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绝对达成》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绝对达成》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4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绝对达成》的读后感10篇

  《绝对达成》是一本由横山信弘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绝对达成》读后感(一):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

  有天,老婆对我说生活是不是太平淡了,这一年好像还没来得及干点什么就过去了。

  我表示赞同。

  接着她又说:“咱们之前买的海南旅游5星级酒店7晚住宿卡,这一年我们都没找时间去,已经过期了。”

  我:“唉、明年再说吧。”

  接着她又开始埋怨我。

  我反驳她:“你办的全年健身卡,除了前一个月去了几天,你后来去过几回?是谁下定决心要减肥的,买的那些瑜伽垫、跳舞毯什么的你用过吗?”

  之后, 硝烟四起,一场不可避免家庭内部战争就此打响。

  好在事后我跪地求饶才换来了宝贵和平

  反思这一年,真的有太多想做没有做,想干没有干的事。

  1、 带着媳妇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未完成

  2、 考驾照(未完成)

  3、 写个关于厨师或者异人录的小说(未完成)

  4、 报考个导演或者影视后期制作的班(未完成)

  5、 攒点钱(未完成)

  ……

  所以,总觉得这一年过的碌碌无为,而且居然都记不起发生过哪些大事

  所以,不得不扫一眼自己朋友圈相册,看看之前都干了些什么。

  1月26日

  我用了3个小时剥开了一个完整核桃仁的核桃。

  2月25日

  捡到了一张四块钱,特别开心

  4月1日

  愚人节骗到一个人,之后就跟我绝交了。

  4月20日

  在语言大学看了一场韩国大学生篮球比赛双方激战半个小时,一个球没进,我也是醉了。

  5月9日

  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两个馍掰了2小时,差点没饿死过去。

  6月13日

  在巴西收费站堵车,错过世界杯开幕式。

  ……

  看完上半年的记录,就不忍心再往下看了。

  当日子过的每天都一样,人就会显得疲惫,生活就好像少点什么。

  看电影《心花路放》的时候,听到郝云的那首《去大理》,几乎让我和老婆同时哭出来。

  去大理

  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

  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

  既然不快乐不喜欢这里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路程有点波折空气有点稀薄

  景色辽阔 心里越寂寞

  不知道谁在何处等待

  不知道后来的后来

  这一年,有次心血来潮报名了北京马拉松全程比赛,我甚至都不知道马拉松全程距离有多远。曾经参加过的正式比赛项目还要追溯到小学5年纪越野3000米。当我把这个消息投到朋友圈里,讽刺声音就如潮水铺天盖地的涌来,一时间各种秒杀微博所有段子手的文案纷纷留言。那一刻,我居然特别高兴,从未想过我居然会有这么多朋友,并且我开始被他们“关注”了。

  为了让他们持续地关注我,我决定我真的要提供一些“素材”了。

  于是,我开始训练

  那些夜晚,在月光灯光照耀下,我一个人骄傲的跑着。

  终于,我在跑步APP上留下“牛逼字样路线图。

  可在真正迎来马拉松的那天,我还是没能坚持跑到终点……

  我最终的成绩停留在27公里,2小时45分钟。

  即使这样,我也万万没想到,我居然能跑这么远。而且,在这短短的两个月坚持训练过程中,我很享受这其中的快乐。这仿佛给我平凡的生活添抹了一丝不一样的色彩。我开始对每一件事更认真思考,更投入行动

  就像我读过的这本《绝对达成》书里的一个道理

  一个大到我们不假思索就say No的目标,我们为什么不去认真地去尝试一下,再给出“结论”呢?做都没做,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就像幻想着彩票也能中个几千万,可却从未付诸行动买过一张彩票。即使我知道这年头买彩票中几千万奖比自己努力赚几千万几率要大的多。

  还有当那些“思考噪音影响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低头认怂还是更加斗志昂扬呢?

  有时候也会信心满满的要做件“大事”,然后陷入“拖延沼泽”,再后来给自己找一堆借口,最后忘记这件事,等待梦想归于平淡,自己却再也提不起来。所以想法终究还是想法,永远也无实现可能。然后碌碌无为,怨天尤人

  给2015自己的期待吧:不要让未来的我讨厌现在的自己!

