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幻想图书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幻想图书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4 04: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幻想图书馆》经典读后感10篇

  《幻想图书馆》是一本由寺山修司 (Terayama Shuzi)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一):寺山殿还有好多好多神物,求出版社追加!!!!

  寺山殿的书居然能引进我真想重刷他那些明明一点也看不懂但却令人为之着迷的先锋短片以示庆祝,其实在发现有引进版后第一奔出来的想法是有没有删节orz为毛对寺山修司第一印象就是肯定有删节呢。。。。

  他的那些先锋短片都是一把把的锁,开锁的钥匙则是对寺山修司的认识深入到什么程度,依旧觉得对他一无所知,所以极度的感兴趣,既然引进了这本,那打铁趁热,寺山殿还有好多好多神物,求出版社追加!!!!

  我是先从J.A.Seazer开始,再到剧团天井桟敷,最后发现JA神样的存在必须与寺山修司合体,才正式投入到寺山的环抱,顺序好像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他不多的几部电影长片震撼了我,一次看到他的短诗,画面感如此凌厉,再一次听到他朗诵诗的声音,声线匹配他那张蛋疼的脸,然后就再也离不了了。当然就算寺山再伟大,我心目中的第一位至今还是J.A.Seazer,始终还是对音乐更在意一些,心灵受到的冲击更大也更直接。所以是有点不怀好意,其实最感兴趣的是JA神样,是想通过寺山这里旁敲侧击挖掘出JA的资讯。不过这本书也没怎么提到就是了,唯一最接近JA的信息是提到了剧团天井桟敷,连兰妖子都没提到我到底期待神马鬼哟。orz

  寺山修司他的大脑资料库相当的庞大,书痴一个,而且属于我特别好感的那类书痴,非常特别,风格鲜明,猎奇向,他收集的那些书都是超级有趣专题,随时让大脑为之一震,在饱览群书后得出的思考永远可以打破思维定式,研究的非常深入,他基本都在国外二手书店里挖宝,有好多神奇的书,店主识货,寺山也识货,通过他的文字,他的粉丝也跟着受益。每篇文章都让寺山的形象渐渐立体起来,而且满满的感觉到了寺山电影里种种熟悉的画面向你袭来。畸形文化并不是为猎奇而猎奇,许多人类不经意行为其实最终还是归结在潜意识的H上,基本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封面纸张虽然挺好,但字号显示的目标受众有点太明确就是给年轻人看的,虽然没看过原版是怎么排,这里像是文库大小不加编辑直接塞进25K的尺寸里,不提正文字号,四边空白处显得太不合理都能记笔记了,最下面注释的字号更是小的离谱年轻眼睛好当然没关系,有老花眼的基本不用看了。插图缩印的也好小,不过都是很珍贵图片。啊,封面用的图在书里有讲到,是18世纪末为防止黑奴逃跑用的刑具。

  据说寺山修司的思想极具煽动力,许多年轻人看了他的书而离家出走,追随寺山。对于那个年代的人,尤其是青年人而言,一点也不奇怪,寺山的片子现在看还是觉得很先锋,不知不觉也被他吸引了。日本研究他的人很多,作品资料也特别多,可惜这些书都不太可能引进,想知道的只能找原版书看,好心塞。

  而对于寺山修司的了解,除了电影、剧团,刚引进的这本书外,能了解到寺山的书籍几乎都来自于他人之书,我看过的像是汤祯兆写的《日本映画惊奇》,三上延写的小说古书事件手帖5》诸如此类

  :到现在还没找到78年版《身毒丸》的完整视频,只能时不时的唰音频录音版,好抓狂呐QAQ

  记于2015-05-12 17:49:17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二):关于《幻想图书馆》的趣味事典

  寺山修司说,书的价值,或许是为了从死去的过去中,找出活着的现在。

  在《幻想图书馆》中,他谈狼人、变形漫画头发青蛙、娼妓、床等各种冷知识,其实也是在谈他自己审美和趣味。

  以下几个片段,便来自本书中。

  1、 灵魂寄居在头发上

  在罗马时代人们认为“灵魂寄居在头发上”,因此很少洗头。不过在女神戴安娜的生日8月13日那天却是个例外。在那一天,被定为“洗发日”,美容师在这一天会非常忙碌

  2、 如何用青蛙赢得爱情

  古代波西米亚的年轻人,会用青蛙赢得年轻女孩的爱情。

  具体做法如下

  在每年的圣乔治日(也就是4月23日),他们捕捉青蛙,用白布将青蛙包住,放在蚁塚上,直至日落。

  青蛙会被蚂蚁团团黏住,直到闷死。

  最后,青蛙的尸体只剩下钥匙形状和铲子形状的小骨头各一根,年轻人会将这个钥匙形状的骨头拿去,挂在喜欢的女孩的衣服上。这样一来,女孩就会害羞低下头,继而心神荡漾,陷入情网。

