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5 03:34: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精选10篇

  《尸案调查科3》是一本由九滴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一):死亡的秘密

  TVB的警匪片和破案的题材一直很受追捧,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追剧的一大动力。悬疑题材吸引眼球的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抓住你的心跳,让你跟着他变换各种心情。

  九滴水,某公安局刑事技术室痕迹检验师。主业是保卫我们家园的警察,副业却是为我们带来经典作品的小说作者。他用他的笔,把大家从“圈外”领进“圈内”看一看,反映出客观真实的“刑侦体系”,让我们感受公安队伍的最真实的惊心动魄。他用他在刑侦一线摸爬滚打的八年经历,经他的手处理的几千件案件,为我们展现了最真实的罪案现场。

  案件的真实性,案件的惊心动魄,在作者笔下都是无法复制的美好。我们带着疑问,一步步的解开案件的真相。这是九滴水的尸案调查科出版了3季的原因。

  九滴水,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而进行创作,每一个字都包含了他的真实感受。一个烟头,一个痕迹,一个数据,每一点都会是案件侦破的关键。就拿案件中出现的血手套来说。这个血手套印呈网格状,因此推断他戴的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织物手套,一般汽车司机、油漆工、搬运工、外线电工、钳工、泥瓦工等工种都会使用这种手套。”“第一,汽车司机。他们戴手套握方向盘基本上都是左右手套反复扭转,这样会造成左、右手指节部和手掌前部的编纬(手套上的纵横图案)呈‘S’形扭转。“第二,油漆工。他们在干活时经常接触砂布、油刷,而左手基本上是右手的‘助手’,右手长期使用毛刷,会导致右手拇指内侧、环指尖部磨损严重。“第三,搬运工。他们主要从事的都是比较重的体力劳动,手套磨损的程度取决于接触物体的粗糙程度。由于双手全部要靠手套的摩擦力提供支撑,所以两手拇指以及食中环指指尖、手掌心部、手掌大鱼际、虎口部位磨损都很厉害。“第四,外线电工。他们主要是在野外作业,爬杆、拉线,整个手套的手掌和指节部分磨损厉害,特别是虎口和掌心磨损断裂严重,而且磨损断裂缘不整齐。“第五,钳工。他们的工作是维修和装配,在工作中由于使用钳子等工具比较频繁,所以两手拇指以及虎口掌前部磨损严重,尤其右手特别明显,而且因为长期用力,食、中、环、小指编纬会由左上向右下倾斜。“

  这一段细致的描写不是看看书,开开脑洞就可以写出来的,而是通过生活的积累,这是作者的专业性。在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中,松原市社区民警董艳珍在舞台上仅用2个小时就从30位体貌特征相似的模特中准确地找出其中一位的足迹的主人。她用自己的这项技术帮助公安系统破获了很多大案重案,这不是幸运,这是多年来的一份努力,一份坚持。每一位公安系统的民警,每一位为我们安定生活付出努力的最可爱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我们对他们最初的工作表示感谢。

  《尸案调查科》,这是一本死亡的秘密,一页案件的秘密,更是生命的意义。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二):你的点滴痕迹,必将还原你的人生经历

  这是一本从专业痕迹学来解构的小说,从另一层次上来说,也便产生些许小小的矛盾,便是在整体断案剧情上有些不够详细有力,不过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好好阅读的小说。

  本书中揉搓了大量的犯罪形式案件的痕迹检查的知识,不看此书不会清楚,一个面貌不清楚的鞋底可以推敲出嫌疑人的生活状态和年纪,一个露白或不露白的血迹方向就可以判断受害人的被袭击方式和场景,甚至一团毫不起眼的牛屎都成长辨别凶犯来龙去向的线索,根据泥巴方向判断线路的那段解释简直看得我佩服不已,就这专业知识的诚意点,我服。

  当然,作者能自然又流畅将这些点滴碎末毫无违和感地穿插到小说中,成为全书的亮点存在之一,肯定是基于其有丰富的应用实践经历,因为其另一重身份乃是公安刑事技术室的一名专业痕迹检验师,难怪如此。

  本书中涉及的不只是痕迹学专业知识让人敬服,在道路和痕迹物品构成的选取上,同样也是别出心裁,比如第一个片段中的糯米,第二个片段中的正挂着的福字,第三个片段中的牛屎。

