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好,抑郁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好,抑郁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8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好,抑郁经典读后感10篇

  《你好抑郁》是一本由许莎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抑郁》读后感(一):我为什么要和你谈谈“抑郁”?

  先说两件我经历过的事:

  毕业前在一家出版社实习,每个月都有“评书会”,由营销部门给大家介绍最近出版社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重点书。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营销中心主任分析了上一个月图书市场综合排名之后,说:“实际上你看现在不同种类的畅销书,不管它是经管类的、心理自助类的、文学类的、时尚类的、人物传记类的,它其实都在讲一个事儿,那就是‘成功学’。人怎么样才能成功,获得心理和物质上的满足,能幸福。所有的畅销书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不同的‘成功方法’,因为人人喜欢看‘成功学’。”我当时觉得他说的特对,一下子就概括了所有畅销书畅销的原因

  第二件事是最近发生的:我的爷爷八十岁了,最近略微有点情绪不佳。他的腰和腿脚经常不舒服,不太能出去多走,而我奶奶经常忙于家务疏于和爷爷沟通交流,爷爷只能每天周而复始地看电视感觉他有点消极。后来我想应该多抽一些时间陪他们去公园走走,但是因为爷爷、奶奶腿脚都不是特别灵光,所以我想找那种有电瓶车的公园,这样他们走累了可以坐车逛公园,省得总是推轮椅去,他们都不爱坐。可惜的是,我上网查了很久,发现北京只有奥体森林公园和朝阳公园有这种电瓶车,两个公园离爷爷家都不算特别近,很难常常去。我也想过带爷爷、奶奶去看电影,可惜的是,放眼望去根本没有适合他们看的内容,只得作罢。我的爷爷原来是个外交家,本来是个谈笑自得的人,但我现在却能深深感觉到他的孤独,可在这个城市里我找不到能令他开心的地方;在当今的文化里,我找不到能令他畅快的戏码;在这个社会里,我也找不到对这些孤独人群关注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这么多人关注成功、这么多人想成功,也许有些人千方百计地要去成功,那么那些不成功的人怎么办呢?我当然不是说成功不好,人有理想去奋斗努力当然是好的,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些正在沉默痛苦中的人,他们甚至连想想成功这件事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们连生活下去都很难。我说的这种痛苦并不仅仅指的是贫穷残疾这些显而易见的、人人都能想到的困境,还有莫名其妙病痛年龄老去所带来的各方面的退化、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以及心理疾病等各种或多或少难以言说、不被理解认可绝望。每一个人自己一生中的某一个时刻,都很可能遭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人遇见的早,有些人晚。而有些人能从困难中走出来,他们很幸运,有些人则陷入泥沼久久无法摆脱。我想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发声,所以我写了这个小故事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

  我的故事不一定算典型,相比于其他人的经历来说,这个故事也许只能算作是一个“青春伤痕”,但我想借由这个故事分享出去的是:我们在艰难的生活中虽然有绝望的时刻,有不被理解和孤独的时刻,但我们仍得活下去、不能放弃。另外这个故事还涉及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是怎么样在摸爬滚打中想通和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的经验

  在写这篇后记时候,我回想起我决定开始写这个连载的时候。那是去年快要到冬天的时候,我毕业不久,刚刚被一家所谓的“创业公司”以非常奇葩理由(就因为我向公司大Boss建议,不要让员工在刚装修不久甲醛还超标的办公室工作)辞退,随即成了待业青年。在找下一份工作的间歇,我发现豆瓣阅读新开了连载专区,就在想我能不能把自己的作品放上来。那时我身体的不舒服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了,情绪常常游走于崩溃的边缘。我感到郁闷压力不可舒解,与男友的关系叶十分紧张。我甚至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自己的痛苦连对家人也不想说。那时唯一促使我还愿意书写的缘由是那么多年自己没有中断创作习惯以及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与我一样需要关爱、被理解、被启迪的人。这个写作本身对我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因为通过重述故事,我自然而然地想通了很多道理。我感到幸运的是,最后我完成了这个连载,尽管中间有很多次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度想要放弃,但我毕竟坚持了下来。对此我非常感恩。因为这篇连载,很多情绪不佳和身体不适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向我咨询,在帮助他们、分享自己经历的过程中,也让我深深感到自己是何其幸运,虽然遇到生活中的困境,但身边的人一直在鼓励我,没有放弃我,这使我遇到的问题也在一步一步地转好。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想跟读者们分享的,那就是我觉得: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不需要苛求他人,更不需要苛求自己。与其抱怨人和事,不如自己修养身心随心所欲不逾矩,好好生活下去。还有就是:有时候胆大畏首畏尾要好

