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频交易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高频交易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1: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频交易员》经典读后感10篇

  《高频交易员》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刘易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一):一个关于一群勇者们的故事,美国交易所腥风血雨的中的真善美

  13毫秒的秘密文章开篇,一开始读起来,让我觉得莫名其妙,这条光缆和华尔街的交易有何联系?这条光缆有何秘密可言?正是这条光缆,更加促进的市场高频交易的发展,可谓被束缚生产力要求生产技术的革新,市场上对速度的要求,促使这样一条神秘光缆的产生,这一条光缆,让华尔街竞争的故事愈加的激烈。而这一切华尔街主导猖狂游戏的背后,是一部分投资者利益损失,但是人们即便发现了也无可奈何,所以才有了敢于站出来的英雄们的故事。

  “美国股市已变得极为不公平了,这迫切需要改变,而他发现,如果他不去改变的话,没有其他人会去做”。

  ——这群本可以以自己聪明才智在华尔街上安然度日的员工们,在自己的交易工作中,发现一个在华尔街华丽外表下的“透明秘密”,为华尔街攫取资本市场巨额利润的游戏工具事实上大家都心中有数,而唯独这几位勇士有勇气站出来,放弃自己安稳生活,想要重新建立市场的游戏规则,这是真正的勇者。

  quot;人们查看美国股市时,看到的都是幻象。显示再屏幕上的市场不是真实的,市场已被操纵,答案就藏在技术外壳之下"

  ——说白了一切生产力层面较量都是生产技术层面的较量,这些华尔街暗池下的黑箱操作,如果不身在其中,是不会懂的。所以正常投资永远也无法按照自己理想价格买到或者卖出自己持有的证券,为什么呢?因为有高频交易员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般挂单的时间需要等待如此之久。反过来思考中国这个股权市场,由于存在了涨跌停板的限制,我们可能无法按照自己理想的价格去达成交易,涨停板之上永远也买不到,跌停板之下永远也卖不出,大概是这么一个道理。更深入想想,我们是不是也被捉弄了呢?

  “他们都想让胜山创建新的股票交易所,他们都想从中获利,但他们都指望别人能出资而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些人就好像说了会帮你打架而最后什么也没做的混蛋朋友一样,等你已经被打到在地、浑身是血的时候,他们才会跑过来象征性的挥挥拳头

  ——华尔街里的“酒肉朋友”很多,大多都是些与其真心帮助你不如袖手旁观看你出丑的角色。哪一个社交圈子不是这样呢?大家都只等着幸灾乐祸看好戏呢!江湖上混,莫过于一个真字吧!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大家就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你做了一些事情的话,你就可能改变一些人的行为。”

  ——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准则。不论套用在哪种情形上,这都是适用的,明知道是错误东西,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大家都默不作声,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所改变。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所悟到的一些所谓的“真善美”的品质

  该书有两条主线一个故事关于胜山,这是一条虚拟的故事线,最后这个团队取得了胜利;另外一条真实的故事线关于高盛程序员阿列尼科夫的事件,但在他辞去高盛的工作以后,以盗窃高盛公司重要业务代码被捕,这个可怜的俄罗斯人居然都得不到假释!可怜的阿列尼科夫!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阿列尼科夫为自己自传撰写的开头了:

  “如果牢狱生活没有让你精神崩溃的话,那么它给予你的改变就是真的可以让你不再惊慌。你会重新意识到你的生活并不是被你的自我意识和野心禁锢,并且它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终结。所有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你会发现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人生也可能经历牢狱之灾,考虑到这个系统危险性,随时随地都会有人进监狱。监狱里有真的犯了法的人,也有代罪的羔羊。从另一方面说,牢狱生活还可以带给你一个显而易见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你不再执着物质财富,而是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一些小幸福,比如阳光和清晨的微风”。

  就这样故事戛然而止,我们也不免一声叹息,华尔街繁华下的世界追求物质的世界,最终抵不过清晨的一缕阳光,可见每日繁忙都市之中的人们,是多么的可悲

  我很期待,这本书若是能拍成电影,或许更利于理解情节内容,可是又害怕它改成电影,那样就失去了文字情节的原汁原味了!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二):此评论一般

