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明之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文明之光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6 21: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明之光的读后感10篇

  《文明之光》是一本由吴军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7元,页数:9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明之光》读后感(一):科普读物

  这套书算得上值得花时间去看的读物,特别适合中学生大学生还有研究生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近年来这类书籍其实是在不断的增多,笔者记得在小时候八十年代看过《世界五千年》这套书,虽然里面的全面性、准确性较之当代的书籍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还是给了当年的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历史人类文明有了很大的兴趣。文明之光也算得上历史启发类型的书了,个人认为在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书籍不断的出现,可读性和知识性都会不断提升。毕竟发展开放了这么多年了,有思想的人或者喜欢传播思想的人也会不断的增多的。相比较我们可怜邻居朝鲜,那里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看到这样的书籍的,金家不会让朝鲜出现有思想的人也不会让朝鲜人接触这种读物。所以中国人还是幸运的,我相信我们的人民会越来越有智慧和思想的。

  《文明之光》读后感(二):文明之光读后感

  用了两个星期,认认真真的读完了吴军老师的文明之光全四册。

  对我来说感觉就是叹服。

  读书的过程真的是很享受,每一个章节对我来说都是惊喜,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触动了我的思维模式

  惊叹吴军老师的广博学识,对自己孤陋寡闻感到焦虑,不过还是很庆幸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些书,坚定自己从此要多看书,把以前欠下的书陆续补上。虽然知道即使从现在起奋起直追,这辈子应该也没有赶上吴军老师的可能了。但是我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和昨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一点点,那么,我相信,如同复利一样,10年之后自己应该会有不少的进步。

  文明之光是一套启蒙书,老少皆宜,值得反复看。

  《文明之光》读后感(三):摘录

  “贯穿全书的“意”有三:一、进化观点;二、科技-资本黄金组合;三、反英雄史观。”

  “长期来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不外乎3个G:God,Gold,Glory。古希腊人的科学艺术,为的是Glory,很多研究没什么直接应用价值情怀令人赞叹,但对其他文明的可复制性就不容乐观;中世纪时伊斯兰教大扩张,靠的是God给予的强焊动力,但马放南山之时,就是这个文明衰微之始;纵观人类2000年来的历史,只有Gold代表利润因素,才是超越一切民族文化的普适动力。”

  “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我们要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时空。它们的结合产生了能量密度与信息密度的概念。(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物理学家引进了熵的概念,后来发现熵的统计意义就是信息,两者是等价的。)”

  “所以我将文明简单定义为:平行于生物基因,可以代代相传的一个信息系统。”

  “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战争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在我看来,战争最大的遗产是颠覆性地打开了信息交流的新渠道。”

  “回顾大历史,我们发现,文明的主线是能量与信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不过是为能量与信息的交流铺路,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密度。”

  “在今天的世界,用铁路与航海在地理上建立联络已不是那么重要,建立知识的桥梁,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孤岛,才是推进文明的动力。知识跨领域的连接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导致网络时代的文明大爆炸”

  “军事胜利远不如文明的成就来得持久。”

  “代表古埃及绘画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的《死者之书”

  “时间对古埃及人来说似乎总是够用的,他们喜欢花几十年做一件事,而不是一年做很多事,然后为后世留下不朽的作品。当我们看到古埃及的艺术作品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不朽”这两个字的含义

  在古埃及,社会靠的是伦理道德来维系;而在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则是靠法律来维系。包括古巴比伦在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各个文明时期,法律的文献和这种合同都占到泥板书的很大比例。汉谟拉比被后世的统治者政治家们视为立法者,在美国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山里还有他的雕像

  放到历史长河中去看,一个王国或者帝国武功远不如它的“文治”来得重要。再强大的王国都会灭亡,而它们建立的文明却能薪尽火传

  今天白种人的学名被称为高加索人,就如同我们黄种人被称为蒙古人黑人被称为尼罗人一样。

  我们今天会认为世袭制度有诸多弊端,可是在人类早期文明时期,它却不失为一种能够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好制度。因为一个坏的决定也比做不出决定要好很多。

  隋朝非常短暂,不过接下来的唐朝继承了隋代的政治制度,完善科举制度。

  宋朝是真正把科举制度推广到全体老百姓朝代

  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劝学篇》,传布天下

  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取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在隋、唐、宋甚至是明代,代表士大夫的相权(明代变为内阁)一直是制约皇权的最重要因素,皇帝虽然是独裁者,但是大部分时候并不能为所欲为

