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2 03:01: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精选10篇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是一本由范琛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一):探寻世界美食之旅-怎样也抑制不住一颗吃货的心

  美食是不分国界的,好吃的东西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飞向全世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里边含有一颗令人叹为观止的“吃货”的,作者不仅享受美食,还追逐美食,为美食打飞的前往,令人十分佩服。这也是一本介绍美食的书籍,有好吃的,当然要分享,作者又无私的把这么多年的私人收藏分享,随着他的味蕾,来一趟探寻美食之旅。

  去日本,除了化妆品大扫沟,不一定非要花上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吃一次寿司之神的寿司。可以转个弯,试试米其林在日本的餐厅。米其林三星餐馆超过发源地法国,日本人的“职人”精神也发挥在料理中,将料理研究了个透!而且,在日本去米其林就餐,消费还不贵,正所谓,用合适的价位,吃着最美的食物!

  在第一个章节:米其林餐厅,约吗?作者可谓吃遍日本了,大阪、京都、关西,都有作者的足迹,有点好奇作者到底是吃了多少家餐厅,才会从中选出好的推荐给我们。而且作者也不仅是推荐餐厅,对所在地的环境、每个餐厅的特色都有详细的介绍,看完之后你会想要迫不及待去品尝,正好,每篇文章后边都有餐厅的地址、联系方式!好吃的,自己吃没滋味,无私分享最万岁!

  为了喜欢的人奋不顾身只身前往某地可以理解,对那些只为了一口好吃的半夜驱车前往或者实在忍不住专门打飞的前去,有点难以理解,只能说我对吃的追求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吧!专门为了一份鹿肉奶油饭去吉隆坡,国都出了,再为了一份鸡饭粒去趟槟城也不足为奇了。米饭和鸡肉高汤一起煮熟,再把米饭肉成团配着白切鸡一起吃,看描述就很美味,作者特意去一次有点可以理解了。还有好吃的吃不完拉面小哥就会不高兴的拉面、老挝夜市的糯米饭,为美食而奋不顾身,我也有点想了。

  美食是全世界的,只有去找,才会发现。一个人旅行没有伴、抽不开时间、世界到处有暴乱太危险,那么,怎样才能迈出脚步去探寻美食呢?最后一章作者用自己的经验给我们一点建议。旅行不一定非要有伴,自己也可以很精彩,多自由呀,想走走想停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逛;在新闻里世界可能是很危险的,危险地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平静安和的,在打仗的地不去,其余想要去的可以多看看论坛了解下真实情况;辞职旅行是令人佩服的,辞职回来之后呢?要重新找工作、职场从零开始,不能总重复辞职旅行找工作呀。利用起所有的假期,去看看世界。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有美食餐厅推荐、有抽空吃遍世界攻略,世界,是一个大的食堂,我们可以去探寻去品味!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二):世界在我眼中,在你胃里

  世界在我眼中,在你胃里----评《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

  然而,所谓“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寒冷的冬日钻进料理店,一碗热汤最能抚慰人心;一碟8寸拼盘,在大快朵颐之前,已先以其妩媚的秀色征服了食客;一道内外温差高达300°的分子甜品,入口时冰火两重天的美味却叫人忘记了温差这个噱头;还有那些蠢萌蠢萌的河豚,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碍,那味道,可是曾让丰臣秀吉远征朝鲜的武士争先赴死的啊。话又说回来,如果特地赶赴河豚原产地,却最终未一饱口福,对于一个吃货中的劳斯莱斯,那也不至于抱憾终生,那恰是“再来一次”的绝佳藉口。我敢断言,在作者一次次远赴扶桑的旅途中,他的吃货胃早已“吾胃安处是吾乡了”。至于第一故乡,不好意思,不要相信你的直觉,你确实猜错了,作者的第一故乡并非“天上不吃飞机、海里不吃轮船、地上不吃火车”的大广东。然而,莫说我这个只有四分之一血统的假广东人,就是真广东人在作者面前恐怕也只能甘拜下风。

