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怪房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怪房客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怪房客经典读后感10篇

  《怪房客》是一本由[法] 洛朗·托波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怪房客》读后感(一):到底是谁疯了

  这个世界有多疯狂,你的身边有多少危机,当恐怖时刻环绕着你的时候,你将变成什么,面对一群神秘邻居,到底是谁疯了?《怪房客》用完美诠释了这一惊悚故事,将人们一步步引向迷失恐惧

  洛朗•托波尔一个特立独行全能艺术家,涉猎多个领域小说诗歌、作词、插画、油画以及电影。他的代表作《怪房客》被译成各国文字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1976年将其改编成同名电影,并亲自出演男主角。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疯狂和惊悚的故事,最终也许分不清到底谁疯了,但其实疯掉的何尝不是每一个孤独灵魂

  《怪房客》讲述了特雷尔科夫斯基经人介绍搬进了一栋老式公寓,他的前任女房客因为跳楼而在医院生死未卜。他没有追究其自杀的原因就匆匆搬进了这个公寓,他想变成一个完美的租客,一切按照房东要求来做,不喧哗吵闹,不给别人造成麻烦,但在随后的生活中却处处小心谨慎胆战心惊。他的房间被人莫名闯入,东西尽失房主偏执的不让他报警,理由是会影响他在其他租客心中的形象。于是他变得极端压抑和孤独,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左右他,改变他,最终他陷入了疯狂,开始逃离这一切,但陌生城市里他又能逃到哪里呢。

  城市间陌生人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对于生活人群中的人们来说得到他人认可是融入这个社会的第一步。但当人们的关系充满了冷漠和不理解,那么孤独是必然结局。特雷尔科夫斯基是个极度在意别人想法的人,他想要尽快的融入这个城市,所以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他有着强烈自尊心责任感,所以当他发现自己朋友聚会会影响到邻居就毅然断绝了在家里组织社交的想法,他小心翼翼的维持着居住环境和谐友善,但却没有得到一点善意回应,在这份谨慎里他变得越来越孤独、胆小和压抑。

  环境的影响力巨大的,公寓里的每个人都极力营造一种扭曲、诡异氛围,将特雷尔科夫斯基的行动限定在一个恒定范围里,有些无法想象的改变在一步步发生了。一点点噪音,一些抱怨,一个个莫名其妙动作都足以逼疯一个压抑到极点可怜人。就这样特雷尔科夫斯基被他们改变了,但幸好他及早发现的,然后此时的他已经无处可逃。他变得不相信任何人,而这样一个已经变成一个扭曲和精神稳定的人又如何能让别人相信他口中一切呢?最终他依然没能逃脱邻居们的阴谋,从哪个注定的窗口跳了下去。读到这里已经为特雷尔科夫斯基的命运感叹了,但当结局出现的时候的,才发现疯狂远远不止这些,到底是谁在疯了,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想,这份犹疑和不确定,已经不单单是故事里的人闹不明白了。这应该算是结局的精妙之处吧,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疯狂而绝望

  俗话说吓人,吓死人,最恐怖的永远人心。人在社会中脱离不了群体,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被孤立最好的手段就是冷漠,在冷暴力的手段下一切阴谋变得不那么复杂困难,因为人心已经被击溃了,那么疯与不疯又有什么区别呢?

  《怪房客》读后感(二):当别人的意识入侵,你便不再是你

  一口气读完小说,仍觉不过瘾,看的过程中无数个疑问冒出来,墙壁牙齿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邻居为何要把他置于死地,为什么他会看见魅影,特雷尔科夫斯基是得了精神分裂吗?分裂出不同人格给自己下了一个陷阱,把自己一步一步拖向深渊?直至看见结局,躺在床上的特雷尔科夫斯基看见了床边的自己,与开头他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女房客如出一辙。一切问题似乎都开始清晰了起来。

  整本书以特雷尔科夫斯基为立场书写,但写的真的是特雷尔科夫斯基的故事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特雷尔科夫斯基的故事,外衣下藏着的分明是女房客的故事,邻居把特雷尔科夫斯基一步一步变成女房客,那何尝不是女房客自杀前经历的一切。

  女房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是她开始妥协的时候,她向邻居向房东妥协的时候,她不能发出噪音,她必须表现彬彬有礼修养良好,他们甚至规定了她换上拖鞋和睡袍的时间事实上,她也照做了,只有这样,她才不至于被邻居投诉不至于被房东赶出去。

  她的朋友想必和特雷尔科夫斯基眼中的同事一样嘲笑她不敢反抗听话得像只小绵羊言语中满是玩笑嘲讽。一面是自己颇为满意的住所,一面是可能会让自己露宿街头的自己也觉得过分的扰民行为,她能怎么选,她没得选。