  华尔街就像一个危机四伏弱肉强食生态圈,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巨型金融机构俨然是站在食物顶端怪物,然而就算如此,生态圈黑暗角落时刻存在伺机抢夺怪物遗落下的猎物的存在。高频交易机构(员)就是这般的存在,它们追求速度,不是一分一秒,而是毫秒微秒,速度决定生死。在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大型金融机构越发臃肿的,缺乏灵活性的情况下,高频交易机构(员)凭借自己精简、灵活、快速的优势,在华尔街的厮杀中分得一杯羹。高频交易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电脑硬件处理速度、光纤传输速度等技术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算钻了交易所规则的空子,以至于获利颇丰的高频交易实际上是建立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高频交易员》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主人公胜山发现了这一秘密,于是秉着理想主义信仰,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小伙伴,创建了一家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公平服务的的交易所IEX。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意外的好看感觉比前几本精彩很多。

  开头从农民工旧城改造开始,接着以一串前所未闻的逻辑联系上金钱帝国,华尔街。一翻开就停不下来。

  华尔街的高频交易程序狗都被中国人包了,而且都是大陆的,书里看到好多拼音姓。

  真给老美的想法跪了,思路领先几个世纪。你说这样的国家、这样天才的聚集,怎可能有对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挖坑埋电缆的那个交易员,他只是有个想法而已,但很快就可以募资变现,项目很快就可以完工(同时还有个信任问题,美国佬完成太多神奇的大项目了,让谁都舍不得怀疑),之后又是不断的现金回流。不禁感叹,可以迅速实现的,才可谓之美国梦啊。

  暗池,会不会是个超维度玩意儿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四):高频交易员——金融中介的速度与价值

  

FLASH BOYS

A WALL STREET REVOLT

  大家可能经常听到高频交易,也可能像我一样并不太清楚高频交易到底是什么意思,似乎是个能挣钱,但又不太有社会贡献玩意吧…幸好,刘易斯的《高频交易员——华尔街的速度游戏》从多个视角描述了这场来自华尔街的变化改革

  首先出场的是斯皮维,他敏锐地发现了华尔街“音速小子”们对信号传输速度的追求,靠铺设并提供最快速的信号线路成功创业。这条线路能使速度提高多少呢?只有13毫秒而已。对,你没有看错,单位确实是毫秒。13毫秒的速度提升能够显著增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吗?13毫秒之间的社会价值有多大差异?13毫秒能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别急,作者安排我们化身胜山(小说中的男一号),从他的角度寻找答案。胜山是日裔加拿大人,一直在加拿大皇家银行传统交易员,直到高频交易扰乱了他的交易过程。在瑞安——从小对华尔街充满向往的资深电信行业从业者的帮助下,他了解到高频交易拼速度挣钱,不仅扰乱了传统交易过程而且毫无风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而言之,高频交易源自制度漏洞,拼的是速度,在一笔大订单达到交易所之前,捕获这条信息,提前买卖提高股票价格,从中无风险获利。

  谁是华尔街的“音速小子”呢?似乎现在的金融市场上“高大上”的职位并不是给经济学毕业生准备的,阿列尼科夫才是华尔街渴求人力资源优秀的俄罗斯裔程序猿阿列尼科夫,帮助高盛建立高频交易系统却并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真实目的,最终因将代码发送到自己的私人邮箱遭到老东家高盛的控告并一脸懵逼含冤入狱。“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你无能为力。你创造了所谓的速度,但你并不完全了解这种速度都被用来做什么了。”

  故事至此,没有人明白高频交易的社会价值是什么,胜山感到改变高频交易所造成的混乱是自己不容推辞的责任,于是他建立了投资者交易所(Investors Exchange,IEX)。IEX的目标不是消灭市场上的鬣狗和秃鹰,而是更加巧妙——消除它们杀戮的机会。所用的方法就是逆其道而行之,增加交易信息传输所需的必要时间,并想办法组织其他钻空子投机的行为。

  金融中介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高频交易并没有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它是金融内部的挣钱工具。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五):《高频交易员》读后感

  其实还蛮喜欢这种陈述一个我所不知道的社会现象的书,窥探到不同世界的感觉。

  它讲的是华尔街追求速度的故事,因为在网络下单的今天,有些人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更快获取市场信息而实现盈利,这些人比拼的速度已经远快于毫秒了。这种市场信息并非一般所理解的宏观概念,而是他们可以更快知道谁要下单,下什么单,然后赶在这些人之前低买高卖赚取中间利,而这只是本书提及的其中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盈利方式,还有更多类似暗池、为做市者返佣等,作为一个门外汉不一而足

