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的读后感10篇

2022-07-07 18:28: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的读后感10篇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是一本由徐沪生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一):一个人的路你并不孤单

  当孤独凝望着相思,心里说不出任何语言,只有回忆在刺痛心间,你在心里不停地呼喊并祈求,别让我一个人醉,别让我一个人走,因为我没有那么坚强,我害怕一个人的路途。好希望寂寞的路上有个人能相伴,哪怕一会儿也好,能把我的悲伤我的愁,我的快乐我的痛,我的失落我的苦,轻轻地相拥慢慢消失在风中。

  我们都害怕孤单,徐沪生也如此,但是有时就是注定要一个人孤军奋斗、一个人承受酸甜苦辣,哪怕是迷茫、彷徨,我们也要活好当下,珍惜每一天的日子,好好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把人生的苦难当作上苍送给我们的礼物,因为我们总要经历才能成长,它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活得越来越好,过得越来越舒坦。当有一天雾霾慢慢退散,阳光也会洒满大地。

  我对徐沪生并不陌生,因为前不久才看了他的一部作品《少年啊,前路漫漫》,当时觉得他的文字特别真实、实在,让人读了感觉身体开始不断地注入新的能量。通过他的故事我知道了他是90后的“知乎励志一哥”。他家境贫寒,努力学习,后来被保养上海交大,大学四年靠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还有兼职,赚取大学学费,毕业三年存款十五万。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汗颜,他真的是新时代学习的榜样,别人还在父母的怀里享受那独一无二的爱时,他已经完全自力更生了。人说环境造就人,我相信他更着自己的信仰和奋斗的方向。他要立志成为作家,所以他不停地写着自己的故事,一直在不停地追寻着真正的自己。

  他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出迷雾,一路向阳。他的《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再次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是真实的,他是坦诚的,他把人生的艰难与内心的脆弱剖析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他的苦难时更看到他坚强地面对人生。你有试着七年如一日地照顾身边的亲人吗?你有试着大学四年从来不向父母要过一分钱吗?你有试着七年不买一件新的羽绒服吗?……他有,因为他的家庭必须过早地让他承担起生活的重任,他不能自暴自弃、不能逃避,除了坚强面对就是迈着更坚定的步伐前进。他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他从来不以为耻,因为他一直在努力改变,也能正确面对。他为自己的理想一直努力着,一直行走在属于他的人生路上。他就如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是个真正的勇士。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总觉得上天对他不公平,没有将好运砸向他,如果你看了徐沪生的经历和故事,我相信你的这点“苦难”根本不值一提,真是“大巫见小巫”。就如他所说人这一辈子,很短暂的,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在年老的时候开始懊悔年轻时没有追求自己想要的,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难走,我们都要勇敢走下去,无所畏惧。

  总有些路要自己去行走,一个人的路你并不孤单,哪怕没有亲朋好友,你还有春夏秋冬,你还有花草树木,你还有虫鱼鸟兽。如果这些你都没有,你至少还有天和地,还有一颗勇敢前行的心。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二):我和我的倔强还有喜欢

  看到作者的简介后因为好奇而读了这本书,一个软件工程系的为什么走上了写作这条路?读后,挺触动我的。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独自”这两个字好不寻常;害怕是人的本能,一个人独自出远门走在陌生的路上时,会伴随着焦虑、不安、未知、孤独甚至害怕的感觉,独自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吧。作者徐沪生的文字中透露着他倔强,让人有点心疼。现实中别人面对那样的遭遇,我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但影响是有的。

  每一个独自走的人心中必定有方向,那段段独自行走的路,回过头来看,有时候挺惊讶的,那个人真的是自己吗?当时的自己咬咬牙挺过来了,没有时间去悲伤,只是拼命地做好当下。自己就是这样,过了很长的时间,想起来被自己感动地流泪。

  我性格里是个温和不争的退让型,偶尔会倔一下,却对骄傲倔强疯狂的人有种特别的感觉。在他们身上有我没有的勇敢。因为自己的这种性格,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有时候生活太平静,突然觉得好无趣,导致自己发现一点小事就抓住,以免太过无趣,毕竟自己还年轻。

