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奔马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奔马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4:35: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奔马读后感10篇

  《奔马》是一本由三岛由纪夫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奔马》读后感(一):。

  大学连载 精神 细节 王阳明 自己没有学很多 反而是日本 槙子 控制欲 类似 白夜行看完《奔马》。现在只能觉得这一本里的本多真是烦死了絮絮叨叨想来想去 后来能果断的去为勋当辩护律师 肯定是有很多我不能看出和体会的精神吧 就算他磨磨唧唧想东想西大事上可是毫不含糊的。勋没什么挺好的一直想的很透彻最后求仁得仁。但是不喜欢。固执。阳光顺利明朗。太完美无法有好感。最想说是槙子。想法这个东西真是千差万别。白夜行里面也是。日本小说里面的女孩子要不然天然可爱要不然极度可怕。所求所爱一定要按自己方式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束缚控制 最重要到最后还是最初的那个目标 就那样子一直过下去 也是惊悚的奇妙。好好想了想我不行 谁还不能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了不是 我要是槙子就只会支持。就很相信对方可以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顺心意的选择。即使那个选择可能伤到自己 但是 真的相信一个人就要相信所有不是吗 我这样可以算是无欲无求的大爱了吧 但其实要不是一开始没成功说不定最后没那么顺利杀死藏原。再想一想我是看着对方要跳炼丹炉也支持并且会鼓励加油马上就飞升上神了的性格。铛铛铛

  《奔马》读后感(二):三岛由纪夫的蝴蝶

  前些年,日本翻拍了著名的西方歌剧《蝴蝶夫人》,并取名为《蝴蝶夫人:最后的武士之女》,这部原本是描写日本名妓与美国海军的爱情故事,经过日本人自己之手,瞬间渲染出一股浓浓的武士道味道。

  但如果说对于日本武士道的那种当代理想精神诠释得最好的话,应该首推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四部曲第二部《奔马》,日本人已经讲烂了、说遍了的东西,放在他的笔下依然把人震撼到喘不过气来。小说中的主人公勋就像那美丽而柔软的蝴蝶,对于理想的迷恋,对于自我毁灭的美学价值的探索,都让其裹上了一层英武而壮烈的意志。

  勋的身上,始终带着三岛由纪夫最纯粹的个人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理想主义来自于武士道行为处事的准则。所以,勋始终都视《神风连史话》为武士道纯粹精神的圣经,自身行动的标准指导,而自刃则是一种建立在自身修成基础上的最后一次升华,是人生最完美的谢幕。这与中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教导是何其不同!这也就是中国人总是很难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缘由之一,连头发丝都来自于父母,不可轻易剪去,凭什么生命的崇高就一定要建立在自杀的基础上呢?

  但《奔马》会告诉你,这是一种命运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个人理想的唯一出路:勋的好友本多一直都不赞成勋最爱的《神风连史话》中的观点,甚至劝其放弃;勋的父母饭沼和峰,作为他最亲密的人,却在他要起事时将这个秘密毫不犹豫地向警察揭发,导致了刺杀计划的完全流产……其实时局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个人的坚持早就已经脱离了整个时代的进程,《菊与刀》中曾用代表恬淡清静的“菊”与象征决绝凶狠的“刀”来表现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性。我们看勋的一生,似乎一直是为国家大计,为忠义守信,他刺杀藏原,刺杀所有他义愤填膺之人,他悔恨这个世界的污浊,悲怆于理想与现实天差地别的高度,却都不过是为了他自己——为了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一片无声的寂静里迎来最完美的自我毁灭。

