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后全球化时代》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后全球化时代》的读后感10篇

2018-05-27 20: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后全球化时代》的读后感10篇

  《后全球时代》是一本由[英]芬巴尔·利夫西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后全球化时代》读后感(一):世界不是平的,发达国家在本地生产越来越合算。观点宏大证据薄弱:3星|《后全球化时代》

  序言写于2017年2月,书中的信息基本截至到2016年。

  全书观点宏大,作者认为世界不是平的,发达国家制造业正在回流并且应该回流。论证的部分力度不够事实数据不够全面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中是我根据上下补充的信息:

  1:在过去30多年里,全球经济运行一直基于三大假设:全球化会持续发展贸易是发展富强之路;经济权力正从西方转移到东方。#24

  2:关于全球化的未来,当前被广为接受解释是有误导性的,甚至存在错误,这是本书的核心论点。#44

  3:【Kindle2的】注塑成型的外壳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而在将玩具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后,美国已经不再具备这一生产能力。#291

  4: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产业公地空心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外流时,生产技术基础设施也会随之流失。因此而造成的生产发展所需的人才设备缺乏,不仅会影响当前的生产能力,还会抑制生产流程的改进。并且,有些影响是难以逆转的。#294

  5:关键在于,制造业的地理分布正在改变,未来企业将不得不把生产场所设在最终市场,所有权的重要性也会因此而日益突出。#409

  6: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制造业产出在全球的占比也有所下滑,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下降幅度仍相对较小。当前,美国制造业产出在全球占比近20%;#456

  7:福特汽车的一切零部件都是福特公司自己生产的。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垂直整合案例金属、橡胶以及其他原材料被运入工厂制作成各种零部件,然后再组装成汽车。#619

  8:虽然看似简单,但网球的制造也经历了复杂的生产过程。它的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地,比如黏土来自美国、羊毛产自新西兰、橡胶产于马来西亚。#627

  9:“微笑曲线”是由台湾计算机制造商宏碁集团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曲线并没有任何支撑。#659

  10:所以,当斯图尔特用他那低沉嗓音说出“热伯爵茶”这几个字时,他所道出的其实是制造业的终极未来:制造业完全掌控在消费者手中,一旦有需求,便马上开始制造。#735

  11:只需制作一杯卡布奇诺咖啡时间,古腾贝格便可将一本书打印出来并完成装订,而且书的质量普通印刷书籍无异,成本也与一大本平装书的价格相差无几。#769

  12:2011年,阿塔拉在TED大会上进行了一次非常著名演讲。在演讲中,他使用病人的活体细胞打印出了一个肾脏结构,并展示给现场观众,令全场为之震撼。#811

  13: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产品设计、生产和运输,ZARA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ZARA有着明确的理念,那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时装产品提供给消费者。ZARA竭尽所能提高供应链各环节工作速度。#1010

  14:如果所有的生产机器都能相互沟通,机器与产品之间也能相互沟通,将会是怎样一幅场景?西门子公司位于德国安贝格的制造工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早期的雏形。#1050

  15:中国的规划者和企业主似乎正希望将中国的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机器人密集型,使中国完成向高科技制造中心的跨越。#1237

  16:但总体来说,在全球各地,似乎都是自动化生产的成本略低。自动化生产平均小时的总成本大约为5欧元;在中国,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时薪为9欧元,而在德国,劳动者的平均时薪为40欧元。

  17:集装箱运输究竟对全球航运成本和航运方式造成了多大影响?令人沮丧的是,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还缺乏全面的研究,因此我们很难清楚了解航运成本的变化。#1500

  18:目前,一个集装箱的运输费用是多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你需要根据运输商品种类,分别打电话给多个货运代理商询问他们的报价,然后与其讲价、协商,争取获得最低报价。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你还要祈祷价格不会发生变动,因为航运价格每个小时都会变化。#1516

  19:“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一经提出,便令人惊叹不已,然而它似乎与现实并不相符。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无论是人还是物,或是思想的分布与流动都并没有趋平。#1670

  20:离岸生产的吸引力现在越来越小,其原因之一在于,离岸生产的商品通常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几经周转,才能到达目标市场,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耗时太久。#1701

  21:欢迎来到“计划性淘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通过产品的内置或外观设计,有意缩短产品寿命,或者加快产品的更新迭代,使消费者重复购买同类产品的周期缩短。#1736

  22:要减少行驶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集装箱船的碳排放,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减速。有研究表明,船舶航行速度下降能够减少约1/5的碳排放,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为有效。#2001

  2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与之前中国制造的热水器相比,通用电气的设计团队设计出的新热水器成本降低了20%,而且性能更好。#2090

