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缠绕的意念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缠绕的意念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5-15 02:08: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缠绕的意念经典读后感10篇

  《缠绕的意念》是一本由【美】迪恩•雷丁(Dean Radin)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一):超验是意念的量子纠缠现象

  【缠绕的意念】这本书极好地预示了人类进化的方向,直觉、预感、超验、心灵感应等现象超越了三维时空的维度,让人类心灵通过量子纠缠微弱体验到精神层面的联系,这种联系已经不是三维时空的事件,但由于维度局限,人类心智的发育处于进化和完善中,此种幽若微丝的体悟需要正确的强化和训练,儿童心灵单纯洁净、心无旁骛有时更加灵敏,但由于无法表达和被理解逐渐在市俗社会泯灭殆尽。

  人类意识往往有着较强文化驯化和误导,使这种属于不同时空的超“强”感觉无法正常体验,更多时在潜意识中反而能把握和建立联系,但一旦使用意识去表达或抓住时,又失去了踪影。因为我们的意识更多来自后天的教育,属于三维时空的产物,心灵不再纯净,量子纠缠现象处于三维时空之外的感应联系,一旦建立,人类就具备了突破三维局限的能力,这种心灵力量是未来宇宙的方向,它的无限潜能有待于人们不断开发和挖掘。如果有朝一日人类掌握了这种超能力量,那就说明已进化到新的高灵生物,他们的心灵、情感、意念都不同于现在的人种,就像人看蚂蚁一样俯视人类,而且不再困惑于当下的恶念和精神局限。科幻小说《星球大战》中对这类超感人群有所描述,它是人类神秘世界的巨大宝藏,由此可以开启超验心理学的先河,其实这一块被忽视的领域才是解开人类未来之门的钥匙。(微信seaheart2)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二):心理学专业人士表示:这可能是迄今最好的超心理学书籍

  在我写了《意识宇宙》的书评不久,“最好的超心理学书籍”这个评价就被在这本书替代了。 大一时,我的导师郝宁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跟我们说: 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一个是人类的心灵世界,另一个是这个浩瀚的宇宙。 八年多过去,在不断的学习心理学、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我产生了很多困惑: 我受到学院派实证主义心理学训练,在不断的做实验、跑统计中,试图将人类的心灵用一个个效应、模型描绘出来;然而我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不可解释的预言性质的梦、心灵感应现象,翻遍学术典籍找不到解释——这类超验现象似乎一直被排除在主流科学研究之外。 上下求索,终于从心理学的几十个分支中,找到了这个不为人熟知的“超心理学” parapsychology. 这个学科在1969年被美国科学促进会承认。其研究成果也有不少。比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认为不能排除超验现象存在的可能性。 同样出自Dean Radin,《意识宇宙》成书于20世纪末,总结了上世纪的经典实验;《缠绕的意念》则像是升级版,更新了最新的文献,引入了更多的量子力学的研究,视野更广阔。 读完这本书,我一边很感动,一边很雀跃——人的心灵和这个宇宙这两个最神秘的学科交汇了。感恩。 最后,跟《意识宇宙》类似,对于不了解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的同学,读起来还是会有一些困难的。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读一读《心理统计学》补补课。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三):烧脑的缠绕

  我得说这不是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用大量实验图表,佐证“缠绕的意念”这种“超距幽灵作用”是真实存在的“专著”。纵如我读书破万本,这本书读起来很是吃力。本书有列举了大量的历史实验及其统计分析结果,对于那些已经相信超验的人来说,是锦上添花,对于那些不相信的人来说,或许可能扭转他们的看法,但也或许会适得其反。

  心灵感应、千里眼、念力致动、他心通、预知、远距离治疗、祈祷、人体飘浮、隔空取物等“精神现象”真的存在吗?个体意念对远距离的人或物有影响的这种“超距幽灵作用”真的存在吗?本书作者致力于回答这一问题。

  诸多领域里出人意料的发现,如宇宙学家发现,我们不经意间忽视了宇宙96%的部分。这些暗能量、暗物质我们一无所知。分子生物学家把大段基因序列当作“垃圾DNA”,因为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用。神经学家相信大脑中的神经元不会再生,后来发现这是错误,更吊诡的是还有案例表面一位大学生几乎没有大脑,却不妨碍他有着126的高智商,并以一等生的荣誉毕业。等等这些动摇了我们先前所认可的假设。