  有人说:“虽然表面来看很难理解将自我毁灭作为理想,三岛由纪夫也在书中通过旁的人和事来表达对这种‘不成熟的单纯观念’的质疑。然而理性的质疑却使这义无反顾的美变得更加纯粹,所有现世、现实的阻挠和误解在执念下‘宛如一座冰城被那强烈的夏日照耀着,眼看着就要融化掉了。’” 因此,也许勋在潜意识中就已经认识到,他所追求的一切都将是一场无法实现的镜花水月,就像三岛由纪夫面对当时日本时局一样,狂热于自我的梦想与信念,可是到头来却一直是孤军奋战,他是“硬汉”没有错,但是“硬汉”也并非能够永远地抵挡孤独与失望,因为现实是绝不会妥协的,所以更多人都选择了妥协,然而比起绞尽脑汁、如履薄冰地去“成功”,他们更愿意从容走向注定的“失败”。

  因为,他们的本质仍是那脆弱到不堪一击的蝴蝶,而自我毁灭却将这份脆弱变为了最美的终结。

  《奔马》读后感(三):搓揉的尽美之境°

  ——评《奔马》

  文/蓦烟如雪

  美国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三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有文学研究家把他和《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约翰和他的兄弟们》的作者托马斯·曼一起,并称为20世纪四大作家。

  他是谁?他是三岛由纪夫。

  作为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他的文学作品深受时代影响,就像他在《英灵之声》中所写的《二二六事件和我》,“在十二岁后的多感年龄迎接战败之际,我意识到当时的神的死亡这一可怕残酷的实感,与十一岁的少年时代所觉察到的,似乎息息相关。”故,这些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奔马》是《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二部,这四卷作品,被称为三岛的“顶峰之作”,但据我所查,貌似喜欢《春雪》的还是居多。毕竟这部从艺术角度而言是最好的,其次它是难得在书里把感情色彩涂绘得如此浓郁,将浪漫、古典以及唯美都发挥到极致。不过可惜最后是聪子堕胎削发为尼的结尾,比较雷同《奔马》的是男主也是以死为结尾。但比起而二者之死,我还是喜欢《奔马》的破腹自尽,有决绝又有一种新生,如同书里所写“就在他举刀刺向腹部的一刹那,旭日在他的眼脸里面冉冉而升。”

  三岛的文学手法不同于别的日本文学,他很喜欢用外景去渲染人物内心,就像起初,在写本多生活缩影的时候,他写“雨夜中,那座好似室内体育馆的建筑物孤零零地耸立在田野里,窗口晃动着舞者的身影;狐步舞曲飘荡在溅起白色雨滴的田野中。”隔绝在世界之外的人,那种从视觉上带来的震动夹杂着内心的复杂,一轮轮的袭来。

  勋的狂热,勋的自杀,都是如此的相似。在我看来,这里面的不妥协,也有三岛由纪夫的影子,他叛逆,喜欢冒险,他的作品里,都有他二律背反方式,这种矛盾性更能贴合他的失望,他的憧憬。

  他不是清显,他视剑为生命,渴望美丽的死亡,他很追求纯粹,虽然偏离了时代,但他决心的事情,从未放弃,他要搞暴动,策划了“昭和维新”,可还是被揭发了,可最后他却独自去刺杀了财界巨头藏原,最后破腹自尽。

  他比较可悲的是,他最亲的人,都在私欲中践踏着他的理想,背叛了他。与神的仰慕相比,这些荒诞,颓败,都让他深思和屈辱,人性的压抑,社会的衰退,都让他不得不去寻找另一种希望,所以死亡对他而言,是新生,是找回纯粹的对抗。

  故事不乏味,相反还能感受到和歌的味道,三岛由纪夫的美是淤泥里盛开的莲,是搓揉着尽美之境的余韵。

  《奔马》读后感(四):在矛盾中纠结直到死亡

  《奔马》是日本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三岛由纪夫生前最后完成的《丰饶之海》系列(《丰饶之海》是由四部具有连贯性的作品所组成,被誉为三岛由纪夫作品的“顶峰之作”)中的第二部。

  在这部小说中,最先出场的依然是贯穿四部作品的次角本多繁邦,此时,他已经三十八岁了。他在一次剑道比赛中见到了本书的主人公——饭沼勋。饭沼勋在死时才二十岁,真是朝气蓬勃,青春昂扬的年岁。他一直追求一种纯粹的美丽,这种纯粹不仅是观念上的,也是行为上的。