  24:树莓派Zero依旧是一台配置齐全计算机,但其售价仅为4英镑(5美元)。突然间,人们只需花费一杯花式咖啡的价钱便可以买到一台计算机了。树莓派Zero的产地也是南威尔士。#2156

  25:到2010年,再将芬兰国内的生产成本与在中国台湾离岸生产的成本做对比,成本优势已经转向国内。与离岸外包相比,国内生产的成本要低4%。Jopo即将回归。#2181

  26:在美中国企业的数量已接近2000家,雇用美国工人9万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在从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移。#2258

  27:比亚迪的发展彻底逆转了iPod机身背后的文字,将“加利福尼亚设计,中国制造”变为了“中国设计,加利福尼亚制造”。#2272

  28:最后,产品的产量分配并非是一场零和博弈。未来,生产规模和产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也就不存在总量一定的生产活动在世界各国与各地区之间分配的问题。#2309

  29: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年来人普遍认为距离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实际上,距离对贸易的负面影响一直存在。两个国家之间相距越远,贸易量就越低。#2398

  30:2014年,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主要区域的内部贸易额在区域总贸易额中的占比均已达到或超过50%。#2494

  31:令人惊叹的是,制造一辆Olli汽车只需要11个小时,其中10个小时用于打印零部件,另外1个小时用于完成组装。#2579

  32:2015年年初,亚马逊公司曾申请移动3D按需打印的专利,试图实现上门生产。换句话说,亚马逊公司想要将3D打印机放在送货车里,在送货途中完成产品的3D打印。#2593

  33:产业公地的消失或退化意味着什么?企业依赖供应商从事专门生产,产业公地的退化意味着企业要想寻找国内供应商会更加困难。#2803

  《后全球化时代》读后感(二):区域化与本地化趋势发展

  在之前读过的众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书中,大体了解了当前经济发展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似乎走到了转折点,各国开始在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上大力布局。英国的脱欧似乎给欧盟的区域化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欧盟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国在这方面也不甘人后,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推进亚投行的发展,在其他区域性组织中也积极发展合作,在众多社会发展事件中,不断品味出区域化发展的大行其道。我曾经在一篇评论中用过“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字眼,但那时并没有严谨的论据来验证其真伪,只是一种对时代发展的感觉

  对于全球化时代是否终结,经济发展是否已经转型,还很少有系统、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芬巴尔·利夫西教授的这本《后全球化时代》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一次全新解读,对全球化发展的现状和新形势作出了论述。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贸易和制造业仍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而“全球化”也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两点的概括,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此之前,全球化的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产品生产环节的“东方化”,亚洲低廉的劳动力成为世界企业纷纷到东方来建厂生产的最大吸引力,世界大部分的工厂都集中到这里;中国借其东风也逐渐发展壮大自己,“世界工厂”的名号证明其现状。但随着中国常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相对应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大幅上涨,现在的劳动力已经不再“低廉”了,近些年,很多外资企业逐渐将生产工厂往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转移,以寻求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其他制约因素情况下。

  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由智能机器人代替工人的劳动已经不仅仅是大势所趋,而是正在发生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工人正在悄然失去自己的工作,有相关预测,未来几十年,90%的传统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的替代令劳动力成本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大部分的工作都能用成本更低廉,性能更优越效率更高的机器替代,也让企业在考虑建厂选址时不再优先考虑劳动力成本。

  因此企业更多考虑的将是如何更加快速的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建厂时就会选择离市场更近更方便。以往的生产模式都是在亚洲完成产品的生成组装,再运输到世界各地的市场销售;而在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生产基地就会重新布局。这就是作者提到的越来越多的企业离岸后又选择回流,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家建厂,转向生产的本地化(当然里面也有各国都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回国建厂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原因)。

  从这个趋势来看,不能说就是全球化的全面衰退,作者也说,各国企业回国建厂的趋势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将他们在亚洲等地的厂房完全关闭,由国内厂房全面替代;这些企业回国建立的新厂房往往不是现有技术的平移搬家,而大多是在国内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起的高科技产品线,机器化、技术化程度更高,是对传统厂房的升级与补充。

  生产中心更靠近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的多变与服务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再是卖方市场,客户的需要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的标准,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成为主流,从客户定制到产品生产送到客户手中,时间要求越来越高,这让生产中心更靠近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制造企业还需要考虑的一大成本是运输成本。上面所说的生产中心更靠近市场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时效性要求不高的产品仍采用亚洲模式远洋运输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另外两个因素让这种传统模式也变数大增。一是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得运输成功变得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世界对于环境保护所要做出的必须的改变,节能减排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任务,而占据世界贸易重要环节的运输业面临着减速等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这势必增加运输时间,变相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还有其他一些方面,比如一国国内政治博弈,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制定,数字化时代新形势的影响等,作者也都一一进行了阐述。应该说,作者所描绘的社会发展趋势是值得信服的,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的事例和数据,尤其是关于中国的很多相关资料,值得关注,但从总的论证来看,所引用的论据让人不是十分满意,再详实一些,有理有据一些才好。当然,在“后全球化”这个课题上,作者走得还是较为靠前的,作者论述的新发展形势值得深思,期待作者能更深入地进行研究。

