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来走去》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走来走去》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来走去》经典读后感10篇

  《走来走去》是一本由刘涛 / Lens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来走去》读后感(一):流动的街头

  我在微博上看到他的照片的。隔段时间就发长图。他在instagram上叫“grinch0748”。很幽默的照片们。看的时候会噗哧笑出声。

  有趣在现在已经被滥用了。他的作品就很有趣。或者说好玩吧。没有志高气昂的洞见。那些场景,你我都可能会在街头看到,他刚好拍下了这一幕而已。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在注意构图之类的。我能很容易看到他要表现对比

  我希望我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们。或者说,希望我也能注意到他认为值得按下快门的那些瞬间,那些流动的生活

  (编辑很差,按题材排列照片。一个类型的看多了就没意思了。还不如按他拍摄日期排列呢。

  (排版很差。这种普通大小的,线装,整页撑满的排版。很尴尬。如果是呈现一个系列感觉,可以一页放两张,这样一本还能薄一点。做得这么厚平摊也摊不平。整页撑满使交接处没有留白,两张照片之间关系不清不楚。好没有常识的排版。

  (装帧也很差。线装,溢胶。从穿线的那两个小孔里溢到内页上。粘住了整页撑满的照片。这想平摊也摊不了,要看全还要撕开。毁了很多页。封皮一打开就掉。特别垃圾的装帧。)

  希望下一版换一换编辑或者出版社?出个正经的摄影集。我会买的。

  《走来走去》读后感(二):那种触摸不到的幸福

  “爸爸已经很幸福了,自从拿起相机以后......但愿有一天你可以体会到那种触摸不到的幸福”爸爸已经很幸福了,自从拿起相机以后......但愿有一天你可

  《走来走去》读后感(三):在烈日下狂奔

  风行水上说到幸福感,"即便有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也是农业社会的幸福感,低层次,吃饱就感觉很好"。想必这是小确幸的来源。有稳定工作投资,出轨,打牌,"最重要的是孩子,为孩子付出所有,这就是生命的一圈圈轮回"。合肥这个城市因为不懂现代艺术,"很难做到在笑点应和,在高潮鼓掌"。往往是入会员妹纸的私房照,放学流中揩女学生油,摄影头内裤底等偷着乐的市井文化,才是这个城市的萌芽。这便是摄影师刘涛所在的城市背景板。

  是在看后续看到对刘涛的访问,他已经暂时从一个来回要四小时路程县城又调回到市区抄水表了。他的照片很平静,"拍很多人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产生微妙连接",而"人与人的情感很多是发生在家里或者熟悉的环境里"——底层普通人黑色幽默。城市空气里仿佛含有某种听不见的响动,嘶哒的焰火早在旭日的薄雾中就被消失了,只有真空般的沉寂和耳鸣。一块嫩红的长条牛腱悬挂着,挡在牛肉老板的脸前。这种不是用言语表达的深层生活力触动了人内心日积月累麻木。但它沉淀太重,刘涛真的类似手工者,把他的感触密密麻麻编织进入,在夏天暴雨中冲刷干净。"对于艺术来说,必须处于一个很抵触的环境中"——我总觉得很可惜,在如今中国不说人话,情感很白左的艺术环境里,还有人桎梏在石窟里追求佛性。也许我们在段子手的幽默里沉沦,但艺术家总应该有更广阔的路能在烈日下狂奔。

  《走来走去》读后感(四):好酒请配新壶

  首先想表达我对刘涛作品的喜爱,我很喜欢这种Elliott Erwitt式冷幽默的街拍,以前看过刘涛在微信群分享创作想法,以及他点评其他街拍摄影师的作品的语言,让我觉得他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得知他的作品集终于要在国内出了,还是信任已久的Lens操刀,一直很期待来着。

  但是拿到书还是失望了。

  不是对作品失望,是对这本书的设计、装桢、编排很失望。

  第一次看到封面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怎么这么像川岛小鸟的《小未来》?

