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10篇

  《离开的,留下的》是一本由[意] 埃莱娜·费兰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页数:4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一):读到现在有些害怕

  格雷科一直没有自我,她是不自知的天才,却在内心上卑从于莉拉,只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否则会像丢了魂儿一样迷失

  莉拉呢,实然聪明过人,但她不过是通过一种原始的野性方式使得嫉妒、好胜、自私暴力这些人性的劣根变得没有那种隐藏的龌龊感,甚至变得有些迷人(我们羡慕那些自己不敢拥有的,越危险越着迷)。

  我真正觉得恐惧的是,是否女性永远会被爱情冲昏头脑,甚至通过爱实现活着的价值,这难道是一种基因缺陷吗?

  很多言情小说韩剧,那些主要服务于女性观众作品,它们都在讲述爱情,仿佛只要主人公得到了一份独占的爱,一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的爱,她就是成功,她就拥有了一切,尽管她自身可能一无是处

  可以你从男性角度看。他们的世界有超级英雄,有财富战争,有商场官场,有市井江湖。你从没见过哪一个电视剧是讲一个平凡男人只因赢得了一个优秀姑娘的爱而走向人生的成功。在他们的剧本里,爱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女人可以有,但不是全部,而且女人最好越多越好。

  我胆敢预言格雷科和尼诺的爱不过是莉拉式的一次重蹈覆辙。人到中年的爱有时候很不单纯,当它混杂了欲望激情、甚至背叛,像一场烟花那样燃烧,短暂夺目后的余烬将衬得整个天空比从前更加空旷寂寥

  最后谁都没能将对方空洞填满,自以为是的爱也不行

  尼诺其实比他的父亲更加的另人恶心。尽管他也许每一次都是发自内心的爱上一个女人,可是爱并不仅仅是爱。

  你会发现终其一生,这世上绝大部分的女性,你的母亲、我的姐妹,她们可能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而这种奉献思想早已融进了血液里,不可剔除。

  在这三部书中出场的所有角色里,我最喜欢人物居然是彼得罗,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有些无趣固执丈夫

  当他埋头在书房写作并起诉了那个朝着他举枪的学生时,好像只有他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始终坚持着。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二):简直是迫不及待

  简直是迫不及待

  到这里

  令人心动不已的那不勒斯协奏曲出到了第三部

  从她们出生到童年青少年,这部来到了她们的中年时期,看似最糟糕的中年

  莱农在这一部里面,面对尼诺,面对她最初的欲望,终于清醒

  一直以来,她一直扮演着那个迷茫

  不停伪装自己才能攀上不同阶级的那位“品味体面”的跟随者

  她努力的走在跟她出生的街区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之上

  那些她为了向上而小心心翼翼隐藏的自卑之上的自尊

  她终于要抛却

  所谓尊严在中年生活的泥沼之中显得更加让人难以忍受

  莱农不再是别人的附和者

  这一次

  她终于勇敢去跟随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这一本书里面,我们将不得不看到

  中年生活是如何撕碎曾经看似美好青春

  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成长中的秘密

  这些不再只是发生在揣测之中而是血淋淋的被揭示

  而莉娜,却早已像一个经历过一切的人

  在所有人都深陷困顿之时

  只有她,看透生活本质,历经磨难坚强不催

  看这本书,总是在畅快淋漓通透中又不时倒吸一口气,太多的心里描写,人物揣摩,动机分析精彩得让人恐慌,那么多女性的细微心态,捕捉得那么准确,我想,作者根本就是一个人在俯视全世界女性,那么多相似性,那么多不曾说过甚至承认的秘密心思,仿佛被偷窥,在这书中,都如影子存在....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三):两个女人的非凡友谊

  《那不勒斯四部曲》讲述了爱、成长、嫉妒、命运....呈现了主人公们迥然各异的人生。在动荡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猖獗,资本主义操纵整个社会,剥削、压榨是20世纪60年代的主旋律。在那不勒斯城区诞生了这样的令人着迷的故事.....故事主人公莉拉,让人又爱又恨....

