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10篇

  《敲响密室之门》是一本由[日] 青崎有吾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一):《敲响密室之门》比较长的短评

  首先,人设是比较中二的,四个大学协会成员,一个女警,两个侦探,一个罪犯,你们读的是个啥学校…还有一个高中妹子管家,这个好评。性格嘛,侦探主要以吐槽为主,女警你不怕齁着,罪犯没什么存在感,妹子依然好评。

  其次,关于起名字的艺术。这本书,所有人的名字都特么巨怪。搞到我看完了,还是没记住除了妹子的以外的所有人的全名。

  敲响密室之门 ★★★★★

  推理小说什么最难得?机械密室!好的机械密室真的很少,要么太复杂,要么太扯淡。对于开篇这作,我的评价就是neat!不复杂,合理,而且还贴心的给了张小图,请问还要什么自行车?

  头发变短的尸体 ★★★★

  应该这样说,如果这是某位黄金时代的大师写的短篇,绝壁已经是经典了。受害者和施暴者身份互换,从头发为何变短作为突破口,找出了真相。唯一一点就是侦探有点儿要开挂的意思,还好作者频频加入细节点缀,显得推理没那么生硬。

  回旋转盘W! ★

  全篇你最扯,你知道不?我们读者看不见现场也就算了,你们俩侦探,一个警察看不出来保险箱是倒置的么?标题的倒置梗显然是为了缓解尴尬…

  廉价诡计 ★★

  如果不是有个脱线的女仆,根本就没有什么诡计。不过,利用换灯泡进行盲射的想法倒是不错,感觉还能敷衍出更好的故事。

  所谓的“雪地密室” ★★

  标题君,你心虚什么?广义密室,关于跌倒捅死自己这种事儿,我是不信的,甚至比亚爱一郎那篇更扯,何况还靠雪水将指纹洗了个干干净净。

  十元硬币太少了 ★★★

  本来我对安乐椅推理没什么抵抗力,上次看过最好的一篇还是<心里有数的人>,如果我没有看过柄刀一的<黄色的路>,我可能就给满分了。但是,你到底是不是抄的啊大哥~

  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 ★★★★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二):谈谈情(大误),推推理(正解)!

  近来,日本推理圈风靡起一股新的风潮:轻小说推理。早的时候大家被岛田庄司《奇想 天动》中撼动天地的“庞大”诡计手法深深吸引,对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中呕出灵魂的悲悸感同身受,可如今越来越少有人会沉下心来阅读一本沉重严肃大部头的推理小说,而且,推理大家的长篇现在往注水严重。这时候,更偏向动漫风的轻小说推理崛起,就像本书《敲响密室之门》的作者青崎有吾,91年出生的他可以说是日本推理作家界的小鲜肉一枚,更了解当代人的阅读痛点和口味,明快青春的人设,短篇单元剧的篇幅,再加上严谨的逻辑流,足以让大家充满代入感地捧着书享受一场精彩的推理盛宴。

  最开始知道青崎有吾还是在电影《唐人街探案》中,这部国产推理片的逻辑做得很不错,当然少不了对前辈推理作品的学习致敬,这其中,咱们的小鲜肉作家青崎赫然在列。长篇推理,可以拿出一定量的篇幅来铺陈故事,而短篇推理,你需要在极少篇幅下塑造角色、埋设诡计,开篇抓人眼球,结尾自圆其说,其实是很考验脑力与文笔的,至少这本《敲响密室之门》中的七个短篇,水准统一,整体达到优+的分数,尤其是开篇人物登场,通过敲门声辨人、初见委托人的描写,侦探二人的形象鲜明跃然纸上。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过青崎有吾被誉为青年一代逻辑推演能力最强的作家,很是名副其实。

  主要角色设定一个卷毛侦探御殿场倒理(总攻?!)破解犯罪手法,性格大大咧咧不拘一格小恶魔一枚;一个眼镜侦探片无冰雨(总受?!)探寻案件动机隐情,正经气场弱禁欲系,也是本书的第一视角“我”,但是从想要把事务所的名称改为帅气的“片无冰雨侦探事务所”可见其内在的小闷骚,外加一名爷们儿女警穿地决警部补(没错,这是名字),一位动人的高中生制服控女仆药子,后来再加上一枚类似于金田一少年中帮助凶手出谋划策高远遥一boss性质的帅气美少年反派系切美影(喜欢在现场留下cheap trick乐队的歌词),神秘范儿十足!看这人员设置,实乃动漫化影视化的最佳范本!

