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狂年代(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10篇

  《疯狂年代(下)》是一本由(日) 中野京子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一):有品、有料,你值得拥有

  我记得自己看的第一版中野京子的书应该是《名画之谜》,当时只是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啊,品名画还带八卦,八卦还自带各种链接,看的特别有趣。不过,我是到看《疯狂年代上》才彻底沦为中野京子的脑残粉的。

  法国大革命历来出现在我们视野范围内都是带着浓浓的血腥味的,言其“有趣”——你没搞错吧?但是中野京子就是有这种“化腐朽神奇”的力量。她用“玛丽·安托瓦内特”做中心,将1755年和1793年作为两个分界点,把1683年—1883年法国大革命前后100年,也就是200年间历史切碎,以千字小文呈现一段“去血腥化”有品有趣的欧洲八卦史。这种事情,怕是只有脑洞无极限的中野京子能干得出来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记住“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个名字都够难的了,还能随手把哈布斯堡家族的这个二世那个皇后拎出来?太难矣。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二):影单来了丨书中提到的大部分电影列表(二)

  《上帝的宠儿》 1984 年公映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1976 年公映

  《不朽真情》 1995 年公映

  《绝世阉伶》 1994 年公映

  《卡门》 2003 年公映

  《鹅毛笔》 2000 年公映

  《卡萨诺瓦》 2005 年公映

  《琴恋克拉拉》 2009 年公映

  《成为简·奥斯汀》 2007 年公映

  《茶花女》 1982 年公映

  《左拉传》 1937 年公映

  《钢琴课》 1993 年公映

  《乐圣柴可夫斯基》 1970 年公映

  《梵高与提奥》 1990 年公映

  《安徒生:童话人生》 2001 年摄制

  《俄罗斯方舟》 2002 年公映

  《歌剧浪子》 2010 年公映

  《娜奈尔,莫扎特的姐姐》 2010 年公映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三):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

  八卦这件事,并非互联网时代专利。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只是传播形式速度、范围的差异。法国大革命前夕爆发诈骗案“项链事件轰动一时,女主角让娜·德·拉莫特伯爵夫人乔装成皇后安托瓦内特,骗得一条百万里弗的项链。这要是放在今天,别说本国皇后了,千里之外的日本也没有人不认识美国总统,如此骗术根本成立

  倘若我们发扬八卦精神深究历史,此类今非昔比的bug层出不穷。代入当时的社会背景揣摩,无疑能够帮助我们体会真正的历史。中野京子一扫学者正襟危坐读历史的刻板印象,将八卦精神发挥到极致,与其死记硬背名号后面的一世、二世、三世、十四、十五、十六,不如挖掘他们的风流轶事、古怪癖好、阴差阳错来得印象深刻。《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堪称八卦欧洲史的集大成者。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八卦则不然。恰恰相反,越是位高权重声名远播者,越容易成为八卦焦点。这点无可厚非,今天人们常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没人会时刻牢记你的糗事。名人可没那么幸运,一时失足可能成为一生的污点,修个电脑、忘拉个窗帘、多发一条朋友圈,网民们能捕捉到的信息远不止你以为的那么多。不是道德楷模,娱乐大众心理准备总要有的,18世纪前后的名人们概莫能外

  中野京子所起的标题相当耸人听闻:《皇后羡慕妓女?》、《“老爸快死!”》、《正妻的位子是铁饭碗?》、《我才不会这么早死呢!》,颇有几分18世纪娱记风格。但思来皆是人之常情轰轰烈烈闹剧下,人心变数跟今天没有什么两样,或是贪慕浮华,或是失意寡欢,或是拼死顽抗,或是机关算尽……有些问题无法简单地用对与错来界定,好比托尔斯泰与发妻的遗产之争,是全部无私捐献给平民,抑或留给子孙后代?相爱的两人终究无法在各自坚持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出路。人生不平事就更多了:门当户对婚姻一样会有地位悬殊的第三者插足、花容月貌的贤惠娇妻也可能得不到丈夫的爱、怀才不遇者可能百年后才博得身后名、为人申冤者反被牵连,坚持正义更显可贵……

  读到这样的故事,我们仿佛不是在以史为鉴,寻思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反而因八卦这一刁钻的视角平视真相,对历史有了更客观看法。那些有血有肉人物近在身边,人品素养一望而知,便也不难理解他们的选择:为什么拿破仑三世为墨西哥挑了一个傀儡皇帝?把孩子送进孤儿意味着什么?莫扎特才华卓著的姐姐为何放弃音乐?简·奥斯丁为何远离婚姻?

