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鸟度屏风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0: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10篇

  《鸟度屏风里》是一本由周进著作,重庆出版集团 北京华章同人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1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一):屏风如晦,心似明镜

  除了少数复古的装修古董市场买卖传统意义上的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得一见。尽管如此,知名作家编剧周进仍用《鸟度屏风里》一书深挖屏风的历史,不仅是对逝去物质文化的献礼,也因其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了。

  最早的屏风(坫)出现在史前,人们把它放在窗前,遮风挡雨阻拦野兽。到了周朝,屏风(黼扆)代表皇权威严,只有天子可用。自汉始入寻常百姓家,渐次又发展出各种形制。

  画屏、曲屏、插屏、挂屏、雕金饰银,五花八门的屏风引我们漫阅时空。周进在书中穿插了许多与屏风有关的典故,唏嘘世态无常之余,却叫人好奇:架设屏风,明明是间隔阻挡,行动视野都隔了一层,为何反而更加洞明了?

  八尺屏风刚好一人高,躲在屏风后窥视,隐秘一览无余。当宋弘说出“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流芳百世名言,怎知暗恋他的公主正躲在屏风后偷偷拭泪;音乐造诣高如蔡邕,哪怕在屏后听琴也能闻得杀机——其实那不过是乐师为螳螂捕蝉分神;何无忌赶制谋反檄文,其母在屏外窥见,知大仇将报喜极而泣……识人、窥心、得真相,似有若无一屏之隔,反倒看得更清楚

  谨小慎微者或许草木皆兵,独处时必将屏风内外检视一番。然匿于屏后,有时也能换来些许安全感。汉宣帝时期的忠臣郑弘生性自卑,宣帝特设云母屏风于朝堂,允他独处屏风后,真是体贴入微相比之下,明代另一大臣做法则更能引起共鸣:他在自家书房辟小屏阁,在里面办公更有安全感。这跟某些写作者的怪癖异曲同工,有人喜欢夜半创作,有人偏爱蜷在角落安静私密不受扰,如同在心里替自己设了个屏风,思绪似能更澄明。

  唐诗宋词托物言志,烘托气氛的画屏也好,纯净无垢的素屏也好,引人遐想的雕栏玉砌也好,都是诗人蕴藉的抒情。然而帝王们的好恶更加直白,端看屏前屏后便以载满玄机。唐太宗首创将官员名录书于屏上,功过是非一目了然;金代皇帝则以战死将士子孙名字记于屏风,激励他人;万历皇帝屏风上列的是黑名单。同是日夜相伴,却祸福难料。

  可见,屏风仅是寄寓的载体,如何使用它,抑或从中窥见什么,终究还是取决于人心胸怀坦荡,无遮无拦亦无惧;心有戚戚,纵有铁屏亦惶恐恬淡无争,明窗素屏有画意;虚伪矫饰,珠玉百宝暗无光。屏风这件传统器物,恰似中国文化的精神含蓄有力

  随着社会生活改变,有资本将屏风作为清玩的人凤毛麟角,但你可曾想过,屏风在别处重获了新生!譬如,办公室里的“格子间”,在寸土寸金城市里兼顾经济隐私,不就是现代版本的屏风吗?盼只盼在这变奏曲中,人心啊,仍似明镜,能够越过阻挡,坦诚以待。

