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7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精选10篇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本由[美]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8元,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一):心事是不可言喻的

  今日刚看完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约10万字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7篇,也不知全不全。和麦卡勒斯的书的因缘说来也是有点意思,大约是大三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年前,我从图书馆里借来了这本书,包括《心是孤独的猎手》,结果看了几页,无疾而终。可这两本书的书名总是留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时至今日,让我又再次想起。可见,书名起的好还是很重要的,让人哪怕是一时半会地没看下去,也会惦念在心里。

  是怎么知道麦卡勒斯这个作家的呢?某天在文学原理的课上,老师提到了这本书,不记得是从什么话题引起来的,只记得说了一句:人一定是孤独的,就像人一定会死一样。从这一句话,我大概就给麦卡勒斯的作品打上了个标签——孤独。看完这本集子,看来标签也不算胡来。

  这本集子表露的气氛并不是那么舒服的,字里行间仿佛飘散着乌云,总归是开心不起来。看完《伤心咖啡馆之歌》这一篇,更是让我带着一股胸闷睡去了。如果你要简单概述一下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闭环式的三角恋。以一个南方小镇背景,一群怪异孤僻的人为主角。有时候你会觉得为什么这里面的人都那么怪异,但我想于人内心深处,总是包藏着那一面的,而麦卡勒斯把这一面,放在了表面上。两个无法相互理解,无法顺利地去回应对方爱意的人,要如何相处呢?由此,爱让人孤独了,还让孤独放得越来越大。而如果孤独只是一种情绪,得不到回应也只是伤心而已,那么面对爱的人的攻击,还能承受么?据说,麦卡勒斯也有一个不太好的丈夫,短短的人生里,不知她如何容忍着这份孤独和背叛

  三个主角,都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心事,似乎都被压抑在了喉头,在爱的胁迫下,默默地以行动应对方。我想这是让人读起来不是那么愉悦的一个因素,因为你不能放声大叫,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扔出去,砸在谁的脸上。记得我小时候,和父母闹得不开心,就只会躲在被窝里哭。半夜的时候,枕头眼泪染湿,第二天妈妈会说我,怎么不吹干头发再睡。我连解释理由都不需要找了。久而久之,直到25岁,在一场恋爱谈到另外一个境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我是开不了口的。我开不了口去述说自己被谁的话语击中了,我能说出来的,都是我承受得住的。每次男朋友不停问我为什么不开心的时候,不是我不想说,而是我真的说不出口,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于是我知道这样的情绪会把我压垮的,因此还幻想着哪天会不会因为压抑得太多,而患上个癌症。所以,我学着去讲,有时候悄无声息准备好,讲出来,男朋友也没放在心上。只有我知道,我刚才完成了一件大事。每当爱密利亚小姐忍住怒气,顺着李蒙表哥的时候,都会召唤器我所经历过的这种无法言说的心情

  说说其他几篇。

  《神童》一个音乐神童的崩溃。以她的内心世界心理状态视角来看待周围人的眼光。她做不到了,但她说不出口。她紧张,她感觉压力很大,她崇拜老师,但她崩溃了。然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尽管她已在心里呐喊无数遍。

  《赛马骑师》一个悼念朋友的骑师。说实话我并不是很能抓得住这一篇的情绪,只悠悠地感觉到,那大概是关于悼念朋友的孤独。

  《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这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篇。一个刻板的女音乐教师,为了亲近喜欢的人,总是编制一些自以为有趣谎话来和对方交谈。有一天,男主角终于找到证据,拆穿了她“芬兰国王”的玩笑,可看到她脸上那一片惨白时,妥协了。有时候,为何要揭穿他人的软肋呢,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让怜悯捂住你的嘴吧。

  《旅居者》这让我想起奥斯卡的一个获奖动画短片反常》,不过也只是开头有点像,就是一个出差的男士,去找自己的初恋/前妻了。接着发现,过往不管是美好还是不美好,都已经过去了。全世界都在一个心满意足轨道上,只有自己在张望,在不满,在渴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幸福。验证一切皆是过往的瞬间,我多想立刻就幸福起来啊。

  《家庭困境》这有点池莉笔下的家庭琐事的感觉,但情节并不多,更多的是细微末节的感受。丈夫回到家中,面对一个酗酒的妻子,感到害怕、焦虑。妻子从气氛松散的南方来到严肃的北方纽约,没交到朋友,只好终日偷偷酗酒。孩子们尽管也有一点点察觉到母亲父亲异样,但短暂注意力还是会被引开,转到一颗牙齿、一个硬币,还有洗澡上,“就像一条水流很急的浅滩里回旋着许多落叶,而成年人的那些高深莫测的谜倒搁浅在河滩上,被遗忘了。马丁感谢上帝这样的巧妙安排。”但故事的结尾却还是温馨的,酗酒的妻子熟睡之后,丈夫端详着她,她可还是那么美呢。感谢麦卡勒斯没有把最后一口气都收走。

  《树·石·云》这个小故事也是个云里雾里的相遇。大概就是一个找不到爱人失意者,侃侃地向一个路过的小男孩宣布道,他爱他,他爱全世界。而单纯的小男孩只追问到,你找到她了吗?而他显然无法接受这个问题。爱人走了,我也要恢复起来,我就是已经恢复了!我爱不到她,我没有了爱人,可我爱全世界啊,世界上的人都是我的爱人!这个小男孩多么青春可爱啊,我哪有失去什么。想到这里,我心里也不禁悲伤了。