  和朋友和同事渐渐疏远,她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慢慢变成了另一个人的,她变得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了。她开始疑神疑鬼,邻居的上门求助和请愿被她视为他们对她的警告对她的示威。家中的失窃她亦归到了邻居的头上,她的精神高度紧张,她有没有精神分裂?我想是有的,像我开头提到的那样,她的被迫害妄想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她深陷于邻居要置自己于死地的想法中不能自拔,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她分裂出另一个人格来伤害她自己,而当这个人格完成她的使命后,她更是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她想逃她要逃,可是她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她早已深陷邻居和自己设好的那个陷阱之中,她永远都逃不掉了。

  车祸发生, 她被送回公寓,那个她永远不想回去的公寓,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她只能任人宰割,与其任人宰割,倒不如自己了解的好。她一步一步走近那个窗户,然后跳了下去。可哪怕是自杀,她也要留下一点脏东西一点垃圾来宣誓她没输,可她到底是输了,倘若她没输,她不会跳下去。

  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意识对特雷尔科夫斯基和女房客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慢慢变成另一个人,失去原来的社交,一步一步把自己逼疯。而最可怕地方是我们以为那太夸张那只是小说但实际上却不断有人在重蹈这一覆辙,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怪房客》读后感(三):他人即地狱

  这是一个关于『他人即地狱』的故事。

  主人公特雷尔科夫斯基是一个温和善良,不愿沾惹麻烦青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租到了一间新的公寓。公寓的前任女房客不知何故从公寓跳下,在医院里奄奄一息。特雷尔科夫斯基搬进公寓后一心想做一个好邻居,却接连受到邻居们的投诉,紧接着他发现衣柜后藏着一颗前房客的牙齿,他的生活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像前房客,甚至他一觉醒来被拔掉了门牙,换上了女装……他才渐渐明白,邻居们正在把他变成另一个前房客,而他又是否能够摆脱前房客的命运呢?

  这个故事后来被罗曼·波兰斯基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大荧幕,并且获得了第2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这个故事显然是毫无逻辑可言的。为了表现现实荒诞和人的异化,小说将所有事物缘由都抹去了,因为这不是这本书的重点,如果带着理性和看故事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必然是索然无味的。因此我们不必太在意它的情节,倒不如来讨论它对氛围的营造。

  前房客在公寓跳楼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特雷尔科夫斯基的心上。

  起初,作为一个善良且好相处年轻人,特雷尔科夫斯基曾经去往医院探望过这位素不相识女人。她全身缠满了绷带,像一具刚下葬的木乃伊。他注意到她独独缺了一颗门牙,『她困难地呼吸着,嘴巴大张,像是白色织物间的一口黑井。』

  而当他发现前房客的牙齿的时候,他又『清晰地回想起上门牙的空缺,就像是牙齿构成的城墙上的裂口,死亡从那里钻了进去。』

  在《怪房客》里,生命与死亡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在特雷尔科夫斯基与新相识的斯黛拉欢愉的时候,他又想到了前房客西蒙娜•舒勒。『「也许她此时此刻正在死去?」』

  在西蒙娜的葬礼上,他感到浑身自在,他仿佛看到被盯上的棺木,落在棺材上的泥土尸体被蠕虫慢慢分解。他试图回想曾经看到的性感女郎,曾经听到过的怀旧老歌,他哼唱起『你的性格有点糟糕,这没什么不好……』但是这首歌对他没什么作用

  他最后只得想象死亡本身,为死亡找到一个温和的化身才感到振作:

  死亡,就是大地。从它身上冒出生命的苞芽,想要不辞而别。它们对准了天空。死亡放任它们,因为它喜欢吞食生命。它只是看管着畜群,等到牲口长得刚刚好,它就像吃甜点一样大快朵颐。它会慢慢地消化这些回到它肚子里的食物,像一只大母猫那样幸福满足

  我们的主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便是如此,死亡会在生命中无时无刻的出现,但并不需要太过担心,毕竟你可以通过幻想来消解这种寒意

  但是,《怪房客》所要探讨的是更可怕的事情

  公寓唯一的窗户正对隔壁楼房厕所的气窗,相互之间可以看到彼此。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来讲,这样的房子是断断不能要的,但是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别无他选。

  在看房时,看门人就曾经猥琐而神秘地提醒特雷尔科夫斯基这里可以看到『无限春光』。一开始他试着抵抗这种窥视的欲望,然而这个位置实在是太好了,他开始满怀热情观察在对面厕所里的陌生人。有些人正常地宽衣解带,但还有一些人只是站在那里,没有任何不体面举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即使特雷尔科夫斯基特地准备了望远镜也没能弄明白他们究竟在干什么,也从未能和那些人打个照面。唯有一次,当他赶到那里时,房东齐先生正从厕所里出来。这很奇怪,因为齐先生的公寓里有自己的厕所。

  不要忘了厕所与公寓是可以相互看见的。

  当你以为自己在窥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正在窥视你。通过在场与不在场的转换人生舞台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看门人和齐先生给他施加一种房子很难找的压力,胁迫他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范。

