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7 20:4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经典读后感10篇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是一本由(日)齐藤显一 / (日)竹内里子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读后感(一):图表天下

  有图不用表,有表不用文字形象直观的图表让人能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但如何才能腐朽神奇,将杂乱无章信息整理成为有序有用数据,并绘制出清晰准确的图表,从而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呢?黑天鹅的这本《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给出了一些答案

  首先,因为本书是写给“非专业实践者”,即“在商务活动的第一线分析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作者采用了案例分析的写作方式。他以KENTA面包房为例,带着读者一起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何付诸实践取得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将重点放在了教授读者如何思考上,因为这是绘制图表的基础。归纳演绎、头脑风暴思维导图,书中都有涉及,尽管作者并未详加说明。想来,应该是思维妙法自古有之,只是未得其正名。

  其次,因为本书是讲图表,所以作者在每个章节都结合案例分析,绘制了大量的图表。一来作为范例,二来加深印象。试想,如果一本讲图表的书中一幅图一张表都没有,你还会读下去吗?认真分析作者所绘制的图表,你会了解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图表。作者所举的案例以及给出的思路图表,都是实用性超强,马上可以拿来用于实际工作中的。

  第三,因为本书是日本作者撰写,所以,在表达上也是谆谆善诱,娓娓道来。一开篇就用第二人称提出问题,然后用第一人称复数带领读者共同走进书世界。人称的选择,应该是作者长期从事现场培训所得出的经验。当然,作为中译本,本书读来有这种忠于原著的好语感是要归功于翻译深厚功力。

  最后,说说个人感想。我觉得人的奇思妙想之所以能分享,就是因为可以表达出来。语言、文字和图表,都是表达的方式。读心术是神话和科幻作品中的想象现实中所谓察颜观色的读心术其实就是一种读图术。在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什么图表要比语言文字更受欢迎?因为人生而会读图。形象思维是人与生俱来本能。而语言和文字则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与之相对应的抽象思维也是后天培养结晶。只是因为人类文明已经如此进步,人们早已习惯了语言文字,而忘记如何使用改良后的形象思维来表达自己。为了让别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你的观点,请认真思考后善用图表吧。

  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读后感(二):其实说的不是图表

  简略地用一句话概括本书,就是:用以图表为主的方法分析数据,从而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

  但真正实践起来,才明白这并不简单

  当你发现正在装箱的商品部分存在问题,但你不知道数量多少就无法估计商品问题对此笔交易影响程度是多大;当你发现下级单位的考核指标总也提不高,你知道存在问题却不知具体是些什么问题;当你看到自己的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都在增长,正在高兴时,行业数据揭示,本企业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你却后知后觉;当你想要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却不知该如何下手……那就说明你需要学习一些技巧、一些方法和一种思维方式,这便是本书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

  一、基本步骤

  本书指出,解决问题有以下的五个步骤:

  1.通过事实数据了解公司或部门业务变化

  2.通过事实数据了解外部环境情况,了解趋势前景

  3.按照时间顺序事业和业务的流程,绘制出本公司/本业务条线的价值链。

  4.将价值链用做发现问题的思路,关注重大问题。

  5.思考解决问题的决策

  接下来,说说作者对于重点内容的阐释。

  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作者认为:数据量掌握要足够多,才能准确地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要注意长期性的、持续性的信息数据的收集。而分析数据并不需要过于专业、复杂、艰深的统计计算,但是却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本专业的知识,这样,对数据进行基础性的分析后就足以发现专业问题。举个例子:部门的员工都在说工作越来越忙,从表面上看不出端倪,如果将三年的业务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去年比前年的业务量增长了10%,而今年比去年再增长了17%,但员工人数减少了5名,就很容易知道人均业务量的变化和劳动强度高低

  另一方面,作者也提醒,不要带着问题去找数据,那样容易陷入“为支撑片面观点而人为取舍数据”的可能。再举一个例子:今年部门员工人均业务量400笔/月,比去年人均300笔/月增加了33%,似乎支持“工作变忙”的结论,但是由于今年将部分复杂业务的办理权限上收到总公司,其实内部员工处理的业务简单、需时缩短,员工人均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了,其实是业务量不饱和。