  作者是个优秀的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人,我都十分敬佩和仰慕。他们有骄傲的资本,奈何别人做好的事自己却做不好。那些能够说出“痛苦”的事的人,想必是曲折的经历磨的吧。

  作者放弃了他原有的职业,去写作,他说,我从来都没喜欢过这行。交大软件工程系毕业,上班敲敲代码,领着别人羡慕的工资不是很好吗?“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从文字里隐约感觉到作者对这份职业的复杂感情,引用的这句话我特别赞同。马上又是一年高考,我依然记得当年填报志愿那段时期的纠结,纠结的根源莫非是考的分不理想,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或者是自己想报的专业和就业的矛盾。进入大学后从开始的后悔,慢慢地变成既来之则安之;往后的日子还长着,一转眼就要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问题,有时候真的觉得累。

  这让我想起一位记者问一位明星的一个问题:

  “你那么拼命工作不觉得累吗?”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觉得累呀。”他笑着答道。

  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抛开所有的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那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三):徐沪生的勇气,你有吗?

  徐沪生的勇气,你有吗?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书评

  我是喜欢写作的,我如此喜欢一个个写下自己心中流淌的语言,在沉默的表达中寻找自我。然而我又是那么纠结,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事还是赚钱的事时,总是选择后者。

  到底为什么,我反思又反思。

  我想是因为我太穷了,我不要成为一个养不活自己的人。

  我想靠文字是无法养活自己的。

  我接触了一些写字谋生的人,他们过得那么艰辛,我默然退缩了。

  后来不那么穷了,我还是没有去写字,我想是因为物质欲望。

  满足了物质欲望之后,我一定可以好好的写字了,我告诉自己。

  然而没有尽头,我一边追逐着物质,一边观察别人的人生,总是敏感地发现大多数人的生命里是不需要书这种东西的。

  可是我不能想象我的生命中没有书的存在,如果是那样,如果是那样,那么……

  在纠结中,我看到了《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大抵写作的人都会觉得孤独,而徐沪生的文字,直白袒露了自己的人生。

  小小少年,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七年,就是在我害怕的那种窘迫中,努力过着自己的人生。体会着人生中一点点琐碎的情节,没有太多抒情,平平将一切事情讲述出来。

  我最震惊的是他的坦荡直白的态度,我一直认为贫穷是无法言述的,那些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明白内心的复杂。贫穷不仅对当事人有人性的考验,对于旁观者也是。祥林嫂的意味我在初读的时候也是感受到了那种残酷---在旁观者的眼里,知道别人的苦难正好能够体现自己眼泪的价值,而一再一再的故事,则单纯被反感了。他就那么轻易的把这样的事实写出来了。

  是少年的勇气吧,是少年的无畏吧,是写作独白的魅力吧。

  他继续写,写自己的父母,亲戚,自己认识的编辑,朋友,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以自己的心对世界的理解,既不担心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也不担心自己笔下的人物如何评价自己般,洋洋洒洒,坦然自若写着。

  是个聪明的孩子呢,看到他努力得奖考上大学,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能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我想,这不仅仅是努力能够办到的吧。

  然后,看到那段辞职开始写作,并且出版了书的情节,我被轰然击中。

  你,能不能有他的勇气?

  而最值得玩味的细节是他这个决定并不是父亲去世才做出的,是在世的时候。

  他对父亲咆哮般剖白心迹,决然做出决定!

  要写作,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于是他做了,他出版了一本书,又一本,又一本,以及这本。

  我到底能不能拥有他的勇气?我到底可以不可以写作?我知道我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可是我到底可不可以做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折磨我至今。

  朋友,你呢?

