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26 20: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经典读后感10篇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一本由[美]威尔·施瓦尔贝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6-8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一):阅读,让生命有光

  来源微信公众号米粒阅读(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及阅读推广人培训

  当生命已近尾声,你是否也能坦然尽享最后的生命之光?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虽然书名中用了“最后”这两个字眼,但却绝对不是一本用“死亡”来煽情,用“末日”来渲染绝望之痛的书籍。可准确一点来说,《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更像是一个未完的故事,看似一眼就能望到结果,但其实充满着无穷的希望。这会是一本可以给你力量的书籍!

  在本书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生死”,二是“阅读”。这两个关键词贯穿了整本书的故事,同时也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所谓“生死相依”,一个人学习如何好好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去死,同样,学习如何去死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在书中,作者母亲虽身患绝症,但面对死亡却毫不畏惧,反而坦然自若。她走向死亡的过程虽是必然,却与旁人的等死绝然不同。作者母亲用坦然、积极姿态告诉了我们:死亡,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更重要的反倒是活得有意义有趣味。

  阅读完本书的人都知道,作者母亲逃离“乏味死亡”的方式就是与儿子一起组成了二人读书会。他们在阅读中交流思想回忆往事分享心得,这种精神上的愉悦自得,恰恰是现在很多人所缺少的。

  当然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名阅读爱好者,在看到这对母子聊书的过程时,你一定也能像我一样感受到一种难得的愉悦。《在切瑟尔海滩上》精彩而又悲怆的结尾,《追风筝的人》老派的写作手法,《面纱跌宕起伏情节和令人印象深刻情感报复奉献勇气,《非普通读者》中表达阅读的魅力在于所有的读者都是平等的……当母子两对着一本本我们读过或未读过的书籍评论、分享、交流、升华一种幸福感会油然而生

  在阅读中感受愉悦,在故事中体验他人的人生,学着坦然面对生死,去做自己喜欢事情,尽全力去过有意义生活。这是书中这对母子教会我们的,也是这场“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所带给我们的。

  死亡是人类难以逃离的宿命,这种悲剧困扰着所有的人,我们通常都会选择心存侥幸地回避它。人们热衷于谈论死亡而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避之不及。《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给了我们这样的疑问: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如何在最后生命的旅程中走得无怨无悔更加精彩?

  内容简介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一位患了不治之症的母亲,如何面对死亡的态度和选择。作者的母亲得知自己患胰腺癌晚期,面对病痛以及死亡的宣判,她没有被击垮,也没有抱怨,她在生命的尽头最重要的选择是阅读。书籍的启发,引领她去做更多有益的事,去泰国难民营做志愿者,给阿富汗筹建一个图书馆,去参加一个老朋友葬礼,当然也安排自己的葬礼,悼词。死亡让她的生命散发着更浓郁光辉

  作者介绍

  威尔·施瓦尔贝 (Will Schwalbe),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高级总裁和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出版过《长尾理论》、《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等知名作品。在事业达到高峰疲惫不堪时,却得知母亲癌症晚期。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中,通过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彼此分享各自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他辞职创办了自己喜欢烹饪网站

  思考

  一、在生命的尽头,你会有怎样的选择?

  曾经有人把“假如生命还有一年,你会做什么”的话题进行发布讨论,有很多人在上面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有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选择,或者是自己这最后一年内的计划安排,却没有一个提及与阅读相关的活动

  死亡,是一个我们热衷于讨论却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避之不及的话题。在阅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不断地问自己:我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如何在最后生命的旅程中走得无怨无悔更加精彩?

  作者威尔的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身患绝症,却热爱阅读,热爱分享。她没有被击垮,也没有抱怨,她在生命的尽头选择了“阅读”。而书籍的启发,又引领她去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在泰国难民营做志愿者,为阿富汗筹建一个图书馆,去参加一个老朋友的葬礼,甚至是安排自己的葬礼,悼词等等。

  我们无法决定和预测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去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威尔的母亲做到了,我们当然也可以。当我们在生命的分岔口迷茫困惑,不知如何是好时,我想,问问我们自己:如果这是生命的尽头,你会有怎样的选择?或许你就知道你该怎么做了!