  谁说世界只能是用来看的?当徒步爱好者用脚丈量着远方、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角逐、摄影师拍下异域美景、音乐家以美妙的音符叩响他人的心灵、画家用笔勾勒出跨越国度的桥梁,凭什么吃货就不能用米其林餐厅作为胃的目标、又用胃来尝尽世间的酸甜苦辣?!日本精致的食物恰恰说明了这个民族的认真;印度食物恶劣的卫生条件诉说着印度人民的随意不拘小节;而在伊朗,人们传递食物时表达的热情无不诉说着“伊朗人民和伊朗政府是不一样的”。要知道,看樱花是去了日本,吃樱花也一样啊,只要你有一颗善感的心,世界就会按你的方式敞开胸怀。于是,吃货的心坐船头,吃货的胃在岸上走,不需要有女朋友作旅伴,只需一个够疯,一个装傻,且歌且行,随走随记,缠缠绵绵照样走天涯。

  不过,亲爱的作者,除了坦言那些比电影片花还囧的各路镜头、还有那些天造地设的bug外,您能否笔触更真诚些、再真诚些,比如,你丫倒是给我说说您是凭啥干吃不胖的?!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三):吃——旅游的动力可以有多纯粹。

  初次见到2koo的文章是因为图书馆借的一本豆瓣合辑里面有一篇他写的关于莫斯科的很好玩的游记,可能是里面提到的那个特殊的博物馆(大阳具博物馆!= =)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又或者是最终文章的结尾“你知道安利吗“让我一阵狂笑。

  书的前半部分是日本和澳门的米其林各家体验菜品和介绍,看下来感兴趣的最感兴趣的是奈良那家“和やまむら”了,纠其原因当然是因为接地气啊,哈哈哈,另外发现这家八寸的摆盘有用到柑橘类水果的皮来当做盛器,感觉可以借鉴呢,可以同时顾到色香味,话说柑橘类水果包括了红黄绿橙还有酸橙色这种很棒的颜色啊。对于米其林呢好像只能想到轮胎啊哈哈,作为一个厨房爱好者,观察摆盘可能从图片上来讲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一向认为高手和好吃的灵魂肯定都藏在民间和不起眼的路边摊或者苍蝇馆,噗,米其林果然有点太高级而感觉离现实很遥远啊。在有限的吃货生涯里也曾经为了一碗兰州拉面还坐了三十个小时的火车去兰州,为了一碗五块钱的豆皮在武汉浇了两天的大雨,为了一颗魂牵梦绕的肉丸子——狮子头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独自旅行,这些都是美食给的力量啊,而它们的确都没有让我失望。

  说起来日料,我大概是作者眼中不太懂的人哈哈,因为对生食实在是无感又爱吃肉又不吃日本人发现的味精实在是就抹掉了很多可能性,现在最喜欢吃的还是日本拉面,出门在外裹腹第一想法就是日本拉面,作者文中有提到一风堂,的确在我吃过有限的几家日本拉面里,唯一想吃第二次的就是一风堂了,还好上海有不少分店。所以为什么猪肉会被形容成有猪骚味儿,最喜欢吃猪肉的我可能是偏见的不行根本就尝不出来骚味了哈哈。日本拉面的魂当然在汤也在面,用调料块糊成的高汤会直接被打个大叉,调料的鲜越吃越让人难受,面当然现打的最好,必须筋道,这么一想人生第一次日本拉面居然是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边上的一家小店,当年豆友专门带我过去吃,已经想不起来那个味道,但是就觉得好吃的不得了。

  书的后面就是大大小小去各国的游记啦(有见到叶桑的照片哈哈),散见于各个年代的豆瓣日记,但是重看了一遍莫斯科的游记发现冬宫博物馆看上去很精彩啊,于是在本子上Mark了一下,看游记的意义不就在于发现原来不知道的好玩的有趣的引起兴趣的地方吗,然后再无赴他乡亲临现场。

  上班族,利用各种大小假期也可以出国旅游不停下脚步,原来没有时间和金钱真的只是阻止奔向远方的借口。这些是关注了2koo之后明白的道理。

  有了这样一个身先士卒的家伙当榜样以后,可以嚣张的想全职上班,怕啥,我有各种小长假,春节假,国庆假,还有年假可以用来各种拼凑哼哼哼,最不济换工作的空当也要对得起自己出去晃几天。

