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0 04: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经典读后感10篇

  《大人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是一本由日本学研教育出版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 礼盒装图书,本书定价:188.00元,页数: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一):童年星空

  【1】

  在北京生活久了,久受雾霾的荼毒,早已忘记了星空的模样。即便是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到了傍晚,抬头望向夜空,除了能看到一轮明月外,再有就是那些三三两两点缀夜幕恒星——它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少,就如同人脸上的几粒麻子,更多的星星隐而不显,我们无法在天幕上勾勒出那些耳熟能详星座图像来。

  我的童年是在八十年代的西南小城里度过的,小孩子好奇心想象力像是活跃期的火山,带着原始而蓬勃的自然力量。在无数个因精力旺盛而难以入眠的夜晚,我透过自己房间玻璃窗,远眺繁星密布的夜空,开始对着那些闪烁的群星进行各式各样幻想——彼时已经开始无师自通地想要通过连缀那些距离相近的星星来勾勒出一些图画。其实,这种幼童时的好奇心与原初人类的好奇心是相通的,而中西文明也正是经由这种好奇心,分别发展出了星宿与星座这两种不同的描摹夜空群星的系统

  遗憾的是,这种对于星空的好奇,终究因为没有外部资源支持,终于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地被生活的其他内容给掩盖了起来,成为像地层最深处的寒武纪一般的存在。直到某个机缘巧合的时刻,来自于往昔的记忆才被唤醒。

  【2】

  前不久,得到一份礼物,就是这本名为《牛顿天文望远镜》的DIY手作模型书。拆开精美的礼盒,内里有一盒天文望远镜的模型,以及一本全彩的说明文书。打开书页,我读到了一个唤醒我久远星空梦的故事

  1671年,时年28岁的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展示了一份他亲手制作的小型仪器——一架口径5cm、焦距16cm的反射式望远镜。这并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它是牛顿超凡智慧实物化的体现,是牛顿在科学界正式闪耀登场的开端。在此之前,伽利略把透镜装入圆筒中制成了折射式望远镜,借此观察星空而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而牛顿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凹面镜取代透镜聚光,以新型的反射式望远镜解决了折射式望远镜成像模糊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牛顿不光是具有精深的科学理论素养,他的长才之处在于还具有能工巧匠般的动手能力——这个世界第一架的反射式望远镜完全由他亲手打造,牛顿不仅利用铜制的模型制作出望远镜所需的合金,还用螺距研磨打造出了精度极高的凹面镜。甚至连制作望远镜的工具,都是由他亲手制作的!

  在此之后,人类对宇宙探索经由这架精巧的仪器进去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

  最让我感到激动的,是这份DIY模型完全是对牛顿当时手制的望远镜的复刻版,我在根据书内的组装说明拼接模型的过程中,有一种非常特别感受,就像是重新去体验了一回牛顿当年创造这架伟大的仪器的过程。

  说明文书内不仅有着对这架反射式望远镜的细致介绍和对组装方法的说明,其中更多的内容是由此延伸开去,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牛顿在整个物理学发展体系地位以及与其他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学术传承和发展。尤其让人感到贴心的,是书中一节名为《亲子娱乐之第一次的天体观测》的内容,对如何带着孩子利用这架我们亲手组装的望远镜来观测星空作出了详细指引

  其实,在阅读和组装的过程中,在不断地遭遇欣喜之外,心中隐约泛起了一些苦涩和遗憾。我的童年是在物质依然贫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度过的,那些最为美好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岁月里,除了自我的想象我别无依凭,我是多么希望二十余年前的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男孩,能有这样一份礼物。假若如此,他的童年一定会有更多幸福时光

  时光不可倒流,遗憾却能弥补。我想,在若干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会带着他来亲手组装这架望远镜,然后驱车远离喧嚣的市区,在宁静广博的夜空之下,透过这架先哲智慧的结晶,用满天的星斗来描绘出最美的关于星空的梦想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二):写给Cici的信