  二、阅读,被我们忽视的沟通方式

  在书中,作者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医生对母亲的判决,不知道怎样自然地跟母亲沟通。直到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一本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样开始了。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总不乏有缺乏沟通的亲人,纵使彼此之间有万分的热爱,也少有表露和倾听的机会可喜的是,威尔与母亲用阅读打通了一切世俗的阻隔。威尔与母亲每一场的精彩对话,都是日常生活的智慧浓缩,通过阅读书籍,他们分享了关于信仰感恩接受宽容、勇气、信任等各自的看法体会

  每当看到威尔与他的母亲就共同读过的书籍进行交流与分享,我的心中都会升起一股莫可名状的愉悦与渴望。这种母子之间,不计较年龄,忽略本身的关系纯粹只限于精神上的交流,实在令人羡慕。我渴望有一天也能与自己的父母有这样交流的一天,这该是多么舒适的一种关系!

  在威尔小时候,母亲就喜欢读书给他们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听故事,母亲的故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尽管威尔和哥哥仅相差十八个月,母亲还是坚持不为他们读同一本书,每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晚上要母亲读的书。其实在当今社会,“亲子共读”已经被大力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可“亲子共读”也有着质量高低之分。我真心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能懂得这种有趣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起和谐有爱、互相理解的亲子关系,我相信,这会成为每个孩子终生的财富

  三、读吧,让生命有光

  我们经常在各种公众号或是其他网络平台收集各种书单,《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大概能解决我们这方面需求。在这本书中,提及到100多本经典书籍,据说其中大部分已经有中译本。

  普鲁斯特曾在《阅读的时光》中提到,“看书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看书是为了接触其他生命和其他国家的。”而威尔母亲则说,“书是人类最有力武器,它对抗恶、死亡与恐惧。”

  现在的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追求高效、快速,对于“3天让你学会......”、“一招教你过.....”总是格外青睐。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焦虑感的最明显的表征。其实,你真的相信这些如此快速的东西吗?你真的相信自己可以这么快的学会一门技能吗?不,你并不相信,但你需要打开生命的一个窗口,让你能认识与眼前不一样的世界,看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甚至是听到更多五颜六色的故事。这样,你才会觉得,你与这个世界是相交的,你的焦虑感才会得到暂时的缓解。就像寒冬中忽然拥有了一束和煦温暖的光,这会是最舒适的生命状态。而这些,阅读都可以给你。

  最后,我想说,读吧,让我们的生命有光!

  欢迎关注 范米粒阅读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二):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

  “Permanent is not; impermanent is not; a self is not; not a self (is not); clean is not; not clean is not; happy is not; suffering is not”

  非常非无常,亦非我无我,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七十空性论》

  作者威尔的母亲,一位独立勇敢善良且拥有大智慧的女性良好教养学识,让她成为了美国第一代能够按照自己意愿工作的人。学习的意义在于认知世界和自我。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你想要选择职业,而非被工作选择。那就要求具备扎实的功底。越努力、越自由;越自由、越快乐。所以努力=快乐。

  母亲在73岁左右被诊断出罹患胰腺癌。突如其来的噩耗,并未使其对生活减少热情。反而让母亲更珍惜余生

  这本书取名为《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有两层含义。其一:整本书主要记录了威尔和母亲在确诊癌症后的日子里,开设了一个只属于他们俩人的读书会。地点医院的门诊厅。内容:将俩人看的书进行深入探讨。其二:我们人生中阅读的每一本书都可能生命中最后的一本。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未知的时代,不知明天会如何,灾难是否会降临。

  读书真得是一件低成本,受益良多的好事。我们从中获取知识,进化心灵,我们了解世界,也了解了自己。我们变得更加豁达,宽容。

  《盐的代价》一书里,母亲写的纸条

  “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得益于其他人的恩泽。而这与欠债于某人并不相同,我们拥有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每一个人。人生也许会瞬息万变,因此每一个让你人生步入正途、稳步前进的人,都应该感激,不管他们饰演的角色如何卑微。只要给予别人友情和爱,那么你近旁的人就不会轻言放弃。无论哪种友情和爱的表示都会让一切变得美好。”

