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10篇

2018-04-18 20: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10篇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是一本由鬼脚七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6-11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一):一路行走,后会有期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想到了苦行僧的朝圣之旅,每一次的俯身,每一次的五心朝下,不畏千难万苦,矢志不渝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而这本书对我来讲不亚于一场朝圣之旅,这是鬼脚七的灵魂修行,跟随七哥的修行感觉颇有收获,就像他书里的说的那句话一样,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说感同身受也许会有些夸张,但他的文字却是分量极重!

  爱过,方知情深;醉过,才知酒浓;人生只有一次,你千万不要错过!对于生命中的那些缘要记得随。就像本书的作者鬼脚七一样,他从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一路上化缘乞食,行程两千公里,一粥一饭一饮一瓢皆靠化缘,他跨黄河,过秦岭,走蜀道,越汉江......一路的辛劳可想而知经历九九八十一天,完成了他的这次修行!

  这是一本有关智慧之书。我个人非常敬佩七哥的这场修行,因为人生总要有一场灵魂减负的修行,我是没有七哥的魄力进行这样的修行。可他的修行,他的感悟,他的故事都在这本书里。看这本书也算是一场简短的修行之路。其实看他所走的路,所进行的修行我想到了说走说走的旅行,可旅行就会有行囊,而修行则是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在诱惑比比皆是凡尘,修行对普通人来说谈何容易。而鬼脚七则是克服重重的困难,靠着忍耐坚持一步步的走在自己的修行之路上。

  其实每个人的修行方法因人而异,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人。而七哥的这种修行方式在我个人看来不亚于苦行僧的修行。也许有些人看到这本书或许会说他是在作秀,可是对于修行是无处不在的。对于修行我们要向鬼脚七一样保持初心,用平常心和那份平凡的坚守去完成去坚持。前路虽然辛苦,但心要有力量,一路行走心之所向。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步都是新的终点。我们不知到行走的终点但知道人生的终点。生命长度靠人生的历程去丈量,路途的长途靠脚步丈量。每一次的独立行走,每一刻的独自修行,是途径也是抵达。鬼脚七的这份行动这次修行就是在喧嚣中找寻内心平静,在孤独感受内心的力量!

  一路行走,历经各种磨难,只为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他的修行不会随着这两千多公里的结束而结束,相反修行已是他活在世间的一部分,经历该经历的,获得更加圆满的。有些缘你随不随它都在那里,有些事是注定你要去完成的。随心!随缘!因为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一路行走,在这条人生之路上,后会有期!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二):有缘便会心欢喜

  看书就象和作者对话,有着相似的经历、困惑苦恼便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我近期读了很多佛教入门的书籍,比如《正见》系列,为我打开了一扇解释世界的窗,让我从这个角度对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进行了解读,虽然未能完全化解,读这些书却让我暂时忘记了烦恼。不记得谁说过,真正的幸福不是波澜壮阔而是心灵宁静平和深有感触。作者并非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路上,他才是刚刚开始。但他用短期出家不带分文行走81天的方式去体验,这让人敬佩,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把想法付诸实施人们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理由。我想驱使他这么做的一定是内心抑制不住的“冲动”,或者说他感受到了calling,天蝎比较随心随性,若非心所向,任谁都拉不动、赶不了的。

  这是一本让人愿意一气呵成去读完的书,虽非小说,却有一种牵引,让人拿起便难以放下。读书期间,我数度落泪,为他身无分文化缘窘迫时的感受与自嘲,那是一种低到尘埃里的感受,会把人的自尊打得七零八落的。这就是他去行走的原因不是么?通过这样的体验,认识“自我”到底有多执著,认识人没有了身份之后,自我到底是谁,如果没有了这个“我”,我们执着的又是什么呢?佛说消除“我执”。

  人生百态,如果不去行走,看不到还有人生活的那么凄凉,而身在大城市有着良好教育医疗文化等等条件的我们,依然会整日烦恼!比起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无奈,我们的那些烦恼又算是什么呢?如果你能这样思考,便产生了“慈悲心”,有慧根。