  ——丙申年读周进《鸟度屏风里》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二):一屏一笑一沉浮

  一本好书首先要有个妙的名字,“鸟度屏风里”源自李白的诗“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太白写景一绝,屈屈十个字把一潭池州的清溪水清澈纯净描写惟妙惟肖,明镜是清溪的水,屏风是两岸山峰,人在秋浦岸边走,鸟儿在山中穿度,倒映水中如诗如画。屏风在那时可见已是寻常而且有品味物件。点题不经意才是意境。其次呢!一本好书要有个漂亮的装帧。书衣是白色有暗纹的布纹纸,手感特别好。出彩的是有裁剪的“瘦腰”,而且有镂空的俩只鸟儿图案,右上角是盘桓展翅的一只,左下角是伫立枝头的一只,妙得是书封面用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三色蓝缠枝花卉花鸟纹,就这么透出来了,那么几丢丢却有雅有趣有韵有型,让人顿时想开篇拜读。 正文分为八章,并配有精美图片。作者按时间序从最古老家具繁花似锦的摆设家具建筑等等屏风的演变主线来讲述,不仅仅从史书,历史人物经典画作,唐诗宋词,元曲琴音,文学作品等入手来写屏风的发展史,更是从用途装饰材料以及形态的演变,权利寄托事无巨细分析,让人掩卷犹思,好一部从屏风而起的中国文化史。 记得去河姆渡人遗址建筑与木桩上的干栏式茅屋里面就有把大屋隔成几个分间的栅栏,应该就是作者所说的最初的屏风“坫”,为了遮挡烟气或者大风和分割不同人的生活空间。而随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最初的生活用品褪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最好的体现君王身后的权利象征。其实私以为最初也许是养生和安全都有因素在里面,古人最忌背后来风,而也好隐匿侍卫等等的人物够含蓄。毕竟从周朝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纷争无数,作用就不那么风雅了!据作者考证到了汉代才真正有了“屏风”的称谓,而俩汉的休养生息也为文化和物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屏风也从床围,挡屏发展到各种不同材料的摆设玩赏物品的座屏。汉代人崇尚玉石,则玉石类摆件备受青睐,甚至还有云母材料的。汉曲里对屏风作赋也比比皆是。到魏晋时期民风开放洒脱不羁又通西域佛教文化和玄学的应声而起则屏风的题材奔放自如,有许多历史故事和贤臣烈女,瑞应为题材的装饰意味浓烈了!想那时的人长裾西席,华袿飞髾,背后是长扇曲屏,高谈阔论,多肆意的人生。 唐朝和宋朝因为经济的繁荣昌盛,对美学以及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的推动空前的发展,而屏风的画屏和诗屏占主流。“全唐诗”收入的四万多首诗里有四百首以屏风为题,“全宋词”有俩万多首,其中和屏风有关的有七百四十多首,那时候屏风在朝堂之上是庄严的器物而寻常的百姓家也是家家必备,依旧有阻挡,遮蔽,隔断,装饰不可或缺的器物。 明朝因为木器的空前发展,屏风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的应用也广泛繁复起来。现在明式家具依然是古典家具的典范。而成熟绘画加上日渐繁复的工艺,屏风逐渐向奢华之路走去,到了清代,屏风就成了贵重的贡礼,完全是奇巧淫器,用来馈赠和进贡。最显著的是《红楼梦》中对屏风礼器的各种描写和用途。而用料也是贵重的宝石珍珠象牙木材紫檀黄花梨等等奇珍异宝,插屏和小摆件也许多起来! 屏风承载的历史故事也非常多,作者引经据典广泛搜罗了许多。有题诗悲国而被杀的突厥大公主,有宫廷政治纷争的屏风埋伏,有韩熙载夜宴图的奢靡绝望,有女真族大金国宫廷对屏风的推崇而不排斥中原文化等等数不胜举。 一本好书要调理清楚,论据明确,而且给读者趣味性和阅读性以真正的达到知识性,本书无疑都一一做到,而且读来有韵味,还想仔细回味一番。虽然作者是站在中华古典文化的肩膀上来诉说,可是精髓总结的如此妙,从一件小小的器物“屏风”切入的完美,真真难得!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新书,拿在手里有种易碎感,像是千百年的历史的厚重从书中满溢出来,只能小心翼翼地端在手中。镂空的书封下面是蓝色的花纹,犹抱琵琶,羞羞答答。

  对于屏风,印象最深的是在看《刺客聂隐娘》剧本时,“田季安一醒看着胡姬,放下药盏。胡姬近身依偎于旁。婢侍们已逐一退下,此时烛火减少,但胡姬感觉犹有人在,回头,赫见黑衣女子就伫立在琉璃屏风前,惊呼出声。”印象深刻是因为,电影中这个镜头实际上是个红色的纱帐,镜头无比美丽,此帧还被选做了电影的日本的海报。“琉璃屏风”美中还有一丝坚硬感,纱帐的朦胧和起伏,不会让人物的窥视有距离。所以屏风,是一种让人产生距离感的美丽的装饰。

  《刺客聂隐娘》电影中,纱帐代替了剧本中的琉璃屏风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四):千古风流一丈屏,半隐半现人间

  看题目《鸟度屏风里》,给人一种很美好优雅的感觉。引人猜想,为何会以“鸟度屏风里”作为此书的题目?这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意思是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情景交融中屏风上如大自然之美已跃然纸上