  莉拉身上散发着独特魅力,这是所有人公认的。她另马尔切洛、斯特凡诺、米凯莱及尼诺着迷,她另所有女人嫉妒,她另恩佐愿意带她逃离失败婚姻并且厮守一生,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莉拉的魅力。

  莉拉与埃莱娜近五十年的革命友谊中,她们两个人一直互为镜面、互相激励、彼此依赖。莉拉只读书到小学年级,但在埃莱娜的影响下,她热爱起了读书。不!她真正疯狂的读书是因为尼诺,伊斯基亚海滩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对莉拉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决绝的影响。她厌倦了斯特凡诺的粗俗无知,爱上了尼诺的博学温柔,因此她做出了疯狂的行为,最终诞生了詹纳罗,她的悲剧一生也正是从这个时刻开始。她不知道的是尼诺和他父亲多纳托一样是多麽的滥情...但是可以肯定在他们两个在一起的那段时光,尼诺只专一爱着莉拉。

  而埃莱娜一直自命为听老师话的好学生,但她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不如莉拉,一直与莉拉较劲,她做莉拉做的事儿,就是为了不输给莉拉,她怕自己没有思想,缺乏独立思考只是别人的翻版。相比于莉拉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埃莱娜感觉自己的人生多麽的平淡无奇,就像一潭湖水没有一点涟漪。当然莉拉与埃莱娜是互相爱着彼此的,互相为彼此出头,她们的友谊值得称赞。埃莱娜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大学毕业无所适从到把伊斯基亚岛故事编纂成畅销书,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作家同时收获了无限的荣光,彼得罗•艾罗塔一家支持着她,让她总能找到力量解决任何问题。就像书中所说“正是因为社会不公正,才使学习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非艰苦的事,但对其他人是一种消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管社会公不公平人们都必须学习,这是一件好事儿,非常好的事儿”,学习、读书是对于像莉拉、埃莱娜这样在贫困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是唯一对抗社会不公正工具,同时也是唯一有权利发出自己声音并让更多人听到的渠道,是读书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也许莉拉如果坚持读书她会得到比埃莱娜得到的更多的东西,因为莉拉一直是非常有想法、有创意、有灵魂特立独行的人,就是因为她的独特另米凯莱视为唯一挚爱(虽然莉拉对他恨之入骨)恩佐对她不离不弃。

  埃莱娜说“莉拉的头脑反应太快了,她能捕捉到非常细微的东西,给人致命一击,她总是勇往直前”。两个互相较劲的女子,长达五十年的友谊,不甘愿束缚,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希望她在场,这也是我写作的目的。我希望她来删除,来补充,我想和她一起,投入地写我们的故事,按照她的灵感,她知道的、她说的,或者想的来写。”但埃莱娜同样知道,她们几乎已经共同创造了她们共同的历史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四):胜负从来都显而易见

  看得最入迷的其实是第二本。因为第二本里有两处重要转折:尼诺和莉拉相爱,导致莉拉离开原本痛苦麻木的阔太生活;埃莱娜看清发生的一切打算自己的生活,考上大学,远离老城区,开始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但随着故事的发展,第三本发展到差不多中年时期,作者也开始开门见山起来,其实从一开始大家就能读到,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女人总是喜欢分胜负),从一开始,莉拉就是胜者,注定了,而埃莱娜无论如何努力,都成不了所谓的胜者。

  莉拉无论做出多么荒谬的事变得多么潦倒所有人还是觉得她像女神一样,事实也是如此,莉拉是个天才,或许所有的天才都是疯子。而埃莱娜无论多么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甚至走入高等阶层,她还是微不足道,没有人觉得她有多么出色没有人真诚地对她,甚至我觉得她的婚姻也并不真诚,她还是无法融入所有人的圈子。第二部太迷人了,让人兴奋于埃莱娜的新生,但从尼诺爱莉拉开始,事态就渐渐明显,所有人都爱莉娜,这样看,其实也只有第二部埃莱娜离开城区和第弗朗科在一起时的生活让人羡慕,但之后多年再次相见时弗朗科对埃莱娜的态度依然和别人一样觉得她微不足道,好像完全忘了以前发生的一切,尽管她想努力表现出她变了,但是在弗朗科眼里她还是那个小资产阶级。但莉娜从来都很厉害,她无论再潦倒但依然清楚一切,知道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有勇气能力去做任何事。但莉拉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脑子,她自己也清楚,所以她没有办法过上安稳好日子,她在任意地毁掉自己的生活,她太疯狂了。

