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凉山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清凉山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1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凉山上》读后感精选10篇

  《清凉山上》是一本由菩提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凉山上》读后感(一):一个人与一座山

  “何时欲相见,或欲问法义,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这是《入菩萨行论》中的四句偈颂,初读就很喜欢,继而背诵了下来,对于五台山,对于文殊菩萨的万千情愫,仿佛已在这四句中道尽。

  读完这本《清凉山上》,掩卷而思,这感觉熟悉,又陌生。说熟悉,自然是因为对于五台山,已经记不清去了有多少次了,从少年懵懂时的旅游到入佛门后的朝圣,书中记载的希阿荣博堪布朝圣过的这些地方绝大多数已经在昔日的五台之旅中行及,读着书中这些细细描摹的文字殿堂庙宇如在目前,唤起了过往的很多回忆。而陌生,则是因为经由堪布一路行来的开示,我始知这座清凉山不仅仅是世所公认的文殊净土,更与人类历史上那些如繁星闪耀的圣者,有着那样多可能还不为世人所知的联系

  如同《清凉山上》一书腰封上的那行标题“跟随希阿荣博尊者朝礼五台山”,书中记载了希阿荣博堪布——这位曾经著有《次第花开》《生命这出戏》等一系列佛学经典论著的大成就者,追随其已经圆寂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1986年的五台朝圣之旅的足迹,在2012年展开的一次五台朝礼。余生也晚,未能躬逢四十年前法王如意宝那次至今仍为很多藏族老修行人津津乐道的盛景,但藉由堪布的深情讲述,那一幕幕情景又展现在读者面前:“说那时的五台是红色海洋不夸张,我们这么多人,身上的僧衣把整个五台山染红了。……这次五台之行是法王如意宝弘法利生事业不断广大的一个重要缘起。如果我有足够的智慧我会看到对它对于佛法在汉地的中兴、在藏地的再弘,密法尤其是大圆满法在全世界的弘扬,都有着不可估量意义。”

  书中记载了堪布朝礼五台的六天的行程,六天中,堪布行经五台诸多圣迹,这其中既有曾有着很多传说的文殊发塔、佛母洞,也有当年法王如意宝闭关现见文殊菩萨的那罗延窟等等。每到一处,堪布亲自为随行弟子,其实也是为所有未来此朝礼的行人,讲解了这些圣迹与诸多大圆满祖师,与自己的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说读书中堪布的这六天的行程,犹如在VR情境下,循着文字的光与影,我们跟随一位成就者展开了一段五台之行,那么堪布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与前言就是这部大片的华彩乐章。在前言《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篇中,堪布坦言五台山对于他的特殊的意义,引导读者,其实也是未来的朝圣者,摈弃“观光客”的心态开始一场朝圣的内在的旅程。而堪布于本书付梓前专门撰著了《莲师与五台山》这篇序言,以整章的篇幅详细向世人开示了五台山与莲花生大士,与法王如意宝的特别因缘作为一位读者,特别希望您不要将这两篇文章滑过,相信经由他,你展开的五台之旅会更有意义的。

  根据大圆满法的见解,从普贤王如来到文殊菩萨,再到法王如意宝,还有现在在世的成就者们,以及未来世的成就者,他们本就是一体的。跟随希阿荣博堪布行走清凉山上,我才知道,无论你见与未见,文殊菩萨其实本就未离开过我们。

  《清凉山上》读后感(二):清净业障,感悟生命

  吃斋念佛,在我小时候居住的大院里,就有一位爷爷,他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每日会到我们当地最大的寺庙里拜佛诵经,后来,他索性直接搬到庙里居住了。以前去他家里玩,进门之后,就是檀香萦绕,录音机里放着大悲咒之类额佛经诵词,家里也有个小小的佛龛,上面供奉着菩萨,去了之后,总会吃到供奉菩萨之后的糕点,跟这位爷爷相处久了,我慢慢的知道,人是得有信仰的,它能让你一心一意,能让你持之以恒。记得有一次,跟着爷爷去寺庙,被寺庙里的佛像吸引了,发现佛像的眼睛都好相似同时也被庙里的壁画震撼了。其实佛教也是讲就艺术之美的。

  在这炎炎夏日,跟随希阿荣博堪布一起,来一场佛与远方的清凉之旅,目的地,就是久负盛名的五台山。下面是我看书后印象深刻的地方。

  大白塔,高75.3米,是五台最高塔,被看做五台山的标志后世又尊称为慈寿塔。我对塔的概念来源于《少林寺》这部电影,在寺里,就有很多的塔,这些塔是盛放舍利的地方。所谓舍利,就是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那罗延窟,是文殊菩萨的秘宅,洞口挂有五彩经旗,在这里,希阿荣博堪布说:“一个小小的微尘可能容纳无数的净土,这里就是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等一万眷属常转法轮的地方。”

