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沧桑阅尽话爱国》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沧桑阅尽话爱国》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7: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沧桑阅尽话爱国》的读后感10篇

  《沧桑阅尽话爱国》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一):谁能如此爱国

  现代的年轻人,对于高科技产物得心应手,但是对于中国的古老文化却显得一窍不通,跟外国人没什么两样。没有古人的发现与研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了解历史的同时,是对进步的最扎实的基础。这类书籍应该被列入中学教材,老一辈的东西得不到传承,是我们的一大遗憾,更是对历史的不尊敬。季羡林对于国学的理解比大多数人还要深刻,一个真正的爱国之人,是相信美好未来的人,是充满正能量的领导者。

  胡适说,近年来古学的大师渐渐逝去,新起的学者还不曾有什么大功绩表现出来。这就像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一般,只不过动物被保护起来了,而这些国学却并没有得到太多热度。可能是大家都觉得不需要了,既然科技已经进行到如今这样,就没什么要担心的了。但是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进步,而进步的基础就是掌握历史前辈所总结的道理。

  很多错误的思想不断传染,使人们还自以为加入了国学的保护队伍当中,其实这帮人才是罪魁祸首。人们还没搞清到底是什么使国学被人淡忘,有人怪罪于西洋学术,甚至认为孔教可以完全代表中国的古文化。还有人认为保护古学就是保存古文古诗,这都是外行人的做法,也是时候使这些得到一个终结了。季羡林对于祖国的理解使得他自己得到了一种升华,他有能力也有义务将这些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

  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东西够后人用一辈子了,他的文笔可以用儒雅来形容。看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不为利,只为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这也表现季老专注学术研究,名是表示人家对他学术成果的承认,没有也不行,但季老把学术作为他的人生追求而不是逐利手段。

  季羡林说过,他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母一个是养母。生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这里的养母指的是祖国,一个人出生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只是一个开始。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养育所有人的确实祖国,祖国提供了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报答的不仅是亲人,还有同等重要的祖国。在书中文章牵引了爱国情怀、国学传承,书名的“话爱国”诠释了季老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起我们这时代的人,季老那一辈真的是“沧桑阅尽”,但是他在历经磨难、挫折,仍然保持着一颗爱国赤子之心,且他还在书中思考与反思中国传统国学,更在最后一辑“西方不亮东方亮”中比较了东西方文化。然而对国学的关注,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东方文化比起西方文化,我想应该绝不弱于他们,然我们却在舍本取末的追求。季老在书中不仅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期望,也充满在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期望,或许就像鲁迅先生说想的,用文学来唤醒人的思想与国学。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二):对祖国满怀热忱的季老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三):文人之爱国

  季羡林老先生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老先生的一生可谓是恢弘壮丽,经历过晚清的统治,民国的动乱,同时也在纷乱的二战期间到异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季老先生归国报效国家。可事实有时候就是那么的无奈,文化大革命的出现更是让季老先生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尽了磨难。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季老先生的文字独具魅力吧。然而季老先生的报国之心,并没有冷却!一生的荣辱不惊化成了文字《沧桑阅尽话爱国》!

  这本散文集是季羡林老先生关于爱国情怀、国学传承以及文化交流与探索的见证。这本书里的文字可以说是代表了季老先生的心声。在这本书里一共分为了三个特辑,“沧桑阅尽话爱国”“国学求索无止期”“西方不亮东方亮”。在第一辑里先生在经历磨难和重重打击后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深爱着祖国。在他这部分文字里有这样的一段话: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既是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这足以表明老先生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季老先生作为文学界的泰斗,在向我们强调爱国的同时,在第二辑里面先生关学国学和国人道德观文字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先生。先生对于国学传承的态度还有对道德的阐述和思考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先生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用自己的文字让我们认清现状。先生的作品善于以小见大,他的爱国之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之情,而这正是当今浮躁的社会和缺少信仰的人们所急需的,值得一代代读者去体悟领会。而在第三辑里“东方不亮西方亮”从更宏观的角度,展现了先生对东方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比较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季老先生对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复兴的热切期盼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许。

  看季老先生的这部散文集受益匪浅,他的文章不会因为成书的年代久远显得脱节,相反他的作品读起来则是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季老先生的一直是爱国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独有的经历阅历让他的人生极为的丰富,他的文章,他的文字则是他留给我们所有人的宝贵财富。

