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陌生的女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10篇

  《陌生女儿》是一本由[美] 金伯莉·麦克奎格(Kimberly McCreight)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一):“喜鹊会”实在糟糕透顶

  如果要说的话,“喜鹊会”实在糟糕透顶!外国社团都这样吗?逼新入会成员做各种让人蒙羞的坏事?入会简直是给自己挖坑,艾米丽亚怎么这么蠢,就算是为了爱情,我不能理解…一开始艾米丽亚周围的一切让我摸不着头脑,本是谁,赞迪为什么这么刻薄,不读到最后,谜底也不会被揭开,就一本小说来说,缓缓推进,真相反被层层掀开,一边读一边不禁有着种种猜想,真相快要浮出水面时我几乎是咬着手指祈求不要是我想象的那样!只能说结局必然和偶然的结合人物性格使然,而且恰好停在某个地方恰好发生某事,是个意外,但不值得被原谅,起码我不会原谅喜鹊会的所作所为,那样的群体做恶,谁能忍受得了我喜欢西尔维亚,虽然没读多少小说,对人物的想象有时十分困难,但唯有她却非常鲜明,有这样的死党“真不赖”。在情感问题上我是个傻子,有时自己的情感都搞不清楚,人到底有多少种情感?感觉读小说能多少学会一点,毕竟它直接告诉了你它叫什么以及有什么表现哈哈,总之这样精彩紧扣心弦的小说不妨多读几部哈哈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二):千万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最熟悉陌生人

  我们一直以来都自以为是地认为对身边的人很了解,譬如自己的爸妈同床共枕爱人经历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女

  人人皆有秘密,连最亲近的人都瞒得密不透风挚爱之人或许并非我们所坚信的模样。正值花季的女儿究竟过着怎样的人生?隐藏了哪些从未吐露的真相?而天下为人父母者,又是否真正走进过子女内心。—《陌生的女儿》

  自从翻开《陌生的女儿》一书后,我就被里面的剧情吸引住,快500页的书,却没有半句废话

  主人公凯特一直认为对女儿艾米丽亚很了解,但当女儿死后,凯特却突然发现原来对女儿的一切很陌生。艾米丽亚是凯特一夜情后生下私生女儿,一出世就没有爸爸,虽然没有爸爸,但艾米丽亚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自卑,相反的是她学习成绩优秀,是学校里面的尖子生。所以凯特始终不相信女儿艾米丽亚是因为论文作弊的原因而跑上学校天台跳楼自杀的。

  于是凯特决定警方提出质疑,随着与警方的深入调查,凯特发现女儿很多她所不知道的事情,这些事情令凯特几乎崩溃了。

  原来女儿是同性恋者,她参与了学校的秘密社团“喜鹊会”,为的就是能接近喜欢的人。喜鹊会,是学校里女学生私底下组织的社团,专做一些违背学校规定的事情。这个社团专门欺善怕恶,艾米丽亚曾一度被迫拍摄艳照,当艾米丽亚做出背叛社团的事后,就到处不断发布她的照片,令她陷入困境当中。

  随着调查的深入,令凯特震惊的是,自己一向认定的人却不是艾米丽亚的亲生父亲,反而一直与她是合作伙伴关系上司,却是女儿的亲生父亲。想要杀死女儿的人却是来自一个亲生父亲的情妇,仅仅是因为她嫉妒心。

  不得不再次称赞《陌生的女儿》这本书的剧情引人入胜,凯特的女儿艾米丽亚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的?请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在书的结尾最终会给予我们答案

  作为一个妈妈,我深深感受到凯特的痛苦,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连女儿的亲生父亲都会搞错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呢?她整天埋头于工作当中,每天晚上回到家,女儿早己入睡,第二天起来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和女儿聊天。尽管凯特在周末会尽量腾出时间来陪女儿吃顿饭,可是对于正在于青春期的艾米丽亚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导致她只能向外人倾诉心事,慢慢地两母女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了。

  读完该书,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深思当中。即将迎接二胎的我,不禁忧虑二孩的到来,是否会影响着大宝的心理健康成长。如何让大宝从心里面接受认同二宝的存在,我从怀上二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各种相关的信息