  发现旅游和上班其实也是没有那么多剧烈冲突,想去总能去,唯一可以阻止自己的就是自己了。

  在豆瓣上总能关注到一些人过着自己未曾想过的生活让你觉得世界有无限可能啊。

  不过后来发现2koo广播里经常出现的内容是又买了哪便宜的机票,又要去哪哪哪旅行了,受到万点重创以后,我毅然的取消了关注= =。羡慕嫉妒恨啊噗。

  :以后也想去拉丁美洲啊!自从看了傅真的书以后,不过需要再补充一点飞过去冒险的动力!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四):愿有美食抚慰你,那些孤独的旅人~

  初识饭桑缘于读过他那篇在我看来称得上经典佳作的《在枫红前离开京都》,没有华丽显摆的措辞,也没有文人墨客特有的学究气,文章很淡泊,清丽朴素的文风让自己一度以为作者会是一位贤良淑德温柔大方的清奇女子。

  后来在他的中国好饭搭叶桑的文章中,数次领略他那与众不同独领风骚的吐槽功力,又得以在寥寥几张饭局照中窥见真容,尽管从未谋面却早已神交许久:萌妹子不过是个喜好美食的吃货小哥,饭桑依旧是饭桑,那个与我同龄却俯首甘为美食折腰浪迹天涯,只为在漆黑的夜里用一碗高汤的温度温脾暖胃。

  不管是透着一股浓浓土豪风的米其林怀石料理,还是马六甲夜市摊里的土鳖大排档;无论是吃不完就走不掉的地球死神拉面还是有些哗众取宠吸人眼球的分子甜品;接地气的庶民料理和看上去毒吃起来香的玩命河豚,在饭桑笔下总是那么津津有味高潮迭起,合上书,脑洞里立马浮现出那一幕幕香艳的美食情色大片,真叫人恨不得多存几个硬盘,把这些秀色可餐们一网打尽,随时轻解裤带,望梅止渴撩我心忧。

  全书读毕,打动自己的恰好不是一路上的美食奇缘或沿途美景,反倒是那篇《旅伴如伴侣》戳中泪点,让人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归属感。

  大概也是一个人行走惯了,回首这几年国内国外游,几乎都是独身凄凉上路,住过青旅睡过沙发,蹭过机场飘过民宿,也曾一时兴起网上勾搭驴姐驴友,却从未真正和恋人一起携手走过天涯。

  那句歌词唱得好:我爱过的人没有一个留在身旁。

  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有时运气如中了彩票,在路上也会认识些同路人,可不知道是自己魅力不够气场不强还是天生就吸引不来同龄异性色气的目光,路上结缘的要么是岁数堪比老爹大伯的猥琐大叔,要么就是和我差不多年纪甚至更小的萝莉御姐,可想这艳遇指数堪称为0.

  许多次途遇妙曼情侣,望着他们陶醉于春花夏虫秋月冬雪,流连于亭台楼阁古堡森林,拿起自拍神棍你侬我侬,可我偏偏不解风情,数次误入竹林深处,惊起鸳鸯无数。。。

  在空气里都飘来恋人肉麻情话的场景下,旅行路上总是弥漫着一种强烈又奇特的磁场,要是一向冷淡麻木的神仙姐姐亲临此景,恐怕也会情不自禁触景生情:神啊,许我一个青年才俊,他负责拍照,我负责微笑,共享世间繁华;

  当然更多的是遥不可及求而不得,于是心生阴暗恶毒诅咒:嗯哼,秀恩爱,死得快!

  其实,这些所谓的狠毒咒骂又怎能让你们明白一个大龄剩女在风景看透之后却依旧形只影单,无人与你分享细水长流的落寞孤寂?

  都说游品如人品,你是什么样的旅人决定了会遇见什么样的旅伴。

  饭桑说的好:旅行有风险,旅伴需谨慎。

  想想在选择旅伴这件事上,那些年还真遇到过不少奇葩,他爱吃肉你却吃素;他喜欢棒婊你却好日系,他精打细算你粗枝大叶,他文艺浪漫你质朴生活,这些都还算小儿科,若真不幸遇到披着旅伴的外衣却是劫财劫色甚至索命的衣冠禽兽,那才真叫“苍天有泪,生命很累”!