  这些之前观察到的被认为是无意义的反常现象,如今需要再度加以考量。这里面有着人类“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盲视”现象的存在,传统上,主流科学将相信超验的人分为“无知假设”的愚蠢和“精神缺陷”的愚蠢。但这仅限于少数人。撇开这些没有依据和证据的认定外,作者列举了大量历史上有名的实验及实验统计分析结果,证明了超验现象的存在。

  然而,主流科学和人群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科学信仰”现象,托马斯·艾特说,“如果某种在其对立面存在压倒性证据的信仰被广泛接受,那么此时的信仰就是迷信。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当代——也是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迷信,就是对超验不存在的‘科学’信仰。”诸多现象表明,道德上的歇斯底里和对超自然(以及政治对等物)的恐惧总是很不幸地浮现在人类心智的表面。

  由于大众中存在着严重的“理性之人”的错误,即我们通常假定科学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果看到一些证据与我们之前的信念相悖,那么新的证据不但不会使我们转向这一新的或者改动后的信念,反而倾向于再次确认之前的信念。为了对治这种认知偏差或偏见,本书作者展开了旁征博引的实验案例的“元分析”结果。用压倒性的证据表明:“超距幽灵作用”确实存在。

  对于作者和其所在的前沿研究所所做的工作,我表示由衷的敬意。本书在对那些“理性之人”到底有什么作用,不得而知。或许正如量子物理学家玻尔所说:“新理论被接受了,不是因为反对它的人改变了立场,而是因为反对它的人都死了。”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四):杂谈:内容、翻译、超心理学本身等等

  对超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将能在书中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不管是超心理现象存在的证据,还是超心理现象的相关理论。此书的结构分为引言(1-3章),历史视角(第4章),实验视角(5-11章)和理论视角(12-14章)几个部分。其中,历史部分着重介绍了20世纪量子物理学的出现所引起的革命,20世纪以前的历史介绍则稍显简陋,感兴趣的可以参照其他书籍,比如Charles Richet的《论灵而上学》(Traité de Métapsychique)或是Irwin的《超心理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arapsychology)。实验部分占了本书近一半的篇幅,其中提到了很多能够证明心灵现象存在的有力证据,也不乏许多有趣的实验,比如由全球意识项目所做的有关集体注意力与随机数生成器(RNG)输出结果之关系的实验。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用量子理论试着解释心灵现象(第13章后半部分)。读者可以在几种不同的解释中发现一些共通之处。

  此书中文版读来通顺,其中不乏许多精彩的译笔。我曾在一年多前读过此书的英文版,当时看到书中许多涉及统计学的脚注,只能望而却步。没想到这次的中文版却将这些会让统计学门外汉大叫头疼的脚注都译了出来,实在难得。我也着实为译者的能力叹服,不但文笔不错,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处理翻译中会遇到的各种统计学概念和计算。从译者自己作的脚注中,也可见其认真程度。

  超心理学一直被冠以伪科学之名,很多人对其感兴趣甚至研究它也只是抱着好奇之态度,并不相信其理论基础(更何况,超心理学尚还缺少一个公认的、坚实的基础呢!)。虽然似乎超心理学的境遇在最近这几十年来得以改善不少,但还远未达到正统科学的地步,加上研究经费缺失、研究机构少、专员少等问题,其发展可谓艰难异常。(似乎开设超心理学专业的大学也没有几所吧?只记得爱丁堡大学是其中之一。)对愿意接纳超心理学的人来说,雷恩的这本《缠绕的意念》可说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开始相信“真有什么事在发生了”。可对于与超心理学"气质不合"的人来说,再多的证据、数据、分析甚至元分析也只是会让他们笑笑而已。似乎一切又回到了“信与不信”的问题上来。

  信仰乃个人之事,超心理学只是一种对事实的解释方法,人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秉性和喜好来选择如何解释这个世界。不过,比起否认事实的存在,超心理学至少愿意去正视它们并试图提供解释。这一“试图”,本身是否已经比那迟迟未到的解释更为重要呢?也许吧。毕竟很多时候,没有疑问比犯错误更可怕。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五):灵犀的世界

  荣格认为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他深信非因果性原则的存在。宇宙也是如此,它的结构和演化不受时空限制,存在造物没有因果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人为的概念,因果原则是人类用了科学的手段去认识世界,这种局限性带来的后果是我们只能理解和认识到宇宙的4%部分,也就是物质部分。其余的96%暗物质和暗能量不在科学的视野范围内,原因在于它们不存在因果属性,在现有的三维时空框架下其外在的表象不符合物理定律,所以采用常规的科学手段可能难识真相。