  母亲有着很多爱好:旅行、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看歌剧、结交新朋友。当然最热衷的还属读书。

  临终前夕,威尔一家和护理工日夜轮换陪伴母亲。他曾写道:母亲的卧室,一整面墙、床头柜,枕边、身边全是书。这些书成了母亲的老师

  书不仅陪伴母亲走过最为艰难的岁月,也让儿子受到更多的启发、领悟更多的道理。那些不知如何开启的话题和疑问,因为这场特殊的读书会,让母子之间的情感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最高级的沟通或许就是心灵沟通了吧。

  “母亲教育我们‘人的价值高于物质’,父亲则教育我们‘整洁第一’”

  威尔的母亲不仅如此教育子女,更是严于律己。这也是她自己的人生信条。值得一提的是她对于工作恪尽职守,并且积极加入公益事业。为阿富汗图书馆的建立,奔走告急。亦或是因为收到一张来自菲律宾修女的明信片义无反顾的和女儿妮娜前往泰国难民营工作。她曾与死亡擦身而过,也经历过最艰苦的生活。这些并非强求,都是她自愿而为。是怎样的一种高尚品格,才能让这样一位“瘦小孱弱”的女性散发熠熠光辉。可她从不以此自居,觉得自己所为犹如冰山一角,并非勇敢之人。“一切自愿的勇敢都不是真正的勇敢(可控),一切被迫的勇敢,才值得被人敬仰称赞。(不可控)”

  母亲作为女权主义者,职业女性。她能把事业(国际救援委员会成员流浪妇女委员会理事长、哈佛入学主任高中校长大学咨询顾问)、家庭打点的井井有条。她觉得她能做任何事情,只要付出努力与坚持。

  “内观”告诉人们要对一切事物都心怀感激之心。当你进行了建设性人生内观练习时,你的人生出现一个接一个的小奇迹,你也会开始留意生活中顺遂的事,而不单单留意那些不好的事。

  母亲感恩身边的一切。收到礼物要回感谢信。若是得到陌生人的称赞,心情变得越发明媚。她希望身边的人,不因她而感到困扰或悲伤。她曾经就感谢悼函的内容,强调去掉“异常悲痛”,另外用蓝墨水替代黑墨水。这些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她的善解人意

  那些适用于我们,萦绕我们的美丽和奇迹,是快乐、勇敢,还有让美梦成真的努力。为什么不让那颗备受滋养的心,相信自身的力量呢?为什么心不能好好对待一直温柔指引教诲灵魂,谛听灵魂的声音,相信未来值得以往全部的付出呢?

  母亲生命的最后两年《每日的力量》一书总是常伴左右。这本书带给母亲活下去的力量。母亲不怕死,只是有很多事还未完成。她渴望多活些时日,尽其所能,打理好一切。正如母亲最后看此书的那段文字:“假如你不愿祝福他的王国,那么不要为之祈祷。假如你愿意,不能只靠祈祷,还必须为之努力。”有质量的生活也是努力的一种体现。

  整本书读的酣畅淋漓,仿佛作者的母亲就像自己亲近的“外婆”,她用强大毅力信念,为生命画上了完美句号一生荣耀不是能活多长,而是能活多广。

  我们应该多读书,不为读而读。

  “好书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们不仅让你看到不同的世界,而且让你从不同的方面观察近旁的所有人。”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三):让感动蔓延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作者与母亲两个人的“读书会”,两人主要交流都围绕着“最近在看的书”展开。由于作者母亲得了癌症,作者陪伴在母亲的最后一段路程上,一部分聊书,一部分回忆,还有两人借着书的内容对人生的讨论,非常感人~!翻译得也很流畅!从内容上看,五星!而且书中提到一些好书,很有参考作用,对我个人,最重要的是看到这样一种孩子和母亲以读书会方式来交流。书读起来仿佛自己也参与了读书会,不需要一气呵成,却也爱不释手的很快读完。亲情得到升华,智慧得到延续,感动蔓延,年度好书绝对的有这本书!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亲情和苦难本身毫不特殊,二者皆以不同方式属于每一个人。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 重要的幸福就在你自己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人在遭遇苦难时诚然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一样东西能够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一个人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亲情,又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伟大成就。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四):书有对抗死亡和恐惧的力量

