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京深处》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京深处》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3 21: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京深处》读后感精选10篇

  《北京深处》是一本由杨多杰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深处》读后感(一):让你在熟悉的帝都,发现不熟悉的魅力

  北京是我最爱的城市,没有之一。

  我喜欢她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纸醉金迷,也喜欢学术殿堂人才济济,还喜欢她天南海北各种大吃小吃一应俱全,甚至喜欢皇城根下提笼架鸟张口就是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的老大爷,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她厚重历史文化人文荟萃,随便个什么小阁楼就是大名鼎鼎的某历史人物故居,任意拉出个小公园来有着深宅大户甚至皇家背景,这些无一不显示着帝都独有的王者之气。

  那么哪个是历史人物故居,哪出有个什么神话传说,哪块有个不得不看的遗迹?如果你还不是太掌握,请入手《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沿着本书的参考路线,给你一个你不熟悉的北京,这点点不熟悉会让你更加热爱这个城市。

  五道营胡同是我每次去北京必去的地方,斜依着砖墙照几张照片,乔装文艺青年捷径。看了书才知道,五道营原来真的是兵营,明代时期,这里驻扎着五六千士兵时光荏苒原来整齐的兵营,现在已变成与南锣鼓巷、鼓楼等地方一样代表着北京胡同文化的文艺小地儿,深受歪果仁喜爱

  北京民俗博物馆设在东岳庙,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我每年春节都会去沾沾年味儿,东岳庙庙门外有个黄绿彩琉璃牌坊,正反两面牌匾上分别写着“永延帝祚”和“秩祀岱宗”意为皇图永固,国运延绵。不记得第一次是听谁说的这两块匾是严嵩所写,每次再去东岳庙逛庙会时候走到那我都会轻轻地不经意的念出来,然后反复端详半天,说:匾额上没有落款嘛,但是一看这字的走势就是严嵩的。赚取同行人满满的崇拜目光,以此为开门儿,后面进馆后再随便编排众神仙故事也就更显示“博学多才”。这次看了本书才知道,匾上落款为“万历丁未孟秋吉日”,当时严嵩已经去世,所以这块匾不可能是严嵩题写。我准备曾经听过我介绍朋友都断道儿,下次我的开门儿演讲稿重写!

  这是一本有文化的旅游指南,让你更了解繁华而又古老的帝都。

  另外,本书作者杨多杰是地道的北京人,历史文献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这些背景决定了本书的观点都有据可考,带着本书沿着地铁重游帝都,请尽情的拿去到朋友面前吹牛吧,保证吹不漏!

  最后,强烈要求出下册,七号线以后也得介绍介绍,预计十号线自己就能写一本。上中下三册才完美,到时候会马上购买收藏的。

  《北京深处》读后感(二):气若游丝的秘境对历史保护的遗言

  现在的社会太喜欢标签化。提到纽约,就是自由女神;提到埃及,就是金字塔;提到四川,就是熊猫,提到北京,就是故宫,除此之外,对那个地方一无所知。的确,贴标签可以快速地掌握一样事物,也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但越快的处理,也往往会遮蔽我们对细节变化或消失的感知。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城市的风格往往由街头巷尾,砖块瓦片的细节组成。如果有一天,你所爱的红墙琉璃的北京,成了博物馆里贴在墙上的介绍词,这样的北京你还爱吗?

  《北京深处》是一本良心之作。初拿此书,我以为和书店大街包装精美的书一样,是一个发表过两篇文章的小作家拎出北京一两处不常见景点,配上一点景点介绍式的套话来混一个可以言说的成绩。但我错了。

  《北京深处》,文笔细腻。当我讶异于作者如此精细的雕琢时,我翻开了封皮下的作者简介:杨多杰,北京人,历史文献学硕士……看到此,我不再惊讶。杨多杰以一种考古学家韧性,匍匐在地上,用考古的小毛刷慢慢地刷出老北京砖缝瓦隙的尘埃;杨多杰以一种历史学家的耐性,翻起工具书书查阅,迈开腿走遍,张开嘴询问,要追根溯源地挖掘秘境背后的故事;杨多杰以一种文献学的手法,用笔在纸上雕琢采访到的故事与传说,让泛黄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车辚辚马萧萧的场面再次出现在那个地方的周围。