  等了很久拿到手,才发现这本书像《小未来》的地方不止是封面,可以说整本书的设计大规模参考了《小未来》。

  以下举一些明显例子

  封面/封底超级像的主题、构图、情境,书腰文字的排版方式

  《走来走去》读后感(五):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刘涛在合肥的街头走来走去,用手中的摄影机拍下了很多普通人的照片。在我翻着这本图集的时候,很多有趣的照片都让我忍俊不禁:下雨时遛狗的人在狗链上也装上一只小伞,怕自己的狗狗淋雨;一对老年夫妻隔着很远坐着,两人都不看对方,但背后却坐着两个耳鬓厮磨的青年男女;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看店里电视上播放的只穿了泳衣的女郎、两三个在街头不知为何拳打脚踢女人、一个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和同样一个坐在轮椅里被人推着走过的老人……我能感觉到刘涛那颗朴实的心,他走在街头,记录着自己行走过的轨迹,记录着这些陌生人喜怒哀乐,也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四季光阴。他也有偶尔的黑色幽默,利用错觉原理,拍出一些肯定会让照片里的当事人指着鼻子骂的作品。虽然不是在合肥长大,但是看到照片里倒垃圾的街角、“皖”字开头的车牌、抑或是背景中朦朦胧胧的霓虹招牌,这些熟悉的人、物、景,也会让我突然感受到淡淡的思乡之情。另外,合肥也是一个会让我产生眷恋神奇的城市,不过说是这样说,若爱的人、关心的人不在那里,自己肯定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一定是。

  《走来走去》读后感(六):装帧排版不如意

  是摄影师刘涛这些年来的摄影作品和Lens的访谈合集。

  刘涛居住在河北,正式职业是一名抄表工。从一家水表到另一家水表,无数个分分秒秒都消耗在街头,这些时间都被他一针一线穿起来,编织成镜头里的故事平庸的大多数,抱持着对于平庸的厌倦。而对于平庸的厌倦,无非是最为平庸的情绪

  懒惰且漠然的人,把自己的迟钝推诿给远方。

  而那光怪陆离街头巷尾熙熙攘攘人群,鱼水相融的生活,平凡世界烟火气,却只能被敏锐灵魂捕捉。

  这些就是刘涛的灵感来源。

  他不必生活在别处。他始终只爱市井,避开那些新开发的“文艺”路段,只选择那些被汗水味浸泡的街道

  那些郑重其事地、煞有介事地、相安无事地、无所事事存在着的人们,在某一刻被记录,被镜头重新编写。心内有诗,无需远方。

  《走来走去》读后感(七):《走来走去》也走在我们镇的小街上

  说起街拍,印象总归是停留在加州的阳光照在法国南部的小镇屋顶上、身材美好的金发女生着名牌包。

  但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从来没有过那么高端。小镇路两边,有新补的水泥墙和一拉就“嚯嚯”响的铁栅门。那些不知道从哪钻出来的大狼狗,总会吓我一跳。我也不怕狗子,但也没什么喜欢不喜欢

  沿街的早餐店很多。早上九、十点,拿张五块和几个毛角硬币出去院子外面端碗汤粉、炒面回来。穿着个睡裙吃着早餐,总能碰到刚买完菜回来的左邻右舍。有人穿的很讲究,还打着小阳伞;有人跟我一样也是睡衣出门;也有人穿得齐齐整整,但看上去就很凉快、舒服。一早,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唠唠嗑,然后一起走回家。

  路口小卖部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夏天,有钱家伙就一起去买冰棒了。有时候想跟小伙伴一起烤个烧烤,发现大家手上都不够钱,连买穿串串的竹签都顾不上。只好拿出家里筷子凑数,一人去买俩根火腿肠。一边盘算着一会怎么烤,一边又忍不住吃掉一根或者俩根。吃完了,就只有放野火烧枯草的份了。