  还是习惯在飞机场买一本书带在身边,飞机场不是很好的买书场所,好不容易挑选了这本,虽然外皮有些破旧,也只剩下最后一本,还是激动到抓在手里一直没放下,就怕一松手就和我的缘分尽了似的。等待的碎片时间里把这本书读完了。果然让我的旅行变得温暖和充实。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得了晚期胰腺癌的母亲和一位书籍出版商的儿子的两人的读书会。在医生宣判四期胰腺癌,无法手术治疗的情况下,靠着一本书一本书的阅读,交换书籍,交流心得,母子俩找到了最佳的交流时光,这是一个癌症母亲给予儿子最后的礼物。或许是书籍给予人希望和平静的时光,这位得了最凶险癌症的母亲存活期远远超过了平均值,达到几乎是奇迹的22个月。

  书里有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路历程,书籍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渡过他们艰难的岁月。当不得不面临关于死亡的话题时,就用相似的书籍里找到答案,在谈论别人的故事里的情节,心照不宣的解读自己面临的窘境。

  书的后面对信仰,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都有很多描写。这位心中有大爱,无私的母亲,在患癌期间也不忘记阿富汗图书馆的项目推进。同在难民区志愿者的经历,也让她与自己的女儿更亲密。

  虽然有癌症这个恶魔,但这家人互敬互爱,为社区,为贫困者,为需要帮助的年轻人,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难民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事。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母亲,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她的一生为子女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在生命和情感的尽头,阅读是最好的庇护和救赎,悲伤,却不沮丧。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五):阅读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原本不在我的读书计划之列,它是我上周在办公室找书时偶遇的,除了书名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外,封面上还有这么一句话也特别吸引我:“还原作者心中读书、爱与人性”的真义。阅读过程中欲罢不能,正如前勒口上的内容简介里说的“这本书不只是对母亲的追忆,也是爱书人的飨宴。”

  这本书是作者和母亲的亲身经历,作者的母亲在2007年秋末诊断出胰腺癌晚期,在他母亲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从偶然的一天开始,他们一起阅读一本本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一起探讨。两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经由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本和生命的观点和态度。本书除了分享他们的读书会(读完后再看目录,我发现目录就是由一本本书名组成的),也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等等。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会引发我那么多共鸣,首先是因为我也是个爱书人。他们聊起的书单中,我读过的,仿佛身临其境加入了他们的对话参与了他们的读书会,我没读过的,好些经由他们介绍,速速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阅读书单一下子增加了好多本想读的书,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开读了(比如这周就忍不住读了他们都很喜欢的毛姆的《面纱》)。他俩的阅读品味绝对是很有保证的。作者的母亲说有很多作家令她的人生发生变化,“任何时候,只要你读的是一本好书,它都能影响你的生活,即使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事实。”在本书中,我也看到这种确实的影响,在治疗期间,她读完一本书叫《蜥蜴笼》,就下定决心要在阿富汗筹建一个图书馆,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为此努力不懈。作者在本书的最后说“母亲曾经对我说,不要对恶视而不见,要相信我们能用行动改变它。她对书籍的信心从不曾动摇,她深信书籍是人类兵工厂里最强大的武器。阅读形形色色的书籍,通过多种形式阅读,不论是电子的(虽然她不看)、印刷的还是有声的,都是最佳的娱乐方式,也是参与人类对话的方式。母亲还教导我们,你能够改变世界,而看书是最有效的方法。书籍让我们了解了生命中哪些事应该去做,以及该怎样向别人传达。在这两年中,我们一起读过了几十本书。在医院共度的几百个小时,母亲引领我,认识了书籍怎样令我们越发亲近,并维持这种亲密,虽然我们本就是一对很亲密的母子,虽然我们当中的一个已经去世了。”