  可以说本书在还原案件过程的整体真实度相当高,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就好像跟着主角去亲临现场见证整个案件的发生和破解。其中对于被害人的一些社会关系网和案件细枝末节的追溯过程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破案的难度和决心,无形中增加了我对人民警察的敬畏。

  阅读此书的过程,仿佛跟着作者去亲历一场凶案现场,并参与当下的案情分析,读完有一种原来如此到豁然开朗之感,这是作者文字的力量。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当然侦查小说的文字也不需要华丽,反而是足够简洁真实最能凸显出作者的剧情构思和文字处理的梦里。九滴水的文字特别要用一个真实来形容,不管是从场景还原,案情分析和故事情节上,真实成为打动读者的最佳武器。

  我觉得以作者的身份和设身处地的琢磨,他写出本书之一的目的是想通过书里这些还原仿真的案件,提醒我们任何时候,你的点滴痕迹都无法被全部抹去;提醒我们打击刑事犯罪的决心和力量是如此强大;从而警醒读者或世人少做伤天害理之事。

  每个故事都有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三观,是有关于爱情,亲情,友情或者是人性,社会的思考总结,侦查小说不需要抒情,情节和结局的反差已把一切因果和情绪都不言而喻。作者的文字意蕴更多在于警示和提醒,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思考,都在行文当中一览无余,有笑有泪,有喜有悲,有爱有恨。

  你的点滴痕迹,必将还原你的人生经历,不外如此。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三):破解案件背后的秘密——《尸案调查科3》书评

  作者九滴水是公安刑事技术室的痕迹检验师,坚信罪恶触物留痕,秋毫之末既是正义所在,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用他的笔带着我们从“圈外”走进“圈内”看一看,一起从这本《尸案调查科3》开始,看一桩桩或许有可能就曾经发生在身边的案件。

  这本书一共讲述了七宗杀人案件,每个故事还附了案件现场示意图,让人对案发现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破案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书中的刑侦人员各司其职,用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多种学科领域从人体的构造、一些物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来破案,有的场面只是通过文字就让人无法接受,在案件的破获当中,他们不眠不休、四处奔波、面对着常人无法想象各类形式案件还有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威胁,让我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刑侦人员的不容易。

  在每一个案件破获后都有值得深思问题,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阴暗面和面对问题所做出的选择,虽然有生活中很多的无奈,但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往往结果令人叹息。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四):追根溯源,查案追凶----评《尸案调查科3》

  古有于“死主”身上找寻案件蛛丝马迹的宋慈,今有《尸案调查科》上演的追凶缉案系列故事----尤其是今时今日的故事更穿插入了高科技,现代手段,公安人员们细致,精密,冷静的判断和正义捍卫,让这套《尸案调查科》故事有着诸多的看点,耐人寻味。

  尽管我前期并没有读过这套系列丛书的一二分册。但是乍然看到新近推出的《尸案调查科3》,我的眼前豁然激动万分。作为一部由公安形式技术室痕迹检验师九滴水的刑侦作品,其中丰富的创作素材,发自真心的由衷感叹,源于真实的案件情节等等皆是这部作品精彩亮眼的所在。

  《尸案调查科3》虽然已经是这部作品的第三部创作,但是哪怕是没有读过前套系列丛书的读者也并不会觉得其中故事内容的突兀。毕竟这本书里分享的是众多个不同独立个体的小故事。借由着案件司元龙等案件人员们的查疑断案,抽茧剥丝,逐一从死者的身上找寻着事实的真相。在这本书中,它共收录了七岁成人,黄泉有伴,血泪肾脏,仙姑往生,愁苦似蜜,焚心以火和公路杀手七个小故事。于小说之中,作者以先介绍抛砖引玉地将凶案现场推出。然后我们象征着正义之士的公安干警们便会因着案件的出现来到了凶案的现场。随后,我们一众读者便是心怀好奇地跟随着司元龙和他同事们一同融入案件。根据着凶案现场的那些微小的细节,查询着案件的实情和真凶的作案动机。通篇的阅读过程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其中关于如在这些细节中找寻真相的描述。这其中很多查案信息的分享其实看似很是微妙,却是在这样的微妙细节中原来处处埋藏着玄机。这不仅考验着书外读者们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这同样更是展现着现今公安干警们强大的利用高科技断案的能力。虽然说找寻到真凶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但是这些案件背后的故事其实同样也有太多耐人无奈的所在。类似于小说第一个故事“七岁成人“着实让人唏嘘不已。无论是那个能干的,却又无奈的七岁男孩,又或者是其中那个追缉到的真凶。儿子主动找到曾经的人贩要求被卖救母;母亲又宁愿选择自杀成全儿子;还或者是那个为了赎罪而杀人的凶手-----这个杀人案件的背后着实让人感触到了太多社会阴暗面的无奈之处。尽管犯罪是可耻,但是关于人性的声讨更是令人值得反思。

