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学问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学问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1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学问读后感精选10篇

  《小学问》是一本由黄执中 / 周玄毅 / 邱晨 / 马薇薇 / 胡渐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0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学问》读后感(一):小学问虽小,五脏俱全

  本书从普通人的日常中最关注、最反感、最焦虑的七件事情出发。

  书中的小学问+小知识,涉及经济学心理学逻辑学及历史哲学等各方面专业领域知识,涉及面极广,通过举例国内外实验知名的各种测试,透过困扰你我日常生活点滴问题,句句在理,面面俱全的将答案与知识平铺在每章每页之上,知识面极大

  主讲的7件事情主要分为7个章节,每个章节对7个主题都进行了各个层面的拓展和延伸。

  1、读书

  争论不清的时候,记得“证有而不证无”,先让对方说为什么证明事情有,而不是急着证明没有。

  每个人对自我评估,都有略高的倾向。当我们在照镜子时候,镜中看到的样子会比实际面容显得更加好看错觉。尽量找到客观评价标准,不至于长期处于无知、自我感觉良好状态下。

  人总会犯“内外部归因”,把自身错误指责是外部环境因素导致,把好的归于是自身条件优越,在双重标准下,总会给自我找借口,找理由,对自我无比放纵宽容,当相同问题苗头指向他人的时候,对他人极其严格苛刻,内外的标准便会颠倒,他人的成就本是外部原因所致,而不是自身条件努力及优越,别人的错误就是自身的原因,毋庸置疑

  迷信不仅存活于早期的封建社会,在当下也是随处生根,风靡大街小巷趋之若鹜的人不少。之所以迷行,归根结底,不是无知而是心理恐惧和焦虑,人们需要通过一个方式来解压,靠自我心理催眠的方式,达到心理的平衡。迷信的成本较为低廉,大部分人都可以消费的起,触手可及,及效率较高,试想下花个100人民币,看个手相,抽个签,算个命就可以消除恐惧获得心安何乐而不为,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

  执着于他人的偏见之上会忽略很多重要信息,《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以为,达西先生很傲慢的偏见刚开始一直根深蒂固。荧屏上的电视剧男女主角冤家路窄,刚开始哪对不是百般挑剔,各种看不惯,因为偏见,长时间相处才慢慢消除了偏见,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而慢慢走在了一块。对他人的偏见,仿佛带着一副有色的眼镜事物,就好比站在门缝里看人,总会把人看扁。

  2、赚钱

  人通过劳动来赚钱金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蚂蚁群中那些好吃懒做的懒蚂蚁就是脑力劳动的存在者,它们平日的玩耍闲逛是为了侦查和研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坐乱不安的懒蚂蚁,将带领蚂蚁群寻找新的出路生机

  每项工作都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风险劳动及情绪劳动的结合体,特殊情况下这个4种劳动会结合到一起,正常情况 下都是1种或者2-3种进行结合。想要知道自己挣的是哪方面的钱,就要对4个不同的劳动进行分析,哪个所占的比重更多。

  对重复工作厌倦的改善分为2种方式,1、通过外部,更换环境,更换领导更换部门,更换工作2.通过内部,转移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拓展人际交际圈,结识不同的朋友提升自我价值,不断给自我充电。

  3、自律

  先做自律的事情才能变成自律的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人的改变要经过5个不同的阶段,在自我改变前,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过急于求成或者松散,都会导致半途而废,根据自我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正确适合自己的方式,然后不断调整修改,达到预期的更好的效果

  4、思考

  目标管理有5个原则:1.目标具体性(目标明确)2.可衡量性(进展程度)3.可实现性(要接近现实本身,不要好高骛远)4.相关性(与目标的相关)5.时间限制(制定目标要有个期限,有压力才有动力

  只为成功找理由,不为失败找借口。想成功就要多向失败的人学习,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多数成功者案例都存在幸存者的偏差,而失败者的案例才具有普遍性。研究失败者失败的原因,扬长避短。在节约时间上,与其琢磨着怎样省时间,不然省事情,不想去的应酬就推脱掉不去,不想干的事情就干脆不干,把事情省下来的前提,刚好也省下了时间。