  其次是因为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公益从业者。她之前当过哈佛大学的入学主任,当过高中的校长,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修女的邀请下,她带着刚大学毕业的小女儿去了泰国难民营,从此和小女儿二人都踏上了公益慈善的路。在本书中,很多细节处,我可以看到她的那份坚定和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她做难民的工作,经常去阿富汗这样的地区,每次从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回来后,都会出现咳嗽、乏力、头痛、发烧等症状,但是,她依然带着极大的热情“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确诊癌症晚期后仍是如此。当看到她说“救援组织要告诉大家假如要前往类似阿富汗这样的地方,不要把旅途期间或后来得的一切疾病都归咎于这次旅行。这不过是巧合罢了。我们必须要让人们了解到这一点”这段话时,我真是被这个老太太震撼到了。我想起了Julie,生活在美国的退休软件工程师,她来中国当我们的志愿者,也是带着药罐子,却比我们年轻人还要有力量。我个人因为常年要到乡村出差,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每每那时,我就会有几分自怜自艾。信念不够坚定才会如此吧?她们为什么做公益?我又为什么做公益?这个追问非常有必要。书中有段描绘“这个瘦小的、满头白发的女士,被那些对她又爱又敬的人团团包围。”我读到时特别动容。刚好读到那段的那天读了一篇微信文章《在我死前请给我性与爱,公园相亲舞会老年爱情故事》。作者的母亲和公园里相亲的那些老人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我知道我要哪种人生,那和我想要的人生相匹配的努力,我准备好了吗?

  还有,同为母亲的这个角色,她也让我看到很不一样的母亲形象。比如,作者本人是男同性恋者,他的妹妹也就是小女儿也是,但他们亲子关系依然很好。那天我说起这个事情,办公室里引发了一场关于同性恋的讨论。很多时候,别人只是和我们不同而已,并不是他们真的有问题,我们必须接纳别人有不同的样子,这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

  除了上述的这些,吸引我的还有书里处处透露着母亲的生活哲学(比如,“有时只需做些事情就会使情绪稳定下来,即使是泡茶这种小事”、鼓励作者辞职而不是一味抱怨工作等等)或者一些对我来说比较新奇的话题,比如不婚主义、临终关怀等等。

  总之,这是一份直击灵魂的偶遇。与一群爱阅读的人在一起,常常就能与一些好书不期而遇,也就与一个个有趣的灵魂相遇。今天有一位参与读书练笔挑战计划的老师发信息说“如果有一天我坚持不下去,并非我厌倦了阅读,我只是被身边的琐事折磨得体无完肤。我期望这一天不要到来,至少不要早早的到来。”总干事官文宾说,“这老师真可爱,阅读就是抵抗陷入世俗琐事的力量”。《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告诉我们,是这样的!而且,远不止这样!当然,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对于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成人来说,拿起一本好书阅读,门槛到底有多高,我真的不知道。——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早早养成阅读习惯,成为终身阅读者,让阅读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六):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封面上写着: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做要做的事,爱该爱的人。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从事过20多年出版工作的知名出版社的总编辑。在事业高峰期和癌症晚期的母亲一起读书的故事。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的一些事。后来,他辞职创办了自己喜欢的烹饪网站。