  开篇就以最经典的密室推理吹响侦探二人组战斗号角,密室梗早就被大家玩烂了,想别出心裁着实不易,而作者青崎有吾在本书中就另辟蹊径,故事中的密室不是为了掩盖他杀的真相,所以说案件的着眼点也从常规的凶手如何从密室中逃脱转移到凶手为什么要费力建密室,直到真相揭晓,杀人动机很浅显,可密室的动机真的是恶意满载!而在《廉价诡计》中,“动机无法理解”、“手法无法实现”的狙击案–狙杀一位永远不会靠近窗户的男人,同时也是系切美影在背后大显身手精心策划的犯罪手法,想要实现这一计划,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步步为营,其中双方的斗智暗流汹涌让人大呼过瘾,结尾倒理、冰雨、穿地、美影四人充满秘密的过去也初见端倪。而在最后一起投毒案中,我们在美影的圈套中,一步步拨开云雾走出人类定势思维的盲点,也隐约了解到是四年前的一起密室杀人才促成了四个人的分道扬镳,正如美影所说“我们四个人,直到现在还是那间密室的俘虏”,冰雨也说“有朝一日,总会迎来撬开那间密室的一天”,我相信,这无疑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后续可期!七个案件,看完意犹未尽,手法真的都很小很“廉价”,但都很精和妙,切入角度完全反正常思维,辛苦作者的脑细胞了。

  至于要问两位侦探之间有木有小基情,我想每次看到罪案现场,两位行动派侦探的互相揶揄打嘴仗没营养地你一言我一语,应该就能让所有小腐男腐女们一本满意,更别提轻抚脖颈时说出的那句“我信任你”了!(>3<)

  总之,想要轻松度快地读过周末下午,这本书短篇推理集,我拍胸脯第一推荐!

  .本书翻译得很棒,对味!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三):知道卖腐但没想到真会被萌到的推理佳作

  先说推理趴。

  讲两篇最喜欢的,一是《十元硬币太少了》。

  我自己非常非常喜欢这种安乐椅侦探故事!有一点像西泽保彦《啤酒之家的冒险》。这篇是主角侦探们——片无冰雨&御殿场倒理——在家喝夜酒,百无聊赖间管家女大学生出了一个简单且日常的小谜题,说她白天在路上,听到一个男人打着电话说:

  “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

  于是两人开始兴致勃勃地进行推理,究竟男人是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不断地提出假设、找出缺漏、推倒重来。

  有一点像日常里和朋友在开脑洞玩推理游戏,有很亲切的日常感。

  当然最妙的是意外发现推理结果竟然与真实的案件匹配上了,那种介于日常&非日常之间微妙的颠簸感,妙。

  另外一篇非常喜欢的要更加正统一些,是《敲响密室之门》,作为本书的第一篇还蛮合适的,充分展现了两位侦探的合作模式:冰雨是“动机专家”而倒理是“手法专家”,两个人各自小露一手,解开了这桩标准的密室杀人案件。

  手法方面是非常新奇的idea,保证了良好的创新性的同时又并没有很荒诞,好评,令人印象深刻。

  动机方面乍一看觉得有点牵强有点扯,但仔细想想也挺残酷的,我喜欢。

  接下来说卖腐趴。

  两位侦探先生真的是......全书不遗余力地在卖腐。

  比如:

  (冰雨视角)

  “那差不多该讨论密码了......你怎么看?”

  我转过头,看到站在那边的药子时,这才突然反应过来,对了,今天倒理不在啊。出于平日里的习惯,我下意识地就向倒理咨询意见了。

  我自顾自地红了脸。

  红个大头鬼啦!!然后我心说接下来切换到倒理视角肯定也会有相同的一出,然后果不其然:

  (倒理视角)

  “你怎么看?”

  我正想向身后问,但转过身才发现没有任何人,我不禁红了脸。对了,今天冰雨不在啊,缺了那么个人,我有点不在状态。

  高中生谈恋爱吗????