  好歹自己RP过硬,也幸运地遇到了即使旅行结束却一直保持联系的知心朋友,当然更庆幸的是,一路上捡人和被捡成正比的自己却一次也没有因为旅伴的事造成人财两空,也算是幸事一桩。

  忘了说,饭桑的星座解构旅伴之说固然有理,那还得看看那人的上升太阳,月亮金星,要不然够分裂啊~这辈子要摊上个蛇夫座我也只有默哀三分钟。。。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还是回过头来再正眼看看书中美食,就着书中这盘精心烹制的下酒菜,用那美食来场口腹之欢,莫管窗外喧嚣人事。

  说到底,人生已是艰难,还是吃饱喝足穿暖裹好捱过这漫长冬夜。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五):吃货旅行面面观

  1900年,米其林轮胎公司创始人觉得,推动汽车旅行发展会有助于他们卖轮胎,于是出了一本《米其林指南》,内容包括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资讯。其中,收录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被称作米其林餐厅,由监察员严格筛选评出来。达到三星级的米其林餐厅,是始终保持最高水平且令人永世难忘的星级餐厅。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的作者,正是从日本的米其林餐厅开吃,带我们领略一场场滋味无穷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从来都是件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可以借助它来洗涤灵魂,忙碌的人可以借此机会放松自己,迷惘的人趁着旅行抽身于看不穿的世界……而吃货的旅行,自然是吃遍全世界的美食,哪管什么国家和不同的餐桌,整个世界都是个食堂,从一张桌子吃到另一张桌子。嘴里嚼着美味的食物,身边有着最贴心可爱的“食友”,真是人生何求。翻开这本书,前几页完全被日本菜肴谗得口水直流,作者除了描述食物有多可口,还不忘在后面附上餐厅地址和消费价位,非常贴心。对穷游的人来说,免除了看到菜单就逃出饭店的尴尬窘境。对于富游的人而言,也避免了花冤枉钱的机会。

  除了带读者观赏美食和美景,作者还提出了不用辞职,充分利用几个长假和年假来旅游的观念。原本就带着放松的心态出行,非把饭碗砸碎了才出发,旅行回来势必得面对重新找下家的无奈。好多人为了寻找自我、看看世界或是逃离眼前的环境而出走游玩一阵子,但山再青水再美饭菜再香,最后还是得回来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和麻烦,一切想要躲避脱离的事情都好好滴等着出行回来的我们解决,人生难关怎么会因为一场旅行而就此化解呢?既然要玩,真不如像作者一样,轻松地出行,回来继续忙碌地工作。旅行回来吃饭时可以尽情地回味美食美景,写写文章发发照片得瑟得瑟,而不是担心下个月的饭钱还没着落。

  这本书的背后,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吧。看到作者在《自序:关于这本书的9个自问自答》中说,为了旅行,他从日语零基础到考过日语一级,一个人埋头学习日语整整五年(自学过语言的人都会懂得这两句话背后的重量)。通常一个人如此努力,不是有着浓厚到鸡血沸腾的兴趣爱好,就是有着让自己鸡血沸腾的明确的目标和欲望。我始终相信,所有的逆境都抗不过人的热情和毅力,任何愿望的达成都拿出百分百的勇气和行动,你的期待便很难落空。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六):我是来抱大腿的

  我讨厌旅行,讨厌让肉身做物理上的空间移动。我热衷美食,但因为懒,更多时候只愿意叫外卖。因此,很奇怪我会迷上一本美食游记甚至逢人便推荐。细想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对作者琛哥抱有极大的好奇吧。不是折服于他的魅力搞个人崇拜,而是对他抱有纯粹的好奇。

  与绝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过着极其单调乏味的人生。虽然与琛哥的交集不多,但每每想起学生生涯的细节,总会有很多片段会有琛哥参与。他带我打棒球,只一次便让我彻底失去对这项原本充满浪漫主义意味的运动的兴趣。他晚上在宿舍独自弹着吉它,让台灯的光打在他的侧脸,我很怀疑他是不是知道我快来找他而故意摆造型。他教了我读推理小说,借给我的书还很贴心地把剧透了的封底用低贴上。要论装逼,给他打100分也不怕他骄傲啊!毕业以后,他更成为同学当中的一个传说。我每次打听到他的事迹,都佩服得想要下跪。(说来他会十几国语言这事是不是真的?!)不自觉间,刷他的豆瓣成了习惯。对他个人的好奇,引起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他的文字为我对世界的好奇提供了一个入口,尽管他把这个世界说成只是一个食堂~~因此,得知他要出书,我便买了一堆,这才是一个脑残粉应有的态度!前段时间与琛哥见面,他继续一脸的讳莫如深,原来他的文字比真人要有趣得多。我问起他很多以前的事,比如他带我去酒吧听摇滚,他说不记得了。旁边的同学张律师一语点破:“他经常做的事,你一世人才做一次,当然只有你自己会记住~”此时的琛哥正在认真地为新上的一道菜拍照~