  而亚里士多德超越了他的前辈,将过去广义上的哲学(即知识或所有学科的总称)分为三个大的领域:

  1.理论的科学,即我们现在常说的理工科,比如数学自然科学

  2.实用的科学,即我们现在常说的文科,比如经济学、政治学、战略学和修辞写作

  3.创造的科学,即诗歌、艺术。

  罗马人一共三次征服了世界,第一次是靠武力,第二次是靠拉丁语而第三次则是靠罗马的法律体系

  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他们和当时无数的冒险家一道,开启了大航海的时代。他们各自的航行在历史上的作用各不相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找到了往东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航线,麦哲伦(和埃尔卡诺)第一次完成了人类的环球航行,并且开启了往西经过美洲到达亚洲的航线。

  英语中对“遗产”一词有两个翻译,一个是heritage,主要是指物质财富,另一个词是legacy,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和政治影响

  牛顿一直非常谨慎地看待自己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在去世前不久说过:“我不知道我可以向世界奉献些什么,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似乎只是像一个在海岸上玩耍的孩子,以时常找到一个比通常更光滑的卵形石子或者更美丽贝壳来自娱,而广大的真理海洋在我面前还仍然没有发现。”

  在世界历史上,人们所作所为不断地证明着一个真理:一个维护少数人富裕国家,虽然可以强大一时,但是很难持久。

  亚当斯曾经说,“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研究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农业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们能够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编织和陶艺。”

  有意思的是,电影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恰恰是1929—1933年全球经济萧条期间,好莱坞从那时开始全世界闻名。当大家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反而愿意去看电影,这倒是一件怪事。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电影院票房再次开始增长,而租赁电影的人也增加了很多。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电影相对其他娱乐是最便宜的。

  无论是采用强磁场还是激光实现可控核聚变,核聚变的实用化过程都要走四步。

  第一步是成功点火,这一步各国都做到了。

  第二步是产生足够的能量,即前面所说的Q> 30的能量增益,这一点各国还都在努力

  第三步是工业化,也就是说这样的反应堆可以比较便宜地制造,重氢等核燃料可以比较便宜地获得。这一步为时尚早

  第四步才是商业化,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性(不能三天两头出故障),当然还有发电的成本,这又是更遥远事情了。

  “在文革期间,中国想引进英国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的飞机动机。该公司不仅生产世界上最豪华轿车,还生产全球最好的喷气发动机。”

  如果我们把每一个音乐家对社会的影响力比作一条河,一些流行歌手,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听众很多,但是影响力并不持久,其音乐思想的深度也不突出,因此他的音乐像是一条宽广但很短很浅的河。

  因此巴洛克音乐是所有古典音乐的基础

  贝多芬的音乐及其创造历程,以及贝多芬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促使我写《文明之光》这一系列原因,它们让我有一种冲动,让我通过讲述文明的故事介绍文明史上的英雄(而非屠夫们),来赞美人类向善的力量人性美好一面

  中国的艺术家并没有模仿欧洲的古典主义但是由于处在相似的时代,他们创造出的作品就有共同之处,这就是时代给艺术留下的烙印

  世界上有两种艺术作品几乎为所有人喜爱,一种是青花瓷,另一种就是印象派绘画。

  历史上的画家们,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大多比较长寿,这可能与他们通过绘画陶冶性情有关总体来讲他们是心态平和的艺术家群体。但是,在画家中也有例外的,他们像音乐家一样通过燃烧自己来创作艺术(音乐家寿命相比画家要短的多),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期印象派大师梵高(Vincent Willemvan Gogh,1853—1890)了。

  毕加索自己也承认他的绘画受到安格尔强调线条重要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了他的一生。因此理解毕加索绘画的秘诀之一就是从线条人手

  “在泡沫期间,不理性的人永远比理性的人多10倍,而泡沫制造者们不仅比他们的前辈更加“雄辩”,而且他们还拥有复杂的金融理论作武装。”

  很多中国的朋友问我美国政府是否会赖账,是否会还本金。这个答案显而易见的,美国政府不会赖账,否则以后他们就借不到钱了,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至今还没有赖过账。至于会不会还本金,这个答案是“会还”,也是“不会还"。说它“会还”,是因为当债券到期时,美国政府每次都是连本金带上(最后一次的)利息还给债主。但是,这些都是以借到新债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一直在玩借新债还旧债的庞氏游戏,它永远欠着一笔越来越大的本金。事实上美国政府从来就没有打算还掉一部分本金,将债务减少,国会和总统之间争执的只是如何让债务上涨速度可控。而这一切和华尔街没有半点关系,因为借钱的不是华尔街。