  呵,你们直男写搞基也就只能写成这样了(冷笑.jpg)

  然而虽然我抱着轻蔑的心态(......)但不得不说很多地方的互动的的确确还是萌到我了。

  比如冰雨看起来比较不起眼,经常会被错当作倒理的助手,倒理也经常调戏他是“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大家都懂得,一旦类比了这两个人就会透出浓浓的基腐气息(我是说隔壁火村教授&爱丽丝小可爱))

  冰雨平时都会抗拒这个说法,但也有时候案件卡壳了就会(在我看来就是撒娇)地自称“华生”。

  (冰雨视角)

  “想到什么没?”倒理没精打采地问我。

  “华生表示没想到。”

  “别光在这种时候装助手啊!”倒理指着自己的胸口,“你纽扣都扣错了。”

  我还蛮喜欢这种互动的......

  当然让我被萌到且忍不住拍桌子+土拨鼠尖叫的不能剧透......还请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看吧,嘻嘻。

  总而言之!推理做的不错,文笔在一堆日系推理作家中也显得还不错,真的是没什么大毛病的相当均衡的优秀作品,喜欢,好评,推荐~!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四):分不清青崎有吾更喜欢倒理还是冰雨

  其实我也分不清更喜欢谁,都好。御殿场倒理,眼神似恶魔一头鬈发,穿着七分袖高领毛衣的手法专家;片无冰雨,看起来弱弱地戴着一副圆眼镜的动机专家。他们合开了一间侦探社,各有所长分工明确,因为互不相让,都想用自己的名字做社名成为了彼此不能同意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敲响密室之门”这样一个奇葩的名字,密室有双关的意思,既是作为侦探社工作性质的一层介绍,也成了这本书人物关系的一个隐喻,紧关着书中主角之间的秘密,相信在后续会有新的进展。

  小说一开始介绍人物时就有“干货”推理,用来解释敲响密室之门的含义,根据不同的人敲门方式的不同来推测是不是有委托人的到来,他们请了一个名叫药子的女高中生来打杂,她在小说里弥补了女性角色的缺失,这样看起来就舒服多了;出场人物中还有一位女警穿地决警部补,可是她在书中估计也在读者眼中并不能算作是一位“纯女性”来对待,她在案件现场手中的小零食总是换着花样儿的不断,可是她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刚强直爽,相比于两位男主,她反倒是更爷们儿一点儿。还有一位喜欢在现场留下cheap trick乐队的歌词癖好的杀手系切美影,在两个案件中出现,他会成为后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断断续续的回忆之中,曾与倒理、冰雨、穿地决一起共事,可因由四年前的密室事件而单飞独行。人物设定至此,看出90后的推理小说家青崎有吾有同时代的青春气息,总会有一个赋予感情的熟悉的反派对手在你的对立面,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动漫里的人物,都是会用到同样的手法,案件流程也很像《名侦探柯南》类似的给读者同样的情结。可对于严谨的本格推理小说,这本书中的七个短篇,算得上中规中矩,也不乏有小亮点的诡计与推理。

  我最爱首篇,这第一个案子很重要,如果不够出彩,两个侦探的能力遭到质疑,自然就会影响到读者看后面案件的期待。这个画室密室案其实也算不上很困难精妙的推理,但是却很讨巧很具有个人风格。儿弑父,因为自己的画得不到尊重,于是造出一个巧妙的密室来。在密室的案件中,很多推理小说家都有故意迎合的心态,毕竟是经典,都要在这么个房间里做些文章出来,可往往差强人意。这个案子却并不是刻意附和,其实在解谜之后也会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诡计,把画板放在地毯下面挡住门,是的就是这么容易的诡计。倒理用很流畅的推理过程解决了案件,最为出彩的莫过于冰雨的动机推理,杀人诛心并予以尊严的报复,这使得这个案件就显得特别心机严密,让看似并不太合理的诡计显得尤为精彩,动机牵制着杀人手法的设计,我倒是更愿意看到这样的案子,这是凶手的过人之处,也使这个人物思想更丰满,除了他自己只有侦探最能理解他的内心。 这本小说里的案件都并不是大制作,都是小成本,所以也不展开说案件了,需要你自己去琢磨一下。小成本的犯案自然不会有太多惊人的动作,所以对于作者而言写起来也很看功力,青崎有吾更具有对细节的把控进而展开案件并加以解决的能耐,逻辑较为严谨,自然流畅,也很具有说服力,很少会有无用的线索但会有主角之间无营养的对话(我很愿意听他们瞎扯),读来轻松愉快,所以不会很烧脑。可能相对于文学考量上会和众名家有很大差距但对于推理小说的界定与阅读体验来说,很令读者欢喜,至少我买账。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非常期待后续作品。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五):可以说是卡哇伊摇滚了