  最后我要感谢豆瓣连载给了我这个平台以及在连载的过程中,编辑们为这个连载所做的一些工作。我要感谢超过一万的读者一直以来对我的作品的支持和关注,因为有你们,我才能不断地向前,不断地写,重拾写作的美好。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男友对我写作事业的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最后我要谢谢我的母校母系P大(就不直接说全名了,怪不好意思的)中文系在8年的时光里将文学深深刻入我的人生轨迹之中,使我以后无论甘苦,至少有它相伴。

  《你好,抑郁》读后感(二):这本书古灵精怪得像日剧一样

  作者许莎莎的文字读起来有种日本文学的感觉,挺特别的,《你好,抑郁》整个氛围有点像在看一部好看的日剧,可能我形容得有点古怪,但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我喜欢

  这本书又有点《小王子》的感觉,像一部当代童话,女主人公也有着小王子似的孤独、脆弱

  女主人公出走去青岛,这一点我也有切身体验记不清是大几的暑假了,我也独自去了青岛几天。那不是我第一次看见海,我还见过海南的海,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么蓝的海。那时我也有点近视没戴眼镜,但青岛的一切就那样灿烂鲜明地直抵我的视线,走在乌油油的柏油路上,蓝天白云红色洋房,绿绿的树,虽然天气炎热到无法忍受,我还是爱上了这个地方。

  女主人公一开始对村上春树的态度也与我相似,但我还没经历她后来的态度反转,那种“悲伤沉静”似乎还不错

  女主人公夜晚在外面吹风受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寒气,我觉得这个情节挺邪乎的,可能体质太弱太阴,招来什么东西附体了?

  女主人公的心结在于家人的挑剔和嫌弃,母亲的过世,我觉得水瓶座的她可以更洒脱一些,让那些看不惯自己的人都一边去吧,大不了搬出来独立生活,长大成人之后也不需要听大人的话了,其实这些烦恼只需在心里念一个字“Stop”就好。

  《你好,抑郁》读后感(三):抑郁,愿不再见

  看到这个书名,心里咯噔了一下。不想说什么这就是在我字典里的那个词,但还是深深触动。每个被逼到抑郁的人都有一颗不愿打开的心和极致纠结的性格

  抑郁,压抑郁结,不愿打开心扉,满满的越来越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沦。这种感受我何止是有体会,简直就是深有体会。主人公的抑郁来源学业和毕业这对矛盾体。这个就业难,就好业更难的时代,这个中国几千年来盼儿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根源深深的迫害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考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还不算完。毕业后进哪家国企待遇怎样还是考入哪所大学继续深造也是逃避不了的话题。继而交友买房结婚生娃升职加薪又被提上日程。累,是真累。不仅身累心也累。这种状态来看,抑郁倒是意料之中的了。

  我说我被触动了,我了解主人公的感受,不仅是因为我也是二十多岁压力重重的年纪经历了许多相似的事情,也是因为更早时候自身的经历已经让我濒临抑郁,主人公的抑郁是男友定义的,我的抑郁是自己定义的。你好,抑郁;抑郁,愿不再见。说起来高中应该是我到现在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是真正的内心压抑的时期。家庭关系极度僵化,父母好几年都不在身边,要时时夹在两边老人的矛盾话语中,担心离婚,担心别人看不起,一直逼自己做到最好,经常不知觉的掉眼泪。回过头来想想,那段日子只想学习,面对朋友温暖老师关怀也不能真正的打开心,用冰凉的盔甲武装自己。过年回家,朋友说对我高中的印象最深刻,因为太安静,很爱哭,才发现其实比想象中更多的人都在关心我,虽然我觉得自己一直是在偷偷的哭。从一个爱玩爱闹的假小子到压抑到经常觉得自己抑郁的爱哭的小女孩,真的只有自己知道究竟经历了什么。现在工作了几年,心疼以前的自己,心酸往事就是一块结了痂的伤疤。感谢那么强大的自己,也相信很多出在重重压力之下的朋友能够勇敢的走出来。走出来了就微笑着说一句:你好,抑郁;抑郁,愿不再见。