  还是说说这本书吧。琛哥向来文笔诙谐,几乎不用谋篇的写作结构,加之简洁清新的字句组合,十分适合碎片时间阅读。最难得的是,与市面上的游记不同,这里没有无病呻吟的人生感叹,也没有卖弄文笔故作华丽的排比句鸡汤。有的只是单纯的吃吃吃、玩玩玩!用一个伊坂式的比喻,就像是击球手简单直接粗爆地击出一记全垒打,然后得意地把球棒指向了观众席,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试想一下,如何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挤地铁时拿出琛哥的书读上几页,难道不会重新燃起那一度被你忽略的对世界的好奇心?在一张张勾人食欲的精美照片背后,我读到的,是琛哥向读者传达的,那种不甘在既定框架内徘徊而虚度人生,拼尽全力让生命活出厚度的高逼格姿态。琛哥把食物写出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这种吃货精神,我只在村上龙的《孤独的美食家》中见过。

  以上总总,并不是因为琛哥是我同学我才这样说的。而是因为我在赶在他成为下一个蔡澜以前,抱他大腿我才这样说的。

  琛哥,谢谢你在书中送给我的寄语,成为京极或者伊坂是没可能的了。不过,因为我对这个世界依然抱有好奇心,因此我会试着写多点,哪怕没人看。

  最后再次诚意推荐,一个不喝酒就一脸闷骚的作者,写的一本让人心情与胃口都大好的书。这个世界真是一个让人充满好奇的食堂啊。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七):把世界都吃掉之前不可以去死

  我很喜欢读2Koo写的博客,一旦他偷懒拖延不更新我就会恶灵附身威逼利诱。2Koo本科厮混行政管理,研究生浪迹法律,全是严肃得默罕默德摸不得的专业,可这个双鱼座小朋友的文字却隽永质朴,出污泥而不染。都说文如其人,人好不好,从文可以看出来。太用力的是在掩饰内心虚妄,太讨喜的通常功利心很强。2Koo偶尔自嘲,但不哗众,在一大群文艺或伪文艺青年还在拉着旧派文人长长的袖子时,这只眼神涣散的闷骚男已经不声不响踩着散淡的步子走到好几公里之外了。我一直觉得,这厮要是不靠写字生活,而是去讨人人都能讨到的饭碗,多少是有些可惜的。

  当年得胃病的缘故 2Koo瘦得风中摇曳。我们的学生时代,隔壁桌死党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我和2Koo却只能捏着塑料小勺子慢条斯理舀着芒果西米露莲子双皮奶。在无数个气氛诡异的夜晚,糖水店大妈和绿豆海带汤一起见证着昔日校园少年无畏又单纯的心情。

  ——全世界我最想去南美!

  ——我也是,我第二想去东南亚,你呢?

  ——我也是!以后我们去环游世界吧!

  ——但是你有胃病啊。

  ——环游世界以后,估计那时我也就胃穿孔了吧。

  ——环游世界之前不管过得多怂都不可以去死!

  和2Koo的毕业散伙饭上,我豪爽地点水煮牛肉,他则双手护住靠近胸部的胃一脸惊恐不要不要。然后,他塞给我一小册子当礼物,磨砂纸张上印了个字让我看半天——

  “是旅行的旅字啦!”他一如既往细细地吼道。

  我说:2Koo,以后我们每旅行到一个新地方,都要给对方寄明信片。

  毕业之后,2Koo和我在不同的城市过着不同的生活。我在忙狗台杜鹃啼血。那是压力如山倒的几年,卖命之所是如此损耗我的青春,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任务能顺利完成,少挨一点骂少熬一点夜。梦想,终归是没实现也不会难为情的东西吧。