  在分析数据时,作者提出三种思考方式:

  1.从结果数据中寻找起始原因,例如从利额的减少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问题;

  2.从全局数据中分析局部表现,例如从市场份额来分析本企业为何会失去竞争力

  3.从他人数据中对比自身问题,例如和同业的数据对比找到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在何处。

  三、价值链的拟定和应用

  价值链的实质就是事物间的逻辑顺序,违反了这一逻辑,便会产生更多的差错、风险成本。举个例子:银行的信贷业务,先是由客户部门进行贷前调查,再由信贷管理部门进行贷款审查,最后由会计部门进行贷款发放,同时内部控制部门控制贷款的权限和额度。如果打破了这一顺序,先把贷款发放了,客户卷款潜逃,才去调查,发现是个皮包公司,法人代表欠款劣迹斑斑,这笔贷款铁定完蛋,收不回来。

  因此作者强调:根据本公司/本业务条线制定准确的价值链非常重要,这制定的过程,就是重新梳理业务流程的过程,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整体性、系统性看待事物的观点。在实际工作者中,很多时候,问题表面上是某个员工、某个部门个体局部的事,但实际上却是公司的管理策略、考核体制经营导向、部门职责、劳动组合、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所共同造成,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是此理。

  四、问题的解决和思考

  作者认为,解决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1.核心转变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经营管理。

  2.改善基础设施,比如信息系统、人事管理、沟通交流渠道与方式、硬件设施等。

  3.考虑员工的培训、交流、管理问题。

  这些是对数据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概括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对策。

  至此,作者应用一个面包店的具体例子,从混乱的问题表现、数据信息中一步步地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本公司的价值链,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仿佛图表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其实不然,每一步都可以用图表进行归纳、统计、标记和表述,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但是本书并没有成为一本“EXCLE表使用技巧指南”,源于作者认为:图表是一种形象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更醒目突出数据和信息的内涵,却不是实质,因此不能本末倒置遗忘了分析数据的本来目的。所以,这本名为《图表工作法》的书籍,归根结底,说的不是图表,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读后感(三):2星|《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用图表做商业分析的入门演示

  作者是日本麦肯锡雇员。全书以一家日本的面包房为例,演示用图表分析法做相关的商业分析。

  总体来说分析的问题偏简单,介绍的技巧也不成体系

  没说图表是用什么绘制的。看图需要一些excel、Visio、Word的技巧才能绘制出书中的图表来。

  总体评价2星,不太值得看。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专家的工作就是搜集庞大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缜密的分析。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只要能从事实中找出问题的“路标”就可以了。#82

  2:所谓“绘制图表”,其实就是将事实数据以视觉化的方式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从而产生合理疑问。而且,一旦有了疑问,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前期还应搜集哪些数据信息。#294

  3:关注转折点,将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在图表上,才能更深刻地理数字所呈现出的含义。#309

  4:虽然是个不常听到的名词,但其实相对于数据图表(将数字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来说,概念图就是将我们的思路、定性信息以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用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756

  5:“为什么会来我们店里买面包呢?”像这样的问题,即使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味道美味”,但这对于我们发现问题或者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1306

  6:从笼统的方面开始提问,以开放式的问题进行自由对话,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具体的提问帮助我们发现重要的事项。#1320

  7:我们建议大家在进行访谈时,可以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即一个人负责提问,另一个人在负责用电脑打字记录的同时,基于“提问中是否有遗漏”的考虑,也可进行追加提问。#1556

  8:事先准备好整理表格,才能让我们更清楚访谈的对象正在就哪方面发表意见,也能防止出现遗漏的问题。#1590

  9:将访谈搜集到的答案,按照3C(顾客竞争对手、本公司)、自己公司的价值链及基础设施进行分类整理。#1593

  10:将每个受访者的意见按照价值链的流程环节进行分类,总结时则按照纵向来进行整理,这样更容易发现本质性的问题。#1665

  11: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色彩浴”效应了,即基于自己所想的内容,带有倾向性地去搜集相关的信息。#1684