  《鸟度屏风里》详细介绍了屏风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变化地位内涵。作者周进详细考证了许多史料,完成了这部图文并茂的文化趣味之作,这种故纸堆拾捡文化传统的精神在当下非常难得,能看到并欣赏书中栩栩如生的各类屏风,也是读者的福音很喜欢这类古文化美学文化常识之书。现在古装片美伦美奂,里面的许多精巧的小东东都很有讲究, 《鸟度屏风里》一书帮我们梳理了其中最古老的家具之一:屏风,以后看古装片也可以对此更深入点评了。书中除了屏风的常识,穿插了各种历史小典故,古文化名词等等,非常值得一看。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看过魏征劝戒节俭的《十渐不克终疏》奏章后,将这份奏章写到自己室内的屏风上,“朝夕瞻仰”,时时提醒自己善始善终后人将写有这份奏章的屏风从此称做“戒奢屏”。

  北朝齐后主高纬,自幼喜诗赋,曾叫人把他喜欢的诗赋写在屏风上,因此有“上屏风”一典故。唐.白居易《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诗:“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

  屏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一景,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在《物原》中就有“禹作屏”之说。《周礼掌次》有“设皇邸”的描写,邸是屏风早期的称谓,邸通常设在天子座后,显示天子的“九五”之尊,历代皇朝莫不如此。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展障风也”。就是说屏风可以兼作挡风、间隔、遮蔽之用。《史记孟尝君列传》记有“孟尝君待客座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屏风前主客相谈,屏风后是工作记录者之用。如今,我们依然会被屏风上的元素吸引,魏晋南北朝时屏风上的历史故事,唐朝文人书画屏,宋朝演进的各种形式如石屏小格屏等,各朝各代都有对屏风的独特趣味。就在当下,屏风变化更多,材质也更丰富。屏风看似是很古远之事物,其实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医用屏风,工作区的桌面小屏,会议室的隔离墙,家居中的入户隔断等装饰都是屏风的变形

  上回老板准备给办公室打扮一下,于是买回了两个不同风格的屏风(很怀疑就是看过这本书之后,才心血来潮突然买屏风的)。一扇是三扇屏,风格比较属现代改良版的,一个是古色古香的棕木条屏。错落之间,影影绰绰,将屋内屋外区隔成了两个世界。这便是屏风的作用,从过去遮风避雨的实用工具,变成有居室分隔作用隔断视线的家具,又变成可观可赏,甚至权力财富的象征之物。

  《红楼梦》里贾蓉会向王熙凤借玻璃的炕屏,只因“我们家来客人了,风光一下”。美好的物件需要人细心呵护,屏风优美脆弱普通人家生活尚不易拥有一件文化品味独特的屏风确实是值得“炫耀”的事。

  “千古风流一丈屏,半隐半现人间态”,可观可赏,一屏写尽世俗百态。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五):简述,屏风前世今生

  鸟度屏风里 这句话,其实是出自李白 清溪行诗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本书作者周进是作家协会 电视协会会员 ,其代表作有 开着火车上北京

  鸟度屏风里是本有关屏风的文化通俗作品,作者从屏风的起源再到屏风的发展,其中引用大量的史料故事,10多年编纂而成。

  如果你对红楼梦很熟悉,那就会知道在红楼梦中有么一场景。贾蓉向婶子王熙凤,借玻璃炕屏风。说是要风光一下。可见屏风在古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是有文化的书香门第之家中最为常见

  屏风最早有记录,是在有巢氏时期。 当时还不是叫屏风的,而叫是坫,其作用也是防野兽以及挡寒风的。不像红楼梦当中的用屏风来撑场面的,文化内涵更别说了,没有的。这时你肯定会问,屏风何时具有文化内涵了的,是在大周时期。

  为何在大周时期,屏风也就是坫,迎来了自身的发展,其实很简单。社会的进步,城郭的出现。城市的雏形是舜时期就存在了,有句话就可以形容,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社会的发展,时代在前进。屏风的始祖坫,也慢慢地有更清晰的划分,其组成部分也分为屏座和屏芯,屏座其固定屏芯,承载重量。屏芯在大禹,殷商时期逐步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坫有了新的名字黼扆

  它作为皇帝必备装饰品,无论是上朝处理朝政,还是皇帝要御驾游玩都少不了黼扆在身后,究其原因为了保持皇帝的威严。这时的黼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屏芯上增添了装饰图案,方才显示出皇帝的威严。黼扆,也只有皇帝才有,这中稀罕高级饰品,官员 寻常百姓家里都还是简单粗暴的坫。

  这中情况在大周时期,就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屏芯多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流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可以说,谁家没有这玩意就不是高雅的人。大周时期对各个文化,都有方方面面的规定,可能是因为有较清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屏风恰恰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具有防风防兽,政治因素的同时,文人为其增添了文化内涵。