  ——读《绝对达成》有感而作

  《绝对达成》读后感(二):达成目标,理所当然°

  ——评《绝对达成》

  文/蓦烟如雪

  横山信弘,他没有上过大学,没有销售经验,却能在35岁这么拧巴的年纪上,突破自己,让自己成为了现场咨询顾问,他通过努力翻身成为了阿塔克斯销售集团董事长,还与美国NLP协会认定为合作伙伴

  35岁的变革,35岁的茫然,多年前捡的面巾纸,成了在澡堂忘带浴巾时,给儿子擦身时的尴尬,曾经他作为青年海外协作队的一员,在中北美待了三年,回国后得到在日立制造工作机会,也许很多人认为他该心存感激,但他却毅然辞职。

  在一次重要谈话中,他领悟万事与目标的高低无关,而是要把目标达成作为“理所当然”的事去对待。在期限内要反复思考如何去达成目标,并且不是嘴上功夫,要付诸行动,而不去想做不成会如何。

  这本书中,他没有夸夸其谈,他用数据写实,用图形条理让你明白,他还用自身经历去剖析“理所当然化”的重要性,解析“时间是从未来流向现在”,要保持自然态度去思考问题,让“思考的次数”逐步递增,继而完成任务

  当然要做成目标,往往压力负重,很多人还没做就会想做不好、做不成,而转换思维是“理想当然化”的另一途径,逆向思维是判断事物办法,能让结果推动着事件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世界上,努力的人都会听见抱怨,听见不满,“思考噪音”会让人迷失,而步调一致能引领你走向信赖,甚至能引领你的自信走向成功,这亦或许就是“理所当然化”的推动性。

  理由和借口会让你无法行动,而思维转变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不紧不慢地跨越关卡,所以,我们要增加重视自己内心节奏,增加摆脱现状的“意识”的次数。

  锁定目标推自己一把吧!但切忌不要勉强自己,一个在工作上习惯纠结的人,往往抗压低,而一个人的成功也取决于他如何克服“纠结时期”。

  自信可以出成效,自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尤其像横山信弘,他用三年时间,让自己成为两小时演讲收费超过100万日元的咨询顾问。

  所以,绝对达成是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更能治疗拖延问题,甚至是“倍速管理”“权威原理”等方式

  我认同书里的那句话“自信,不是简单地表明自己的禀性,而是有坚实的过去的经验撑腰。无论你遇见了什么样的困难咬咬牙,挺过去吧!

  因为,达成目标,所以,理所当然。

  筱筱

  2015年2月9日

  《绝对达成》读后感(三):从思考零次向零秒思考冲刺

  读这本书,对我而言,收获遗憾并存。

  先说收获:对我的思维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刚看书名时,我以为又是一本喊口号、贩卖新词汇的书。但看到开篇部分第一章第二节,作者自35岁转换工作后的一次谈话的故事,我就被震到。实际上,我们很多人,不管是新人,还是职场上有了一定成绩、成就老人,都遇到过与作者类似的问题:接到一个任务,面临一个挑战,第一反应往往是感到完不成任务,根本没有去想过具体该怎么,思考的次数未零。

  这个思考零次的故事,对我们肯定会形成冲击。在作者总结出来之前,我们其实犯过很多次这样的错误,但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过。如今,这层窗户纸经作者轻轻这么一捅,就破了,我们立马就会明白,我们常犯的错误在哪里。

  作者接下来,立即又讲了一个较为新鲜观点:用冲击×次数来摆脱维持现状的先入为见。这个提法,我也深为认同。至少读这本书,翻开还没有五分钟,我就被冲击了一次,只一次,我就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如果维持这样的冲击多几次,收获肯定会更多。

  在前两个非常有创建的观点之后,作者提出了本书主题,也就是他的书名《绝对达成》。横山信弘认为,要做到绝对达成,就要将目标理所当然化。何谓理所当然化?就是将思维变成逆向来思考,亦即,完成是应该的,为了完成,我要做什么,或者怎么做。这样的好处是,将我们做到此为止被动思考模式,转变成以此(终点)为起点,要达成,我要做什么,再做什么,一直推到起点应该做什么的主动思考模式。当思考模式改变了,我们行动方式自然也就会改变了。