  Cici

  我和你坐在床上,一起拼《大人的科学》附送的“牛顿天文望远镜”。虽然低着头聚精会神,各种螺丝零件还是不停地掉到地上,文科生的噩梦啊。当然我没忘记按照书中的指示叮嘱你:“千万不要用手摸那个镜片哦!”“肯定不摸!”然后听到一阵“喀啦喀啦”的声音,抬头一看,你正拿着小螺丝刀狂戳目镜……

  历尽艰辛终于拼好了望远镜,我先把它对准了天空,什么也没有,看来它不具备雾霾穿透功能。我又把它调低,好一阵试验后终于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对面的窗子。我兴奋地说:“快来看呀,成功啦!”你托着小腮帮淡定地望着窗外:“这样就能看清对面有两个人在做饭。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啊?”

  有什么用啊?多好的问题。

  1668年,没有工具,没有装配图,没有样品,一个小伙子自制工具原创手制出大名鼎鼎的反射式望远镜。他的双手如此灵巧,掌握的知识也如此全面,因此成品精准惊人。那年他26岁,是大多数人连望远镜的原理都搞不清的年纪。当然对他来讲这不算什么,早在几年前他避难乌尔索普时,《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部巨著就已经大致成型,顺便还确立了作为反射式望远镜理论基础的光学理论。所以不但成名要趁早,开发大脑也要抓紧,据说这个小伙子3岁时也不过是个喜欢古怪玩具的呆萌小子

  你学Apple这个单词可能见过他的样子,他叫艾萨克•牛顿。

  说到望远镜,还不得不说一个叫做威廉•赫歇尔的人。本来他生于音乐世家,走着平衡音乐家之路,可偏偏在研究史密斯的《和声学》时,对他的另一套作品《光学》产生了更深厚兴趣,于是在35岁的时候,开始试着动手制作望远镜。音乐家和科学学鸿沟还是巨大的,虽然他作为人气音乐家收入不错,但居然负担不起镜面的价钱。这没有难住他,他开始整日整日的动手研磨镜片,后来因为空间狭窄还搬进了大房子——你看,那时的望远镜零件居然比房产珍贵。再后来,他把所有的精力和钱财都放在了望远镜上,终于从一个自学者跻身皇家学会会员之列,并且有了一系列文学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发现天王星。他也遭受过挫折,比如在30英尺望远镜的制作过程中,因重大事故而失败,于是,他直接开始制作40英尺望远镜并最终成功(这倔脾气)。

  他有个妹妹卡罗琳,不但照顾他生活几十年,还留下了详尽工作记录。她曾问哥哥,继续音乐之路本可轻松生活,为什么花钱搞天文观测?得到的答案就是坚持到底就会开辟出一条道路。于是她后来不但成为哥哥天文学上的合作者,顺便还独立发现了14个星云和8颗彗星。

  他儿子叫约翰,不但继承父志成为了天文学家,也是著名的照相术先驱。“photography”、底片等等术语就是他的创造。

  真是倔强家人啊!

  关于望远镜可说的很多,但要用好它我们得离开家里的小房子和这乌烟瘴气城市,到更开阔地方去。星空自古以来变化不大,一直铺在头顶,是我们给自己加上了罩子。

  总之,玩心不死、坚持到底和热爱自然是我希望你达成的状态,至于成不成天才嫁个什么人,随你去吧。

  IDIEWO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人的科学》要在中国出版的消息传出时,公司里引起过一阵骚动。并不是因为在科普杂志市场上又有新杂志出现了,也不是大陆读者强力拥戴日本版的《大人的科学》,而是大家很想看看这样的杂志搬到国内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当我打开包装的时候,许多同事就聚集过来了。

  这一期的主题是望远镜,除了书之外,还有一盒零件,需要自己动手组合。由于我眼花手拙,因此这项重大任务就交给了自告奋勇的同事。

  同事一共只花了30分钟!!!他平常会自己修电脑、修电视,零件拆了装,装了拆,完全不在话下。他对这套产品评价是:非常精细,零件的误差等级几乎等同于笔记本电脑的误差概率

  众人:”噢!“”赞“!”我也要买来试试“!此起彼伏

  由于此时天色尚早,远没有达到可以观测天体的条件,因此我们尚未测试。不过让人赞叹的是它看上去有模有样,虽然整体预期小一号,但是很像那么回事。亲眼看到由一些平凡的零件组合起来之后,就有这种表现,的确有科技工艺真是不可思议之感。