  首先我要做的是孩子爸爸的思想工作,我和丈夫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让他认识到他作为爸爸的责任更重了,我要求他答应我待二宝出世后,要对大宝给予更多的爱,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同时我也曾翻阅过相关资料,其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当大宝和二宝同时需要妈妈时,我们应首先去安抚大宝的情绪,如果二宝哭,就让她暂时哭一下,待大宝情绪稳定下来了,再去照顾二宝,因为二宝刚出生,对任何事的敏感性不强。

  另外千万不要在大宝面前,拿二宝作对比,这会严重伤害大宝的自尊心,造成不可挽救的创伤。我姐的孩子就是一个例子,我姐在孩子小时候经常拿两个孩子对比,现在导致每次教育大女儿的时候,她总会说我姐就是偏心弟弟。而弟弟也因此造成以自我为中心霸道独横的性格。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从大宝出生后,我毅然辞掉了多年的工作,成为了全职妈妈,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大宝很懂事,也很听话,偶尔还会做出或说出一些令我很惊喜举动话语。虽然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面,全职妈妈这份工作曾令我一度失去自信,也迷茫过,可是现在回头看看,与孩子那一去不复返童年相比,我那几年的时间又算得上什么呢?

  很庆幸当初没有把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要不然,很可能又多了一个艾米丽亚了。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三):她是自杀么?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意思是我们面对别人的另眼相待时,总会这样自我排解。可是,如果母亲不懂女儿的话,女儿一定会非常难过吧,尤其是一个单身家庭的女儿。当母亲得知女儿跳楼自杀后才想要了解女儿。这时已经为时已晚,而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短信,说女儿不是自杀,非常震惊,母亲开始寻找蛛丝马迹,女儿真的是自杀么? 本书的作者金伯莉•麦克奎格(Kimberly McCreight)就读于瓦萨学院,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目前与丈夫及两个女儿居住于布鲁克林。她的小说《陌生的女儿》甫一出版,即获安东尼奖提名、爱伦•坡奖最佳新人提名、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荐书决选名单等殊荣这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就是讲了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关于父母与儿女,学校的网络暴力,以及学校的帮派的大问题。 对于一般人看来,凯利是个成功人士,从小品学兼优,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而凯利一路大学到工作更是顺风顺水,让人羡慕的履历,但是,她唯一的不同即是24岁那年成为了一个单亲妈妈,这是她一直无法面对的错误,女儿似乎承载了她全部的爱,律师工作的她在工作起来也是忙的不可开交,一直提供女儿优质的生活,但对于女儿的问题谈话,她总是无暇顾及,虽然女儿也很爱母亲,但是女儿想要的爸爸是谁,母亲一直无法回答。 女儿艾利米利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因为拥有遗传病,她的两侧瞳孔颜色一样,她从小品学兼优,爱读书,因为没有父亲所以和‘坏女孩’西尔维娅成为好友,她一直循规蹈矩,除了有一个本的网友,直到有一天,收到学校喜鹊帮的邀请函,这是个个性帮派,只邀请与众不同的人,帮会的 人都是大家喜欢和追逐目标,而艾利米利就这样选择加入,帮派的第一条通知,竟然是穿裙子不穿底裤,就这样,艾利米利红了,有更多人的人认识了她,而之后更是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 作者开头通过学校知名八卦广播恩典堂宝典,桃色绯闻吸引眼球,而开头即是凯利得知女儿死讯,第二部分通过艾利米利的视角,讲述了入会的开端,双重角色代入,让人更渴望探知母亲女儿的秘密。 这个帮会跟她死亡又有什么关系,而艾利米利执着于凯利的父亲是谁,没有得到回复又有什么关系?她真的是自杀么?这一切问题,都要在书中寻找答案。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四):可能每个乖乖女心中都藏着一个“酷妞”梦