  作为日本极端右翼的狂热分子,勋一心一意想要效仿当年的“神风连”,煽动军队和他一起发动政变,效忠天皇。于是,他暗中纠集了二十名志同道合的青年,策划“昭和维新”,目的是“暗杀一批要人,实行天皇亲政,维护皇道尊严”。后来,由于父亲的揭发,勋和一干人等被捕。经过多方周旋和本多的努力,勋终于获释,但他依然独自行动,刺杀了财界巨头藏原,随即剖腹自尽。

  如果你了解三岛由纪夫的生平你就会发现,书中的主人公勋身上有作者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深为赞赏,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外国非常不满。”“最终,他因为极端激进的政治目的而自杀谏世。”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种种矛盾表达出了自己对人生、对政治的态度。

  生与死的矛盾。勋的青春无疑是美好的。他正当大好年华,热血澎湃,一心想要有所作为。他的激情甚至感染了周围的一大批人。可是勋本人却对死亡有着近乎执着的狂热。他在见到治典王殿下时曾解释忠义的含义:“有勇的忠义应该是,不顾及死亡,以虔诚之心献上自己做的饭团。”即不管天皇怎样看待,最后都会是剖腹自杀。那么年轻的健美的勋,却时时想着要剖腹自杀,不惜以死谏世。与其说是为了信仰,不如说是作者本人对死亡有一种不可理喻的执念。就像作者本人说的:“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潜在的死亡。”这种生死纠缠还表现在本多对于清显的回忆,直到他认定勋是清显的转生,生死轮回间,又有几人能看透呢!

  美与丑的矛盾。小说中,作者写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包括勋死前的周围的景致都充满了清幽宁静,但就在这种美中,却发生了刺杀、死亡这样的丑陋。勋提着抢去猎杀野鸡也是如此。小说中,勋处处追求美的极致,处处追求纯粹,却始终没有找到他所追求的美。他在狱中做梦,梦后懊恼,觉得自己所做的是美的“人类为什么不能容许更美丽的行为发生呢?那些丑陋的行为,肮脏的行为,以利为目的的行为,不管有多少,却都被允许着呀!”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理想、行为是美的,是纯粹的。但美与丑的标准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是多么大啊!美与丑本来就是分不开的啊,就像作者说的:“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见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和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你们看见兔子说可爱,看见狮子说可怕。你们不知道,暴风雨之夜,它们是如何流血,如何相爱。”

  生与死,美与丑,忠义与背叛,这凡此种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三岛由纪夫书中那个有点失衡、有点神经质的世界。小说的最后,勋的理想没有实现,他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剖腹自杀,完成了对死亡的致敬。而三岛由纪夫也在交出《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书稿后自尽。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追求的极致吧。

  《奔马》读后感(五):少年未死

  感动之情无以复加,简短的扯一扯。

  刚开始只为勋的内心澎湃的纯粹而感动,后来在读到勋入狱后对于从血盟中内发的背叛的理解后自己也开始感到害怕而战栗,随后又为他在法庭上和槙子赤裸的博弈叫好,当看着勋的信念被父亲冠冕堂皇的自私说教羞辱之时心里又无比愤怒。故事接近尾声,纵然自己坚持的世界终究只是一场幻想,父亲、槙子、佐和、检察官、以及他曾无比坚信的太阳,绝对的纯粹被干涩的现实浸染,连百合花都是爱的骗局。所有人都在为他的「成长」欢呼,可他最终还是以一种壮烈的方式不算那么彻底的完成了理想,化为一道影子,终于能够守护他的信念。

  年轻而澎湃的生命从来不需要平和的粉饰太平,也不需要悲壮的故作激愤。构筑理想是少年的本能,而守护纯粹是少年的挣扎。纵然现实的洪流肆意恣睢,但当学生制服的暗袋里短刀依旧凌冽时,少年的影子在冉冉升起的旭日里永不死亡。