  而后面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规律)其实才是资本市场真正的庄家。

  在一些城市(包括我所住的城市)是允许的,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包容。而大家也知道如果在大年三十晚上放一通宵,则不仅影响邻居,而且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大家放个几分钟就好,不会过度,这是自律。在硅谷每一家公司里,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出去吃饭时各个人的忌讳就多了,穆斯林不吃猪肉,印度人不吃牛肉,素食主义者和一些环保主义者什么肉都不吃。那么大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如果分餐(自己点自己的),你不要管我吃什么,这是宽容;如果没有条件分餐,最好安排大家都能够接受食品,而这一般只有奶酪比萨饼和蔬菜色拉了,这是自律。因此,这两样食品成了硅谷乃至全美国最流行的食品。

  在不久的将来,硅谷的产业结构还会再进一步调整,现在的一些一线公司将来不得不搬出硅谷,给那些新的热门公司挪地方。硅谷的这种淘汰机制实际上否定了现代工业企业试图通过成功转型而达到基业长青的想法。在硅谷的投资人和企业家看来,如果一个公司没有了竞争力,一个行业正在萎缩,最好的办法是让它们死掉或者离开硅谷,而不是通过转型而复兴,因此新的技术交给新的公司去做效率会更高。

  顺便强调一句,硅谷的成功和政府没有半点关系。这句话对美国人来讲是多余的,因为在很多美国人看来,“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里根语)

  “对于广告这种商业信息,与其强行灌输给用户,不如在他们真正需要时提供。因此,Google的广告系统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类似产品理念上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是,其他在线广告是向用户推送,而Google的则是由用户在有广告需求时拉取,这个差别导致了广告效果天壤之别。用Google主管销售高级总裁科斯坦德尼(Omid Kordestani)的话讲,“客户永远是喜欢买东西,而不是被卖东西的。

  只有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和客户是可以分开的,Google的用户就是你、我和他这样的每一个人,对于用户,Google的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Google的客户是那些向它付钱的广告商和使用其云计算增值服务的企业,对于企业是收钱的。当然雅虎的用户和客户也是分开的,但是在用户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两家的做法就完全不同了。雅虎和绝大多数早期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是维护客户利益,其结果就是在网站上放满了广告。而Google的原则是先保证用户的利益。Google认为,它对于客户的价值在于那些客户可以通过它渗透到它广大的用户,只要用户在自己的手里,客户即使有流失也会再回来,而没了用户,就什么都没了。

  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论述管理者和商人的关系时讲到,“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Facebook从本质上讲是一家互联网上的“通信”公司,而Google不是。同样的道理,在中国只有腾讯是互联网上的通信公司,而百度和阿里巴巴都不是

  互联网在本质上讲,除了平台、信息和通信这三个核心,是否还有其他的本质未被发现?

  考这个问题,这时我总是不禁要感叹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当我们把时空的范围放到宇宙这个量级来看时,王侯将相们的功绩简直就不值得一提,而发现各种宇宙规律的科学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力则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磨灭掉。每一个人在宇宙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因此,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必为自己的一点所得而沾沾自喜;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却是伟大的,他(她)在不断破解宇宙的规律,而作为这个整体中的一员,如果我们能够做一些对文明有益的事情,无论大小,我们都足以为自己感到骄傲。

  世间万物都有生有死,就连宇宙也概莫例外,这就是规律。既然人的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过好每一天,过得有意义。

  “所有的国家都进入中低速发展,没有例外,而日本更是进入了长期低速发展(因为它的基数比较大)的阶段。中国已经高速增长了30多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如果不出意外,也会慢慢降低发展速度。对中国来讲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够以中等速度(4—6%)再发展30年,即所谓的软着陆。而再往后,就进入发达国家那种缓慢的发展阶段了。”

  附录一 近代到现代绘画艺术的主要流派

  “流派

  时间

  代表人物(和作品)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

  达维特(《拿破仑的加冕礼》、《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安格尔(《泉》)

  浪漫主义

  19世纪上半叶—

  席里柯(《梅杜莎之筏》)

  19世纪中期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

  库尔贝(《画室》)

  19世纪下半

  叶米勒(《拾穗者》)