  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真的是个疯狂年代吗?尽管动荡的时局酝酿了太多利益交换的婚姻,尽管不伦恋情无分贵贱遍地开花,尽管它出产了不少疯子皇帝及近亲结合诞下的残障皇室,但正如八卦揭示的那样,人性并没有更好或更坏,只是由历史人物疯狂的一面走近了他们。

  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聊八卦亦有高下之分。如果大文豪雨果颠沛曲折的私生活能让我们迅速联想起他的浪漫主义文学,如果血气方刚决斗致死的普希金印证了勇气自由表里如一,如果疯子王乔治三世人爆棚反衬出其他几位乔治王的昏庸无能,如果嫌弃猪肉新鲜引来牢狱之灾的富家女牵引出山雨欲来的异端审问,那么中野京子的此番八卦就没有白聊。

  ——丙申年读中野京子《疯狂年代(下)》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四):令人惊叹的历史故事

  以法国大大革命前后100年,即200年动荡历史为素材的历史故事集《疯狂年代》好看,让人惊叹。看过上部,忍不住就要一口气畅快地读完下册。这部书本作者中野京子在日本《朝日新闻官方博客连载的《世界课程》和《世界史课程-电影篇》汇总而成,但因为下册部分更多侧重于“电影篇”而更显得动感十足,画面强烈爽快阅读快感,让人手捧此书,心情愉悦

  200多年前的欧洲铁饼一块,相互混乱通婚,又几成一家。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历史,因其古老新潮尖锐冲突,也格外五彩缤纷。中野京子的《疯狂年代》便是以法国大革命前后100年,即200年动荡历史为素材的历史故事集。《疯狂年代》里的故事也原本是她在日本《朝日新闻》的官方博客上连载的《世界史课程》和《世界史课程-电影篇》汇总。

  据中野京子自述,这些故事简直就像打翻了小朋友玩具箱一样又多又杂,实在难以分类,于是便考虑以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出生年份设定时间轴,以此理顺那个时代王朝贵族与新政治势力变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这其中,当然以从1282年开始统治欧洲,历史最悠久,最漫长的哈布斯堡家族影响深远。这个封建家族是最典型的旧式王朝贵族,这个家族出身权贵普遍崇尚奢华傲慢,最终也被自己的愚蠢自大葬送命运。其中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玛丽.安托瓦内特便是其一。法国历史混乱而驳杂,中野京子以玛丽.安托瓦内特为时代点上的重要见证人物,也相当聪明和取巧。向上追溯几十年,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上几代长辈,无论是血亲还是姻亲,都在满足家族私欲,都是政治联姻的工具,他们的关系连接,展开来看,就是欧洲上流社会的家族图谱。

  但,不要想得太严肃奇葩的时代永远不缺二货,中野京子笔下的这段200年的历史实在太疯狂,这段历史无疑就是一个个二货DB的欢快闹剧,虽然是以各种名义,各种匪夷所思。这里,实在有太多料可爆,这些料爆起来也实在太劲爆,这些疯狂时代的黑历史,实在让我们这些读者看得呼啦啦的兴高采烈。革命太残暴,如此生活多爆点料方才妙趣横生

  历史没有如果,但一旦开始联想“如果”,平行时间的轨迹便开始导向另一种可能和另一场结局。看看那些如果,如果维也纳宫廷没有那些超级豪华;如果玛丽.安托瓦内特嫁往一个小公国;如果玛丽.安托瓦内特与腓特烈大帝结婚;如果腓特烈大帝在年幼爱好哲学艺术,软懦又弱小时候被父王处死,而没有后来从“像女人一样堕落的家伙”变成了“怪物”的转变;如果超级粉丝彼得三世,没有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王。。。。“人类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无法摆脱人性中的狭隘卑微,上帝嘲笑着人类自身的愚蠢和疯狂。