  只是,我爱他啊,我爱那个纯粹而忠诚的少年啊。

  读完结尾勋的自杀,压抑的喘不过气,合上书本只想嚎啕大哭一场。太感动了,很久没有看书看的这么动情过了。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一边感受故事中每一个人隐晦的情感,自己如同伴随着勋的这一段人生也在一起成长,着实是很棒的体验。感谢三岛由纪夫,今后会将《丰饶之海》全部拜读完的。

  《奔马》读后感(六):《奔马》,太阳,与“武士道”

  如果说《春雪》体现了“爱情之美”,那么《奔马》则表达出一种“武士道”的精神,我认为,《春雪》全书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成“爱情”,而《奔马》则是“忠义”。

  《奔马》全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显去世十八年后,三十八岁的法官本多在一次剑道比赛中遇到了剑道出众的少年饭沼勋,并无意间发现了他是由清显转世而来的这一秘密。勋将自己视为精神教条的小册子《神风连史话》借给本多翻阅,本多从而洞察了勋“誓死效忠天皇,重建日本社会秩序”的意志,作为一个成年人,本多从历史全局的多角度考虑到少年勋此时的思想是带有危险性的。后来,勋通过宣传《神风连史话》中的思想,招募了二十多名同志,决心起义,他们进行了详细谨慎的计划,包括刺杀政界、财阀要人,毁坏东京的公共设施,以及散发檄文传单,目的是“唤醒日本人民的意识,实行天皇亲政”,他们还结交了军事界的重要领袖,并且计划了起义后如何光荣赴死。临起事前两日,由于军事界领袖的脱离和父亲的出卖,勋及其同志们被捕入狱,无一遗漏。此时,本多为了弥补十八年前未能拯救清显的遗憾,辞去法官的职务,从大阪只身来到东京,无偿做勋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由于情人的伪证,法官认为勋在起事前已经萌生放弃的念头,而勋为了保护自己的情人,未能揭穿她的谎言,勋从而获得免刑,也由此失去了他所追求的“纯粹至美”的死亡形式。出狱后的勋,却仍然在养精蓄锐后独自去刺杀了财阀藏原,行动过后在逃避追捕的过程中来到海边,面对着代表天皇的太阳剖腹自尽,完成了壮烈的自杀一幕,和清显一样,将生命停留在最绚烂的二十岁。

  《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其中第二卷《奔马》中主人公勋戏剧性的结局和现实中三岛的自杀是十分相似的,我甚至怀疑在《奔马》的创作期间,作者已经预料(或“计划”)到了自己将来的死亡。勋的切腹无疑是美的,可以说是作者所追求的“纯粹至美”的体现。

  如今读完这本小说,我心中已经全然没有了童年时对三岛由纪夫的那种恐惧和胆寒,很多年前,三岛的作品对于许多中国正统文学者来说是依然是禁书,我们容易将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和“日本右翼分子”划等号,然而现在自己已经成年,不会再为作者的政治思想而左右其文学价值。三岛是一个文学上的天才,或者说是“鬼才”,他的天赋是令很多人望尘莫及,三岛的小说是美的,并且是一种及其“纯粹”的美,像《奔马》中勋所追求的那种“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我记得在第十七章中,勋对“忠义”的解释大意是这样的:

  这是一种何其纯粹的忠义,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种纯粹的“信仰”,在阅读三岛的作品时,我们大可以取其精华,把这种“忠义”虚化,以一种纯粹的精神去追求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东西。一个作家的政治思想是否正确,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再过上千百年,人们再谈起三岛时,留下来的一定是其文学上的不朽盛业。

