

  ¬ 关熙潮,作家,《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八强选手。

  封面对比

  审美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这三本书也各有风格,摆在一起,特点鲜明,各有特色。

  ¬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书封较为朴素大片留白,看起来十分素雅。

  ¬ 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看起来恢弘大气,封面用了硬壳纸,看着很厚的一本。

  ¬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看着……怎么说呢,封面的镭射反光在灯光下看着十分奢华,而且封面颜色又很跳,跟其它两版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并且封面配着沧浪亭的一角照片小荷才露尖尖角感觉设计的很艳丽

  内文排版

  既然是本公版书,三家难免会在内容上动点小心思,做出点区别

  ¬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比较朴素,只是在张佳玮的白话译文和文言原文中做了区别,白话文为黑色,而原文为蓝色,这种蓝有点亮,像复写纸的颜色。

  ¬ 前面提到了周公度的《浮生六记》很厚,这个厚在于不光是封面,而且内文也很厚,《浮生六记》原文不过四万余字,而这个版本竟做到了厚厚的322页,原因是在文言原文的部分,都做了详细的注释,不可谓不用心

  ¬ 关熙潮版本的脚注多在白话文中,并没有太多,不过书中附了很多全彩的苏州园林景色和沈复故居的照片,并且每章都附带了音视频内容,扫码可以听到音频和《浮生六记》的制作纪录片形式上很丰富,比较新颖。

  原文底本

  ¬ 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

  ¬ 周公度版本《浮生六记》选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

  ¬ 关熙潮版本《浮生六记》并未提及版本,但看似参考的是林语堂先生的版本。

  需要提一下的是,《浮生六记》说是“六记”,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六记只剩下了《卷一 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这四记,而《卷五 中山记历》和《卷六 养生记道》这两记则早已遗失,后来市场上流传的所谓“足本六记”的后两记均被考证是后人伪作。

  既是伪作,张佳玮和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中后两记就都写的是“佚”,并没有在书中收录。

  可是,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却加入了已被证明是伪作的《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至于原因,周公度在书序文中解释说:“《卷五 中山记历》与《卷六 养生记道》两章,一章记琉球风物,几乎全文抄袭李鼎元的《使琉球记》,笔风生硬,乃官样纪事;一章记养生,多引摘自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类钞》与张英的《聪训斋语》,文章连接处多显粗鄙……不过琉球一章毕竟提供了一种认识琉球风物的本事,养生篇虽多有互相抵牾之处,也时见会心妙语。所以,此版一并收录。”

  在我看来这个理由不太成立,既然已经证明是伪作了,而且连周公度自己都觉得“全文抄袭”、“笔风生硬”、“多显粗鄙”……那么从还原沈复笔触角度去看,这两记就不太合适强加进去。

  翻译区别

  做为今译本,翻译当为最终看点,但文本上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只是从个人喜好上来讲,看看个别文言翻译的是否到位,是否信达雅。

  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讲究的是“白话”,通篇读下来就仿佛在看当代的流行故事,很直白顺畅,但个人觉得有点“直白过头了”,例如,《卷二 闲情记趣》这一节,原文“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这一句中的“至剪裁盆树”,张佳玮直接翻译成了“至于剪裁盆景这活儿”……“这活儿”三个字未免显得有点粗鄙,毕竟沈复也是一堂堂的清高文人,不太会用“这活儿”这样的词汇吧。

  不过,这种过于直白的翻译往往也会凭添一些“萌感”,例如在《卷四 浪游记快》中,沈复在华山误吃了涩柿子,原文写“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张佳玮直接就把“余不知也”翻译成了“我不知道啊”,读起来凭添了一丝萌感。

  此外,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多次出现“?!”、“!!”这样的多标点,虽然不影响阅读,但看起来总觉得过于粗鄙,丧失掉了沈复原来的文本美感,不够我们之前说的“信达雅”。

  相比起来,周公度版本《浮生六记》就含蓄的多了,由于诗人出身,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更多的提现出了“文字之美”,主要集中在《卷二 闲情记趣》和《卷四 浪游记快》中,在园林和景致描写时,周公度文本的美感可见一斑,毕竟这个版本的宣传语也是“一个诗人献给你的《浮生六记》”。

  但说起来,沈复本身并不是一个诗人,《浮生六记》中也没有诗歌创作元素,但好在周公度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字清新亮丽,读着像是在读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则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文中并没有过多卖弄风雅的词汇,就是老老实实翻译,规规矩矩叙事,虽然没有周公度的文本流光溢彩的美感,但好在文本老道,翻译的恰到好处

