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燕聊齐白石》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李燕聊齐白石》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0: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燕聊齐白石》经典读后感10篇

  《李燕聊齐白石》是一本由李燕 / 徐德亮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燕聊齐白石》读后感(一):大师逝去,我们还剩下什么?

  《李燕聊齐白石》读书笔记

  李燕 徐德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52,000字 263页

  大师逝去,我们还剩下什么?

  齐白石是我国一位非常非常有名艺术家,不只是国之瑰宝,在国际地位上也是名列前茅文化名人。白石老人首席弟子李苦禅之子---李燕,受自己徒弟徐德亮的邀请参加北京文艺广播的《艺海说宝》栏目时,讲了自己父亲和师祖的艺事。后经徐德亮整理,成了这本贴入了解白石老人的书。

  书是线订后胶装的,纸张也很精美,第一次打开的时候很喜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大概是里面那些白石老人和李苦禅的作品艺术气息太浓,也可能是书中的真挚情感太多。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白石老人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画虾的大画家,而且他的画作值钱。看过之后才知道,白石老人不只是画虾的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绘画它的东西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艺术成就。而且书法,金石篆刻也是大神级别存在。(我对艺术界的事情和白石老人的事迹实在了解不多,只能这么浅简的表达膜拜之情,汗颜一个。)

  白石老人的一生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画匠”的一生,虽然高产却基本是便宜处理的。而且为人谦虚本质善良质朴。我想这也是因为一片赤子之心才能辅助了他这么高的成就。

  为人处世善良,待人接物谦虚,治学严谨教授弟子言传身教。这些在李燕聊天的话音之外,我感觉到大师身上的好多优点已经没有人去学习了,世人只是在追风逐浪他的画作。一个艺术大师遭此待遇实在是悲哀,他的人格魅力难道就要随着他的仙逝而消失殆尽吗?

  我也是经此书才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还有国画。然而,我能背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能自己翻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却没有简单欣赏国画的水平。唯一的概念还是“留白”,却不知道国画也是可以五颜六色的,并且历久愈艳。上学时的《美术课本,第一次接触是第一天上学发下书来背回家,第二次就是毕业时装进麻袋卖掉,间或会有翻出来折纸玩的时候。应试教育下,没有兴趣家庭支持,我们这些普通民众精神品质怎么提高呢?也许是所谓的先提高物质水品在谈精神水平,但是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白石老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的。

  如此,我们只能说我们只有几位大师,还是已经逝去的大师。

  在自己的书上我使用了三个章。第一个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自己手工在一块比较软的金属刻印的,作为自己的藏书章,已经使用了十几年了。第二个是高中的时候在印章店里刻印的名字,用在了课本上,因为自己写字太难看。第三个是前两年自己设计的纹身原稿,目前也加入了藏书章的使用。铺垫这么多,实际上是想说,在这本书上,我没敢印。尤其是看到书中第82页提到的“以学愈愚”印后,更是不敢了,感觉我要是印上自己的章的话是一种亵渎。

  年少时画的,感觉自己一直在这里自怨自艾的隐藏自己的不努力

  《李燕聊齐白石》读后感(二):《李燕聊齐白石》—作艺人谈作艺人

  民国时期不少大师级人物都没怎么上过学。于是其复杂人生经历中,特别是学徒阶段受到的教育熏陶,往往就会“顺势”形成一些思维习惯、处事原则,伴随他们的一生。这样的人,个人认为给他们的艺术家的头衔倒像是“赘饰”,“作艺人”却更适合形容他们的精益求精执着上进、不慕名利不断进取,而齐白石老先生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能愈加确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则是得益于本书中的大量详实“爆料”。本书的作者徐德亮虽然是一名相声演员,但是师承李燕(音同“烟”)学习国画,而李燕则是齐白石先生得意门生李苦禅之子,本书以访谈的形式,让“当时人讲当世事”,传承人讲先辈大师,有料还不出圈儿,更兼身份相似,有专业视角,让人回想起当时的人的音容笑貌,世态人情。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书中反复强调的对待艺术的“态度问题。现在有些“搞艺术的人”那点儿毛病,都被齐白石老先生用一生的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脸:“作艺”现在被解释为旧时对表演称呼,但是,齐白石先生对绘画事业“精雕细作”、认为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但不许外界政治气候干扰坚守,则与之极为契合;他一生孜孜以求,实在的很,是为了把想表现的东西画出来,为了一大家子人等着要吃饭;他待人真诚,不要“谎”,却能在“物以稀为贵”的艺术市场以“量产”的方式长盛不衰,除了毋庸置疑天才,始终谦逊待人还不藏着掖着所谓的秘诀,更是因为他对待自己绘画“手艺”那份尽心劲儿—包括对自己一些绘画用具自行调配;诸多李燕从父亲的言语举动中侧面了解的,白石老人受困于人情不时显出的本色一面,比如收留没进过皇宫的预备太监还不嫌弃,被无赖人骗了金钱字画不过于着急上火,被附庸风雅的人讨要点评还是等着徒弟来了帮忙应付过去••••••所有的一切,都从侧面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被供在神坛上、而吃瓜群众可能压根儿不太懂得原因何在的可爱老人。