  看完书之后,我找到徐沪生的微信,把他的文章都看了一遍。

  微信号:xuhusheng1990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四):希望那些过往可以成就无悔的自己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个人内心都有种渴望合群与归属的情感,也都无一例外的走过那些孤独难捱的岁月。那种不敢奢求太多,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不确定是否会得到身边亲近人的支持,却又很清楚自己必须前进,必须坚强的时光。这段淬炼的日子考验着经历者最大的承受力,发掘出极大的潜能,凡是一步步扛过那段洗礼的人,都会生成一种智慧与信念,苦到极点,疲惫到极致,随后便是涅盘后的重生。

  冥冥之中的安排,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并被书中的故事所触动,再次冷静下来去思考去提升思想。不敢说同作者徐沪生有相同的经历,却真的体会过年幼时不得不提早担起生活担子的日子。这世界本就没有那么多绝对的公平,徐沪生因为想要与父母团聚,他放弃了爱好放弃了玩乐的时间,在学生时代就想尽各种办法考到父母为生计奔波的城市;这世界又显得那么的残酷,大学不久便开始为父亲突发的重病而赚钱;这世界似乎充满了决绝,拼死拼活整日加班赚钱供父亲治病还债,只希望能够维持家的完整,在付出八年青春时光后,还是没能守住父亲的生命。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忙碌了,忙的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忙的没有精力去想自己的得失,忙的以为自己还那么的坚强无畏。直到父亲的离去,作者徐沪生才意识到内心蠢蠢欲动的委屈、孤单、迷茫、失落甚至是绝望。那一刻突然会讽刺的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所有牺牲都被否定了,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的青春八年,只想留住爸爸的性命却最终还是败给了命运。作者自己心里很清楚父亲早晚要离开的,可谁又不希望那是个可以无限延期到来的日子啊……

  很多时候多么希望能够有人陪伴,哪怕是静静的站在一起已经足矣;很多时候宁愿一次次麻痹自己的心,也要强颜欢笑的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很多时候真像是与世隔绝的小人物,彻骨的寒和绵延的求生挣扎。

  如果说前面独自扛过来的路倚靠一份信念,那么父亲的离去便是无情的将这份信念从徐沪生的生命里生生挖走了,只留下一个空洞,一个不敢想象的挫败。人都是靠信念支撑着的,徐沪生一直沿着父亲得以延续生命的光线,在人生的山洞里摸索着前行,而现在光线消失了,不仅到不了梦寐以求的洞口,就连自己走了这么久的对错都开始怀疑了。内心信念的幻灭还要靠内心来导航,这时候的路是自己心灵的路,在这片黑夜下他需要重新燃起一个火把,再次振作起来。

  这一挫败否定了徐沪生所有的努力,让一个挺拔的男儿整日以泪洗面,也容他有一段时间去思考,是那种只同自己交流的思考。没人喜欢听悲剧的版本,人们需要的是一个正能量的转折,一个能给他人的未来带来无尽希望的结局。生活怕就怕在经历风雨后的思考,他发现自己虽穷却有志气,一路孝敬父母靠自己去挣得想要的生活,渐渐的他辞去编程工作去寻找真正自己的人生。此刻世界又展现出公平仁慈的一面,多年的坚强、韧性、责任感、决断力都发挥出应有的力量,这段历程虽走的艰辛,却是他开始喜爱的写作之路的经验和灵感之源。

  也许本没有什么公平与否的差别,该学会的东西,该经历的事一件都不会少,总会有一些特定的路等着特定的人去走过,等待其发现属于这份路程的特别礼物。人生总会有惊喜,总会不同。

  我们每个人的经历相互各异,故而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些个注定要靠自己走过的道路,将是你我重新思考人生,蜕变自我的阶梯。每个人都有要独自面对人生的任务,无数个类似的人在不同的轨道上并肩同行,或许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变他依旧平凡的样子,但思想与灵魂会因历练而更加丰满,更接近天地间的那份圣洁。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五):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母亲最近总是责怪我对孩子过于溺爱。母亲所说的溺爱就是指天气冷点了我就让孩子坐车上学。孩子喜欢球鞋了,一千多元也舍得买。母亲认为男孩子不应该太宠着,应该让他受点苦。母亲说的不是不对,然而哪个父亲又真正能做得到呢?别人家孩子都是车接车送上下学,有的甚至去学校周边租个房子陪孩子。有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多少钱的球鞋家长都会给买。与那些孩子相比,我反而总觉得是亏欠孩子的。