  《疯狂年代》,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百年的疯狂历史剪影,是被庄重和严肃打扮的历史背后恩怨史,更是令人瞠目与反思的人类黑历史。中野京子的语言生动有趣,种种时光碎片信手拈来,笔下的故事短小精悍干净利落茶余饭后,厕中车上,都可抽取一二读之,快意有滋有味。 中野京子不愧是讲故事的好手。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五):一本会笑的历史读物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两个感受,一是会觉得确实疯狂,二是会频频忍不住笑喷。看过笑过后,不少新颖的切入点便印在头脑中了。

  日本作家中野京子的这本书真的是把欧洲史写活了,就好像整本书都会说话一样,每一个文字符号都在争抢着讲述这段疯狂年代里,疯狂的欧洲人所做的疯狂事迹,所拥有的疯狂思维。本书绕过了简单阐述历史的方式,借助一些在欧洲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200年间的经典电影艺术作品,来给读者一个基础去间接投射出当时人们的观念习俗,甚至是一些有趣的不为历史课本所收录的现象。在享受这场疯狂派对的同时,也不禁让人赞叹作者的电影素材如此之多,研究的如此深入,甚至指出那些是历史原型,哪些是艺术化的,在关键处一点播,整部电影作品的优劣、思想布局便了然于心。俞隽的翻译本土化,如果不是读到后文作者用日本人的体会与俄罗斯人比较,几乎感觉不出是翻译过来的作品,能够让人很舒适的尽享阅读乐趣

  《疯狂年代(下)》分为两大部分,前面一小部分主要介绍发生在欧洲上层贵族社会中的生活,包括他们残缺的婚姻、扭曲的思想价值悲催的精神生活,从混乱的生活事件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的欧洲价值观正处于动荡的时期。后面一大部分开始介绍各种欧洲电影作品,数了数一共77部电影,包含了从音乐家到作家的自传影视作品,各种名著小说的电影版、歌剧,最后还有悬疑恐怖电影的部分。真是喜欢经典有深度类电影的朋友们福利啊!

  这里介绍了很多典型的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的代表人物,如《茜茜公主》里茜茜的真实还原以及人们带有祝愿的艺术改编;《绝代艳后》中安托瓦内特震憾世界的美貌形象原著名利场》中不择手段生存的贝姬,展现出的当时社会现状;《三个火枪手》中具有真实生活原型的主人公达达尼昂;以及介绍莫扎特的电影《上帝的宠儿》,介绍贝多芬的《不朽真情》,介绍梵高的《欲海浮生》,介绍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人生》等。随着社会的推进,更加大胆的作品也接替着新的思想而涌现出来,《香水》、《卡门》、《茶花女》、《鹅毛笔》、《唐.璜》等。

  透过这本书,让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欧洲的发展历史,欧洲人思想文化的进化史,女性地位的演变史,以及各种在现在看来比较奇葩的现象,比如从人物照片判断是否为要嫁之人的照片婚姻,及华尔兹=优雅来源等。妙趣横生的描述后,倒是很想将书中介绍的电影一一搜来看个遍了。

  如果喜欢历史,如果爱看电影,如果不介意捧书大笑的话,那么就来领教下《疯狂年代》的疯狂吧!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六):《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光影错落间的历史闲趣

  小时候,家里会订报纸。那个时候特别喜欢报上的一个叫“茶馆”的专栏,写的是一些街坊邻里趣事,或是民俗历史的掌故。我会把那个专栏的文章都剪下来,积攒到一起,过段时间后再翻开,依旧趣味盎然。

  《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其实也很像是这样一本剪报簿——其中的文章,本就是作者在《朝日新闻》官方博客的连载作品。作者中野京子是位十分出色通俗学家,在此书中,她将视线锁定在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在那样一个处于十字路口的年代,似乎有格外多的故事可以娓娓道来