  《你好,抑郁》读后感(四):请一定要活下去

  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不需要苛求他人,更不需要苛求自己。与其抱怨人和事,不如自己修养身心,随心所欲不逾矩,好好生活下去。还有就是: 有时候胆大比畏首畏尾要好。

  --《你好,抑郁》

  会选择这本书,有蛮多原因的。

  4月1号出版,刚好在哥哥——张国荣的忌日,这是我记忆中第一个因为抑郁而自杀的明星。愚人节,当时多少人以为这是一个玩笑,尽管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但是好歹有些期待。可惜这个愿望终究落空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这样在这么一个愚乐的日子从此坠落,只留在人们心中。

  抑郁症,我最喜欢的一名作家——沈肯尼(作品:《破碎的时光》),曾经与抑郁症抗战了10年之久,他振作了起来,走出那黑暗的时光,拥抱美好的时光,他有强大的正能量,有疼爱他的BOSS,还有一群死鬼们。嗯!将来的时光一定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的!!

  最巧合的原因是:表姐夫的堂弟,前几天跳楼自杀了,那么阳光小伙子,以自身的努力打下一片天,给家人留下一笔可挥霍下半辈子的资金,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20几岁的生命。毫无预兆,或许是身边的人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曾经他与母亲说他想去死。母亲特豪迈的说:去吧。因为以为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

  抑郁症,它有一个好听讽刺名字富贵病。至今为止,有多少人认为这是一种无病呻吟

  没有亲身体会,很难去解说这样的感受。在老一辈人的思想中更是不能理解。即使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法解释清楚,反而会他们认为你就是承受能力太差,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各种借口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病,有的人是能掌握它,并很好的控制住了;有的是表面上控制住了,内心却一直受干扰;有的是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而随之任之,直到它一发不可收拾…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了我们抑郁症是什么样子的存在,一开始,我是羡慕作者的生活。因为她有自己的信仰,有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有照顾起居男朋友。一开始,我是认为她怎么这样还不知足

  可是,很多问题都是相对的,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压抑的家庭中,她承受了太多人的期望,无论取得多么优秀成绩,得到的只是希望你能更加努力,没有奖赏,只有教导。即使因为拼命的学习而病倒,也得不到对身体的关心,而是对成绩的询问,没有可以放空身心的休息时间。

  在这样一个没有糖果只有棍棒的环境下成长,直到受不了跑去与男友同居,却发现当与男友吵架后,除了肯德基,无处可去。

  最后一次爆发是在不承认自己有狂躁症的冷小星(作者男友)失手把西西(作者)打晕了。西西彻底失望而选择不告而别,独自一人到青岛散心,认识了琼。在不一样的环境里,慢慢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这样的病例。不可讳疾忌医。这种情况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许多,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西西很贴心的在后记里,留下了许多应对方式,分享如何放松自己。

  无论遇到什么,请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

  曼笔。

  2016.04.05

  《你好,抑郁》读后感(五):我在那一角落患了抑郁

  先不说抑郁症,单单抑郁两字就很难让人接受。家人朋友知道你抑郁了,总会问,“你有什么好想不开的呢?”是啊,有什么想不开的?而心理脆弱,爱胡思乱想的“抑郁星人”的确一直在思维的死胡同打转,难以打开心结。

  作者许莎莎将自己故事写入《你好,抑郁》,读罢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钟西西抑郁了,可能来自于从小缺乏沟通的家庭,儿女们按照父母的要求去生活,没有人关心她喜欢什么,只会关心成绩如何,能否考上大学。可能来自于母亲的离世,让她感受了生命的脆弱,人竟然如此渺小。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人可以来教给你要怎样步入社会,事业该如何选择,爱情该如何相守,钟西西又傻眼了。开始觉得身体难受,心理空虚,被男友冷小星宣布患了抑郁症。

  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抑郁的,虽然没有达到难以生活下去的程度。钟西西将自己的抑郁强烈的表达出来,渴望家人恋人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我,往往把自己的抑郁封闭在内心的一个角落中,希望能与它和平共处。

