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0: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10篇

  《佛罗伦萨的神女》是一本由[英] 萨曼·鲁西迪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一):也是神女,也是妖女:纷乱历史的打开方式

  文/吴情

  谈起英国当代文学,很多人很容易一时间想到移民文学三雄:V. S. 奈保尔、石黑一雄和萨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虽然并称,但他们三人的创作风格各异,V. S. 奈保尔以书写英国前殖民地在“后殖民时代”的生活闻名,石黑一雄以体察跨区域、跨种族、跨文化人生人性著称,而萨曼•鲁西迪,他则以现实想象融于一炉的魔幻现实主义呼风唤雨,其代表作《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评论家多认为可比肩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萨曼•鲁西迪于一九四七年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后来在英国接受大学教育,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一九七五年,萨曼•鲁西迪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发表时震惊四座,旋即获得当年的布克奖,鲁西迪也被封为“后殖民文学教父”,迄今为止,鲁西迪创作有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三部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而二零零八年,鲁西迪推出了新书《佛罗伦萨的神女》(The Enchantress of Florence),再次以充沛想象力席卷英国文坛。

  鲁西迪素来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为文坛称道,《佛罗伦萨的神女》也不例外。小说故事时间设置在十六世纪中后期,地点包括西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东方印度莫卧儿帝国,主要讲述了一个佛罗伦萨人根据生母的临终嘱托,远赴重洋来到莫卧儿帝国,向帝国当权者阿克巴大帝讲述了自己身世及其在帝国内跌宕起伏的生活。遥远的历史本身已存在空白,这就为鲁西迪发掘历史的内涵提供了不少余地。除却阿克巴大帝及其皇族成员,美第奇家族、马基雅维利、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也有详细书写,各种或高贵卑微人物,不时穿梭其间。

  彼时,距离哥伦布发现大陆不过数十载,而东西两岸景象,远不相同。西方的意大利面临分裂局面,多个共和国并存,尤以佛罗伦萨、热那亚实力最为强劲,战争往往一触即发。而东方的莫卧儿帝国,则在阿克巴大帝的治下,呈现出一片繁荣富裕的景象。但深入其中,依然可以发现两个区域之间历史进程的同构:接连不断权力之争,难以满足身体欲望。他们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高贵生活中裹着卑琐的灵魂,在传说为人膜拜,也为人编排。他们的生活里,信仰交织着理性指责连带着诽谤;小人物可上位,当权者随时能跌入谷底。

  很多评论家认为鲁西迪的人物描绘,男性形象远比女性形象更为生动,《佛罗伦萨的神女》却让我们得以见识了他笔下非凡的女性形象。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会根据男性的要求塑造自我,继而认同这一构建;然而,该小说中的女性则非男性的玩物,虽然男权时时在影响。小说中文名的“神女”对应英文为“Enchantress”,既有“美女”之义,也有“女巫”之义,不禁让人想起里面三个所谓“神女”:西蒙内塔、阿莱山德拉•菲奥伦蒂娜和卡拉•克孜,尤其是卡拉•克孜,“黑眼睛女人”,为了爱情敢于放弃家族重任,后又为了自我放弃爱情。她们美艳绝伦,魅力不可阻挡,但她们更多是被神话,被理想化,而非本身拥有妖术仙方。当走进她们的日常时,便可以发现,她们其实有着普通人的情与爱,普通人的欣喜悲伤有关她们的传说和流言,或不攻自破,或甚嚣尘上,但都丝毫不曾减损她们自身的闪耀光芒。其中,一个不存在的皇后的“出现”,更是诡异玄妙。阿克巴大帝与她,一个现实一个虚幻,前者创造了后者,同时又享有后者,她的身上,几乎承载了帝王对于女性的全部完美想象,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她又何尝不是阿克巴大帝在功成名时孤独即将侵入骨髓真实反映?