  可一个假期都没有的我,却有了一个能连接世界的抽屉——2Koo的明信片正一张张从世界各地飞来。他说他写明信片的时候在奈良被一群鹿瞪着眼睛包围,他在马尼拉怎么被出租车司机宰了,他一个人逛完了吴哥窟,他在冬季下雨的台北咖啡馆里看窗外。

  看着朋友实现了当初一起约定的梦想的感觉是奇妙的。在这个刀光剑影的社会里,我和2Koo都属于没有大志向的人,只喜欢读书写字行走天下,似乎莫须有的热血理想真的胜过他人的目光、人生的平常,甚至胜过父母的期望。

  可这条孤独的路,我总是摇摆,2Koo却走得更加率性,或许是他深知一个忠于内心的选择真的不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2Koo本科刚入学时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大师,现在大师已经变成雕像座落在图书馆旁。2Koo本科刚入学时见到另一位精神矍铄的大师,矍铄依然,但和他同学过的肯尼迪挂了已经有四十多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或许,若干年后,我们终究也会在乎那些父母们现在在乎的东西,甚至会变俗气,变骄横,变唯利是图——谁也说不准,瓜熟蒂落,我们会变的,但终归不是现在,也没必要就在现在。

  而不管以后变怎样,忠于内心去做一件事,总归是赚了。

  行走天下并非吃喝玩乐那么简单。2Koo为了去日本学了日语,为了去南美学了西班牙语,甚至单反摄影的功能也在日益增长。

  而他斗胆,居然还在旅途中收集美食,估计胃病是好了吧,老天真是垂怜没有惩罚他。

  把世界都吃掉之前不可以去死,对吧。

  哦,2Koo就是范同学。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八):饭搭子情谊恒久远

  因为吃而结缘,现在已经成了我跟大多数朋友交往的先决条件。但若说起“饭搭子”三个字,却只有一个指代,就是《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的作者,叫他范爷好了。

  跟范爷认识的过程简直是“原来你也在这里”的剧情翻版,豆瓣上一个帖子下偶然遇到,来回几封豆油后发现我们居然正在同一栋大楼的隔壁房间里敲打键盘,我还是实习生,他入职也不久,大家都还是刚要走出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十分钟之后,我走过去推开门,就这么见到了范爷,带着眼镜,清瘦斯文的样子,抱着个ukulele,完全不像是党报衙门里干活的样子。桌子上堆着一摞闲书,其中就有那本让我同京都结缘的书——舒国治的《门外汉的京都》。

  初到广州不久,范爷带着懵懂无知的我去批发市场买了一堆洋酒;后来又拉我去南乐酒家吃癞蛤蟆,为了吃到最喜欢的那种口味,把每一种都点了一遍。完了再到居酒屋喝一杯,走在天河南,范爷如数家珍,“这家才8个位置,必须提前预约;这家的明太子下酒不错;那家有一群会讲日语的萌妹子;那家有很多日本上班族光顾……”

  吃货就是一辈子的精神属性。

  后来,我们分别晃在各自去冒险的路上,聊更多的关于旅行、关于共同热爱的伊坂幸太郎。他开始给一些报纸杂志写旅行专栏,一写就是一百期,直到最近才知道,刚开始写的时候,他才去过越南和泰国两个国家。

  天南海北的日子里,我时不时会在网上戳他两下,“又手痒了么?现在握着几张廉价机票啊?”

  最高峰的时候,答案是21张。

  如果对着年假瞻前顾后,只求稳妥的话,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能有这种魄力么?然而就像书的第三部分所说,“一个人要像一支旅行团”,在北海道的小酒馆跟老板扯淡,在伊朗被小萝莉围攻要签名、在印度的避免踩屎的有趣经历说明了一切,范爷的晃荡总是带点没心没肺,这种穷开心不正是旅行最重要的心态么?

