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遍地风流》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遍地风流》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5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遍地风流》读后感精选10篇

  《遍地风流》是一本由阿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遍地风流》读后感(一):从阿城学到的写作方法

  读完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后,我想要在继续阅读阿城的作品。所以,我到了书店买了这本《遍地风流》。这本书是阿城写的文集里的第二本。他的文集都是他幼年时随时写的散文小故事时间是在文化革命时候地点农村和一些老故乡人物知识青年女人老人,等等。在这本文集里有各种各样角色观点,比其他的短篇小说的观点更加充分。在这个点评里,我来主要讲两片短散文“峡谷”和“洗澡”。

  “峡谷”这个故事是这本文集里的第一篇。首先,阿城做了详细场景描写。他描素了山的峡谷的形状森林的冷气,蓝天山顶起来的样子,等等。一点我注意到的是阿城在描写场景的时候,他也会突然描素一个小的细节比如说,在“峡谷”里,阿城先写了广大的东西像峡谷,然后在写一只鹰在峡谷上面的天空里飞的样子。在其他的散文里比如“雪山”,阿城也用了这个方法来描写各种场景。而且,阿城还会经常把这只鹰在后面写其他地点的时候在提出来。比如说,阿城先说了鹰在森林上的飞翔,然后在描素森林中的小村里的人,最后结尾写:“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我觉得如果以后我在文章里要写到我周围的景色,我可以用到这个方法。比如说,我可以先说一片森林的书长得多么高大,然后在写一只燕子在树上面飞的模样,接着写山车发出的声音,最后描写那只燕子落在树枝休息的模样。

  在“峡谷”的后半部分和“洗澡”里,阿城描写了棋手与“我”的交流动作。读完这本书后,我观察到阿城通常写人物时会先从头到尾描写一下外表,然后描画人物的动作与形态,最后在加上语言描写。这两片短文里,阿城主要描写了一位骑手的性格态度,外表,和语言。在“峡谷”里,阿城只描写了骑手的动作。虽然只描素了他进一门店喝口酒的样子,我认为他写的非常精彩。“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入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在这个段落里,阿城也从上描写到下面,从嘴描写到腮。他把每一个细节都写了,使读者能清清楚楚地想象这个场景:一个脏兮兮的骑手在小酒吧里喝酒吃肉的场面。在“洗澡”里,我们能看到骑手用语对待男人与女人的相通和不同。他与男生说话随随便便,非常直接。他说话用很短的句子:“干净得很!” “凉得很!”他的笑声很大,很广泛。但是,对女人的说话时,他用蒙语说话,显得更加平静和有礼貌

  总而言之,我从《遍地风流》学到了怎么描写美丽的场景和人物,并且怎么使用阿城的写作方法来加强我自己的写作水平。我觉得我从这本书比我以前读的书收获更多因为我在同样的作者上继续发展,继续更加深度了解他的写作方式

  《遍地风流》读后感(二):不再敢轻易下笔

  之前读过阿城的《棋王》,可谓酣畅淋漓。便拜读《遍地风流》,感叹幸亏我是这个年纪遇到他。

  短篇小说分很多类,读罢感叹书中人物命运,随其悲喜的,可分为一类。我之前也是以此来评判好坏。读了这本,才知另一类,让你一字一句慢慢嚼着,不肯快了,怕一下子咽不下,又不肯慢了,怕晚遇精彩。

  有些篇章,每一句都特别有嚼头。不油、不腻,他拎着你,突然松手,在你快要着地的时候又抓住你。若读不出好来,你试着改两句。同样的事、物,你写的有没有这么到位,这样有感觉,有韵律?写得出来有对比,写不出来有差距,这样你就知道,还真有些望尘莫及了。

  读了《溜索》,我就在想,从写作技巧方面来看,这一篇可以夺冠了,怎么入不了教科书?才回忆老师经常在黑板总结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我在阿城的这本书里,没读出来有哪些是他想表达,却十分隐晦的。我读的每一句,都是字面意思,但每一处都让我身临其境

  “太阳一沉,下去了。众山都松了一口气。”、“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当当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合在一起……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不知该用什么形容词来表达,精准不对。凝练?不全面……反正类似的句子书中俯拾即是

  冬日早晨,刚百天的宝贝还没醒,媳妇也在睡,东北的窗花刚结,路上开始熙熙攘攘,读了一篇《故宫散韵》,烟火味十足。

  若早两年,我可能读不出它的好,如今知道好坏,以后,却不敢轻易下笔了。

  《遍地风流》读后感(三):阿城,文有真气

  阿城何人?知者当知,无需赘言。

  真气何解?意趣也,细分有三:言之有物、言之精当、言之动人

  有物才需言,无物同放屁。有物最重要也最难,因人常敝帚自珍。如何有物?人像摄影有三要素模特、模特、模特,妹子好看乃是第一要务;且须他人见之也盛赞。无物有二:其一没话找话,即似随便拉个妹子就拍;再一自恋不自知,每天晒自拍。