  从一开篇艾米丽亚坠亡的悬念开始,故事分别从凯特和女儿艾米丽亚的角度一步步铺陈开来,当凯特和艾米丽亚的部分相交时,也就是真相大白的时候。读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心一直被小说紧紧牵引着,一刻也不曾放松。每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都要大胆地猜测一番:艾米丽亚之死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艾米丽亚的偶像——弗吉尼亚·伍尔芙不就是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吗?难道艾米丽亚也走上了与自己的偶像相同道路?然而,艾米丽亚这样一个贴心懂事、体谅妈妈的好孩子,会忍心抛下自己的单身妈妈?如果是他杀,那Ta到底和艾米丽亚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到底是什么,也猛然发现,自己之前的所有猜测都不准确。所以,到结尾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填坑的功力

  如果说悬疑出人意料的结局是两大亮点的话,就我个人而言,我却更关注艾米丽亚的内心。

  可以说,艾米丽亚是个体贴懂事、善解人意、“自给自足”的乖乖女。妈妈凯特工作繁忙,通常是艾米丽亚已经熟睡,凯特才从律所疲惫地回来。大部分时间,艾米丽亚都是一个人,但她从不埋怨凯特,她懂得通过换位思考去体谅妈妈,她从小就学会了自己处理手头难题,不让妈妈为自己担心。从来不惹麻烦、不参与任何乌烟瘴气事儿的艾米丽亚,为什么还要蹚“喜鹊会”那浑水呢?而且她和闺密早就约好,两人不参加社团,除非双双受邀。那艾米丽亚为什么会背弃两人的约定呢?所以我在想,可能每个乖乖女心中都藏着一个“酷妞”梦。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狼门会’与‘喜鹊会’堪称‘恩典堂’版的橄榄球运动员与啦啦队员组合,也就是最酷的那帮男男女女。跟这两个社团比“酷”的话,‘德文客’与‘都铎会’成员恐怕稍逊一筹。”艾米丽亚心里对“喜鹊会”的认知就是无比的“酷”。还有一段艾米丽亚对“喜鹊会”中的一名“酷妞”的描述:“我认出了其中一个:她长着一头泛红的长卷发,颇为浓密。‘恩典堂’里遍地是随大流的学生,这头红发便显得格外狂野、与众不同,而它属于迪伦·克罗斯比:一位美貌夺人、极具人气的十一年级生。迪伦加入‘喜鹊会’倒是顺理成章,不过她的风头太足了,那帮女生只配给她提鞋。”艾米丽亚对迪伦·克罗斯比的评价如此之高,大概是因为,她内心某个隐藏的角落里,一直有着这样的渴望,成为一名“酷妞”,像迪伦那样美貌夺人、极具人气、自在随性、与众不同的“酷妞”。这也解释了她为什么会被迪伦吸引。

  从艾米丽亚的家庭背景来讲,长在单亲家庭的她,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难免缺乏安全感。而心地善良的她处处体谅妈妈凯特,所以处事总会思前想后小心谨慎。与父亲相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意味着她的人生道路上某种“包容”角色的空白,所以她在与人相处时,总在思虑如何不犯错,不去惹怒别人。这样的谨言慎行小心翼翼汇聚积累到青春期时,会触发一定的逆反心理,只需一点点引子,就会牵引出内心深处隐藏的愿望:成为自在随性、随心所欲、与众不同的“酷妞”。

  艾米丽亚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喜鹊会”,为什么会越陷越深,这大概就是她心理层次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艾米丽亚大约是乖乖女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原因,很多体贴懂事、安分守己的女孩被贴上了“乖乖女”的标签,但就像艾米丽亚那样,可能每个乖乖女心中都藏着一个“酷妞”梦。当然,这个梦不一定要实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那种“酷妞”,做最好的、最舒服的自己,就可以是自己的“酷妞”。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五):就《陌生的女儿》发一些牢骚

  在拿到《陌生的女儿》一书时,我曾在思考,这本书的内容会不会和以往读过的欧美小说一些书一样晦涩且冗长呢。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很有可能看个几十页便将此书放下,然后重度无聊的时候选择一个“良辰吉时”再度阅读……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后,一直到全部阅读完毕。那种择日再审的想法,在我脑海里一次也没有出现过。

  我个人很喜欢这本小说的节奏,故事引人入胜,环环相扣,可以说拿捏的恰到好处,很少出现废话。不到五百页的《陌生的女儿》一书,围绕着母亲凯特的调查以及艾米莉亚的「自杀」而展开。如果只是阅读书后的简介,很有可能误以为这是一部推理小说。然而,此书真正所要追查的并不是艾米莉亚是怎么死亡的。而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悲剧

  在微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关中国校园暴力事件视频。大多数多以肉体上的人身攻击为主。这些不过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上去能制止的。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又能怎样处理呢?