  后来我辞职出去晃荡了,偶尔会来个周末清迈偶遇什么的,飞机深夜抵达,在塔佩门前见到背个小包风尘仆仆的范爷,见面第一句话,“我来接济背包客了。”于是我俩寻寻觅觅半天,终于找到一家半夜还营业的马杀鸡店。

  要知道范爷还有本职工作,每年也就利用国庆、春节、元旦这些拼拼凑凑的假期跑出去,没想到他却越跑越远,从东南亚跑到印度、伊朗、俄罗斯甚至土耳其、古巴。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满世界玩变成了满世界吃,甚至飞越大半个地球,去墨西哥吃一顿全球20佳餐厅。

  君子之交的豆瓣友谊保持了几年后,发现共同热爱的除了日本、还有吃。被八卦过无数次、传过各种莫须有的绯闻,突然有一天发现,“饭搭子”这个属性用来描述我们的关系再恰当不过。

  说来认识那么多年,同在广州时都没吃过几顿饭,不知不觉中,饭搭子的革命友谊从日本的米其林一路延续到香港。

  私底下我们戏称范爷为“谐星”,虽然每次他都一副要弄死你们这帮小兔崽子的发飙样,其实心里肯定是很高兴的。

  换句话说,因为他是个有趣的人嘛。何况像他那样,几个月时间就带着温柔贤淑的小女友吃了20多颗星星,真是唯有羡慕。

  这年头五花八门的旅行“文学”层出不穷,范爷自然对那些晒大胸美颜或者晒大半本照片的书不感兴趣,却偏爱游记界的吐槽大师比尔·布莱森和许崧。范爷走的是同一个路子,读起来颇有他俩之风范,就算没有插图,也足够想象出每一场饕餮之旅,我想这才是文字最终应该回归的地方。

  对我来说,范爷不仅是一起结伴吃大餐的饭搭子,也是暗中较量的对手。并不是说数谁吃过的星星更多,而是谁在更努力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

  相约逛吃逛喝的时候,他大概把所有的目光都倾注到吃的上面,给我拍的照片不是龇牙咧嘴,就是跟本人完全不符的又矮又胖,不过看在书中刊登了一整页我美照的份上,功大于过,抵消所有的不满。我作为“饭搭子”的使命也因为这篇《旅伴易找,饭搭子难求》的文章而功德圆满。

  一起摘星的时候,我们在情侣约会的西餐厅里分工合作、疯狂记笔记;在怀石料理吃撑的时候分食wakamoto消化药;站在湾仔小公园里瓜分掉打包来的一星烧鹅粉;在遇到惊艳的菜式时提醒对方忍住不要舔盘子;然而我很清楚,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觅食记”背后,有他做的海量功课,包括花重金从日本代购最新米其林红宝书、花五年时间自学日语从而研究日本食材、认真写每一家餐馆的食评。

  私认为一个好饭搭子首先吃饭观要相似,为了吃我们会很拼,但绝不是土豪般“要吃就一定要点最贵”的风格;两个人都会根据预算做一下功课,点一份性价比最高的套餐,当然也不能错过了餐厅的招牌和经典菜式,咬咬牙也要尝,大不了吃完码字再挣。

  饭君就是这样走上了令人羡慕的拿稿费换餐费的不归路。这意味着我们的吃饭不仅仅是吃,还包括先用相机给每道菜“剪彩”,孜孜以求地向餐厅的厨师询问食材和做法,开动嘴巴的同时还要高速运转大脑,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倒是乐在其中。

  最后说说书腰上老罗那句话的典故,去年国庆的时候,范爷照例开启日本米其林吃吃吃模式,两万日元一顿的怀石毫不心疼,却自带睡袋,在我那间六畳小公寓的上铺蹭了一周。

  当我俩正在三星老铺なかむら静候酒烧甘鲷的时候,突然发现各自豆瓣粉丝蹭蹭蹭暴涨。追根溯源,是大V老罗(罗永浩)在微博上推荐了我俩的赏味记,此刻他正在我们推荐的建仁寺丸山里吃饭,和我们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

  “这种吃货精神我只在年轻的陈晓卿身上见过。”老罗对于范爷这份一生悬命吃米其林的劲也是敬佩,在微博上这么感叹起来。

  回去才发现,范爷居然全程穿着一双后脚跟破洞的袜子吃完这家三星(具体细节请参照书第96页),也因此引出了一篇最干货的“怀石料理装腔指南”。调侃自己也调侃地如此有价值,我们都会记得下次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袜子有没有破再进门的!