  印象派

  19世纪下半叶—

  莫奈(《印象 ·日出》、《睡莲》)

  20世纪初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

  梵高(《向日葵》、《自画像》、《星空》) ”

  “野兽派

  20世纪初

  马蒂斯(《舞蹈》)

  立体主义

  20世纪初

  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格尔尼卡》)

  超现实主义

  20世纪中期

  达利(《记忆的永恒》)

  《文明之光》读后感(四):鼓励大家珍惜资源从点滴开始

  地球的形成有45.4亿年历史,地球的资源会用尽,大自然破坏后无法恢复原来的样子,有害气体、温室排放,所以要节省,未来50年陆地1/4(100w)动植物会灭绝,1/10的不可逆转,中国GDP缓慢增长8%比较合理,因为过快会导致的资源耗尽,例如1859年澳洲的人图大战,美国1934年、苏联1960年都经历过资源耗尽带来的黑风暴,环境保护也是,有太多的历史证明雾霾严重会导致生命威胁为什么现在要支持电动车,1943年的洛杉矶光雾、1952年伦敦的烟雾

  国际环境保护倡导者是约旦王子,最环保的是日本和欧洲,美国不在生产>40瓦的灯,全球幸福指数高的地方也是因为看中的物质低、环保,通过科技的力量降低损耗,例如以色列的农业科技,关爱人类未来,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苹果公司一直推崇环保,自己也很讨厌浪费,一直持续教育周边的朋友、家人、同事

  《文明之光》读后感(五):当文明遇上野蛮——《文明之光》书评

  坦白说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因为我整整用了两个星期才勉强把它看完。但是请相信,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你去读的书!

  《文明之光》封面

  《文明之光》是美籍华人吴军写的,他曾写过另一本很牛的书叫《浪潮之巅》,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个很有“魔性”的人,具体有多魔性?请自己度娘。这里主要聊聊他的这本书,从书名可以看出这主要写的是和文明有关的,所以打开书目,你就会看到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本历史性质的书,他没有完全的按传统的编年体来写,开始就是四大古国,没有偏颇,没有可以褒贬。有的只是对于这个社会从开始到现在,所有文明及发展的介绍。范围涉及全世界!既有中国宋代对于世界农业的贡献,也有古埃及建筑对世界的影响。既有远古的哲学理论,也有当今美国硅谷对世界的影响。读这本书,这一开始的时候,你会因为信息量过于巨大而感到非常吃力,但是只要你能坚持的读下去,你就会有“哦,原来还是这样的”感觉。

  这里主要想聊的是文明和野蛮!在中国一直就有这样一句老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这句话很生动的描述了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和联系!从历史上就能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中国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中世纪欧洲的“阿基米德之死”,还有近代的“八国联军火绕圆明园”以及“莫高窟的老王”等等,都是战争的野蛮对于人类的文明的摧毁!每次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悲愤不已。但是战争就是战争!战争的野蛮对于人类文明破坏就是如此的让人悲愤却又无可奈何!那么战争真的对于文明就只有坏处么?不是的,也正是因为战争对于文化的固封进行了破坏重组所以现在我们才能看到更加绚烂多彩的文明!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我们该如何在文明和野蛮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呢?就拿大家近年来最关心的中日中美等事情来说,假如我们和日本开战,并完全可以覆灭日本,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日本的文明呢?选择完全剔除?还是有选择的保留?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话题有点远,那么我们聊一个很近也很小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大学教授,你自然代表“文明”,当你和一个“屠夫”起了冲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聪明的“文明人”你的选择自然是选择远离他,不理会他,如果他一味死缠烂打,你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摆平他。可是如果你没有缓冲的机会,你能怎么办?以小窥大,当一个文明遭遇野蛮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所拥有的文明化为可以保卫自己的武力!

  文明是高贵的,野蛮是不讲理的。如果想要保护好自己的文明,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文明化为既可以维护自己又可以制止野蛮的能力!