  金刚窑,五台山最神秘的一个地方,相传,文殊菩萨将三世诸佛供养之具藏于窑中。

  八功德水是五台山西台的泉水,西台十七灵迹之一。我也到过一些寺庙,发现很多寺庙都有一口带有灵性的井,或清泉。既然是八功德水,那么必然有八种特殊功德。“第一是澄净,澄澈清净;第二是清冷,脱离热恼、清凉寒冷;第三是甘美,是指谁的味道甘甜醇美;第四是轻柔,是指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不似人间的水,可以随心意而向上流淌;第五是泽,如雨露ban可以滋润万物;第六是安和,宁静柔和,不会有湍急的水流;第七是除患,可以清净业障与过患;第八是增益,可以增长善根,有益身心。”

  。。。。。。

  这本书不仅是五台山的旅游指南,也是传授佛教基础知识书籍,里面还有很多佛法故事

  《清凉山上》读后感(三):让浮躁的心觅得清凉

  北京的夏天,最难受莫过于桑拿天,温度高、湿度大,宛若天然的蒸笼。对于北京和周边的人来说,五台山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这里的气温比北京低很多,所以五台山也叫清凉山。

  7月初,一位朋友结缘了我一本《清凉山上》,封面上有一行小字:“跟随希阿荣博堪布朝礼五台山”。这马上引起我的兴趣,我知道希阿荣博堪布是一位很有名的藏地高僧,也迫切的想知道在出家人眼里的五台山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

  于是,我用最短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五台山的认知。以前去的时候,只是觉得寺庙多,一个接着一个;然后是出家僧众多,除此之外就是看看风景。看完了《清凉山上》,我忽然发现五台山对我来说有些陌生,因为里面讲述的主要景点我都去过,但都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根本不知道每一个景点寺庙背后,藏着那么多历史故事、那么多人文情怀、那么多佛教教法。

  我决定,今年夏天要带着《清凉山上》再去一趟五台山,说不定我也会见到文殊菩萨,让浮躁的心觅得清凉。

  《清凉山上》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那莲那禅那清凉

  【一】缘起

  这本《清凉山上》,是今夏美好际遇。如果您需要的是一本旅行指南,这本书能带你探寻五台圣境的风貌与典故;如果你需要一份朝山修行的导航,请跟随希阿荣博堪布朝礼五台山。

  2000年我也曾山西五台山之行,这本书让我重游了一遍五台山,让我跟随希阿荣博堪布的脚步一起参观朝圣,获得重塑心灵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清凉山上》读后感(五):去五台山,我们该做些什么?

  对于久居帝都的人,去五台山远比去印度要容易得多。尤其是近几年,拜高速公路网的发达,去五台山远比十几年前要乘火车去太原,然后再辗转包车去五台要节省下时间了。

  但关于五台山,你还知道些什么?

  最早了解五台山是通过明代《清凉山志》,这应该是介绍五台山的一本权威之作了。还有《月灯经》所说的,哪怕只是朝着五台山的方向走起步,也有很大的功德。另外就是从很多地方看到的关于五台山的故事。已经记不清具体有多少次五台之旅了。印象中的第一次五台之行,因为提早在网上做了攻略,读到一个故事,仿佛是讲,你踏上五台遇见的第一个人可能就是佛菩萨的化身,当车子停在进山处买票时,面对蜂拥而上的推销的商贩,不禁想到这可能中间就有佛菩萨化现,于是心里不禁打消掉不耐烦心情。在山上的寺庙碰到一只温顺的大狗,也在想,这或许是文殊菩萨座下的狮子的幻化吧。

  但如果五台山的旅行仅仅是一场观光之旅,可能您真的错过了什么!

  《清凉山上》,作为现代第一本有关五台山与佛法的人文游记(这个说法不知是否准确,且待方家指正吧),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信息。就像腰封上短短十几个字——“跟随希阿荣博尊者朝礼五台山”,这本书不仅是对于一般观光客的旅游指南,更是提供给希望用朝圣的方式净化染污和累积福德的朋友们的一份极为实用的心灵守则。

  《清凉山上》以希阿荣博堪布2012年7月的六天五台之行为经,以堪布所行之处的诸多五台圣迹与佛法,更准确地说,以这些圣迹与堪布的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关系为纬,给这本书的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实的五台朝圣“攻略”。但其实对于我的更大的惊喜,是堪布为此书所作的序言《莲师在五台山》,还有前言《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如同以往读堪布的那本早已经脍炙人口的《次第花开》,对于这本书,我想更珍贵的应该就是这些了。因为这些文字,我更加渴望未来的五台之行!