  看完《北京深处》,更多的是感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居然还有人愿意用双腿走遍那些无人问津的小角落,还精心雕琢那里的故事。时光在他的手里,仿佛停止了下来,仿佛那个无人打扰的地方,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或几百年前,让你还能够与历史里活生生的人谈天说地,青灯黄卷。你身边的霓虹豪车可能每天都在变,可那里的砖瓦和古树却依然在守候。当你被流逝的时光雕琢着面目全非时,老砖瓦还能记住你最初的模样。这种感动,可能就是对一种归宿的感动,对根的心安

  看完《北京深处》,更多的还有心痛。现在的城市正在不停的“整容化”——古代老宅要拆,盖成摩天大楼;青葱小巷要拆,建成双向车道;百年老树要砍了,种上一排一模一样的小树……我们要和欧美接轨,要时髦,要流行,就像要把我们祖传汉族的小葱鼻整成盎格鲁-撒克逊的高鼻梁一样,仿佛这样就代表着强大先进。我们要把徽州白墙灰瓦拆了,把皇城根儿的四合院拆了,把洛阳老城按着凤凰建的楼、按照“龙脉”修的路全拆了,整容成全世界一模一样的大楼大路……一个人的整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丑;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整容,到最后只会让我们不认识我们是谁:徽商来到晋商的家,住的地方一个样;去了纽约和来了北京一个样,全是高架桥和摩天楼。这样的自己还配称为是中国人吗。

  更难过的是,我们自己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靠别的国家来继承。常有人说,想看中国历史,看唐朝去日本,看明朝去韩国……一个人活在了别人的口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这是多么的可笑!书里的鲁迅故居,在北京的故居正随时面临被拆的风险,而鲁迅客居日本的小楼却被楼主人一代代地保护着,并引以为豪。看到这,我只觉得像自己的传家宝摆在了别人的客房里,只有心痛。新闻里常常说,圆明园的国宝被买回来了回来了,高兴;某某文物回家了,高兴……我们为流失的东西归来而欣喜,而我们为什么对遍地的无价之宝视而不见还要送它归西呢?那些风格各异建筑,那些充满历史的砖瓦石块,难道不也是我无价之宝吗?

  做学生的时候,常有人说,去敦煌吧,那里沙漠严重,也许用不着几年就消失了。而现在,我想说,保护老砖瓦吧,那才是我们的标记和光荣。我不希望子孙后代要像外国人一样,从书本图片才知道中国的模样,更不希望说到京剧书法和古建筑,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头头是道。那时候才会发现,城市的整容是多么的可笑,连自己原有的东西都无法保护才是真正的弱小

  《北京深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也许北京人自己也不知道那么多京味儿十足的地方,所以该看;北京外的人读此书,既知道皇城历史,也能亲身感受越来越淡的历史气息。那些气若游丝的秘境,随时可能消失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如果这最后的遗言可以激发其他城市对本地秘境的考察与记录,将是这本书无上的功勋;若全国的考察可以激发对中华痕迹的保护,则中国必强大矣。

  个人微信公众号“梦义传记”求关注

  《北京深处》读后感(三):大隐隐于市的帝都历史遗迹

  【书评人俱乐部】大隐隐于市的帝都历史遗迹

  自三千多年前燕国在北京地区建立都城后,这里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三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给北京遗留下来了数不尽的风景名胜、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因此北京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北京深处》这本书里,作者只字未提一些国人皆知举世闻名的大热景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深入走访、调研了众多大隐隐于市的帝都古迹。而地铁沿线的设置,是为了让读者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可以更容易探索追寻这些隐藏在大街小巷车水马龙里的小众历史遗迹。而这个本书在众多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眼中,更像是一本精心撰写的文献综述,详细地介绍了每一处古迹秘境的背景与来源变迁现状

  在作者栩栩如生文字描述下,似乎每一幅配图照片都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在特定的时刻和特定的地点里,来来往往的各路名家权贵文人、雅士,都出现在了照片里,上演着一出出历史大戏。纪晓岚在阅微草堂审定四库全书严谨认真,万寿寺里慈禧看到双佛显圣的心满意足,鲁迅在弟妻离间后被赶出绍兴会馆的无奈悲哀,蔡元培在东堂子胡同策划五四运动慷慨激昂,梅兰芳在真光剧场里首演的满堂喝彩等等,都非常真实地浮现在眼前。虽然历史如过眼云烟般,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消散,但是文物古迹作为历史的遗迹,依然历经沧桑体静静伫立在那里,诉说着各家朝代兴起与衰落、各路人世悲欢离合。曾经这些文物古迹大都不那么受到重视,有的被平民百姓所占用,有的经历了战争的掠夺和摧毁,还有的是随着城市的拆迁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所幸的是有很多文化人士的保护,才使得一幢幢宫殿、一座座祠庙、一条条胡同、一处处大院没有完全钢筋混凝土森林所取代。而我们也不要被越来越快的城市节奏打乱步伐,应该学会在现代社会的脉络中重新发现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神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介绍北京景点的旅游攻略,更像是一出讲述在北京城上演兴衰变迁的历史大戏。作者鼓励读者看书的同时也要亲自去走进身边有些不起眼的胡同院落,亲自去了解这些文物古迹背后隐藏的故事,从而激发起大家对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更建立起每一个人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责任心和传承历史的使命感。封面