  我可能真的太闲了。

  一个1991年生的巨蟹座汉子能写出啥?对,我专门去调查了作者的星座,起因是这本书里那个怪盗基德一样的名罪犯,每次犯完罪都会留下几句歌词,全部出自Cheap Trick这个60年代成立的美国乐队。于是我去听了一下,年代感扑面而来不说,网易前5名热门歌曲很有摇摆音乐的感觉。摊手,这是民族摇滚简称民谣么!

  跳到作者特意提到的两首,《Clock Strikes Ten》《Busted》,更符合我胃口一些……吧。但真的很年代感啊。这位作者好这口?有趣。音乐如此,再看看作者的电影品位。有两处提到xx长得像演员xx,演员xx分别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早川雪洲。果然也很……复古啊。

  好的,这下我大概明白为啥这本银魂感强烈的推理小说总给我旧书店的赶脚了。

  我可没说梗都特别老!

  设定就是这个名叫“敲响密室之门”的侦探事务所里有两个侦探,一个是看起来很像恶魔的自然卷(自然卷高亮),一个是毫无存在感的眼镜,就是银他妈和新八酱嘛,装什么装。卷毛负责犯罪手法,眼镜负责犯罪动机。两人的合作天衣无缝,就是作为读者我总是分不清他俩性别。咳咳,虽说总卷头发的兰子我也有点烦,但性别感不强你们俩搞基都没有给里给气的赶脚啊!

  说说案子。最喜欢第二篇剪头发那个和十元硬币。最扯淡的是开保险箱。

  剪头发真的挺好的,不剧透了。十元硬币其实蛮傻的,但让我想起我和几个小伙伴总一起玩“日常之谜”。比如某君晚上加班回家,进楼门的时候听到奇怪的声响——“哎哟”,但当时已是半夜,某君家住在全是80岁老人的家属楼,平日里这个点老人早进入梦乡了。那么这声哎哟从何而来?大家给出了很多解答,当时排名第一的是:开门时挤到了黑夜……是不是一个很有诗意的解答?

  十元硬币就是在事务所打工的少女路上听到一个男人讲电话,说了一句“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于是俩侦探开始脑补发生了什么。很日常,很啰嗦,但就蛮日常的有趣的。

  除了这个,其他谜面就很复古了。什么密室啦,雪地密室啦,众目睽睽之下的密室啦,反正都差不多是你见过的。挺好的啊,看了这么多推理小说哪种死法还能吓到你不成?何况作者没事儿还来一句“浴室里是摆成JOJO姿势的尸体”,表示自己是个也在看动漫的热血少年,就是追JOJO感觉……也挺复古的。

  最后一个故事里,眼镜的手机响了,铃声是アイデンティティ的《Identity》,我又去听了一下,简直可爱啊!果然还是挺年轻的。不过我很怀疑他是电动游戏打多了,在这里夹带私货。

  执着地写传统解谜推理小故事的年轻人儿好可爱啊!

  真希望我一直这么闲,可以一本接一本地看。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六):充满活力,潜力很大的作品

  新星出版社能出版这部中译作品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本书参与了第七十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角逐,很遗憾未能摘得桂冠,不过阅读后发现没能获奖也是意料之中且合情合理的。

  据说青崎有吾被称为日本现代的“埃勒里·奎因”,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优点,在这部短篇集里有所表现但不十分突出(不过还没有阅读他的长篇,应该会很接近奎因的优点)。可能是短篇的缘故,准确来说只有倒数第二篇“十元硬币太少了”才看出奎因招牌式的“消去法”和“假设法”的影子,其他几篇日常推理占据了主要部分。青崎有吾在这7个短篇中,有意地选择了读者常常遇到的“标准密室”《敲响密室之门》、“雪地密室”《所谓雪地密室》、“不可能毒杀”《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譬如每当倒理和冰雨交流案情看法时,总要提及然后排除一些我们熟悉的传统观念,可以看出青崎有吾不仅身为一名90后推理作家,也站在一名推理读者的角度向这些传统诡计致敬和挑战,这一切都符合青崎有吾年轻一代推理作家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风格。