  不要太期待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多少愉悦,毕竟书名就是“伤心咖啡馆之歌”。孤独真的是可以谈论的吗?真的是可以述说的吗?又想起了那句古话: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真羡慕孩童,那些情绪的交战只会像空中的落叶,被看到了,也飞走了。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二):孤独恒久,不止百年

  读麦卡勒斯小姐的书,并不能算多么愉快的经历。即使每读几页,你都会从心底赞叹:她写的是那么好。就像凝视封面上麦卡勒斯的肖像:那是五官精致有如浮雕的一张脸,线条刚硬倔强瞳孔很大,一双眼睛无所顾忌,直直地注视着你,深不见底。明明很美,却冷峻无情。你很难把她的面孔给你的印象小说中驱走。读《心是孤独的猎手》,我无视年龄差距执拗地认为米克必须是这样一副模样;读《伤心咖啡馆之歌》,又觉得那分明就是坐在炉架前的爱密利亚小姐,好像封面上这个女人随时会伸出左臂,用夹着烟卷的那只手戳戳自己坚硬的肱二头肌。

  但这并不是说麦卡勒斯笔下的人物千人一面,他们当然各不相同。共通的也许只有一处,就是孤独。孤独是人最神秘情感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皆有其因由,唯有孤独,不知其所起,也不可名状。孤独并不是简单的无人相伴,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说:”这也很奇怪,在拥挤房子里,一个人会如此的孤独。”而当孤独袭来,我们也无力回避,无处可逃。就像米克,她试图想出一个隐蔽的好地方,一个人待着,研究莫扎特的曲子。她想了很久。但其实一开始她就知道这个好地方并不存在

  很难找到一个从没写过孤独的作家,这与去找一个从不写爱情的作家一样,都是徒劳的事。孤独感潜藏在每一部作品中,就像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随手就能列出一大串带有“孤独”两个字的小说:《百年孤独》、《过于喧嚣的孤独》、《十一种孤独》、《孤独旅者》……相比于男性作家,女作家有更强的感知孤独的本领。伍尔夫、杜拉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西尔维娅•普拉斯……她们写出了孤独的种种可能。麦卡勒斯是其中对孤独最执着的一个。她将孤独写得刻骨入心。本来,唯有孤独者才能写出好故事。孤独赋予人一种静观的禀赋,探查生活幽微莫测的一面。窗外天空一行大雁数量窗棂上木纹如水波漾开的形状,窗下一张扶手椅布面的质地……这些琐屑的细节,只有在孤独者的心中才能留下足够深的印记。他们会将这一切诉诸笔端,在与假想读者的对话中求得孤独的解脱

  因此,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当我读到看似粗糙笨拙的爱密利亚小姐也会在打字机前坐下,写一个里面有外国人、有翻版活门、牵涉几百万元财富的故事时,我毫不惊讶。因为爱密利亚小姐也是一个孤独的人。若非内心盘踞已久的孤寂,再多的酒精也无法让这个女人爱上一无是处的罗锅李蒙。爱背后的秘密,就是深深的孤独。读《心是孤独的猎手》时不解优秀的辛格为什么会那样依赖浑浑噩噩的弱智安东尼帕罗斯,何况安东尼帕罗斯完全不能感知和回应辛格的爱。这个答案其实就写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

  “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感情。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正是这种发现使他痛苦。因此,对于恋爱者来说只有一件事可做。他必须尽可能深地把他的爱情禁铜在心中;他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全然是新的内心世界——一个认真的、奇异的、完全为他单独拥有的世界。我还得添上一句,我们所说的这样的恋爱者倒不一定得是一个正在攒钱准备买结婚戒指年轻人——这个恋爱者可以是男人、女人、儿童,总之,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至于被爱者.也可以是任何一种类型的人。最最粗野的人也可以成为爱情的触发剂。一个额巍巍的老爷子可能仍然钟情于20年前某日下午他在奇霍街头所见到的陌生姑娘牧师也许会爱上一个堕落的女人。被爱的人可能人品很坏,油头滑脑,染有不良恶习是的,恋爱者也能像别人一样对一切认识得清清楚楚——可是这丝毫也不影响他的感情发展。一个顶顶平庸的人可以成为一次沼泽罂粟热烈、狂放、美丽的恋爱的对象。一个好人也能成为—次放荡、堕落的恋爱的触发剂,一个絮絮叨叨的疯子没准能使某人头脑出现一曲温柔、淳美的牧歌。因此,任何一次恋爱的价值质量纯粹取决于恋爱者本身。

  正因如此,我们大多数人都宁愿爱而不愿被爱。几乎每一个都愿意充当恋爱者。道理非常简单,人们朦胧胧地感到,被人爱的这种处境,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被爱者惧怕而且憎恨爱者,这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者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疯狂渴求与被爱者发生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纵使这种经验只能给他自身带来痛苦。”

  “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这是麦卡勒斯最独特洞见。《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辛格最后一次去精神病院探望安东尼帕罗斯,他在火车温情满怀地想着自己的哑巴伙伴:”每一个醒着的时刻背后,总有伙伴的存在。这种和安东尼帕罗斯隐秘交流,在长大,在变化,好像他们已经血肉相连。有时他带着敬畏谦卑想着安东尼帕罗斯,有时带着骄傲——永远怀着不挑剔的爱,不受意志控制。他做梦时,伙伴的脸总在眼前,粗大而温柔。他醒着的时候,他们永远在一起。”这是爱者蔷薇色的幻象,不能为局外人所理解。所以,当这种爱一夕崩塌,强大如辛格竟也不能承受。他往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