  记得李宗盛曾有一首歌叫做《寂寞难耐》,歌词曾这样写到:

  总是平白无故的,难过起来

  然而大夥都在 笑话正是精彩

  怎么好意思,一个人开……

  (这首歌和《陌生的女儿》分别服用,效果显著)

  无形的寂寞时常会出现在各种生命体的身边,扮演着双重角色。其真正的滋味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无法真正理解。小说中的母亲凯特虽说是家人,但她对女儿在学校的所有状况都不清不楚。即使艾米莉亚有好几次想向母亲敞开心扉,凯特也因为工作的关系,因为自己的一些秘密而避开艾米莉亚。当女儿艾米莉亚死后,这位十分爱惜女儿的母亲才发现,自己对女儿其实一无所有,宛如陌生人一样。甚至会想:自己的女儿应该是个优等生,怎么会发生这些事!

  其实,有些父母在不了解其事件具体的前因后果之时,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口头上的安慰罢了(甚至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而刻意推辞)。毕竟,家长们需要养家糊口,拼命工作。而孩子,只不过是孩子。不可能感受到和自己在社会上受到的相似的痛苦。这话或许没错,只不过,他们忘了一点,时代早已经不同……有的时候,为了摆脱寂寞的束缚,为了融入所谓的集体,人们会无奈的选择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即便是被誉为避风港湾的学校也不例外。毕竟,少数必须服从多数。毕竟集体,群聚才应该是「人」必须追寻的生活方式。在追寻这种生活道路的时候,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一种美名其曰“锻炼自我”的借口。艾米莉亚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不对,与其说是艾米莉亚这个孩子,倒不如说艾米莉亚其实是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没有人真心了解她,直到死也没有。

  《陌生的女儿》一书中出现的各种冷暴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曾有发生。这些事情其实完全可以避免(书快到结尾处,也曾表示伍德豪斯校长对所有的事情其实都很清楚),但却无法阻止反而为了包住自身利益,选择了妥协。妥协永远不会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放纵。就像这部小说,虽说找到了答案。但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艾米莉亚死了,身为母亲的凯特也明白了如何珍惜女儿但就像小说写的那样:再也来不及做出任何改变,再也来不及更改曾经的选择,再也来不及当一个更加出色的妈妈了。一部荒诞的故事拉下了帷幕,但与其相关的许多故事并没有完结。《陌生的女儿》与其说是一部令人悲伤的悲剧,倒不如说是一种警告。其实,也没必要把这种小说说的太深,话说的太大。但是,多在意自己身边的人。对于那些孤僻的,看上去另类的人,也请不要刻意伤害他们。以上。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六):别人的目光是我们的监狱,别人的想法是我们的牢笼

  艾米丽亚最喜欢的作家是弗吉尼亚•伍尔芙,本文标题就出自她口。伍尔芙塑造的达洛维夫人,一生都只做自己,最喜欢漫步于伦敦街头,不怕骄阳炎热,不怕隆冬严寒;伍尔芙说“一个女人应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而本书中的艾米丽亚,这个15岁的优等生虽然把《到灯塔去》看了几十遍,虽然能够眼光独到地对女性主义大谈特谈,实际上却远不如她文学偶像笔下的人物那么自由洒脱。从始至终,艾米丽亚怀揣着数不清的秘密,不敢向母亲、好友和爱人坦白。她怕母亲多事,怕好友翻脸。她爱上了漂亮的红发女生迪伦,却根本不敢向她坦言自己对学校秘密社团的厌恶之情,生怕对方会因此离去;她甚至不敢承认自己喜欢读书,每说一个字、一句话都小心翼翼,不想引起迪伦丝毫的反感。在迪伦面前,艾米丽亚的姿态低极了,她不敢做自己,却始终不明白:如果对方爱上的不是那个最真实的你,那么这段感情究竟又有何意义?