  人类只是认识了宇宙中我们认识的部分,而且这种认识是沿着科学的路径展开的,开辟的道路在宇宙无限可能性中只是打开了很窄的视野。这种方向本身成就了人类文化现在的模式和宇宙观,它只是人类对无限宇宙的一种解读,与真相无关,其实也没有真相。

  意识是一把锋利的犁,它向着蛮荒沉寂的黑幕凿开一条沟渠,人类从此踏上崎岖的歧途,因为宇宙原本就没有路。我总是联想到蚂蚁在辛勤地构筑蚁穴,你不能说它们的创造性劳作毫无意义,至少蚂蚁为自身生存建立了舒适环境和秩序。

  我要说的是宇宙文明的形式可能是多样的,别的星球生命建立起的文明可能与地球文明截然不同,如果一开始他们选择的立足点不一样,那么接下来演绎出的宇宙解读模式就大相径庭,由此塑造的性格、心理、伦理、社会结构就形成独特的星球文明。所以歧途是每一种生命不得不走的路径,你选择了一条就排斥了其余所有,而且只能沿着这条道走下去,无法退回,除非人类遭受毁灭文明重启。

  意识和精神属于非物质层面,而我们往往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物质性研究,导致的结果是生命本源性的感知被消灭殆尽。人们一般无法接受不确定性,量子力学为此开辟出新的方向,为人们接收精神性的信息提供有力的佐证。另一方面预示了人类科学实证的局限,在量子层面,人的任何观察和实验都因相互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量子缠绕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直觉和超验让任何仪器都相形见拙,因为心理和精神只可经验而非实证,它构建的量子时空连接不属于三维时空的范畴,人们不能按照常规去认识它。(微信 seaheart2)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六):对于超验现象的有力证据 新的物理图景和世界观

  王蒙老先生有个非常精妙的论断,他说,“人类的问题总结起来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比如探索终极意义、人生价值等。”(出处未考)

  郑也夫提到,现在的世界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状况,“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这个世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个世界发生了一个从古至今整个在人类的进化史上都没有发生过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变化首先发生在北部世界,接着也开始降临在南部世界,是什么样的变化?就是温饱大体解决了,温饱在北方的世界已经解决,在南部世界也越来越开始解决。这事说得很轻松,但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个从上个世纪中叶往前推全部的人类历史都是残酷的生存竞争,为生存而挣扎,艰苦的奋斗,应该说全人类各个民族曾经提出的主导的人生观,都是建立在这样的一部历史这样的一个基调之上的。”

  这种由于工业革命开始的生产力的空前解放造成的全部地球人都基本能吃饱,而且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吃撑了的状况,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似乎越来越多比例的人发现,只是吃饱穿暖有得玩,自己只是快了,但似乎没有真正“幸福”,内心深处似乎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不是吃喝玩乐所能填补的,这就出现了无聊感,空虚感,无意义感。

  这种对于人类存在的无意义感的社会思潮反映到文学上就如艾略特的《荒原》,海明威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哲学上就是海德格尔搞起的存在主义,这种主义认为呢,人确实是存在着,然而人的这种存在是一种注定要承受一种极其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是注定要死的,对于这种自我存在之必然的陨灭的焦虑是一只萦绕在人的心底的(虽然多数人似乎都能泰然处之,表现得好不顾虑),所以他认为是死亡定义了生存,知晓死是明白生的关键。所以,这世上真正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存在”? 类似的,其实就是叔本华早就说过的,

  “除了人之外,没有生物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惊讶。当人一开始有意识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存在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似乎不需要什么解释。但好景不长不长,当人有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惊讶就开始了,而惊讶也就是产生形而上学的原因。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一直思考就是因为惊讶。人的智力越是低等,他就越不会对存在感到迷惑,但是,当他的意识变得越来越清醒,他就越发会被存在之谜牢牢抓住。”

  当然许多人可能会采用罗素的立场,世界就是这么存在着,没什么好解释的。

  但仍然有不满足于此,而是试图理解,试图寻求一些更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对于人的存在之谜,世界的存在之谜,如存在主义所强调的,这种存在的无意义感的根本是因为人注定一死,于是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最后的时候都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你的任何理由在面对自我的绝对毁灭时都显得脆弱无力不值一提了,就像你走上战场,却忽然发现自己扛了一辈子的枪居然没有子弹那样。社会建构以及人类文明的的一切活动,尤其宗教,都是试图缓解死亡造成的存在焦虑的。那么,人到底是不是简单的一具具“肉做的机器”呢?意识到底是不是完全只是大脑的副产品,是不是完全可以由还原论解释呢?是不是像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所豪迈宣布的那样,“你,你的快乐和悲伤,你的记忆和野心,你的自我身份感和自由意志,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大堆神经细胞以及构成它们的分子的行为而已。”