  为了绝对达成,工作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还是颇有亮点的。例如:

  工作中,不要想所谓的动力。寻找动力,有时候就是寻找借口;

  工作中,不要想所谓工作意义,往往只有做了,做好了,才能体会到工作的意义;

  在没有那么强的行动力之前,不要在内心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追随自己内心的节奏就好,到一定的程度,你的行动力和效率自然会提上来。

  努力达不到状态的时候,可以纠结,但别纠结个没完没了,他的意见是,纠结阶段最长不要超过8个月。

  坚持做,坚持久了,周围的人就会来帮助你

  再说遗憾:案例不够好,论述也未能很好支撑作者的观点

  遗憾也正是来自作者的这个观点。作者的高明厉害之处是,在较短的篇幅里就阐述明白了绝对达成这个非常富有创见和非常吸引人的的观点和理念,而后续展开的长达90%的篇幅里,虽也不乏亮点,却再也没有开篇那种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东西了。甚至很多篇幅,很多例子,为了搭上绝对达成这个主题,行文仓促,拿来凑数的,也或者可能是作者选取的例子不够贴切,论述的程度不够,读起来缺乏说服力

  例如:

  为了绝对达成,作者在“治疗拖延习惯”的部分提了一个倍速处理的观点:期限折半,2倍速去处理工作。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可惜的是,作者未能充分展开,未能对其系统进行论述,也未能选取到一些贴切的案例给与支撑。有些作者浮光掠影讲到了,例如追求倍速处理的时候,要适时回报,防止做偏,但太一笔带过了,不认真的人估计都看不到。特别是他举的削了皮的苹果的例子,意思是事要趁新鲜干,别拖太久,但道理还没有讲清楚,后面就反复拿这个当经典案例发挥

  类似的情况存在同一部分,他提到了对期限折半+并列化提高效率的方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观点和技巧,但可惜,怎样并列化处理问题,他没有讲清楚,白白让这么好一个提法和工具溜掉了。

  整本书的前半部分的案例略好,论述也略强,后半部分案例普遍选的不好,论述也散。

  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适合营销人看的书,观念的部分多过实际操作的部分。职场人,那些office或工厂里的人,可以拿来碰撞一下自己的思维,但说到能学到多少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我看就未必了。

  也可能这套书是两本组成的,这本主要侧重于讲观念和理念,另外一本(看作者的自序,有提到他还有一本《绝对达成之下属培养方法》)侧重于讲技巧和方法。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出版社策划的问题了,应该两本一套一起推,起到的效果可能更好。

  2015年1月14日 星期

  《绝对达成》读后感(四):当我们从60岁出发思考生

  我承认曾在墙上贴过“坚持”、“加油”等足够励志却基本没啥作用誓言,每次抬头看到都觉得生活艰难地堪比攀登喜马拉雅;也承认时至今日,鼓励自己每天早起看书的理由是“有些事情,如果今天不做,大概以后都不会做了”,每次看到镜子里被逼起床睡眼惺忪的自己,都觉得日子咋就能过到这么过不下去。

  而身边的确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总能精力充沛地去坚持一件在我看来极其艰苦的事情且甘之如饴;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件”大事儿“,然后立刻调转方向马不停蹄地去攻克另一个难关。他们身上天然地散发着一种气息,吸引着别人去赞美、去协助。

  《绝对达成》就是一本剖析如何”马不扬鞭自奋蹄“的书,而道理简单到甚至只有一句话,那便是”当我们从60岁出发思考生活“。

  这当然是书中”将目标理所当然化“说法的一种更为具象的表达,却犀利地指出了”失败者“何以失败以及人为何懒惰这个平凡人怎么都摆脱不掉的平凡问题。

  当我们从60岁出发去思考生活,我们会清晰地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或者运用书中的逆向思维方式来看——我们会更清晰地明白当我们做成了什么我们就能得到什么。人们总是能轻易地为诱惑卖命,且乐此不疲