  毕竟是隔了时代的人,所以李燕在追忆齐白石老先生时,也常提起自己父亲李苦禅先生,转述李苦禅先生的论述,也提到了一些从前的行里被埋没的人,为有志于收藏和欣赏学习的人,也提供了不少的好资料,而书中时不时流露出的北京腔儿和相声行当里惯常用的,一股平常人看了“长学问”的特殊风格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读来亲切有趣。加上两位对话者时常讲到一些画国画方面的技法,现在的一些乱象,以后应当改进的态度,都让李燕作为一个继承了齐白石老先生“做艺人”精神的形象呼之欲出,更增加了读者对讲述内容接受度。

  听作艺人谈作艺人,理人间事长人间智。

  《李燕聊齐白石》读后感(三):促膝而谈家常

  卢浮宫是法国文艺复兴珍贵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闻名于世,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里面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艺术品,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雕像,这个受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毕加索是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作品进入卢浮宫的人,这个天才的艺术家让西方艺术跨过了一个最难跨过的门槛——模仿现实,把艺术领进了一个自由创作天地,为迷茫的现代艺术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就是这么一位里程碑的艺术家,对齐白石十分推崇,他曾说道:“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窥一斑而可知全豹,齐白石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十分崇高,尤其是专业学习绘画的人,齐白石的作品赏析是一堂必修课。 齐白石与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不同,齐白石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其成功之处在于: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境界。白石大师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从贝多芬身上认识了德国,从雨果身上了解了法国,而中国让世界记住的仅仅只是长城和秦俑。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类似齐白石那样有代表性的符号。”可见这位老者在世界艺术界的地位有多么崇高。 想必只要是中国人,就没人会不认识齐白石老先生的,就算你不了解他这个人,从他的画中也能看出此人不一般。他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专业学习绘画的人,齐白石的作品赏析是一堂必修课。画家多的是,绘画大师在中国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对中国绘画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没几个,齐白石就是其中之一。

  《李燕聊齐白石》读后感(四):白石老人是个好老师——读《李燕聊齐白石》

  文/岸晓风

  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和著名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之子李燕先生合著了一本书《李燕聊齐白石》,这本书信息量大,有趣有实料,同时还有数十幅珍贵照片,无论是搞艺术的还是门外汉,都能有自己的收获乐趣

  面对这样的一本好书,我同样有不少的体会。但是今天就着重说说我的一点感受,那就是齐白石先生的教育之道。李苦禅是齐白石的弟子,这本书里很多信息其实都与学画和教画有关。我想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那就是齐白石先生其实是一个好老师。

  首先,白石老人对徒弟不保密,讲到技法,也是毫无保留。书中提到,有一回,李苦禅先生看一个老前辈的画展,有人用的墨是积墨法,黑上加黑,一层一层的积墨。可是这黑到一定程度了,这墨就发亮了,一亮成皮鞋油了,就不黑了。苦禅先生就问这个老前辈,“老先生,您这个黑中黑,不发亮,透着深,这么有层次,您的墨是怎么用的?”这个老前辈就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好好练”。这其实是一句搪塞。世界上的真理废话就隔了一层窗户纸,但是真理永远不是废话,废话也不是真理。于是苦禅先生就去请教自己的老师白石老人,白石老师当时就把自己摸索多年的秘方告诉苦禅先生了。要知道,白石老师也不是人家教的,而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其次,白石老人讲的非常仔细。书中提到,白石老人给李苦禅先生讲画虾,就说:“苦禅,看我画”。就是这么一句话。然后,那个笔,那个水孟子是干干净净的,不是没事总是涮笔。斗笔,沾水捋干,然后掭墨,在盘子里掭到什么程度,怎么个掭法。之后还用小水勺,哪一个部分还浇一点儿水,那个笔翻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说的清清楚楚。