  12:我们往往会偏向于采纳能支撑自己想法的信息,但是只有通过归纳法进行正确的整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信息,甚至改变我们原有的结论。#1725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读后感(四):图表即逻辑

  图表即逻辑。

  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制作图表——这种知识自己百度就可以,而是教你“思维方式”——如何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抽丝剥茧,去发现问题的核心,然后逻辑清晰地阐述前因后果,并提出你的建议。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麦肯锡”的工作法。

  书中举了个例子:KENTA面包房销量不佳,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简单来说,有以下6个步骤。

  一、从数据中了解公司经营现状

  这里其实涉及到商业模型的知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所涉及到的核心数字(指标)是不同的。比如说制造业,它看中一个存货周转率,但对于咨询服务业来说,就没有存货这个东西。所以首先你要对自己公司的业务有所了解,知道它的核心指标是哪些。虽然可能用不在你的汇报上,但是有一个大局观总是好的。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让自己的数据和业务的关键指标更加贴近,就是站在一个领导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大有益处。

  这里也可以采用一些商业模型来帮助自己找到问题,比如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回到KENTA面包房,销量不佳,就从现有的销售额数据着手。一是纵向比较自己的历史销售额,二是横向比较销售额的市场占比。

  无外乎会出现以下4种情况:

  销售额增加但是市场份额在下跌——应继续细分各产品线的销售额,市场占比。

  kenta面包房的销售额持续下跌,细分产品后发现是丹麦面包的占比在下滑。究其原因,是出现了新的竞争者,附近超市有卖低价的丹麦面包。

  销售额增加,市场份额也在增加——

  那目前的毛利率是在市场的什么水平?是否因为价格战的战术赢得了市场?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利润是否还可以再提升?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哪些费用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还可以削减?如果费用都不能削减,那是否可以适当削减毛利率低的产品线?

  销售额减少,市场份额在增加——

  市场大环境不好,比如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很多小企业倒闭了。行业出现马太效应。

  销售额减少,市场份额在减少——

  这个市场是否还存在可能性

  除此之外,还有成本、效率等数据,总之这步是对公司业务的现状,行业的天花板有大致的了解。

  二、从数据中了解市场

  这里不仅是了解你所在的行业,还要再往上一层,看其他同类行业。

  比如你是面包业,那你就要关注食品业下面所有的同类,如米饭、面类、熟食等。

  经济学里讲替代品。当你的产品所在的市场出现了萎缩,是否其他替代品市场在增长?

  假设面包市场还是在持续向上发展,那就要努力抢回自己的份额。可以从4P理论——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这四个维度切入。

  比如没有市场热卖产品,跟不上客户消费习惯的变化(product);销售渠道狭窄,人家都是电商,你还在做线下(place)等等。

  三、从数据中了解需求,发掘蓝海市场

  用户画像是做TO C业务的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从“性别、年龄、使用频率、使用场景”这四个基本要素就能得出有效的结果。很多公司就是通过调研数据,发现了事实和常识的不同,进入了细分市场的蓝海。

  书中以kenta面包店为例,调查发现,每天吃面包的人里面,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了半壁江上,打破了以往“老年人以米饭和味增汤为主”的故有观念,从而让公司发现了“老年人的早餐需求”这一细分市场。

  经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得出初步结论:

  面包市场在增长,其中kenta面包店里夹菜面包的市场份额占比很高。但是由于毛利低,所以拉低了总体利润。

  而竞争对手中,丹麦面包的占比较高。

  目标客户中,老年人和上班族拥有高频的使用场景。而老年人的早餐需求市场潜力较大。

  综上,我们可以采取推出新产品/增加售卖渠道/重新定价等策略。

  有了这么一个大框架之后,是不是找到了一点当咨询师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深入挖掘了。