  埃莱娜很依赖莉拉,好像她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超过莉拉,而莉拉神秘到埃莱娜也猜不透她,她并不是时刻需要埃莱娜,她根本就一点都不在乎,她自己的事情都已经忙不过来了,她控制不了事情,但又能控制所有事情。

  觉得埃莱娜活得太累了,在每个人面前都要努力体面,但是没有人真的在意她,一直在每个人那里寻找存在感,她每见一个人都要写出那个人是怎么怎么对她的怎么怎么看她的,她还刻意学那些她欣赏人的做事穿衣方法。她的婚姻我也感受不到一点爱,艾塔罗一家人都对她很客气,她在上等人的世界里像是个傻子一样,其实在哪里都是。但是她一直还是在所有人面前努力表现,从小努力学习讨老师欢心,在大家谈话时努力表现自己观点,和未曾相识之人见面时总是精心打扮,和多年未见之人见面时总是努力表现出自己的改变……她太累了,太在意她人的眼光了,太想赢过莉拉了。

  (第三本看了一半的感受)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五):中年是无人诉说的无可奈何

  看完觉得这很真实。

  不管朋友圈如何展示自己可爱孩子恩爱老公。但是深夜喂奶,厌弃自我,无人能与你共鸣的漫漫长夜的中年就是事实。

  我有很多盆友都有产后忧郁,现在看来不无道理,她们向讲述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是不是你太脆弱?并没有什么大事啊?你为什么哭?怎么就难过?太敏感了吧?后来想想也许自己这种时刻是不是没有诉说的意义

  现在看来,多少可以理解她们当时的绝望。盆友A说生完孩子,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穿进之前的牛仔裤小孩子哭的时候老公在旁边呼呼大睡?婆婆除了是给她儿子做饭其实根本帮不了忙。盆友B说老公天天不知道她有多么不容易,感觉孩子就是自己生的,月嫂什么的除了在她和婆婆间挑拨离间根本没有大帮助。她天天醒来都会无缘无故的流泪。为什么别人可以生完跟没生一样?家庭事业双丰收好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而我家庭事业都很糟糕?别人能做个成功的妈妈我为什么就做不到?我为什么没有耐心?是只有我这么失败吗?只有我厌恶婴儿哭声?只有我这样无可奈何吗?

  基本上每个女性都会质疑自己,看了莱农,我想首先应该与这种无可奈何妥协吧。自己无法完美,自己很有可能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于是莱农的第二胎就平静下来了。只有妥协,承认失败,自己才能完全平静。

  为什么平静?因为对自己没有那些要求了。

  我今年28岁,感觉已经妥协了许多年。与世界妥协可能是我近些年的直接感悟,这种妥协随着年纪的增加越发的猖狂。有时候很难接受,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的时候,会特别焦虑。朋友嫁了人,我焦虑。同事升了职,我焦虑。同龄人已经生2胎了,我也会焦虑。焦虑归焦虑,我的焦虑并不能改变什么,更无从诉说。因为我焦虑的核心是与世界妥协,承认自己的无能无力也无可奈何,人与人本就不一样,承认自己只能这样,这样就可以了。

  书中这种心情一直存在,这种无奈也越发真心。有人能调调情也好,只要有客人就好,妹妹嫁给有钱人也好,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情呢?我们自己都满目疮痍,连自己人生都无法完全掌控,能给别人什么有效建议

  在我青少年时代,觉得中年人是一群天天丧着脸HIGH不起来的群体,各种陈词滥调。开始进入中年以后,慢慢的我想我也有所了认同。因为无可奈何!你不能怎么样,无法改变现状无能为力。于是除了抱怨吐槽无济于事。远方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自己的事业烦恼,她能点亮死寂沉沉的你吗?不可能。无人诉说,世界本质慢慢的变成了孤岛,深夜醒来看了一圈通讯录无人可说,没有人能理解你的无助,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像自己这样脆弱。

  于是,出轨变得顺理成章,变得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因为无人懂你的世界,有人向你伸出了手。尼诺真的是好归宿吗?莱农最知道了,尼诺如何离开其他人。那为什么会如此奋不顾身?因为无可奈何的世界亮起了光,生活变得有意义、激情和感动,这些活着的感觉回来了。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六):值得讲述的东西

  我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段落:

  当埃莱娜与前男友弗朗科重逢时,她询问对方对自己新书看法

  “这本书里没什么重要的内容,埃莱娜,你觉得在那些小情小爱,还有你隐藏的往上爬的狂热里,有什么值得讲述的东西?”