  但也不是总是这么穷,大人在一起的时候老是会支使我们这些小孩去买烟,给钱也很大方。去买俩包来,零头都归你。听得心都要飞了,哪还顾着抽烟、吸二手烟有害健康

  出街,也有不开心的时候。那就是,一大早你妈拉着你一起去买菜。反正,从小都没有个做家务习惯。况且,菜场的地都是黑乎乎、湿漉漉的,穿着拖鞋一走整个后腿根都要脏掉。菜场的狗子多,电动车也多,走路一不留声就被“滴”。其实,菜场也好逛。小吃也多、菜也多,想着今天老妈拎的菜有一半是自己选的,也还挺可乐的。别让我去买肉就行。

  这些搭配的照片,都是安徽的一个叫刘涛的年轻人拍的。网上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感觉又熟悉又亲切,还有点想家。

  不过,人一旦离开家乡,家就只是一个概念一种熟悉的感觉了。思乡之切,并不是回家就能解决问题。它包含了太多记忆。照正常的过法过,你需要太多的时间去一一重新体验。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日子还是跟你没离开的时候一样无聊漫长。可要是节奏不停的再来一遍,这又跟出去旅游赶场子有什么差别,一点也不像回家。

  所以,有时候一些摄影照片、吃饭口味突然勾起来,想一想回味一下就挺满足的。

  而爱上这个摄影师仿佛没有构图过的照片,简直是第一眼的事情

  更何况他还能拍出一些曾经有过,却不觉得有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心情。被朋友对话逗笑,被搞笑视频逗笑,看到某些人、某些成绩忍不住想笑。

  或者争吵和僵持,有过说得出来也说不出来的委屈和自我责备。好像明天就好了,好像这会子心里就是过不去。

  或是这样,玩到很晚一个人回家回家的亢奋心情。又孤独又美好,连夜晚都是蓝色的。不管天上有没有星星路灯都能点亮心情。可是这样单纯又无聊的快乐,真的好久没有过了。可能因为,成年人的快乐来自于做成了某一件事,所以连快乐里都有焦虑

  以前,夏天半夜我都会偷偷溜去顶楼,坐在瓦片砌成斜塔顶端。河边的风一吹来,我就会觉得好嗨。甚至会被感动到。但现在好像烧烤要配啤酒,聊天得要有话聊还不能只是吹牛打屁可能才会嗨。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到一点快乐却觉得旁边有人在就好了。这种必须要分享的快乐,小时候并没有。一个人也是嗨,两个人、三个人、一伙人还是嗨。

  所以当我看到有人说:看到这张奔跑的小孩,感动的想流泪;我觉得我懂。

  也不得不佩服刘涛的有心之处。

  并不准备什么,但不管晴天、下雨总是记录着。

  他说他也没有学历或者说什么别的东西,无法去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是合肥自来水厂的抄水表的工人,工作本身就需要在熟悉的大小马路上穿行。喜欢游走街头的他自然无意于办公室之路的升迁。所以下班后选择在街头游荡,拍摄那些荒诞真实的东西。希望去呈现出一个他看到的城市真实的一面,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有一个个人摄影展。

  6年以来,几乎每一天的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半上班前、下午5点半到8点,他都在街上走来走去,看到什么拍什么。最长的一次街拍大约持续了5,6个小时,他挂着相机在路边就睡着了,连家人也无解。

  他自己也说,一夜之间自己的粉丝从4千变成5万。还有同事问他,他那些粉丝是不是买来的。这些都变成他的笑谈。坚持过程中有多少无奈,是可以想见的。

  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我对自己的摄影作品都很满意,每张作品背后都是我内心的表达。对不起,真的不是我自负,如果你生活在我这样的圈子里,你就会理解我所说的,真的很难,做些纯粹自己喜欢而没有商业干扰的摄影。很多次,我同事和朋友都问我:“你拍照,赚钱么? 给你多少钱?不赚钱去这个干吗? 我说爱好而已。街头拍摄还有很多人看我拿着相机拍摄都说我:“没事干了”。

  在他的镜头下,爸爸接送小孩、一家人抱在一起躲雪。温暖都是熟悉的体验。生命中的美好总只是片刻,一会会。如果被定格、被记录、被纪念,多看看,活着也会更加有希望吧!