  《文明之光》思维导图

  《文明之光》读后感(六):人们只看到海啸,却不知道是哪只蝴蝶挥舞了翅膀——《文明之光》书评

  现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提供了很多“标准答案”。比如提出“地心说”的托勒密,在国内的书本里,他一直是个负面形象,但实际上,他是现代天文学的开创者,只是因为后来布鲁诺反对地心说被教会烧死,封建守旧的锅就全都要由托勒密来背。

  人们习惯性地把知识等同于“知识点”。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就是考试时试卷上一道道试题,它容易理解、好记。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说托勒密耽误了欧洲天文学1000年,考虑到李约瑟在中国科学界极高的地位,这相当于又再次给托勒密盖棺定论。

  知识不应该是一段一段的评价,任何一个人物都很难用“好人”“坏人”这样简单二元的观点做划分。人物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人物主导的事件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就是说,知识,只是给人们提供了推理和判断的线索,如何从知识中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如何通过知识深化自己的认知,这是阅读和思考终极的目标。

  但现在主流教育模式不太支持这种批判性思考的方法,一方面,现在编撰课本的一些人,本身就是照本宣科,总觉得基础教育就是积累知识点,等待着未来有一刻知识点可以成为一个人博学的证明;另一方面,现有学科的划分,不支持知识的融会贯通,我们很少用历史的知识点分析经济问题,也很少注意到技术进步带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像历史、哲学这些基础学科好像永远在一个低维度里打转——学生不爱学,老师也讲不出什么花样,倒是很多“戏说历史”“历史脱口秀”大行其道。说到底,当历史变成历史故事,知识变成了娱乐的素材,这其实大大贬低了知识的价值。

  一方面娱乐至死,另一方面,以基础学科为研究对象的探索正在一些高端圈子里成为新的趋势。我就认识很多人,有公司老总,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聊红酒聊收藏,还很愿意聊聊“认知提升”——这是国内目前很流行的一个词,意思是,通过研究某一问题,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明白很多不懂的道理。

  吴军先生的《文明之光》即是这样一本书,书的作者吴军,曾任谷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腾讯副总裁。这样一个技术大牛和企业高管,愿意探究的并不是“股票短线操作技巧”和“企业管理300问”,他希望能发现文明的秘密,找到诸如“为什么长期领先西方的中国在18世纪会一败涂地”“瓷器到底带给中国什么样的深远影响”这类问题的答案。

  《文明之光》上册里,先是讲了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美亚文明、华夏文明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看起来作者讲的是历史,实际上,作者抓住了每一种文明的核心。在古埃及,诞生了思辨、几何等文明成果,这对西方重逻辑、重推理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最早的学校和汉莫拉比法典,这培养了西方人重律法的传统;中国因为农耕文明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借助科举制度选拔贤能,实现社会稳定;在罗马诞生的罗马法,是整个欧洲法律管理社会的基础。

  除了这些宏观的描述,作者还讲到了四个知识点:1、瓷器是人造的奇迹。这么一个小小的器物,为什么能促进全球贸易?china(瓷器)成为中国的象征,为什么后来又没落了?2、文艺复兴源于美第奇家族的发展壮大,在茫茫历史中,个人如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3、现代科学的演进如何跟经济发展匹配,并最终引起国际局势的变化?4、以获取香料为目的的大航海运动,为什么最后重新规划了世界版图?

  作者在谈到这些问题时,更多地是把历史事实作为分析的工具,通过联系、推理等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作者提到宋代是中国历史最辉煌的时代,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宋代瓷器发达,出口瓷器带来了大量的收入。比如作者说到十字军东征,虽然历史书上认定这是一场宗教战争,但作者更愿意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阻碍了东西方自由贸易。这些观点也许还有争议,但是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理由,至少在他的认知体系中,他已经可以把这些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看待,并从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从书的内容来看,作者做了大量案头的工作,包括资料的收集,包括在全球各地的实地研究,尤其是通过考察各地博物馆,感受留存下来的文明。作者也是文化的爱好,在谈到绘画、建筑、艺术等时,作者不只从其他地方引述,也有不少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本身“文明”就是大而空的概念,什么是文明?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成果都是文明”,这个概念虽然很全面,但是可操作性却不强。作者用了“文明之光”做书名,更多看重的是文明里的优秀成果、文明传承以及文明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文明”更能给我们以启发,也更便于我们发现文明到底如何成为一种软实力,去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文明之光》思维导图

  《文明之光》读后感(七):科学这个词切不可滥用

  不能被证伪的命题不是科学命题。这句话从罗振宇那里听到开始,在想一个问题,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被说成无需论证,不言自明的公理,就不算是“科学命题”咯?那都不科学了,还能被称之为“真理”“公理”吗? 吴军说,这些都不在科学研究的范围内。并补充说,在西方学术界,科学这个词切不可滥用。