  当然我们无权责备艾米丽亚,因为就连她的偶像伍尔芙,最终不也是因为不堪抑郁,而投河自尽吗?本书的英文原名叫作Reconstructing Amelia,“重构艾米丽亚”。其实故事中凯特抽丝剥茧、一点一点重新认识到的,不仅是女儿真实的人生和残酷的死亡真相,还有我们每个人被迫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永远没法自由自在的脆弱本质。为了赢得一个女孩的青睐、一张哈佛的录取通知、一份风光的律师职业,一个人竟然可以违心地忍受欺凌、拍裸照,甚至藏在一个假手机、假名字后面,做着让自己都害怕的龌龊之事。没有人能不顾他人的眼光生活,我们都经历着相同的可悲处境,却又假装一切完美无缺,于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如此孤独。

  艾米丽亚才15岁,想想我要是15岁的时候遇到这一堆事儿,恐怕早就要自杀了。但我不得不吐槽一句,她的自我保护意识实在是太差了……一点也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习惯于独居的、非常独立的女孩。

  书中的另一个女主人公凯特,也就是艾米丽亚的妈妈,真的是太不招人待见了。她的控制欲太强,在艾米丽亚出事后变得更加烦人,动不动就“怒火中烧”“声嘶力竭地大吼”,怀疑人人都是害死她女儿的凶手,人家好好和她谈着话,她就一副“你有什么权力害死艾米丽亚”的样子,几次写到她恨不得一巴掌打过去,或者抓着对方肩膀摇晃到天昏地暗之类……其实,凯特这么不招人待见也不是她自己的错,在这种以女性视角展开的悬疑小说中,似乎那些抽丝剥茧的女主人公都有点烦人(感觉《火车上的女孩》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因为她们肩负着查清一切的责任,不得不带领着读者搞清每一个谜团、每一条线索。所以有时候明明警察已经再三告诫凯特不要添乱了,她却还是抑制不住自己要跑到别人家里盘问一番——为的就是揭开一切谜题。不过以这样的视角展开描写,小说倒确实是一气呵成,很精彩也很紧张,适合一天飞快地读完。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七):每一个受伤害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只管赚钱不管孩子的爸妈

  这是我第一次一口气读完的500页的长篇小说,全篇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太绝妙了。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女强人律师妈妈,接到校方电话自己乖巧可人懂事优秀的女儿在学校作弊。在她赶到学校之后发现,女儿跳楼自杀了。在最悲痛的时候,她收到了陌生人的短信声称,她的女儿不是自杀。由此,小说展开了一系列的追踪。在警方与律师妈妈的不断搜索中,惊人的一幕幕拉开了。昂贵的私立学校里竟然有霸陵社团,淫乱不堪。乖巧的女儿是女同性恋,爱上了另一个女生,并深陷霸陵社团并拍摄了艳照;自己的事业合作伙伴竟然是女儿的亲生父亲,想要杀死自己女儿的竟然来自亲生父亲的一个情妇的嫉妒心;然而失手将女儿逼下楼顶的,却是女儿最好的朋友,而这一切来自于霸陵社团领袖的一场陷害。

  书的最后并没有说明每个人的结局,但在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你会发现,让女儿一步步深陷于危险的,并不是其中的任何人,而是律师妈妈自己。作为一个母亲,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单亲,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在成长中的每一刻,每一个妈妈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关心特别好,但这种好的方式只是:拼命挣钱,给孩子买买买,把全世界都买回来,似乎才能抵消心中的不安和愧疚。你以为了解的孩子,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你的孩子。