  爱密利亚小姐、李蒙表哥和马西三个人,同样深陷在爱与被爱的漩涡中,像萨特境遇剧《禁闭》中那三个人一样,彼此折磨,无尽无休。英俊残忍好斗的马西,玩弄羞辱那些喜欢他的年轻美丽的姑娘,但对爱密利亚小姐他却付以真心,甚至愿意为她改邪归正。然而,对马西的爱,爱密利亚小姐弃若敝履,她赶走了马西,却爱上了卑琐羸弱的罗锅李蒙。这个自称是她表哥的小男人最终毁了她,当她与回来复仇的马西决斗之时,罗锅李蒙从背后给了她致命的一击。李蒙表哥迷恋马西,同样是毫无道理的迷恋。连同最初那些爱慕马西的姑娘一起,他们构成了一个被爱-伤害-爱-伤害的死循环

  故事的结尾,罗锅李蒙跟马西离开了小镇,作为爱者的李蒙会怎样呢?再也没有真实消息传来。我们只知道,爱密利亚小姐的一切都被毁了,她让木匠门窗都钉上了木板,从此一直待在紧闭的房间里。我忽然想起了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好像看到了爱密利亚小姐的晚境。她们连名字都那么接近。真可怕。她们想以爱来拯救孤独,最终却为爱所毁,她们甚至无法回到从前的生活。毕竟,“你和别人一起生活以后,再独自过日子就会变成是一种苦刑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写到的几个人物,他们各有各的孤独与痛苦。丧妻的咖啡馆老板比夫即使在夜里也绝不歇业,为了与那些白天不可能见到的人相遇;假小子米克独自承受着成长烦恼,她对音乐的喜爱无人明白黑人医生考普兰德想要抗争种族歧视宿命,却连妻子儿女都影响不了;熟读马克思主义的技工杰克一心期望改革,却一再被嘲弄。他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知己——哑巴辛格。辛格对他们的话总是报以温和的微笑,给他们充分的耐心和尊重。于是他们爱辛格,渴望在辛格身边驱走自己如影随形的孤独。

  但是,辛格并不理解这四个人,在写给安东尼帕罗斯的信中,他透露出自己对四个人的厌烦。他说:“他们来我的房间,和我说话,我简直不能理解一个人可以这样不知疲倦地动嘴皮子。”在辛格看来,长小胡子的杰克不太正常,而黑人医生考普兰德让他感到害怕。当然,辛格早已失聪,他本来就不可能理解这四个人的满腹心事。辛格自己的孤独同样需要拯救,在信的末尾,辛格写道:“已经过去五个月二十一天了。这些日子我一直过着没有你的孤单生活。我唯一能想象的是,我可以再和你在一起的时刻。如果我不能去看你,我不知如何是好。”这些,安东尼帕罗斯都不会明白,正如辛格不明白另外四个人一样。最深的孤独,不是无人可爱,而是当你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掏心挖肺的人时,他却和别人一样,对你一无所知。

  辛格的爱是徒劳的。他依然孤独。另外四个人对辛格的爱也是徒劳的。他们依然孤独。这是麦卡勒斯小姐的绝望之处,她反反复复在写的,就是这样一句话:爱,对于解救深陷于孤独的人来说,也没有用。

  合上这两本书,再度注视麦卡勒斯小姐的双眼,我告诉自己,不要再看第二遍。不,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绝望。麦卡勒斯的绝望让人想起与她同时代的另一个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相比于麦卡勒斯,奥康纳的故事有很多暴力和残忍的成分。但正像苏童评价《伤心咖啡馆之歌》时说的,麦卡勒斯的小说“没有谋杀,但有比谋杀更加残酷的羞辱与背叛,没有血腥味,但有比死人更伤心的结局。”

  她们的命运也很相似:都是少年成名,却大半生为恶疾所苦,年寿不永。1964年,39岁奥康纳死于红斑狼疮,3年后,瘫痪了二十多年的麦卡勒斯去世。

  哥伦比亚的沉疴,让马尔克斯看到了拉美的孤独;而个体生命所承受的病痛,也最能让一个人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宿命。但一个国家,一块大陆的孤独,即便延续百年,终有尽时。但人类本身的孤独却恒久不变,茫然无可告处,绵绵竟无绝期。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三):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

  文/文小妖

  卡森·麦卡勒斯似乎已成为“孤独”二字的代言人,窥见她的作品,能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到一种类似于绝望的孤独,也许,这与她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15岁第一次患中风,她的人生从而改写。在她不长的一生中,企图2次自杀。她从自杀中活过来了,却没能逃脱病患的折磨,最终因病而逝。

  一个有过生死经历的作家,加之不健康的躯体,使得她看到的东西比其他人更为通透,这份通透融到了文字里,泛起一层凉凉的孤独。

  《伤心的咖啡馆之歌》讲述的是爱密利亚、马文·马西、罗锅李蒙表哥之间一段荒诞的爱情故事。爱密利亚漂亮且能干,偏偏不爱英俊的马文·马西,两人十天的无性荒诞婚姻导致马文破罐破摔,锒铛入狱。而后身体畸形的小罗锅李蒙找上门来,爱密利亚不仅没有质疑所谓的“表哥”,还收留了他,之后更是爱上了这位表哥……

  卡森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欲望,就算身体畸形的李蒙也有被漂亮能干的爱密利亚爱上,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在她的笔触下,爱情并不是对等的关系,畸形在她眼里是正常表现,就算世人所不认同,她依然坚持己见。