  如果想与女孩分手,只需要用铲子形状的骨头去触碰女人身体就可以了。

  3、 黑人的巫毒教咒术

  黑人在施行魔咒时,通常会使用巫毒人偶。

  这不只是单纯的人偶,而是一种牺牲媒介。即将自己的病痛苦闷都转移到人偶的身上,让自己能从痛苦解脱

  使用巫毒人偶(象征诅咒对象)时,需要对方身上的东西,比如对方正在使用的物品毛发指甲等。首先,将毛发、皮肤、指甲等磨成粉状,装在稻草或绵布里,然后用对方的上衣或是袜子包在外面,做成人偶的形状。

  人偶做好后,必须杀死一只动物,取一滴新鲜的血滴入(黑人认为血象征着生命)。如果诅咒对象是女性的话,取得她的经血会更有效果

  诅咒的方法和日本的稻草人偶很像,据说在脖颈处绑上黑色木绵线会更有效果。被诅咒的人就像脖子被人扼住一般,痛苦得喘不过气来。

  或者,用针刺满人偶的全身,再挂上黑木十字架,用黑色的蜡烛熏烧,放入按比例缩小的黑色棺木,再用黑色的木棉花装饰人偶,并把它放在对方的门前,宛如召唤恶魔一般。两百年来,这种在新奥尔良盛行的咒术,无不说明了黑人奴隶对白人的憎恨之情。

  4、 鞋子可以吃吗?

  电影《淘金记》中,有一幕卓别林吃鞋子的场景

  鞋子是牛皮做的,照理来说应该可以食用,西德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曾向卓别林挑战,举办了一场吃鞋子的活动

  加入大量的洋葱,熬煮一个晚上的皮鞋(为了容易吞咽,将皮鞋切得很细),看起来还真的蛮好吃的。

  面对集结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大厅学生电影迷们,赫尔佐格首先尝了一口,并舔了舔舌头

  但是,不管怎么咀嚼,皮就是不变软。

  有时他们还把吃进去的皮鞋吐出来,放在汤匙上,再放入嘴里继续咀嚼。

  鞋子真的可以吃吗?

  卓别林回答说,事实上皮鞋不管怎么都是不能吃的吧。

  5、 剖开鱼肚子,里面竟然有部名著

  1626年6月23日,剑桥市场里送进了一条冷冻的鱼。

  一剖开鱼腹,人们发现里面有一本书。

  书已经污黑,用船员的T恤包裹着,被黏液覆盖着。里面是约翰‧弗里斯 所写的宗教论文,是他在被监禁时写的。

  被视为叛乱者的弗里斯,长期被囚禁在鄂霍次克海的鱼仓里,同志受不了盐腌鱼的腐烂臭味而纷纷死去。

  之后,只有弗里斯被囚禁在塔里,1533年以不愿改变宗教信仰为由,被处以火刑。

  而这本被发现的书(因为社会状况也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后来被有声望权势的剑桥人士印刷成书。

  这以后,人们才开始谈论16世纪时期宗教压迫政治内幕。这本书被命名为《鱼之声》或是《书之鱼》,现在它成了一本足以改写历史重要名著。

  6、人类有史以来以来的第一位侦探,居然是亚当!

  有一个叫做牛顿‧纽柯克的推理迷(应该是虚构的)曾在《埃勒里‧奎因推理杂志》中写过以下内容

  有一天,亚当因侧腹疼痛而醒来。

  “啊,怎么回事……”他叫喊着,“谁把我的肋骨偷走了……”(人类最早的窃盗事件)

  “在这里啊。”

  他身后响起一个甜美的声音。(人类最早的线索

  亚当迅速转身,背后有一个美丽的女人。(事件发生时第一个出现的女性)

  “你是谁?”亚当痛苦地喘着气,“对了,你手上拿着的是我的肋骨吗……但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类最早的推理)

  “是啊,我手上拿着的,正是你失去的肋骨啊。”(人类史上首次坦白

  “你在耍我吗?”亚当斥责,“你叫什么名字?”(人类最早的讯问)

  “我叫做夏娃(Eve,夜晚之意)。”