  再次,白石老人让弟子看清楚自己造诣的来龙去脉。比如白石老师最拿手的是画虾。为了画好虾,他自己就养了一些虾,经常观察。有人说白石老师画的是白洋淀的虾,其实并不是,而是白石老人是将海里的大虾和河沟里的虾的形象合在一起了,这个在中国写意的概念里叫做意象,以自己的意思取舍综合后形成的形象,就是说写意。有了这样的“铺垫”,我们就知道了白石老人的虾为什么都是画的5节,而不是生活中的6节。因为画画一般都取奇数,5节就比较大气。有好事之徒不服气,专门画了6节的虾,确实不如5节的好看

  《李燕聊齐白石》读后感(五):不为我们熟知的白石老人——《李燕聊齐白石》有感

  关于齐白石,可以说对于他的了解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提到的齐白石老先生善于画虾,关于齐白石老先生的其他事情基本上可以说都是毫无了解,可以说在正规的教科书上对于齐白石老先生的艺术地位是谈得比较少的。但是在长大之后,看过了一些艺术画展,也听过一些关于中国艺术史的书籍之后发现对于齐白石老先生基本上没有任何了解。但是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艺术发展情况,想要学习中国的绘画,关于齐白石那是必须得进行研究的。

  可以说提起齐白石老先生,我们的第一印象可以说就是其很会画画,他的画作在海内外都非常有名。但是就像这本《李燕聊齐白石》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齐白石本人了解吗?可以说‘白石老人’这个称谓有多少人清楚?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只需要会欣赏齐白石的画作就可以了,不用了解画家本人,就像听歌一样,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不少的,但是这是真的吗?这是对的吗?相信这对于学绘画专业的,尤其是国画专业的学生应该不会认同的。

  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齐白石先生的画作,画风以及画骨,我们就需要深入了解白石老人的其他方面,例如生活态度,处事态度等等。而市面上关于齐白石先生除了画虾之外的书籍是相当少的,而本书所要谈论的内容就刚好是这方面。可以说本书的两位作者李燕和徐德亮都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徐德亮作为李燕先生的助教,可以说在本书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李燕先生的父亲李苦禅作为白石老人的徒弟之一,也是成功的继承并发扬了齐派的绘画风格,可以说李燕先生在本书中聊到的关于白石老人的一些事迹的真实可靠程度是相当高的。这一点可以说是非重要的,毕竟在关于人物的回忆录方面,真实性是文章可读性的首要保证

  本书主要是采用的访谈的形式来探讨白石老人生平做人处事,画画上面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在第一聊“那年我9岁,师爷92岁”里面两位作者通过对话访谈的形式就通过讲述在与白石老人第一次拜访的场景,在这里面我们知道里面老尹的生平经历,也对于一些传言做了侧面澄清。例如谈到了齐白石与画鸽子趣事,在这里作者就澄清了齐白石画鸽子是在1950年以后的事了,与之前传言的一九四几年的齐白石画鸽子做了澄清。可能看到这里有人会认为这些与画画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如果能耐心继续往下看就会发现不一样了。例如后面就谈到了齐白石所有的画作里面,谈到了不同的画品味不一样,有的话纯粹是为了生计,有的则是包含了别样的感情。学画画的读者,尤其是在学习齐白石先生的画作的时候如果能够了解该画作的成因的时候,可能对于进一步理解画作的含义是很有帮助的。

  可以说,本书由于是采用了访谈聊天的形式来展开,可以说使得阅读本书的读者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亲切。当然在本书中作者有相当一部分笔墨也是着眼在自己的父亲上面,通过父亲李苦禅的角度来观察齐白石,可以说这也是非常符合作者在那个时代的身份。总的来说,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而且里面的真实性是相当高的,正因为这一点作者在本书中谈到的不为普通人熟知的白石老人是值得我们去认识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