  在她笔下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和想法,哪怕是看起来最幸福,最圆满的一群人,依然各自都有各自的孤独。爱密利亚有着自己的孤独,所以常常为大人小孩看病,酿酒种植都是一把好手的她热衷于打官司和诉讼。为了芝麻大的一件事,她可以卷入到漫长而激烈的争讼里去。正是因为孤独,才要找一些事情来打发,她所热衷的诉讼正是孤独的一种体现。

  马文·马西也是孤独的,父母早逝,弟妹陆续死去,只留下他与弟弟被一个善良的女人收留。家道变故,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伤害,他顽劣、臭名昭著,喜欢做“恶”,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的体现?他找各种刺激只不过是为了填满内心的孤独。直到遇到爱密利亚,他以为爱情可以拯救他,可以拯救这个世界,然而,这段一厢情愿的婚姻,让他毁灭得更彻底。所以他要报复,离开的这些年,扛着多少孤寂、冷漠,似乎一切只为蓄势待发,于是假释出来后,对爱密利亚进行了狠狠的致命一击。

  再说一说身材畸形的罗锅李蒙,他也是孤独的,他好八卦,喜打听,知道小镇里很多人的私隐,正是内心空虚孤独,因而打听成了他乐此不疲的爱好,似乎只有这样,那颗孤独的心才能得到一丝饱足。他从最初只想求得一饭一粥,到后面被爱密利亚无限的宠爱,从来都是一味地索取,内心似乎从未饱足过,他是冷漠的,也是自私的。

  在卡森的笔下,不管是外表健康的,亦或是残疾的,每个人心里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黑洞,不停地用其他东西来填满,填满这孤独。卡森笔下的故事展现出来的都不是美好的东西,但这一切却又源于生命的本质。看多了太多的美好,再来看一看卡森笔下的故事,似乎对现实的理解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正常,也没有什么绝对的不正常,正常与不正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她所坚持的“自然界不是不正常的,只有没有生命的东西才不正常。”只要有生命,一切已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事都是正常的。

  爱密利亚爱上畸形身躯的表哥李蒙,美男子马文·马西爱着爱密利亚,而后来李蒙表哥却义无反顾帮助马文对爱密利亚狠狠地一击,最终他们俩双双离去。只留下孤独的爱密利亚独自舔舐着伤口……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孤独追逐,每段关系都是孤独的,冰冷的。

  卡森一次次用不同的故事来诠释孤独,因为她是孤独的,一如当年王菲的那首歌《我也不想这样》中的一句歌词“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

  嗯,反正最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反正每段关系都是孤独的。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四):孤独,人生的底色——读《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在这本小说集中讲述了七个有关孤独的故事。笔调冷峻,像一把锋利的刀,插在每个小说主角的内心深处,直接而残酷,心碎地让人绝望。

  孤独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哲学家尼采把孤独奉若神明。他说: 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逊;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逊。这个哲学狂人曾断然斥责照料他的妹妹:“孤独?你也配?只有天才和疯子才能享有孤独,你充其量有点寂寞罢了。”

  与尼采哲学思辨意义上的孤独不同,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是世俗的 ,是情感的 ,不仅属于尼采这样的哲人,也属于尼采妹妹这样的普罗大众。但麦卡勒斯也绝非一般的情感作家。她拒绝牢骚满腹,絮絮叨叨,而是干脆利落,利刃一般,于世俗想象中的美好的爱情,友情,亲情中,割开一条缝,通过一次争吵,一次偶遇,描述一个酒吧的角落,一首歌,触碰隐藏着的不可否认的真实,让读者体味人生的孤独,不能逃脱。这种真切的情感孤独,萌发于内心深处,起伏于琐碎生活,并在作者冷峻的描述中,爆发出深沉的感染力,撞击着假面的美好,往往让读者错不棘手,惊愕震撼, 甚至深深沉湎其中。

  在名篇《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偏远小镇上演了一段诡谲、神秘、荒诞的三角恋爱。爱密利亚小姐孤僻、瘦长、古怪,“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男人”,马文·马西是一个有着俊美脸庞的混混,罗锅李蒙表哥来历不明、身无分文、奇丑无比。他们为爱而改变,然爱而不得,让生活露出残酷的面容。故事结局满目苍痍,令人心碎。小镇的咖啡馆,有过甜蜜温暖的种种细节,但孤独始终隐藏期间,就如某个人的内心。

  在作者笔下,俗世中任何一种美好的情感中都夹杂着孤独,并缠绕着每一个人。在《赛马骑师》中,骑师想为自己的摔断腿的朋友讨个公道,然而面对追逐金钱的富翁、经纪人和教练,他终究只是发了一通牢骚。在《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中,音乐教师席林斯基夫人靠说谎来伪装自己,被人识破后,她的眼睛里有一种“被逼入死角的恐惧”,内心世界分崩离析。在《旅居者》中,费里斯亲眼目睹前妻的美满生活时,扯谎说自己快要与一位歌唱家结婚,然后谎言一个接着一个,绝望逼迫着自己。在《家庭困境》中,妻子因生活环境地变更而孤独,因孤独而酗酒,丈夫在愤怒、无奈中痛苦地维护着这个所谓的家庭。在《树石云》中,被抛弃的丈夫到处流浪,回忆妻子时只敢向卖报男孩倾诉。

  当然,麦卡勒斯笔下绝非没有温情。 在《席林斯基夫人与芬兰国王》中,布洛克在戳穿席林斯基夫人谎言时后,“仿佛自己成了一个杀人犯”,于是后悔不已。在《旅居者》中,费里斯受到前妻幸福生活的感染,回家之后我“怀着内在的绝望感”紧紧拥抱小孩。在《家庭困境》中,丈夫愤怒中看到妻子在熟睡中,怀着“深情而复杂的爱”,把手伸了过去。

  只是,零星的温情,毕竟不成气候,在异常强大的孤独面前,点滴温情反而让人更感孤独,所谓“鸟鸣山更幽”。在麦卡勒斯笔下,孤独来源于生活的失衡,它是人的最为普遍的情感,每个人无不生活在孤独中。看完七篇小说,你会仿佛听到她在说:“看,这世间最不缺的就是孤独。它就在你的周围,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无法逃脱!”