  女人回答。亚当低头思索

  “我看你怎么看都不像夜晚,倒是让人有早晨(Morning)的感觉。”(人类最早的事实误认)

  夏娃红着脸颊离去。不久后,她身穿摩登的无花果叶回来了。(人类最早的变装)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三):幻想图书馆,现实潘多拉

  在国人中间,寺山修司的名讳总与《上海异人娼馆》联系在一起。情色大胆,总是夺人眼球。可寺山中意的或者不止于性,奇闻、奇观、奇情、奇趣,世间万象似乎都是他的旨趣所在

  《幻想图书馆》是寺山关于冷知识的集纳编撰。自历史上确然存在的书籍、电影等文本切入,串联起物件乃至象征的演化小史。譬如,狼人、变形漫画、头发、青蛙、床等等,都在寺山的笔下变幻出千般故事万种风情

  假使透过乍看纷繁的话头,仔细辨析,还能从中嗅出些微深意:搭建的是幻想图书馆,批判的是现实潘多拉。

  《幻想图书馆》在宣传文案中提到: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即便寺山的书谈不上“无尽的清单”,至少也呈现出明确的类目和方向:奇。至于野心,或许呼应了博尔赫斯那句“天堂大概就是图书馆那样吧”。

  开篇谈头发,寺山从纽约东村小书店里邂逅的《头发》一书讲起,既有日本风民谣巨擘吉田拓郎的歌词“当我发长及肩时,我们就结婚吧”这类和当下语境构成笑点的互文,也有“灵魂寄居于发”传闻的梳理与印证。至于发型发式,为何在某一年代流行,有哪些作品可作证,背后暗含怎样的价值观,寺山简略几笔,就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讲青蛙,从坐骑、性的隐喻、咒术的载体到料理,民俗传说、笔记,都在同一个主题下汇拢,成为一部“青蛙百科”的提纲。

  当然,有意思的还未竟于此。《男人拥有后宫时》讲述了伊朗革命发生前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土耳其皇帝在托普卡帕宫内如何坐拥王后和宠妃营造东方式的幻梦,苏莱曼大帝一世豪雄,却罔顾后宫怨愤,专宠“魔女”罗克瑟拉努,甚至反转出S/M的隐秘传闻。

  在这里,奇闻不仅是笑谈,更关乎史事的确凿程度,以及后人如何认知记录权力结构这一严肃论题。

  《怪物们的嘉年华》记述的并非志怪,而是畸人。此处的畸人并非舍伍德安德森所指,针对的是因肉体残缺变异而造成的区别,进而引申出的权力差异。抛开寺山所言种种“荒诞”,背后所凸显的所谓“正常”,简直能看出福柯的影子。在我看来,这种留白,蕴藏了更大的深意:幻想图书馆的万象底下,仍旧是现实的潘多拉魔盒。

  虽然腰封可恨,但腰封上的推荐引文,毕竟确然存在。

  为《幻想图书馆》腰封背书的是三个鼎鼎大名的日本人:岩井俊二、森山大道、安藤忠雄。如果定要从他们身上寻觅为寺山着迷的缘由,我想可能是,寺山的想象力背后,有一颗入世的心。奇诡的背后,是深情的观照。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四):寺山修司的私人素材

  ——封面上印着的名字,常常就是这本书中最早的假象

  有位作者,叫做比目鱼,特长写作虚拟书评。所谓“虚拟书评”,就是为那些并不存在的、“虚拟”的书撰写的书评。他的虚拟书评有理有据、似假还真,分外有趣且有益,为自己及读者编造了一座现实中虚拟但认知中极有可能存在的私人书架。其作品先在网络传播,后集结成册,书名就叫《虚拟书评》,有兴趣的读者可去一看。

  而到了寺山修司的《幻想图书馆》这里,对于阅读量少的读者而言,他书中所提到的书籍或者文字摘抄,不是虚拟胜似虚拟,让人无法遏制的生出“他从头至尾都在编造吧!”的直观感受。写书评(更多时候只是私人读书笔记摘抄之类)写到了这个程度,不得不叹服其阅读量之多、涉猎范围之广、口味独特

  更令人叫绝的是,我等普通读者甚至连按图索骥、照评看书都很难做到。他在《幻想图书馆》中提到的书,粗略记录了一下,有纽约的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所编的《头发》、杰拉尔德•唐纳森的《青蛙》、娜迪亚•塔吉和安娜贝拉•迪阿尔合著的《后宫——女人年代记》、马丁•莫内斯蒂埃的《怪物们》、《奥兹魔法师的剪贴簿》、米德尔顿•哈里斯的《黑书》、纽约全球出版公司出版的《娼妓》、画集《床》、非让•保罗•路的《鞋子》、《书》、迪莉斯•温的《女杀手墨迹》、《绘马》、《猎奇画报》、《法国收藏家》、罗兰•维伦纽夫的《拷问博物馆》……