  有人问他,你拍照的这几年,被拍的人有变化么?

  他说,卖鸡蛋的还在卖鸡蛋,卖鸡蛋人的孩子长大了。

  也真好,生活里的观察者不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中的《尾随》

  这样隐形的眼睛,在城市里《走来走去》记录着,想来也是有趣,也似乎又多了一个要活得像自己的理由

  刘涛的摄影集《走来走去》,我买来收藏了!

  《走来走去》读后感(八):落魄的风致

  这些年我们被朋友圈浇灌了的审美之花在小清新和秀晒炫的两大主题之下大胆盛放,动辄高大上,动辄“诗与远方”,贫瘠精神不停寻找一种富足平衡,一种高贵表象

  然而多少人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活色生香的美,往往产生于落魄。

  小时候读《欧也妮·葛朗台》,最最喜欢读到葛朗台老爹家里那烂了的楼梯板,吝于拿出来待客的糖罐,不舍得点的白蜡烛,被当作玉盘珍馐的一颗煮鸡蛋……任是葛朗台老爹家财万贯,却活得像个穷光蛋。在极度匮乏的表象之下,一切物品价值都被无限放大了,哪怕是一个小针线盒也能光彩照人,你惊异于平凡事物不再显得平淡,而是珍贵异常人性的善与恶也在那种情境之下,加倍放大、夸张。

  《走来走去》读后感(九):看到一个影子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微博上关注了刘涛,他很少更博,较长一段时间才出一个拼起来的图片合集,从不@这个联盟也不@那个协会,但是照片的转评赞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一长条照片合集里的每一张照片都像一个有趣的故事,令人发笑,有些照片乍一看看不懂,和朋友讨论明白以后,顿时捧腹。当然,也有的照片略带讽刺,有的略带温情。总之每一张都非常浅显易懂而又包含故事性。

  这里说的浅显,只是说这些照片的可读性很高,并没有什么轻慢的意思。我明白在身边已经见惯不惊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日常生活中,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画面而且能拍下来的,是需要多种功力的。

  微博上看照片觉得不过瘾,想看更多,所以买了这本书。

  说实在的这本书的印刷出版质量比我想象的要差很多,又笨又重不说,全页印刷的照片装订的地方也给人一种翻多了就会掉页的感觉。

  撇开印刷质量,书中的照片数量很多,能够满足我对相册的需求,而且这么多作品每张照片都值得玩味和学习,对我这个购买者来说是超值的。

  然而让我收获最大的内容,其实不是书中的照片,里面还有少量的刘涛访谈。看了访谈我才知道,抄表工刘涛在微博上火了以后,其实有许多机会,完全可以不再做抄表工,去做一个“把爱好当工作”的工作,比如说付费摄影师之类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抄表,不但由于他在出名后经过思考,守住了真正的自己没有迷失。

  而更重要的原因,

  也许,是因为他真的喜欢摄影本质吧。

  我总觉得,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坚持这样纯粹的爱好去摄影,那他就有了大师影子。

  《走来走去》读后感(十):半夜在电冰箱里寻找食物的普通人

  “如果你志在追求艺术追求文学,那么去读一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好了。因为要诞生真正的艺术,奴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古希腊人便是这样:奴隶们耕种、烧饭、划船,而市民们则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陶醉于吟诗作赋,埋头于数学解析。所谓艺术便是这么一种玩意儿。

  至于半夜三点在悄无声息的厨房寻找电冰箱里的食物的人,只能写出这等模样的文章

  而那就是我。”

  在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中第一章节所读到的一段。

  这段多少也影响到我对书目进行选择。

  闲下来又非常热的一天,我去24小时书店找关于摄影比较感兴趣的书。原定的书籍没有找到,于是我又另外搜寻,在两本书中摇摆不定。一本书包装设计走简洁风格的苏菲•卡尔的摄影集《痛》,另一本书则封面市井生活气息浓厚,来自抄表工刘涛的《走来走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