  钟西西去看了中医,中医普遍认为病自肝气郁结而不得生发。去参加了家庭教会,虽然对于教义心存疑虑,却也让内心得到了少许的放松。偶然间开始阅读村上春树,被其把玩寂寞的心态所折服,也开始积极地去跑步解压。来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终于与冷小星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们面对自己的症结,往往会寻访问医。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抑郁还在可控范围内,所以试着与它慢慢相处,偶尔会钻进抑郁的角落歇一歇。我选择读书来安抚自己的内心,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死命的读小说,上课时候读,课间读,睡觉前也读。作为一个成绩不算好的小胖子,我几乎也没什么可与人交流的,无聊的时光几乎都用来读书。为了防止枯燥的课堂让我放弃学习,我总会在英语课做数学试题,在数学课尝试默背单词,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觉得这样的新鲜刺激感能够让我不至于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夜晚回家,会在家中做习题到凌晨,学校里依然要保持自己没怎么用功的形象。

  大学的时候没有参加任何社团,也没有报名学生会。在选举班干部的班会上,一个人戴着耳机,坐在最后看盗版的《村长春树文集》。记得村上曾经说过,人是不能被别人了解的。当时读到这句的时候觉得心情瞬间豁然,原来并不是自己自身的问题,而是无法被了解这个事实我没有去接受而已。村上非常喜欢跑步,一个孤独的运动,可以不去想怎样跟人交流,可以不去寻找话题,可以不去纠结恋人爱不爱自己,就是跑吧,心无杂念,筋疲力尽的跑吧。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很安心。

  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前方的路,自己没有经验就去征询别人的经验。父母依靠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子女,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给一人建议。可是我总觉得这样很可怕,没有重复的人生,这些经验一定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设身处地的想,而多数人往往没有做换位思考。其实,我觉得最可怕的是如果建议错了该怎么办,我很怕给人建议,尤其是那些不能显而易见的问题。记得当年,有位同学问我,自己突然发现喜欢男友的朋友怎么办?我回答,跟着自己的心走吧!其实,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我怎么确定哪种喜欢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呢?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从此不敢正面面对这个同学。我就是典型的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一旦受挫再不做任何尝试。

  钟西西对冷小星说:“因为如果连我都忘记这些,就没有人记得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变了,有谁能证明我妈妈曾经活过,曾经真真切切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过?她是个普通人,没有留下什么,唯有我的记忆能证明她曾经的存在。”有时自己也会这么想,人是渺小的,世界不会因你而停转。在澡堂休息间,偶然听到两位老人的对话。一位老人问对方那一年生人,说自己姐姐也是那一年生的,可惜已经去世了,还回忆起当年自己姐姐的两个儿子同一天结婚,家里有多么热闹。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我们,很简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死亡是每个人公平的终点,原来无需在意什么自己能够留下什么,就这样被淡淡的忆起也就好了。不知死,焉知生,知生便好好活着吧。

  我的确是一个抑郁的人,不过让我庆幸的是可以安心的面对抑郁。其实,在你的生活中,一些生活的细节会解开你很久的心结。慢慢去思考,去发现,抑郁也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名词。我能吃,能睡,看书,玩游戏,能够工作养活自己,不擅长与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独处,这也没什么,我只是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患了抑郁。

  钟西西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结,与父亲开始慢慢的了解彼此。冷小星也慢慢的说出自己的焦虑,让钟西西看到另一个冷小星。其实,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心怀善意的,我总抱着这样的想法。钟西西的经历,相信会给身处压力的人们很多有益的建议,她的解压方式很多也是我在做的。最重要的是去承认,去接受,去面对,慢慢的会被改变。

  《你好,抑郁》读后感(六):救赎

  救赎

  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因为以抑郁为主题的书,确实那样暖暖的色调。然后便是因为故事的心境与情绪的共鸣。就像主角曾经不喜欢村上一般,后来某时与村上书中心境的契合却让她难以自拔的爱上村上的文字。我想我喜欢这本书,亦是这样的巧合。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抑郁的故事,细细品味便会发现,这个故事如蛛网一般牵扯着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如爱情、友情、家庭、阅读、运动、旅行甚至宗教与中医哲学,她便是众多我们的集合。在这个迷茫的社会,我们心中都有过这样那样的抑郁,我还未有过那么多的经历,然而却被书中家庭那一段深深刺中。