  《奔马》读后感(七):三岛由纪夫和《奔马》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前后获得1968年、1994年文学家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齐名。他的《金阁寺》更是作为毁灭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为人所称颂。很多评论人士把这部作者作为代表他的最高文学水平的作品。不过这些评论是在这部小说刚出版时候1956年说的,其后,三岛又推出了他的名为《丰饶之海》的超长篇系列小说。一些评论者认为,这才是三岛文学的最高峰。三岛自己也认为《丰饶之海》是他的毕生事业。“丰饶之海”,是“月之海”的拉丁名的日译,是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丰饶之海》前后分四部曲,书名分别为《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分别出版于1965年、1967年、1968年和1971年,这最后一本书实际上是三岛死去才出版的。《天人五衰》的原稿是作者剖腹自杀的当天上午才交给出版社的。

  《奔马》是《丰饶之海》的第二部,要说清楚《奔马》,有必要交代一下《丰饶之海》的第一部《春雪》的基本情况,最好是先阅读一下《春雪》,如果你把这四本书都阅读一下,再来审视这本《奔马》,当然是更好的选择的。这对于深入把握这本书的内涵是有帮助的。小说首次出场的是当上了大阪高等法院左陪审员的本多繁邦。本多是贯穿这四部曲的重要人物。他是唯一了解轮回转生秘密的人。当事人《奔马》中的饭沼勋和《晓寺》中的月光公主自己是不知情的。本多在三轮山的瀑布处遇到了由《春雪》中的清显转生的饭沼勋,标志是勋左侧腹中三颗聚在一起的小黑痣。饭沼勋是一名激进的右翼青年,他将《神风连史话》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纠结了一些与他志同道合的人,密谋袭击变电站、刺杀商界首脑等活动,实行天皇新政。本多曾写长信劝说勋,但没有成功。最终饭沼勋独自去刺杀了财界巨头藏原,刺杀成功后,他逃到海边,在想象的日出中剖腹自杀。饭沼勋是三岛很欣赏的人,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和勋的经历也相似之处,或者我们可以说饭沼勋的身上有三岛的影子。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是深为赞赏的,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外国是不满意的。1970年三岛选择了自杀来谏世。通过了解作家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我们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对于理解三岛的作品更是如此。

  《奔马》读后感(八):“破心中贼难”

  日本人很崇拜王阳明,最直接的一点就是“知行合一”的理念。“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如是为了证明自己知,那么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出来。这种打鸡血的本末倒置的误解是非常普遍的。王阳明对“行知合一”的解释用了《大学》的话“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一种本能而非造作的状态。换言之,知就是你知道桌上那瓶好喝的饮料是毒水,你是不会喝的,这就是行。而误解呢,它可能是,你知道桌上那瓶毒水很好喝,于是你喝了。所以,问题在于知是否是真的知了。王阳明还有一句话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其实这就是检验知是否是真知的非常好的标准。

  昆德拉说过:“魔鬼存在于一切旨在反抗他的组织”。勋要杀死藏原的理由,表面上是要扫除现代化的罪恶,要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时代铁屋。但三岛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的内在逻辑:“在这种无处不令人窒息的时代里,只有一个男人竟敢轻松地呼吸,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被怀疑为罪犯”。“革命”胎死腹中,有过反思却又无力否认过去的勋,最后杀藏原的理由,只能是藏原在某次祭神时不太如法的表现,所谓“渎神”。理想没有实现,但勋完成了他个人的“使命”,他成功地杀了藏原和自己。对藏原,他赋予了他许多恶(抽象的恶),而对自己,他必须认为这是神圣的事业。在这些事被自己的理性良知检验之前,他必须迅速地死亡,并赋予这死亡以最后的荣耀。

  书里有位名海堂的先生非常反对佛教,因为他认为佛教思想会消解“大和魂”。那种无边无际的光明,令人甚是惊怖,狐疑不信。人很难放下他对伟大的幻想。

  勋诚然是反思过的,他对血盟和背叛关系的反思是达到实处的。“把别人的精神算进自己的精神里”,这种一厢情愿的羁绊,对变化和无常的抵抗,纵有一时的温柔,终将产生更大的反弹的力量,将过去之情谊摧毁殆尽于顷刻。佛经讲,有些仙人在山中修定,好像很自在,一旦出定,看到美女,那欲火比之俗人更强烈。且不论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就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也是不同的。勋不懂他的前世清显的柔情,勋的后世月光公主也不能明白他的激情。而人最怕的就是这个,尤其是所谓男子汉,“一个男子汉就要不断地提出他是个男子汉的证据,今天比昨天更像男子汉,明天比今天更像男子汉”。男子汉的理想让勋放不下,他不能接受自己在梦里曾变成过女人,但讽刺的是,他的转世,就成了一个女人。