  他们本就是少有人知的书之书,关于一类事务的百科事典。而寺山修司通过自己的摘抄再为他们套上一个《幻想图书馆》的封面,营造出一种多重空间的层叠感、螺旋感。分别是:书(或者某类事物)——书(或者某类事物)之书——寺山修司的摘抄——寺山修司的扩散联想(多为其他的书或者电影等)与个人评论——《幻想图书馆》。如果加上读者对于《幻想图书馆》的评论,空间又增一重。

  这本传说中用引文写成的书,只要不纠结于“纳尼!居然还可以这样子!”“什么!这个我也没听过!”等复杂心绪,反而沉浸于篇幅不长、议论也是点到为止的天方夜谭式书评,想象这是一座没有边际的私人图书馆,每每从只言片语中脑洞大开、信手拈来一个可以随处安放的故事开头……庞大的信息量,有时有趣,有时长知识,有时渐入迷幻。

  因此,姑且称呼本书为“属于寺山修司的私人素材库”,读者只能在外逡巡、赞叹,无法抓住所有吉光片羽。不过,既然很多人宣称受到了其人其书其思想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期待有一天在某个作品中,再遇《幻想图书馆》,并且了悟:啊,这个脑洞来自寺山修司嘛。

  至少,我已经从书中摘抄下了好几个片段作为新故事的开头。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五):荒诞不羁中的深意

  提到寺山修司,似乎离不开“前卫”二字,他短暂的一生极为丰富多彩,他是诗人、编剧、剧场艺术家、电影作者,又是一位赛马评论员、摄影师和生活改革者,广泛的涉猎也许是造就他天马行空的作品风格的一大原因。我并未看过寺山修司执导的电影,但这本书却也能让我对他的奇思妙想管中窥豹一番。这个幻想图书馆以别人的书为引,收藏的是他个人的见解与想象。

  既然是图书馆,先来说说他对书的看法。讨论书的书层出不穷,在创作者穷极了书的题材和种类后,开始在书的制作方式上另辟蹊径,对此的精益求精也是人类需求的反射,在15世纪,对书有兴趣的人被当成是一种病,需要治疗,治疗方法是出去干活,或是读实用的书,显然爱书被当成是一种沉浸在内心世界的做法。寺山修司说书中的内容是现实世界的隐喻,但书的实体只不过是纯粹的纸堆。现在爱书者有之,爱书也成为一种无可厚非的行为,却也多了拿腔作调的人,抛弃了书的实质,沉醉于书背后的镜像中。

  极端的胖子和瘦子、胴人、橡皮人、魔胃人,幻想图书馆里也收藏着各式各样的人群,寺山修司虽称之为怪物的嘉年华,但并不认可对怪物的划分,所谓的标准不过是占着数量上的优势罢了。畸形残缺并不是生而如此,而是大众定义了正常人类,将不属于这个范围的人视为残缺。这种做法其实不止是针对“怪物”,还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种、肤色、性向,我们躲避在大众的影子下,肆意发表着自己不知轻重的言论,实际是屈服于自己的懦弱。

  关于女性在推理小说中所扮演角色的所思所想也非常有趣,女性为何总是在其中充当尸体?性别差异和歧视是女权主义者不断批判和力图改变的现状,但有时过分强调差异,反而将自己放在了弱势地位上,外表的强悍恰恰透露出内心的胆怯,做一件事努力过头了,容易违背我们的初衷。细究下去,寺山修司要说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怪异和离奇,他将其中的因果本质抽丝剥茧出来,暗合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狼人已是影视戏剧作品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我们赋予狼人神秘的力量感和浪漫情怀,在寺山修司的图书馆里,狼人的存在莫衷一是,他们究竟是否存在,抑或是一种精神疾病?我看得津津有味,及至最后,忍不住哑然失笑。寺山修司一语道破这种无谓的争执,无论是谁,只要在袭击他人时,看自己映照在镜子里的脸,都会感到吃惊的,他们没有发现,其实自己也是一匹狼。狼人又如何?和人的本性其实并不相差多少,最后的一句话仿佛将人类从自己的神坛上拉下来,重新审视自身。