  洪晃的《洪晃:为了女儿和家 拒绝生活外包》章中提到一句话:“我是欠她,但是我更多的是欠她时间,不是物质。我和其他家长一样,养成一个坏毛病,用物质来拟补时间。”这哪里是洪晃一个人的问题,简直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做了妈妈以后,发现养孩子是个消费大坑,于是特别有动力去赚钱,而且愈发工作勤奋努力。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关心过了。前段一个朋友在公号文章里写道,自己半夜起来在电脑前工作,女儿抱着被子站在她身后叫妈妈。那一刻她心如刀割。她不知道自己那么拼命的努力,其实根本满足不了女儿的内心。对于孩子来讲,她更需要一个妈妈的陪伴,而不是给了她多少礼物和钱。

  《陌生的女儿》这本书中,妈妈在女儿死后,通过查女儿的facebook, 博客,推特,短信和邮件,才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女儿,才了解到自己每天忙碌的背后,女儿在学校和家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她每天在想什么,她的性取向是什么,她爱上了谁,她遇到了什么麻烦。她回忆起女儿某一次跟她提到想说什么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忙碌搪塞了女儿,等自己想问的时候,孩子已不想开口。其实这一切自己早该知道,但就像女儿的好朋友说的那样“如果你不总是忙你的蠢工作,她就不会死。”

  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关心,也需要找到自己信赖的人。当她在家里在最亲密的人面前找不到任何可以安心的地方,就会去外面寻找。而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在外面找到了什么,就很难控制,也很难被知道了。就像书里警方一步步发现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真相,一个女孩子陷入了如此重大复杂的案情而不自知,不是父母的失职还能是什么呢?

  无独有偶,前几天网络上爆出的北京某个女生被700元一小时的男家教性侵一年,强奸四次。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孩子多次暗示家长安装摄像头,都没有被重视,直到一年后才被发现。作为一个高中生,对自己的保护和反抗能力如此之弱,预期是说孩子的懦弱,不如说是对父母的不信任。在很多网友的回复中发现,很多孩子小时候被亲戚或者朋友动手动脚,但家长都笑笑就过去了,觉得不可能,是小孩子胡闹。对于根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态度尚且如此,自己还能信任谁?

  当对父母的信任一点点消失的时候,在父母面前假装的乖巧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起云涌,而天真的忙碌的父母根本不知道。特别在青春期逆反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在出事之后才认识了自己到底养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为什么对这本书的主题如此有感触,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虽然两个孩子尚小,我却也在经历着女主人公的生活。我是打着陪伴孩子的旗号辞职回家了,但没想到回家后本来只是想随便兼职做做的工作越来越忙,忙到每天在书房里连孩子的面都见不到。一天到晚在电脑前,即使生孩子坐月子都不曾休息。无数次在夜晚看到孩子在躺在自己身边,下决心减少工作多陪孩子出去玩,但到了白天依然会哄走在自己身边转来转去的孩子。内心没有痛苦么?内心痛苦,挣扎,觉得对不起他们,但却无法面对工作放弃转身。前几天收拾孩子衣服的时候发现,孩子都能穿这么长的裤子了,我还总觉得他们很小。

  买过很多育儿书,听过很多教育讲座,却依旧做不好一个妈妈。在孩子哭闹,耍脾气,不听话的时候,依旧会着急上火。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人,特别是妈妈们,让我们一起开始,多关心孩子,不仅仅吃喝拉撒买买买,还有爱,真正的,好好的爱。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八):不要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以为她是你最亲近的人,你以为她是你最熟悉的人,你以为她的一切你洞知,你以为她的一切你掌控,这只是仅仅的“你以为,我以为”。有时真实的一切只有在命运出现转折或者厄运时,你才试着去揭开那不为你知的一面,你会发现以前的你以为真的只是你以为,而在她的另一个世界里,没有你的存在,也没有你知道的故事。

  从今天起,就读于纽约贵族私立学校的艾米丽亚将无法再更新脸书状态,因为她死了。一个阳光、美丽、聪明的女孩在花季就这样逝去了,校方给出的死因认定是:跳楼自杀。妈妈凯特作为高级律师事务所的诉讼律师,也是尽职尽责的单亲妈妈。她以为她对艾米丽亚了解得可以说是清澈见底,事情的突变让她不知所措,痛彻心扉、濒临崩溃,一条匿名的手机短信“艾米莉亚没有跳楼”让事情变得蹊跷起来,凯特尽顾着伤心,却忽略了女儿真正的死因是什么,生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正值花季的女儿究竟过着怎样的人生?隐藏了哪些从未吐露的真相?而天下为人父母者,又是否真正走进过子女的内心?她们看似亲密无间的母女关系是否只是一个假像?