  她为了满足家中每一个人不一样的愿望而每天努力着,他们爱着她,却不关心她。她在离开男朋友出走青岛时,她视频问爸爸:“你们谁真心关心我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你现在说的出来我有什么爱好吗?”然而父亲的脸白了,摇摇头说:“说不出来。”这一刻我仿佛看见了我与父母,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打球;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画画;他们觉得我从小无欲无求,没有喜欢的东西,他们从来不知道是他们一次拒绝,让敏感的我再也无法开口提出要求;他们不知道从未收到过生日礼物的我,何等羡慕以至嫉妒;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小学为了看完一本书连续一个星期放学跑20分钟路程去书店待半个小时然后再跑回家。

  也许某些郁结就是这样因为一件小事而发芽,然后因为恶性循环吧。心中的伤害,没有狰狞的伤口证明它的存在,所以当你难受至极时,没人相信你撑不下去了。我记得我曾经住在我隔壁的姐姐因为抑郁症自杀了,从她的卧室跳了下来。也许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不用再被关在卧室里了,不要面对父母歇斯底里的指责和她内心永无止尽的煎熬与跋涉了,但是看见她父母在她葬礼上的失控与自责,却令人恻隐。她身边没有陪伴她看病的人,她人生最低谷之时,没人给她放下救赎的绳索。

  看到主角最终得到爱人的理解时,我真是松了口气,有人信任与理解,前路便已明亮清晰。

  《你好,抑郁》读后感(七):小崔,你别来找我麻烦

  看这本书 《你好,抑郁》,我挺有意外的。起初我知道我必须偷偷摸摸的看这本书,不能让外人知道了,也不能让家人知道了。我这样写也许你也明白,我有轻度的抑郁。前阵子一个久违的朋友请我吃了顿饭,他瘦了许多。这顿饭起由,是跟抑郁有关的。他就是那个刚刚改善了抑郁症病人,他消失的这一两年,就是在跟这个病做斗争。我说,我感觉我也有些抑郁的症状,于是他很快的约我出来吃饭了。而我要问他的,就是关于抑郁的主要表现。他说,那时候是因为事业受阻,原本做的机械加工的事业,因为账要不回来不得不破产,设备低价处理,然后无所事事,整天就想着去死,精神失常。最严重的时候,家人把他强行送到了精神病院。

  我随他去看他的新事业,很小的一个小店,做一个新设备的设计。磨一种什么刀。家人还是常常关注着他,但生活已基本回归正常。

  而我,也真的常常想去死。

  继而,我很怕“抑郁”这两字,也不想别其它人坦露这种担忧,只对他一个人说了。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向阴影里走下去了,于是开始了自救,看 《你好,抑郁》这本书就是一个方式。

  令我意外的是,这本书把抑郁这个问题,讲的相当的技巧,让我读的时候,不会觉得这是一本有关自身隐秘,或者有关抑郁症的书。说实话,读这本书的时候很轻松,而且自信心开始在回升,幸福感也在增加,我觉得我已经变得轻松了。

  于是我要说,小崔,你可别来找我。

  小崔成了抑郁证的代名词了,他的坦然诚认和勇敢面对的方式,曾经令人很感动。而另一个另人伤心的人就是哥哥张国荣,今年的愚人节刚过去不久 ,天空处处都有抑郁的气息哦。

  其实抑郁症离大多数人应该是比较远吧,但是它的突发性是很危险并且激发性也很强烈。有这种易感人群,他们比较敏感,而且思维不容易转弯,认死理不懂变通,如果遭受巨大的打击就有可能发生抑郁。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竞争激烈。如果事业失败或者家庭失败,这种打击加上亲人不在身边,很有可变成易感人群了。作者用一些小故事,来让我认识和了解抑郁症,并且能起到早期的疏导作用。这种别有用心的作品,是应该点赞的。

  书中以作者许莎莎与对象的经历,来描写抑郁的真切感受和体验,这种切入感是很好,作者那么容易的做到了带领我们走进抑郁世界。看到一位抑郁者的真实内心世界与生活,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纠结,她们的打击和精神上的折磨,然后她的勇敢和改变、成长直到最后他们的幸福。这样的流程和情节是很有正能量的。作者让我们抑郁倾向的人内心很苦,不要对他们的许多行为大惊小怪,不要所他们当成精神病,而要鼓励和支持,并且让大家一起去成长。这真是一个很好的主题,作者的心思我看见了,她很棒。