  盈利方式是结果,此书更多的篇幅在说的是这是怎么实现的,怎么在众人眼皮底下实现这种明显不利于市场的行为而不被揭露。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背景是,证券交易中心有很多个且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在这些证券中心下单的交易都会汇集到一个数据中心里面进行适配。那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地理的差异,虽说这个物理差异在信息传递在秒级上人们无法感知到差异,但确实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是能够被计算机捕获,简单来说就能帮助高频交易员能够提前知道这笔交易并且在你的订单到达前完成低买高卖,以秒进行计算的我们只能感受到的是怎么我们下单后价格就变高了,而不知道其实在这一秒内发生了多少事情。除了物理差距,还有使用的光纤材料,甚至是程序地快慢,每一样对速度会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能为利益所服务。

  这就是高频交易员在华尔街的致胜方法。随着黑天鹅观念普及,人们终将明白太多无法预知,重大转折基本归于偶然,因此这种比拼实际速度而非所谓的模型预测涨跌,真是可靠太多的盈利方式了,因而这群掌握信息奥秘的人收入也非常可观

  但明显这种方式对市场的长远发展毫无益处,甚至可以说有点利用规则的灰色地带,而非公平交易。综上说起来显而易见,但身处市场中是很难察觉事情的发展的,谁会知道这一秒钟价格涨跌的秘密呢,站在下单者的立场看无法预测的因素太多了,终究可能只会归因于市场的变动,而不知道有那么一群高频交易员。

  只能说人太聪明了,而规则终不可能规避所有,正如作者研究史实的时候会发现多次的金融政策改动都是为了规避一些原来政策中的漏洞,而新的政策也总会被找到空子。现今技术的进步,更是帮这些人如虎添翼,噢需要补充一句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本书的作者发现到这个问题并希望找到改善的方式,作者团队建立的证券交易中心试图以更完善的规则降低速度的不公平性,这里确实难以避免一丝安利的感觉。

  说到这里,不免感觉到政策、规则制定者的困难。即使想要目光长远地去做一些决策,总是不乏精明的逐利搅局者,因为无休止的私欲会让一切变得难以控制。想要开放市场?想要公平公正?都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六):华尔街的速度与激情

  假设你是一名股票交易员,看到屏幕上显示有1万股、定价50美元的Facebook股票的卖单,正准备买入,而就在你按下鼠标的那一秒,这些卖单就全都消失了,股票价格也瞬间升到50.01美元。你会怎么样?破口大骂,或是自认倒霉?而如果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每一次,市场就像一个读心高手,回回都能准确读出你的买卖意图而相应地涨跌——你又会作何感想?你会不会开始怀疑:是你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这正是《高频交易员》的主角布拉德·胜山的亲身经历。他是加拿大皇家银行的交易员,在华尔街的七八年里,他一直是盯着电脑屏幕来判断股市波动的,而现在,屏幕上所有的信息似乎都变得不可靠,甚至说诡异了。

  不止胜山一人,绝大多数交易员都遇到了这个问题,但没人知道为什么,不论是电脑技术人员还是金融专家。而只有胜山一直在坚持寻找答案,并最终揭开了华尔街的一个惊人秘密:股市在被人为操纵!

  而这个幕后黑手就是高频交易员。

  什么是高频交易?简单说,比如你想买入1000股Facebook股票,此时市场挂单价为50美元/股。通常情况下,这些股票不会集中在一家交易所(美国有十几家公开交易所)。而由于指令信号传输的快慢,你的购买指令会首先到达离你最近的A交易所(比如A仅有200股待售),那么剩余的就会转到其他交易所。简单起见,B交易所正好有800股待售。这时候高频交易员就要出场了。一旦你的订单到达A,驻扎在A的高频交易员们嗅到了这个信息,就会即刻以50美元的价格买下B交易所的800股,然后等你的订单指令到达B时,以50.01的价格卖给你。