  他试图讨好邻居们,垃圾是自己的最为低下,得偷偷摸摸地去倒,晚间应该换上软拖鞋,以免打扰到别人;他安安静静,可邻居们投诉他发出噪音;他的公寓被偷了,房东却阻止他报警;他善心大发也为了表明战线,没有在赶走其他房客的请愿书上签字,结果却发现被赶走的房客在除了他家以外的公寓门口都拉了屎,无形中将他变成众矢之的;他在衣柜后面墙上的洞里挖出一颗前房客的牙齿;他慢慢习惯去前房客爱去的餐厅,在侍者的引导下点前房客爱吃的茶点;他大病一场,脑海中出现疾驰的列车勇猛骑士,和变成动物的人。

  终于有一天,主人公在厕所的墙洞里看到了已经逝去的前房客。

  他把脸贴到窗玻璃上。这时,她仿佛察觉到他的存在,慢慢地把脸转向他。她开始用一只手解开脸上包着的绷带。她只露出了下面半张脸,直到鼻下。她的嘴咧出一个可怕的笑。她停住了。

  你以为这就是最令人害怕的,这不是。

  让他不安的是在看到她时的一种奇怪感觉。有那么几秒,他觉得自己瞬移到了厕所,并从那里看着自己公寓的窗户。他在那里看到,有个面容和他相像真假莫辨的男人鼻子贴着窗玻璃,眼睛因为惊恐而突了出来。

  在这种看与被看,在场与不在场的视角转换中,人的精神正在逐渐被异化。邻居们用各种手段影响着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当主人公觉察到时还是有过反抗,但天性不爱惹麻烦的温吞性格最终还是占了上风,就此回避。于是他慢慢地在这样的环境里温水青蛙,在他人的指引下慢慢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他人即地狱。

  『我』不再是『我』。

  这其实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尤其是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生活与工作中,过分在意他人眼光,力求表现一个谦逊有礼逆来顺受的形象,并不是一件好事。当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左右你的行为,影响你的思维的时候,也正是你逐渐失去自我,坠入地狱的时候。

  九型人格测试说中立善良的人才是最容易被骗的。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种人纯真并且不愿卷入到什么纠纷里面去,像特雷尔科夫斯基一样。所以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跟随某人的意思改造原本的自己。

  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缺陷在于,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改变的时候,会幻想着能将自己的堕落和可怜包装成急速改变自我的残忍,好让那些改变他的人感到愧疚

  就好像特雷尔科夫斯基从商场买了丝袜高跟鞋,心里想着『让他们看到因为他们的错我都变成了什么样,让他们惊恐羞愧。让他们再也不敢面对我。』

  然而实际上,这样做只加速了悲剧的到来。特雷尔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被拔掉了牙齿,像他的前房客一样。

  变化得越快,行刑的时间也越来越快。『他应该反过来让他们看到离成功还很远,他们还要下很多功夫。把特雷尔科夫斯基变成西蒙娜·舒勒没有这么简单!』直到疯狂的边缘他才明白,然而已经太迟了。

  永远不要期望他人有和你一样的自觉与怜悯

  也或许他人的自觉与怜悯从来不会用在你身上。

  在社会中,多少会遇到他人的意志和自我的意志相悖的时刻,要分清何为『他』,何为『我』是不容易的。在他者的注视下,作为我的自由往往被夺去了,不再具有超越性,而是成为他人眼中的主体,『我』的意志将受到他人的干扰。

  『他人即地狱』确实无可避免,但至少我们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看清楚『我』是谁。

  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成为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怪房客》读后感(四):荒诞诡异中的人性变异

  说起洛朗•托波尔,中国读者未必熟悉。但说到他的小说《怪房客》,许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因为波兰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法国著名女影星阿佳妮主演,该片被誉为20世纪经典悬疑恐怖片,知名度颇高。有道是:文学是电影之母。电影再好看,但无法完整呈现小说原作中包含的丰富信息及联想空间,最好的办法还是阅读原作。

  《怪房客》讲述了一个带有悬疑恐怖色彩的故事:特雷尔科夫斯基经朋友介绍搬进一栋老式公寓。前面一任女房客西蒙娜从窗口跳下去,生死未卜,正躺在医院中抢救。她为什么要跳楼?特雷尔科夫斯基带着疑问去医院看望她,由此结识了西蒙娜的女友斯黛拉。从斯黛拉那儿,他了解到西蒙娜是书店营业员,喜欢独来独往,并没有什么认真的感情经历,因而排除了为情所困而自杀的可能。不久传来了西蒙娜的死讯,特雷尔科夫斯基心灵受到触动,但依然举办了一个家庭晚会,请来朋友庆祝乔迁之喜,却因声音太响遭到邻居投诉。他想安安心心过日子,但接下来发生的各种怪事却让他不知所措,一步步被逼入恐怖与绝望的深渊。他在墙洞里发现了两颗西蒙娜留下的血淋淋的牙齿;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他的房间,偷走了他的两个箱子;最让他惊奇的是,他竟然发现对面大楼里有个女人长得跟西蒙娜一模一样;他发高烧,烧退后竟然在镜子中认不得自己了,原来有人趁他昏睡时给他换上了女人的衣服,给他抹了口红,涂了粉底和假睫毛膏……