  彼时热衷革命事业的弗朗科如是回答。

  是呀。你不禁会问,那不勒斯四部曲,到目前为止,除了小情小爱,和小镇女孩挖空心思逃离原生家庭,跳出低端阶层的狂热,还有什么值得讲述的东西?

  我谈不上来。因为在提问人眼中,只有革命才有资格被谈论。两个女人,既没有丰功伟绩,也没能祸国殃民,她们的人生有什么值得讲述的东西呢?

  那不勒斯四部曲,简单来讲,就是两个女人的大半生以及她们长达五十年的友谊。这段漫长的友谊能够持久,靠的不是互相扶持,或任何我们在友谊中寻找的正面情感。她们的友谊充满了嫉妒与猜忌,不甘落后和势必要旗鼓相当。当你的朋友是个天才,总是毫不费力就得到你十分费力才能得到的东西。你不得不加倍努力,去维持一种摇摇欲坠的平衡。在这个故事里,莱拉是天才,而埃莱娜负责追赶。

  这是一开始的情况,后来莱拉失去了继续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以嫁给肉食店老板儿子的方式,与好友保持着前进的步伐。她们的友谊就像你追我赶的游戏,连失去童贞也不甘于人后。

  贫穷让她们养成了属于自己的实用主义。

  莱拉可以一边享受着金钱带来的便利,一边咒骂背后代表的东西,她嘲笑那些衣食无忧的革命者,她说我能做什么,她并不想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已经无可救药,她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无关对错。当她遭到背叛,她会用近乎自毁的方式惩罚对方。与女人温柔隐忍的刻板印象不同,莱拉就像一阵风,无法控制,难以捉摸。她热烈地活着,虽危险,却充满生命力,令男人着迷,令女人嫉妒。

  在埃莱娜眼中,莱拉是她的天才女友。如果小说以莱拉的视角书写,埃莱娜不也是莱拉的天才女友吗?她努力地学习,吸收她并不感兴趣的知识观点,关心她并不关心的社会现状,不断模仿他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野心,离开那不勒斯,成为畅销作家,嫁给她想成为的那种人。

  莱拉是埃莱娜的灵感缪斯,但她的天才光环,又让埃莱娜相形见绌,心生嫉妒。埃莱娜常常嫉妒莱拉,但莱拉同时也嫉妒着埃莱娜。辍学是她永远的痛,所以才会在后面的故事里,不止一次生气地重申,说好的,我做那个坏女孩,你过好你的富人日子。你看,连嫉妒都是相互的,如此旗鼓相当。直到莱拉明知埃莱娜心意,依然与埃莱娜的最爱尼诺在一起时,平衡被打破,两人的友谊真正出现了龃龉。如果之前还是两条平行线的互相追逐,如今则有了交点。她们爱上同一个男人,而在她们长久的关系里,谦让是不存在的。不被爱的那个,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再后来,友谊到了中年,露出它最丑陋的一面。长久积攒的不满,就像一根绷直的丝线,随时会断掉。莱拉开始常常贬低埃莱娜,而埃莱娜有时会希望莱拉就此死去。一段关系破裂的原因,往往不在于关系本身,而是关系双方心态的变化。

  青年时她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带着同样的执拗,去改变命运,抗争不公。她们与形形色色的人周旋,从男人身上汲取所需,无论他们对自己是崇拜的,还是看低的。她们也曾在革命的外围活动,也曾小有所得。如今进入了中年这个平缓期,埃莱娜被繁琐的家庭生活和停滞不前的写作所累,而一向坚定的莱拉为体内的不安躁动所病,无论是离开的,留下的,都迷失了自己。