  然而,当人承认无常和轮回的时候,还会有另一种误解。他会认为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命运,或认为自己在轮回面前是完全无力的。这又可以带来一种非常文学化的对佛法的误解。接受无常的人,却不喜欢因果,因为无常也可以被文学化为一个非常美丽的词语,什么“彩云易散琉璃碎”,是非常美丽的句子。而因果,太道德了,但可以成为逻辑推理的智力游戏。故接受因果的人多,追求解脱的则少,那是要放下一切世智辩聪和妄想的呀。

  勋死于他所幻想的忠义,但不是说忠义是错的,而是勋迷失在魔鬼打出的忠义的幌子,信以为真。《水浒传》里为什么最后只有那个杀人放火的鲁智深得度?因为他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自己,这才是忠义。忠者,不偏也,则心中正无私,义者,宜也。忠义等一切善法都是得道的资粮。

  《奔马》读后感(九):在匮乏的社会,匮乏的精神世界中追求纯碎

  清显=》饭沼勋

  想起了巨嬰的理論。可是勛似乎並沒有對自己的位置和思想上的糾結表現出過多的焦慮。我想應該是作者屬於的那個時代裡精神和物質上的匱乏。天皇就是太陽?天皇也是人,這個稱號是人給的,他成為太陽的象徵對這個人賦予的。或許在那樣的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面,人需要信仰,而天皇就是他們的信仰。到了最後我們連天皇是否了解勛這件事情都不知道,或者他知道了有人願意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事情後,是否有絲毫的感動?天皇永遠都是那個遠在皇宮裡,高高在上,像太陽一樣只能提到,卻不能觸碰的人。

  勛对于纯粹的追求,對於自殺的憧憬和嚮往,讓我不禁地自問這到底是扭曲還是純淨。最終他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人類的世界當中,對於人性的純淨這點的追求是不存在的。非黑即白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某些純淨的片段和時刻。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要忍受人性的複雜。就像作者在最後寫到的一樣,我們越是想要解開它,越是解不開。

  (現在的青年,多半拿文學來到顯示自我聰明的玩物。)想起了兩年前的自己,讀完現在的力量後,對於純淨的追求,對於自己使命感的號召。但是當現實的混濁不斷侵入我賴以生存的純淨後,當我不斷地抵禦失敗了之後,純淨和混濁互相攻擊。我花了太多時間去鑄造謊言的高牆,最後發現高牆的背後原來就是我一直想要到的地方。現在是時候拆掉這些牆了。作者在書中把女人的位置寫得很低,按照他筆下的時代來說,勛所在的社會裡只有两种人:男人,女人和小孩。而男人的生命是要充滿使命感,為國捐軀的。而女人和小孩則是弱者,他們的生命相對的來說是沒有男人的那麼有價值的。

  我想起昨天晚上看到的電影,革命之路。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家庭,男人安於現狀,女人在家每日打掃家務。女人想要去巴黎,她想要和丈夫交換位置,讓自己來成為家庭中的主心骨,當秘書掙錢。讓男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想說,在此之前,男人在掙錢的時候,女人也並非去尋找自己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情,她在“幫助”男人打掃家務,實現男人的安定下來的夢想。)女人想要以交換經濟來源的位置來奪回自己生存的權利,但她似乎沒有想過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她曾經的演員夢也早已丟棄在了一旁。或許潛意識裡她是想要去尋找的,只不過和男人交換家中的位置是第一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31679/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在靈性的追求上,女人相對比男人更佳的充滿靈活性,更加的能夠跟隨生命的流動性爾變化。之所以提到這個,因為我看到勛的固執求死,以此實現生命目的背後的僵硬性(這個詞是在我寫的時候才出現的,在此之前我並沒有想用僵硬性去形容他的追求,相反,我可以體會到他想要得到的那種清澈和透明。)