  表面上看,《怪房客》是一部悬疑恐怖小说,但那只是披在这部小说身上的一件外衣,发掘一个怪异荒唐的生活环境中被压抑的人性以及人性的变异,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特雷尔科夫斯基进入的是他自己压根没有想到的世界,那里充满了了算计、猜疑和恐惧。在庆祝他乔迁之喜的家庭晚会上,有女孩主动向他投怀送抱,但他明白她刚刚与丈夫离婚,房子归了前夫,她并非出于情爱,而是冲着他的房子而来。一个带着残疾女儿的女人战战兢兢地来找特雷尔科夫斯基,有人告发她深夜喧闹,她以为告发者是特雷尔科夫斯基,他对此一无所知。告发者其实是一个单身老女人,她处处刁难这对可怜的母女,处心积虑地要将她俩赶出这幢公寓。特雷尔科夫斯基逃离了让他晕头转向的公寓之后,情不自禁来到与他有过一夜情的斯黛拉家,他以为这是他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想不到房东跟踪而至,让他心惊肉跳,怀疑是斯黛拉出卖了他,只得再次落荒而逃。

  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特雷尔科夫斯基所在的这个灰暗诡异的生活环境,就是对萨特这句名言活生生的写照。陷入一个以邻为壑、以人为壑的世界里,注定了特雷尔科夫斯基命运的荒诞与悲剧特性。托波尔用亦真亦幻、悲剧与喜剧交织的手法,将主人公一步步逼入绝境,让人透不过气来,凸现了这种荒诞命运的残酷性。特雷尔科夫斯基逃离斯黛拉家后,恍恍惚惚中在马路上被一辆汽车撞了;好心人将他送到医院,他却认定这位好心人是要谋害他的杀手;在强行送他回家的路上,他暴怒地向司机扣动手枪的扳机,司机嘲笑他的玩具枪根本没有杀伤力,还假惺惺地安慰他“别哭,你可以买把新的”;被强制送回家后,他看见了三个戴着面具的男人,其中一人长得很像他,他还听见了刽子手的马蹄声,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从窗边栏杆上掉了下去;醒来后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他一身女装,警察嘲笑他是因为怀孕才跳楼的;小说的结尾,斯黛拉来医院看他,但她叫的是西蒙娜的名字,逼得他发出令人疯狂的尖叫……

  特雷尔科夫斯基曾经发誓要抗争这诡异可怕的环境,为捍卫自己的生命而“战斗到最后”;他甚至用默诵乘法口诀和拉封丹寓言,“高声总结起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形势”的方式让自己的理智保持清醒。然而,这一切显得是那么可笑,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病态的环境仿佛有一只精心算计的手,对他招招见血,步步惊心,决意要将他变成西蒙娜,彻底迷失自我。

  人的焦虑、孤独、异化与迷失,往往来自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命运的无法自主。

  《怪房客》读后感(五):失心疯

  这是一本有毒的小说。当读者顺着主人公特雷尔科夫斯基的思路一步步去揣摩和探测周遭的人,并设身处地的认为“如果换做是自己,恐怕也会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中毒了。就像书中特雷尔科夫斯基重蹈前房客舒勒小姐的覆辙一样。

  至于我们的前房客舒勒小姐,也是一个谜。书中对她并没太多描述,信息多是从她的好友和身边的人口中获得,总结来讲,舒勒小姐是一个规矩、开朗、招人喜欢的女孩。这样的一个女孩,又怎么会跳窗自杀呢?看上去是几何问题,实际上是函数问题。也许,我们从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就已经被书名蒙蔽了。

  的确,书中有一些看似奇怪的人——贪财却爱讲漂亮话的房东齐先生、冷漠的看门人、为了显示权威而故意惹怒邻居的同事西蒙、可爱的肉弹斯黛拉小姐以及那些面无表情的邻居们等等,但这些人在我们身边又何尝不是存在?如果只是因为外界的规矩或是压力,就足以让特雷尔科夫斯基发疯的话,不妨我们把书只看开头和结尾来最直接的看看特雷尔科夫斯基的改变吧。全书的前几章,主人公都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出现,守规矩,十分懂得谈话的技巧并且还很擅长撩妹,深谙世事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老练,那么后来呢,最后几章里,他丢了一颗门牙,穿着女人的衣服,不再相信任何人,还从窗户跳下来两次才算罢休。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所能做出来的事情,如果只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那他为什么没有换个地方重新来过的勇气,而要以命相抵?