  麦卡勒斯懂得,孤独是永恒的。它有时显而易见,有时不可触摸,有时被忙碌淹没了,有时被困住不能释怀。也许你洗把脸,或是豪饮一杯,就能把那些暂时的孤独忘却,但你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让它消失。你总是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孤独涌遍全身。

  孤独绝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的漩涡,而是人生的底色!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五):如果能将爱与孤独分离开

  令人感到绝望的孤独 是原罪的原罪

  因为孤独 而贪食 吃一切自己喜欢却不健康的食物 知道吃了对身体不好 可是依旧在吃 因为可以缓解孤独

  因为孤独 而色欲 抛弃理智抛弃感情 只想要身体的陪伴 只要有另一个人或者物体的存在就好 就不那么孤独了

  因为孤独 而去爱一个人 抛弃自己去爱一个人 无论他有多么丑陋或者败坏 或者他对自己有多么的差 都去爱

  把自己的心拿出来 去爱 去祭祀自己的孤独 明知道早晚会失去 也义无反顾 或许早已分不清是爱还是孤独

  最后的最后 爱米利亚小姐还是退回到了被木板封锁的房间里 一个人孤独的 等待和死亡相遇 似乎一切归零

  只是这故事怕是从头再来一遍 也依旧如此 打开的门 倒出去的酒依旧不会倒流回来

  因为渴望爱情 或者逃避孤独的心情 是永无止境的 孤独可能是无敌的 总想利用爱情去摆脱他 可是只有爱恋者自己才知道 爱情大多数时候都成为了帮凶 这一味加深孤独的催化剂 下手很重 反应过来的时候 才发现 摆脱他比摆脱孤独还要艰难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因为没有人从爱中获得过幸福 也没有人从孤独中得到了解脱 作为爱恋者的重重改变 在被爱者眼里可能是一文不值的 他并不在意你的改变 就像他从不在意你这个人一样 这种不在意 比故意还要让人无法反驳 被爱者们都放弃了坐享其成的幸福 去追赶自己的爱人 犯错牺牲 拿自己的心当祭品 给爱情挥霍 命中注定一样

  我想爱情对人最大的威胁是害怕失去 每当心中有了这份害怕时 那离失去真真的也是不远了 因为爱怕失去 因为失去 自己又要一个人了而害怕 如果能将爱与孤独分离开 或许就能离开威士忌反射出来的枷锁 看清自己的心不需要威士忌

  在这个沉闷的小镇里 灵魂是冰凉的 就这样 强壮如爱米莉亚小姐 也会有想放弃思考 放弃抵抗的时候 李蒙表哥就在这时钻了进来 他用自己的一套咬住了爱米莉亚小姐的爱 肆无忌惮洋洋得意 不知道威士忌是让人糊涂还是让人过分清醒 它消融了人理性的防线 只想要爱 不想要孤独 简单粗暴 痛快任性 麻痹了自己的痛 只看得到爱人的欢乐 当这个小镇里的人们都看清的时候 爱米利亚小姐早已没了方向 是她爱的太深了 还是她对孤独的恐惧太深了 直到最后李蒙表哥的一跃 那背叛的姿势 爱人的人冲破了自己 爱人的人终于没了自己 伤心的咖啡馆里 没有人因为爱而获得过温暖

  如果能将爱和孤独分离开 才知道爱是不是真的爱

  如果能将爱和孤独分离开 才知道孤独其实很单薄

  如果能将爱和孤独分离开 那对于爱 对于孤独 都是一场救赎吧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六):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没有想到会在锺书阁买下这一本书,在坐地铁的路上就把《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完。

  对于爱者与被爱者的解读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大多数人都宁愿爱而不愿意被爱。几乎每一个人都愿意充当主动爱的人。而被爱的这种处境,对许多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被爱者惧怕且憎恨爱者,因为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者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爱者疯狂地渴望与被爱者发生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纵使这种经验只能给他带来痛苦。

  这种解读的角度,似乎之前从未想到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上的不对等,才会导致爱者一直不满足,永远在骚动;而被爱者总是不满意,有恃无恐。

  关于爱米莉亚小姐和罗锅的故事,像是充分地把这种爱与被爱的不平等展现的淋漓尽致。爱米莉亚对罗锅的初始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孤独寂寞,强行在罗锅上想释放这种爱的情感,可能爱是当时唯一能做的事。对于罗锅后面各种过分的表现,爱米莉亚不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一味的纵容只是因为害怕失去。可能墨菲定律同样在这适用,一旦你害怕失去,那么这种东西就注定要失去。

  你爱我一点,我爱你一点;你爱我多一点,我爱你多一点,感情的势均力敌,可能是所有人向往的。但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人,习惯性的变成一个猎手,好似怎样都改不了。

  或者像我现在这样,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吧。

  祝好,pp。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七):孤独的猎手

  孤独的猎手

  文/泊南

  生活中,当我们自由漫步的时候,看到无腿或者失明一般的人,不禁会报以同情或者怜悯。身体上的缺陷,可以用意志或者毅力击败它。那么,假如人灵魂上有了残疾,又该如何自疗呢?思想上的缺陷是无形中的,甚至有时候,人们自己都不会知道自己是个“残疾人。”