  5、情爱

  异性中的吸引力可以来自外貌、接近性、互惠性、相似性及障碍5个方面,了解之间的规律关系主动提升双方之间的好感度。

  农业时期男性狩猎,女性采集,好比现在的逛街,对于男人来说,购物只是解决需求好比狩猎就是为了填饱肚子,针对性强,花费时间较短。而女性的购物,则成为了一种探索和自娱的方式,逛街挑选的范围变大,挑选的技巧也就有所不同。不是针对性的购物,有时候往往是漫无目的,看到什么买什么,一逛一下午就消耗了一天的光阴,还累之不疲,享受其中。

  女性不是生为女性而是被变成女性,后天因素的影响和及上N代遗留下来根深蒂固的思想女孩就是喜欢粉色,喜欢芭比娃娃男孩就是喜欢蓝色,喜欢飞机汽车模型。延伸到其他,妇女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当家庭主妇传宗接代,男性就应该在职场叱咤风云,在外应酬,花天酒地

  6. 产品

  卖产品就是卖问题,只要抓住客户的想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产品,找出相对应的关系,“细分美好,善用恐惧”,然后在加以实施,让客户得到实质满足,每个产品都有相对于“心理账户“,此时产品就不是单单是产品的本身,还会延伸出出附加价值,如:买保险就是买份人身保障,买保健品就是送礼就是孝顺 ,买钻戒不单单就是炫富和撒狗粮,而是买的一份永恒幸福,“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让客户满足觉得有价值,才能更好的把产品推广出去。

  7.焦虑

  迷茫是一种精神呕吐,消极不一定是件坏事,正常程度上的消极有助于接触真实世界,维持认知协调。如今,“丧”成了网络流行的词,其特点是:1.自我评价低、对工作前景不报希望3.犯困与失眠同在,4.反社交5.不期待幸福,从上从下,从左到右看都不是个好词。

  三有,有车有房有颜值,而三无,无助无聊碌碌无为。避免自身的注意力不断往三无的的方向走,要对自我的人生和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不断追求新的事物和新鲜感,对生活和未来抱有好奇憧憬,关注当下,寻找和探索生活及人生的目标,而不是天天无所谓而无所为,无所为而无所谓”,“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的电视中,而失去自我,不断陷入焦虑和迷茫的怪圈当中。

  本书,完全就是一本涉及面广的百科全书,翻阅每一章每一页你都会获得不一样的知识,茶余饭后,闲来之时也可随意翻阅,读完此书你会知道很多专业的名词,了解到许多不一样的实验和结果,这些结果和答案,会让你透过这层层迷雾,寻找到所谓的光明之处。

  《小学问》读后感(二):一起和焦虑Say Goodbye

  焦虑是因为你离想象中的自己存在差距,这句话清晰解释了焦虑的原因,因为我们不够好,还配不上自己的梦想才会感到焦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都无暇顾及自己的脚步是否凌乱,只是一味地向前走,生怕停下来自己就被狠狠甩下,可如果明明可以一条直道走过去,你却费劲周章曲线行驶,那么焦虑自然会一直伴你左右。

  如何摆脱焦虑,让自己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寻求的办法,小学问中提到了一个“三无青年”的名词,那么我们先来做一下测试,自己是不是属于其中,如果是,那就按照书中的小学问一步步去摆脱这个标签,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不好任何事?觉得想做的事情无助无力?你是不是对什么事儿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无聊透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白忙和瞎忙?感觉自己碌碌无为。如果以上这几条都符合你现在的状态,那么你就应该停下自己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了,不能盲目浪费时间和生命,让焦虑淹没你的人生