  读了徐沪生著的《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我的感慨真的很多。与徐沪生比,或许我儿子是生活在蜜罐里的。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怕这种比较。一比较就出现了差距。徐沪生读高三时他父亲得了重病,那时徐沪生的年龄就与我儿子现在的年龄差不多,我想之前徐沪生也一定是生活在蜜罐里吧,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们家的生活轨迹都被打破了,从此,徐沪生不会想着去买新衣服,不会想着去玩篮球、看电影,他要省下钱给父亲看病,他要腾出时间去照顾爸爸,因为他不想失去爸爸,从18岁到25岁的7年时间里,徐沪生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巨大压力中,即便这样,他也只是陪伴了父亲7年,父亲去世后,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大了,他要照顾奶奶,还要陪伴妈妈,他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支撑起这个家。从此以后,他不能只顾享受,他要独自奋斗了。

  突然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徐沪生并不是不幸的人,因为他还有妈妈。我父亲去看望自己的母亲,90多岁的奶奶看到60多岁的父亲睡午觉,还要给盖上被子,怕着凉呢,这就是母亲。徐沪生失去了父亲,这对他的打击自然是巨大的,这会让他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毕竟他还年轻,他还需要父亲的呵护,人生路上有很多的拐点,还需要父亲的指引。很多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母亲取代不了的。我能理解,为何徐沪生那么渴望父亲的陪伴,宁肯自己少吃少穿,也希望父亲的陪伴。家人的陪伴该有多重要啊,那是避风的港湾。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吧,那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不怕父母唠叨,不怪父母责备,即便不赞同父母的某些观点,也要站在她们的立场去重新思考,就如文章开头我母亲说我的一样,我知道,母亲是怕普通家庭的孩子染上富贵病,反而荒废了学业,这种担忧不是不存在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即便国家允许生二胎了,又有多少如我一样年龄的人还会去要第二个孩子呢?作为我们自己来说,也不希望将爱再次分配,那样反而怕伤了孩子的心,本来就普通的家庭,尽可能给自己孩子更多的温暖。

  其实,一个家庭是能够影响孩子成长的。我家孩子也是读高中后才开始注重穿着的,然而家里并不会满足他所有的愿望,他的每一个愿望要么是通过取得好成绩来获得,或者是过生日时才会被满足一次,孩子不会乱花钱,不会像别的孩子一样乱买东西,因为他没有过多的零花钱,就是坐车上下学也被规定只有下雨下雪天才能享有特例,这些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恐怕已经够苛刻了,可我们还会不断的给孩子灌输,要靠他自己去努力奋斗的思想,毕竟我们是不称职的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那么他就要靠自己来打拼这个世界了,孩子只能做拼二代了。

  拼二代有什么不好吗?其实徐沪生的故事已经告诉大家了,人生未必会一帆风顺的,一旦人生前行的路上遇到了困惑、彷徨、无助,那就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人总要经历风雨,总要长大的,靠自己打拼的世界才更美丽,也才更让自己再回首往事时感到骄傲和自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现实中有太多的人都是在独闯人生之路时败下阵来,从此一蹶不振。而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人生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不要幻想它有多难,很多时候,即便是平坦之路,也会让人望而生畏。独自前行,孤独寂寞,但是并不黑暗,走过去,迎接你的自然是五彩斑斓的新世界。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六):心里是屎眼里必然是屎,心里阳光连水都是甜浆,力荐好书!!!