  这个图书馆的每一个主题都让我觉得兴味十足,一开始读还觉荒诞不羁,越往下看,越觉得寺山修司要表达的深意与内涵就蕴藏在看似怪诞的引文背后,让人流连忘返。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六):听起来是极乐,看起来却是地狱

  关于人类历史和人生,这句话可作为最为精辟的备注。

  表面看,寺山修司可能是在闲极无聊时把他头脑中的恶趣味整理一番,书袋拿出来掉一掉,轻描淡写,绝无野心。也许实际也是如此,谁有野心,谁就读出浅显文字背后的力量或者无力感——当你满怀信心时,你多半感觉到力量,反之则是无力感。有了一定经历之后,人们的态度往往由怀疑-挑战转变成认同。认同的瞬间,仿佛酩酊大醉一般浑身无力,睡眼惺忪,仿佛初生,又像是临终。

  显然,我是无力感的粉丝。本书涉及的这些命题之中,我看到最多的是残酷。无论表面多么无害,甚至有趣,到最后我总是一声叹息。比如娼妓、床、搜集狂、拷问博物馆、狼人、叛乱这几个主题。

  作者并没有大书特书娼妓的来源和发展,也没有挖出多少激起读者隐秘兴趣的猎奇故事,只是淡淡地叙述了几个事实。比如“娼妓里后来成为女同性恋的人不少”、“洁净的床单是生意兴隆的秘诀”、“喝酒不但使人浑身酒臭,还让人变得感伤,如此一来,即便是小猫、小狗、小孩和歌曲也会让她们哭泣”。关于喝酒,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喝酒?酒的妙用是否每次都让你达到目的?妓院老板不许妓女喝酒,理由如上,怕影响生意。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在某晚变得伤感,为了逃避某些时刻和真相,选择让小猫小狗都可以让自己伤感得哭起来。作者只是信笔由缰,应被抓住的已被抓住。

  由床单想到床。我经常想到,床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实用性和形式主义对人的满足可谓登峰造极。“床是浮在空中且长着翅膀的家”。即便蜗居者,房间再小也要起码容下一张单人床,有了床,就有了起码的安全感。人可以不看电视,但没人可以不要床。但是你想过关于床还有诗歌吗?关于床还有引申的含义?作者提示到了。“床不只是爱的舞台,有时也是死亡的舞台。床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倾诉着爱,看时间流走,寻找安全感、哭泣或大笑,孕育生命或疾病,这个舞台如此辉煌,谁都要在此留下纪念。大部分人在床上出生,也要在床上死去,这两个时刻的中间部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仍然在床上消磨。无论是睡觉还是休养,奋战或是寂寞,你都离不开床。它是一个沉默的见证人,它看到了你最隐秘的伤痛,也陪你经历过最欢乐的时刻。舒服干净的床单可以造就一席普通人的美梦之地,极尽奢华或奇异的装饰和铺垫也可以满足另类的心理,服务于特殊的场合。这时候,你可能更需要把性感内衣甚至绳索悄悄塞在床下,以待夜晚降临。关于床上所睡之人应该是更有趣的话题。“在空空的床上度过一生的男人,只能活在想象中。”“习惯每天和某个人一起入睡的男人,也是无法同时拥有想象力的。”我在这个思路上停留片刻。此时,床起到的仍是见证人的作用。床隐喻着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大多数时候也有财务状况。作者提示了我从没想到的部分,因此床是我最喜欢的篇章。

  关于搜集。我们只想过强迫症,没想过搜集是无比孤独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搜集等于独占,搜集是一种性压抑的补偿行为。”我认为这不仅指的是内衣或用品搜集行为。对于所有物件的搜集,都有生理补偿的含义。搜集也等同于心理上的不肯放下。搜集所有对自己有暗示作用的观念,然后让这个观念武装或打垮自己。

  关于拷问。这一段的猎奇意味最浓。我向来爱好酷刑的部分,但这本书的写法是我读过的最轻松的。施刑人、受刑人和观众的心理可以解读为人类一切脆弱、恐惧的阴暗面。“强迫小孩把裤子脱下来接收鞭打的那双手,也是在床上抚摸爱人的双手。仔细看看这双相同的手吧。每个人都不能忘记隐藏在人性之后的拷问心理。”

  读罢本书,可以确定的是作者是一位前卫的幻想家。如果他在今日正当年,那么可能没什么好惊奇的,毕竟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没有任何人和事可再令我们啧啧称奇,我们已经习惯了。但不要忘记,作者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读他的作品,会让你在小格子里束缚着的时光和心灵有了一道可以透亮的缝隙。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七):杂家寺山修司

  自从《罗辑思维》、《奇葩说》、《圆桌派》、《锵锵san人行》等节目相继停播或季终之后,我发现《十三邀》已经成为我最新的书评视角切入点。最新一期许知远采访了大导演诺兰,这是他继采访贾樟柯、李安之后采访的第三位大导演。在这将近30分钟的对话中,许知远抛出了不少犀利的问题,其中有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视频链接:http://t.cn/RpDKLZX)

  许知远问诺兰:“在你拍摄《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哪个环节是你自认为最薄弱的?”