  综合舒勒小姐的遭遇一起来看,问题似乎并不是出在邻居们身上,而是在他所住的房子本身。

  这所房子是有问题的,按我们的话说,就是有脏东西。那么,脏东西在哪里?首先,就是墙里的那颗牙,书中并没有直接说明,那颗牙属于谁,只是臆断好像舒勒小姐少了一颗,怀疑是她的,放在墙里面。有一种说法,人死去后,如果身体的一部分留在某处,他的灵魂也会寄托在那里。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房子收走了房客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永远的契约。这个说法是站得住脚的,特雷尔科夫斯基的牙齿也放进墙中后,两颗牙齿便都不见了(被换成两颗犬齿)。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邻居们的恶作剧,这事太诡秘了。同样,还有特雷尔科夫斯基在房间里看到了各种异象,那些不为上厕所只是思考人生的邻居们,一个个面无表情仿佛失心人一般,还有第十七节里后院上演的那出好戏。这些反常骇人的景象,才是击碎特雷尔科夫斯基理性的重锤。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是在他闲来无事开始观察这间屋子后。

  全书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这个侵蚀心智的过程,作者很有耐心的循序渐进,从最开始乔迁派对造成的不良影响,到阻断特雷尔科夫斯基退路的失窃事件,再到被投诉的老妇人还有她那可怜的残疾女孩,这一切都在影响着特雷尔科夫斯基放弃固有的生活方式,转而去适应房子的节奏,身边邻居的节奏,当他连习惯抽的烟和吃食都随着改变后,特雷尔科夫斯基便已忘记他最初的样子,在他穿上女装时,就已经变成了下一个舒勒小姐,或是再前任的房客了。如果事情只是一味得朝着癫狂发展,那也是无趣,作者巧妙得安排了一场特雷尔科夫斯基找回自我的好戏,这显然激怒了房子,在一场大病之后,特雷尔科夫斯基完全丧失了理智,他反抗的方式正中下怀,当他喷着血再次爬上阶梯,控诉着周围邻居们的种种罪恶时,他是不是清醒的,我想即便这时候,他也还是清醒的,只是所见所闻已经扭曲了三观,他不在遵循世俗常理,不再拘泥于既定的规矩时,他是清醒的,他想用自身的毁灭来抵抗这种变化,证明自己还是清醒状态下做出的合理的判断和行动,只是在别人看来,这个人已经疯了。书到此处,颇有洛夫克拉夫特的味道,在一次次意识冲击下,旧有观念动摇进而粉碎,在混沌中走向灭亡的末路。

  最后那个很卡夫卡的结尾,再次将小说提升了一个高度,这种开放式结局,不再有常理和对错,谁是特雷尔科夫斯基?谁又是舒勒小姐?那张呜咽转为尖叫的口,已经再无法言语。

  《怪房客》读后感(六):谁疯了?

  2016.04.27 第一次读

  跟着特雷尔科夫斯基的视角不断深入,感觉周遭环境不对。但是他看到的那些东西也太过诡异了吧。渐渐开始怀疑,有问题的到底是谁?邻居?特雷尔科夫斯基?

  “他不再去找以前的朋友,他再也不去以前喜欢去的地方。他在消失,一点一点地,被邻居们擦除。他们在他原有人格的位置上画上的,是西蒙娜舒勒鬼魂般的身影。

  我必须找回自己!

  为什么是他,仅仅是他而不是别人!是什么让他与别人不同?什么是他的参照,他的标签?是什么能让他说:这是我,或者这不是我?他找不到,他不知道。他回想起了童年。受到的侮辱还有想到的注意,但他没有找到独特的地方。”

  这段让我想到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当时太小,看的也不完整,现在记得的是残片的残片。

  主角是方中信和钟丽缇。前面方和钟浓情蜜意,突然某天早起,钟发现方不见了,苦寻未果。渐渐发现,不仅仅方像是完全不曾存在过她的生活中一样,她自己的身份也像是被擦除了。她究竟是谁?

  后面揭谜,这是方参与的一个team对钟做出的实验。钟最后疯了。

  《怪房客》读后感(七):困兽之斗

  文/ 海蓝蒲雨

  世界上最可怕的莫过于人心。表面的恭维,内心的憎恶,行为上的诡异,心理显现阴暗。在灼灼不安的世界里,遵循内心且不随波逐流,静怡安逸且不打扰他人,心灵流浪在盛世桃源之中,身体踟蹰在大都市里,显得格格不入且不入流。既要保持合群入世,又要秉承内心希冀,左右难以逢源。用老话来阐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托波尔的《怪房客》是一部黑色幽默、荒诞不经却令人惊醒的一部作品。特雷尔科夫斯基经朋友介绍入住了一间公寓,前女住客从公寓的窗子里坠落而亡。入住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不能在自己家发出一点儿的噪音,按照女房客的口味提供餐点,将他打扮化妆穿裙子等等。特雷尔科夫斯基在渐渐失去了自己,被邻居们“改变”成了前女房客的模样……

  特雷尔科夫斯在《怪房客》里的事情放到现在,依然非常抢眼。放眼望去,在世界上多少个地方发生了如此怪异怪诞的事情,甚至要委屈去接受一些不合理但自成一文的规则,让自我变得不“另类”。身心都被困住,如困兽之斗。要么改变世界,要么被世界改变。大部分人的选择都遵从后者,这样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且自以为是地融入进去。在那座公寓里,所有人都被“同化”了,且有同一个目标,遵循着共同的“规则”。当房东罗列出各种规则,这场惊心动魄异常诡异的恐怖之旅开始了。