  四、提出建议模型

  采用图表:逻辑树

  背后的思维方式:MECE原则——互相独立,完全穷尽

  其实就是流程化思维。拆解你的业务链,发现问题并改进。

  比如卖面包的一套流程——购买原材料、到生产、陈列、接待顾客、再到收银、送走顾客。

  针对每一个环节,去思考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读后感(五):我读的第七本麦肯锡工作法的书

  每周,由小雨晨为大家分享本周阅读书单,为你推荐好书。夏末初秋的9月最后一天,一叶知秋,读书依旧,唯有好书与你成长,公众号:雨晨跟你说晚安

  与你一路陪伴 本周书单:

  第七本麦肯锡系列的书籍了《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前六本分别是《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教我的逻辑思维》、《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五本书,

  最喜欢的是《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最喜欢这本书,总结商业精英的一些工作习惯。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读后感(六):用图表思考

  作为进入职场几年的OFFICE LADY,与“OFFICE三杰”(WORD,PPT,EXCEL)的斗争史几乎构成了工作的日常。在沉浸于做不完的幻灯、填不完的数据以及打不完的文字的悲伤中,当面对图表时,第一反应是抗拒,第二反应是美化,因而常常会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并一遍又一遍地来回修改。在机械地画图做表漫漫长路中,在阅读《麦肯锡图表工作法》之前,从未有人教过我相见恨晚的这种图表用法。

  所谓“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的核心,是将图表作为收集信息、找到问题关键甚至解决问题的桥梁,以图表的形式将事实数据以视觉化方式进行思考分析,最终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作为世界领头羊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不仅精英齐聚,亦保持了不断思考与提升的习惯,因而总结归纳与创造出了不少“工作法”体系与工具。最近读的另一本与麦肯锡工作法有关的书籍是高桥政史所写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其中介绍了麦肯锡公司发明的“麦肯锡方格本”,通过“黄金三分法”的笔记工具促进思考;而麦肯锡图表工作法则是另一种思考工具,《麦肯锡图表工作法》的两位作者齐藤显一与竹内里子均为咨询业资深顾问,齐藤显一先生更是曾任麦肯锡合伙人、大阪分公司副社长,他们将这种图表分析法概括为:“评估数字、判断商机、思考价值链、分析基础设施,解决复杂问题”五个步骤,并以此作为全书的框架,清晰明了地以面包店作为例证系统介绍了这种图表思考工具。

  书中所说的图表工具,指的是“概念图”——用图形传达信息,用文字标出重点。虽然书中所介绍的图表思考分析方法更偏重于商业,但其中的原理完全可以变通运用于更广普的工作甚至是生活管理。

  要用图表来进行逻辑思考,根据书中的内容,需要重点践行以下几点:

  第一,先从比较容易收集的、能够表达整体情况的数据着手,以“年”为单位,粗犷地了解全貌,重点关注整体的变化幅度与变化先兆,并试图从中提出疑问。对于生活管理而言,以读书情况分析而言,可以先将每年的读书本书进行统计,画出图表,并思考为什么有些年份读得特别少。

图为每年在豆瓣中记录的读书本书的统计

  第二,将数据信息进行类别细分,作者在书中将此步骤称为商业中的“细分市场”。而对于生后管理思考,再以读书情况分析为例,就是将读书的本书分为消遣类、专业类、知识科普类等等进行更为细致的图表统计,关注每一种类别书的阅读情况。

图为每年读书评价的统计(蓝色表示略有收获,橙色表示收获很大)

  第三,一张图表表达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个信息。这一点对于我而言特别受用,之前在工作中经常会处于一种“求全”的心态,在一张图表中表达了万语千言,其实这样对于看到这张图表的人而言,很容易一头雾水。而一表一事,则能更为清晰地传递清晰,让图表的目的更加清晰。

  第四,根据书中的建议,应该在图表绘制之前先用2-3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出图表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这便是本张图表的目的。根据图表的目的,再对原有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取舍与补充,先思考再作图,方能下笔如有神。如果一张图表表达不清楚的,就用两张,还可以适当添加辅助线。

  总之,在图表工作法中,图表的功能是一目了然,是展现思维成果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在绘制图表前整理归纳信息的过程,才是弥足珍贵的思考之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