  青崎有吾的文风还是偏向大众化的,就像本书其中的一篇“廉价诡计”那样,所谓的廉价并不是指烂梗,而是指动机方面的薄弱之处,这一点我觉得是最像奎因的,奎因第一时期的一些国名系列,和青崎有吾一样,着重手法的逻辑分析,而在动机方面简单粗暴,或者基本是最后才揭露,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瑕不掩瑜,本作塑造的互补侦探形象很成功。分别是擅长手法的倒理和擅长动机的冰雨,就像每个案子一样,都需要手法和动机,才能算的上完美解决。这两个可爱的侦探,不但会一本正经各抒己见,而且还会时不时的推翻对方观点,相互揭短和互损的“打情骂俏”,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幽默,通过两个侦探对话式的推理,可以很轻松自然将案情的逻辑构建起来。7个短篇中两位侦探交相辉映,各自主导推理战场,不过最后的案子解决告诉我们,少了谁都不可以。这7篇里最喜欢的是《敲响密室之门》、《头发变短的尸体》和《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质量按5星满分的话个人评分如下。

  1.《敲响密室之门》 4星

  典型的心理密室。开篇就来波推理日常做开胃菜,氛围轻松愉快,楼梯和地毯构成的密室很让人意外,细究起来大概是青崎把门向外打开的伏笔一笔带过了,由错觉制造密室虽然是较为新鲜的手法,但动机也向这点靠拢就让人觉得有点投机取巧。

  2.《头发变短的尸体》 5星

  个人最喜欢的一篇。尸体头发变短之谜,异常现场的别样解答。这次登场的第一人称则是“手法专家”,几个逻辑推理点诸如“脱衣顺序”和“丢失的凶器”很有奎因之风,这篇主要的奇特之处也要归功于“不死小强型”的诡计,袭击者和被害者身份的意外交换,造成了无法解释的现象——尸体头发被剪掉,锁定凶手的证据要是再丰满些就好了。

  3.《回旋转盘W!》 3星

  保险箱密码问题。两位侦探分别接到两起奇怪的案子,最后又命运般相遇将两起案件并为一案。老人意外死亡,留下保险箱密码,但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究竟密码是假的还是未能破解。这个解答主要得益于对密码箱子的了解,坐标密码的伪解答脑洞够奇……老人死亡之谜十分平淡,但最后密码的破解过程还是挺让人意外。

  4.《廉价诡计》 3星

  一个不可能站在窗前的人被远距离狙杀。那个凳子的线索有点明显了,女仆伪造现场,让案情急转直下,而且让无法解释的疑点瞬间解决,让我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我特么真佩服青崎有吾这洗地的功夫。这本篇两位侦探的另一名好友首次出现,原来手法专家倒理、动机专家冰雨、女警部补穿地和旧书店老板美影是同一个社团成员,4位犯罪和推理学家分道扬镳,各自走上不同的路。

  5.《所谓的“雪地密室”》 1星

  标准的雪地密室,巨坑的一篇,我仔细看了半天脚印的痕迹,还以为有什么出乎意料的手法,结果……硬是把雪地密室新解答给圆了起来,当然青崎有吾想挑战一下灵感即将枯竭的雪地手法,也是应该鼓励的。

  6.《十元硬币太少了》 4星

  最具有奎因之风的短篇。青崎有吾在尝试了前面几个“廉价”诡计后,终于显露了完整精细的一篇。从一句“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这句话,通过严密的分析假设揭露出一起谋杀案,没想到一句话居然能有如此端倪。