  除了观看这部作品断案的跌宕起伏外,我觉得《尸案调查科3》更多的还是引领着读者们接触着社会的阴暗面,探讨和反省对罪恶的声讨。

  一如编者推荐的,这里是真实,精彩,刺激的罪案现场!很是值得推荐给喜欢看刑侦故事的读者们翻阅和品味。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五):会说话的死尸

  题目看起来很恐怖,但事实却是如此。《尸案调查科》中的法医们,均是通过尸体、晕开的血迹、模糊的指纹、零星的毛发和若隐若现的气味等蛛丝马迹找寻真相,找寻杀人凶手,勘查箱就是他们手中的武器!

  这本《尸案调查科3》读起来并不恐怖,也不血腥,是七个案件,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算是大功告成,读起来相对轻松。

  《尸案调查科3》描写的这7个案件,主要发生于社会中下层,甚至是底层,接近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却也远离正常人的生活。“七岁成人”中的庆生庆生少时被人拐卖、爷爷奶奶因此而死、父亲因此而死、母亲因此而卧床不起……被解救回来的他担负起了赡养妈妈的责任,一个七岁的孩子,如何谋生?为了妈妈,他天天去往曾经拐卖他的人贩子家、希望他再拐卖一次自己……曾经拐卖庆生的人贩子贾兵是为了凑够娶媳妇的彩礼钱,他的这一私欲毁了庆生的家庭也毁了自己的家庭,出狱后,他在家中见到了庆生、听到了庆生让人无法理解的要求、最后为了这个孩子、他作出了终极选择……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六):痕迹

  记得第一次看《重案六组》是在初中,那个时候对这类型的电视剧特别着迷,这部剧并不渲染表现罪犯作案过程,而是将镜头对准人民警察,对他们的破案方式进行演绎。那个时候,学会了一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看这本《尸案调查科3》让我再次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先进,以及人民警察在缉拿凶犯态度上的坚定。

  看这类题材的小说,我既好奇,也害怕。正是这样的心理,在面对死亡,尤其是凶杀,作者描述周围环境时,总有一种既视感,就像这场景就在眼皮底下。

  第一个故事读完,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尤其是孩子的那句:“把我再卖一次,就有钱救我妈妈了!”面对孩子的这样的请求,他很痛心,要不是当初他拐了他一次,孩子妈妈也不会烙下病根,他恨自己,他希望弥补,可是怎么才能弥补这一切?孩子妈妈重病,无法为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这孩子已经受过伤,如何让他未来再没有负担的成长,他犹豫很久,才实施了他的计划......

  孩子妈妈死了,警察来了,无从判断凶手是谁,家徒四壁,根本无财可劫,手掌反复被刀摩擦的痕迹,但是胸口只中一刀,且面露笑容。警察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开始寻找凶手,从步子的轻重分析出嫌疑犯可能少一个脚趾,根据鞋底的纹路,寻找到鞋子的材质,从而判定嫌疑人的生活水平......

  一层一层,终于找到真凶,却也牵扯出这样一个故事,很无奈,很伤感......