  企业家/商人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地位都不是很高,虽然21世纪,大家都希望自己当个企业家,挣很多的钱,可以住豪宅豪车,参加各种奢靡的大趴,与明星拍拖,但谁的内心真正想起企业家的时候升腾起纯粹的敬佩之心呢,可能都会默默在猜疑他们背后的原始积累未见得光明正大吧。但书中提到了一位企业家,却让我由衷敬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怎么挣更多钱,不是自己去享受,而是对人类、对社会、对他所在地区、对他自身才能责任,他把做企业当成了自己与生俱来使命,这也是一种感召(calling),至少我非常敬佩。

  我背诵了一段时间《心经》了,没有别的想法,有些经历太痛苦,希望能长智慧、得解脱。正打算开始背诵下一部简短的经,他给我送来了《金刚经》,随书附赠。书中提到的几本书《幕后:一位觉者的实修日记》《金刚经讲义》我也已在当当订购。如作者对“因缘”的体会,我心中生起想要摆脱烦恼的因,遇到的各种佛教读物便是缘,因缘结合,我相信我已经发生变化,而且还会继续改变。这种变化让我渐渐能跳出情绪观察自我,让我嗔恨别人时懂得应该反思自己,让我圆润平和喜悦。如果这是你想要的,请翻开这本书,与它结缘。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三):人生路上不止修行

  想起了乔伊斯在《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一句话:“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这句话基本上就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完了。 首先,七哥的名人效应给这本书添色不少。81天2000公里,算是一种体验。跟小鹏的《背包十年》,张小砚的《走吧,张小砚》,雷殿生的《十年徒步中国》等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徒步十年的我也曾在路上见过无数的人。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最近比较刺眼的一张照片,单腿徒步318,背囊上写着“不搭车”三个字的无名勇士;7天9小时骑完318川藏线的孙晖;还有我朋友大壮,冬季近三个月徒步完318的一个年轻人…太多,这类人为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清楚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但是出名的却很少很少,所以,这样一本书能得到大家的追捧,个人认为,“千万富翁,阿里高管微博大咖”的名人效应确实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书中的故事也体现了陪走的更多的是来问他网络媒体经营的多,而真正能研讨佛法僧人大师很少,从这点就感觉出了其中的奥妙。 其次,记叙和描写手法略显稚嫩单一。本书与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王泓人的《再不远行,就老了》,张广柱和王钟津两位老人的《花甲背包客》等相比较,少了一些乐趣和奇闻,多了一分记账和平淡。具体说就是浅了一些,淡了一些,虚了一些。这可能跟在路上艰苦的徒步前行有关,我在许多次徒步旅行中开始也是雄心万丈要记录下每一分每一秒,但往往累到小宇宙爆发五十次你也不会再有那个耐性和毅力,能坚持走完才是最大的心愿。只有真正的休闲游,一杯咖啡,一本书,坐在某个海边,湖旁,或者哪个客栈停下来了,你才有可能会去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所以从这儿来说七哥确实是在徒步,没有作假,文中故事平淡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对于七哥这事儿行为的一点看法。看书中间也顺带看了大家的一些感想,看完书后也看了一些书友的书评,总体来说褒贬八二开,鼓励支持和顶礼膜拜的多一点,提出质疑和贬低诋毁的少一些。白迪丫头推荐我看的这本书,她的评论也在所有书评的榜首,我看了以后留了个言,“吃自己的饭,别一直惦记别人家冰箱”。啥意思呢?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信仰图腾,不管你走路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只要别人做了你没做到或者没做过,且对他人无害,对社会没造成伤害的事儿的时候,先表示尊重敬意更为重要,至于其他,都是成年人了,都有基本的认知,就不要太过于的去谈论,去评价,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后半部分佛法的研究讲解,吾乃草民一介,苟且活世,偶坐前堂,心智初开,万物未解,甚是愚钝,岂敢妄评! 罢了,罢了!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四):出家并不简单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在2015年底到2016年初在五台山短暂出家,然后独自一人,不带分文,托钵乞食,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全程两千多公里,历时81天的过程中的所闻所见所想。