  你可能奇怪,他凭什么就能先于我的订单信号到达B?奥妙就在这里——他们有自己的专!用!光!纤!为了打时间差,有家Spread Networks公司不惜花3亿美元,打造了一条从芝加哥到新泽西、长达1330公里的光纤通道,使两地的信号传输从一般的16毫秒缩短到史无前例的13毫秒!——还不到你眨一下眼所需时间的1/10。为了尽量走直线,减少弯路,这条线路凿穿岩石,挖开河床,只为了节省每十亿分之一秒。当数字信号还在普通光缆中绕着城市河流山脉蜿蜒前行,这条秘密光缆中的信号早已在3毫秒之前到达了目的地。就是因为这微不足道的3毫秒,而又极其金贵的3毫秒,这条线路一经建成,200多家高频交易机构便蜂拥而上,哪怕每月要支付高达30万美元的使用费用也在所不惜。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股市小白,那么想想我们更熟悉的另一种速度游戏——春运抢票大战,想想你抱着电脑狠命刷12306的场景。上一秒还一片灰色的“尚未放票”,下一秒F5出来的就已变成了“无票”。那一刻,我们除了感慨中国流动人口力量之巨大,还会对一帮人恨之入骨:黄牛刷票党。看过新浪的一篇暗访,这帮“专业人员”配置专业的硬软件,普通用户5秒钟才可刷新一次,而他们的软件可以100毫秒刷新一次。他们从刷出票到提交订单,仅耗时265毫秒,那真叫一眨眼的工夫。“你还在傻乎乎的等页面刷新出来,我这边票都订完了,你还怎么买?”

  华尔街精英跟黄牛党比起来实在要高大上得多,但二者实质是相同的,都是靠速度获利。只不过,黄牛是赚取佣金,而高频交易员是通过利差进行套利——但你对此全然不知。从点击购买到订单执行,你根本不会觉察到这期间发生了什么。然而,就在这毫秒之间,却有N多人在对你的财富虎视眈眈,上演着真正的速度与激情!

  不过,这里Fast & Furious(速度与激情)的furious似乎翻译成“愤怒”更准确,因为在胜山团队的努力下,高频交易内幕被公之于众,让华尔街投资者火冒三丈。有家即将IPO的高频交易公司甚至因为《高频交易员》这本书的出版,而被叫停接受审查。故事远没有结束,胜山团队开始与高频交易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这不是小说,而是华尔街的真实情况,但其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却堪比悬疑小说——也许只有最会讲故事的迈克尔·刘易斯有这个本事,他总能把复杂神秘的金融术语讲得通俗易懂,且扣人心弦。如果你曾经被他的《说谎者的扑克牌》大开眼界,那么一定更不能错过这本书。

  当然,关于高频交易的利弊,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人说高频交易提高了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有人说它是一种操控,造成市场的不公平和更大的波动,还有人说这代表新技术时代的发展趋势,而这些所谓的抗议和抵触都是传统模式面对新技术冲击发出的绝望的呼喊。不论谁对谁错,我们都需要全方面了解,然后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而《高频交易员》正是引领我们了解高频交易的一个入口,是让我们看到世界另一面的一个工具。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七):速度能有多快?

  算是八卦一本吧, 典型的写畅销书的手法, 挺能侃的.

  1. 速度快能挣钱(百毫秒->10毫秒);

  2. 为什么? 因为速度快能在看到对手牌的时候就挖个坑等对手跳. 这个的原理是

  2.1 大单被发往数个交易所, 有些先到, 有些后到. 通过大量小单成交可以嗅探到大单的存在

  2.2 判断大单的类型和价位

  2.3 抢在该大单的其他子单到达其他交易所前做同方向的操作截胡, 然后反手在略高的价位和大单成交

  2.4 或者直接一点买订单流...

  3. 这样能挣多少钱? 全部市场大概数百亿? 总之没概念...

  4. 如何加快速度? 直线布置光纤; 换更好的光纤; 用实时操作系统和C++; 把交易主机搬到交易所; 优化代码; 优化硬件; 优化布线; 租用专线; 接入暗池; ... 总而言之都不是适合个人的项目;

  5. 如何避免被剥削? 如果不能和对方一样快的话, 那就自己做, 让自己到各个交易所一样慢.

  这一切的前提是同样的标的在数个不同地理位置的市场出现, 这是典型的地理位置的套利. 这一套也只有在美国欧洲这种市场存在.