  對於純粹的追求,即是對於死的追求。因為生的時候,人是浸泡在由無數的片刻純粹的黑暗苦涩的海洋里,仍有着海水带着我们去不知道的方向。或者我们熟悉水性,成为了潜水和游泳高手,在海上造了船,为了生而生。要不然,就是死,但是为了追求纯粹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一种逃避呢?他所要得到的纯粹,也只有在死的那一瞬间变成了真理,也仅仅就是那一瞬间而已。太阳在他朝着肚子下刀的那一瞬间升起。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么接下来呢?他的生命是否只是为了如此光荣的死而存在过,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他的教育和社会里,天皇是他的信仰,太阳是他生命中的意义,所以他对于刨腹自杀没有任何的迟疑和怀疑。他似乎有过挣扎,当黑暗浸入清澈的思想之时的挣扎,但是最终对于纯粹的追求就像是他生下来的信念,像野草一般,即使对它如何的打压,它还是依然能够顽强的生存下去。生下来就是为了死去,这句话似乎在勋的身上发了光,得到了最好的演示。把天皇当作上帝,政治成为了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的新信仰。

  清显的转世,实现了饭沼未能成功教育清显的梦想,动摇了本多的稳当当的理性。后两者愿意接受自己和社会的浑浊,亦或者他们从未被极度敏感的感情而折磨过,所以他们活着,并不极端。到了最后,勋成功地成为了一位成年人,饭沼对他告之是自己去告密时候,不断地反问峰子,以此壮胆。他在这个乌云下的社会里,游走着,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在下去的手段,并成功教育了剑道三段的勋。但是他的人生依然混杂不堪。他的格局依然是小的。书中描写道他嫉妒峰子和侯爵的风流韵事,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曾经在清显家幽会的一对年轻人如今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却每日生活在嫉妒和焦虑之后。本多是一个理性的角色,就算是自我反省,他的位置也是理性的,不过也因为自我反省,他一直站立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上,除了对于昔日友情的热情之外,没有过多的感情上的波折。他似乎不像清显那样,对于细腻的感情并没有过的追求和感受。他和妻子之间,一直都保持着从来不会过多的干涉对方生活的,他們對自己的感情和精神世界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就這樣他們互相隱藏著自己的羞恥感,抱著者焦慮,以此來維持夫妻生活間的平衡。

  相反,與這個時代大多數女性不一樣的楨子作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她無法忍受花心的丈夫,提出離婚並回道自己的家中。(她似乎和爸爸一起生活,媽媽已經不在了。沒有了媽媽的絮絮叨叨,只有爸爸和女兒,似乎也維持了使得家裡有了平衡)。書中說她是個危險的女人因為她不擇手段的想要把自己的愛留下來。如果男人的個人實現可以通過國家的繁榮和政治上的成就來表明,那麼女人呢?说女人的目标盡盡是愛情而已嗎?如果僅僅是愛情有為何不可呢?通過愛情得到自己的自我實現。通過技法“玩弄”勛的純粹,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只是男人起主導,而女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帶著尊嚴活著。

  最後作者通過書來完成了自我實現,又或者書中的主人公給作者指出了路。選擇用自己的小說中主人公使用的同樣方式去結束自己生命的並不是只是三島一個。 我想起了英國劇作家Sarah kane,和她的4.48 psychose。又或者導演的生活中重複了自己所拍的電影中的故事,例如韓國導演洪尚秀和自己的老婆離婚,為了和演員在一起,他所拍的電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這樣的作品對於創造者的意義是什麼?提前的練習嗎?因為創作給他們混沌的生活開啟了新的意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奔马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