  徐沪生是位90年的大男孩,目前他的第三本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刚刚上市。会写的作者很多,出书的作者也很多,但徐沪生,很不一样。

  他是名校学霸,大学四年,没要家里一分钱,自己兼职赚钱供自己读书,同时养家。因为他父亲一直患病,家里的担子全靠他扛。毕业后为了养家,一直从事着不喜欢的工作。名校毕业加上程序员的工作性质,薪水还是不错的,他一边工作一边养家一边支付父亲的医药费,在经济稍微可以的时候,他决定为自己的爱好搏一次。给自己3年时间,写作,3年后失败的话,就回头。2014年8月,他辞职写作,2015年1月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第一本书卖的很不错,2015年9月,又出了第二本书,之后父亲去世。现在,他出了第三本书。

  今天晚上,刚刚听完他一场分享,我是边哭边听。过早承担家庭的巨大压力,又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病痛折磨,撒手而去,沪生在讲的时候已经哽咽。可想而知,他背负了多少。我甚至说,不要再做此类分享了,每一次都是在撕开自己的伤口,心疼。

  我佩服他在苦难面前的担当,更难过于命运的残酷,他说:“七年了,同龄人最青春美好的岁月,我没过一天的安稳日子。不知道无忧无虑是什么滋味,总是焦虑,发愁,唉声叹气。心理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做梦,醒来头昏脑涨。常常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只求爸爸能活着……”

  就是这样的徐沪生,研读了很多很多书。在充斥速成法、成功学、励志语录的今天,他跟我们讲史铁生、王小波、张爱玲……我惊讶于他浩大的读书量,更欣喜于能遇见真心喜欢文学的作者。我说王小波我读不大懂,看《白银时代》云里雾里的,他说王小波的批判思维和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是很值得去体会的,极力推荐《沉默的大多数》,《白银时代》的确难懂,可以去读《黄金时代》《红拂夜奔》。我说《百年孤独》我也读不懂,他说可以多读几遍,他也是读了几遍后,从多个角度写了很多书评,从中发现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

  他说,是史铁生启发了他。写作者拥有两个人格,社会人格和艺术人格。在写作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艺术人格感知世界,表达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是用社会人格和大家交往,该干嘛还是干嘛。

  他说,他最喜欢的三个作家是三毛、王小波和张爱玲。三毛对于生活的细腻描写总能给他很多力量,王小波教会他如何思考这个世界,而张爱玲,是自带光环的小说家,天赋无可比拟。

  他说,国外作品可以推荐《月亮和六便士》,非常有人生启发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霍乱时期的爱情》,非常细腻的描写,值得借鉴。

  他说了很多,我听的如痴如醉。在我的生活中,真的很少有人能这样跟我探讨这些作品,我更多时候是自言自语,自己消化作品,自己写东西表达。突然有一个人能这样滔滔不绝的分享他的读书体会,我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即使,我们并没有见面,即使他并不认识我。

  这样的人,让人敬佩,不仅因为他的经历,还因为他的学识,他的才华。

  短短一个小时的分享会,意犹未尽。我兴奋地坐在电脑前,决定无论多晚,我都要把今天的感悟写出来,这样的人,给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更为确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爱好就有前途。

  高兴的是,我现在也在写书评,每周一篇,本身我就是要去写很多经典书籍的书评,这次有徐沪生的书单推荐,我也不用辛苦到处去找书单了,我会把他的书单列到文末,请大家期待我的相关书评。

  他的新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我已经下单,也推荐大家去买,从他的不容易读出他的坚毅,他的勇敢,也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能量。

  《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白鹿原》《百年孤独》《撒哈拉的故事》我已读,近期会出读书心得。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七):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艰难晦涩的时光,工作的不得意,或家庭遇到的各种困难,情感的不如意,都会让我们手足无措。困境里,可能没有光,看不见希望看不见太阳,但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总有一些人,无所畏惧勇敢前行,即使是一个人的踽踽独行。

  徐沪生的这本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讲述了作为一个90后的他年轻的肩膀上担负的重则和一个人走过来的路,从十八岁起挣钱养家照顾病重的父亲,二十五岁在花费了高额医药费后父亲去世,他照顾着老迈的奶奶和母亲。期间,他辞去了一份原本待遇不错的程序员的工作,顶着压力完成了写字出书的梦想。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努力拼搏的日子,他独自行走。