  致力于书写人类孤独感的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因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而蜚声美国文坛。这位出生15岁即患中风的作家,最让人熟悉的恐怕就是这篇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三联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于1951年出版的小说集,共收录七篇麦卡勒斯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与小说集同名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开始于一个有点孤独的小镇。“镇子里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家棉纺厂、一些工人住的两间一棟的房子、几株桃树、一座有两扇彩色玻璃窗的教堂,还有一条几百码长、不成模样的大街。每逢星期六,周围农村的佃农进城来,闲聊天,做买卖,度过这一天。”这个小镇热闹,快乐过,可是最后又重新回归了孤独。带给小镇热闹的是一个罗锅,是镇子上最富有的女人爱米利亚的表哥,他在小镇上开过第一家咖啡馆,聚集了小镇上所有的快乐。当他随着爱米利亚的前夫马文-马西消失于小镇之后,热闹了消失了,镇子上恢复了罗锅没来之前的孤独,就好像从来没有热闹过、快乐过。

  这一幕,在《百年孤独》中,似曾相识,龙卷风卷走了马孔多,马孔多从地球上消失了。爱米利亚的爱被表哥卷走了,就像他刚来的时候那样,一个招呼都不打人就走了。爱米利亚陷入了孤独和绝望。

  小说中是这样诡异的关系,帅哥不爱小鸟依人的女人,爱上了一个女汉子;女汉子不爱帅哥爱上了一个罗锅,罗锅居然对帅哥纠缠不休,反常的人物关系和三角恋,贯穿了整个小说。卡森•麦卡勒斯笔下很多这样明显的畸形和怪异的人物形象。他们像人们灵魂孤独的呈现者,爱与被爱永远不对等,甜蜜最后是心碎。马西带走了表哥,似乎狠狠报复了爱米利亚,其实,谁又不是受害者呢?爱米利亚是,马西是,罗锅也是。

  卡森•麦卡勒斯一生被病魔缠身,甚至在1948年,由于长年多次患有风湿热和中风,她左半身完全瘫痪。对于痛和磨难,她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她笔下的人物多数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或者有这样那样缺陷,也许,这又是作者自己身体与灵魂在小说中的一个折射。完整的人,未必拥有完整的灵魂,不完整人的,灵魂未必不是完整的。无论是平常人或者是身体的缺陷者,孤独是一生都摆脱不掉的一个影子。夸父穷其一生都追不上一个太阳,我们有时哪里来的力量可以赶走孤独呢?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带给卡森•麦卡勒斯无数的痛与折磨,却又给了她不一样的人生和经历。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八):爱比不爱更孤独

  如果一定要在一个正当好的年纪选择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一定选择那个让我如此心醉沉迷的你。不管你是驼背还是个小矮人,不管你是否可以回报我同样的爱,我依然会选择爱你,虽然爱比不爱更孤独,但是我依然希望自己拥有爱你的勇气。

  正如高大美丽富有的艾米莉亚小姐会爱上这个远方而来,毫无依据能够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所谓的表哥,即便他是个小罗锅,其貌不扬,既不性感也不英俊,但是也许他的身上就是有一种魅力值得这位小姐去爱,想要讨得他的欢心。

  读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总是能够体会到最深层次的孤独,以至于在地铁阅读的时候忍不住会为此叹气,她的笔下的人物看似物质生活都能够得到满足,可是在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永远不能够得到同等的慰藉,艾米莉亚被罗锅出卖,此后的日子里将自己锁在阁楼上,只留一个小缝偶尔看看外面的阳光,然而也并不关心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事情;《金色眼睛的映像》中上尉与军官各有富足的生活,既不被战争所扰,也无尘世的烦忧,但是偏偏他们都得不到爱,似乎那些军官们的妻子都是不爱自己的丈夫的,对于她们而言,军官仅像是给予她们基本物质生活的提供者,这些提供者是其他任何人都是可以代替的,可以是一个中年上尉也可以是快要退休的将军或者是一个商人,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品,她们渴望的仅仅是从男人身上获得基本物质需求,而情感生活则是可以自己寻找,所以在上尉家中的聚会上,利奥诺拉的情夫们甚至可以欢聚一堂,觥筹交错之间一丝尴尬的气氛也无,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几乎内心都是空虚与孤独的,他们只是想要随意地找个人来派遣这种孤独,而并非指定谁,此时,不爱就不会那么孤独,而稍有一点信仰的人则会在这种五光十色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像一个异类追求未知的事物。

  在一段感情中,不爱的那个总是可以轻易地就放下这段过往,而爱的那个则是最悲哀的,他也许永远地无法释怀,永远被笼罩在这段所谓的爱情里。有时候没有出轨与其他人的介入,当有一方不爱了,便是结束,很多种我们自以为是爱情的情感其实恰好不是爱情,而可能是一种依赖,就像一对恋人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会变得相近,但是并不代表这就是爱情,只是可能他们习惯于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想要有所改变;而单身的人也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喜欢。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九):错把渴望当做爱情——关于三者爱情分析