  《北京深处》读后感(四):探访隐秘深处的北京

  有时十分羡慕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人们,羡慕的不是那里的现代繁华,而是城市本身承载的悠久文化,一街一景皆历史。

  到一个城市去,可以浅度游,逛逛那些耳熟能详大众必游的景点;也可以停留时间长一点深度游,走走那些不十分出名但历史韵味十足的地方。

  《北京深处》是一本结合以上两点的书,沿着地铁线路、介绍北京少为人知的75个秘境景点。书里有的景点虽然不出名,却有着浓郁的北京历史气息。每一个景点,作者都介绍了它的文化、历史由来,即使没有亲临实地去游逛,通过文字那些景点所蕴含的历史仍能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北京这座城市,兼具现代与历史。一面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面是红墙围绕的故宫青砖环绕的胡同。它自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用开放心态包容着由历史向现代的变迁。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历史的礼物,它们闻名遐迩举世皆知,但是在大北京城里,还有许多的角落充满的历史的痕迹、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北京深处》带你走进北京深处,深度看北京、游北京、了解北京。

  老舍前半生四处流离、后半生才在北京买下一处胡同定居,老舍纪念馆记录了这位伟大人民文学家的后半生;烟袋斜街,不是因为历史有名的纪大烟袋住在而被命名,也不是因为胡同的形状像一个烟袋,而是这里把慈禧太后堵了的烟杆给疏通了,因此名气大涨;明神宗万历皇帝为生母建了一座长椿寺,崇祯皇帝也将生母的画像供奉在寺中;著名积水潭医院所在地,是棍贝子府的一部分,这也是历史上名字最多的一个王府••••••

  跟着作者的指引、随着地铁1号、2号等几条主要线路的方向,踏上寻访老北京、感受老北京的旅程。北京不是只有故宫长城,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它的每一处都留有历史的痕迹,每一砖一瓦都记载了悠悠的历史。75处尘封的秘境,不同的历史、共同的见证,那些历史传说、那些文化古迹,作者在书里一一向我们介绍。

  带着《北京深处》,走进北京的深处,探访75处秘境的历史。

  《北京深处》读后感(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书

  今年打算去北京玩一次,所以看到《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就忍不住读起来。

  内行看门道

  这是一本让你成为内行的书。对人文没有了解的人,看到北京这类的古城,只能看到一座座古建筑,长的都差不多,那么多树,那么多寺庙外形并没有太多区别,除了名字。

  如果读了这本书,你的感觉会不同,你能知道普渡寺在历史上叫睿亲王府、小南城,他的主人曾有过辉煌人生,因而椽会有三层,比太和殿还多一层,为什么?当时的多尔衮权利胜过皇帝。

  看花市清真寺,你能想到房柁竟然就是镇寺之宝么?如果你不读本书,估计只会将看它做是一个老旧的奇怪大东西。

  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类似的细节,让你明白这些建筑细微的区别,以及拥有细微区别的原因

  读这本书,你不仅在看建筑,还在看北京历史。或者说,建筑从来不是单独存在,它是历史的立体的笔记。

  找到好宾馆

  到北京,住快捷酒店旅游?住五星酒店享受?太浪费大好资源!

  北京那么多历史建筑,散落在皇城内外,一定要住一个有历史的宾馆,希尔顿、喜来登全球都有,可国共两党会谈时中共代表住过的地方却不多,比如翠明山庄。靠近王府井、故宫,方便周围餐馆,本身又有历史感,想想你脚下的这间房是李克农曾经住过的,那感觉!

  在相同的景点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去北京、当然要去看北大、颐和园。可你真的会看么?读了本书才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在颐和园里可以看下四大部洲,15万张金箔啊!