  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即使我没有看过1、2部,但是并没有多大影响。情节很吸引人,节奏松紧有度,悬念重生,非常引人入胜。

  感谢【百味书屋】小站的赠书!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七):调查大揭秘

  本书一共讲述了七宗杀人案件,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交织和联系,每一个都是独立的案件。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相当让人深思的观点,那就是死者和凶手的联系,几乎就是冤冤因果相连的直接联系,只不过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七个案件中个,最感人的莫过于第一个案件:七岁成人。一个有关儿童拐卖的案件。儿童拐卖事件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这篇的案件却大不相同。因为这个犯案者和儿童以及儿童的家庭都建立的深刻的感情。一次犯罪导致了两个家庭的破亡,肇事者入狱。等再见面的时候小男儿哭着跪在肇事者面前说:叔叔,你再卖我一次吧,我妈妈快不行了,我需要钱……文中大多数的案件都是报复性的,抢劫性质的,唯独这个案件,即便是死亡也是甘心情愿的,只为了孩子以后能更好,不要背负罪恶。不仅办案刑警为之叹息,读者也会为那无奈的选择和情感而动容。

  书中更多的是讲述了办案的流程和细节,并用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来破案,可以说是一次相当精彩的推理和解说。比如案发现场常常会见到大量的血迹,通过多个案件对血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血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进行研究:血泊、滴落血迹、流注状血迹、溅血、抛甩血迹、擦拭血迹、转移血迹、浸染血迹、稀释血迹以及干血和凝结血迹。不仅可以判定还原案发现场,还可以通过血液颜色知道案发时间,通过血液DNA对比判断嫌疑犯。由此可见血液对于现场分析的重要性。再比如书中的血泪肾脏案件中对于凶手逃跑方向的判断,软泥路上的卷泥特征、硬泥路上的泥翘现象、灰石路上的扒土痕迹、以及最后一个名字甩泥特征,都是判断行驶方向的依据。

  本文中主要讲了五个刑侦人员各司其职齐心齐力办案的故事。冷启明(明哥)负责推理任务委派、解剖,焦磊(胖磊)负责监控设备、陈国贤(老贤)和司元龙(小龙)一起室内勘察、痕迹检测,小龙还负责制图,叶茜这个唯一的女生负责插科打诨和小龙斗嘴(笑,其实应该是明哥让她干嘛她就干嘛,没有什么科班出身的能力和姿态。其中还用了赵本山的段子的台词:答对了,恭喜你还学会抢答了等等。)

  故事平铺直叙,讲法直白,运用大量专业名词和讲述可以让读者理解调查方向和状态。几个案件之间没有联系,完全作为独立案件来破案。文中的感情戏份很少,叶茜对小龙的感情也来的比较突然。最后卧底的出现与开头的一个情节收尾呼应,却因为与所有案件没什么联系,卧底的有点莫名其妙。每个案件都很精彩,总体效果却欠佳,建议读者直接作为独立案件会更有感觉。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八):细微之处现真相

  小时候以为警察破案一般都是拼命追赶坏人,抓坏人,后来在影视作品中了解到,原来他们的工作内容竟然这么多,有的人勘察现场,有的人卧底,有的人是法医,这短时间看了不少刑侦类的图书,对警察这个职业又了解了几分,真心感觉到他们的不易。

  最近看了九滴水所著的《尸案调查科3无间行者》这本书,作者九滴水是某公安局刑事技术室的一名痕迹检验师,习于凶案现场调查。虽然没有读过《尸案调查科》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但是对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毫无影响。

  这本书中讲述了七例“命案”,包括“七岁成人”、“黄泉有伴”、“血泪肾脏”、“仙姑往生”、“仇苦似蜜”、“焚心以火”、“公路杀手”,七则故事相互独立、互补牵涉,在读完每一则故事后你都会发现背后的无奈,并为之叹息。在故事中还有一则暗线,那就是“无间行者”的存在,调查科的工作人员存在着危险,幸好有人暗中保护,办案人员和家人才没有收到伤害。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老百姓,也都不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可是为什么他们会犯下杀人之罪?我想,最多的还是一种无奈、忍无可忍吧,而且人在愤怒至极、冲动之时会无所顾忌,事后才深知犯了大错,可惜为时已晚。过后欲盖弥彰,却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尸案调查科人员的仔细调查下,一切真相都会浮出水面。

  在书中,作者也通过故事的发展,融入了很多痕迹学的知识,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了解了不少专业知识,例如脚印的分别、血迹喷溅角度、伤痕分析等等,这些知识的积累都是长年累月工作中获得的经验,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分析出更多的案件线索,这些对破解案件的是十分有帮助的。

  也许《尸案调查科》的故事还在继续……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九):痕迹里的抽丝剥茧