  《后全球化时代》读后感(三):全球化的终结之《后全球化时代》

  lue编辑

  全球化的话题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因为在十几年前的教科书上就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和发展趋势就有一定的介绍。一直到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么会发现从日常用家用电器到出行乘坐的飞机,它们的零部件可能都是来自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工厂。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波音公司的大飞机制造流程了,其中的上万部件来自于五湖四海。这就是全球化在制造业的具体表现

  对于人们而言,全球化的发展好像是一个必然前提。但是从美国新一届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的一系列表现可以发现,其实影响全球化更重要的不是经济,政治因素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方面的资深学者芬巴尔·利夫西编著的《后全球化时代》一书对于已经高度发达的全球化的这个世界的走向进行了带有创建性的分析。

  书中对于全球化发展的下一阶段从政治上进行了重点解读。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得到的巨大利益在未来可能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之下会走向何方。

  全书一共分为九个章节,在这九个章节的篇幅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在当今社会之下,全球化其实已经开始收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如以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上台,其一系列针对经济贸易的措施无不显示了其反全球化的坚定态度。而全球企业在美国老大这样的表态之下应该何去何处,在书中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些端倪。

  在书中最开始的第一章“年轻人,去东方?”里面坐着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全球化的未来其实是一个去全球化的过程。究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论断,其实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九年时间,美国政坛上保守主义的代表特朗普的上台以及大洋彼岸另一个重要国家英国举行的全民公投并决定退出欧盟,这两件事对于全球化的现状已经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当然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本书并不是想要探寻全球化进程是否得到了良好的管理,也不是追究全球化是否做到了最初的承诺,帮助全球最贫穷的人口摆脱了困境,而是讨论全球化是否是这个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全球化发展究竟有没有极限,如果有的话极限在哪里。

  相信看到这里的读者应该比较关心的是经济的发展,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比较有意思的观点,这对于读者研究国际贸易乃至全球化进程等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就提到了在研究国际贸易的特点时就列举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常常是现在很多学者分析国际贸易以及贸易模式的理解和塑造。可能很多教科书上还经常提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种理论的提出时间距离现在已经太过久远,究竟还能否很好的适应当下世界贸易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

  从以上这一点就能看出作者在提出关于全球化的下一阶段“后全球化”的理论时并不是无的放矢的。从企业以及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眼下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贸易结构的走向趋势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点。读者会发现虽然政治因素对世界贸易产生影响,但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本身,所以本书虽然看似一本学术书籍,但是还是能给企业管理者带来启发的。

  《后全球化时代》读后感(四):你相信吗?世界永远有不同

  你相信吗?世界永远有不同

  近代工业化以来,整个世界的发展形势突飞猛进,可以说一日千里。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甚至远远超过了人类四五千年的发展积累,令人惊叹无比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些震惊和困惑。

  这些都可以理解。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过渡到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超级金融时代,是一个里程碑的时代,用划时代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它是呈现几何层级的爆炸性的发展,如同原子弹的原子裂变,其释放的能量和规模,都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人们通常的解释和研究角度,基本上都脱离不了政治和经济。说政治,其实也脱离不了经济;同样,说经济,也离不开政治。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正面和反面,永远是互为逆反的。政治学里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见,经济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本书,就是从经济的层面,来探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

  在展开之前,它仍然还是从政治角度叙述了全球化时代的一些事件和特征。他引用了福山在《历史的终结》里的论断,曾几何时,福山的论调,几乎已经成了权威的定论。可是,实践证明了这一切的错误和荒诞。民主进程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步,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和自身发展规律,它并不能形成完全的统治和占领,成为单一的一种发展模式。

  我们看到,共产主义运动依然还具有很大的号召力,而且在世界上几个国家里,这种实践正以某些积极的成果证明着自己的成功,并且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难免不让福山羞愧,现实的回击才是犀利无比,坚硬残酷的,它打脸的方式既猛烈又精确。

  在证明了曾经的一些论断的荒谬和错误以后,作者把研究视角转向了经济,力图从经济的角度更深入地阐述这些历史和现实现象,用以解释并预测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一个概念问题,即后全球化时代。后,显然是区别前的,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语言概念,没有什么具体实质的意义。我们说全球化时代,如果说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计算,也就四五百年的时间,如果真正从世界经济融合,政治取向趋同开始,并没有太长时间。相对于未来,我们经历的一切,简直可以说微不足道。