  这本书以小见大,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人们的行为,用小学问总结出来,从哲学、心理学等方面出发,循序渐进地告诉你事情的真相与你不曾理解秘密,比如为什么很多事争不明白?又比如怎样才能不被人带到沟里去?怎样才能提高效率?为什么你总是三分钟热度?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理解到为什么我们要多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与智者交流,提升我们的知识,转变我们的观念,更有效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窍门,这样我们可以在自己走错的道路上及时悬崖勒马,找到真正的自己,当然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备忘录或者小本,将我们用得到的小学问小提示记录一下,时常翻一翻,思考一下,转变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焦虑与不顺。

  本书一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是对焦虑与小学问重要性的解读,后面的七章是对生活中各类导致焦虑问题的阐释与解答,读书,赚钱,自律,效率,感情表达快乐等等。读完此书确实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本书并不是像普通鸡汤一样给大家鼓劲加油,而是以小学问的方式教会大家如何去理解事物的本质找到应对的方法。然后就需要我们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去寻找战胜焦虑的方法。与君共勉,一起去乘风破浪,对着焦虑Say Goodbye。

  《小学问》读后感(三):避免焦虑的人生

  1

  人类大脑是一种具有奇特结构物体,对于外界内心思维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开心难过悲伤忧愁身体上的疼痛劳累也会产生精神上的郁结,随之焦虑或抑郁,狂躁或低沉。 每个人都会经历美好的东西,使我们幸福和快乐,每个人也会经历不那么美好的事物,会感到失落或焦虑。情感是一种复杂的东西,它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我们更多的是一直在追求快乐的情感,避免痛苦的情感,一天的每个时刻都在做一些富有建设性的事情,指导厌倦,面临崩溃的零界点。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你是否遇到过收到邮件过多而不知道如何处理,是否总是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是否上班经常迟到,压力过大,仿佛要爆炸一样,我们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来做好一件事情,感觉自身的知识太少而焦虑,不知道做什么而焦虑,甚至陷入何而为人等问题的漩涡。情绪或思想上的抑郁,孤独烦恼让人心慌意乱焦虑不安,越来越多的否定自我,走向崩溃。如何解决人生道路上面临的诸多小焦虑,如何重拾信心充实自我,需要一些真正的学问来解决问题。

  在本册图书中,作者从生活或工作以及人生经验中,总结出七种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小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焦虑问题。不论是知识上的短板还是金钱上的困惑,也不论是自律的人生还是高效能的思考,工作上的问题或情感上的纠葛,用实用而又效能的小知识来解决所有的焦虑,带来情感和大脑上的舆论风暴,降低焦虑的人生,实现更丰盈的自己。

  本书内容详略得当,用最朴实语言,最通俗易懂的小学问, 通过实用的心理学检测自我,揭示心理的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实践应用,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指导生活,走出焦虑的人生误区。图书中黑体文字的侧重点,着重提醒读者,反思学习,文章结尾总结的小知识,一针见血,干货满满,实用性较强。

  自助类图书,在深入了解图书的内容之后,最关键的是将之付诸实践。本书的内容层次安排的如同金字塔,从基本的概念到最后坦然的生活方式,循序渐进的实践,让我们找回真正的自己。不再惧怕焦虑,走向更加圆满的人生。

  《小学问》读后感(四):从读书说起:小学问里的大智慧

  从读书说起:小学问里的大智慧

  评《小学问》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个经典的问题:读书有什么用?多读书还是有用的,可以和聪明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思想的人一起探讨某些问题,在某些方面得到启示。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消磨时间,锻炼一下脑洞,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增长学问,变得更聪明一些。这本小学问是马东先生为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7种焦虑(“胖、穷、被忽悠、低效率、注孤生、小透明、丧”)提出的一些“话聊方法”,通过读懂这7种焦虑背后的心理成因,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作者们提出了很多让大家“想得开”的思维调整方法,归结到依据俗话就是:转念,就可以遇见改变。当然了,转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变迁,并且在合适时机有“高人”指点,那么一切就显得更加自然而然了。