  例如,在《卷三 坎坷记愁》中沈复去靖江借钱,书中原文是“申刻抵靖”,“申刻”一般指“下午 3 点到下午5点”,于是,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就直接翻译成“大概下午四点,才算到达了靖江”。

  “大概下午四点”这种翻译虽然没什么问题,大家都懂,但就让人感觉过于直白——毕竟古代没有“几点钟”这种概念,用“大概下午四点”未免让人读起来有点穿越。

  而周公度则将“申刻抵靖”翻译成了“申时午后,抵达靖江”,可谓忠于原文,而且这种四字词组,读起来很有节奏,有古文的韵律美感。可问题是,如果读者不了解古代时辰,那就算读白话文,遇到“申时午后”,也难免会诧异说“这是什么时间”吧。

  而关熙潮则直接将“申刻抵靖”翻译为“傍晚以前,终于抵达靖江”——不直接提几点钟,也不说时刻,只是讲“傍晚以前”,既点明了时间,又保留了阅读的美感,还能让读者从“傍晚”二字还原“日落黄昏,落魄萧条”的场景,很有画面感,这种翻译的“克制”,很难得。

  总 结

  《浮生六记》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到现在两百多年了,已有近百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细微区别,读起来也是各有风味,这个比对也只是比较主观的将观点罗列,并没有“评判优劣”的意图。

  自从汪涵在某个节目推荐过《浮生六记》之后,这本书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每年世面上都会冒出几个所谓“全译本”的《浮生六记》,书商们都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往后的每年都可能会有新的浮生六记出来,这所以这个版本对比也只是一种陈列,希望能够帮到你选择出你喜欢的那一个版本。

  其实,《浮生六记》的文言文版本也并没有特别难懂,如果看原文,其实更能领会书中的精髓,可逐字逐句地看古文、看注解,这并不符合当今速读时代的阅读习惯,所以全译本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于读者来说,同样的一本书读过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而同样的公版书,看不同作者翻译的版本,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古语有云:"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而如果说原版《浮生六记》是一块璞玉的话,那么今天,每个作者对它的解释和翻译,则都是“玉人雕琢”的一种手段,可至于这块璞玉雕琢成怎样,那要交由读者去评断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梦醒时,不妨读读《浮生六记》吧

  强烈表白一下这个版本的《浮生六记》!疯狂打call!拿到书的时候真的被这本书的工艺惊艳到了。这是一部作品,更是一件艺术品(不夸张,微笑)。从封面的工艺(好吧我也不知道那叫什么)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不得不说的是书的纸张非常好,很光滑不磨手,没有一丝毛躁的感觉。不论是封面还是内文都透露着俩字:精致简单来说就是:美!到!爆!炸!这绝对是我今年买到的最高颜值的书了。 正文的字体看起来很舒服,不同于有些书用的很死板的传统宋体,这本书的章节标题和每一卷的标题都设计的很巧妙,用了很典雅的字体,跟整本书的内容调性很搭。内页的排版也让人有良好的阅读体验,读起来不会累。值得一提的是:在书里有很多摄影作品,是作者走访沈复的遗迹时拍的,配上文字,会让人对沈复和芸娘的生活有独特感受。hhh,还是喜欢图和文结合起来看~ 内容方面,这个版本的《浮生六记》把文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之前有看过张佳玮和周公度版本的,比起来这一版更适合大家阅读,在文字的表达上,对原文韵味和现如今大家阅读习惯之间的平衡拿捏得很到位。举个例子,原文中有一个“申时抵靖”,张佳玮版本翻译为“四五点钟时到达了靖江边”,“四五点钟”是完全现代化的表达,失去了原文的意境;而周公度版本翻译为“申时到达靖江边”,如此又让对古代时辰不了解的读者有迷惑之感。这一版的《浮生六记》对此翻译为:“傍晚抵达靖江边”,把意境和通俗性结合的很巧妙。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家可以去细读,我本人的阅读体验是非常好的。没有阅读障碍,同时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的意蕴所在。 今天我们常在说诗和远方,但如今繁忙的都市工作生活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揣摩斟酌的时间呢,如果你真的觉得现在的生活索然无味,亦或是你想体会一下玩乐世间、苦中作乐的感觉,这本《浮生六记》真的是很好的选择。 人言:“浮生若梦。” 梦醒时,不妨读读书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我的余生总是想着你