  凯特是一个单亲妈妈,但是她对女儿艾米丽亚的爱却一分不减,虽然工作高度紧张、繁忙,压力大得有时甚至喘不过去来,但是她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有一个贴心、上进的女儿陪伴着。艾米丽亚一向乖巧上进,聪慧出众,头脑冷静,无论如何不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虽然父亲缺席,这一点也不影响她健、快乐、优秀地成长,这是她的骄傲,她的慰藉。但是某天校方的一个电话让这个幸福的妈妈一度降到了冰点,当她火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时,却发现女儿已经跳楼身亡。早上还和妈妈笑意盈盈地挥手告白,现在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摆在你面前,这种事情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让人受不了。校方和莫利纳警官给出的结果一样,艾米丽亚作弊被抓了现形,而且还是一篇英文论文。初步物证证明她是自杀身亡,但是这并未让凯特信服。人在过度伤心或过度兴奋的时候,大脑根本不会有正常的思维,她也一样,沉溺于悲痛,歉疚,追悔中,无法自拔。直到一条短信的出现,又重新唤回了她的生命,她开始寻找女儿死亡的原因,着手调查起女儿的手机短信,书包、字条,还有周边同学和朋友等一切能触及和搜索到的一切证据,在越来越接近真相的时候,她才发现女儿一直还有一个她不知道的世界。

  金伯莉•麦克奎格的小说《陌生的女儿》一出版,即获安东尼奖提名、爱伦•坡奖最佳新人提名、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荐书决选名单等殊荣。故事分两条线铺展,以交替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条是以艾米丽亚(女儿)的视角为线,一条是以凯特(妈妈)的视角为线。故事的真相纵横穿插在这两条交替的线中,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让我们看到女儿和母亲各自的生活与心理。人人皆有秘密,连最亲近的人都瞒得密不透风;挚爱之人或许并非我们所坚信的模样。这本《陌生的女儿》看后也让我们惊醒,我们真的了解最爱的人吗?也许她只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生命,爱与自由。我们共生在一个空间,不要戴着面具去生活,父母不要用“你以为”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注重内心的沟通,知道孩子所思所想,在不偏离轨道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自由,不要让我们之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九):亲子间也会有距离

  看到《陌生的女儿》这本书标题的时候,乍一看就觉得很奇怪,但同时又有点见怪不怪了。因为深思之后,我知道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会存在的,而且并不在少数。孩子和父母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关怀,互相依赖,这是专属于大众的普遍认知。不过这样的关系也可能跟随外部因素的关系而发生改变,正如纪伯伦的在诗中所形容的那样,看似亲密的孩子与父母,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当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时,亲子关系必然受到影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一点都不夸张。

  青春期意味着叛逆、敏感、难以管束,似乎所有不好的词语都诉说着这个时期来自孩子身上的“臭毛病”。故事中的主人公艾米丽亚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女孩子,与母亲凯特的关系虽算不上和谐完美,但她们彼此爱护对方,相依为命,生活也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正在忙于律师工作的凯特接到学校的紧急电话,在一路迟到后才算正式到达,可是眼前的一切让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艾米丽亚竟然在学校顶层跳楼自杀了。

  这一噩耗让凯特一度陷入失去女儿的恐惧中,每日以泪洗面、不敢进女儿的屋子、不敢碰女儿的所有物品。失去至亲的痛苦让她无法自拔,但在悲伤一段时间后,她始终是坚强的,努力让自己回到工作上。但命运就是这个爱捉弄人,就在这个时刻,两封匿名短信让她再次泣不成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为上面的内容告诉她:“艾米丽亚没有跳楼!”