  麦卡勒斯笔下的爱情故事,发展总是异常迅猛,尤其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三段爱情故事,或许上一段我们还没有看出爱情的端倪,下一段就会有一人对另一个人爱的死心塌地。 然而麦卡勒斯笔下的人物并不可爱,没有女人味的爱密利亚小姐,无所事事的罗锅李蒙表哥,还有无恶不作的马文马西。他们的品性如此格格不入,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爱情苗头。但是麦卡勒斯却竭力把他们凑合到了一起,并且总有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爱到丧心病狂,这种从开始就揠苗助长的爱情故事是很难有好的结果,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咖啡馆那样有始无终:“前面门廊的右半边和墙的一部分是漆过的——可是并没有漆完,所以房子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显得更暗,更脏一些。” 古怪的爱情让人捉摸不透,我不敢确定这三段爱情故事是否真正出于爱意,还是他们把亲情,安定和激情当做爱情而混为一谈。 爱密利亚到底为什么喜欢李蒙表哥?我觉得亲情是很大的因素。作者是这样介绍爱密利亚的家世的:“她一向是一个人吃星期天的晚餐,从来没有一大帮亲戚在她家里进进出出,她可算是六亲不认.......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姨表姐住在二十英里外的一个镇上,可是此人与爱密利亚小姐关系不好,偶尔面对面碰上,彼此都要往路边啐一口痰。”“他们记得爱密利亚小姐生下来黑不溜秋,脸有点怪;她从小没娘,是她父亲,一个孤僻的人把她拉扯大的;她年纪轻轻就蹿到六英尺两英寸高,这对一个姑娘家本身就是不自然的”可见爱密利亚的童年过的不尽人意,没有得到充足的关爱,而且从后面来看爱密利亚是渴望得到这种爱的,爱密利亚经常和李蒙表哥提起她的父亲,而且记忆犹新: “那些日子我很贪睡。我常常灯都不灭就爬上床去睡了.......噢,我睡的昏昏沉沉,仿佛是泡在暖洋洋的车轴油里。接着天亮了,大爸爸走进来把手按在我的肩膀上。‘醒醒啊,小妞,’他说。再过一会等炉子热了,他就在厨房里对着楼上叫嚷。‘油炸玉米饼,’他这样嚷道,‘带汁的白肉。还有火腿蛋。’于是我就冲下楼去在热炉子跟前穿衣服。他呢,走到外面,在水泵那里洗脸。这以后我们一起上酿酒厂去........” “除了李蒙表哥之外,爱密利亚小姐对任何人也从来不提她的父亲。”爱密利亚小姐已经把李蒙表哥当成她的亲人,所以她才会愚蠢的相信那张来历不明的照片,所以才会心甘情愿把罗锅当成自己的表哥,才会把最珍贵的回忆都讲给李蒙表哥听。 这也是爱密利亚不喜欢甚至讨厌马文马西的原因,马文马西被善良的女人——马丽哈尔太太收养,视同己出。但是爱密利亚求之不得的母爱在马文马西这里反而一文不值,他残忍的践踏了这份关爱,变成混混无法无天,让马丽哈尔太太除了羞辱和麻烦,就再也没有别的了。所以这份婚姻仅仅持续十天就结束了,因为爱密利亚打心底里就厌恶马文马西。 至于马文马西是怎么爱上爱密利亚小姐的,多半是他渴望安定,渴望得到保护。马文马西的童年生活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哭,就得挨揍,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房间里找一个最阴暗的角落,尽可能隐蔽地把自己藏起来。他们瘦的像白毛小鬼,他们不爱讲话,连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讲。他们的父母终于把他们彻底抛弃........”也是这份不安全感,让他尽全力想要主宰生活,以至于变得粗暴残忍也在所不惜。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主宰生活,用恶的态度,用仇恨对生活宣言。然而当他遇见爱密利亚小姐,爱密利亚虽然为人刻薄,但是却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打理的井井有条,她有自己的商店,沼泽地里还有一家酿酒厂,她还会做大小香肠,还能两周盖起一间厕所。爱密利亚用她的勤奋踏实的态度,牢牢的抓住了生活的重心。马文马西被这种生活所迷住了,他渴望安定,渴望被保护,渴望得到童年时候失去的爱,他渴望的一切,都可以在爱密利亚这里实现,因而他爱上了爱密利亚。 所以在恋爱期间,马文马西就像突然变了人似的:“他对养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友爱。他把工钱攒了起来,学会了过日子。他甚至还伸出手去希望得到上帝的垂怜。”这些都是他在践行爱密利亚的生活方式,用宽容和爱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可想当这场婚姻破裂失败后,马文马西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挫败和困惑?他从爱密利亚身上学到的宽容和爱却打动不了爱密利亚,最后还离了婚。他再次被生活抛弃,在他小时候他被父母抛弃,现在他又被妻子抛弃,他开始怀疑这种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导致的结果就是离家出走,又变成之前的恶人。 最后关于李蒙表哥爱上马文马西。一个男人爱上另一个男人,李蒙表哥具有同性恋倾向,文章中这样介绍他生活在爱密利亚房间的着装:“他还穿着那件小外套,可是刷的一干二净,补得很精致。外衣里穿了爱密利亚小姐一件红黑格子的新衬衣。他没穿寻常的长裤,而是穿了一条很掐身的厂及膝盖的马裤。那皮包骨似的腿上穿了一双黑长袜。”还有他吃饭时对菜品的挑剔,这些特征都使李蒙表哥爱上马文马西成为可能。 我们姑且撇开这个话题不谈,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这段单相思。李蒙表哥是一个爱热闹的人,而且无话不谈,他需要的是一个游历四方,具有与众不同经历的人来相处,爱密利亚小姐不爱说话,就算说话大多也是她的父亲,李蒙表哥当然会腻。爱密利亚曾问过李蒙表哥喜欢马文马西什么? “哦,马文马西,”那罗锅哀叹道,“他到过亚特南大呢” 爱密利亚小姐总是摇摇头,脸色变得阴郁而严峻。首先,她对旅行就不能容忍;对那些出门去亚特兰大或者走上五十英里去看海的人,对那些坐不住的人,她总是鄙夷万分。“他到过亚特兰大有什么好神奇的!” “他进过监狱呢,”那罗锅说,羡慕得不知道怎么才好了。 这句话生动的再现了爱密利亚所不能给罗锅的,还有罗锅为之痴迷的。 所以李蒙表哥才会转欢了耳朵,当成跟屁虫一刻不离马文马西。因为他渴望热闹,渴望有不同的经历和传奇。 马文马西对罗锅的爱意视而不见,而且打心底里厌恶罗锅。这种厌恶出于他对这种弱势人的反感。马文马西信奉的真理是能将生活握在自己掌心。而李蒙表哥却寄人篱下,不劳而获,吃嗟来之食。而且李蒙表哥出场的描写是这样的:“那人是个驼子,顶多不过四英尺高,穿着一件只到膝头的破旧褴褛的外衣。他那双细细的罗圈腿似乎都难以支撑住他的大鸡胸和肩膀后面的那只大驼峰。他的脑袋也特别大,上面是一双深陷的蓝眼睛和一张薄薄的小嘴。”羸弱而且并不讨人喜欢。这种体弱多病的样子是无法给马文马西以安全感。所以无论是外表还是生活态度,马文马西都是十分厌恶这个小罗锅的。 所以麦卡勒斯会在文中说:“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爱情的触发剂就是每个人从未得到的渴望,包括爱密利亚渴望得到的父爱,马文马西渴望得到的安定,以及李蒙表哥渴望得到的热闹,它们慢慢蕴积,慢慢膨胀,最后只要遇到能够赐予他们渴望的人,他们就会对他萌生好感,萌生希望,萌生光芒。我们把这种持续升温持续发酵的热烈叫做爱。他们错把渴望和爱混为一谈,所以三段爱情皆有始无终而且痛彻心扉。爱的建立是相互的赞赏与关怀,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渴望。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十):小镇一如既往的沉闷

