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后感10篇

2018-05-26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后感10篇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由[美] 海莲·汉芙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一):云中谁寄锦书来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I owe it too much.

  —— Helene

  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那时候等待是一种焦虑,也是一种幸福。每次落笔,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境况情绪,正是因为这种等待,让我们更加珍惜一份感情,而这种书信往来的记忆也是温暖的。就像是年少时给心爱的女孩情书小心翼翼的铺开信纸,既惴惴不安,又字字斟酌,哪怕是觉得一个字写得不好看,也会重新写。而在即时通讯发达的今天,快速的交流却也让这份美好大量流失。翘首以盼、跃然纸上,这样鲜活画面似乎也渐渐只存在于记忆中。

  在购买这本书之前看过一些介绍,有的提到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伦敦旧书店老板弗兰克之间跨越时间空间爱情,刚开始我也是带着这样的希冀,但直到最后,也没有在书信中读到太多关于这方面情愫。海莲只是在1961年3月10日信里写到“Frankie,you’re the only soul alive who understands me”,而弗兰克的妻子也只是在他死后给海莲的信中提到弗兰克很喜欢海莲的来信,除此之外,信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谈论书籍生活中事情

  想想便释然了,也许这就是书的力量。这段跨越千山万水的书信交流,单纯而又温暖,没有过多修饰,却又充满生活味道,即便不是因为爱情也不会妨碍他们之间互相理解、彼此欣赏。在信中,海莲是一个幽默率真的人,会因为读到好书开心,又会因为弗兰克没有寄给她心仪的书而生气。而弗兰克是一个温和热心的人,常常为海莲留意她喜爱的书。这一切却随着弗兰克的突然去世戛然而止,也给海莲带来了从未去过伦敦的遗憾。我认为,虽然海莲无缘与弗兰克见面,但可以在人海茫茫中找到这样的知己,跨越二十年时光,写下一叠叠记忆,温暖了彼此的生命,已经足够了。

  虽然查令十字街84号旧书店已经关门,但这份书缘,使之成为无数爱书人前去的圣地,也希望可以通过书,来联通你我。

  如果你对读书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一起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二):读书人情怀

  

笔记

虽然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观感欠佳,仍接受了本书的安利,也看了改编的电影,和爱情无关,与友情有染。传言称爱书人圣经,有点狂了,只是一种读书人的情怀寄托吧。如今,实体书店的日子过得艰难。上个世纪50年代,英美通信需要五天,吓人。二十年的笔友非信任真诚志同道合而不可。虽说初心是书的买卖,来来去去渐渐变质不再单纯,升华成为一个人和一个书店的羁绊。提到了很多作家和著作,大多未闻,中译人性附加了注释,瞬间感受到了海莲汉芙的高大上,再次感叹犹太人的读书力。

  海莲汉芙说她不喜欢虚构小说,其实我想说,非虚构就一定真实吗?落笔生虚妄。

  印刷为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圣经印刷世界第一,质量真的上好佳。

人物

  海莲·汉芙,博尔顿(刺绣),玛克辛(汉芙朋友演员)。

  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弗兰克·德尔(妻子诺拉,大女儿希拉,小女儿玛莉),塞西莉·法尔,梅甘·韦尔斯(秘书),比尔·汉弗莱斯(编目员),珍妮特·彭伯顿,乔治·马丁。

摘抄

  我本身是犹太人。我喜欢前人翻读过无数回的旧书。

  美国,好一个“坚定的盟邦”!当她一掷千金帮日本、德国从败仗中“复苏”,却眼睁睁看着英国同胞饱受饥馑之苦!(1951.4.16)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我就是没法儿喜欢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操演着不曾发生过的事儿。……我就是不喜欢故事。我坚决拥护“亲身经历”的作者作品。……我这个一向厌恶小说的人终究回头读起简·奥斯汀来了。《傲慢偏见深深虏获了我的心。

  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

  吹得天花乱坠,终究只是一个广告文案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三):《查令十字街84号》|有种爱可以超越时间、距离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是英国的一家书店,更是一个人一生牵挂