  诺兰很机智,他没有顺着许的思路往下接茬,而是巧妙地转换了回答的角度,他说:“其实问题不在于我哪个环节最薄弱,作为导演,我必须要做到‘全面平庸’,没有明显的短板,每个环节都懂个大概,最重要的是我身边的团队,他们都是专业的,我的职责是调兵遣将。”

  这个回答堪称滴水不漏。所谓“全面平庸”,其实可以有两方面的理解。但是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它的暧昧之处,而是想借此说明导演这个职业的特点——他可以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必须每个环节都略懂一二,也就是诺兰所谓的“全面平庸”。说的再通俗一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你首先得是个杂家。

  今天看了一本导演写的书,寺山修司的《幻想图书馆》。在我看来,寺山修司是杂家中的杂家。他与电影奇才帕索里尼相仿,既是诗人、评论家又是电影导演,还是日本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怪杰、幻想家、反叛文化旗手、前卫艺术家。

  《幻想图书馆》是他集恶趣味与冷知识于一身的代表作。他说,“书的价值,或许是为了从死去的过去中,找出活着的现在”。所以他博览群书,在书中畅谈头发的典故、青蛙的趣闻、后宫的传说、拷问的艺术、狼人的故事……从神话、民俗或广告单、画报中引经据典。像是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

  在这本书里,寺山最为拿捏得当的本领就是:将平凡的、熟视无睹的事物重新照亮,给予它们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和视觉呈现。有太多不足怪的日常物品在这本书里获得了不凡的勋章:头发、鞋子、推理小说、马、杂志、漫画等等。

  他所做的,无非是将这些物事一一“陌生化”,进而给我们带来一种审美过程的延长,让读者重新咀嚼,在早已被品尝得厌腻的脍料中,啖出一丝不同寻常的风味。

  有猎奇心理的读者不妨读此书,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时刻感受到寺山修司的叛逆和不羁,他儿时就到处搜寻那些少儿不宜的画报,即使屡屡遭到母亲呵斥,还仍旧乐此不疲,“那些被禁的东西,往往对我们有着莫名的吸引力”。

  在书中,作者谈到了很多在历史上一度讳莫如深的话题,比如胴人,性倒错者,女巫,狼人等,像是一束智慧的光亮照进古堡,这些被尘封的现象被作者用一种戏谑诙谐的语气娓娓道出,伴随着对某些价值观的探讨,更引得人们的深思,比如,胴人就一定是畸形人吗?对畸形人的判断标准不过是大多数长得健全正常的人作出的生硬尺度,难道这样就可以说占大多数的就是非畸形人吗?

  东西方文化的交错碰撞,也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有关青蛙这一章节里面,作者还提到,在西方,青蛙有性的意味,而中国的青蛙有月亮的象征(不过在这里作者弄错了,青蛙不是蟾蜍),在说到历史上有过的酷刑时,寺山修司列举了中国古代的种种酷刑,作者提出了他的观点:“其实拷问的对象不管是谁都无所谓吧。人们只是想把潜藏在自己快乐下的罪恶感抹去,让自己的行为正当化”。《关于头发的趣味事典》中,作者认为,不论东西方,女人结婚后“不可以去迷惑其他男人”这一不成文的社会约定是相同的,他认为“这非常有趣”。

  寺山修司不惮于把世界上被隐藏的那些个部分揭露给我们,仿佛在津津有味地给人介绍他的私人博物馆,他自己有收集的癖好,喜欢搜集带有马的图案的邮票、和带有“请勿打扰”字样的标牌。他说,搜集是一种独占,是对性的压抑的一种抒发和宣泄。

  我以为,每个人的收集癖好不同,这种与聚集财富和权力无关的行为实际上暗指了我们内心的某种蓄谋已久的情结,它无色无害,是人的血液里一种朝气蓬勃的流动,是寄养我们人格与情怀的隐蔽暗舱。《幻想图书馆》何尝不是一部搜集得来的作品呢,只不过寺山修司这次搜集的是各类奇书,他对书的价值的定义是:“从死去的过去中,找出活着的现在”。