  如果你认为《绝对达成》只是教你如何许自己一个美好并开始玩儿命努力,那你就太小看它了。他还心思细腻教导着读者如何保持这追逐美好的动力,毕竟刹那烟花容易持续发光困难。

  给手上的事情两个deadline的理念对我这种有拖延症倾向的人可谓是如获至宝。在事情的deadline之前给自己一个deadline,不仅给自己预留了足够的修改完善时间,还增加了自己的信心,让坚持成为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当我们遵从《绝对达成》的思维方式,将目标理所当然化,并且给事情两个deadline,那些曾经以为困难的坚持也似乎变成了温暖的笑脸。

  《绝对达成》读后感(五):未老之前,一切都还来得及。

  在答应颦颦之前,简略翻阅了关于此书的书评,从文字里大体看出来本书的内容。

  对于中文系毕业的我而言,对金融和心理学都较为陌生,关于日本的文字,以前看的无非是村上春树、渡边淳一、川端康成、江国香织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小说和散文。却未曾试过,尝试读这样一本关于销售的成功经验和心理分析。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却发现原来一本书想给予的东西,其实无关专业,而在于文字是否能让人有所感触,有所收获。

  作者说他35岁的时候辞职换了工作,关于之前的工作,无法说好也无法说不好,他只是想要换一份工作,不要一成不变。对于彼时的他而言,这是一个冒险,但人生总要有一场冒险,你才能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是另一个模样。

  做一份熟悉而无新意的工作,是安全而可靠的,你知道怎样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梳理好而不至于手忙脚乱,问题来临的时候你知道怎样处理才能让影响降到最小。但这样的工作让人疲惫,你如同机器,在日复一日里觉得无聊、萧索,你无法发现工作的乐趣,你甚至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沦落为工作的机器。

  尽管,脑海里曾无数次冒出这样的念头,除了现在所做的事,我还有什么可以做。然还是决心辞职,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活成另外一个样子。多少人这样想过,也做了选择,有人选择一成不变日复一日重复自己,也有人选择离开,面临新的挑战。无法判定哪个选择是正确的,这里需要确定的,无非是要看离开的决心有多强,要看有多少信心与勇气面对新的挑战。

  “人一旦陷入窘境,会变得坚强。”

  想起年少的自己,千禧年那个稚气的少女,小学毕业的时候,每个同学都站起来对着全班人说未来想从事哪一份工作。轮到我的时候我说想成为一个老师。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班主任听了之后对我说了一句,“等你毕业回来接老师的班”。

  后来的很多年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并在无形之中指引着我向那条路上走。初中毕业的时候不甘心上中专,义无反顾读了高中。高中的时候家里一个叔叔说只要我能考上师大,毕业后他帮我安排工作。每每记得,每次路过一二一大街的时候,看着屹立在街边的师大大门,我都在内心暗暗发誓,以后我将成为这里的学生。后来想起这些的时候,会诧异内心的笃定,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三十余年前田晓菲与北大的际遇。

  高中毕业的时候义无反顾报了师大,仅一本线的分数,内心难免惴惴,在那之前,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若不能读师大会如何,那是省内师范类的唯一选择。后来如愿以偿读了师大中文系,想起曾经种种,如在梦中。多年的信念得偿,内心的希冀无法言说。

  直至临近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听我汇报实习工作后,予我一句我的身体条件不适合做老师,若我选择做老师,日后几十年,我都将靠药物维持嗓音。那样的评价如同晴天霹雳,就像你已经为此准备了一生,临了,才告诉你所有努力都是竹篮打水。

  那时内心仿若是黑暗的,辛苦准备了很多年,却得知不能做,内心茫然。优秀实习毕业生的称号,算是给我教师梦的一个完结。

  后来阴差阳错得到了如今这份工作,初时迷茫不知所措,我不知道除了上课外还可以做什么。经年过去,却发现原来很多不熟悉的事物,只要能狠下心来,只要能坚持,依然可以做的很好。却也会想起初工作的时候,每天在办公室到很晚,熟悉所有的工作,然后进洗澡间洗澡,踏着暮色回到马路对面租住的小屋。直到后来搬回北边住。