  《佛罗伦萨的神女》是一部历史小说,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充满权力之争的政治小说。小说分为三部,第一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讲陌生人来到莫卧儿帝国,陌生人的身份不明(有多个名字),意图也不确定,其玩弄魔术手法的娴熟程度和讲故事的技巧都让人咋舌。第二部则是陌生人向莫卧儿帝国阿克巴大帝讲述他的身世以及他的长辈成人世界中关涉到的其他各色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将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热那亚都纳入故事主体之中,使得陌生人的身世进一步扑朔迷离。远方既激起了当地人的想象,同时也凝聚了他们的傲慢、鄙夷和敌对等态度。第三部总体上回到第三人称叙述,陌生人的故事遭到阿克巴大帝怀疑,同时王位之争愈演愈烈,他的经历很快发生重大变故。此时,他口中的“神女”最终现身(复活),回到故土,在硝烟烽火中与阿克巴大帝相约厮守一生

  艺术上,鲁西迪恰到好处地设置了一层又一层的悬念,也在文本意义阐释的重点情节处留下空白,而后揭示真相与之照应。至于其虚实交错的写法,则让历史事实与艺术想象完美结合,使得读者,尚可在与距其数百年前的历史人物的命运中找到心灵上的契合点,为之长吁短叹。收放自如宏大叙事,私密平易的个体叙事,两种看似对立却彼此补充的叙事风格灵活穿插,最终使得小说既如《荷马史诗》般波澜壮阔,同时又不乏D. H. 劳伦斯小说的婉约精致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二):梦境中的自我

  读《佛罗伦萨的神女》很有意思,一开始觉得这是个荒诞奇妙,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但读下去发现故事里还套着故事,中间又隐藏着无数隐喻,每一个隐喻都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充满费里尼式亦真亦幻的氛围。读至结局,剥离层层哲思背后,又回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它串联起东西方两个黄金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阿克巴大帝时期的莫卧儿帝国。

  鲁西迪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梦境啊,所谓的真实不过是经我们日复一日幻想再造后的产物,真实与想象的界线早已分不清,这种感觉在我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后更为强烈。在来到西克里的黄金湖滨时我还能察觉到鲁西迪的魔幻笔触,但看到阿克巴对宗教信仰、自我存在、统治之道的思考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虚妄的想象竟然都有历史脉络可循。阿克巴的理想是将印度各个土邦结合成一个大帝国,他对于人民不同信仰是持宽容的态度,他在西克里建造了一间用于宗教辩论的房子,对不同派别的人开放,这是不是有点像鲁西迪说到的“新信仰帐篷”?

  阿克巴也认识到不同信仰之间的敌视带来的内部斗争,产生了建立新宗教的想法,这个新宗教要求所有人要服从理性,而不是“任何人的权威”,其实与其说是崇敬神,还不如说是诉诸己身,因此新宗教不被民众接受,虽然他的奇思怪想引来反叛,但他的臣民十分畏惧他,阿克巴的统治时期因而稳固长久。这两点也与书中阿克巴的见解互为映照,他认为信仰仅仅是家族的传承,也许没有真正的宗教,是人创造出了神。至于阿克巴的另一个探索,人民之爱靠不住,是否只有使人惧怕才能维持长久的统治?历史给出了答案,有意思的是马基雅维利也做出了相同的回答。书中这样互为呼应的地方很多,联系起来看趣味无穷,同时也透露了一个信息,鲁西迪其实展现更多的是东西方文明的相融之处,而非差别

  故事里还有一个有趣细节是阿克巴让大象来审叙述故事的人,历史上这位大帝确实十分迷信,甚至以斗象来决定继承人归属,鲁西迪创造的情节也如此贴合现实,这真假虚实已经让我恍惚坠入他的梦境之中了。若抛开人物的历史背景,故事本身饱含的哲思也引人流连忘返主线很明确,来自佛罗伦萨的青年莫果尔·德拉摩尔给阿克巴讲述自己的来历,力图证明自己是莫卧儿小公主,也就是神女卡拉·克孜的儿子,而其中镶嵌着神女在佛罗伦萨的故事,由此连接起两个文明,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文明可以在梦境中看到彼此。不仅是这样,阿克巴将幻想中的皇后焦特哈带到活生生的世界,这是想象踏入真实的梦境,谁说不能反向跨越呢?宫廷画师藏匿于画框一角,从真实来到虚妄,这种想象力实在不拘一格了。神女施展的魔力也是梦境,是大家沉醉于自己欲望的梦境,不然她何以让每个人都能心满意足呢?