  沿袭了《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上)》的安排,在这本下册里,时间轴依旧以玛丽•安托瓦内特为中心。倒不是说这位早逝的王后在这段历史中处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地位”,而是这样的设置,或许会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年代上的“错落”。由她的“出生前两年”、“十六岁时”或者“去世后十二年”,很容易就为读者建立起十分直观的时间观念。仿佛真的有一个人,默默注视着历史的潮起潮落

  当然,在这部作品里,“错落”的不只是有时间。《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有关。电影本就有着关乎“再现”的重要意义,而历史则是电影可以进行再现的重要素材。而电影在创作过程里的升华与失真,与实际的事实之间,更是构成了有趣的关系。如果说《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写出了历史本身的“疯狂”,那么在这本作品里,这种“疯狂”更是与现实构成了衔接——改编自历史的电影,其实是现代人自己的历史。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中野京子将自己选定主题的讨论,又升华到了一个额外的层面。事实上,为何“历史”看似疯狂,总有讲不完的段子,其实与看待历史的角度有很大关系。当个人被放在历史的宏大框架下,他的行为被后来人追索时,其中的“怪诞”在所难免。如果说我们可以理解的内容可被称作“经验”,那么我们不解的,甚至是“瞠目结舌”的,诸如“痴迷于恋爱游戏的王公贵族”、“抛弃名利只为伸张正义的大作家”、“苦练亡妻以至于终日颓唐的旅日侨民”这样的故事中,他们的疯狂,其实都提供给读者一种无法理解的、“过去的”生命体验。这些内容因新奇而有趣,但除了猎奇,有心的读者自会从中撷取更多的思考。

  不管如何,《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依旧是一本可供茶余饭后放松休闲,增长谈资的有趣读物。除此之外,它还是那种“索引类”图书——从这样的薄薄一本小书读起,作者试图勾勒的,其实是一个“世界史”的框架。她的“浅尝辄止”,其实是给读者留足了空间,可以对她谈过的历史或是电影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关注,通过自己的阅读或观看一窥究竟。这大概也是作者创作这样一本书的意图所在吧。

  历史是疯狂的,而旁观过去的疯狂,总还是件有趣的事。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七):影单来了丨书中提到的大部分电影列表(三)

  《霍乱时期的爱情》 2008 年公映

  《乱世儿女》 1975 年公映

  《戈雅之魂》 2008 年公映

  《夜访吸血鬼》 1994 年公映

  《最后的莫西干人》1992 年公映

  《鲁滨逊漂流记》 1996 年摄制

  《萨勒姆的女巫》1997 年公映

  《冷山》 2003 年公映

  《包法利夫人》 1991 年公映

  《双城记》 1957 年摄制

  《激情的爱》 1980 年摄制

  《 小 巨 人 》 1971 年公映

  《法国中尉的女人》1981 年公映

  《新科学怪人》 1974 年公映

  《奇迹创造者》 1962 年公映

  《决斗犹马镇》 2009 年公映

  《芭贝特的盛宴》 1988 年公映

  《华冈青洲之妻》 1967 年公映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八):有趣的欧洲历史大杂烩

  看过上一部,这本《疯狂年代下》也有幸到我手中,可以继续畅游在“法国大革命”前后200多年的欧洲历史里,试图让脑海里隐约构成的“法国大革命左右的欧洲”的图景又增添不少画面。应该怎样形容大革命的画面呢?是血腥残忍的战火纷飞,也是奔向自由的高歌呐喊……不过这是正宗历史课才会学习的。

  可爱的中野京子老师的历史课一贯以八卦勾起读者的兴趣。从细处着手,见微知著。得先有一场轻松愉悦的阅读体会,再带领我们走进“历史”这个大洪流。这本书继续以玛丽 安托瓦内特的出生(去世)年份为时间轴,事件依然是杂乱无章的摆放,也仍旧是那样的趣味好看。

  虽然年份点很混乱,细心的你,恍然间是能发觉到时代在更变的。中野京子说的“一个个微小的时间点能在脑海中点成线、线成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喧嚣的历史,也是繁乱的历史。记得中野京子在上一本结束语时说:历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人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在她的笔下,宫廷人物,艺术大家,人民群众,应有尽有。