  本书共有8个章节,第一章是本书的作者们对于“小学问”的介绍,他们对于“小学问”的理解,以及为本书所做的一些推荐。接下来的7个章节就分别从7种焦虑去展开,通过现象、故事的解析,然后探讨其中的心理和社会成因,开启“小学问”的课堂,并用一种聪明人的眼光,告诫读者应该从什么方式去思考这些事情,才能避免俗套,并且和我们心中的焦虑和谐共处。书中的很多例子我们都可能有所经历,至少亲眼所见或者道听途说过,分析的方式也很巧妙,不是刻意的大道理,而是更多从心理承受、社会接纳等方面,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得体一些。每一个小课堂之后还有一个小贴士(TIPS),算是为读者做的一个课堂总结,也是作者们苦心推出的一些小学问。所以,从解决我们的日常实际问题角度来看,小学问其实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有一种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应该建立在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并且还与我们的学习模式和思维调整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读书的用处就是多接触知识,多了解思想,也多和一些聪明的人聊天,从而让自己也获得更多的学问和智慧。看懂了社会的套路,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容易的地方;知道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和驱力,采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接纳,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唠叨;明白做好自己比其他都要重要,而不是看到别人的成就羡慕嫉妒恨;在合适的场合讲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让自己变得更亲和一点……这些都是智慧能带给我们的。如果还有人问学问和智慧有什么用?我只能说:获得学问和智慧已经是人生的追求了。有些人的焦虑更多来自追求努力与现状不匹配之上,比如说“我读了那么多书,并没有给我带来事业和生活的改善啊”、“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并不能都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啊”……这一些问题确实困扰着他们。

  从这本《小学问》里获得的知识是:要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学会和焦虑做朋友;从本书拓展的思考是,我要过一个积极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主动一些。记得一位老领导经常会说“写下你要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下你所做的”(关于企业体系标准建设方面的原则),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规划之上:首先做好规划性,想好最近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自己特别想要完成的工作;然后就是提高执行力,努力完成自己的计划,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最后就是定期总结和反思,让自己的行为和计划更有连续性,通过总结和反思让计划和努力变得更科学。

  2018-1-10

  《小学问》读后感(五):小学问——做好被洗脑的准备(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见本书,看到小学问后的副标题,其实我是有点抗拒的,上来就是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这不明摆着又是来当你的心灵导师,给人灌鸡汤来了么?可是当我将目光放到作者上时,看到了在综艺节目中思想比较开阔的马东和马薇薇二人,其他人我是不太认识的,毕竟这类节目,好像我也只是瞟过几次《奇葩说》,《小学问》?对不起,好像还真是没有印象。不过,就冲着二马在某说里的表现,那伶牙利齿就足够吸引人了。于是,便打开了磨铁发行的这本《小学问之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未曾想,打开书,上来就是一场头脑风暴,想套用啥名人名言来表达一下我这激动的小心情,却发现头脑里似乎知识储备有限,只能说因为我的知识面太窄,所以开篇就给了我一个强有力的冲击,感觉僵化许久的思维似乎有了一点点松动的迹象,多年不转的脑子似乎开始挪动它锈迹斑斑的身躯,准备随着本书打开的门窗去见识外面的美丽新世界了。

  翻开本书目录,表面上看,八章之间没有什么内在逻辑联系,但如果有仔细看第一章的内容,大家就会从四位作者的文章中发现本书的主旨。邱晨主要从容易引发我们焦虑的内容入手,让我们通过比对四个方面的焦虑来明确自己究竟在焦虑些什么;马薇薇则帮你找好了本书的结构。这本书从哪里出发并不重要,因为它本来就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焦虑出发,给你提供最实用的、小中见大的学问。本书所谓的小学问,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引发自身焦虑的7种情况入手,去分析它们的内核,从何使我们能更好地面对这些焦虑;周玄毅从自身的经历说起,谈起我们为什么需要《小学问》。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知识焦虑的根源,是缺乏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方法论。是啊牛顿和爱因斯坦不焦虑,你才焦虑。因为他们的知识多到可以去探索未知,他们对这个世界是真正充满好奇的。而我,却是拥有着海量的资源,却不知道从何入手的门外汉。黄执中则将小学问看成了知识的积木,并坚信通过这种搭积木式的阅读,每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选择将积木搭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本书第一章更像是个总结,通过四位作者对焦虑的看法,将问题摆出来,将本书的主旨定下来。围绕着这个中心将它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通过第二章至第八章的内容条缕清楚地罗列出来,分析它们存在的原因,弄清它。