  《沧桑阅尽话爱国》这部文集“季羡林先生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去传递他的爱国之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之情,而这正是当今浮躁的社会和缺少信仰的人们所急需的,值得一代代读者去体悟领会。”爱国不需要夸夸其谈,爱国是需要行动起来,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行动!读季老先生的《沧桑阅尽话爱国》了解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季羡林。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四):达则兼济天下——由季老来看如今爱国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关于爱国之言,想来读书的时候读了不少。然而现代有关爱国的文学,似乎只是存在在那些歌颂的歌曲上,和平年代下,很少再能写出慷慨激昂的诗歌。《沧桑阅尽话爱国》,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有关爱国的篇章。无论是国难当头,是知识分子的呐喊,还是在和平年代,关于自己爱国的只言片语。

  本文共分三辑:第一辑“沧桑阅尽化爱国”,第二辑“国学求索无止期”,第三辑“西方不亮东方亮”。在不同的角度上阐释对“爱国”一词的理解。而且将爱国这一名词,更是将时间为轴,将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诠释的淋漓。从旧时期知识分子关于爱国的抗争,饱含一颗赤子之心,到对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反思,关于国学的认知,再放眼国际,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对中国的未来的热切的期盼。

  经过编辑的分类整合,无论是做过的序还是在杂志社的发表,都有着自己对于国学的独特见解。他更像是一个孩童,用清澈的双眼去看待这个世界,有着没有尽头的求索的精神,饱含热情与期待。文字更是百看不厌,读罢便会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慨叹季老竟有如此之才,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奈何世间没能将我撩拨成一个知识分子,没能有着放眼未来的惊世之才,只能从文章中获取知识,似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读者们定能从中获得到关于爱国的新的见解,也定会发现爱国这并不是一个只需要喊一喊的口号,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需要在身边的生活实践的事情,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真心守护这个国家。

  对于社会现象,季老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其中运用了反讽法,更能让读者们看到其中的本质,能够真正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着同样的问题,也能够引导大众能够再次重视这个问题。

  如果说,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已经不符合现代的审视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可能不适用于现在。作为读者,阅后才发现,原来真正的文人是一个个哲学家,他能够由浅入深,能够窥探未来,文章似乎延续着他的生命,在这个时代中继续发光发亮。这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地方。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五):传统文人的爱国理念

  季羡林先生出生在1911年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季先生自言自己尚且算的清朝的遗少,经历过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民国时军阀的混战,也经历过异国求学时为二战所困流离他乡。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季先生与那时许许多多的归国知识分子一样,满腔热血只为建设中国,然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们那一批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受过批斗,蹲过牛棚,甚至于其中的一些人被打死或是选择了自杀,季先生自然也不可避免的经受了这一切。而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与极度丰富的物质文明相比,精神生活、人民素质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人文学科的学者来说,这样的对比不可不谓是一种打击。然而即使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磨难和打击,季羡林先生依然不改一颗爱国之心。有人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然而对于季先生而言,这一生的沧桑荣辱都无法改变他的报国爱国之心,此是为《沧桑阅尽话爱国》。

  季先生自开始写散文起,陆陆续续写了许多有关爱国精神爱国理念的这一类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季先生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爱国传统。中华民族在历朝历代总是面临边患问题,而抗击外敌保国卫家的民族英雄也就成了人们赞颂的对象。中国的文人乃至中国的普通百姓们都在这两千年间里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浸染,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也因为西方的迅速发展,中国倍受欺压凌辱,但中国人也因此更为团结,更加渴望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爱国的动力。对于年轻人,因为没有经历过过去的苦难,爱国精神或有所缺,甚至有部分人可以说是崇洋媚外,季先生在他的书篇文章里都大声疾呼,希望中国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民族特征,不要一味的自贬自卑,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

  季先生在鼓励大家爱国的同时,也并非没有注意到如今存在于国家国民身上的缺点。在本书的第二辑里,季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来谈论现在的种种的不文明行为。关于公德,季先生写了4篇文章,讲的却并非攸关生死的大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写的都是些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虽是小事,却关乎一个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素质。季先生绝非那种喊口号讲空话套话的人,他对于国家的热爱是真切的,也因为这种热爱,故而对于国家存在的种种的缺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件常人看似的小事不惜笔墨反复书写,都只是为了国家能有一点点的进步。

  在看季先生的这些散文的时候,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些写作年代比较早的文章,比如1947年写的送礼、邻人等文更加辛辣,讽刺意味更强。到了90年代,季先生在写这些社会上的弊端痼疾时,用笔和年轻时期比,略显温和。并非是季先生对这些事情多了宽容,而是他在阅尽沧桑后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选择直笔书写,走堂皇大道。季先生的行文里依然带着些讽刺幽默,但字里行间也能看出这几十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改变,意气少年变成了敦厚长着,但不变的是一颗永久的爱国心。

  季先生谈了爱国,谈了时弊,也谈了发展。他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明的世纪,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自身文化的优势,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大自傲,踏踏实实的建设我们的国家。爱国从来不是喊口号,爱国也永远不靠写文章,而季先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之心和爱国之行。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六):爱国之情当终生不忘

  文/河北小珊 评《沧桑阅尽话爱国》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是我所知道的最为强烈爱国情节的描写。金贼不灭,半世功名都视为尘土,这种爱国之情是何等浓烈,何等深入骨血!