  家是一个放松舒心的场所,当在地板上小心翼翼移动着步伐,害怕音乐的声音太大不敢开,晚上的消遣控制在看书。这不是在生活,是在被囚禁。特雷尔科夫斯基的生活被这所公寓隔离开来,不敢踏出家门一步,不敢邀请朋友到公寓来,不敢制造被邻居投诉的噪音,不敢穿自己的鞋子在家里的地板上走路……他如一个操纵的木偶,“执行”着他的生活,一步步走入疯狂和痛苦的深渊。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我们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的行为被别人耻笑,或者当成把柄拿来示众。我们善于察言观色,从他人的行为里进行总结,规范化行为,努力融入大环境里。有谁想过,这个规则或者条条框框是对的,是从内心想要去遵从的,还是道德上不可触碰的底线?人们墨守成规,当有人触碰到时就开始打压直到对方屈服不反抗。逃离却无法躲避,哪里都是。

  大环境下的同化,或者是不同种族的融入,或者是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辗转,都能够体会到人与人制定的“规则”。掩盖的背后有多少是跟利益相关,又有多少与人心相悖?安心立命之本,随心立意之心。唯有那最后一声惊天的尖叫不被束缚。

  《怪房客》读后感(八):独立人格的天敌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必须符合某一种生存法则。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规则也相应改变。

  一个人能不能独立生存,取决于他是否有独立人格。小说主人公特雷尔科夫斯基属于典型的依赖型人格:为别人活着,将自己的存在价值自降至最低。在剧情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发现,是他自己臆想了这种种迫害:朋友的帮助与嘲笑;前房客的怪异出现;而当特将粪便移到自己楼层门前时,又会让读者多么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同时,在小说结尾,通过看到另一个自己在自己的病床前假装怜悯,来告诉读者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他自己。只有这样的人格特性,才会演绎“他人为地狱”的人间悲剧。

  读完本书,不禁想起《局外人》和《月亮与六便士》,人格特症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这也很好证明了本书塑造人格的成功之处。

  《怪房客》读后感(九):“正常”世界中的“奇怪”人类

  “正常”世界中的“奇怪”人类-评《怪房客》

  文/信实的精灵

  曾经在豆瓣上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帖子:“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的奇葩邻居们”或者“吐槽一下你的邻居们曾经做过的让你觉得瞠目结舌的事情”,于是一大堆人都开始疯狂发帖进行回复,不管自己的邻居们或者室友们是否“奇葩”。这就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存在于环境当中,我们在影响着和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环境的同时也在收到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不过很多时候外在的影响总是没有那么明显,总是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种的感觉,默默行进着。又或者在年轻人当中最常说的另外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过貌似都需要时间的积淀。然而在法国作家洛朗•托波尔(1938—1997)的笔下,一个看似“奇怪”的人生存在于一个看似“奇怪”的世界中,于是,他没有改变掉自己的环境,却被环境彻底改变了。

  托波尔是一个在同行人眼中被认为是特立独行的全能艺术家,涉猎多个领域:小说、诗歌、作词、插画、油画以及电影。托波尔的个人风格极为突出,这有点儿类似于他这部作品的男主人公,怀疑却又带着坚定的主人公,总是有着审视世界的眼光。他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来审视一个既温柔又残酷的世界。当然,这本他的代表作《怪房客》被译成各国的文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金棕榈奖、金熊奖得主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1976年将其改编成同名电影,并亲自出演男主角,法国最美女星之一阿佳妮倾力出演,作为20世纪经典悬疑恐怖片的代表使得这部电影名声大噪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眼光再一次关注到这本书里面所描写的故事当中。

  《怪房客》完美诠释了萨特口中的“他人即地狱”。所谓的恐怖和怪异,是人类在自己的心理因素作祟的情况下,还夹杂着太多一个人不为人知的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最终这对于自己来说,是喜是悲?我们不得而知,对于作者笔下的这个人来说,简直是如地狱般的经历,因为他的心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人人都有一个讨厌的邻居,可能就是你。。。”最开始我以为特雷尔科夫斯基就是这个所谓的讨厌的邻居,因为他看似很孤僻,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积蓄,甚至于没有什么自己的朋友圈子和工作圈子。

  特雷尔科夫斯基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搬进了一栋老式公寓,前任女租客躺在医院中生死未卜,她是从租住房间的窗口跳下去的。她为什么要跳楼?特雷尔科夫斯基无暇顾及。他请来朋友庆祝乔迁之喜,却因声音太响遭到邻居投诉。他想成为一个完美房客,但事情发展偏离了他的认知。

  接下来,各种怪事就开始层出不穷:首先他知道这间公寓的前房客是因为从房间的窗口跳下来而死亡的,然后他去看望这位前房客,作为她为自己让出房间的感谢。然后,他发现自己的房间被人强行闯入,他想要报警,却被房东喝令禁止(这个时候,他开始疑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他自己奇怪,还是周围的世界奇怪?);他在房间的墙壁上发现一个洞,从里面挖出鲜血淋漓的牙齿(他一度想当然地认为这颗牙齿属于前房客,并且是被人强人打掉,然后藏于这个地方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他能够发现,并且开始对周围戒备重重)。