  在这个社会,许多年轻人努力拼搏,用自己年轻的臂膀扛起一份重担,用年轻的心努力拼搏想要给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有多少艰辛和汗水,在这条踽踽独行的路上就会有多少失落和孤单。但很多人都没有停留下来,不放弃不言败是信仰,累了,坐下来歇一会儿喘口气爬起来继续走。而徐沪生,不过是这千千万万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中的一个,要说特殊,也许,便是因为他的独行里一直担负着父亲病重的责任,害怕可能随时到来的死亡。

  “在我二十五岁的年纪,我的生命里没有了太阳,所以我要发光发热,自己成为太阳,温暖别人。我的生命里没有可依靠的树,所以我要长出枝叶,自己成为一棵树,为别人遮风挡雨。我的生命里没有人来保护我,照顾我,所以我要坚强,勇敢,照顾妈妈和奶奶。 ”

  这是开篇便让我动容的一句话,让我想起热剧《欢乐颂》里樊胜美说,出门在外的女孩子,工作是唯一的依靠。同理,放在徐沪生身上,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病重的父亲,老迈的祖母,精疲力竭的母亲,家中唯一能肩负起重任的,只有他,一个十八岁的年轻的臂膀。是太年轻,也太明确自己的责任,他付出的努力比身边的同学朋友多。为了能养家,他努力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在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后,毅然决然辞去工作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需要权衡,并不是飞蛾扑火般的一腔热忱,也正因为有了权衡,才能走得更坚定。

  中考那一年,我也遇到了类似的境遇,父亲重病,但幸运的是还有许多亲人帮助着父亲。父亲的顽强意志影响了我,在最后艰难的几个月没有放弃,最终去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这是我比徐沪生更幸运的地方,没有早早承担压迫人的重则。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的经历却让我想起一句话,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这句话,是对自己说,对徐沪生说,对许多坚持着梦想独自行走在路上,或为了更好的未来努力拼搏的人们说。

  汪国真先生《热爱生命》里有这么一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给独自行走在路上的所有人。

  时挽。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六日。所有书评影评皆为原创,转载请告知。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八):我相信,真实最有力量,最能入读者的心。

  上一本书交稿后,我就开始写这本书的稿子。我喜欢写作,不需要休假,看书就当是消遣了。

  但一开始,我也没想好这本书写什么主题,只是随便整理稿子,写网友的咨询回答,写身边朋友的故事,写书评。反正我书里总有这类文章,且读者朋友很喜欢看。

  是在爸爸过世后,我心情一度很低落,后来走出阴影,就很想把这段成长经历写下来,放到书里,成为新书的主题,作为对爸爸的纪念。因为对我来说,写作,一是记录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思想,希望多年之后,依然能凭借这些细腻鲜活的文字,记得自己曾如何热烈地活过;二是帮助他人,也许有人经历过同样的路,孤单寂寞,无人倾诉,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慰藉到他们。

  尤其最后一部分,关于爸爸的日记。此前出书,我只写生活、情感、读书,这次把这部分私人日记加进去,是因为这些文字足够真实,情绪饱满,完全还原了我当下的心境。我相信,真实最有力量,最能入读者的心。

  当然,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写下这些文字后,我终于能很勇敢地说,我可以放下这些事情了,我能坦然面对未来了。来日方长,总要往前走。之前总憋在心里也是万般难受煎熬,一字一句写下来,倾诉了,反倒畅快。丢下一块大石头。

  希望阅读我文章的朋友们,如果生命中也曾经历过某种不幸,痴迷纠缠许久的,现在能释然放下。来日方长,我们一同往前走。你不必孤单,因为这本书,至少有这么一刻,你懂我,我懂你。

  祝好。祝你幸福快乐,平安健康。

  徐沪生

  2016年5月

  新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当当网购买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57630.html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九):二十来岁,哪有那么多病,可以呻吟个不停呢?