  这本书的第一小部分,就叫做“喧嚣时代”,大致是把上部没有讲完的好玩的事件继续放出来了。宫廷的,艺术家的(诺贝尔出来了,竟然是卖火柴的小男孩!)。逗比吐槽的劲头不减上一本,看得人直喊有意思!(译者肯定也是看得超开心,出来冒了个泡。)

  这册书的第二大部分,七十几篇,都是“电影篇”。把电影和历史串联起来,如若读历史让你觉得枯燥难啃,倒不妨先从看电影开始,看这些与历史相关的影片,通过电影内容再对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作兴致深入的探索,也是不错的慢慢走进历史瞬间的一种方式。

  其实,不管你爱不爱历史,只要你剧荒,应该可以在这本书的影单里找到一部喜欢的吧。毕竟,内容还是蛮丰富的。

  说道一些电影素材来源于历史,又不仅仅是历史,像是半虚构作品,总有为了文艺效果而对现实真相进行或大或小的颠覆与润色的。

  比如美丽的茜茜公主(伊丽莎白皇后)本来是个生活得蛮悲惨的人物,在《茜茜公主》的电影里,你却感觉不到历史的无奈与灰暗,有的只是浪漫与美好。电影《上帝的宠儿》中,羡慕高高在上“宠儿”莫扎特的萨列里,在他的眼中莫扎特毫无教养且粗鲁,其实现实里莫扎特是杠杠的真才实学。

  还有《疯狂乔治王》的乔治三世、在《铁面人》里,太阳王路易十四居然有个双胞胎弟弟?、《豪情三剑客》里那藏着短剑的《圣经》真的在历史中存在过!《鹅毛笔》中萨德被压制,却还是用尽一切方式写作……

  中野京子用幽默自然的笔触,仿佛带领我们在电影与历史之间穿梭,有从文学小说书籍上引下来的内容,且不仅有欧洲的还穿插了几部日本的,看得人有些迷糊,倒也显现出此人知识面甚广。

  未知前文兴致却总不褪,有种起伏跌宕的快感。听着历史人物的故事,外表华丽的宫廷里总有残忍的明争暗斗;各个王朝或革命者相互的杀戮;艺术家们也个个有不为人知的八卦点……旧时在她的笔下是精彩纷呈的,也忽感慨到历史也太过荒诞。

  李辉说:“历史是复杂的,犹如万花筒,诡谲万变。却又不断的重来、再重来。谁都无法逃避,任它将真相不断的披露与吞噬,再把故事留在书中。”作为一位好奇的读者,我很乐于窥见这些被时光带着走、越来越久远、有些七零八落却色彩斑斓的故事。重点是一直的兴味盎然,要恰好也能发现中野京子之所以用可爱的方式讲诉历史须臾,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世界史的了解。这样,无论是对读者还是作者,都再好不过。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九):影单来了丨书中提到的大部分电影列表(四)

  《东海道四谷怪谈》 1959 年公映

  《神枪手之死 》 2007 年公映

  《怒海争锋:极地远征》 2003 年公映

  《远大前程》 1998 年公映

  《海底两万里》 1954 年公映

  《狼族盟约》 2001 年公映

  《决斗者》 1977 年公映

  《红胡子》 1965 年公映

  《回到未来 3》 1990 年公映

  《夺面解码》 2001 年公映

  《 红字 》 1995 年公映

  《纯真年代》 1993 年公映

  《 香水 》 2006 年公映

  《最后一站》 2009 年公映

  《丹东》1982 年公映

  《武士的家用账》 2010 年公映

  《贝姨》 1998 年公映

  《幕末太阳传》 1957 年公映

  《疯狂年代(下)》读后感(十):日本人眼中的法国疯狂爱情史?

  日本人眼中的法国疯狂爱情史?-评《疯狂年代(下)》

  文/信实的精灵

  看过中野京子老师的《疯狂年代(上):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后,赫然发现原来在日本也有这么一位如同中国的高晓松一样的《鱼羊野史》的讲述者。高晓松更注重于知识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加上自己独到的对于历史的见解,而中野京子老师则是充分发挥自己逗比的本性,与上部稍微有所收敛的文笔想必,下册更加放肆铺陈开来,甚至于有时候我在想,中野京子老师的这本书难道不担心审核不通过吗?