  对自己的价值:

  1. 技术要和业务合到一起, 这样才能给自己谋福利, 同时指引自己的提高;

  2. 买台好电脑是正义的!!!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八):隐约的一群人

  如果你有疑问而又不知该找谁去问,这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胜山在交易盘面上看到了幽灵订单,却没有人能够回答他问题出在哪里。

  开始,他们以为是系统问题,找公司IT部门反映,重新测试系统。很抱歉,不是系统问题。

  那么,该去找谁呢?胜山经过了**1年半**的时间,才摸到了这个隐秘交易的大门,还是高频交易的边缘人物—————一个铺设光纤网络的家伙。**“在和他交谈的一个小时时间里,我获得的知识是之前得到的总和!”**看吧,这群神秘人物从来不对外透露他们的交易策略,甚至现在。

  在书里看到了华尔街的普遍行为————不能插U盘,不能向外网发送邮件。那个可怜的把自己写完的代码发送给自己私人邮箱的家伙,被高盛投入了监狱,高达8年!是的,开源和普惠不是这里的准则。抢先交易和独占策略才是这里真正的生态。

  胜山的法宝是招聘,感谢次贷危机后的大面积裁员,他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通过招聘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否则他的解迷工程会延缓十倍时间不止!在这样的环节中,他才一点点地找到了那个实际简单的不得了的幽灵订单的秘密。

  那群人像是黑暗中的幽灵,他们虽然彼此并不往来,但不妨害他们知道谁是头领。Cidetal,Getco,这些名字实际上在高频交易领域内大名鼎鼎。但他们不能说话,他们的信条是默言。

  好像现在的量化交易圈,你不去参加杨大师的聚会,很少能听到私募圈的真实情况。一次有意无意的沟通,高手们能立刻复制出你的全部策略。所以饭局里大家都默不作声,只有有融资需求的私募的表演,你才能看出/猜出他们的部分策略。这是一个和阳光的不得了的债券圈差异巨大的群体。他们是隐约的一群人,好像披着幽灵的外衣。

  胜山是光明的,翻译的名字也很有趣。但截至目前为止,高频交易占美国的交易量仍然高达50%以上。我喜欢他那朴素的公平理念。也喜欢刘易斯这个作家的笔触。读他的作品,总让你看到,在茫茫功利主义蚂蚁汇聚的金融市场中,也有的温情战士。那些人心底里的道德心就好像萤火虫之光一样,初起看来并不乍眼,但萤火虫有萤火虫的气味,他们自己找到了同类,汇聚在一起,居然也有了抗衡月光的力量。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九):IEX到底是怎样一个角色

  作为金融工作者,前些日子IEX和Citadel的争论引发了我对于IEX的关注。听说IEX就是Flash Boys里面提到的那家公司,出于对刘易斯大人的崇拜,去图书馆借了本台版的“快闪大作战”。

  其实这本书前前后后还是读了一个月,因为是竖版繁体看起来明显没有横版舒服,不过倒是让我静下心来慢慢探索刘易斯大人这种“悬疑式”的写作风格。

  这本书其实很好地把我之前一些零碎的印象给串联起来了。比如铺设光纤来省时间,flash crisis,HFT等等。说实话,香港的HFT并不多,其中我自己看到的HFT更多是algorithm意义上的,而不是真的pysical意义上的High frequency。

  HFT说到底就是抢在别人之前知道下单信息并从中获利。对于这个,刘易斯持中立态度。毕竟这是法律层面的漏洞。在合法合理的条件下赚钱似乎是make excess return的唯一途径,就好像通过分析发现stock A的估值貌似比它实际的价值低。They are paying efforts to make money. 相比之下,各个券商的暗池似乎在道德意义上就没有那么美好了。他们努力让客户在自己暗池里交易,或者将客户信息透露给高频交易机构。这种明显的违规现象远远偏离了一个券商的准则。

  更令我震惊的是当THOR发明以及IEX成立之后,很少有人会站出来支持这种公平的交易模式。人们只关心赚钱赚钱以及在短期内赚钱。华尔街的本质早然若揭。

  另外一个吸引我的点是,主人公们似乎很多都是非美国裔。比如俄罗斯人,日本人,以及中国人(从后来提到的姓氏 Zhao,Zhang等看)。在华尔街数字化的进程中,亚裔(如果俄罗斯也算半个)在逐渐增加更多的重量。最近在看The Big Short和Billions时总是会不时冒出一些黄种人的面孔。在这种几乎不需要英语作为媒介的领域,俄罗斯、日本人、中国人正在逐步形成半壁江山。就如同印度人占领IT一样。很奇怪的是,在小布的交易所里貌似并没有印度人的身影。

  当然,作者对于IEX纯粹正面的心态可能或多或少也是有失偏颇。他似乎将小布塑造成了一个完全正面,充满探索精神,勇于与“恶势力”斗争的有智商有情商有正义感的日裔加拿大人。