  如今的工作,已经如同读书时候,所有的事都像一种理所当然。

  其实,一切都有可能改变,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或是毅力。

  “保有绝对达成的理念,是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必然。”

  作者谈及他三十五岁那年的辞职,他的茫然和踌躇,以及周边人给他的压力和痛苦。他写到那晚捡到的那些纸巾,如同一道鞭子,在他每每想要有所改变或是退缩的时候如影随形的鞭策着他,驱赶着他不停留。因为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他所有的抉择都将顾虑到家人。

  那个时候他亦是无法想象未来的,工作,生活,所有的一切仿佛是一条不能回头的暗黑的河流,他在河流里摸黑行走。后来看见了光,不是一贯的理所当然,而是绝对达成,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理念。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接到一个任务,首先思考的并不是该如何去将事情做好,而是想着根本没法完成,任务太艰巨。但是人自身的潜力并不是没有,而是躲藏着,要待某一个时刻挖掘出来。

  上个月,办公室负责人丢了一个通知给我,要求写全年的新闻工作总结。拿到文件的时候,再对照了一下去年他写的总结,内心惴惴。他和领导都是对材料高要求之人,若材料功底不够必然被批,若模仿着去年的写又显得没有新意和诚意。

  陷入两难,迟迟未动笔。然后在公休期间,偶尔会想到写材料的事情,从多方面考虑,却依然觉得不妥。收假后,对着电脑一片空白。直到时间临近,想着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硬着头皮动笔,却没有想到写下来反而很顺利。近期的总结材料里哪些话可以用,过去一年来哪些亮点可以写,又有什么重点,似乎都已经在脑海里徘徊了很久,只等我动笔记录下来而已。

  其实那个时候,并不是没有思考,休息时候偶尔脑海里冒出来的想法,都是一种思考,偶尔想到的一个点,都是一个方面。后来才发现,最怕的不是不动笔,而是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想法,甚至没有想过要怎样去做、怎样去完成。

  而人一旦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往往会激发身体的潜能,抱着一定要完成的理念,去将事情做好。古人言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在到达山的路途中,抱有理念的人早已在无意识当中完成了上路的准备,自然有路可以走。

  “逆向思维,将看见世界的另一面。”

  上学的时候,或是现在工作中,经常都会听到他们说,要保有一种逆向思维,其实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而已,但往往会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作者提倡的逆向思维,逆向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事有时会抱怨负责人是不是对她的工作不满,说她不够好才让负责人觉得无奈。每每听到她的抱怨的时候,我都在一旁默默地不做声。与同事相处时间长了,知道她是多倔强的一个人,也知道负责人的脾气性子,自然也便知道负责人对她的态度。她的牛角尖钻的太深。

  我时常对她说的一句话,都是关于让她从另外一个方向去想,诸如若负责人真是对她失望,早已不愿与她多说话;若负责人对她不满意,便不可能在领导面前表扬她;若是不满意,便不会在投票选举优秀的时候给她投票。

  其实,当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分析问题的时候,角度不同,看见的点便不同,所能想到的方法、能走的路也就不同,如此,在前行的道路上便近了一步。

  封面上这样写着,目标要绝对达成,必然需要走过那几步,建立绝对自信,摒弃思考噪音,根治借口抱怨,纠正拖延惯性,然后就是成功的路。也许,达成目标的路很长很长,但只要能够努力去做,总是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完成。

  目标绝对完成,相信可以做到。未老之前,一切都还来得及。

  一月二十二日记。

  《绝对达成》读后感(六):笔记‖无数次思考办法

  1.逆向思考 只有对工作全身心投入,才越来越有干劲。 只有专心致志地工作了,才能理解工作的意义所在。 通常是把事情做完后,才发现行动的缘由。 2.励志语句是在努力状态用的,用来鼓舞士气。 在“道理很清楚无法付诸行动”时期,还没有和自己建立起信赖关系,如果每天承受着“不要放弃”的压力,反而容易增加负担逃避现实。 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时机却强迫自己下决心,现实是不得不每天面对一个一直做不到的自己。必然会逐渐丧失信心。 3.维持现状的先入之见 你会把这个目标和你的行为习惯去进行比较。如果换了工作,去一个新环境的话,就不了解旧的行动习惯,所以没有这个先入之见。 所以,不一定要换一个新环境,你可以把之前的行动习惯忘掉,就从原地重新开始。 4.没有自信也能做出成效。‖逆向思考 成效跟自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是取得了成效才有自信。 5.一个把目标达成作为“理所当然”的事去对待的人,比如准点上班,那他会在期限之前无数次思考,思考如何去达成目标,并且付诸行动,而不会去想如果达不成会怎样。