  没有公园。

  没有图书馆。

  没有咖啡馆。

  是那种一眼便可望穿的沉闷小镇。

  或许,我是能够体会到卡森·麦卡勒斯笔下小镇的那种忧郁的,因为我来自类似的小镇。“镇子里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家棉纺厂、一些工人住的两间一棟的房子、几株桃树、一座有两扇彩色玻璃窗的教堂,还有一条几百码长、不成模样的大街。每逢星期六,周围农村的佃农进城来,闲聊天,做买卖,度过这一天。”唯一不同的是,我遇到的那些小镇里没有教堂,多了些其它品种的果树。

  它们像是一处非常偏僻、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那里非常无聊,有着古怪的,甚至疯疯癫癫的气氛。 寂寞的,忧郁的, 就是这种感觉。我曾不知道多少次, 路过很多这样的小镇, 没有希望,压抑而无所事事,让我一次次的逃离。

  叽叽喳喳的热闹下,藏着深刻的寂寞与绝望。茶余饭后,他们聚集在一起,打发着一群人的无聊,依靠议论别人家稍有不同的故事,维系活下去的乐趣。就像故事里那群在爱密利亚小姐开的咖啡馆里打发时间的人一样。

  我想也只有爱密利亚小姐这样的女人,才能如此坚挺的活在那样的小镇里吧。她非常的能干富有,在“本县要算首屈一指了”,是个长得黑黑的高大女人,“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男人”,“头发剪得很短,平平地往后梳”,“脸上有一种严峻、粗犷的神情”。这样的女人,似乎长得活得都很MAN,以互补定律来看,她爱上穷困潦倒,又是罗圈腿驼子的李蒙表哥(罗锅),并不让我惊叹。 爱密利亚小姐除了稍稍有点斜眼,“她还能算一个好看的女子”,因此,帅气俊美的马文·马西爱上了她,似乎也还算合理。

  “人,除非是丧失了意志或重病在身,否则你是不能把他们拿来在一夜之间变成有价值、可以赚钱的东西的。”而就在一夜之间,爱赚钱的爱密利亚小姐竟然“养”起了突然出现的李蒙表哥。似乎特别不可思议,但我们可以从作者卡森·麦卡勒斯个人经历去感受,她曾三次中风, 29岁时瘫痪,如果认为她这样设置故事情节,是一种自怜的话,似乎就要好理解的多。爱密利亚小姐爱上了李蒙表哥,并事事迁就他。而后他的背叛,将她彻底置于深渊。

  令我费解的是,马文·马西为爱密利亚小姐一改流氓习性成为正经人,暗恋很久之后才鼓起勇气求婚,但以只持续十天的婚姻关系结果来看,她并不爱他,甚至有些恨他,那她为何要答应呢。马文·马西获得假释后重新回到小镇,李蒙表哥在第一眼看到他,就极力讨好他,这一段畸形的三角恋在这里才凸现出来。李蒙表哥之所以一眼便爱上了马文·马西,或许正是在他身上感受到了自己欠缺的那份力量,所以显得他特具魅力和吸引力吧。

  李蒙表哥帮助马文·马西伤害背叛了爱密利亚小姐,她的生活从此一蹶不振。那个坚强的女人没有再爬起来,或许正如小说一开始说的,“你和别人一起生活了以后,再独自过日子就会变成一种苦刑了”。她后来的生活,的确是一种苦刑。李蒙表哥走后的第四年,她找木匠把窗户都钉上了板,那时候开始她就一直待在禁闭的房间里。

  小镇一如既往的沉闷。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