  《高频交易员》读后感(十):一如既往的好故事,不全面的观察角度

  前段时间,正在竞选总统的希拉里在谈论自己的经济政策时说"focus on long-term growth over short-term gains and assure stock markets ’work for everyday investors, not just high-frequency traders‘" ,除此之外,在45分钟的演讲里,她反复多次提及高频交易,把它当作是不公平的代表和短视的典型。高频交易本来是金融这个无比庞大的行业中一个不太主流的细小分支,现如今家喻户晓,连总统候选人也要拿它开头,我猜,这都是拜麦克路易斯的这本书所赐。

  作为身在芝加哥的一名quant developer,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和我谈论过这本了,其中有褒有贬,但是没人会否认这本的可读性。就像是每一本迈克路易斯的书,讲故事的水平是极好的。众多的人物与线头,不断的故事推进,把故事讲得很有条理,轻重缓急拿捏得当,很有章法。即使不用太多的笔墨,也能显明地描绘人物和性格,鲜活人物跃然纸上。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Bridgewater的基金经理Ray Dalio在推荐书单时曾说,“麦克路易斯写的每一本书”。我想作者讲故事的技巧功不可没。

  几年之前作者写的《大空头(big short)》谈论的是金融危机中最核心的武器Credit Default Swap,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这次谈的内容其实要简单很多,更快的金融交易系统,快到以微秒为计量单位。而书中的核心故事,就是一个交易员发现这种超高速的交易系统,不仅没有给投资者带来真正的好处,反而是让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而被高频交易员宰割,于是他逐渐开始与这种不公平做斗争,并且创立了新的公平的交易所,IEX。同时辅以两个分支故事,开凿隧道铺设光线来降低下单延时的芝加哥交易公司,和被高盛起诉偷窃公司信息的俄罗斯技术天才。

  问题在于,这次麦克路易斯立场鲜明的发对高频交易,那这玩意真有那么坏吗?我作为不做高频交易的业内人士,说说我的看法。高频交易是一类统称,大概持有期限不超过一分钟的都可以叫做高频交易,但是这个多快才算是高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认为高频有他很具有建设意义的积极一面。

  首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流动性。流动性在金融市场是至为重要的。说简单一点,投资者A造成想卖股票,可是没有人买,投资者B想在下午买股票,没人想卖,这样的时间差,影响来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也就降低来效率。当有人站出来,早晨买入A的股票,在下午卖给B,并从中赚取合理差价,这就解决了时间不匹配的问题,这种人在股市成为做市商(market maker)。就像银行给我们换外汇有买入价和卖出价,这个差价就是他为消除外汇买卖双方时间差和地域差得到的报酬。同时这些交易商也承担了风险,万一在持有期间有重要新闻影响股票价格怎么办呢?那么这里有个,通过试探大单价格,来反向拉高或者压低成交价格,是否不公平的问题。这点似乎作者最着重笔墨讨论的。我认为这里没有啥不可以。为了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以芝加哥“要塞”为代表的交易公司,要花重金购买散户券商的交易执行权,也是这个道理,这样实际上压低了像TD,Etrade等公司的交易成本,我们才能看到散户炒股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

  再次,通过套利交易(arbitrage)来实现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市场的价格是一样的。现实生活中,美国货在美国卖的很便宜,在中国卖得很贵不少,那么就会有海淘和代购这样的人出现。在金融市场上,同一个金融产品,不管是股票,ETF,还是期权,期货,在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相同都价格,否则就有套利机会。举个例子,上证50指数包含50只股票,如果50只股票都价格都长了,那么对应都股指期货和ETF应该相应都上涨,否则就可以通过买入ETF并卖出股票来实现套利。而这种价格都不一致之所以在现实中很少出现,就是用足够多人用足够快的方法将这种不同消灭。如果这种价格的不同长期存在是不公平的,就像一张10元钞票和两张5元钞票应该买到同样东西一样,单独分别购买50只股票买的价格比相应绑在一起的ETF的价格要高,凭啥呢?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做市还是套利,把时间差从1分钟下降到1秒钟,再下降到1微秒,是不是这有意义呢?是不是对于天才和资源的一种浪费呢?我对此没有很好的答案,因为我认为很难由人为去定义一个标准,来确定降低到多短时间就是足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