  在一个个的梦境中,故事不断探求,不断拷问的是人的内在和真实的自我。阿克巴坐拥天下却不知道是不是该用“我”称呼自己,他感觉到群体可能抹杀了人的自我意识,在骄傲中能想到谦恭,在醉心于至高无上的权力时能隐隐不安感受反抗违逆中也有可能生出善来,也就是说人在面对权力,甚至面对全能的神也不能完全放弃自我。再看莫果尔,不把故事讲出来,他就好像要化为虚无了,这不正是另一个记忆之宫?当自我被完全驱逐,梦醒的一刻也就是消亡的一刻。而神女看似有着巨大能量,连通往新世界的航线都是因为她想找到回家的路而出现,但她的自我也是支离破碎的,她就像个容器供大家承载自己的欲求,这种梦境总有被真实打破的一天,因为欲求并未真正被满足,于是她只能前往一个新的地方施展魔力,和她对应的是镜子姑娘,究竟谁才是对方的镜子和回声呢?鲁西迪早就悄悄暗示我们了,“女奴有时候可以监禁皇家公主。历史可能既往上又往下伸出它的爪子。”神女在爱情和自我的危机降临时绝对选择保全自身,但她的生存仍然建立在别人庇护的基础上,其实与焦特哈没有实质的差别,所以就如同面纱后游魂似的阵阵耳语,毫无形质。

  这是怎样一个包裹真实、探求自我的梦境啊!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三):活在传奇中的卡拉·克孜公主

  当你没有任何准备打开它,你以为这是一段冒险故事,可很快你就会推翻论断,因为这个骗了豪克斯班克勋爵的黄头发骗子在白骨精的帮助下不仅进入印度卧莫尔帝国皇宫,还骗取到阿克巴大帝的信任,给阿克巴大帝讲起了一段传奇故事,更像是《一千零一夜》。

  故事的中心是一个叫卡拉·克孜的女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身上流淌着真正的察合台血统,她是曾经的卧莫尔公主,但她早就被自己的哥哥海狸王巴布尔从历史上除名,鲜有人知道她的存在。这样看,《佛罗伦萨的神女》可以说是对卡拉·克孜公主的“复活”。

  在故事的明面上,当年海狸王巴布尔在撒马尔罕被一个名叫温伍德的乌兹别克军阀包围,巴布尔投降后,交出了自己的小妹安吉利卡公主。过了十年,温伍德在里海岸边的马尔夫之战中负于波斯国王伊斯玛仪,安吉利卡被带到波斯,几年后,波斯跟土耳其打仗战败,安吉利卡被土耳其苏丹掳走,安吉利卡爱上了土耳其苏丹的将军阿伽利亚。但阿伽利亚功高震主,皇帝想方设法想把他干掉,阿伽利亚只好带着安吉利卡回到故乡佛罗伦萨,这才有了“佛罗伦萨的神女”的名号。可好景不长,阿伽利亚被市民唾弃之后,他又带着安吉利卡逃走,但这次阿伽利亚却在半道上负伤身亡。孤身一人的公主和阿戈、镜子姑娘生活在一起,才有了后来的莫果儿·德拉摩尔,也就是讲故事的人——黄头发骗子。

  其实,仅从故事简述上就能看到安吉利卡,也就是卡拉·克孜的一生是颠簸流离、动荡起伏的。她的一生都跟战场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她的家族一样,有着太多的征战历史。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历史案台上的结语来看,卡拉·克孜公主并不突出,你甚至能联想到我们历史中赫赫有名的王昭君、文成公主等等。但小说的魅力在于它能还原或者复苏历史中那些鲜活因子,它并不拘泥于真实的条条框框中,而是直抵更接近实物真相的内核。