  精当是技术,靠见识,见功夫。少即是多,言有尽意无穷。越描越黑,越走越远,越说越错。用科学描述世界支离破碎,实不如老子五千言。

  动人是天分,学不来。好看的感受最先出于此。源于人的性情看世界的方式。淡泊者淡泊,豁达者豁达,幽默者幽默,机智者机智……

  “三王”,阿城代表作,不如《遍地风流》好,他自己也这么说。

  《遍地风流》读后感(四):小记

  还在读,没有读完,但特别想记录一下对这本书的感想。每一篇不长的小文章里都有一个主人公,有的让人悲悯有的觉得搞笑。每一篇文章都记录了那个时代,那个特别的时代。

  期初几篇文章里有对死人的描述,还有点怕怕的。但是对死人描述的那么直接不避讳,让我觉得那个年代似乎对于死亡是习以为常的,小红卫兵们那么的积极亢奋,让我想起《三体》里叶文洁和当年批斗她父亲的四个女红卫兵再见面的场景。也许很多时候人性的恶是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吧!

  回归正题

  《湖底》一篇,中间写到了“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把人网上来,开膛,褪毛,抹上盐,晾干了,男人女人堆一块儿,鱼穿着袄,喝着酒,一筷子一筷子吃人,有熏人,有蒸人,有红烧人,有人汤。”读起来必须脑补画面,觉得很搞笑啊,可也有点细思极恐的感觉。就像最近这个master一连击败世界围棋高手,今天揭露了这个master竟然就是Alphago啊!

  《专业》一篇,竟然是写发生我家乡—大同的故事啊。“大同北山丰镇,可达集宁,已是出了山西,不提”。“大同居雁北。再向西,越长城,涉沙漠,到喇嘛湾,还是出了山西,不提”。“大同向南,走怀仁,山阴,朔县,下宁武,原平,过忻州,太原在望,已是晋中,渐富庶,人多食麦,与雁北不可同日而语,也不提”。“一条桑干大河潦草,逃也似东去河北。闻名景观,倒也云冈,五台,北岳恒山,浑源悬空寺,再,又是大风。”一小段一小段的内容让我倍感情切之余,切实感受到大同环境的艰苦。文中“雁北何以处半毛之地而不废,原因却是向下,地下,地下有煤”明白资源城市在资源榨空之后留下的只是满目苍夷,转型之路也是难上加难。最后张王李赵林去找北大的问你什么专业,分到这挖煤?北大的正系鞋带儿,听问,说,我?专业对口,我读的是地球物理。原来挖煤也需要这么高端的专业啊!!

  《夜路》一篇,“可惜夜路不是小说,女孩子恐惧具体树影的摇动,阴沉的山,什么地方水声,以及各种莫名所以的响动,突然触到面上的枝条,掉进领子里的虫子莫名其妙亮光,而且恐惧到叫不出来,怕惊动了更大的危险。”完全描述出了如果我走夜路的特征,只是我会叫出来。

  《成长》“学校大会的时候,校长教导主任点名表扬学生,要很清楚的讲明,某年某班的张建国或李建国或赵建国或刘建国或王建国如何如何”这些建国们现在都是叔叔爷爷级的人物了,名字划上了时代的烙印。就像我们这一代人过往认识的人中,总会遇到好几个李娜,刘伟一样

  《江湖》“早年听人念说《红楼梦》,里面有个凤姐,就是在个王府里,倒是懂江湖的,算得上是个江湖英雄吧。江湖是什么?江湖是人情世故,能应对不易,更别说什么全懂了。”江湖我不懂,但人情世故四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太大的含义,应对着实不易。

  《厕所》一篇给我长知识啊!老吴请教老申皇家排泄的问题。老申说“用桶,桶底铺上炒焦的枣儿,屎砸下去,枣儿轻,会转圈儿,屎就沉到底下。焦枣儿又香,拉什么味儿的都能遮住。宫里单有太监管把桶抬出去”其他的老申也不知道了,他不是管这个的。皇室如厕就是跟咱老百姓不一样,继续脑补画面。哈哈哈。

  暂时看到这里了,继续看完继续续上。

  《遍地风流》读后感(五):遍地江湖

  《遍地风流》是一部该为中国短篇小说史铭记的作品。哪怕其中部分篇章仍带着浓浓的浪漫主义酸味,如《傻子》、《卧铺》等,无论从描述到立意都极其稚嫩,但《遍地风流》的整体价值毋庸置疑

  七十部小说,大部分只有数千字,极纯粹的短篇小说,短到惜字如金的程度。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也经常极短,甚至几十个字戛然而止。但古代笔记小说多是讲故事,故事或简单复杂,笔记小说根据其程度,或短或长。上品或能见人物性格,中品或更等而下之的,就只剩下故事了。多数但现代小说不同于古代笔记,更不同于今日《故事会》一样的讲述风格。小说人物要丰满,小说的细节要详实生动,《故事会》只有情节和在情节里起客串作用的人物,细节粗疏,只追求情节的顺畅,小说要这么写,只能是下品。