  期待后面的故事。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七):永远无法逃离的过去

  永远无法逃离的过去

  意大利最神秘的作家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终于出版了,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目前意大利最受欢迎也最神秘的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是一个笔名,其真实身份至今是谜。“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

  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讲述了莱农和莉拉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子友谊的诞生,和一起经过的童年时光。一个是公认的好学生,另一个是个性十足的“天才少女”。第二部讲述了莱农和莉拉天差地别的青年时光,一个埋头苦学终于考上了大学,一个陷入婚姻的坟墓,后又义无反顾的逃离。

  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迎来了莱农和莉拉充满波折、矛盾、逃离和回归的中年时光,在经过了童年的亲密无间,青年的各自生活,莱农开始走进了婚姻,当然在婚姻之前她丈夫的一家人给了她很重要的帮助,让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无限风光了一阵。而此时的莉拉逃离了婚姻,却又一次陷入了贫穷和困苦。莱农开始为莉拉的困境发动了丈夫家的资源,当她以为她的生活终于不再受莉拉影响的时候,她却陷入了婚姻、家庭的负担中,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价值。这时候的莉拉再一次展现了她“天才”的一面,在计算机的领域里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部的故事延续了前两部书的风格,莱农和莉拉的友谊依然在矛盾的持续着,她们是彼此最亲密的伙伴,却又各自有着不能让对方知道的秘密。两个女人之间的嫉妒、猜忌、攀比和无可替代的亲密被作者描述的淋漓尽致,这和我们现实中的友谊极其相似,有时候想舍弃,却永远无法真的割舍,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多年的感情。就如同书中所说“我很清楚,事到如今,假如我们的友情要继续下去,那我们都要管住自己的嘴。”所以书中的两个人也不停的纠结着,即使莱农无法认同莉拉的选择,她也会去尽全力帮助她,莉拉无法认同莱农的小说也默默的隐藏下自己的想法,这种矛盾和猜忌其实将两个人的世界拉的越来越远,无法避免的这段友谊变得不那么美好了。但其实两个人还是有些深深的牵绊,对于彼此来说都无可替代。

  从小开始莱农就渴望逃离那不勒斯,为此她一直为此努力学习,出外上大学期间她是自由的,毕业她变得恐慌,婚姻给了她机会,让她看到了彻底摆脱过去的希望。但人哪有那么容易与过去彻底剥离,除了家庭,她还有莉拉,在经历了封闭、崩溃、自我否定后,她又再次回到了那不勒斯,此时她才发现那不勒斯也在改变,莉拉又充满了能量,只有她自己在中年停滞不前。也许是对这些的不满,莱农开始了再次的思考和改变。同时也再次陷入了从小对爱情的向往,又无可避免的走了莉拉曾经走过的路,私奔。历史在这一刻惊人的相似,她与莉拉难分难解奇妙缘分再次显露出来,莱农的出逃看似是一种逃离,却又有一种回归的感觉。

  故事中的莱农和莉拉的长久友谊经过了大半生的磨砺,她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抗争和逃离中坚持着,那不勒斯对于她们俩个来说不仅仅是过去,也是现在和将来,想要逃离那不勒斯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未来的生活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和冲击,只能期待下一部的故事了。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八):好姑娘,坏姑娘的婚姻生活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三《离开的,留下的》,千呼万唤始出来,豆瓣依旧给予9.2的高分,前两部内容介绍可参看6月书单 | 我的天才女友。这次,我想做一次剧透式的介绍,主要介绍“好姑娘”埃莱娜的婚姻生活,这注定是篇冗长又沉闷的笔记。

  这一部,作者似乎想探讨:婚姻对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01

  小说中的埃莱娜(即“我”)在与做教授的丈夫彼得罗结婚之前,就意识到夫家的显赫权势可以给自己架起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她从小奋斗的理想长出翅膀——“永远离开我们自出生以来所过的生活,要在一个一切皆有可能、有秩序的地方扎根,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而且,我认为自己已经完胜了。”——埃莱娜自然是有资格说这话的,因为她在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出版了一本大受欢迎的书,还频频在主要报刊上发表政论文章,更重要的是她不仅有了丰厚的收入还将嫁入名门。——“我正要进入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像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堡,我可以不用害怕,大胆向前走,或者如果我遇到危险的话,我可以在城堡里躲藏。……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只剩下最后一根火柴的小女孩了,我现在储备了大量的火柴。”——如此贴切地形容嫁入名门的喜悦,让我真切地记起一位友人说嫁给“大家族”的重要性,它真是既让人愉快又自我感觉强大。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并未朝着埃莱娜的美好希冀那般开展下去。