  其实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出家的念头,其中的缘由可能各种各样,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是觉得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或者生活不是很如意,想要出家,这其实只是一种逃避,而作者本人,家庭美满,也不缺钱,选择短暂出家,并踏踏实实的走完了这2000多公里,不管是作秀还是修行,至少他确实是完成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我本人对于佛教还是有一点兴趣的,一直相信所谓的因果存在的,但是那些佛教的经书,由于实在是看不懂,所以一直都没有仔细的阅读,作者在书中主要介绍了几本比较经典的佛经,例如《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经过作者的介绍,发现原来经书是需要那么读的,对读者以后阅读相关的典籍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在书中的一些观点有的以前听过,但是作者用自己实际的行动来作为例子,让读者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敢于踏出第一步很重要,一旦开始,向前走的信念会不断激励你!”,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生活中要做到真的很难,但是如果不踏出那一步的话,所有的可能都只是幻想,只有开始行动了,所谓的可能才会变成现实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不忘初心,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会在前进的过程中迷失自己,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标。还有就是很多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了,或者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例如我们在路上遇到乞丐,有的人可能会怀疑这些乞丐是不是真的,可能是假的骗子。这个怎么说呢,我自己也经常怀疑,哈哈,但是根据书中师父的解释,貌似的意思是你向他施舍,不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你的功德都是一样的,而他的业障只会增多。感觉好高深,做不到啊,嘻嘻。

  还有就是作者有很多生活中的观点也深得我心,比如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作者是这么说的:“小孩不一定要最好的教育,我能给他们的是,让他们有安全感。我想给我闺女传递一个信息: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爸爸都会在背后支持她!能让她有安全感,我觉得就足够了。我认为人之所以性格偏激,大多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安全感。”,我觉得这段话说得相当好,因为身边的朋友前段时间的经历来看,觉得家庭的支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支持,如果仅仅是金钱上的或者物质上的,是做不到的。

  最后就是所谓的心无挂碍,牵而不挂。我是做不到的,嘻嘻,顿时觉得出家好难,亦或是修行好难,其他的大家可以看段落集锦或者是亲自阅读本书都是可以的。

  *吐槽:现在很多作者或者出版社在出书的时候都喜欢把自己觉得写的很好的部分特地的进行加粗处理,生怕读者看不到,个人觉得这种做法不是很好。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五):一个自媒体装逼之旅

  看着这个名字,肯定有人知道,我要开喷了,所以我先来讲讲鬼脚七。谁是鬼脚七?这本书的作者,网络电商大神,还是一个自媒体人。当初我是从淘宝电商开始认识鬼脚七其人,毕竟我也做过电商,同时现在也还算在做。至于鬼脚七原来有多牛逼,多厉害,你们百度就好,这里也不复制黏贴了。

  说好这个作者,就该说说这本书了,我购买了首发版本(多少还有有点崇拜鬼脚七)。原本以为是一本装着鸡汤的小说,事实上这是一盘再微波再加热的菜。我一直很偏好鸡汤文,因为鸡汤很好喝,同时也可以在朋友圈里大晒自己今天又喝鸡汤了,显得很有逼格。然而,一盘微波再加热的菜,显然无法再朋友圈里晒了,以免有失逼格(潜台词:我们老早看过了,你才刚刚看)。也因此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时,脸上大写着懵逼,几乎大多数文章我都在鬼脚七自媒体上看过,那我何必还要花这份钱购买?

  既然买了,也算支持一下鬼脚七,也算自己藏品,增加自己藏书量,等朋友来家参观时也可以秀秀海量藏书。但,看到这本书的排版,又一个大写的懵逼,原本自媒体文字+插图的模式相当的好,到了书就变成文字一堆,图片一堆,看着图片实在无法和哪篇文章一一对应,让人不爽到极点。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六):解惑

  刚翻开这本书,我就沉浸在其中,我是一个90后,但是别人都说我不像一个90后,大概是我的心理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外表,一直都很喜欢看纪录片,哈哈,大概很多90后都不会喜欢纪录片吧,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国,我就哭得一塌糊涂,其实我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哭,在别人看来,这就是一个纪录片,根本就没有泪点,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然后偶然的机会下,打开了《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我好像一下子就开始了解自己了。好像开始明智了。其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仿佛一下子就对很多事情就想通了,看开了。这本书我不想太快看完,总感觉每一章都能让我有新的感悟,新的长进。后续,我还会继续慢慢看,并且会记下来自己的感受。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七):能修行,就已是不易。