  何为国家?一方面国由家构成,另一方面国不安定,家不兴盛,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平时期,不用去前线杀敌,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爱国精神依旧是国人必备的品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季羡林老先生这本《沧桑阅尽话爱国》是关于爱国情怀、国学传承、文化交流的探索与研究的散文精选。第一辑为“沧桑阅尽话爱国”,先生在历经磨难、挫折与打击之后,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第二辑为“国学求索无止期”,先生关于国学和道德的阐释与思考,体现了这位世纪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满含对祖国文化的深挚热爱;第三辑为“西方不亮东方亮”,从更宏观的角度,展现了先生对东方文化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比较的探索和研究。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品味先生的文字,朴实中带着正义和力量,先生多是从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情入手,就像随笔、日记一样娓娓道来,就像听一位长者讲述他年轻时候的故事,但是恰恰就在这些字里言间流露出许多让人思考的东西。比如《几件小事》这篇中,先生在德国购买的放剃须刀的小盒子,伴随他几十年,仍旧完好无损。除了小盒子的事情外,先生在德国多年从未看到做“零修”工作的人,这说明德国人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非常的严格,不管是大小物件都不掉以轻心,一件东西可以伴随消费者很长很长的日子。这让我想到我们的产品,很多东西保修期还没过,各种问题就像并发症一样冒出来。很多人喜欢买大品牌的商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售后好,但是如果所有消费者用不到售后岂不是更好?2016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在多位央视高层、政府领导、企业代表的见证下隆重启动。加入该计划的都是国家支柱行和民生广泛需要的行业,希望老百姓能切切实实收益,也希望我们国家品牌能够越办越好,越办越硬,超过德国,走在世界前列,希望当我年老的时候,身边陪伴我的有几件老物件,让我引以为自豪。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季羡林老先生的爱国之情,以及他对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复兴的热切期盼,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值得每一名读者深思领会。除了内容值得推荐外,书中还收录了季先生的多篇墨宝做彩插,十分珍贵。当然,如果你还想了解一个更加全面的季羡林,可以阅读“季羡林的诗意人生”系列的其他单册。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七):赤诚爱国心-----评《沧桑阅尽话爱国》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一生中有着无数的文学创作和艺术作品。这些存世的佳作无疑是后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代代相传。

  鹭江出版社最近精心地将“季羡林的诗意人生”系列集结推出,方便着读者们将季老先生的作品收集和珍藏。在这套系列作品中共包括了《莫问他乡与故乡》, 《月下清荷檐下猫》, 《忆着烟村旧风景》, 《寸草丹心万里程》, 《坐拥书城意未足》, 《一蓑烟雨任平生》, 《沧桑阅尽话爱国》和《繁华落尽是孤独》。

  前期我刚读完了这套系列精品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而这次我又选读了《沧桑阅尽话爱国》这个分册。延续着这个系列读本惯有的风格,《沧桑阅尽话爱国》用朴素的封面引领着书外的读者步入一个生动,真切,激情满怀的季老先生的爱情情怀中。打开那厚实的,水墨画图案配图的别致封面,我们最先得以引入眼帘的便是季羡林先生龙飞凤舞的毛笔字手迹组品分享板块。“看字如看人”。自由挥洒的文字功底背后同样也洋溢着季先生感慨万千的关于人生的感悟,爱国的昂扬抒发。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这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爱国情怀、国学传承、文化交流的探索与研究的散文精选。细细翻看目录,我们不难发现这本书册以三个不同的专辑形式将不同类型的散文收罗汇总。第一辑为“沧桑阅尽话爱国”,第二辑为“国学求索无止期”和第三辑为“西方不亮东方亮”。根据着这样的分类,我们又可以细化地对应去查阅浏览相关专辑的作品分享。沧桑阅尽话爱国,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充满了信心,迎接1955 年,又是光辉的胜利的一年——国庆日的感想----- 精彩的散文作品用着一种“看似形散,却神聚”的特色吸引着书外读者的注意。翻看着这本散文集,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神圣洗礼。作为一名爱看书的读者,我觉得自己也不断地追求着通过文字的阅读提升自我的思想。而当我读者季老先生的作品时,我更感受到了文字背后蕴藏着的精髓提炼。那种博古通今的侃侃而谈,那种信手拈来下的深切感叹,那种看似闲庭若步却实则发人深省的品评点播无一不处处张扬着大师的风范,深邃的思想分享。聆听着季老先生用文字描绘下的文字,我除了感慨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更是跟随着他的文字触及着他的赤子之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和烦死,诚挚的爱国热情------ 借助着《沧桑阅尽话爱国》,我更有幸的得以和老先生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言不在多,去更在于精;情不在于多,更在于深。只有细细地品读一二,我觉得这样的感悟才会有着前所未有的意犹未尽。