  埃莱娜想乘着好势头继续写书扬名,却没想到一下就怀孕了。新生命的降临和自己对事业的追求显然不能两全,这让她有点手足无措。

  首先,作为知名教授丈夫彼罗得需要安静的空间做学术论文写专业书籍,因此根本没时间也没心思帮忙照顾小孩。其次,彼罗得虽然爱她,但并不认为她所谓的事业比照顾孩子来得更重要,他甚至认为她写的东西都是“信口开河”。

  埃莱娜对此强烈不满:凭什么就该“我”来做家务?“我”来给小孩擦屁股呢?心理的失衡让她怀疑是婚姻,是小孩,是身为女人,才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泥沼,烦躁和愤怒的埃莱娜完全不顾丈夫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不停地控诉他、批评他、不肯原谅他,俩人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越发糟糕。

  在埃莱娜眼中彼罗得是乏味无趣的,只会一味做学问,也不懂得尊重自己。为了证明自身的魅力,急躁难耐的埃莱娜开始频频向丈夫邀来家中做客的朋友搔首弄姿,她迫不及待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为此差点就出轨,如果不是临门一脚太过害怕的话。

  02

  就在她连一个孩子都照顾不好的情况下,又怀上了二胎。这时的她终于稍微清醒了些,她停止了与男人们的暧昧游戏,打算重振旗鼓再写一本书,于是请了女佣和母亲过来照顾小孩,并着手开始创作。然而,当她激情满满写完一本后,却被出版社认为是空洞之物,不予采用。所有看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那是部很糟糕的作品。

  没想到这次失败的打击,却让埃莱娜松了口气。她开始确信自己之前的成功只是被“高估”的结果,自己确实没有写作的天赋。于是,她进入了婚姻生活的第二阶段——从此,把手稿都锁进抽屉里,并且不再去思考与文字、句子有关的任何东西,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琐事当中。她自己一人很好地照顾了两个孩子和丈夫来,不再有懊恼,也不吃力,一切都井然有序,“就好像我忽然间发现了使用生命的正确方法”。

  丈夫彼罗得声誉日隆,一心扑在事业上,“为了不让他焦虑,我学会了不跟他说我自己的事,他好像也不是很关注我的看法。”

  于是埃莱娜就安稳地过起了贵妇的生活。“总会带着两个孩子,我觉得很自豪,我的包里鼓鼓囊囊,塞着她们需要的东西。”“每天都出门去,无论天气怎么样,只是为了让两个女儿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03

  然而正当她以为自己的隐忍换来生活的成全之际,她从小爱慕的男人尼诺却突然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尼诺,风度翩翩,学富五车,从小到大,埃莱娜都像灰姑娘一样默默地仰望着这位王子,无奈年轻时他爱的是自己最亲密的女友莉拉,对埃莱娜视同透明。成年后,虽然埃莱娜也逐渐听闻了尼诺玩弄女人的丑闻,且就她亲眼所见,有三个女人分别是在跟他上床后怀孕就被抛弃。

  明知女人在他眼中如同玩物的埃莱娜,却无法抵抗尼诺步步为营的诱惑——同是教授的尼诺先是跟彼罗得做朋友,因此有机会到埃莱娜家中做客,在受到他们一家热烈欢迎时,他施展迷人的魅力让大家都喜欢他的风趣幽默,只是对埃莱娜他保持着严肃正经的态度,只跟她谈她写的书,还跟彼罗得强调埃莱娜的才华;接着他让自己的妻儿也跟埃莱娜一家人相聚,其乐融融,关系紧密;再接下来他就有恃无恐地开始当着埃莱娜的面讥讽彼罗得,让拙嘴笨舌的彼罗得屡屡下不了台,而埃莱娜却对此感到愉快;最后一步便是向埃莱娜表白自己从年轻时就开始爱慕她,只是当年错把莉拉当成了她,因此才错过了这些年。