  7.《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 5星

  美影的第二起犯罪,相对于第一起犯罪“廉价诡计”,我还是觉得这个更靠谱,更无限接近精确。其实我最后推理出的解答是杯子里都有毒,然后最后替换了杯子,不过还是青崎有吾更胜一筹,毒药和杯子分离的毒杀诡计很常见,比如爱德华霍克的《神奇瓦罐谜案》也是精彩的一篇,和青崎的这篇解答的意外性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来说,7篇的诡计优点很明显(种类不少,擅长逻辑分析),缺点也明显(动机薄弱,一笔带过),令故事显得有些单薄,布局方式也有些过于集中,青崎有吾运用诡计的本领看起来成熟了,如果布局上取一下卡尔短篇的长处,动机方面取一下爱德华·霍克的长处,逻辑的脑洞再向麻耶靠拢一下,尝试一些误导手法和伪解答,虽然有点担心会拼凑出四不像的作品,但就完成度而言能提升一个很高的层次。毕竟年轻就是资本,期待青崎的后续作!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七):这是一本很有卖点的书

  青崎有吾是一位年轻的推理作家,他写的书也都挺合年轻人的口味的。青崎笔下有三大系列:里染天马、不死少女、敲响密室之门,三者的共同特点是文风和人设的轻小说化。推理方面,不死少女暂未引进姑且不谈,里染天马系列以其炫目的奎因式逻辑推理而(在一些推理迷当中)闻名。由于里染天马系列国内并未引进(然而最近放出了《体育馆之谜》即将出版的消息),国内知道青崎的推理迷大多数也是通过豆瓣一位大神的民翻(感谢民翻大神),所以实际上青崎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敲响密室之门》的先一步引进无疑是大好消息,这是日本推理文坛新秀的作品首次在国内出版,感谢新星出版社。

  好了说了这么多,进入正题。正如标题所言,这是一本很有卖点的书。

  一、卖设定

  有趣的是,本书并没有采用侦探&助手这样的模式(或者说是惯例)。本书的主角是两位分工合作、亲密无间的半吊子侦探。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八):毫无压力的诡计让人轻松也不失为一种风格

  不算书评只算私人的牢骚和感想

  很喜欢读书,许多年前父亲曾多次告诫,大致意思:读书是好事,但读书要用心,囫囵吞枣式的读书不可取。

  那时候年轻,像海绵又像石头。像海绵,是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激情和好奇,不论是书里的还是书外的,都很着急的看,很着急的去体验。像石头,是性格,听不进去别人的话,很多事情更愿意自己去判断,一意孤行,得理不饶人。

  回头想来,可能把上面的事情处理成像石头像海绵会更好一些。海绵一般包容更多的建议、思想和角度;石头一般坚毅认真的去阅读。

  时代改变了,人们更喜欢快的,效率的,短小精悍的。也很少有人去写很长很长的影评,书评,乐评,观后感和日记了。

  把日子过的重复且毫无生气。碎片化。

  每每喝酒的时候都在感叹我应该是视频里的那个人,永远年轻用热泪盈眶的。

  几件事情让我冷静的决定,把思考变成行动。一个是高晓松先生的《晓说》有一期说到,他在麦田音乐的时候会收到很多信件和传真,都是大篇大篇的乐评。而现在几乎就是二元论,疯狂充满智慧的吐槽和无缘由的脑残支持!社交软件的设计也简化到只有点赞来表达情绪,你甚至都在疑惑,点赞者是为发表者的内容点赞,还是为他敢发表出来的行为点赞。我喜欢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很用心对待别人的作品,哪怕是骂,也都是逻辑扎实的骂。我喜欢那个人人都用心的年代。二是工作的压力繁重,想找一个放松的出口,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已经不能让我静心了。我决定矫正状态让自己认真阅读以静心。

  习惯的确很难修正,所以我选这本看起来阅读压力不大的《敲响密室之门》。

  判断正确,中大奖!阅读压力几乎为零。因为是七支短篇组成,行间距又很大。每一篇又都节奏紧凑,即使阅读的拖拖拉拉也丝毫不影响理解。

  读后第一感觉就是很符合现代人的节奏,但和我认知的小说有很大冲突,首先人物塑造的很单薄(见仁见智吧……毕竟现在流行脑补……)从我的认知出发,人物几乎不能产生移情,可能也是日本特有文化的体现,毕竟日本电影也有一个分支叫“脱力电影”,也是一个能打破次元壁的国家……其次,诡计的确廉价,从各种各样的文中叙述,作者也明显的表现出了自嘲。给我的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在尝试和打发时间而创作的作品。书中的诡计有些甚至廉价到不合逻辑,充满变数。但书中的轻松感和小聪明的确吸引了我。