  《查令十字街84》不单单是一封封的书信,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友情,一生未说出口的爱情。

  1

  美国海莲汉芙是一位作家,她酷爱读书,但一生穷困潦倒,1949年10月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专营绝版书的广告,就试着写信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这使她结识了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从不断地来往的书信中,两人的感觉发生了微妙变化,1950年3月海莲汉芙开始向弗兰克购买情诗的诗集,其实那时他们早已知道彼此的感情,只是谁都没有说出来。

  由于英国受到二战时期影响,英国的经济萧条食物供给不充分。每户每周只能配给少许的肉,没人每月分得一个鸡蛋,海莲汉芙得知这件事后毫不犹豫的邮寄给他们罐头、肉类鸡蛋等食物。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全体员工都非常感谢她,纷纷给海莲写信,并多次邀请她到英国来做客,弗兰克也邀请过她,但是海莲汉芙一直以生活拮据为由拒绝了。

  或许她怕自己的到来会让他们的书信终结。或许海莲不想打破科恩书店的平静生活,于是她选择逃避

喜欢一个人的方式有好多,有人选择大声说出来,有些人则选择默默藏在心里。

  2

  海莲汉芙的幽默、率真深深的吸引着弗兰克,弗兰克的沉着稳重也同样让海莲心动。但是他们只是在书信来往中聊着需要的书跟价钱,从未说出对彼此的爱慕。海莲知道弗兰克已经有了家庭,弗兰克也明白自己应该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并没有让感情再继续发展,而是继续以朋友的名义交往,海莲也从此没有嫁人,一直互通书信。

  可是谁会想到这次的通信竟长达近20年没有间断,书信从美国的纽约东九十五大街14号到英国伦敦中西区查令十字街84号穿越了大西洋,他们的友情也超越了时间。直到1968年弗兰克的去世,书信才最后终止。

  弗兰克的最后一封信与之前的信有一些不同,似乎他明白他在世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在最后一封信的落款处加了三个字想念您。从此海莲再也没收到弗兰克的回信。直到一封来自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秘书的信,海莲才知道弗兰克已经去世。

  3

  她看着自己满屋的书,不禁落泪,二十年了,这些书都是弗兰克亲自找到穿越大西洋邮寄过来。

她太渴望去踏上那片土地,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好多的英国电影。

  最后,海莲汉芙坐上了坐上了飞往英国的航班,她来到了她梦寐以求地方,这个想了二十年,写了不知多少遍名字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虽然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早已不在人世,这个书店没有了以前的辉煌。可是对于海莲来说,来看看弗兰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已经足够了。

海莲曾在最后说,如果你恰好路过书店,请代我献上一个吻,因为我亏欠她良多......

  这足以看的出海莲的遗憾以及对科恩书店的爱。

  现在看来书信似乎是退出了舞台,但是唯有书信才能保留下珍贵的记忆。回家翻看以前的杂物发现了几封中学时代写的信。

  读一读,才发现以前记忆中的碎片都串连起来了,自己又回到了每天穿着校服的日子,不知泪水已经流了下来,从信里你看到了那个十字开头年纪的自己,曾那样偷偷喜欢一个人,默默守候着自己的城堡就像守着整个世界。

  你留着过去的东西,舍不得丢,不是因为现在还放不下,而是想留住那时的你,留住那段时光和时光里闪闪发光的人。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曾这样说:等一封信,有时漫长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四):吻在书页中的怀念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汉芙·海莲

  人生有几个20年?悠悠岁月中,我们用书信往来……一个英伦的谦谦绅士,用20年时光为大洋彼岸的穷困潦倒的小编剧收集旧书——只因为她爱书成痴。

  当然,这是读者心中的情怀。实际上的情况是,小编剧是个需要邮购服务顾客,而英伦绅士是旧书店的工作人员

  甚至,这本书根部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拥有友谊的买卖双方的“微信交流信息截图”,只不过在当年叫书信。