  作者的经历决定了记录性质的书籍中会出现的一些内容。书本中读到一句加黑的句子:人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读到的句子:如今互相询问阅读书目的人并不多。人们更多会问的是:"你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或者“你打算去哪儿度假?”“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何要那么做,因为以前我是从不拍照的。也许是直觉,它告诉我,有些超出了控制范围的事即将发生,即便有爱、耐心,任何人也都阻止不了,那是我能把握这机会的最后时刻。”作者的一家人都做着一些事情,并为之忙碌着。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母亲休息下来。乐观的生活态度让疾病显得并不那么可怕。母子两个通过阅读共同的书籍,并讨论,交换想法。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父母的交流总是以代沟作为借口,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彼此了解,交流。有时候连见面的时间都很难保证。可以和父母看同样的书籍,交换想法,讨论,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希望自己可以有许多时间陪伴父母,希望自己可以不留下过多的遗憾,希望自己可以读一些书籍,在一些书籍中找到一处安放情绪平静烦躁的地方。生命的最后,可能我会昏迷,可能我会不能自理,有时间就多看看书吧,想看书都没有能力。希望自己有时间多和父母亲朋交流吧,趁还有这个能力。这本书让我多了一些思考,感谢翻译和出版的人了。感谢作者了。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七):漫谈读书会

  “读书会”是一种古老的书虫分享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读书就是修道院的主要活动,修士和修女们专心阅读,理解圣经的教义。伟大的宗教总是在表达对书籍的热爱,大部分的书籍都有着宗教的影子。15世纪的“纺纱杆福音”就叙述了一段女士之间的读书会的逸事,有人朗读、有人讨论。在现代欧洲的村庄里,依然有村民们选择几本书,读完它,在图书馆碰头,讨论它,然后去附近的酒馆喝几杯。

  网络的时代,豆瓣等网站成为了虚拟世界的读书会。 读书会的开场白总是“你最近在看什么书?”,然后是书虫们的自我介绍,对书的兴趣让书虫联系在一起。书籍成为了书虫探索彼此思想的媒介,可以很自然地探讨平时无法讨论的话题。读书总是让书虫的聚会有着无数的共同话题,可以共同对周围本来已经熟悉和习以为常的世界产生新的观点。但线下的读书会仍然是许多书虫喜欢的方式。而《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里作者与母亲的读书会,就发生在母亲发现得了胰腺癌之后,因此每一本讨论的书,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每种阅读,都需要分享,读书会就是最好的形式。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八):温暖的人生

  读书,我们还记得最近一次读书是啥时候吗?如果再沿着想想,还记得和妈妈一块读书的情景吗?小时候!这是我的答案,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的答案。和妈妈一块读书,除了小时候,教唱儿歌,或是拿一本识字手册,教认字, 又或是指导一下做作业,其他的,如都读同一本书,又或是交流读书心得,这些事,没有。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讲的是我们少见的,母子同读书的交流故事,而且是一位癌症末期的母亲和一个著名畅销书《长尾理论》作者的读书故事!当我翻开书,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面对至亲癌症末期,生命最后时刻,作者全书没有大悲的语调,以一种很平和的笔法,回忆起和生命末期的母亲一块读书的故事。应了一句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作者如此,他的母亲更是,她平静的接受,仍维持和病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组织家庭活动,安排国际救援协会到乌干达,继续为筹建阿富汗图书馆奔走,只是多了一样,定期到诊所化疗!而且,小女儿得知她病情,要放弃到日内瓦工作而留下陪伴,她坚持不需要。

  看此书,也是一次母亲教导儿子的重温,例如,她教我们做决定前,要先想一下决定后会不会后悔,要做两手准备,当陷入两难时,那个在需要时能重新再来的一个是最佳选择。看此书,也是一次学习如何和重症病人交流,例如,我们平常会习惯说,你感觉如何?但会给人有些咄咄逼人,应该说,你想说说感觉怎样吗?