  很快地,他看见一个和女租客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了对面大楼,这个人究竟是女房客自己(他心里面很清楚,女房客已经跳楼身亡了)呢,还是有人故意故弄玄虚,目的就是要摧毁他脆弱的心灵?;甚至于还有人趁他睡觉时给他换上了女人的衣服(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难道是特雷尔科夫斯基自己疯了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幻想吗?)……他突然明白,这栋楼的居民是想把他变成原先那位女租客的样子!并且从他开始有这个想法之后,他喜欢找到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并且故意逆着周围人们的心意反其道而行之,期待着借助于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眼前的现状,或许还能找到前房客舒勒小姐死亡的真正原因!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切都是他的妄想还是现实?疯了的是邻居还是自己?特雷尔科夫斯基走到窗口……最终他的现场竟然是跟前房客舒勒一模一样,他从完全相同的地方跳了下去,至于最终的结果,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留给我们自己去想象。舒勒小姐的死亡和整栋公寓里面的住户有没有直接的关系,主人公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证明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是他自己的梦魇,也是整个社会的梦魇。

  有人在问,是作者主人公自己本身就有被害妄想症呢,还是他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如履薄冰的环境当中?换而言之,关于邻居们,关于自己周围的朋友们,我们总能听到太多不一样的声音,甚至于有强加给我们身上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对待?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他的书《为什么我们爱得这么累》中讲到,究其原因,我们对一切事物甚至于包括爱情感觉到累和疲惫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都病了。甚至于在这个社会尚且正常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或多或少生病了,不是身体上的肉体性的疾病,我们根深蒂固的心理性的疾病。

  当然,作者也同样陷入推理悬疑小说的俗套,从一个人的“意外”死去开始层层抽丝剥茧,一直到事情最终的真相大白,这几乎是作者沿袭着推理作家笔下的故事俗套,然而结局却并没有给出我们答案。

  法国作家的作品,当我们看译作的时候,很多时候有着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场景和翻译,然而夏旻艳的翻译几乎算是很精准地还原了原著的味道,在一个看似“奇怪”的世界中,用奇怪的语言诠释着“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本由日常生活构筑起的梦魇的书,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怪诞的人物配合着荒唐的悲剧。那些陷阱或真或假,把人一步步引向迷失,眼见的一切只有“恐惧”。想要打破恐惧,你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本书留给我们最大的思考。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怪房客》读后感(十):托波尔、波兰斯基、卡夫卡以及特雷可夫斯基

  洛朗•托波尔这个名字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知,打开中国维基页面,寥寥几行字。关键词包括:插画、超现实主义、犹太人、电影等。人人都知道罗曼•波兰斯基有部电影叫《怪房客》,但不会有多少人留意到它是改编自托波尔的同名小说。

  那波兰斯基为什么独独挑中这本小说?可能是两人相似的经历。托波尔是第二代波兰移民,出生在巴黎,纳粹占领法国后,他们家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躲藏在另一个法国城市——萨瓦;波兰斯基同样是犹太人,出生在巴黎,后移居波兰,还进过集中营(比托波尔倒霉)。

  托波尔笔下的主人公同样有着作者的影子:特雷科夫斯基,一个十分典型的东欧姓氏,虽入了法国籍,但始终和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小说中用了各种细节来表现他的手足无措,以及腼腆内向的性格。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感受促使波兰斯基选择了这本小说,并且出演了男主。于是,文字和影像,小说和电影,现实和虚构,托波尔、波兰斯基和特雷科夫斯基缠绕在了一起。

  人们常常拿托波尔和卡夫卡做比较,认为托波尔继承了“卡夫卡的传统”。巧合的是,本书的法语版封面就用了托波尔亲绘的卡夫卡插图(中文版沿用)。小编斗胆猜测可能有几种用意:其一,暗示《怪房客》是一本卡夫卡式的小说。其二,小说中有一段人物描写的确和这幅画很像:

  “在他眼前络绎不绝的脸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仿佛顶着这些脸的人们都站在传送带上一样。有着蛤蟆一样突出的大眼睛的脸,刻薄的人那瘦削的脸,畸形婴儿一样硕大柔软的脸,公牛般的脖子,鱼鼻,兔唇。眨眨眼睛就能想象眼前只是同一张脸在慢慢变形。特雷尔科夫斯基对这些脸如此地奇形怪状感到惊讶。火星人,他们都是火星人。但他们对此感到羞耻,所以他们就想掩盖事实。他们将自己骇人听闻的怪异比例一劳永逸地命名为匀称,将他们不可想象的丑陋命名为美丽。他们从别处来,却不想承认。他们装作天生在此。一面橱窗玻璃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也没什么不同。一模一样,就和那些怪物完全相同。他和他们是同一物种,但不知为什么他被撇在一旁。”