  鬼脚七的行走记录。

  记得当初在媒体上看到鬼脚七短期出家的行走的新闻时,我还愣了下:什么?鬼脚七?你是说淘宝的那个鬼脚七?是的,当时的我完全没法将搞淘宝的和修行之士联系到一起。可能淘宝在我心中一直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虽然淘宝上也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商家但那毕竟少之又少。提起淘宝运营也是些钻展、直通车、报活动诸如此类的关键词……

  好了扯远了,借着鬼脚的双眼双脚,看完走完这两千多公里,多少还是能有所感悟的。可能读到最后也还是会觉得鬼脚七的修行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但这些,鬼脚七至少很诚实地写出来了。抛开其他不谈,一个普通人独自(大多数时候)徒步两千多公里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相信,鬼脚七身上的疼痛不是假的,旅途中数次的泪流满面也不是假的。

  虽然我不是很赞同鬼脚七在新年抛下妻子独自徒步,也不是很赞同佛法中的一些理念(比如僧人不该自己种地),书中更是有一些“打脸”的说法和做法,但我还是花了两天看完了这本书,毕竟有人愿意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本身就很难得,何况这么特殊的经历和感悟呢。

  受本书影响,我已开始诵读《心经》,希望有天能理解背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今生不借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这里并不鼓动大家信佛,但我们的确该放慢脚步,感受此身的难得、此生的美好。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八):一场2000公里的朝圣

  从内心长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奥斯卡·王尔德

  -----------------------------以下是在阅读过程中的摘抄、感悟。剧透预警-------------------------------》

  1.为什么看这本书?

  鬼脚七的这本书,让我对写作、心灵,和之前有些物欲上的追求有了新的认识,突然觉得之前的想法变得渺小的如同尘埃。我们都有一个行走的梦想,只是有些人在路上,有些人在脑海中。毕竟俗事缠身嘛,有时候生活上的羁绊,让我们无法开始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由于书名太长,而且还有两个路字,大概也是想强调吧!所以,以下就简称《路》吧!《路》让我那颗本就渴望自由、喜欢游走四方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补充

  后来看了一些短评和评论,发现大家还是很犀利的,在这个人人都能说话的年代,小心翼翼的说辞似乎早就不盛行了~有很多说法我也很赞同。例如那些质疑究竟是苦行僧还是作秀的人们,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这本书, 我才不知道鬼脚七是谁,如果说完全没有作秀的嫌疑,我不信,因为他的影响力,先后有很多人在他的行路上提供了帮助,所以才完成了这场身无分文的2000公里的托钵乞食,假如换做平常人呢?我们可以吗?也许我们就变成了书里他说的那些流浪汉了吧!

  2.菩提子

  《路》是从佛开始的。“佛”,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神圣的存在。因为我本身是个无神论者,对所有的这些信仰,都多少抱有一些抵触的态度,不敢深入其中,因为我并不专一,怕这是对任何一种信仰的亵渎。可是最近,接触的佛相关的东西很多,刚好喜欢上了“菩提子”,以为是个玩物,没想到这却是传说中的“佛珠”。也许冥冥之中这个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3.一路向西

  一路向西。五台山。短期出家。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的词语。

  一路向西:我出嫁后,就住在了我的城市的西边,我工作的地点在我所在的城市的东边,20公里路程,每天往返4个小时,所以一路向西这个词语,于我来说,象征了一种希望。

  五台山:曾经在上海工作2年,经常听那里的朋友提起五.台.山.,不知为何,看到这个词语,就想到了上海。这里的人和物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但当时年轻的我并不懂事,那2年是极不快乐的,只是开阔了眼界吧,毕竟是魔都,文化、商业的最前沿,确实让我涨了不少见识。

  短期出家:这个词儿我是头一回听说。我以为落发出家只能是看破红尘后的长期行为,却不晓得还可以随时还俗,这么说来,当一个人心灵及其平静或者需要极其平静的时候,这也不失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吧。

  4.想到了就去做

  五台山上降白雪,佛祖座下添新丁。

  有生有灭因缘起,无来无去是行空。

  看了鬼脚七的书,怎么有一种想要出家的感触呢!第一章末,鬼脚七竟然说自己剃度后变帅了!好像剃光头啊啊啊,为什么我不是愤世嫉俗的主儿,不可以潇洒走一回啊~看到他说的,行走其实是为了修行,修行呐修行,不知道什么叫修行?是在精神空虚的时候寻找自己的方向吗?是像我目前这样不知道要做什么吗?是有太多的梦想却懒惰的始终迈不开步子吗?做要比想来的实际。