  鲁西迪在这方面的确是个高手,读《佛罗伦萨的神女》,你能明显看到他有意在复原一种传奇小说才有的调调。无论是能精确调制出香味的白骨精,还是能显示出世界上最美的人的魔镜,在他的世界里,人才是故事的中心,历史只是无数人交织后的痕迹。在一开始古尔巴丹公主质疑莫果儿身份的时候,莫果儿就说自己的母亲——卡拉·克孜公主有着超越时间的神性,虽然按时间算她今年应该是一百零七岁,但她既美丽又年轻,连六十多岁的老太婆都不像。鲁西迪很精明,总是让他小说里的人物在辩论中陷入一种脱离事实的想象,一步步将卡拉·克孜公主引向一种无解的神性上。此外,还有阿克巴臆想中的完美女人,她没有肉体,却有灵魂,击败了宫中一众嫔妃。

  神性或者说魔法是鲁西迪复活卡拉·克孜的一大法宝具体到小说中,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她的美貌。美貌在小说中是一个形容词,鲁西迪很巧妙地避开了写实的手法,而是通过别人的爱慕来不断加强和升华它。在佛罗伦萨,市民第一眼看到她,不禁被她的美征服,连战士也会不由自主跪倒在她面前。说实话,读这段的时候我想到了《无极》,但在小说里明显没有电影中那么尴尬,看来这样的美一旦具象化就会崩塌。而与美貌紧紧相连的是爱情。爱情在《佛罗伦萨的神女》中是一个“单数”。鲁西迪几乎为小说中的每一位人物都下了咒,他们都不可能拥有爱情。伟大的阿克巴大帝,他的爱情是寄托在一个并不存在的女人身上,马基雅觉得自己的妻子又丑又老,佛罗伦萨城的女人则要借助一种有魔力的草才能让男人俯首帖耳。唯有阿伽利亚和卡拉·克孜的爱情,成了一种可能的存在,更要命的是这种爱情模式还是美女与英雄。

  但传奇中必然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最后阿伽利亚因卡拉·克孜而死,读到这里,我才感到佛罗伦萨的神女有了人性的一面。因为宿命。宿命同样笼罩在卧莫尔帝国的上空,因为害怕,阿克巴大帝向莫果儿下了杀手。但回到神女,卡拉·克孜公主漂泊的一生,最后的宿命也不过是借着镜子姑娘的孙儿莫果儿的口述,重回了历史,重回了帝国。故事里面透出的神性,我总觉得是鲁西迪对被遗忘的历史表达出的一种无奈和愤怒,即使在今天的环境下,依然要依靠神的注脚,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四):《百年孤独》的古印度版?

  开头已经觉得有点弱了,这些比喻和拟人让人想到甩不开手脚的文绉绉的雏鸡,想表现的高雅一些,却适得其反,给人一种幼稚的感觉,不禁让人担心之后会不会都这样,编造的痕迹太明显。也许是放在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后面读有些吃亏。越往后读越发现作者的风格充满了戏谑,而且是为了戏谑而戏谑,戏谑的背后没有更深层和隐晦的意义来支撑,整部小说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里面的很多内容不禁让人回想起去世不久的马尔克斯,只不过鲁西迪的夸张手法用的稍显生涩,许多过渡的地方也不是那么自然。万王之万的很多思考夹在情节里面显得有点突兀,女主的刻画也有点薄弱。越接近结尾越觉得风格太接近马尔克斯,如果我不能给这本书高分的话,原因也就在这里,马尔克斯的书读一遍的话就已经对那种风格感到腻歪了,现在再看另一个人还在用这种风格写作,就不免反胃,尤其这个作者竟然有一个天下大师的头衔,像是网络作家一样。整体感觉是不咋喜欢。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五):尼可罗·韦斯普奇