  全球化实际上才刚刚拉开帷幕,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探讨后全球化时代了,这有些荒谬,起码,我觉得不严谨。但是也没有什么,正因为我们是信息时代,爆炸式发展的时代,所以,所有的进程都一日千里,因此说后一阶段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探讨,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手段。你可以从很微小的事实研究出很有见地的成果,在一个时段,或者一个阶段,可能它是正确的。超过了这个时限,再回过头来看,就难免产生不一致的观点了。

  这么说,当然不是为了否定什么,而是在本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思考。技术上,我们论证了后全球化时代的产生的必然,企业也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主角,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从哲学的意义上看,这一切,其实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个世界从始至终不是单一的,多样性主导一切,多种结构支撑了一切。世界上不会存在单一的发展模式,单一的政治制度,这正如单一的族群种群一样,永远不可能出现。这是哲学的,也是现实的,不可更改。

  在这个基础上看,我们论断后全球化时代,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不可能决定主导一切,其发展也依然存在复杂的关系和多重模式的发展情态。这不用何种技术手段来证明,从普通的哲学推理就可以知道。事实是,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这个世界永远有不同,一切都会继续进行,哪怕其中有曲折,有回旋,最后还是会照样进行。

  这就是后全球时代的特征。

  《后全球化时代》读后感(五):世界不再是平的

  《后全球化时代》的作者是英国的芬巴尔.利夫西,是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方面自身学者,多年来为各国政府、欧盟以及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关于新型产业政策的咨询。对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兴趣,以及对作者的兴趣,促使我看这本书,同时这本书也带给我较大的触动,影响了我对制造业和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认知。

  未来一定是全球化的时代吗?并不是。作者认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影响,未来更倾向于区域化和本地化,甚至一些制造业出现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到发到中国家建厂的现象。全球化的未来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影响,政治因素也有极大的影响。

政治因素

  在中国这样的体制里,不难想象政治因素对经济、产业的发展影响,可以说,想做产业,首先要研究的是国家下发的政策文献。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亦然,或许相对中国宽松一点,也只是一点而已,目前美国的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美国政治的影响。一个国家发展,创新是驱动力,国家的强大对创新是有路径依赖的,而创新需要研发投入,企业和科研。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投入量不断增长,中国更是发展速度令很多国家忌惮。尤其是中国制造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让中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然创新仍然是需要极力去做的事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也都变成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德国制造4.0,等这些国家对制造业的支持以及制造业的发展,在很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格局,也影响了部分产业的地理分布。

世界不再是平的

  以前都认为世界是平的,全球化呈现普遍性,一些发达国家纷纷跑到发展中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建厂,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和当地的市场。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劳动力的资本不断增长,加上本地经济的发展,很多异地建厂开始不那么划算,规模生产也未必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规模性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今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受众多因素变化的影响,包括技术、组织、形式、运输等,一些国际企业逐渐准备回岸生产。

  作者通过电影中热伯爵茶的例子引出说明制造业的未来,也正是看到这里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同时意识到电影中也有很多思路性的东西,引发多方面的思考。《星际迷航》中,联邦星舰企业号舰长让卢克.皮卡德在每集中都至少有一幕是在泡茶,目光所及之处不见有茶壶,他只是对着墙上的复制器说出“热伯爵茶”这几个字,一杯泡好的茶就凭空出现了。作者认为这段台词,清晰的道出了制造业的终极目标。

人能够直接控制、组合原子和分子,制造出任何想要的东西,且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微光一闪而已。制造业完全掌控在消费者手中,一旦有需求,变马上开始制造

  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太多行业的发展,众多实体行业都离不开制造业,或者说本身就归属于制造业。而科技带来的影响,促使制造业向消费者倾斜,供应链偏向邻近性、周期短的类型,生产规模也从大规模向小型转型。Zara的生产链就是一个全产业链、快速反应的例子。

  制造业因为成本、需求、供应商等产业链的环节,影响制造业的地理分布,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全产业链的好处,然因为规模经济的影响,很多供应商、生产环节等均难在区域内或者本地内找到合适的,严重影响了回岸生产的想法。

  回岸生产有很多难处,科技还在推动制造业的区域化发展,那么未来企业究竟是回岸生产还是离岸生产?后全球化时代究竟是趋向区域化,还是会出现知识的悖论仍然导致全球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等待着事实的验证。

  《后全球化时代》为思考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另一个角度带领读者了解、思考制造业的未来,制造业带给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制造业在一个国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完全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生产活动与其他部分分离,还是发展自身的全产业链,值得深思和探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