  记得几年前GS有一个微信公众号,那时候他还在做做程序员,我后台留言问他:你没有想过,辞职做专职作家。

  那时候的他,有些纠结,但能够感觉到认真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后来听说,他果然辞职出来专心写书了,当时从心底真心佩服他。

  后来听说要模仿某某作品写小说,也一直在努力的构建提纲,准备素材,后来就不了了之。

  在后来,发现他这几年竟然出了三四本书,但是越发的题材单一,好像流水账。完全没有当年创作小说的那种激情了,而是翻来覆去卖鸡汤。

  看到上面知乎跑过来专门打一星的玩的不亦乐乎,我感觉挺感慨的。一方面不赞同大家的行为,没读过书,不应该恶意评分。但是细翻翻那些仅有的几个满分评分,都是所谓的XX红人,都是互相在刷评价,送人情分。

  既然自己都互相抱团打分,又怎么能要求读者不恶意给你评分呢?

  看到一个豆友的评价写的很中肯,其实你可以专心创作出一本令人惊艳的作品之后顺便分享下人生感悟。

  二十来岁,哪有那么多病,可以呻吟个不停呢?

  希望GS加油。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读后感(十):海燕

  文心

  如果一个人能袒露他的心扉,那么他已经走在幸福的路上。不知道怎么看完沪生的文字。是心疼的,亦或是崇敬的。五味杂陈,情到处,字字叩击着心扉。

  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想,幸福和金钱无关,求的只是内心的一份安稳。大概是类似的家庭,我们都是从小没有受到家庭太多庇护的人。不过我比他好一些,不用担心学费,也不用操心生活费。只是没有更多的关爱。

  很 多时候,自己也很自卑,没有好看的衣服,没有拿出手的电子产品。和书中的他一样,也需要经常打工。但他更坚强一些,生活把重压给了他,他却浴火重生脱胎换 骨。没有零用钱,没有新衣服,甚至被债务缠身,他依然面对着。不去逃避,没有逃避。虽然会有抱怨,抱怨之后,依然咬牙挺着。不向生活妥协,做命运的强者。

  我 能想到,他是如何一点一点维系着那个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好的留给家人。只想多陪陪他们,尽自己的力多陪陪父亲。用自己火热的心温暖家人。然而父亲 还是走了,他失去了人生的太阳。一如他说的“在我二十五岁的年纪,我的生命里没有了太阳,所以我要发光发热,自己成为太阳,温暖别人。我的生命里没有可依 靠的树,所以我要长出枝叶,自己成为一棵树,为别人遮风挡雨。”在这个大多数青年人挥霍着青春上网打游戏的时候,他默默承担着生活的重担。

  既然决定不了命运,那就迎着逆流航帆。既然不能做晴空鸣叫的画眉儿,那就做雨夜划破天际的闪电——海燕。生活从不缺乏幸福的人,缺的却是勇者,是直面惨淡人生的人。在同龄人还在为前途为生计迷茫的时候,他的羽翼渐渐丰盈,只待着机遇,等着一飞冲天。

  别离、贫穷,反复捶打着他的心,让他变得成熟、变得强大。都羡慕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却忘记炼丹炉中的种种劫难。一生中的幸与不幸,交织而行。也许,此刻的不幸为的是下一刻幸福瞬间;天天若都是晴空万里,怎能一睹雨后彩虹的绚烂。

  过多的抱怨只能成为泥潭,让人止步不前。一遍又一遍抱怨,会让你成为另一个祥林嫂。同情会不自觉被厌恶取代,人人想接触的是向日葵,想接触阳光。他早早明白了这些,不放弃、不抛弃。生活给予他的,他都收下。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泪水,需要的是他的成长。

  没钱是暂时的,苦难是暂时的,嘲笑是暂时的,成长是永恒的,成熟是永恒的,乐观是永恒的。命运为他关上一道门,他用力大开了一扇窗。阳光因此变得愈加闪亮——他要做不放弃的人。

  他就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生活磨砺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