  《你好,抑郁》这本书,让我审视到自己的痛苦。这是很好的面对自己、承认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一种好的契机。我们有时候是极其脆弱的,生命本身也有许多脆弱的一面,只是我们要懂得爱自己,爱生活,爱这个世界。看见阳光,接受阳光,然后变得阳光。

  我真的有些抑郁的倾向。此前看了一个医生写的书,并且调整了很长时间。所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起初有些担忧,有些回避。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本书其实无所谓,所有人都能看,因为它是一本在故事中讲解抑郁的书,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本人物故事书来看。

  还有,我也喜欢村上春树。也正有开始跑步的计划。村上说的这些活动可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我觉得读书也是这种活动中的一种。

  《你好,抑郁》读后感(八):管他来 随他去

  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有抑郁症。

  我会无故痛哭,深夜感到莫名痛苦,看到任何影视文艺作品的苦难角色都将自己代入,会想象冰冷的小刀划过手腕的感觉。我的家人朋友时常问,你怎么了。我说,我感到痛苦。他们问,你为什么感到痛苦。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痛苦。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会认为我说我怀疑自己抑郁感到嗤之以鼻,我有很多朋友,为人也很大方,总能逗笑别人,拥有的也很多。我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和资本去抑郁的,但是,这样的痛苦却也实实在在存在。

  我痛苦于我不知道我为何痛苦,痛苦于不知道如何安放我的痛苦。

  这样的感受,不知道那些和我一样看起来很正常很好的姑娘会不会有。

  读过这本书,我想这可能不是无病呻吟,因为我从不奢望试图他人帮我解除痛苦使我得到救赎,我内心绝望,认为我自己尚且无法解救自己,别人更加不可能。于是,我陷入到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遗憾的是,我身边并没有一位陪我看病的冷小星。

  或者说,如果真有这样的冷小星,我大概仍旧会伪装自己。

  《你好,抑郁》这本书,让我审视自己的痛苦。当然这不是一本神书,也并不具备鸡汤或是药汤功效。我只是稍微有些共鸣,一是自恋地同意了抑郁者都是善良的人的理论,二是在不断寻求解救的过程中,我似乎知道了如何应对痛苦。

  管他来,随他去。

  我想起一首歌叫《万物生》,感到痛苦就是破碎的河水,或是落满在身上山鹰的灰。

  他来了,听之任之,他走了,听之任之。心里难受的时候便喝酒睡觉。

  如同一个教徒一般,但信仰的本身不在于寄希望于神的解救,而在于接受真实,相信真实。

  正如同这本书的名字一样,他来了,便由他来,只是打声招呼知道他来,但他停留多久,何时会走,一切随他。

  我们能做的,只是打扫好心房,不惧怕黑夜来临,同时等待黎明的再次到来。在此之前,接受痛苦和丑恶,也相信光明和美好。

  《你好,抑郁》读后感(九):医心

  文心

  读这本书的时候,起先以为是开心的,因为很多风趣的语言。当看到抑郁症的那段文字时,还是难过了一下。因为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就像作者一样,很多时候,很多伤害是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有时候,这种伤害打着爱的名义。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如果说她的父亲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其实很多人的父亲都是此般。我们很小的时候不知道要什么。他们草草做了决定,他们说这样做最好,那样做不好。甚至很多时候,直接命令式的言语。

  我们悄悄地成为了父母未完成心愿的影子,我们成了他们的替代品。想起来很久以前,在《读者》上看过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位外国教师来到中国,布置了一项作业。选一个最值得去爱的人,并说明理由。中国学生,要不选了爸爸,要不选了妈妈,少数的选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没有一个人选择去爱自己。