  沈复的《浮生六记》写于乾隆年间,发生在沈复身上的一些事情,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一个稍有学问的人在生活中不愿意投机倒把的挣钱,只愿意用自己的笔墨换钱来维持家庭生活的一个淳朴的人。也让我们看到沈复对妻子芸娘的爱,这本书也相当于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情书,我们知道写情书给老婆最厉害的当属于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那真是好不害羞、大胆直述的语言。但是在这本《浮生六记》中可以看出沈复对芸娘不同的爱。

  在这本书中分为四部分,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一,乐

  第一篇乐,沈复就介绍了他和芸娘从相知到结合的全过程。沈复在开篇用了《关雎》是《诗经》的首篇里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沈复决定把夫妻情事放在首卷。

  沈复在描写他们夫妻的生活,让我们感觉不到他们是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年代,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互相探讨诗词歌赋。芸娘小时候特别聪明,听过一遍《琵琶行》后就能背下来了,这也奠定了以后和文学脱不开关系,所以在大部分女生嫁人后喜欢女红、首饰啊,芸娘确对破书残画反而极其珍惜。残书不全的书籍,必会收集分类,汇编装订成册,命名“断简残编”;破损的字画,必会寻找旧纸张粘补成幅,然后让沈复补全缺处,卷起安放,叫作“弃余集赏”。这样的女子怎么叫沈复不爱呢?

  芸娘的癖好和沈复相同,又很会看眉目、察颜色,一举一动,给个眼神,她都能意会,无不办得井井有条。沈复还说过:“可惜你是女子,只能安顺于室内。要是能化女为男,一起探访名山,寻访胜记,遨游天下,岂不快哉!”。

  芸娘之所以能得到沈复的爱,和她的性格也脱不开关系,活波、开朗、在困境的时候不会怨天尤人,积极的过好现世安稳。

二,趣

  在这一卷中主要说沈复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和生活,总体来说看沈复对他小时候的事情还是挺怀念和珍惜的,小时候的沈复玩遍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看过各种虫子、蛐蛐,还研究各种石头,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看到什么东西都能玩好长的时间,就是看到一根草也能研究个半天。

  可以看出沈复很喜欢花,看他的描述中说在家的时候,案头瓶花就不停换新。芸娘看沈复这么喜欢花,还给他出过主意说:“你的插画,有风晴雨露的自然意趣,可谓是精妙人神。然而画作中常有描绘草虫之法,何不效仿一下呢?”后来芸娘还为沈复讲解具体的方法,改善后见者无不赞美叫绝。得到沈复高度的赞美说:“如今寻遍闺中,怕再没有如此会心的女子了。”

  成年后和好友们喝酒、对诗、画画,无不开心的过每一天,有好友来的时候,芸娘烧菜,沈复同好友行酒令,好不惬意的生活。

三,愁

  在这一卷中说到他和芸娘的日子不再好过,而且芸娘也在生病不久后去世,自己也过着和骨肉分离的结果,儿子也在没有父亲的陪伴下去世,在家中和父亲不和,在外地等着父亲原谅的时候却等到父亲去世的消失。

  沈复也在自问,人生的坎坷磨难,究竟是从何而来?因果不虚,往往都是自己作孽的报应。可是沈复为人重情义,守信诺,爽直不羁,反而牵累了自己。他的父亲虽然对他这个大儿子不好,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沈复对他父亲的评价还是挺高的。“我父亲稼夫公,也是慷慨豪侠的做派。急人所难,成人之美,对别家儿女视同亲生,资助抚养、置办嫁妆等事都放在心上,此类事数不胜数、挥金如土,也多是为他人劳心。”

  我们有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每天认真上班,可是升职加薪的就不是我们;我们认真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可是生活好像总要对我们有所考验。虽然我们有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也要好好生活,如果我们现在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也不要忘了积极过好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快

  在这一卷中描述了所有沈复所去过的地方,每一个地方在沈复细致的描述中,对我这个读者都有很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我们可以看出沈复对他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很深的印象,让我们久久都不能忘怀。如果让我来写我去过的地方可能有的印象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可是这些地方就像刻在沈复的心中一样。

  在这四卷中虽然说得是沈复的一生,可是每个阶段都和妻子芸娘有关,哪一部分也不能缺了芸娘,就算在最后一卷中,在游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时候,也在念着芸娘,说要是芸娘在就好了,体会芸娘在的时候看风景肯定有不一样的心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