  我依然读了两遍,因为个人心态的变化,我第二次阅读把重点放在了“为什么会吸引我,并且收获很多好评,(豆瓣平均4星)”这个点上。得出以下小感想。

  金庸老师说,“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小说是创造人物。”麦基老师说,“电影是故事。”从这两个角度说,这本《敲响密室之门》都不算过关,勉强算及格。因为最近工作和营销相关,我在读这本小说的同时也阅读了很多营销相关的书籍和案例,我忽然发现,有时候诡计和营销很相似。可能就是这本书吸引的原因。营销的原则有几条,各门派不尽相同,但有一条基本都会出现,那就是营销不能复杂一定要简单,容易理解。在所有分析的案例中,在流量导入的过程中,参与方式的确要简单。我脑洞大开的对应到了小说中,这些短篇故事的背景都是很生活化,即使是死亡事件,也没有丝毫的悲壮色彩和恐怖感。推理的小把戏也都很符合生活,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我想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吧,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活细节,被作者提出来,你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再次强调,虽然小说里的诡计有些无法完成或者变数太大)但智商又没有受到挑战的侮辱。潜移默化的就出现一种亲近感去放低标准原谅作者的一些不成熟的小诡计。(这种原谅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自嘲的影响。)

  我也会利用空闲时间写小说,但我不承认过是写小说(苦笑(^_^))因为如果放在几年前铅字印刷的年代,这些文字无法见到天日,顶多算写小说之前的练笔习作,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它们有机会发表在网络上,但从根本上来讲的确是太不成熟了。

  按照我之前的秉性看了这么一本书,我一定会一句不负责任的吐槽,然后果断丢弃。(我依然认为这种行为没有错……)但现在我更愿意思考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哪些思考,也许超出这本书本身的意义。我也更愿意鼓励这种颠覆认知的尝试写作。谁能保证或许作者写着写着就成熟了呢?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九):年轻真好啊!

  青崎不愧是90后推理作家,文风偏向轻小说的风格,人设也是很符合广大青少年口味的。然而从推理方面来看,却与文风相反,是相当古典的奎因式的逻辑流。相当年轻化的包装是青崎最明显的特点。

  青崎笔下的三大系列:住在学校活动室里面的二次元废材兼学习天才里染天马;“手法”跟“动机”基佬侦探二人组——御殿场倒理和片无冰雨;居住在鸟笼中的灵活“头脑”——萝莉少女轮堂鸦夜。从人设可以清晰地看出青崎的风格路线。其中,里染系列有较多数量的民翻,轮堂系列则仅有原版,而新星引进的这第一本青崎的作品,就是以“动机”“手法”推断分裂的侦探二人组为主角的。

  短短不到十万字的篇幅容纳了七个短篇,虽然青崎的民翻作品中体现出的强项是逻辑流,但这极短的篇幅就不能单单在逻辑上下功夫了,这里更加看重的就是逻辑和诡计的交错融合,推理的切入点的创新和人设对故事的包装。

  擅长“手法”分析,永远穿着高领毛衣的卷毛侦探御殿场倒理;擅长“动机”分析,穿西装存在感极弱的眼镜侦探片无冰雨;兼职做饭打扫的美少女高中生药子,零食不离口的女警川地决。最主要的几个出场人物都被作者安置了“绝对认得出”的特征,非常可爱,不仅弥补了因篇幅太短导致人物形象平面化的局限,同时也利于把有限的篇幅更多地用于推理中。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主角分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侦探,即“动机”和“手法”在推理过程中的分离,在这种有限的篇幅中可以制造出一种案件的分类感,这种在其他作品中模糊不清的界限在这里被刻意展示出来,通过表象侧重的推理方向与推理在更进一步后指引的方向在手法和动机两方面偏移,相当于在原有案件的基础上多制造了一个隐形的逆转,这种模式是很有意思的,使得内容单薄的案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满的观感。

  大致说一下我对各篇的感受。

  标题作《敲响密室之门》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画家死在成为密室的阁楼画室,画室中一幅油画被涂成红色,开始走“手法”重点后来转为“动机”重点,这篇可以说是诡计和动机兼顾了。这里的动机指的不是杀人动机而是制造密室的动机,非常妙。