  里尔克说,恐怖经常伴随着美。用“吉光片羽”来定义《幻想图书馆》,我觉得再恰贴不过。凭着对一点点过去物事的鳞甲毛发的追寻和重新观望,作者带领读者在一具具静止的成为过去式的书体里,再次掀起我们心中的波澜。漫步于这座堆叠而浓缩的图书馆里,人所有的是对历史的翻索,是对旧日时光的沉浸和怀恋。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八):普通青年的寺山修司阅读指南(原创)

  寺山修司是谁?

  看到本文标题第一反应是以上问题的:同志,对上暗号了,咱们都是普通青年。

  在《幻想图书馆》之前,我并不知道此人是日本文化届赫赫有名的奇才,是观影bigger的标签,是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的分水岭,安藤忠雄、岩井俊二等你或许更熟悉点名字的人物宣称是他的脑残粉,电影代表作是情色片《上海异人娼馆》,如果按截胸剪片的审查标准来看,他的电影应该还能留下15秒广告片的长度。

  《幻想图书馆》见文如见其人,仿佛他伋拉着拖鞋,穿着家居晨衣漫不经心的说“床虽然很好,但问题是和谁睡在一起”,抓抓头发顺便提一句“古罗马人不洗头因为相信灵魂寄居在头发里”,然后穿过数量惊得你目瞪口呆的私人阅读书目,一路絮絮叨叨“奥兹国历险记的名字来源于收纳箱的抽屉标签‘O-Z’”,以及青蛙、怪物、奥兹法师、黑人、娼妓.....随便哪个话题,都会有相关书籍嗖嗖的从这个组合诡异数量惊人的图书馆里召之即来。

  总的来说是一本充满个人色彩的剪贴簿,作为一名普(zhong)通(er)青年,在此之前并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一部电影戏剧,还没有机会从情色电影里头看出社会批判先锋意识悲悯态度。偶遇寺山修司,你大致可以这么看:

  疯狂笑话集

  19:1970年,丹麦人克努兹斯文森挑战了世界首次的“翻越安第斯山脉的青蛙队”记录,以下是从他日记里摘录的部分内容。

  1月19日

  远征队出发的日子延后了三天。为什么呢?因为我一坐上去青蛙就被压扁了。在找到其他的青蛙之前,只能在这个太洋沿岸的酷暑城市伊基克继续等待。

  1月21日

  适合出发的好天气。阳光很灼热,但东北风很强,感觉很凉爽。和负责行李的挑夫们也谈妥了运费的问题。一切准备就绪。尽管如此,当我往青蛙背上骑时,还是把它们给压扁了。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二月中旬前无法到达安第斯山麓的话,南美的冬天就要来临了!

  1月26日

  既没有放上鞍,也没有背行李,但我一跨上去,青蛙又立刻被压碎了。再这样下去只好改变方法了,我走路,让青蛙搬运行李好了。这样越过山脉虽然很困难,但总比还没开始就放弃要好多了吧。

  1月27日

  我终于明白即使东西再轻,青蛙也是无法搬运的。昨晚我试着把行李放在青蛙的背上,七八只青蛙马上就被压扁了。

  这个令人捧腹的大笑的日记来自《伯特费格的少男少女恶趣味之书》

  奇闻轶事集锦

  17:如果有一只青蛙出现在你眼前,并开始张开嘴巴动着,这只青蛙一定是在数你有多少颗牙齿。如果你不趁它还没数完之前赶快离开,就会丧命。

  126:电影《淘金记》中,有一幕卓别林吃鞋子的场景,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曾向卓别林挑战,举办了一场吃鞋子的活动。加入大量的洋葱,熬煮一个晚上的皮鞋(为了容易吞咽,将皮鞋切得很细),看起来还真的蛮好吃的。

  面对集结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大厅的学生电影迷们,赫尔佐格首先尝了一口,并舔了舔舌头。但是,不管怎么咀嚼,皮就是不软。(如果网络在当时普及,或许他们可以从天朝很多时期的经历者那里就皮鞋、皮带为食一事得到些经验之谈。)

  92:也有像诺曼梅勒这样的白人作家,认为黑人的肉体凌驾于白人之上,现代所有的白人都抱持着“自己的妻子有可能和黑人上床”的恐惧。梅勒认为,因为“黑人在床上的能力较优越,所以在教室里不能让黑人站在对等的地位”,白人才会歧视黑人。梅勒的思考让人感受到白人对黑人的畏惧。事实上,在一切领域中,黑人的表现都是相当杰出的。过去曾被当成奴隶的他们,总有一天会当上美国总统吧。(神预测!)