  《遍地风流》的大多数篇章是上品。阿城用的多是白描手法,粗粗几笔,勾出场景和人物的线条,但就是貌似随意的几笔,环境的氛围、人物的神态与性格扑面而来,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遍地风流》语言最大的特征是用词精简中的多变,简单的往往缺乏表现力,复杂的常常拖沓,阿城的小说中,形容词少,出现的地方不拖泥带水,准确生动。动词斩截而多变,丰富灵动。于是不多的遣字造句,却能参差多态,既不见枯窘之态,也没有叠床架屋的弊端。写小说,在文字上达到如此高的水准,现代作者中实不多见。

  《遍地风流》中除了个别篇幅,如《炊烟》、《春梦》、《纵火》有惨酷的收尾,大部分故事都没有跌宕的设计。书中第一辑《遍地风流》中的几篇,虽然叙述的是不那么平凡的人与事,带传奇味道,但阿城也只是平和地叙述,不做大肆渲染。《遍地风流》中是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描写的特征也文字的特征,节制精简,但在精简背后有大块留白,留白内是欲言又止,不可言说的余音

  阿城看似平淡的故事背后是对市井人情、世事迁变的体味。如《抻面》、《豆腐》,寻常事物里蕴着绵长的人生;《厕所》、《大风》,冷冷的幽默里有辛辣的味道,又藏着哀痛和悲悯;《妻妾》、《洁癖》、《旧书》、《结婚》、《大胃》,描画的皆是小人物的命运,却光怪陆离,有性格的展现,有时代播弄的无奈,惹人叹息;《遍地风流》有时像街巷间的闲话,聊几句,一个人的一生就囊括其中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成了饭后的闲话。《江湖》里,主人公孙久成说:“江湖是什么?江湖是人情世故。”懂了人情世故,才懂了遍地的江湖。

  《遍地风流》的很多故事都以文革背景,阿城写作这本书的时间和当年的“伤痕文学兴盛时期大抵重叠,但《遍地风流》观察的细致角度微妙,发掘的深刻,比起众多“伤痕文学”的成色有天壤之别。现在一群人热情讴歌伟大领袖时,都该读读《遍地风流》,看看那个时代,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革命年代、大同世界。

  《遍地风流》读后感(六):如果阿城是个诗人

  初读阿城,当然是“三王”。在其处女作《棋王》中,阿城呈现出作为一名小说家完美天赋。而这本《遍地风流》阿城除了在其中表现出小说家的特质之外,更是给我一种他可以是个好诗人的感觉。

  诗是用精致凝练的文字搭建的优美城堡。阿城的文章篇幅不长,但笔力极佳,善用白描手法,多以短句行文,很自然地在各个短句之间形成节奏感,读来颇有古文遗风。如: 《湖底》开篇: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 《专业》一文中:雁北乃吝啬之地。长寸草,以为可稼穑。(此文开篇十分有趣) 节奏感在诗中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都是不可或缺的,说它像诗,这是其一。

  阿城笔力极佳的另一点体现在炼字上。“炼字”乃诗中的内容,有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诗人写诗炼字之艰辛。而阿城在小说中对文字的运用极其灵活,如臻化境。如: 《峡谷》一文中: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赛呆。当时读到“赛呆”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只有叹服这两个字,怎么能写这么好呢!(这一点在书中多有体现,不过多举例) 对阿城的文字真的是叹服。说它像诗,这是其二。

  一首好诗,读罢之后应给人意犹未尽还想回头再读一遍的感觉,小说亦如此。如毕飞宇所言:好的短篇应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阿城的短篇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短篇小说由于篇幅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一篇完整的短篇应该是由作者创作和读者阅读并自主延伸思考两方面来完成,缺一不可。(书中这样的故事很多,但举一例) 《小玉》一文,下乡的小玉带上了自己的钢琴,但由于钢琴太大,小玉只好把它扔掉。文末这样写:拉弦钢板靠在队部的墙上,村里的小孩子用石头扔,若打中了,嗡的一声。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而读者的思绪也随“嗡的一声”嗡的一声… 说它像诗,这是其三也。 所以啊,阿城要是写诗,一定会是个好诗人。

  ……分……割……线…… 书分四辑,在此每一辑中挑出最喜欢的一篇,姑且闲谈一下。 《遍地风流》共五篇,五篇文章文笔都是极好的,最喜《峡谷》 《彼时正年轻》主讲文革时的故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如今看来,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阿城对那个时期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最喜欢《成长》一文。 《杂色》一辑如其名,写各种杂色人物的故事,时代烙印不如上一辑明显,但也有些味道充斥其中。最喜欢《家具》一文,文末有一段这样写: “王换三突然见到当年自己的家具在场上重新聚成了套。三十年过去了,好像各奔东西的朋友再碰头,各是各的风霜。” 时代的沧桑感啊,溢出纸面。 最后一辑里的《故宫散韵》是全书最喜欢的一篇,用现代柏梁体行文,押上了韵,句子一反常态多为大长句子,读起来十分有韵律感,颇有趣味。

  真佩服阿城啊,这么好的小说家,怎么就不写小说了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