  5.人间烟火

  看了鬼脚七的僧侣生活,和我想象中有诸多的不同。僧侣也是人呐,有情有肉的人。感觉像是住旅馆,不过没有公共卫生间。僧侣都有手机,有微博、微信和WIFI,而且一天三顿吃包子,而且僧衣还分品牌。。。其实还是食人间烟火的。就是无聊了些。原来人会觉得空虚,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or目标,会活的茫然无措,会讨厌被世俗的枷锁拴住,会有挣脱不了的无能为力。而出家,一天便被分割为有规律的小片段,每日的功课便是诵经,可以心无旁骛,可以一个人独处,可以止语,可以以另一种视角去丈量这个世界,其实想想,也蛮有趣的。

  我在婚后,总会心生很多不满,会对生活有很多抱怨,因为并没有达到之前的要求。会不开心。会心里烦闷。看了这本书,突然之间就解脱了,原来这也是一种修行……

  6.修行

  “菩萨是逆行的法门”,这句话,真好。过午不食。这也是一种信仰,话说信仰,真的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支撑你走的很远。即使我不信,但现在我是尊敬“他”的。对了,还有过午不食,估计我要是信佛,我也会瘦下来的,耶。

  有一个镜头是 这样的,一个僧人送了几个佛珠,然后就让积点功德云云。一朋友说“互联网思维,先免费给你用,再给你讲情怀……”盒盒盒盒盒,我们就是互联网的公司,情怀这两个字是这两年听得最多的词儿,我们老大也是个讲情怀的人,可是情怀真的是不顶饭吃啊,不如这个老和尚看的透彻,盒盒盒盒盒。

  老子讲道,佛陀讲实相,《圣经》讲上帝,从修行角度讲,这些都不冲突。顿悟。

  我的生活自婚后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好在我的老公一直陪伴左右。也许是我前世的业障?今世来还。每一场机遇和劫数似是总有安排,凡事都是有因有果,这也许是上天的惩罚,但是自己却又总是无法淡定的面对这一切。常常心躁的不行,要想修炼一个豁达的心境,看来还需要任重道远啊。

  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向大地学习吧,无论我们把清香的花朵、香水或鲜乳汁洒在地上,又或是秽臭的粪便、尿、血、黏液、涎沫等丢弃在地上,大地都一概领受,无牵无惧。

  8.行走

  除了写作,鬼脚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走。在带我们体验了一把没有当成和尚的快感,也带我们走了一圈2000公里的路途。不能回头。不停行走。他踏上了我们渴望但又迈不出的步子。因为我没有两个月的空档期,我不是大V,即便是我出家行走出书,也不会有人认识我,也不会有人关注我,像我们,出家了,也只是一个最痛的僧侣而已。

  但我佩服鬼脚七的勇气和毅力,决定了就做了,而且坚持到付诸实施了,这就强过我们所有人,一路上的所感所想,让我们都有所顿悟,这就是收货。

  9.乞食

  说实话,对于乞食,我是不敢的。从小就羞于开口,更害怕舞台,要是让我张口给别人要饭吃,我想我是万万做不来的。七哥也经过了一些内心的挣扎,仿佛能看到自己乞食时候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乞食的意义,实际上是佛陀为了不让人那么自傲,不要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而对僧人的一种考验。其实不论是什么道法理论,只要是向善的,就是好的,我开始对这些产生了共鸣。

  10.财富

  文中多次提到一位钢铁行业的吕总,通过和他的对话,让我感触颇多,见识到一些在自己这个层面见识不到的群体的生活。而对财富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任何人都善于赚钱,假如你不适合,但只要你勤奋和努力,就好。不要要求别人都会按照你的路子去做,多去要求一下自己。不要对生活要求的太多,其实你做了什么,自然就会得到什么。

  吕总提到一句话,他说:“那些欠银行贷款不还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严惩不贷。因为不会赚钱的穷人才会去银行存钱,而会赚钱的这部分人,是拿了穷人的钱去生钱,凭什么不还?”原来自己的原生家庭,都属于不会赚钱的那一类,所以我们的穷人的钱,一辈子,也就最多增值几千块的利息,甚至因为人民币贬值还在贬值。人生不易。

  11.每个人都在世间流浪

  佛说:若不相欠,怎能相见。

  你身边的流浪汉,也有很高的道场啊!