  去北大未名湖固然要看,但博雅塔作为一个水塔,蔚秀园这种世外桃源,苏大人园这些地方,如果本书不介绍,那可能真的被当做普通房屋给忽略掉。

  如果可以在北京逗留一段日子,做深度游,本书一定是你的好向导,让你在玩遍知名景点之后,可以静心的挖掘这座古都的历史和过去,从建筑物中看出曾经的沧海桑田。

  《北京深处》读后感(六):【书评人俱乐部】北京,那一抹隐秘的风景

  文/ 海蓝蒲雨

  北京,我们的梦。

  每个中国人心中似乎都有一个北京梦,那里有割不断的情结,那里有探寻欲解开的秘密,那是我们的根儿,那是我们的理想之城。

  迄今为止,我没有来过北京。心心念念了太久,就变成了渴望。总是想找个机会,来一次北京,听听在天空中翱翔发出令人感到时光悠远的鸽子飞翔的声音,在皇城根儿下发发呆晒晒太阳听听时光的倾诉,摸摸倒在土地上无助悲泣的颐和园的残垣,爬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万里长城,去住住老北京独特散发着生活气息的四合院儿,跟大爷大妈聊会儿天听听北京的儿化音,去去南锣鼓巷领略小资风情,吃吃北京烤鸭喝喝豆汁儿。当一回儿恣意烂漫的北京小妞儿。

  在没看到杨多杰的《北京深处》之前,我误以为是地铁沿线介绍北京吃喝玩乐的实时地图,心里偷偷乐呵了半天,终于逮着机会可以带着这书大展拳脚玩转北京啦。当拿到手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里的沉淀和厚重,犹如老北京悠久而悠远的历史一般,用手扣动一下,才发现如此厚重,还带着凝重回味的回想。

  杨多杰,北京人,历史文献学硕士。当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回头再看看这个眉目清秀的小伙子,不禁感慨和感叹,实在是老北京的角儿——用一些有滋有味的历史资料,将这座宅子或宫殿或纪念馆,描绘得绘声绘色,看得过瘾,也将这些恢弘的过往推到我们面前。北京这座城,历史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除了我们津津乐道随口道来的长城故宫颐和园南锣鼓巷之外,偌大的北京城还隐藏了诸多如此隐秘的风景。

  多杰按照地铁沿线来划分要介绍北京的秘境,交通沿线玩得方便,还能够探寻到这些不为人知的隐秘风景,一举两得,岂不快哉!正史随手拈来,根源纯正;隐秘小史,随口道来,有趣儿又吸晴。

  一尊石狮子,掩映在一片绿树树荫之下,带着几百年的沧桑,矗立在红色墙根之下,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中山公园音乐堂走过的社稷坛南门里这尊石狮子,在文革期间被工作人员保护将其深埋,才得以保存。若不知晓其历史,走走玩玩之处,眼镜瞟两眼,就遗忘在风尘中了,却不知道它背后隐藏着如此隐秘的历史。

  烟袋斜街,听着名儿都非常有意思。对它的名字大家众说纷纭。有说是“纪大烟袋”住过的,有说这街道形如烟袋。实际上,它跟慈禧有关,慈禧爱抽旱烟,有回堵了,被烟袋斜街上的店铺通好,由此名声大震。这段小历史有意思的很,将慈禧的另一面显露了出来。

  令人唏嘘的是,鲁迅故居的外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显得那么苍白而无奈,一代文豪在故乡的生活故居遭遇到消失的灾难,而远在海外的日本故居反而遭到完备的保护,实在是讽刺。

  隐秘的历史在多杰的笔下生活灵动起来,犹如那一幅幅摄人心魄的照片,倒映到心底,流动到耳边。在日渐匆忙无法顾及到别处的生活里,读着这样一本用心入心的书,实在是很庆幸,等待着去北京的日子里,背包里放着这本书,去感受北京那颗跳动的心脏,和久违等待探寻的秘境!