  很庆幸找到这么一个合拍的饭搭子,吃饭的革命情谊恒久远。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九):这是一本好书,还是多写几句吧

  最早是在一个小组里认识范君的,好像是咨询了一些问题,范君很热情,来回了好几封豆邮帮忙解决了不少问题。后来开始看范君的日记,写的很有趣,照片拍的也很赞,再后来就是微信公众号,再后来就出书了。

  出书征名时我还参与了,不过没选上就是了。。。

  其实书刚出版的时候我没想过去买,因为觉得他的文章在豆瓣和微信里全都看了,书里的估计也没多少新鲜东西,后来觉得不管怎样还是应该支持一下,于是放入购物车等活动,果然还是等到618才买。。。

  上面都是废话,下面稍作评价。总的来说,范君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平实却有趣,不花哨,带点冷幽默,比一般的杂志文章要写的好。无论是食评还是游记,看了都有种让人也去尝试一下的想法。范君的照片拍的也是不错的,特别是食物,以前在网上看他的食评,总觉得把食物拍的特别诱人,而同样的料理我就拍不出那种效果。可能构图和用光都有原因吧,不过拍风景的照片好像一般,好几个我们同去过的地方我看拍的还没我好,哈哈。

  按照上面的评价,再加上对作者本人的好感,完全给这书可以打个五星,不过实在可惜,出版社的装帧,排版,印刷都很一般。印刷的差,在照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基本上算是把范君的照片全毁了,以前看了就想吃的照片,放到书里变成惨不忍睹的分辨率和色彩,若不是以前在电脑上看过大图,光看书上的是完全没有感觉。还有好多照片用组图的方式呈现,豆腐块一般的大小,放了跟不放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我觉得,与其达不到效果,还不如干脆就别放图,纯文字也是可以有吸引力的。

  鉴于此,我建议范君把这书的版权卖给豆瓣,做成电子书在豆瓣阅读里卖,一是可以增收,二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图片的质量和美感。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十):让吃构成城市小旅行

  做了多年美食记者,见过无数大厨,自认为有过出彩的稿子,但仍深感力不从心——怎样把吃饭这件事写得又好看又好吃还不像软文,难道只有骂人这一招才能亮明观点?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本书的。

  写吃,是一把双刃剑,既讨巧又面临风险。毕竟,相比花草风景和情绪,“吃”总是最吸引人的,“爱吃”算得上人类共同爱好;但写吃也不容易,同类竞争对手太多,古往今来,好吃能吃又写得一手好文的人不在少数,反正我每次写一样食物都会用食物名称和一个人名做百度关键词,不外乎汪曾祺、沈宏非、袁枚、梁实秋、殳俏,然后摘几句话用来增加文章所谓的厚度,屡试不爽。

  范琛找到了一条带有自己风格的路径:如何巧妙地吃到米其林珍馐。说它是一张实用帖,没错,除了介绍城中米其林餐厅,并附带Information;但又绝不是那些打着“必吃”、“TOP10”的旅行攻略,从菜到人到背后的故事,充满了85后作者都有的智慧和见识。

  作者对日本美食偏爱有加。开篇就一篇“反潮流”——排队吃寿司?还不如尝尝日本的西餐。听起来蛮无厘头的,我到日本就是要吃日本菜嘛。去年我还是这么想的,现在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尤其在看过《天皇的料理人》后。笃藏赴巴黎学习,又放弃国外高薪,回到日本,借鉴和运用他人长处,又将两国料理打通研习,这就是“职人精神”——这成了一个热门词汇,真要细究起来,职人精神的解释就是对食物的认识和坚持。比如季节性,如今“不食不时”已经被说烂了,但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做事的人沉得下心,不受外界干扰。而本质上,是对时间的尊重,是有感知的细胞。说着,也很想在明年4月去札幌的莫里哀餐厅吃樱鳟呢。还有一点和我们大不相同,日本厨师为本地食材感到自豪,而不标榜是从国外进口。说来惭愧,我们至今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说个“进口”好像卖不起高价格。

  吃是写不完的,总有那么多餐厅层出不穷。有环境好的菜也好吃的,有菜好吃的苍蝇小馆,也有噱头十足但难吃的要命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几家馆子,是可以为它们专门跑一趟的。而我这种懒得出门的人,也因为作者的启发,决定让吃构成我的城市小旅行。如果再和作者一样吃不胖,就更完美了。

  对了,摘录一句书里和吃关系不大的话——和带有文艺特质的双鱼女去旅行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噩梦之一。深得我心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