  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一位书狂的自白,对书的评论可谓精辟:

  “书中的内容是现实世界的隐喻,但书的实体却不过是‘纯粹的纸堆’。只是这样的‘纸堆’常使人疯狂,甚至打乱了人的一生。”

  “看来,书的重量似乎不只是思想的重量。我的房东每次来收房租时,都会跟我说:“二楼已经倾斜了,请不要再买书了。”

  “我重新思考了书‘存在的价值’,认为书的价值或许是为了‘从死去的过去中,找出活着的现在’。”

  但无论你怎么看这本书,唯独把他作为书目索引是行不通的,虽然广告词里说“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但事实上他信手拈来的大部分书都“查无此人”,不管是详尽描述中国古代缠足步骤的冈本隆三的《缠足》,还是从鱼肚子里找到的《鱼之书》,讲述推理小说的《杀手的墨迹》,研究狼人的《神秘的怪兽》......

  书里说“没有怪物的社会,就像一道没有加盐的料理。”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就是一本打开的书,问题在于如何来“解读”。如果对奇闻异事、疯狂笑话感兴趣,不妨可以读一读这本《幻想图书馆》。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九):有趣,幽默,三观正的恶趣味

  2018年在买卖旧书的微店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好奇,于是加了购买提示。后来发现想买这本2015年出版的书的人还真多,抢了几个月都没有抢到。又在当当上面找新书,发现原来没有再版,而旧版的居然需要140+才有人卖。原来这在二手收藏界里,价值还很高呢。

  有一天很早吃早餐的时候,幸运地在旧书微店里抢到,大概其他和我抢书的人还没起床吧。早起虫儿有书吃。只花了20+,感觉赚了一大笔。

  如此来之不易,那一定好好看看吧。说起里面内容,应该是写60-70年代作者在欧美的经历吧,和现在网络时代各种怪异新闻比较到也没有太新奇。寺山导演在美国度过了相当长地时间吧,而且那时特别闲的感觉。有大把地时间泡旧书店,寻找到奇奇怪怪地书。 而且他英文和欧美文化现任修养很深。这本书是他读过一些印象深刻地猎奇书籍的读书笔记合集。

  和寺山导演看过的这些书相比较,他的写作还是比较含蓄的。时不时夹杂一些自己有趣的点评,他自己与这些冷知识的渊源。他本人是非常风趣幽默的。虽然对于性趣味,恋物,恶趣味有像苍蝇一样的迷恋,但三观很正,大概是个可以信赖又风趣的导读员在陪着逛书摊的感觉。

  读完这书,很想看他导演的作品了。

  其他书中的细节就不剧透了。这不是适合深度解剖的书。比较适合偷闲喝着咖啡慢慢看一章。据说中文版对图像的损失很大。可能以后会去买他记载的那些欧美版旧书来看,里面很多本也是挺出名的。《后宫》这本我记得以前也在别的地方读到过介绍。

  之所以给5星好评是感觉中国出的书大部分实在太无趣。这样有趣的书不是很常见。第一次在豆瓣留下书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幻想图书馆》读后感(十):《幻想图书馆》:一本小书

  寺山修司的《幻想图书馆》,实际上就是他的“异人图书室”,他搜集喜欢的异于常人的图书,充满着恶趣味,但正是因为异于常人,才会有不同的想法,才能拍出与众不容的影像作品。

  先看看这本书里,他都在关注什么东西:头发、青蛙、床、后宫、畸形人、奥兹魔法师、黑人、娼妓、鞋子、书、女性与推理小说、猎奇杂志、搜集狂、拷问、狼人、漫画……如果对应后人给他的身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导演、赌马评论人,其中也能找出一些端倪,比如正式因为对娼妓的关注,他后来拍了《上海异人娼馆》;有些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他从小就对娼妓怀有一种“类似倾慕的情结”,因为小时候他的母亲开了一家酒吧,里面充满了浓妆艳抹的女人,跟周围农家的女人不同,这些娼妓更像“女人”。

  这书本虽然有270页,但因为稀疏的排版和插图,实际上还是一本“小书”,几个小时就能翻完。封底推荐中,有这样一句话:“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的确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本私人的读书笔记,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