  《绝对达成》读后感(七):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拿到书,迫不及待的就开始翻阅,越看越兴奋,不由得站起来甩着胳膊学大象走,内心的兴奋无法言说。以至于太想写好这本书的书评,让我觉得无从下手。与朋友同事聊起阅读,也发自内心的向他们推荐,希望对他们也能够有所裨益。

  作者横山信弘在35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潦倒之人,无文凭无经验的他,在下定决心辞去日立制造所的工作后,进入税务会计经营咨询公司阿塔克斯,这家公司的风气是:“达成目标,理所当然”,改变自此开始。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经验向我们诠释了“理所应当”的理念和行动指南。

  1、“理所当然”的理念,可以成就我们

  对于我们来说,早起刷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按时上班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随身携带手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大都市里,如果哪个年轻人对你说,他从来不用手机,你一定会用看怪物的眼神来看他)……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了这么的理所当然,我们的身体也在千万遍的操作当中记住了这些行为,让我们在后来的行为中产生下意识的执行操作,成为了我们习惯,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正如书中所说:“当你将做一件事理所当然化之后,它就仿佛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摆脱不了,也根本不想摆脱”,“不需要干劲,没有任何压力,自然而然地出成效的‘顺风顺水的状态’。不仅是开车,学习商业技能、减肥、英语口语、运动……任何事情都是,刚刚掌握知识就想马上出成效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反复地训练,用自己的身体去记住,才能真正地做到收放自如灵活运用。”

  从我自己的实践以及周围一些做的比较成功的朋友身上,我看到的是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大凡做的比较好的人,都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并视之为理所当然。

  有一个朋友,excel玩的比较好,有一次公司召开高管会议,他也列席参加了,会上销售总监高度赞扬了他所作的excel模型给销售部的工作带来了方便,他嘴上虽然谦虚,心里却觉得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之前工作过的公司的领导不知不觉就为他建立了良好的excel的建模习惯,给他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别人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对他来说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2、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要做到理所当然,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要学着去看清事件背后的真相。

  曾国藩乃“中兴第一名臣”,为后人所景仰,是继屈原、陶渊明之后中国贵族的又一代表,也是毛泽东和蒋介石最钦佩的人。记得几年前看《曾国藩家训》,发现了一件让我震惊的事:“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至不如禽兽。昨夜痛自猛醒,以为自今日始,当斩然更新,不终小人之归”。

  意思是:自从决定改变自己,已经有五十多天了,老毛病一条没见少,该怎样还怎样,所以后面发狠说以后得彻底改过,一丝一毫不可放松,昨天的我从现在起就算死了,从此刻起一定要改正缺点,算是重生的我。但是在仅仅过了十多天后,又说:自从决定改变自己已经过了两个月了,还越来越差劲,简直是不进则退,真是禽兽不如。昨天晚上痛定思痛,以今日为始,斩断过去,不做小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就是曾国藩这样的一代名臣大儒在改正自己缺点的时候,都不是一下就能改正的,那么我们就更应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反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相比较于坚持一下然后彻底放弃,我们更应该让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去坚持,直到养成可以连续连贯的习惯,成为我们理所当然的一部分。

  3、冲击x次数

  要做到理所当然,在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之后,我们还应该有意识的增加冲击X次数。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老者去到一家俱乐部演讲,演讲正式开始之后,只见几个大汉抬着一只硕大的铁球放到了讲台上,台下的人望之奇怪,老者也不言语,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小锤,轻轻的击打铁球,一下接一下,台下开始骚乱,也有人选择离开,在老者不断用小锤击打铁球半小时之后,之前纹丝不动的大铁球有了晃动,随着老者击打时间的延长,大铁球晃动的幅度越来越大。老者随之将小锤放入口袋,说:我今天的演讲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里,聪明的你,能领悟到什么呢?