  只是,我和太多的年轻人一样为这本书所感动,主要是在活泼中带着撒娇的去信,以及庄重淡雅的回信中,能够自始自终地感受到那份对书的爱和眷恋,以及由此衍生开来的,双方当事人深厚情谊

  小编剧由爱书而及乌,始终在回报那些“售书给她的朋友们”,英伦绅士忠诚于服务,更是为了这个从未谋面的异性朋友,亲自跑到乡下搜寻,帮她圆满关于书的情缘

  二战之后的英国,物资匮乏、生活艰苦。小编剧每逢节日寄来的香肠、肉和鸡蛋,那是普通英国人“只能在黑市里匆匆一瞥的昂贵奢侈品“,却在许多年里,都是查令十字街角“马科斯与科恩书店”的六个员工可以亲手接到的礼物

  那份友谊,已经凝结在家人欢喜孩子们的欢呼中了……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某种可以期盼满足色彩

  这就是“活脱脱从狄更斯的小说里蹦出来“的古董书店的全体员工的心声

  我能想象那种发自于内心深处喜悦

  他们之间的距离,早已不再是伦敦到纽约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就在打包寄来的每一本书之中。

  穷困潦倒的小编剧,住在“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老公寓”里,即使自己连凑足一张去英国船票的费用都很艰难,却从未忘记把各种各样的美国食品陆续寄给大洋彼岸的六个朋友分享。这是亲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吧……

  所以,就是这些闲话家常讨论书籍的通信记录,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海莲嘻嘻哈哈的美国大妞的性情甚至神情,而那个一贯于“英国式骄矜”的弗兰克,庄重和正统的言语模式终于慢慢被美国大妞所感染,开始有了微妙的幽默感

  就像弗兰克的某一次回信说:他们在享用海莲的食物时,只能“全体同仁举杯恭祝海莲和女王陛下都凤体康泰”了……

  这不仅是感激,也是从心中满溢而出的爱。

  书中有很长篇幅的通信记录,都是关于海莲准备去伦敦看望弗兰克等六个朋友的事情,差一点就成功了,因为海莲犯了牙病,不得不看了一次医生……于是,路费没有了。

  弗兰克说:“橡原巷37号永远会有一张床等待着你,你爱呆多久就呆多久”。海莲对着这句话充满了激动向往……然后,一张船票的钱,阻隔了他们整整20年。

  那是1969年的一天,海莲收到弗兰克大女儿寄来的一封信,告诉她,自己的父亲昨晚死于腹膜炎急性发作……那个“唯一了解我的人“,就这样,未来得及说声再见,即已永别。

  或许,是译者的前言耽误了我的情感进程,书还没开始读,我已经知道这个结局了。所以弗兰克的死讯,并没有催生我的眼泪,而是……

  弗兰克死后,他妻子评论说,他“饱富学识”,“曾那么喜爱读她的来信”,甚至和海莲有“如此相通的幽默感”……而这些,我们在书信里从未看到。

  我想,弗兰克心中必然是一份已经超越了友谊的情意,所以他才深藏起来,任何时刻都未表露出稍嫌越界的言语。

  而所有的书评人都反对在这本书里寻找爱情的痕迹,因为这是一本见证人间温情文集,向我们展示一种超越了时空羁绊的友谊。如果这份友谊也保不住,那么人类文学史上就再也见不到关于男女之间纯粹的友谊历史纪录了。

  但我总是觉得,这样一个在遗爱过往、怅然而终的故事,就在海莲的孤独中戛然而止,真的很残忍……其实,有很多人也想我这么想。

  这本书曾被拍成电影,名字奇怪的很,叫《迷阵血影》,我在网上搜到一篇很棒的影评,名字叫《爱情的另一种译法》,里面说:“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说的真好,完美表达了我的意思。我还想补充两句:最动人情话,就是那种未曾起于唇端,却已经为你所知的心意。这一生我都没见过那个“懂得我一切“的你,但是每一个漫长寂静的夜里,我都在书中看到你的微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了二十年的心意交流,人们叫它“爱书人的圣经“;那本书里记载的书店所在地,被人们称为”爱书人的圣地“。

  它的名字叫作:《查令十字街84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