  《头发变短的尸体》,讲了一个平胸女子穿着内衣死在浴缸里,尸体摆出JOJO的姿势(可以看出作者的恶趣味了),奇怪的是死者的长发被齐齐剪短了。这篇开始时切入点是剪短发的“动机”,走不通之后转变思路,从“手法”思考,成为诡计的一环。这篇的诡计也是老诡计组合了,过程挺自然的,很正常的推理。

  《回旋转盘W》,一个按遗嘱打不开的密码箱,一个穿着内衣死在家附近的老人。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无聊”委托,在进行分头调查时收束起来,成为了同一个人的谜。解答很简单,收束部分做的还可以。

  《廉价诡计》和末篇《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都是侦探和女警旧日的好友系切美影犯下的罪行。这两个案子的相同之处,一个是手法为同一人所设计,在死亡现场附近都留下了写着歌词的纸(浪漫的犯罪情怀);还有一点就是设计者都称他的诡计“廉价”。这个“廉价”,在阅读后体现为伪解答和真解答的简单粗暴,没有弯弯绕,只需注意某一点或者顺着情形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廉价诡计》讲的是一个永远不会靠近窗边的人在窗边遭到枪击。切入点简单粗暴,但是真的挺难想,还是挺有意思的。《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讲一个在众人注视下从装了十杯酒的托盘随机拿取一杯的政治家,在无人靠近的情况下于演讲过程中中毒身亡的案件。这个案子也是顺着消去的思路可能得出结论的推理,真相有点坑,容易走到那个方面但是简单粗暴的程度可能难以接受,我个人还算喜欢。这两篇的重心可能还是在为系列主线的推动服务的,在这本短篇集里面,描绘人物的字数太有限了,将主线人物通过案件自然的掺杂其中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所谓的“雪地密室”》,文题相符,就是一个雪地密室,大雪中只有死者走到中央的脚印,凶器上没有指纹。这篇很坑,解答很无赖,尤其是关于凶器上没有指纹的解答,让人忍不住想说“你是认真想到这个的吗?!”。所以不如说这篇是作者对传统“雪地密室”的吐槽吧,从题目“所谓的”也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吐槽倾向。

  《十元硬币太少了》,这篇是一个日常之谜,从兼职女高中生偶然听到的“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和简单的外貌描述开始的脑洞,作者也借侦探之口表明一系列推理只是脑洞,然而结尾的真实案件印证了侦探们的脑洞,从日常之谜一下子转变成真实的杀人事件,脑洞部分挺有趣的。这篇的评价见仁见智吧,这个日常之谜我个人思路和作者挺一致的,感觉比较普通,不过过程对于另一些读者来说是有趣的。

  整体来说这部短篇集的推理部分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娱乐性就差一些。里染系列的短篇集《风丘祭五十元硬币之谜》的模式类似本书的《十元硬币太少了》,但是《风丘祭》中的谜题设置更为精巧,更有意思,然而也有更多部分倾向于脑洞。如果从推理的可信度来看的话还是本书更胜一筹。参考《风丘祭》在里染系列中的地位,不如也将本作视为长篇作品的外传性质更为有趣。期待青崎的续作!

  总之,狩猎愉快!

  《敲响密室之门》读后感(十):逻辑+基情

  期待已久的青崎有吾第一本中译本,本格层面质量很高。

  依旧是轻小说化的设定,两个侦探一个负责手法一个负责动机,一边打情骂俏一边合作破案,再加上女仆高中生,御姐女警察,就能撑起整个破案流程。每个短篇约一万两千字的篇幅,除了诡计之外刻画极少,但人物性格的模糊并不影响情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本格推理作为点子文学的本质。

  综合来看《头发变短的尸体》质量最高,围绕凶手为何要剪去尸体的头发给出了崭新的解答,切入点脱衣服和打包的顺序来源于生活的细致观察,非常巧妙;标题作《敲响密室之门》次之,关键是被涂满红颜料的油画,密室诡计比较新颖;《十元硬币太少了》走西泽保彦式脑洞流,可惜与西泽保彦和横山秀夫都撞梗了,不过对“十元硬币太少了,还得要五个”文意的分析非常精彩,通过一句话推理出一起犯罪的模式值得借鉴。贯穿全书的是一个高远遥一式的大反派和两个侦探大学时的黑历史,据说续作今年就会在日本出版吧。

  2017-6-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