  因为鲁西迪的文化背景,使我对此书抱有很高期待,然而未打动我。从前佛罗伦萨有三个朋友,阿戈·韦斯普奇,尼克罗·马基雅维利,安东尼诺·阿伽利亚。后来韦斯普奇给他的子嗣取名尼可罗·韦斯普奇。就是他串起了整部书。小说很有神话色彩,从印度的莫卧儿皇朝阿克巴大帝跨越到美第奇家族时代的佛罗伦萨,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身影。作者野心勃勃,陈列得琳琅满目,如马基雅维利的名作,亚美利哥的新世界,麦哲伦海峡等都有记录,在历史及时空中翻飞。铁木真家族的卡拉·克孜公主(也即小说的主人公佛罗伦萨的神女)从东方到西方最终去了新世界,一路所向披靡,然而逃不脱委顿的命运。(唉翻成神女也真服了他)那个串起整部小说满嘴跑火车的金发青年“莫卧儿的爱情结晶”自新世界来。他从小被告知是公主的子嗣,其实是公主侍女的后人。他最终没能加入铁木真家族,甚至被追杀。然而真如他所称他受保护于神女的咒语,不利于他的力量会反射至施虐者身上,果然都城西克里湖水干涸了,阿克巴大帝放弃了西克里。阿克巴大帝的开放包容也在书中时有再现。如兼容不同宗教,专门建立可以不同意见争论的场所。有一回恍惚好像在看武打书的感觉,可能是译者用的某个句式。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六):神话

  “我们能不能够在别人的梦中醒来,并且把梦境改变一下,我们有没有勇气邀请别人来到我们的梦中,假如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单一的苏醒的梦境,那会怎样呢?”——《佛罗伦萨的神女》

  《佛罗伦萨的神女》这是一部魔幻般的故事,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品。它的故事,它的语言风格都堪称经典。这么经典的作品出自英国作家萨曼•鲁西迪之手,他的作品深入探讨了历史和哲学问题,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而本部作品情节曲折离奇,历史事实与想象完美结合,现实主义与魔幻主义交织在一起,具有相当高的可读性。在这部作品里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掉入了一个奇迹的世界里。

  这是一部跨越了东西方文化,宗教、民族的历史小说。书里好多人物都是在历史的长河里真正存在的名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发生的背景则在印度的西克里和佛罗伦萨,这里面有文化的碰撞,也有真实历史存在的痕迹。当历史离我们越来越久远,当历史成为神话,化身传奇的时候,这个故事开始了。

  这是一个女人的传奇故事,女人真实存在过吗?一条线将两个相距甚远的文明城市产生了交集,文明在碰撞,可历史的脚步是何其的相似,而这个女人的魔力没有因地点的转换而消逝,相反这两个城市都受到了女人魔力的深远影响。我个人很佩服本书的作者萨曼•鲁西迪,这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神奇男人,他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有力的语言艺术,以及高明的表现手法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他的魅力,以及他作品的魅力,这在当代的西方作家里面可谓是独树一帜的。

  在这个注定成为传奇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历史的轨迹,也可以看到魔幻色彩的存在。假作真时真亦假,至于虚幻与真实这些留给我们读者判断,而作者则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向我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题材的作品我个人读起来感觉特别的新奇,这也许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当帝国开始衰落,当君王开始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未解之谜,可就是这些未解之谜成就了今天的这部作品。《佛罗伦萨的神女》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奇迹,因为在我们平凡人的眼里,历史等同于神话。而这部作品更是历史与魔幻主义的结合,这真的是一部好的魔幻题材的神话作品,当然了本书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现实与魔幻的自由切换,要知道很多作品要做到完美的切换真的不容易,而这部作品这方面几乎做到了完美!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这更是一部经典的神话故事......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七):故事的拼图严丝合缝

  挺佩服鲁西迪埋线的能力的。情节发展看似混乱,但其实很多剧情的发展和结局早就有据可循。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1、在第二部讲佛罗伦萨的故事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