  埃莱娜就像老房着火般,完全为之疯狂,她深信尼诺这些年如自己一样深藏着对对方的爱。埃莱娜一直是个克制隐忍的好姑娘,为了自己的理想,她压抑了所有的欲望兢兢业业奋发向上才从破败落后的小镇走入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最终成了教授夫人,飞上枝头变凤凰。如今却因尼诺的诱惑,她的情欲如山洪爆发般势不可挡,她不要孩子,不要丈夫,舍弃家庭,最终决定与自己闺蜜的初恋男友私奔去!

  埃莱娜,这个自认为早已“离开”了落后的那不勒斯小镇的姑娘,精神上却又再次跌落到不堪中去。而她的朋友,那个早早辍学出来打工日益落魄的莉拉,在城中的灌肠厂打工打到虚脱之后最终选择回到那不勒斯小镇生活,凭借着对计算机的自学成才,她再次改变了命运。

  04

  埃莱娜的一生都在按部就班地努力奋斗,她聪明好学,乖巧能干,好运常伴,受人欢迎,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相反,莉拉是别人眼中的“坏姑娘”,不管不顾地往前冲,横冲直撞也不怕伤了别人,似乎总有自己的想法却总是命运多舛。

  很多时候,埃莱娜都觉得自己已远远抛下了她:当埃莱娜出入受了高等教育家庭纵谈世界经济时事时,仅受过小学教育的莉拉只能默默旁观无法理解;当埃莱娜一书成名衣着精致受人尊敬时,莉拉在工厂里日夜操劳衣衫褴褛备受屈辱;当埃莱娜关心工人关注女权时,莉拉正受人欺负无钱就医……

  最后命运却是笔锋一转,埃莱娜的城堡崩塌得七零八落,莉拉破碎的生活却被拼贴起崭新的形状。如果按照常人的话来说,不过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者似乎并不想如此偷懒解释人生境况。

  首先回头看看“坏女孩”莉拉,无论是在她挣脱以往的富贵僵化的婚姻,还是在最贫困时与心爱的男人一起打工,她从来都把自己看得最重要,不合适的话荣华富贵都可以抛却,尽管这样使自己的原生家庭走向富贵的希望破灭,使得自己成为父母兄弟眼中的仇人,她也在所不惜;合适的话即使一贫如洗,她也愿意跟随风餐露宿,但是尽管如此也不忘自尊自爱,不以爱情之名做屈附,再苦再累也不要对方养着。即便在最落魄贫困时,濒临精神崩溃时,受到侮辱挑衅时,她不仅永远直面问题,还永远不放弃自己。

  反观埃莱娜,虽然受了高等教育,提倡女权思想,呐喊平等思维,回过头来依旧是指望嫁入名门去获取更多资源,依旧是在婚姻出现问题时自我麻痹屈附家势,依旧是在明知是诱惑时还飞蛾扑火奋不顾身。

  “好姑娘”埃莱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她成功到哪一步,都会忍不住得意于自己又比别人强大了多少。真正的强大应该是内在精神的成长。尽管埃莱娜觉得自己在外求学接触了很多人,眼界开阔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识也比他人高明许多,但是真遇到人生重大抉择时,总是一再地浮云遮望眼。这是为什么呢?

  05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埃莱娜式的姑娘生活得总比莉拉式的姑娘幸福舒适许多。

  埃莱娜的痛苦不过就是丈夫并不认同她,也不够尊重她,更别谈懂得她了,可她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呀,地位尊荣且人前显贵。再看看莉拉,她除了苦心孤诣坚持内心所想,贫困的生活却要凭个人能力去拼命扭转,机会微乎其微,而且万般挣扎后容颜已老,人生短暂,所图为何?