  第二章从其内容来看,对应的问题是知识上的焦虑,第三章则主要对应的是金钱上的焦虑,第四章对应的是自律问题,后面的内容就不一一复述了。这个可由大家根据对自身的了解,自行选择更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对于我而言,比较喜欢的是二四章。一则是知识上的焦虑,一则是缺乏自律的能力。

  之前说翻开本书就像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可我一直没有说明原因。这场冲击波的到来,恰是来自第二章其中的第四节内容“你能分清原因和结果吗?”生活中的我存在着思维的惯性,很容易将因果固定下来,很难去思考有的时候因果其实是可以“互为因果”或“对立成因”的。书中引用了几个新闻上经常容易出现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思维的谬误。比如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揭秘长寿十大要素》,或是每天给伴侣一个吻,能提高收入,延年益寿,或者是体罚影响孩子智商,再或者养猫容易抑郁等。诸如此类所谓的某国专家的研究成果,里面就带有这种因果倒置的陷阱。平时的我们很少去研究这些个报告并能从中发现不妥之处,或者虽然觉得有哪里画风不对,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当我们运用“对立成因”这个观念来分析上面的问题,就非常容易理解里面的谬误了。

  本书第二章第五节“怎样不被人带到沟里去?”,一方面感叹于作者敏锐地发现了思维的“秩序偏好”——只要看起来是渐次延伸递进的关系,就会天然有一种说服力。另一方面又在本书第二章第六节“迷信的命门在哪里?”中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作者在论述2003年非典爆发时,爆款偏方的走红,尤其是谈到板蓝根的流行等,认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门槛都很低,而且价格都很便宜。另外举了个例子:病毒只喜欢健康人,所以先吃半瓶老鼠药,把自己折腾得半死不活,保证不感染这个“偏方”来说服大家,大家肯定也不会相信,进而来说明他的结论——真正起作用的是成本。

  03年的非典说起来我也是过来人,当时人们虽然有恐慌,但是之所以会提出运用板蓝根治疗,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建立在中医对板蓝根的药性描述上。 从百科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所以人们根据当时病患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下此药,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针对性的治疗。算是一种有益尝试。毕竟中药非常多,03年非典时,人们为什么不用桂枝呢?事实上当时走红的不仅有板蓝根,还有金银花。而之后非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时用了西医治疗的,后遗症极其多,骨头钙化等,很可怕的后遗症,用生不如死来形容都不为过。采用中医手段治疗的,则几乎没有后遗症。这里面并不是因为成本低所以走红,而是人们对中医的信任让人们选择了板蓝根这种中草药。西药有用,又无后遗症的话,相信选择西药的人同样会多。人们在行为选择上是更倾向于对自己的健康有没有用,而不是它的价格高还是低。当然价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选择,但这肯定不是真正起作用的原因所在。

  本节末尾作者说很多草药的副作用是导致肝肾衰竭,我想知道正常情况下谁会天天吃草药?另外西药的说明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对肝肾有损伤。不清楚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相关说明书。不能因为一个是有着明确的说明书介绍,它对肝肾的损害就忽略不计,另一个没有写,就认为存在隐性伤害。还是希望作者在举例时能恰当举例,不要在别国都在向我们学习中医,采购中药时,我们身为中国人却在拼命诋毁它。毕竟草药是药啊,是药啊,是药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它和西药一样,都是药。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正常人如果天天灌药给自己吃,这是人的问题,还是草药的问题呢?希望作者在这里也不要犯了“因果倒置”的谬误,另外作者在这里似乎也运用了一把“秩序偏好”,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上的扭转,先让人信服,再接着抛出自己反中草药的论述,让人入瓮。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别洗完了,就真的彻底丧失了对中草药的信任了。再说最后一遍,中草药也是药,它的伤害和西药的伤害一样一样的,别把它当饭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