  之后的各朝各代在屏风上,都有体现自己时代的文化特点。屏风俨然成为了时代国家的画作,五代十国国,魏晋一直到清朝,屏风带给我们的是传承,历史文化一点点的从屏风中透出来。

  我们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上下的文化大国,其文化底蕴是巨大的,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挖掘老祖先带给我们屏风之内的文化内涵。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六):屏风曲曲烛影深

  屏风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往往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具有象征、挡风、隔断、装饰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用性家具,屏风最早出现在西周。随着被广泛和普遍地使用,屏风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明清时期屏风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过渡,至近代,屏风已脱离实用性而作为艺术形式存在。

  汉代刘熙《释名》中《释床帐》一文有云:“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指出屏风为一种起着遮蔽作用的家具。富贵之家更喜欢使用屏风来装点居室。及至隋唐、五代,屏风之美也逐渐被文人发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花间集》中,描述屏风的词作竟达到全部词作的19%。尤其在以其富庶繁华的生活牵引着后人追忆梦的唐代以后,在那抽象的与富丽相关的字里行间,屏风的存在使那种华美惊艳的生活落在了人间。文人墨客们不断将其情感与屏风紧密融合,描绘出一种别样的屏风情结。

  《鸟度屏风里》便是这样一本以屏风为主题的文化通俗书籍,作者以屏风在不同时期的功能演变为线索,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借助美术、文化、设计等古代屏风相关的文献作为切入点,对中国屏风的发展源流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对不同时期屏风的形制、功能、制作等方面作了相对完整的整理和阐述,并从古代屏风设计思想中一探对家具、建筑的影响,挖掘其文化内涵,还原历史全貌。

  屏风最初是作为遮蔽、阻挡的器物出现的,在国家形态高度发达之后,它就被赋予了神秘的政治和文化内涵,成为皇室中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到了汉代,屏风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甚至在荒野山村的隐士家中,屏风也拥有一席之地。可见屏风的普及率。

  如果将屏风放入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其在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的流行元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佛教文化、玄学等盛行,常用的屏风画题材为历史故事、贤臣、烈女、瑞应之类;唐代纸书画屏风盛行,画屏和诗评尤其受到青睐,对唐代诗歌和画作的传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宋代繁盛的文化为屏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温床,使用各类石材为屏心,屏风框内分割小格等形式与做法直到明清还在普遍使用;到了元代,紫檀屏风等樱木家具问世;明代盛行曲屏和座屏;清代则大体分为挂屏、地屏、围屏三种形式。《鸟度屏风里》将这一历史变迁和发展做了详尽的叙述,从设计的角度对屏风的种类和造型进行整理,归纳它的装饰、材质与工艺,并总结了其在屏风设计史上的地位,并着重介绍了屏风从其礼仪象征性的缘起,至屏障实用性的发展,至高度艺术化的鼎盛,其转换演变过程受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建筑发展、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屏风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瑰宝。同时也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物化形式。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当各种形式的屏风成为人类生活的必备内容时,屏风形式实际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又走向简练,从苛求到舒适,从满足物质需求到精神享受再到表现自我,表现个性。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翻开《鸟度屏风里》,寻着那些倒流的时光,感受静谧典雅之美。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七):一竖一屏风

  ”远古时代,屏风只是一种遮风避雨的实用工具。”首先引用简介中吸引我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就很喜欢屏风,甚至想以后自己的家一定要在玄关摆一个小屏风,每天回家推开门一定看到就很开心。

  心中一直认为屏风是提升装修情调的必备工具,在电视电影中经常会看到大户人家或者皇宫的陈列中摆放着一扇屏风,一般都是白底或古卷底,女生寝室一般配“琴棋书画”图,男生寝室一般山水画和骏马图,淡雅又不损失风情,既实用又可达到装饰的作用,但是万万没想到在很久很久之前它居然是作为挡风遮雨的工具而诞生的!

  《鸟度屏风里》细致的描写在各个朝代屏风的演变和功能,屏风涉及各个领域、沟通文化、设计理念等方面对屏风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深度剖析屏风的功能和作用,挖掘其后的文化背景,还原了屏风的本质!