一开始有三个朋友,安东尼诺·阿伽利亚、尼可罗·马基雅和阿戈·韦斯普奇。

  阿伽利亚去了土耳其发迹了,把神女卡拉·克孜带回了佛罗伦萨。阿戈·韦斯普奇在神女让佛罗伦萨覆灭后,返老还童去了莫卧儿帝国。一直待在家里的人实际上是马基雅。

  阿伽利亚在九岁时说他会在土耳其带着四个巨人取得战功,一语成谶。

  2、在我看来,全书最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不是卡拉·克孜的三段倾城之恋(和波斯国王、阿伽利亚以及阿克巴大帝),而是马基雅帮助阿伽利亚的女奴“记忆之宫”恢复记忆那段。

他用食指摹画着她嘴唇动作的形状。他轻轻地抚摸着她的乳房,他的动作太轻盈了,只有寻求深层的真理的人才能看得出来。记忆之宫是个绝色女子,不应该粗鲁地对待她。假如她是个罪过,我就会为她忏悔。假如她要死去,我就会为她哭泣。不知不觉中,马基雅的双颊满是泪水,他自言自语地唱了起来。假如她是一封信,我会把她送出。

  在全书遍地妓院和情欲泛滥的莫卧儿帝国和佛罗伦萨,马基雅对记忆之宫的温柔与尊重简直是一股清流。

  3、倾国倾城的卡拉·克孜能够让所有人迷恋上她,能够躲过多次暗杀,能够青春永驻,能够通过镜子、画像和梦境施展魅力,但是惟独没有生育能力。值得玩味的是,作为她光明的影子的侍女镜子姑娘却能够生育。公主永葆青春,侍女镜子会衰老,有点像道连格雷画像的设定,画像代替主人承受时间摧残。

  4、封面引用鲁西迪的话,说他关心的问题是,“到底是我们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创造了我们?”在本书一开始,有暗示,旅人莫果尔是一个魔术师,一个江湖骗子。那么他给阿克巴大帝讲的那个神女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虚构的,假的。但是有趣的是,随着他的讲述,神女的身份慢慢浮出水面并得到证实,而她最后竟然也真的来到了莫卧儿帝国,施展魔力颠倒众生。在书的结尾神女说,那个旅人并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的侍女镜子姑娘的儿子,也就是她的镜像的产物。二者虚实难辨。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神女才是讲故事的人。

  5、历史的动因。可以说书中的战争导火索都是拥有权力的人争夺绝色佳人卡拉·克孜,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卡拉·克孜然凭她自己的意志推动历史向她期待方向前进。公主有中国血统,还来自神秘的东方,最后去了美洲开创新世界……

  6、还有很多前后呼应、互为镜像的细节。比如,阿戈在佛罗伦萨妓院喜欢叫上一胖一瘦玩3p,莫果尔在莫卧儿帝国的妓院也是叫上一胖一瘦两个妓女。佛罗伦萨上一个神女西蒙内塔死了,新神女安吉利卡来了。阿克巴大帝的上一个梦中情人焦哈特消失了,卡拉·克孜在梦中与他相会并且到来。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八):测试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

  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测试一下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九):看不见的城市,看不见的莫卧儿人