  《北京深处》读后感(七):古色古香

  假如2012年去北京旅游时,拥有这本书的话就不用遗憾而回。北京的古色古香,文化底蕴尽显在《北京深处》。

  作者杨多杰,多年来从事茶文化教学工作。本书并不是介绍众所周知的北京名胜古迹,而是被人戏称为“秘境”的地方,作者收集了75处北京古迹,它们也许就在你的住宅旁边,也许会在你上班的途中。书中附有大量的彩图,让读者如亲临一般,每一幅图都没有夸张,保持着原汁原味。今天朋友圈中又一位朋友刚好去了纪晓岚的故居,她拍摄的照片与书中一模一样,证明着作者并没有太多处理图片,而是还原了真实。

  北京蕴含着文化气息,是独有的特色,香港作家徐天成在他的作品中说过,北京的文化底蕴是香港没有的,它的传统文化很独特。作者沿着地铁线展示着北京的古色古香……

  书中主要介绍了不起眼的古迹,如翠明庄,战争年代时,它是秘密战的阵地,现如今只是历史留下的老建筑,证明历史的存在;杨梅竹斜街,时代的老街,民国时期很多著名的书局都开设在这条斜街上,如中华书局。现在的老街上又开了很多的新店,像咖啡店等,成为文艺青年汇聚的场所,古老的斜街也许会引领新的文化方向。古老的遗迹担负着历史的印记,每一处都有着一段历史的故事。如,清初的睿亲王的王府—多尔衮的府邸,见证着清朝初的动荡与统治。多尔衮,清朝顺治年间被受封为“皇父摄政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他的府邸正是他办公的地方,全国政治的中心,从紫禁城转移到了睿亲王府,更可怕的是皇上的玉玺当时也在府中。无论多尔衮是不是谋朝纂位之心,至少这些举动也会招来皇上的不满。多尔衮死后,遭到鞭尸。清朝康熙年间,多尔衮的府邸被改成了“玛哈噶喇庙”,后来挪用改建,2003年将银安殿为北京税务博物馆。

  《北京深处》不仅介绍了一些遗迹,还描述着一些文人的故居,如绍兴会馆(鲁迅的故居),梅兰芳的故居等。作者还带领我们走进了“古老”的学校,辅仁大学,它的所在地就是晚清时期大名鼎鼎的涛贝勒府。现今的辅仁大学就是北京师范大学。

  这是一本代表北京古老遗迹的书,蕴含着北京古老的气息,也是一本揭开北京“秘境”的书。

  《北京深处》读后感(八):那些属于“老北京”的故事

  那些属于“老北京”的故事

  文/李成方

  城市,源自广袤自然的一部分,像一滴色调鲜明的染料在一片纸上氤氲开来,最终成为一个聚落的形态。北京就是这样一种城市聚落的典型。而地铁则像一张网,将整个城市包裹其中,被地铁线细分的每一个方格上,几乎都有一个故事。《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一书所要探寻的,正是这张网上那些属于“老北京”的故事。它们是三千年历史的沉淀,是网上的结,是时间的针脚。

  书中以七条核心的地铁线为脉络将各个景点串联,揭示了它们的历史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们看到,梅兰芳故居至今在讲述着大师的后半生遭遇,纪晓岚故居所呈现的已经远不止“阅微草堂”时期的佳话,雍和宫、法源寺很容易便将今人带入历史的生动场域,灰墙灰瓦的四合院、碧瓦红墙的紫禁城更是成为人们日常里关于“老北京”的深刻认知。同时,我们所看到的另一面充满着心痛的事实,现代的北京逐渐淹没了作为历史的北京,社区正代替四合院,马路在排挤胡同,旧的土壤最终种满了新的生物。历史远去了,一砖一瓦被不断地更新,但人们对于古老北京的探寻却愈加殷切了,人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有记忆、不乏人情味,庄严又充满生活感的北京。只要细心寻迹,你会发现:总有一些痕迹在锈迹斑驳里保持着鲜活,属于过往的记忆依然开在喧嚣之外。

  作者眼里的“秘境”并非单纯的自然之境,主要指文化之境、历史之境。你看,1号线上的中山公园、普渡寺、老舍纪念馆,2号线上的钟鼓楼、观象台、琉璃厂,4号线上的博雅塔、护国寺、西什库教堂……每一个景点都连接着一个“老北京”,是记录了历史的一本书,也是岁月以不同形式留下的印迹。并且,每一个印迹似乎都在领人穿过时间的深巷,抵达皇城的深处。不信你瞧,那就是“北京”了,抑或称之为“北平”。历史不可能完美地复活,这些建筑、遗迹存在的价值,更多地是为那些逝去的东西做出种种的注解,且在不同的时代迎接着不同的命运,有时被遮蔽,有时被擦亮。

  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让我们很好地读懂北京,捕捉到那些发生过的事,将这些“碎片”拼起来,就是一个布满了细节的版图。这张图也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在时间和空间交汇点上,所展现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许,日常生活里,林立的高楼遮蔽了空间的雅致,忙碌的脚步误解了时间的清幽,但只要静下心来,走向北京深处,我们就会看到这一表象下的另一重世界。这也是无比真实的世界,是目前正开放的形态,也是过去所积累的尘事。