  4、理所当然化的副作用

  当我们搭乘上了理所当然的电梯之后,很多事情可能对我们来说,会,理所当然,不会,笨、蠢。如果少了谦卑感恩之心,对自己对别人都会造成伤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在通过努力一步步做到“理所当然”之后,一定要保持谦卑感恩之态,不要毁人毁己。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利用作者的方法去除“思考噪音”,形成“逆向思维”“理所当然”的习惯,达到“倍速管理”自己、化茧成蝶的目的。

  深切希望你我共同成长!

  《绝对达成》读后感(八):值得一读的书

  无意中耍豆瓣的时候看到了有人推荐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以为又是一本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看完之后才发现和一般的鸡汤类书籍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作者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将“理所当然”(这里我所理解的是理所当然是习惯的养成和做事的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即不懂状态 懂但是难以行动的状态 努力状态 和理所当然状态(这四个步骤分别指无意识无作为 有意识无作为 有意识有作为 和 无意识有作为)。然后分别对这四个状态进行了分析,以及如何从一个状态过度到另一个状态,达到摒弃“思考噪音”和让思考“理所当然化”。值得一读

  《绝对达成》读后感(九):脱颖而出,彻底拒绝平庸的自己

  人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很多时候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正因为这种不自信,导致我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目标在设定时会尽可能简单,在完成时会尽可能拖延,哪怕最后没有完成,也有各种各样的托词让自己逃离压力区。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说“就这样吧,反正我也做不到更好”。但是事实上,我们却从未努力追逐过梦想,只是在自己的“意念”中就否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这种心理在起跑阶段就奠定了我们是失败者的基础。如何把这种观念抛诸脑后,如何让自己带着十分的战斗力冲向终点,如何在奔跑的过程中不放慢脚步,如何让终点看起来近在咫尺?《绝对达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完整而详细的分析和指导,读完这本书,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其实完成目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

  当设定了一个目标,我们仍需要将其细化到每个时间轴节点中。往往,我们都会按照最理想,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设定时间,这就导致我们会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无法达成目标。针对这一点,书中第一章就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时间的逆向思维。简言之,如果我们设定9点钟要到公司,那么往前推算,8点45分就要下地铁,再往前推算,8点钟就要上地铁,以此类推,最终确定从家里出门,甚至起床的时间。这种思维的好处就是,我们能够充分考虑到外界因素对需要完成的目标产生的影响,也会调节自己应对这些因素的方式方法。其实实践起来很简单,只是思维的逆操作,没有多费任何时间和气力,但是却能够最大程度地协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可谓职场利器。而本章中的另一个方法——冲刺X次数,也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就像我们会用100天表格用于习惯养成和考试计划一样,冲刺X次数是从数字(而不是天数)的维度来帮助我们记录努力的程度。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在固定的期限之内的挑战和目标。例如,我将健身列为目标计划,那么我可以细化成我坚持1个月健身15次,而非2天健身一次。这样的设定,会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和灵活的安排,而不至于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目标的中断。

  接下来书中又提到一个概念便是把目标达成变为“理所当然化”,也就是相信自己一定会达成目标。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们怎么能够确保自己的计划都能够得以执行呢?作者列出一个图表并配有“步调一致信赖关系引领”的步骤公式,让自己摒弃那些在设定目标阶段的“思考噪音”,抛开那些无意义的动力论思考,保持自己的身心一致,排除“我究竟为什么要做这些?”,“怎样努力喜欢上?”这样的思维噪音。如何排除?便又回到了逆向思维的阶段。首先明确目标,不论意义怎样,喜欢与否,我们都要完成它,那么我们一步步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明确了。