  只是在小说中,作者无法喜欢埃莱娜式的“好姑娘”,大概是无法认同,一个人如果对“自我”都没有绝对清醒的认知,那她走过再多的路看过再多的风景,都依旧在原地踏步,都不能改变她看待事物依旧只能看到表象的肤浅,她既无法了解他人,更不懂得自己。她所有看似强大的本事,取得看似体面的成功,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假如命运要给她使个绊,她的城堡立即就会分崩离析,所有关于自我优秀的幻象都会消失。在作者眼理,埃莱娜式的姑娘不过是个没有灵魂的傀儡而已,不会因为换了件新衣裳就值得赞许。

  相反,作者很喜爱“坏姑娘”莉拉,她是活泼泼充满生命力的,有挣扎有困顿有难堪有羞辱,尽管她走不出那个落魄的小镇,但她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人心的深处,更能明白自己的内心所需。她既不依托别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从没停止过自我更新迭代,生活虽然贫困精神却开至荼蘼,因此尽管她被生活千锤百炼至容颜苍老,优秀的人依然能从她身上感受到新鲜生命力的吸引。

  这部女性小说,作者看似在探讨:婚姻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像埃莱娜嫁入名门更幸福了吗?莉拉从富贵夫家逃离出来更不幸了吗?她们的不幸是因为丈夫还是小孩,还是女性的身份?其实作者想论证的是:真正能让人幸福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九):這整部的情感很瓊瑤

  「這要歸咎於我們人生道路的分歧,我們之間的距離。然而,就算我住在其他城市,兩人從未見面,她一如往常不給我任何消息,我也不問,但她的影子仍然驅策著我,讓我消沉,讓我驕傲,讓我喪氣,讓我不得安寧。」艾琳娜與莉拉的情感一直是最吸引人的情節,正如艾琳娜所說莉拉有種特別的魅力,所以她的經歷才會那麼精彩震懾;但在第三部裡面莉拉的魅力好像就有點走下神壇了,她的偉大被描述的稍嫌刻意,每次都需要透過不同的角色去拱莉拉,時刻強調她的強大。

  這部讓我縈繞再三的是艾琳娜與尼諾的情感,那個永遠的摯愛,作者把艾琳娜對尼諾的愛描述的那麼瘋狂那麼寫實和深刻。但仔細想想,這部劇情若不是夾著義大利的時代背景以及細膩探討了女性在當時的思維與顛覆,其實起承轉合是很瓊瑤的,尤其艾琳娜與她口中的莉拉,我在看的時候簡直把她跟某個瓊瑤故事湊在了一起,她們有時候的不卑不亢對愛情的態度都有點油膩,這樣的油膩也是我少給一顆星的原因。

  《离开的,留下的》读后感(十):给我一个莉拉 我也可以变成莱农

  我有什么资格写书评呢 从来都是感想 那就顺着感想捋吧

  第三本是中年生活了 出轨 事业下滑 社会动荡 这就是中年危机啊 再加上莱农强行拉着莉拉 这么多年即使没有联络 但精神上她们从没断过 女性的敏感和情感就是这样玄之又玄

  其实看到第一本的中间 我就不时在想我的死党 在少年 青年 青壮年的时候 我们的那些冒险 好玩的可笑的 哪怕是最小的事 从未断联 只是近几年 家庭的变迁 朋友关系的变化 彼此疏远了 只是在微信里各自关心

  说回莱农和莉拉 我惊叹于这部小说跨度之大 生活之琐碎 提到 聊到这种碎片化的叙述 看似毫无规律 但其实作者埋下了种种伏笔和照应前后 让我感到她俩之间的精神力量是那么强大

  第一本一上来的尼诺到底是谁 第二本说到莉拉的性问题 第三本又突然出现了

  莉拉邪恶的 有魅力的 蛊惑人心的 是啊 她的那两句“莱农不会变坏 她才是那个坏女孩”、“所有事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 一直徘徊在脑子里 去猜测 联想 想看到不同答案 不过我敢肯定 不管她俩如何 莉拉变成莱农 那莱农肯定会变成莉拉 给自己开了很多脑洞 最可怕的 我居然冒出了 莉拉是莱农分裂出来的 或者反之

  故事走向不明显 猜测的种种答案好像都不是最满意的 所以我要去探索他们中的历史背景 社会问题了 还有 因为这本书 那不斯勒也列入我的旅行计划了 看看到底有多“脏乱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