  虽然托波尔和卡夫卡都感受到了异化,但卡夫卡的压迫体系是官僚的、姓名不详的。总是有另一个部门,另一间办公室,另一条走廊。在托波尔的作品中,主人公必须和压迫者面对面进行抗争。特蕾尔科夫斯基曾经和房东据理力争,也拒绝过在请愿书上签名,不愿和其他房客同流合污,迫害另一对母女。

  面对死亡,托波尔和卡夫卡也有不同理解。卡夫卡认为,实现死亡的瞬间就可以脱离禁锢了独立个体的社会结构,死亡是一种逃脱。对于托波尔而言,死亡却是另一次挪用(挪用的概念应是借鉴自乔治•巴塔耶),死者的躯体被用于一系列神秘的宗教仪式,熟人、邻居和同事可以借此谋得福祉。死亡是主人公的一部分,死亡饲养了他也消费了他,死亡最终使他不朽。托波尔有句名言:“生存在边缘,死亡在主流”。《怪房客》中还有一段关于死亡的具象描写:

  “死亡,就是大地。从它身上冒出生命的苞芽,想要不辞而别。它们对准了天空。死亡放任它们,因为它喜欢吞食生命。它只是看管着畜群,等到牲口长得刚刚好,它就像吃甜点一样大快朵颐。它会慢慢地消化这些回到它肚子里的食物,像一只大母猫那样幸福而满足。”

  波兰斯基的《怪房客》被誉为20世纪最经典的恐怖片之一,除开波兰斯基的摄影技巧等不谈,在故事情节上几乎是照搬了同名小说。但到底该如何定义“恐怖”?这种恐怖并不是小说中会冷不丁出现奇形怪状的生物,长角的、裂舌的、挥舞触手的,或者各种超自然现象……托波尔的恐怖源自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以及人心。仅仅因为搬了一次家,命运的齿轮就开始疯狂地转动,把主人公一步一步推入荒谬的境地。

  《怪房客》的开头很平淡:房东要把特雷科夫斯基扫地出门,他只能另寻住处,于是找到了这间房。但之后就发生了一连看似平常合理,但又细思极恐的事:主人公从墙壁的小洞里挖出一颗牙齿;家里遭窃;咖啡店老板不让他喝咖啡,让他改喝前任女租客喜欢的热巧克力;房东家里明明有厕所,但也去上公共厕所……

  渐渐地,特雷科夫斯基觉得所有房客都在针对他、迫害他,甚至要把他慢慢改造成前任女租客……但他已经掉入陷阱,事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掌控。这种失控的状态也是一种恐怖吧。

  托波尔的恐怖还源于对人性的失望,这和个人经历有关。二战期间,有邻居和同事向盖世太保举报过他们家,幸运的是他们逃走了。当托波尔回到战后巴黎时,一切已经粉饰一新。没有告密、没有敌视,那过往的丑陋似乎压根没有存在过。但即使面对一个欣欣向荣的法国社会,他还是看到了平和中庸掩盖下的兽性。那群试图杀害他的人,或者已经杀了很多无辜者的人,他现在不得不露出空洞的笑容,冲着他们说声“早上好”。沉默勉强掩盖住屠杀的惊叫。

  托波尔有时直接用“敌人”来称呼邻居和同事,他习惯把自己和群体割裂开来。他害怕失去个体意义。还有什么比丧失了自我更可笑和可怖的呢?

  在小说《怪房客》中,特雷科夫斯基被一步步诱导着放弃了咖啡和高卢香烟,改为前女租客喜欢的热巧克力和茨冈人香烟,个体的摧毁由此开始!接着,家里遭窃,他丢了信件和照片,断了和过往的联系。之后,他渐渐穿上了连衣裙,涂脂抹粉,掉了一颗牙齿,他在慢慢地和前女租客融为一体。在丧失的过程中,特雷科夫斯基抗争过,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从个人身份滑移至强加于他的外界身份。

  个体和群体的边界线在哪里呢?主流会蚕食边缘,同类会挪用异类。在托波尔看来,我们都是哥连泥人和吸血鬼,互相喂饲,互相消费。及至小说后半段,出现了这样一个情节:

  “她死死盯着特雷尔科夫斯基,露出令人厌恶的微笑。她一直盯着他,手伸进洞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手上满是粪便,她故意往脸上涂抹。又有些女人走进了这间小屋开始做类似的事。小间里现在被三十多个涂了脸的女人挤满了。”

  粪便是一种非常私人的东西,但邻居们却互相涂抹他人的排泄物,这是在消抹个体之间的差异,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托波尔在他的文字和绘画作品中,哀悼我们无法实现具象的个体。他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怪诞的非人道的控制,无论是二战时的法国,还是现在的法国。就像赫佐格执导的《诺斯费拉图》中,Renfield这个角色只是一个被恶毒的幽灵掌控的个体。这个恶毒的幽灵就是别人。

  :《诺斯费拉图》中的Renfield一角就是由洛朗•托波尔出演的,而女主则是阿佳妮。好吧,这个圈子其实挺小的,玩来玩去也就这些人。

  (黄小兔编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