  在西方学术界,科学这个词切不可滥用。

  这便是题眼了。到处可见的“科学”一词,它的内涵外延是什么?对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其内涵外延是否一致?自初,没有清晰定义,仅从看到的各种资料资讯中自行归纳,形成模糊的概念。书本作者们,又将此定义当成隐含前提,不认为需要明示,于是让我此等小喽啰思而不得解。 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这也是我接连将吴军写的书都看下来,且评价颇高的原因。

  《文明之光》读后感(八):文明从 0 到 N ——读《文明之光》

  还在大学的时候就拜读过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吴军能用一本书内容,娓娓道来科技公司的生死起落,实在是博学多才,博闻强记。

  即将毕业的时候,看了吴军的《大学之路》,也总算理解什么是相见恨晚。所以发誓要将吴军的书全部买回来,全看一遍。一年多之后,我甚至已经忘记了这个誓言,吴军又出版好几本新书,要是再这样拖下去,我的读书速度都跟不上吴军的写书速度了。

  于是,2018 年开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吴军老师的巨作——《文明之光》。相对于吴军的其他作品,《文明之光》时间的跨越更长,空间的跨度更宽,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更广。全书分为四册,差不多 1000 页,近 100 万字。整套书读下来,再次体验了吴军扎实的写作功底。结合妙趣横生的文明故事,娓娓道来据有科学家精神的独立观点。

  吴军用地球起源到生命诞生,再到人类文明产生作为引子,抛出「如果将地球的年龄缩短为一年,那么人类出现就是在那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最后半小时,所以人类的历史很年轻」的观点。紧接着,用 32 个章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 32 个文明片段),分别介绍古今中外的历史、科技、艺术和政治。

  吴军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这 32 个文明片段分开处理,就算只读其中一段,也不会影响理解。但是,这些文明片段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关联。吴军用他极强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将那些盘根错节的文明之间,串联成一条延绵不断的文明长河,为整套书的阅读增加更多的趣味和阅读思路。比如第六章中写到的瓷器,是第八章的香料的诱惑的直接动力、也是第十章的开创英荷时代的商业基础;第二十五章的讲述的印刷术,直接推进了第二十六章的启蒙运动进程。这样的关联比比皆是,这里就不一一强调。作者对于不同文明的片段处理得如此恰当,即使单独看一个章节,也不会导致无法理解。但是每个章节之间,都与其他章节相关,窥一斑而知全豹。

  跟其他的介绍人类历史的书籍不一样,书中对于战争、皇朝和革命这类事件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一笔带过。书中没有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军和统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英雄事迹。如果真的有英雄,那么书中提到的,每一个为世界文明带来进步的人,都应该是英雄。吴军肯定那些改变时代的伟大人物,也不忘强调那些被历史忽略的人和事,强调他们对于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吴军认为,人类文明的创造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几代、几十代,甚至是几个世纪人类的努力。小到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大到文艺复兴和现代科学思维的建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吴军还用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名言来说明文明的进步的历程: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孩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更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对于世界上的很多发明,吴军并不是过分强调第一个发明人的功劳。而是转向介绍新发明的技术,是如何的被完善,以及如何为人类造福。比如在第二十五章中,谈论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纸的问题,吴军一针见血的指出,不必要深究是谁第一个发明纸,至关重要的是,是蔡伦真正将纸的生产规模化,用这项技术改变了知识传播的广度、长度和宽度,也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再使用类似的视角,认为印刷术最大功劳的是古腾堡及其学生。因为相对于毕升,古腾堡他们一生都在致力于改良和推广活字印刷术,并且将这项技术推广至全世界。

  我们听惯了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我们热衷于牛顿苹果砸头上后发明万有引力的故事,我们还沉迷于那些从 0 到 1 的伟大创新故事。殊不知,吴军却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 0 到 1 固然重要,但是从 1 到 N 更加重要。只有从 0 到 1,没有从 1 到 N,也就不再是文明。

  书中没有官场勾结、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历史事件描述,似乎就失去了「以史为鉴」的教育意义。那么,读这样的历史书又有何用?难道就仅仅为了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吗?

  在海量信息密集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去存储更多的信息,我们只会关心自己所在的一亩三分地,看到的是树木而非深林。因此,我们更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念,纵观大局,利用历史的相似性,尝试去拼凑出未来的演变。是啊,就如华尔街的故事一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且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吴军还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在书的开篇,吴军提到如果将地球形成至今的时间比喻为一年,人类的出现,就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半小时,人类文明则是出现在这一年的最后一秒钟。这可能也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和风险投资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懂得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发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