  正所谓拳拳赤诚爱国心,尽情展现于《沧桑阅尽话爱国》。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八):沧桑背后的殷殷爱国情

  沧桑背后的殷殷爱国情

  滁人也

  在其散文集《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书中,季羡林先生回顾了从小离家奔赴济南念书,然后成为清华的教授,经历抗日战争,经历文革变故,……他将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经历,浓缩成质朴深情的文字。让读者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历经沧桑。

  尽管如此,季羡林老人一生都没有抛弃自己的本心,尤其是在对祖国的挚爱方面,始终是初心不改。《沧桑阅尽话爱国》一书,就首次系统地辑录了他有关爱国主题的系列文章。

  该书中,季羡林先生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社会、对国学、对文化著作的独到的见解,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书中那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

  该书一共分三辑:沧桑阅尽话爱国、国学求索无止期、西方不亮东方亮。每一辑下面,都有若干真诚质朴的文章。如《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讲几句话》《千禧感言》《送礼》《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出季羡林先生的殷殷爱国之情。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没有做作,只有真实、真情、真意。《血浓于水》一文,记录了他从香港到台湾去,开始他是惴惴不安的,担心台湾的同胞对大陆有误解。但到了之后,却时时处处感受到台湾同胞那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于是,他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表明“分”已久,“合”必然,这是历史规律,是无人能抗抑的,甚至对可能阻止“合”的人提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该书中,不管是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随笔,还是为某些著作写的序文,都传递出一个响亮的声音:爱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编辑上,非常精美:封面图是由微博红人、当代艺术家老树所画的写意画,古朴厚重,极有意境和韵味;书内穿插了一些季羡林老人的墨宝,是非常珍贵的手迹。而这两样东西,都能为该书的收藏价值加不少的分。

  沧桑阅尽话爱国,季羡林先生一辈子经历坎坷,尤其是在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但是,他一辈子初心不改,赤子之心天地可鉴,质朴深沉的文字更是明证。《沧桑阅尽话爱国》一书,满含沧桑的背后,依然是令人动容的殷殷爱国情。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九):老一辈的爱国情怀——《沧桑阅尽话爱国》有感

  爱国这个话题无论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可以说爱国是我们每个人作为人的社会属性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与本国人民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民国时期的中国,由于当时国家力量不够强大,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可以说当时的国人的地位也是相当的低下,甚至当时有的公园还贴出:“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可以说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时刻强调爱国主义精神,为什么要从小就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说当一个国家处于危机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国人的爱国情怀是非常高昂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些出国留学的中国人明明已经在欧美开始有所作为的时候,还是选择了回国,例如詹天佑,茅以升等。可以说但凡了解一些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可以说对于这里面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是有很深刻的体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在党和政府的英明带领下,我们已经过了一个甲子多的和平时代,所以现在的爱国主义在每个国人的身上体现的方式与之前相比可能就不那么显著。有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在南京大学有的人穿和服拍照,有的人还公然宣称崇拜日本人,有的还发出一些口号想过殖民生活(理由就是香港的发展对比),可以说这些现象是相当不好的。但是大部分的民众还是骨子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如在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民众的示威游行等等。可以说我们如果能将视角往回看,看以前的历史上的人们是如何爱国的,可以说对于我们现今的人如何理性爱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一共分位三辑,里面不仅仅探讨了中西方的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或者自己的感想来抒发作为知识分子对于祖国的热爱。例如《爱国与奉献》《再谈爱国主义》《两个母亲》《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等等文章无一不体现了那种浓浓的爱国之情。

  总的来说,本书所选的这些文章是非常适合用来做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使用,因为文章的文字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可以说对于大师的著作,我们应该去仔细品读的,我们应该多抽点时间回来看看大师的作品,回味经典,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读者对守得住清贫的知识分子群体多一分关注。

  《沧桑阅尽话爱国》读后感(十):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本《沧桑阅尽话爱国》是作为《季羡林的诗意人生》精选散文集之一出版的,从题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选取季羡林先生关于爱国主题的文章来集辑出版,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季羡林先生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去传递他的爱国之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之情,而这正是当今浮躁的社会和缺少信仰的人们所急需的,值得一代代读者去体悟领会。

  在这本书里,季羡林先生回望过去的经历,书写满腔爱国热血,讲述国学研究的深思,对比东西方的差异,正如在封面所写的那样:“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在默默无名时也未曾忘记家国,这样的爱国心是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敬佩和学习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