  熟悉科学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他说科学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的,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之前被认为是不可解释而被忽略的异常现象的现象被逐渐纳入新的解释理论框架里,旧有的假设就会被修正或替代,科学因而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异常的”科学证据似乎就在说明,意识并不等同于大脑的生物化学活动,而人的生物躯体的凋亡也似乎并不等于意识也随之而毁灭,于是寻求意义的人们似乎又燃起了希望,而这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所谓“新时代”运动。

  这本《缠绕的意念》就是试图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去解释许多被排斥在主流科学之外的所谓“异常现象”和“超心理学”的。和我国八十年代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热不同,此书作者是一位受过电子工程技术系统训练的科学家(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控制论和控制系统,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获得,并于该校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以及美国通用电话电子公司的研发部从事高级电信系统近10年时间,负责网络操作中心人机界面的设计,并为复杂的人机界面发展出一种快速的原型系统(那时候还没有微型计算机)。

  他从小就对存在和意识这些问题感兴趣,所以在历经数次职业转换后他现在任职于思维科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该机构于1973年由参与阿波罗14号飞船飞行的宇航员Edgar Mitchell创立)。

  这本书介绍了许都类似特意功能的现象,比如遥视,梦境中预知预见灾难或亲人离世等,直觉,“心有灵犀”的巧合(你正在想某人,他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全球集体意识在大灾难事故前的反常(比如911前)。类似的证据虽然一直都被反对超心理学研究的人认为是有争议的不可靠的,如维基百科说的,对他的研究中所采用分析方法上可能存在漏洞的指责。但据我所知,包括濒死体验,声称记得前世的儿童,还有安慰剂效应等等被传统医学视为“异常”而忽视的现象从上世纪50年代Ian Stevenson的研究开始已经积累了大量无可反驳的实证证据。如果说迪恩雷丁的过于倚靠严格的实验室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可以成为反对者的攻击对象,那么其他一系列研究就是几乎不涉及数学上的分析花招进而只有坚实的物理证据而无法反驳的了。

  这一系列的在传统的假设上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正在挑战着传统的心脑和神经学认识,而量子力学和相关基础物理学领域的发展也肯定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认识世界之本质和我们自己之本质的新的图景。

  而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空前的爆发,人们在沉浸于这种满足的同时却愈发空虚。人们究竟是在寻找着自己以及世界存在的意义的,然而这意义不是物质和各种欲望的满足可以解决的,宗教或许有用,但宗教在发达国家的日渐式微也可见一斑。现象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理性相信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只是需要不断的研究和积累,而这或许是几个甚至几十个世纪的人类所努力的,所以不存在“超自然”的现象,因为一切都是在世界这个自然存在之中,这自然也包括“上帝”自己。如杰弗逊所言,“这所大学将建立在人类心灵之无限自由之上。在此,无论真理将我们引向何方,我们永不畏惧。只要理性还有去战胜它的自由,我们就绝不允许有任何谬误之存在”。只有现在的理论框架无法解释的现象,没有不可知,只有暂时的未知,而现在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也正在酝酿了。

  “漆黑的秋夜,一醉汉爬在路灯照亮的落叶上翻找东西。一女人过来问,你丢东西了?丢了钥匙。掉在这路灯下了?不关你事,但我钥匙掉那儿了。晃悠的手指向路的另一侧,漆黑。掉那儿了,那你为啥在这儿找?因为这里亮啊,而那边太黑,那儿啥也找不到。这是第六章的一个笑话。作者说抑郁症和自杀率在二战后的西方世界稳步上升,而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购买能力却是之前的两倍。媒体刺激公众的攀比和购物欲,但是一个无止境的人造的追逐幸福的怪圈,好比那个醉汉在人造的路灯的光源下找寻丢失在黑暗里的钥匙,只是饮鸩止渴而已。 ”

  从中文版译文的语言流畅性和脚注以及注释的丰富可以看出译者和编辑的用心。对于普通读者,尤其是如我自己这样数学不太好的读者,在阅读书中很多统计分析和图标注解和有关物理概念时候可能会有点吃力,这可能是此书也是许多严肃的科普书的难免的尴尬之处。但此书对于许多涉及量子力学的许多概念都给予了比较好的介绍,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的,在列举了许多对“超验”的严格实验和研究之后,作者在最后几章提出了自己对这些现象的一种理解或者说一种模型。因为在准备考试,所以只能给予一个概括的印象性的评价。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因为至少可以给出对所谓异常但有趣的现象的不同于神秘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尝试性的现代科学角度的解释。