  看罢,我要读更多的书。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九):很有触动

  书,我完整地看了一遍,确实意犹未尽,我总觉得我应该会也必须会再看一次。就如书中提及“我们都有太多想看却看不完的书,太多想做却不能做到的事。不过我从母亲身上学到的一件事:读书与行动并不冲突,阅读真正的反面是死亡。”我也有太多想看的书,尤其是想看书中提及的121本书,(虽然有些我看过,但更多的我第一次听说。事后在豆瓣里也看到了有人整理出86本已有中译本的时候异常激动。我迅速看完了一直想看没有看的《追风筝的人》也是因为施瓦尔贝母子阅读过。)然而,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也给自己太多的理由。如施瓦尔贝说的,“有很多书我一直想看,我把它们放在床头,甚至连出差的时候都带着,它们去过的地方可真是太多了,我真的想好好看这些书,才带着他们飞过千山万水,可最后,我把其他的都看了个遍(飞机上的免税购物杂志、《高尔夫大师》,自己带的书一直原封不动。”

  这次,处于对这本书的极度喜爱,我带着着急,服从了内心的呼唤,想着哪怕是做一次读书笔记,也算是一次不完整的复习吧。于是,我重新打开此书,并一页页的翻阅,见到甚是喜欢的、有所启思、颇有感触的语句,就蓝墨水字字摘录。在电脑手机全面侵略的今天,我不禁暗生一种小小的自豪,我在快乐地要求自己回到书写的日子。书中提到,“只要有纸张,人们就会书写。在你看到的房间书写,在人们脑海中的密室书写,正如那些被禁止说出来的话,一样有人耳语着。”令我事后沾沾自喜的是,我用蓝墨水纯属无意,因为好朋友送了一只可擦写的日本百乐牌笔。对于书写已经变得非常生疏,常有笔误的我来说再好不过。虽然作者的母亲玛丽﹒安对后事的安排中有一再交代,对吊唁者的感谢卡“别用黑墨水写,用蓝墨水,黑色太过严肃了。”这与我此时要做的笔记是两种性质,但我也更愿意用蓝墨水。因为虽然这本书是严肃的,面对作者的苦痛和怀思,我感同身受,但我内疚自己仍隐隐存有喜悦,而这喜悦来自阅读到一本好书受益甚多的激动。所以,我也愿意用蓝墨水来记录下我的喜爱。“无论是写下里的、印在纸上还是读出来的字,都应该给予极大的尊重。”所以我还是对自己能够如此用心读和用手记表示一种肯定,这次的感受也许在我真正开始第二次阅读时才会更加深刻而务实。这次就让我肤浅地做个总结吧。

  此书,在大多数的书评中,都无不同一的认为,是谈论母亲如何坚强面对死亡,儿子如何与母亲找到一种路径来分享最后的时光。阅读是一把钥匙,让母子重新开启了子女成人后的持续交流,这在世界上各个地方都难免的沟通障碍被阅读这么一种特殊的方式破解了。两个人的读书会可以无所不谈,从母亲确诊前后自至死亡的两年期间,母子看了很多书,分享与讨论,甚至有异议。伴随着治疗的过程,书越读越多,话题越聊越宽,无所不及,无所不盖,形式不限,内容无限。诗歌小说影戏音乐,惊悚纪实科幻童话,有宗教信仰、慈善仁爱、人生选择、品信勇义,感恩感怀等等,一个主要发生在诊室的读书会,伴随着作者的回忆,父亲母亲、子女孙辈、朋友熟人,甚至陌生国度的陌生人,都会成为本书主脉之外的支流,让我们完整看到了母亲一生的成长奋斗,展现她顽强不息、认准目标不放松,有条不紊安排现世后事的智慧与理智,体验她珍爱他人生命远胜过自己,重视亲友情谊远超过自己的情感与胸怀。我自感文笔拙劣,不能完全表达对她的钦佩崇敬。但,我与其他阅读者也许有些许不一样的是,我在沉痛悼念这位伟大女性的同时,我更欣赏作者平实诚恳的自我剖析和坦白书写,他经历的心理变化,他对人生的重新认识,他对母亲智慧的重新认识,更值得我们这些为人子女与为人父母的人深思。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十):一些个人佐证的资料

  《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

  声明:关于此出版物,我杨某人仅参与佐证相关。

  quot;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書的世界"

  ISBN 978-7-5354-899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字核字(2016)第160655號

  著作权合同登记號:17-2016-260

  Copyright © 2012 by Will Schwalbe.All rights reserved.

  新出图证(鄂)字03號

  出版: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

  发行:长江文艺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16.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