  如何解决拖延症?书中第五章也给出了一个方法——“倍速管理”。这是我自己在实践中一直使用的方法,却没有理论化,看到书中的介绍时,我很庆幸自己方法的正确性,也更系统地重新了解了这一方法的知识。“倍速管理”,就是把原有期限缩短一半,这样就能用原计划两倍的速度完成工作。比如,我本想用8天时间完成一个项目,那么制定目标时,就定为4天完成目标。太难了?哦不,亲爱的,没有试过,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潜能究竟有多大。以前我要写一篇论文,给自己定的是7天完成,然而两天过去了,我却一个字都没有写。于是我给自己规定,在2天之内搞定,结果1天半的时间就把所有的任务完成了!当时,我自己都觉得很神奇,但却是真实的案例。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不要担心完不成的情况。给自己信心,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这本书不仅仅从思维方式上对人加以改造,同时也给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我相信,通过阅读和实践,我们定会像封面的介绍中所说——脱颖而出,彻底拒绝平庸的自己。

  《绝对达成》读后感(十):自信和成效就是鸡和蛋

  《绝对达成》一书主要讲述的是一种良性的工作状态,即“理所当然化”。在达到“理所当然化”之前还有三种状态,“不懂状态”、“道理明白却难以行动状态”、“努力状态”,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徘徊在“道理明白却难以行动状态”或“努力状态”中,因此,书中所描述的“理所当然化”状态还是极具有吸引力的。就本书整体而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并行来阐述“理所当然化”状态,一种是现身说法,即成功学的不二法门,“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另一种便是,方法介绍,四种状态是循序渐进的,两种状态之间需要如何转变,会碰到哪些问题,需要如何克服,等等内容都是需要在方法介绍中有所解释的,而且这部分内容是无法用现身说法来代替的。因此,刨去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剩下的内容更合理的划分应该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并列式的,这是本书的一个诟病。

  “不懂状态”是无意识的无行为,翻译成俗话就是“小和尚撞钟,过一天是一天”;“道理明白却难以行动状态”是有意识无行为,即知道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锻炼身体,但是就是不开始执行;“努力状态”是有意识有行为,每天给自己布置多少任务必须完成,早上再难受也按时起床;“理所当然化状态”是无意识有行为,每天按部就班工作,高质量完成任务,有效地摒除思考的噪声,工作效率提升至最大化。毫无疑问,“理所当然化状态”是最让人向往的状态,那么要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状态,本书给出的解答总结成一个字就是“忍”,很有日本的民族风范。何解?“道理明白却难以行动状态”下需要做的是锁定目标,“忍”过所有的思考噪声,开始执行,“努力状态”更不消说,别人善意的劝告,自我的麻痹和退缩,疲劳下的身体反抗等,通通都需要“忍”下去,百忍成钢,当你通过不断达成锁定的目标,建立起自信,养成了这种做事的习惯之后,便达到了“理所当然化的状态”。

  书中所描述的具体操作方式,比方说“倍速管理”,“逆向思维”,“工作细分“这类明确的操作方式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的,与番茄工作法的工作原理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如果需要尝试“倍速管理”,详细分解工作内容后,再配合番茄工作法应当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理所当然化状态”的描述也具有较强的冲击性,过往的时间里,那些想做而最终没有做的事情,那些开始做却没能坚持下来的事情,都是自身思维所导致下的最终结果,思考的噪声无处不在,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躇而就,但总是有许许多多的理由让自我妥协,这不是自我信赖,这是逃避现实,读到“理所当然化”的任务状态,确实应该去反思为什么自己不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本书很大部分的理念出自NLP,所以信奉行为能够改变思维,书中花费了较多的笔墨来描绘自信与成效的关系,并不是必须先有自信而后有成效,而是先不断积累成效就会自然而言产生自信。这个问题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没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自信的指数跟成效的指数肯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不管采用任何方式,能够让这个良性的循环转动起来,必然会效果卓越。

  思考噪声的概念也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在书中作者将所有外界可能影响到执行的想法和意识都称之为思考噪声。值得商榷的是,当事情做到一半,反思这样的操作模式是否合适,是否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不是,是否应该及时转换策略,这样的思考是噪声吗?我不敢认同。在这些概念问题上,书中并没能找到详实的解释,因而整本书更像是听一个演讲,对你必有启发,但能有多大的收获,这样的方式你能够接受,是否适合你,尚未可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