  在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里,来自威尼斯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向元朝皇帝忽必烈讲述他一路上的见闻。他用梦境来形容他见过的城市,“月光之下的白色城市,那里的街巷互相缠绕,就像线团一样。”许多年后,相似的一幕被萨曼·鲁西迪移植在小说《佛罗伦萨的神女》中。一个来路不明的西方男人身穿各色皮子拼接的菱形格纹大衣,来到莫卧儿王朝的国都西克里。他看到黄金一般的池水、喧哗吵嚷的集市、镶嵌象牙的宝塔、红砂石砌成的城堡,以及身着薄裙、款款走过的赤脚舞女。这无疑是极美的。但就像忽必烈担心的一样,盛极必衰。随着王朝的没落,西克里终于还是消失了,成了众多“看不见的城市”中的一个。 但请放心,不管历史的风会将世界吹向何处,西克里永远都在那儿:鲁西迪用文字塑其形,以故事充其魂,也就有了属于他一个人的城市。《佛罗伦萨的神女》开始于大航海时代。彼时,被称为“新大陆”的美洲尚未正式登场,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印度以其独有的灿烂文明吸引着西方人关注的目光。小说开篇,一艘载着新任英国驻印度大使的海盗船正缓缓驶向东方。船上一名自称为“乌切诺”的偷渡客以魔术师的身份骗得大使的信任。他大行蛊惑之术,用鸦片迷倒了这位苏格兰贵族,并窃取了盖有女王御玺的国书。 鲁西迪爱写历史,更爱公开调戏历史,早在创作之初就显露出端倪。《午夜之子》里,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被描述为恶毒的老巫婆,她轻轻翻动手腕,就将午夜之子一网打尽。到了《佛罗伦萨的神女》,调笑的光环不偏不倚地落到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的头上。就算身体里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脉,阿克巴大帝也不爱征战杀伐,而是躺在温柔乡里期盼着大同世界的来临。这位草原上的苏格拉底总是执着于诸如“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迷思,反倒忘了君王天赋的使命。 不过,对鲁西迪来说,仅仅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远远不够。因为高明的作家应该时刻牢记“我要写什么”和“我要去哪里”的训诫。比如历史,光知道印度历史有什么用?毕竟他早已远离故土,带着“异乡人”的标签在英伦三岛讨生活。与其他移民作家(奈保尔、石黑一雄)一样,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他笔下尤为突出。但鲁西迪从来不是一个老老实实、刻板教条的写作者。或者说,既然历史注定精彩纷呈,那么又何必端着架子照本宣科?还不如撒一把胡椒、添一块咖喱,做一锅热乎乎、闹腾腾的乱炖。 《佛罗伦萨的神女》正是这样一锅“乱炖”,同时也是“盗梦空间”。精于此道的鲁西迪善于玩弄历史,更善于从时空中挖掘灵感、索取题材。历史于他,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回溯。它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五维的,甚至是交叉纵横的所在。简单说来,小说就是他的“盗梦空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好比搭房建梁的建筑师,我们只见他在时间中穿梭来去,用历史做砖瓦、以文字为泥沙,仿佛平地起高楼,一夜之间搭起他的城堡。而这城堡,从花园到泳池、从地窖到天台,每一寸空隙都满满当当地塞着故事的碎屑。 是的,故事。鲁西迪不愧是“说书人”,不仅自己酷爱不紧不慢地编织故事,笔下诸多人物也挑起说书的重担。他们或是穿越古今,或是混淆时代,将东方、西方揉捏成团,直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读之,分不清来龙去脉,更拿不准写作者的意图。起初,魔术师乌切诺扮成童贞女王的信使,大摇大摆进得城中,用天花乱坠的故事和若干小把戏轻易获得与阿克巴大帝亲密接触的机会;在谎言戳穿后,又是故事为他化解危机,从阶下囚一跃而成皇家宠臣;同样,佛罗伦萨孤儿阿伽利亚以伶牙俐齿打动舰队司令,以水手身份登上驶往东方的战船,几经波折成长为英勇善战的土耳其将军。 但正如每个“盗梦空间”都有一个事实上的交叉点,故事讲到头难免会回到主题。《佛罗伦萨的神女》有散漫的形式,也有明显的核心,即是“神女”。确切地说,她是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布儿的妹妹、黑眼睛的小公主卡拉·克孜,拥有绝美的脸蛋和天赋的异禀。但在鲁西迪的字典里,“天赋”并不代表好运:喜事往往与它无缘,坏事反倒接连登门。同样,能预见身边世界的未来,未必就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至少萨利姆·西奈(《午夜之子》主人公)的大鼻子并没能让他好过一点。那么神女卡拉·克孜呢?她被当作战利品在无数男人手中传递:目睹乌兹别克军阀温伍德之死;眼见波斯王伊斯玛仪的失利;帮助情人阿伽利亚逃离奥斯曼帝国,却被诬为女妖;渴望回到印度,却偏偏踏上了去往新大陆的船。 说到这里,还有人读不出鲁西迪的真实用意吗?从拿起笔开始创作的那一天起,他一直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作为一个印度人(莫卧儿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家可归、四处飘零,终其一生做看不见的人;或者像候鸟一样逐温暖而居,永远没有落地的一天。“也许这就是作为一个莫卧儿人的命运,他们要流浪,要寻觅,要依靠别人,要去进行无法取胜的战斗,要承受失败。”什么样的失败?无非是失去亲人、姓名、家族,成为自己国家的弃儿。这样的失败,鲁西迪已经领教过太多,似乎又心有不甘,但他还能做什么呢?或许就只剩下调侃了。 回到小说,失败的哪里是区区几个看不见的流浪者,还包括一心造梦的阿克巴大帝。毕竟,梦想很孱弱,现实太强壮。与强悍的现实一比,再多的梦想都不过是纸上的宫殿,轻轻一推便碎落一地。小说最后,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胜利之城西克里被阿克巴无情地抛在身后,和它的城民一起成了名符其实的帝国弃儿。更不幸的是,300年后,另一个英格兰女王(好比现实里的女巫)为了完成大英帝国的宏伟梦想,用洋枪洋炮攻破印度国门,轻而易举地终结了莫卧儿王朝。面对如此结局是不是有点失落?幸好,我们还有小说,还有故事,还有鲁西迪。至少在这里,卡拉·克孜的帝国没有死去。故事让她复活,重新回到梦中的西克里,回到红色砂岩砌起的华丽宫殿。这恐怕也是鲁西迪的执念了:他少年时代去往英国,念念不忘于古代印度的辉煌。好比一次漫长的时空旅行,我们尾随他的脚步,穿越那些“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深入宫闱深处,看到“幸免于白蚁蛀食的精雕细刻的窗格”。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十):女人的诱惑