  ---------------------------------以下是在阅读后的感悟。------------------------------------》

  之前喜欢读,但从未形成文字,或者说从未把自己的所感写下来。偶尔也会心血来潮的写一篇,现在看来,觉得自己文采还不错。但是,一直没有把阅读当成一个正事儿来做,而且我这人三分钟的热度,经常无法坚持,有时候会选出好几本想要读的书,标记一下,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呵呵。从2017年始,决心要改变一下这样的情况,又因临近过年,公司并不是太忙,让我有了闲暇的阅读时间,然后我开始疯狂的用文字包围自己,因为在做文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词穷了。

  读完此书的感悟是,别小看任何一个人,你身边的流浪汉、僧人,都有可能是曾经的业界大亨、商界名流。盒盒盒盒盒。我也去偶遇僧人去。

  读到过半之后,大部分都不是在讲鬼脚七行脚路途中的遭遇、感悟了,也许是佛经念多了吧,慢慢的开始被感化,从而认为弘扬佛法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所以后半段都是在讲佛法了,还很贴心的贴出了一篇完整的佛经:《金刚经》。说实话,我是无神论者,同时也并不迷信所有让人偏执的事情。但这本书,确实是让你读了会很平静的一本书,很奇特。也许这就是佛法的奥妙吧,当你非常狂躁的时候,可以去读读佛经,真的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耶,很神奇,我的性格不好,所以我打算把这本书长期收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就拿来读,会让我安静下来。

  我不信佛,不信基督,不信宗教。但我尊敬每一种信仰。我想,与其我是个半吊子的信徒,还不如远远的观望,因为我怕,这更是对任何一种信仰的亵渎。所以书摘自过半后就没再继续了,因为后半部分都是在说佛经。

  最后,祝福每一个在路上的善良的菩萨,希望终有一天,我也会有勇气,踏上一场关乎灵魂、人生、信仰的旅程。走去我想走到的地方。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九):行走的修行

  我今年二十岁,还在读大三,对于人生,我还没有多大感悟,所以,我只能跟随鬼脚七的脚步,去体验修行的过程。鬼脚七——曾在阿里巴巴工作九年,从基层到高管,身价千万,却选择短期出家,进行自我修行。从而有了现在这本《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提到出家,我想在国内很多人都是拒绝的,因为出家就意味着舍弃红尘,守着清规戒律。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鬼脚七就是这么一个人。书中提到泰国就有短期出家,让我想起去年春节,一家人跑去泰国旅游,导游向我们介绍泰国风土人情的时候,特意提到,泰国的每一个男人一生中都必须出一次家,否则别人是看不起他的,甚至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也会优先录取出过家的,并且女人找爱人也会更喜欢出过家的男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泰国人认为,出过家的人会更懂得感恩,凡事怀着慈悲之心,故泰国人对僧人非常尊敬,但凡碰见僧人出门化缘,必定会准备好吃的。 再回到这本书,鬼脚七,啊不,应该叫行空师父,花了九九八十一天,从五台山徒步至峨眉山,不带一分钱,只带了必须的行囊(包括几本经书),路上只靠化缘和借宿寺庙。我佩服他的勇气,不管是选择出家(虽然是短期),面对他人的质疑,遵从内心的想法,还是一个人面对路上未知的一切,都需要强大的内心,也许这就是信佛所带来的。 我很喜欢行空师父提到“我们应该把信仰和修行区分开来,把佛教和佛法区分开来”。正如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开始,佛祖就是胸怀天下,普渡众生的象征。这一理念也是我们国内所普遍接受的,俗称“大乘佛教”,而在泰国则更信仰“小乘佛教”,即人要先自我完善与解脱,才能去考虑其他人。而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手捧一本《金刚经》,每天多读几遍,那么人心又怎会险恶呢? 在这本书中,行空师父记录了自己行走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通过自省,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一步一步,我们跟着行空师父一起走过漫长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静下心修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到普通人对佛的态度,了解真正的僧人生活是否与我们所想的一样。(其实我很好奇一个问题,就是鬼脚七为啥偏偏选择寒冬去出家呢,一路上多冷啊,可以任意选择天气好点的时候啊,当然选择寒冬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ᴗ•) 所有走过的路都是不得不走的路,如果不走,就没有办法前进。我想这就是行空师父经过八十一天的自我修行,希望传递给我们的。就像出发第一天,悲圣法师跟他说“往前走别回头”一样,一旦我们决定前行就不要给自己后退的理由。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十):活着是为了用更崇高的灵魂迎接死亡。