  天呀,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一爆炸性的消息进入到凯特的脑海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并不希望女儿死亡,于是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弄清事件的真相,万一艾米丽亚还活着,正在经受某种阴谋该怎么办?就为了心中的一点希望,她下定决心开始了调查。

  扑朔迷离的情节:来自单亲家庭的困扰,凯特失败的爱情,工作狂的外祖母,青春期的艾米丽亚,“失踪”的父亲,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恩典堂”宝典所传播的小道消息...... 这些事情综合在一起,让故事变得悬疑重重,似乎也可以理解女儿艾米丽亚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陌生,至于之后的故事情节,反而越来越令人期待了!

  若说这是一本精彩的悬疑小说,一点也不为过,可我更觉得它诉说着亲子关系的潜在威胁,适合父母和孩子阅读,引人深思,或许在看过之后,和孩子的感情会有进一步的可能也说不准呢。

  《陌生的女儿》读后感(十):秘密,是无形的距离

  《陌生的女儿》,看到书名,就会有一种遐想,既然是女儿,那么作为母亲来说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但以“陌生”来作为“女儿”的定语,理论上是有冲突的。但也是这种冲突,突显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距离感。也正是因为这种距离感,从而制造出了本书的冲突感以及悬疑未知的存在。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在书中,这种距离的产生,是未知的不了解,也可以说秘密的存在。秘密,就像是一双无形的双手,渐渐拉远了你以为彼此亲近无比的距离。而关于秘密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想让自己在乎的人受伤;二、想要了解别人隐瞒自己的事情,所以为了去寻找自己未知的那个答案;三、拥有别人的秘密会让你觉得你们彼此的关系有了与众不同的羁绊,这会加深彼此之间的“亲密度”等等。

  就是这样矛盾的冲突感,让《陌生的女儿》出版之后,就获得了安东尼奖提名、爱伦·坡奖ZUI佳新人提名、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荐书决选名单等殊荣。

  故事的开始,就是单身妈妈凯特被女儿的老师通知,她的女儿艾米莉亚因为考试作弊将被处分。这对于凯特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女儿聪慧出众,为人体贴,富有创意,擅长体育,乖巧上进,如此优秀的女儿,在她眼中一直都是一个优等生。作弊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呢?

  当她心急火燎,紧赶慢赶赶到学校的时候,她没有见到女儿,而是从警方的口中得到了一个消息:女儿因为作弊跳楼自杀了。这是校方和警方共同认定给予的答案。

  痛失爱女的凯特开始一直沉溺于悲痛,歉疚,追悔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两条匿名的短信:艾米莉亚没有跳楼。艾米莉亚没有跳楼,你明白,我也明白。

  这两条短信让凯特清醒过来,作为母亲,对自己女儿的了解,艾米莉亚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决定。于是她开始追寻女儿跳楼的真相。

  凯特的秘密,在于没有告诉自己心爱的艾米莉亚,她的父亲究竟是谁,而凯特又是如何与他相遇的。为了隐藏这个秘密,面对艾米莉亚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她始终缄口不言,以各种借口希望跳过这个话题。但是却疏忽了,女儿已经15岁,早有了自己的思想,会为了寻求答案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艾米莉亚的秘密,是在社交平台结交了一个未见面的“好友”;“背叛”好友,为了自己的好奇心玩火般的加入了学校四大社团之一的“喜鹊会”。喜鹊——迷人而邪恶的鸟儿,以啄人眼球闻名。但是入会仪式并不简单,甚至这本身就是校园欺凌。

  学校和警方的秘密,在于隐藏了艾米莉亚跳楼的真正原因。当然如果是校园欺凌,校方会有很大的责任,这种有损于学校名誉的事情,校方肯定会弃卒保车,以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而警方,自然会和学校合作,隐瞒真相,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当凯特为了追寻真相,抽丝剥茧般地去还愿女儿死亡的真相,却也看清楚十多岁少女让人惊讶甚至难以接受的那些心思和行为……

  秘密,成为了最亲的两个人之间无形的距离,但随着秘密的解开,这距离或许更遥远了,或许更接近了。

  观看这本《陌生的女儿》,会让人思考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会让人思考面对秘密,我们应该隐藏还是开诚布公,坦诚地沟通。当然,我很喜欢本书叙述故事的方式和多元化元素的运用,也喜欢书里面带有的暗黑氛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