  下册更注重在在诙谐幽默的调侃中将历史娓娓道来,中野京子不愧是日本国家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中最厉害的段子手,貌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在她笔下似乎都开始变得有关系起来。

  首先来说中野京子老师本人,初次知道中野京子就是因为中信出版社出版她的另外一本书《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她抛开一些专业的名画鉴赏家的角度,从自己的赏析角度来开启一幅幅名画背后的故事,颇有顾爷的《小顾聊绘画》的风格。其实,我作为一个对音乐和绘画没有专业鉴赏技能的人,更倾向于选择这种简单风格的名画和历史的呈现方式。再后来就是《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中野京子老师的擅长点仍然着眼于欧洲的历史,随便一个小小的典故在老师的笔下都能成为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接下来当知晓《疯狂年代(上):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出版时,那就是坚决不能错过了,当时我觉得,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历史可以这么学!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简直打翻了我对历史比较专业,比较枯燥的认识。当然还有《桥的故事》,中野京子老师将一座座看似建筑物的桥写得有生命起来,这才是一个伟大的写手。

  正所谓那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读书,大家可以有这样的态度,读完之后的感觉和想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能说出来就好。然而关于历史,我们能看到的写作方式似乎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起来。

  这是一本诙谐幽默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奇闻秘史,在中野京子的笔下爱情似乎都变成悲情的故事!正如美国作家玛丽莲·塞隆在她的作品《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中写道“法国人多么热爱爱情!爱情在他们的民族身份中地位特殊,与时尚、食物和人权同等重要。没有欲望的法国男性或女性被认为是有缺陷的,就像缺失了味觉或嗅觉。几百年来,法国人通过文学绘画、歌曲和电影把自己标榜为爱情艺术的导师。”法式爱情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性快乐的直率而执着的追求,这在九百年来的作品中屡屡出现,玛丽莲也毫不隐晦地将其书写出来。这本书中,中野京子表面上在写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历史,然而这一次她开始细化起来,她用她独特的写作角度,或者是喧嚣时代里面蠢动于宫廷之人或者名垂青史?默默无闻之人?,或许是在电影中的世界史中来让我们亲历那一个个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事件。

  正如封面宣传所写,“从安徒生到诺贝尔、玛丽皇后到茜茜公主、唐·璜到卡萨诺瓦”等等,中野京子将历史中的一个个个体从文学作品中,从影视作品中,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中来层层剖析开,展现给我们相当大的一个电影清单,在电影中,除了历史的角色外,就是关于爱情的描写,或许任何一段历史都离不开爱情,正如任何一份爱情都脱离不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中野京子这一次大胆带领着我们走进欧洲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去深入探索动荡变革时期的欧洲。

  在《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中,但凡任何一件疯狂的事情似乎都跟爱情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中野京子在研究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时也发现了这种联系,所以她的书中不管是妇人,还是男人,貌似都逃脱不了爱情的桎梏。整本书按照作者自己的写作方式分为六个部分,围绕宫廷、艺术家与民众三个群体,将犹如打翻了小朋友的玩具箱一样又多又杂的欧洲历史分门别类,细细讲来。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在阅读过程中像一个个点一样连接,共同构成了欧洲一段疯狂的年代,妙趣横生却又引人入胜。

  正如媒体单位凤凰网历史对于这本看似不太严肃的文学作品的评论一样,“日本人怎么看欧洲历史?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是怎样在日本“段子手”手中变成一个个段子,从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些传奇的人。”这注定不会像经典文学作品那样传承千古,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自有它的一席之地。

  网易娱乐说道,“这本书里描写的法国大革命不再是历史时间轴上短短的一百年,而是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他们或推进了历史的脚步,或影响了文化的进程,或改变了审美的导向,你将看到的不仅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车轮碾压而过,更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格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所以,尽情打开自己的心胸,去接纳别人对于欧洲历史的看法,“一个逗比用她逗比的语气告诉你,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就是一场撕X的闹剧。”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