  鬼脚七的第二本书,书中很多东西是值得我深思,对我有所触动。绝对不是有些人说的是口水书。

  本书主要是讲鬼脚七短期出家,不带钱从五台山行走至峨眉山,一路行走,一路乞食,记录沿途见闻和作者内心的感觉,我读着都感觉十分殊胜。作者描写背咏《心经》时的感受,并结合自身体会,对《心经》十分与推崇。我从看过《六祖坛经》后,就慢慢看一些与佛教有关的书籍。《心经》是很好的,以前基本已经快背下来了,现在很长时间不读,又都忘记了,现在每天抽空读一遍。

  书中段落摘录:

  乞食:

  乞食,也就是要饭。直到现在,我心里还是很忐忑,到现在每次中午找饭店要水喝或者要一碗面,开口仍然比较难。当然,乞食的过程一般人没必要体验,但如果你真的都能去体验乞食,你至少会减少80%的烦恼!连要饭的生活都可以过,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自己的想法:是呀,要饭的生活都可以平淡面对,还能剩多少烦恼呢?之所以说烦恼多,还是欲求太多的缘故。

  鬼脚七去出家,徒步去峨眉山,一路乞食,很多网友不理解。我理解他,我知道他在找寻什么。

  人身难得:

  我想起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人之所以这辈子能成为人,概率非常低,有多低呢?佛陀说了一个比喻: 有一个木板上有个孔,木板一直在海上漂来漂去。有一只眼睛瞎了的海龟,每一百年才出来海面上透气一次。有一天,这只盲眼海龟又出来透气了,脑袋刚好伸到了那个木板的孔里,从中探出头来。 就是这个概率。

  自己的想法:昨天听逻辑思维里说:从宇宙形成之初,到形成地球、最后有了人类是种种巧合而成的,每一次都是10亿分之一。就算我们自己从母亲肚子里出来,也是打败上亿个对手才取得胜利的。所以说,若虚度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

  珍惜粮食:

  当地朋友请吃饭,点了很多菜还要点,我怎么说他都不听,还要继续点。我起身说:要不你们吃吧,我走了。他才停下来没有再点菜。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你这样有点过了,他也是为你点的,想让你多尝尝当地特色,你这样太不近人情了。 我说:宁愿不近人情,也不要浪费粮食。 我有这样的态度,跟我行走有关。在路上很饿的时候,有人能给我一个冷馒头,我都想给他磕头,为他的善心,也为那个馒头。 珍惜粮食,不只是因为现在有多少地方的人在挨饿,每天有多少人在饿死,我们才要珍惜粮食。

  自己的想法:从小家庭教育就是很节省,没有限度与底线的节省,我也养成节省的习惯。我是十分反对浪费的,讲排场的浪费是最愚蠢的。这里想强调一点,有钱人去高档餐厅吃饭,只要是点正常数量分量的菜,那不叫浪费。去个小饭馆,点的一桌子菜,菜钱还不到富人的一杯酒钱,却剩一半就走了,那也叫浪费。概念不要混淆。

  企业家:

  吕总说:“在我办公室一直留有一小堆棉花,知道为什么吗?当时建轧钢厂,政府批了几百亩耕地,上面栽的都是棉花。为了让我办这个厂,只能把棉花都推了。当时我不忍心去,让手下人去做。农村出来的,对土地有感情。后来我去工地上看,有些埋在土里的棉花桃炸开了,我捡了一些棉花回来,放在办公室,十年过去了,那些棉花一直在。它们时刻提醒我:这几千亩土地,回不去了!现在都变成了水泥地,再也回不去了!如果这个企业做不好,倒掉了,我就是千古罪人!你说我能赚了钱就走吗?这样做我还是个人吗?我必须想办法让这个企业越来越好,让土地为当地百姓获得更高收益,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自己的想法:真正的有钱人都是有情怀的。用非法手段、用权力腐败来的不算其列。钱少是自己的,钱多了就是人民的。物质享受到一定程度就无法提升了,只有精神享受、对知识的无限追求是无穷尽的。

  我是谁?