  读一类小说读久了,感觉就像作家创作一样,也陷入了疲惫期。但是若真的喜欢一类小说,就算再审美疲劳,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或许下一本或者下一个作者会给你新的感觉。九滴水的《尸案调查科》于我,就是这种新的感觉。

  《尸案调查科3》的案件只有七个,但每一个都让人深思,案件里的犯罪分子,你无法将其定为大凶大恶之人,但他们的确又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被杀的与杀人的都是那么的可悲。所以,我想九滴水,其实不单单只是为了描写案件,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痕迹检验知识,也不是为了说教,更不是单纯地展现案件中人的不幸与悲惨。综合而言,九滴水已经走出了以往同类小说单纯靠惊悚、血腥取悦读者的模式,而是专注于对人心理及犯罪动因的描写,在这种描写中,他不评不议,只是叙述,甚至连犯罪者最后的审判结果都不会给出,完全将评议权或审判权交给了读者。

  《尸案调查科3》描写的这几个案件主要发生在社会下层,读来让人痛心不已。“七岁成人”中的庆生庆生少时被人拐卖、爷爷奶奶因此而死、父亲因此而死、母亲因此而卧床不起……被解救回来的他担负起了赡养妈妈的众人,一个七岁的孩子,如何谋生?为了妈妈,他天天去往曾经拐卖他的人贩子家、希望他再拐卖一次自己……曾经拐卖庆生的人贩子贾兵是为了凑够娶媳妇的彩礼钱,他的这一私欲毁了庆生的家庭也毁了自己的家庭,出狱后,他在家中见到了庆生、听到了庆生让人无法理解的要求、最后为了这个孩子、他作出了终极选择……这个案件如何评判?谁之过?穷苦人娶不起媳妇的原因是罪过?贾兵是罪过?这个案件的最后不是骂一句“贾兵活该”就能解恨的,我们要问的不是在面对法面前怎么做?而是要问自己在面对欲望面前怎么做?这真的很难抉择!其他案件中的也莫不是如此,“血泪肾脏”“仇苦似蜜”等等读来,不由长叹一生,这世间、到底怎么了?该如何做父母?该如何做子女?父母子女之间该如何交流?

  当然,九滴水不会忘记自己在干什么?身为推理小说家,他利用队友的疑问以及故事情节将自己掌握的痕迹知识在书中进行了完美的呈现!是的,每一个人的痕迹都是独一无二!但是如何将这种痕迹在迷雾中抽丝剥茧出来,却是颇费一番功夫的。“焚心似火”中,九滴水利用一块犯罪嫌疑人丢弃在现场的馕,在像读者展示推理知识、痕迹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馕的一些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注意文化性的推理行为,是值得提倡的!毕竟,在推理小说相当成熟的现代,没有新的元素的加入,一本推理小说恐怕很难让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因为没有阅读过1和2,所以我并不知道九滴水在书中设置的那个要报复尸案调查科的人是谁或者说书末最后的那个男人和女人是谁,但我想,这些显得与本书七个案件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应该在第四部中都会得以呈现吧!

  《尸案调查科3》读后感(十):法证行业教科书

  看完了3本,一起写个书评吧。

  专业人员写的法证行业教科书,有趣版本。书中包含了大量可以让外行人大开眼界的法证知识,这构成了本书最大的看点。试想作者在警校面对着厚厚的正经教科书来死记硬背这么多繁杂的知识的时候的心情,想必是不会太愉快的;但作为外行人来看小说的我们,却可以不必管我们的知识有没有成体系,有没有遗漏和不足,而只沉浸在大开眼界的惊讶中,心情就要愉快得多。通过一个小小的脚印,一片不起眼的血迹,一个残缺的指纹,就可以推断出嫌疑人和死者的诸多信息,简直就如变戏法一般。

  但除此之外,本书也有过于写实的毛病,作为一本冠以小说名头的书籍,里面却只是作者所在部门的日常,在破案的过程中多是逻辑严密的推演和不厌其烦的佐证,而缺乏电影和电视中那些“灵光一现”的瞬间和令人大跌眼镜的“神转折”,也确实有一点点失望。因为缺乏案情之外的人物描写,导致看完了3本书对人物还是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本书其实不能算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但作为小说和科普书籍的混合体,它做得倒是不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