  《你好,抑郁》读后感(十):抑郁中成长的渴望

  抑郁症离大多数人应该是比较远吧,但是抑郁情绪却是蛮近的。有这样一类人属于易感人群,他们比较敏感(起码是情绪感知能力很强);思考的多;本性简单善良,宁可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他人;从小家庭中沟通不到位,导致缺乏家庭支持,极少的安全感和关爱;情绪多半爱往悲观想,不喜欢太理智,甚至极度受不了理智到无情感的人(这种讨厌要程度往往超过多数人的均值)。有抑郁倾向的人,渴望有简单美好的生活,不需要大富大贵,仅仅充满爱与温暖的平淡日子就好。他们渴望得到在乎的人的关心和认可,他们不敢触怒对方,甚至依赖一些事物。如果是争吵也不过是想挣得一份爱罢了。

  书中以作者许莎莎与对象的经历,来描写抑郁的真切感受和体验,带着读者走进一位抑郁者的真实内心世界与生活,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纠结,她们的波折,到最后他们的幸福。请不要指责她大惊小怪,站在抑郁者本人的角度,你会更理解这一庞大群体的故事。抑郁倾向的人内心很苦,通过阅读许莎莎分享的这份艰难蜕变历程,来帮助自己帮助他们找到深藏的好,一起成长吧!

  抑郁倾向的人最怕遇到不主动还往后退的人,想想看一个拼命想得到爱,另一个却偏要忍着作出矜持洒脱状,不打翻才怪!而作者的男友恰好是这一类型,怎么就那么巧?两个人从小事到大事,喋喋不休的争吵哭泣,看医生做身体检查,找心理医师做咨询,虽然表面吵的更严重了,但在我看来却是成长的开始。

  任何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其因缘,作者的确存在生活不规律等引起的身体状况的变化,促使原本易感的她在与男友冷小星的交往中逐渐严重化。她为何喜欢上冷小星?如果遇到另一个性格的人或许会过的快乐些。自然界的规律妙就妙在这儿了,它会不知不觉给一个不完整的人多次机会去重新完善自己,也就是说作者存在着情感和自身认识上的误区与不足,所以要遇到如同被他误解的家庭成员那样不懂爱的小星,体验抑郁带来的折磨与痛苦,并最终看到这些艰难背后带来的美好。

  不管她愿不愿意,一次次的争吵逼迫她去做出选择离家出走,那些个想要说什么却又被咽回去,想要做什么却被压抑下去的瞬间,让这位姑娘开始尝试放弃依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虽然依旧会不安,却要勇敢坚强的做出抉择。她开始明白,“爱是温柔相待自己深爱的人”,她虐心的在离家出走后,跑去曾经无数次约定好的地方期待着小星出现,接她回家。但是这么大的一个活人消失了,竟然电话、微信、QQ一个都没有响,或许小星也存在某些心理的围墙吧。

  “也许我身上的难受永远都好不了了,我不想再活得那么累。”许莎莎就这样决定了,这一步迈的并不舒服,她需要独自面对绝望与难熬的不安,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或者说她认为没有人会在乎她怎样。

  好在老天成全,小星不知道怎么找到了莎莎在另外城市租的公寓,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憋着的话,好嘛,原来许莎莎的离开让这位高冷范突然抑郁了,失衡后的生活让他发现莎莎的重要,当然见面的两个人依然是纠结的,看过虐心剧么?就是那种打死也不说,好话非要说成嘲讽挖苦,让你见了想抽他一巴掌那种。其实看的我挺心痛的,两个人都害怕丢了感情却因为各种来自成长中的缺陷拧巴着。但毕竟小星做出了主动,而莎莎拒绝的只是再次受伤,在最后苦笑不得的场景中,在一片曾经梦想过无数次的海边,小星向莎莎求婚了。

  抑郁是让人历经折磨后,你不成长逼迫你去成长。而两个人的爱是来让不完整的彼此重新变得完整。遇到了就需要珍惜,管它是劫是缘。突破自我禁锢的小星吐露了自己对爱人的心里话,莎莎自然也是心安的温暖。

  “许久,我问他:‘你现在在想什么?’

  他说:‘我想回海南。

  我问:‘为什么?’

  他说:‘那里的天比这里更蓝,海滩比这里更美,我想带你去拍婚纱照。’

  ‘那里还有什么?’

  ‘还有清补凉、海南粉、文昌鸡、咖喱鱼蛋和各式各样的小吃。那里还是我的故乡,我想带你回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去看看。’

  ‘好多好吃的呀!’

  ‘……你敢说你不是一个吃货嘛!’

  我和冷小星嬉笑地站起身,离开海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