  2016.6.6

  《北京深处》读后感(九):尘封在古都之中的昔日今朝

  一场穿梭于现代繁华之间的修心之行,守护着三千年的历史,等待有缘人将其轻拾,触碰心灵的一刹那,便是穿越千年的相通。

  — — 题记

  老北京,历代古都选址于此,古韵十足。与魔都上海的繁华炫彩相比,被称为帝都的北京,无论其楼宇有多高耸,商业节奏如何的国际化,在某些说不清的时刻,某个不经意的角落,总能感觉到气势恢宏的帝王气息,和历史风韵。

  从作者杨多杰的文字间,能够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厚重感,宛如畅游在北京历朝古事之中,去体会那份或是铁马铮鸣的乱世传说,或是孝感天地的人间佳话,或是民巷闲谈的的趣事习俗。每一篇故事都让人对这座都市有了新的了解,每一处不曾被发觉的风景都有一段历经光阴的岁月,每一件物品哪怕是大到一片土地,小到一抹剑痕,都一丝不苟的记录下当年来过这里的那位主子,所遇所见、所想所思,轻轻地诉说给后来人

  有时候人们太过急于事业,忙于生活,然而忙碌后奔波后也竟那样的期盼回归,自得的沉浸在古老沧桑中,徘徊红色古墙边,漫步琉璃瓦下,感受清尘阳光穿过参天大树,射透隐隐浮尘投向脚边,任凭古寺钟声震荡于心间。一种震撼,一丝泰然,一股渗透,一份温暖。

  这里有熟悉的风景,也有熟悉中未曾知晓的历史;这里有忽略的街角,也有蕴藏其中耳熟能详的故事;这里有古韵的信仰,也有若隐若现的变换。

  翻开书如同在听一首温婉、磅礴的古典之作,尽情的戏游期间不知疲惫,勾起往昔无线的遐想。《北京深处》的秘境,一场穿梭于现代繁华之间的修心之行,守护着三千年的历史,等待有缘人将其轻拾,触碰心灵的一刹那,便是穿越千年的相通。

  《北京深处》读后感(十):千年帝都深处的故事

  北京,中国的首都,每天有无数地人涌入这里。无论是公交车,出租车,还是地铁,似乎到处都是人满为患。逛北京,到底是看些什么呢?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拿定主意,那不如来看看这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品的《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跟随着作者杨多杰,来逛北京。

  杨多杰,本书的作者。北京人,历史文献学硕士,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文中一共列举了北京地铁沿线的75个风景之处,皆是乘坐地铁就可以欣赏的。时代的变迁,让北京的许多故事和真相被时间所掩埋。在现代的环境,用现代的眼光,去看那有着悠久过往的北京,听作者讲述,那过去,那曾经的故事,去发现它的神秘。同样本书也可以看成一本旅行指南,一个带有许多故事和内涵的指南。

  根据北京地铁不同线路,作者给出北京主要的1-7号地铁线路沿钱的风景,共七部分内容。从该线地铁的最初由来介绍起,地铁线的站点,在北京所覆盖的范围,慢慢从地下到地上,讲到地面上的风景。这不单单是单纯的介绍,而是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曾经的历史原因,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情,来龙去脉详细地介绍给我们。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让历史的东西存在,那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它的存在,是让我们总结过去;它的存在,是延伸,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它的存在,是充实未来,以史为鉴。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我们文明的轨迹。

  作者选择的线路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地铁1号线,是北京最早的地铁路线,也是中国最早的地铁路线,从起初的军事战略防备,到后来成为对民众开放的一条地铁。北京地铁2号线,是北京一条环线地铁,是全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沿线风景,王府井,天安门东,建国门,和平门,复兴门,故宫等,老舍纪念馆,鲁迅博物馆,海淀博物馆等,除此之外还有最新潮的老剧场,司天观象台,三海之水所汇之处的汇通祠等,还有《烟袋斜街10号》,不想看看烟袋斜街到底是什么样,来看看吧,竟然也在地铁沿线上。

  每一座城市都是自己独特的故事。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达官显贵,贫民百姓,一段段往事,随时间的推进,终化为历史尘埃。那么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乘坐地铁,用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揭开时间所覆在上面的掩盖,看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赏沿途风景,听千年帝都的历史故事,看曾经过往云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