  第一天大家不认识我,第二天大家认识我了。但第一天的我和第二天的我是不是一个我?同样的身体站在大家面前,为什么不认识呢?很明显,大家认同的一定不是这个身体。 第一天没有人问我的名字,但就算告诉大家我是行空,是鬼脚七,估计还是很难化缘到住宿。或者说换了一个叫鬼脚七的人过来,第二天的那些人也不会对他那么恭敬。很明显,大家认同的也不是这个名字。 到底大家认同的是什么?

  我想来想去,答案应该是:大家认同的是我身上的两个标签:电商大咖,自媒体人。 既然大家认同的是这两个标签,所以换一个人,打上“电商大咖”和“自媒体人”的标签,大家应该还会对他同样恭敬。 这个逻辑好像对!问题好像解决了!不是的,问题依然在:世人认同的是标签,并不是我,那我是谁?

  自己的想法:我是谁,一个哲学的终极问题,无数人在思考,我也时常思考。

  我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都被训练成一个完美的唯物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我们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佛陀,我们不信轮回,也不管来生,只相信自己眼里看见的。我们害怕失去,恐惧未来,所以我们每天都会去获得更多的物质,以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恐惧。但当我们真的拥有了这些,发现空虚和恐惧并没有消失,反而更甚!

  有一个叫旺财的人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们经常去户外徒步,翻越秦岭,有的时候在路边会遇到小松鼠,比老鼠稍微大一点点的那种。小松鼠每天睁开眼睛就开始找松子,找到了就往自己的树洞里搬,搬好了继续出去搬,全部转移到自己的树洞里。 有一次他们出去徒步,有人去掏松鼠的窝,他们从里面掏出两麻袋的松子,一只很小的松鼠居然存了那么多的松子。它这一辈子估计也吃不完。但松鼠不管这些,每天还是继续出去找松子。 我们都觉得这只松鼠太傻了,其实我们和松鼠是一样的。每天我们自己能吃多少用多少呢?父母家人又能用多少呢?我们生活中90%的压力来源于攀比,而不是生存。

  自己的想法:真是这样的,我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其实需要的很少,若是吃饱穿暖这个标准,早早已经达到。我们追求的又什么呢?大多数人对钱的渴望都很强烈。钱这个东西有多少都不感觉多。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体现,想多拥有钱,来获得安全感,并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想着比如有30万存款就安全了。但是,当挣到30万后,并没有感觉到安全感,想着是因为钱还是少,就又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目标,不断循环,所以对钱的追求永无止境。想要安全感,钱这条路是不通的。

  苦?幸福

  有人说出家人又没钱,又没有娱乐,多苦啊。其实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我们现在虽然物质条件很丰富,买了房买了车,但是你有觉得比之前幸福很多吗?以前人们从五台山到峨眉山走路可能要两个多月的时间,现在坐飞机可能半天就到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不过也没见大家幸福多少。所以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你的精神有没有那种幸福的感觉,能不能在精神上找到这种追求和方向,并且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走。

  自己的想法:现在的人大都抱怨不幸福,那是我们走错了方向。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我们来看个真实的故事: 有个朋友跟我讲,他家附近的一个寺庙里有个年轻的和尚经常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出入寺庙。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就觉得这个和尚太过分了!出家人应该俭朴,不应该奢华,更不应该把居士供养的钱这样花在自己身上! 朋友接着讲:后来才知道这个年轻的和尚,本来是个富二代,立志要出家,父母也没办法,让他二十岁就出家了。家里捐给庙里几辆车,必须让他开一辆……

  听到这里,我瞬间就理解了,反而对这个和尚佩服得很!那么多富二代、官二代在炫富、飙车、海天盛筵等,这个富二代居然出家了……

  自己的想法: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不要对一个人妄下结论。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因,有果。

  书中语录摘抄: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所有的人。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是为了用更崇高的灵魂迎接死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