  屏风历史悠久,其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家中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等作用。现代家庭多把屏风作为玄关的遮挡,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装饰屏风也使房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和宁静之感。屏风用料可以很艺术,如用红木、磨沙玻璃等,加上绸缎窗花、清明上河图、八美图等修饰。

  细分屏风小到花纹,大到用途和材质,屏风可以联系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屏风的产生是家居文化的一个升华,自此开启了家居文化实用并且兼顾妆点的作用。

  屏风本身是神秘的,隐晦的,层层剥开看本质,原本是用来遮挡用的,随着人们审美和需求的变化,屏风在形状和功能上都相应的做了调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古代的诗人作诗也会借用屏风来表达心情,可见当时屏风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它不光是官宦富贵人家的专利,更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可贫可富!非常富有艺术效果。

  屏风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真可谓是,“千年风雅史,风流一丈屏。”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八):云母屏风烛影深

  看古装剧的时候,每一个典雅的屋子里都有一座或大或小,或雍容或端庄的屏风,屏风背后总会有一个女子,大抵我们都看不清她的容貌,但只通过身形便可以判断她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我对屏风的仅有认识都源自古装剧里,偶然看到这本由中国作协委员周进著的《鸟度屏风里》让我对屏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鸟度屏风里》这本书以时间为经,以屏风演变和鉴赏知识为纬,同时填充大量充满趣味和文化意义的史料细节、故事、绘画作品。阅读此书,我们就像在阅读妙趣横生的中国文化史。

  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屏风占据这非常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屏风只是一种遮风避雨的实用工具,进入等级社会后,屏风逐渐演化为一种权力符号。随着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屏风被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文中提到,屏风到了明清时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屏风的品类和数量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据记载,明代大奸臣严蒿的抄家物资中大小各式屏风竟有389件之多。《红楼梦》中也多处描写各种形制、材质和工艺的屏风。如描写贾母八十一寿,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

  作为老北京,传统已经深深刻在了作者周进的骨子里,因而他的作品也多与传统有关。为了撰写《鸟度屏风里》这本书,周进曾阅读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因而本书不仅有扎实的硬知识,还加入了大量充满趣味和文化意义的史料细节、故事。里面精美的插图不仅佐证了历史,更让人对屏风的制作工艺赞叹不已。

  屏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如今,屏风也常用于古典房间的设计中,不过不再是为了挡风了,而是为了装饰房间,在客厅摆上古朴典雅的屏风,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使用者的生活品味。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鸟度屏风里》读后感(九):纵横古今的屏风文化

  说到屏风,其实现代已经没有这种文物了,但是屏风这种珍贵的文物,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时代到清朝,屏风的地位举足轻重,今天这本介绍屏风的书就是来细说屏风的文化。

  中国最古老的家具是什么,你绝对想不到,竟然不是凳子,桌子,床榻,案几,而是这美丽而有韵味的屏风,屏风的说法是从汉代开始叫的,原来叫的是别的名字,而不论诗中,还是史书中,总能看到屏风的身影,而屏风的意义和地位也随着朝代更替发生着变化。

  在古代,考虑通气问题,有了窗户,而下雨天怎么办,于是古人想到了一个遮挡的东西,这也是屏风的雏形,而慢慢,屏风从一堵墙,到青铜器,到木器,到玉器,发生了形态和质的变化。到了封建社会,更是成为帝王身份的象征,好像没有屏风不足以显示皇族的高高在上。

  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屏风也逐渐兴盛了起来,虽然不如皇室的豪华,但也有简单的美,而屏风作为房间里的遮挡物,也成了杀人和幽会很好掩藏地点,所以屏风的故事也有很多。

  不深入其中,似乎都忘记了,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有屏风的一席之地,从荆轲刺秦王的屏风救了秦王,到项羽刘邦的屏风中跳出一人意欲谋杀,屏风的重要似乎才被大家所发现,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又相继出现了布屏风,屏风上可以画图,题字,而这成为文人雅客争相献宝的利器,而屏风似乎也变得柔软多情了起来。而跟随着一代代屏风的更替,似乎也看到了文明的一步步推进,而这屏风也与名人轶事联系了起来。

  而不读这本书,似乎从没想到原来关于屏风,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而屏风的一步步更替,也代表着时代的进步,读屏风的历史,似乎也窥见中华五千年的一角,而这些屏风里的阴谋诡计,和屏风表现的气节和精神也随之映入脑海。

  而本书装订优美,结构分明,其间更配有古代的名画插图,给以我们不同眼界的屏风,觉得屏风似乎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性,有清廉过头的,有会生活的,而一个小小的屏风也将他们从茫茫历史中重新带出来,这也是一种缘分呢。

  而屏风的历史,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注意的,没注意的,都值得你好好读读,因为这是我们的屏风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