  就像堪布在本书前言所说,“我们相信朝圣是积资净障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如果你真是以观光的心态去圣地一游,恐怕也很难达到积资净障的效果,因为你的心还是老样子,还在原地,所以,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

  《清凉山上》读后感(六):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有佛法和远方

  自4月份调动工作岗位以后,日渐繁忙。本想在夏天休个年假去五台山,如今看来也不能如愿。

  去年春节是我第一次去山西,主要目的就是想上五台山。却因考虑不周,外加天气给力,遇上大雪封山,首次朝山之旅就这样半途折返回太原。

  总是不甘心,当然不甘心。属兔之人,本命佛即是文殊菩萨,总要去五台山拜一拜才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听朋友们说希阿荣博堪布的最新著作《清凉山上》即将上市,我马上在网站下了预订单身体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既然眼下因缘不足,上不了山,那么让心灵跟随圣者的文字和脚步,于炎炎夏日来一场清凉的智慧之旅,也甚好。我本人有这样的习惯——在旅途之前,先上网搜书,注意是搜书而不是搜攻略。网上林林总总的攻略,太过散乱。而书就不一样了,凝聚着作者和编者的心血,那带着个人心历程感悟文字和精挑细选的明信片般的配图,已足以安慰疲惫不堪的心。

  希阿荣博堪布,我关注很久了。堪布之前出的四本书,我都逐一买了细细研读。现在市面上的佛法普及读物及作者们都很多,堪布、活佛、仁波切、法师、上人,各种国籍、各种民族、各种头衔、各种称谓师父们,难免令读者眼花缭乱。我很幸运地没走多少弯路,就遇到了希阿荣博堪布。

  很多佛法普及读物,说实在的,鸡汤味甚浓。读完之后,当时感觉也许挺好,但稍后就会发现不过是一场精神按摩治标不治本。你仍旧会被繁冗的日常生活吞没。

  然而,希阿荣博堪布的书,绝无温吞的陈词滥调,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刻板说教。堪布不仅精通三藏,能将佛法精华深入浅出诠释,他还特别了解当代人的生活困境和心灵压力,能用现代化的表达简洁语言、以一针见血地方式直击要害。看堪布的书,一点儿都不累,收获却很大,且常读常新。

  我期待《清凉山上》尽快送到家。虽然工作占据了我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但即便忙碌劳累到想哭,我依然坚信,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歌、佛法和远方。在内在的世界里,我们始终是自由的。让我们在疲惫不堪的庸常生活里,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做自己的王。

  《清凉山上》读后感(七):清凉五台山

  五台山座落在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曲折连绵,千姿百态。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雄伟壮丽。“(峰)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或五顶山。多为文人墨客在此停留,有感而发,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诗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古人有诗曰:“五月行踪人大孚(寺),万松如剪雪平铺”。故又称清凉山,或清凉五台山。

  早年接触过藏传佛教相关书籍,虽然自己不信教,但是对于佛教文化还是稍微了解一些,家中老人信仰佛教,从小耳目共染。《清凉山上》此书封面简洁,色彩淡雅,凸显佛教特色记录了希阿荣博堪布2012年7月对五台山各胜境的参观朝拜,图文并茂。此书介绍了塔、窟,东南西北中台,以及各类寺、洞、顶,详细介绍了各类胜境风貌与典故,是了解五台山的好书。引入大量史料以及文献资料,并且贴心告知读者旅游小贴士,还有参观五台山的一些重要事项,对于读者游客们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五台山的文化底蕴与遗迹让人敬佩,曾有古人有感而发:“山头紫气日长浮,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五台中的南台,亦名仙花山,唐代禅师普明曾于南台之北凿龛修行,著有诗《南台歌》曰:“南台之麓,仙人之居。春云霭霭,暮雨霏霏。卧于石罅,而坐神龟,杳然飞去,仙花披靡。”

  山坡上,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疏影在阳光下斑驳成画。明朝儒士陈继儒曾经说过:“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对于那些弟子来说朝圣每时每刻都很珍贵,点点滴滴都会留在记忆力,给生命的历程带来不竭的暖意。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摘自百度百科)

  通过此书的贴图,感受到人们对佛教的信仰,看中对遗迹古物的保存,那些建筑历经几百余年,木质结构典雅有韵味,使人肃然起敬,有一种庄严之感。阅读完此书后,心里更为清静了一些,也才知道五台山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联系,下次与家中老人去参拜时,希望能有书中弟子的心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