  十六世纪,东方的印度、西方的意大利,相距甚远的两个地域竟被相关在一起,让人不禁产生好奇。而《佛罗伦萨的神女》却把它们紧密相连,同时展现着女性的魅力。

  作者萨曼·鲁西迪,英国著名作家,曾获得布克奖,代表作《午夜之子》。本书主要讲述了以莫果尔、尼可罗为人物线索,连接着东西方的两个不同的统治政权—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美第奇家族统治的意大利,而浪漫的爱情也贯穿其中。在内容上,书中信息量比较大,覆盖着两个政权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战争,同时还穿插着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在人物上,突出着阿克巴大帝、阿戈、卡拉·克孜等形象;在写作风格上,作者在以历史大框架下,编制神秘色彩的女性故事,以及真实存在的战争,真假结合,虚虚实实。

  《佛罗伦萨的神女》的“神女”在书中突出着个人的魅力诱惑。在佛罗伦萨先后有着两位标志性美女,西蒙内塔和卡拉·克孜。西蒙内塔美丽成为佛罗伦萨的象征,她的诱惑使她的丈夫只忠于她一人。可是她生命短暂,她的丈夫求救于吸血鬼,可是她仍然选择了尊严的死亡。随后,阿戈·韦斯普奇带回了另一位“高尚动人”的女子归来—卡拉·克孜,这位“神女”是莫卧儿帝国的公主,拥有着美丽与智慧,她的诱惑力让城中人倾倒,而她本人也希望东西文化交融,可是她曾被俘的经历让意大利统治者畏惧,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本应该风光无限的生活,却被诬陷一场梅毒病疫而成为罪人。卡拉·克孜无论是美丽诱惑还是病毒的瘟疫都席卷整个佛罗伦萨。同样,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下,交际花到处存在,莫希尼的香气让人着迷,她诱惑着皇子萨利姆。

  本书除了女人的诱惑之外,还存在着一场场的战争。在书中的十五章就提到了恰尔德兰战役,奥斯帝国击败了萨法维王朝统治的波斯帝国,而卡拉·克孜就身在波斯朝廷里。奥斯曼土耳其人与海盗之间的战争;萨利姆的宫廷斗争;美第奇家族的红衣主教被选为教皇,成为利奥十世等历史也书中出现。

  《佛罗伦萨的神女》虚虚实实,战争与“女人香”相结合,穿越东西方,联系着世界区域的不同文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