  可见笔者翻译的有关该话题的文章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七):缠绕的世界

  今天收到《缠绕的意念》,应编辑要求写在阅读之前,先界定我对此书的基本态度和观点,也许有越出著作范围和不同之处,敬请谅解。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量子现象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特征,万物在量子态下发生缠绕是自然现象,只有在知觉的意念层面,人的意念缠绕才会被经验到、感觉到,也只有具备意识的人才可能通过自身的量子纠缠解开量子之谜。所以心理学与量子力学的关联将成为科学的必然趋势,我出于直觉和精神的渴望意识到这是人类打开未来世界之门的钥匙,也许这本身就是我的意念缠绕的结果。

  科学一直困惑于在实证认识上的局限,因为我们这个宇宙96%是在人类认识视野之外的,被人忽视而缺失的这部分现称为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而它却蕴含着宇宙结构和演化的全部秘密和全新概念,超级保守不为人知地存在宇宙中百多亿年,这类神秘的存在才是解开存在之谜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怀疑现在对物质世界的解读是否是错误的?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建立在差异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分类万事万物不同的部分,认为相同的部分都是一样的,不是认识未知事物的重点。就在不久之前,分子生物学家还把大段相同的基因序列当作“垃圾DNA”,因为确实没人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用?现在,他们惊奇地发现,人、鸡、狗、鱼的大部分基因有着很强共同点,而且这相同的部分存续了数亿年,它们才是构成生物的根本属性。之前关于DNA中哪些是重要部分的假设是错误的,差异性只占物种的很少部分,共同性才是构成存在的基本元素。我们需要了解持续数亿年演化构成存在的共同特征,才能认识存在之谜。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处在宇宙中的物质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特别在量子化状态下,万事万物相互缠绕、相互关联可能是宇宙的基本特性,通过量子纠缠构建起的三维时空将整个宇宙绵延成统一的整体,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可知,如果所有的能量和物质都产生于那次最初的大爆炸,表明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整体的、深度关联的现实当中。

  也许量子缠绕为这个世界提供了共同的基础,相似性才是宇宙存在的秘密所在,而微小的差异才构成大千世界,但本源性的如如不动才是存在的决定性力量。量子缠绕是普遍存在的,实验可以观察到亚原子状态下粒子缠绕现象。人作为有意识、可表述的高灵生物,惟有从精神层面对自身的这种量子缠绕现象进行观照、记录,可以为科学开启通向未来的另一扇门。意念缠绕不是三维时空的现象,表现为没有时间差、没有距离感,无论多远,瞬时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直觉告诉我这是人类进化的方向,量子纠缠是科学研究需要突破的领域,意念缠绕一旦得到强化和掌握,人的这种精神能量可以连通宇宙万事万物,达到中国古代所谓“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境界。(微信seaheart2)

  《缠绕的意念》读后感(八):现实世界自己所创

  你做过很多事去过很多地方遇见过很多人发生过很多故事,此时你又回到了小时侯经常走的路和小河流,河水不停的流,请问这还是小时侯的河吗?你还是原来的你吗?光子不仅在空间上与自身缠绕也在时间上与自身缠绕。现实是由观察本身创造,观察到的现实完全由观察者掌握的知识创建。很小有人相信,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预先按排好的,或者我们根本没有自由意志,当然必须表现得像有自由意志否则被认为心理有问题,但是即便做出让步,就像某神经科家学坚持的那样,所谓自由意志也不过是一种幻觉(比喻你看了几部电影去了几个国家后,当然经历是成长的一部份),在个人决定做什么和光子最后的表现之间存在的这种无法否认的关系表现在你的现时现实世界,观察不仅影响了要测量的东西还制造了它,以注意力意志力形式出现的观察也许能影响点什么,但现实处景都是累世积集而成的,思想转变的同时还要细胞活化跟随,怎样转境!?有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连接着本来应该分离的物体,两个独立的个体对彼此的了解都达到了极致在进入互相影响的状态后再分开,就会经常发生缠绕的情形这是特性。而未增相互吸引的量子也会穿越时间空间而形成来到你身边(如亲朋好友家人伴侣孩子宠物情人),有时我忍不住去相信创世主亘古不变的意志就是让一部分自然保持神秘以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希望和怀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