  正当同事们七嘴八舌讨论的时候,那位最资深的同事现身了。她注视着望远镜,大约五秒钟以后,淡淡地说:”一个小小的模型,让所有人集合在一起,将原本无趣的午饭时间变得很热闹。所以它的魔力是很大的。”

  众人又发出“喔喔喔喔喔喔喔”的赞同声~

  《大人的科学》本身的内容也很丰富,一打开来就充满日本杂志细腻亲民的风格,没有诺贝尔奖得主等级的科学家现身说法,也没有壮阔震撼的自然景观跨页照片,几乎所有的主题都从贴近民生角度出发编辑者相当清楚,我们这些大人啊,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学校教的庞大学问,在现代繁忙生活中,我们需的是能够常保赤子之心。

  以及能够常保赤子之心的玩具。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四):快乐的夜晚

  知道《大人的科学》被引进到中国之后,我还是挺兴奋的。我知道这套产品,是在三年前,当时我家妞妞刚满一周岁。我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过,还有不少网友的体验,非常有趣,特别适合和孩子一起共同体验组装。得知引进之后我挺高兴的,打算收一套。孩儿他爸是狂热的天文爱好分子,我们早知道望远镜也被引进的消息,这个月终于等到了~

  不过说真的,在网上买惯了5折、6折的书,300减150的书,突然看到它九折的高价,将近200块钱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那么贵啊!”

  稍微纠结了一下,还是出手了。好在到手的实体书的确让我很惊喜。单从模型的材料质感来看,日本原装进口还是有保证的。但它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手作能力的挑战

  这显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模型,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完全没有任何组装模型经验的人来说。但好在有特别通俗和准确的组装说明,还有老公主导

  从一开始,零部件说明图已将模型各部分写实临摹了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具体到组装步骤,只要按照提示来就可以了。我家妞妞显然对组装的过程有点不耐烦,一个劲的催促爸爸快点,我要去看星星。

  最感动的是,老公把女儿托在肩膀上,女儿捧着望远镜在小区的大广场上看来看去。虽然没有看到狮子座,但是女儿还是很兴奋,因为它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圆圆的大月亮,月亮仿佛近在咫尺。四岁的妞妞看得目不转睛,眼里充满了最纯粹的震撼和不可思议,兴奋得手舞足蹈。这就是一个妈妈最想要看到的场景啊!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五):天文望远镜这种高大上事儿

  天文望远镜这么高大上的事儿,对于我而言,就是言情小说偶像剧里的必备道具。以前看亦舒的书,最优质的婚配对象,长得倒不必特别高大英俊,但是必须家有薄产,然后学的肯定是跟正常人离开十万八千里远的专业。学经济金融的肯定是负心汉,学建筑的已经算良配,但也不过是对妻儿尚好,但心头仍挂念初恋的那朵白玫瑰。最理想的对象一定是学古生物考古的,或是天文物理系的,没有尘世烟火气,反正男主背景设定肯定是有房有车打开房门就可以开始一场全球任何地方的想走就走的旅行。 所以亦舒的男主们,最常见衣着当然是白衬衣和卡其裤,但是最常见的配件,就是小提琴和天文望远镜。

  所以,天文望远镜就代表了我一辈子想嫁的那种男人

  然后是《星你》大热,叫兽房间里,就摆放了一台Meade(米德)LX80赤道仪(我会告诉你我专门去查过嚒),其实也并不太贵,大概8000大洋,比起叫兽那些个珍藏了几百年的瓷器名画古书,简直是微不足道。但是,这台Meade轻松搞定了女主弟弟允才,从而在敌方堡垒里安插了我方的内奸一枚。

  所以,天文望远镜也代表了年轻男人最钦佩的那种男人。

  喜欢天文望远镜的男人都有一种潜台词——“地球上已经没有我有兴趣的东西了,我的乐趣在浩瀚的宇宙,在飘渺的外太空,在你们凡人看不到的地方”。

  我会告诉你这么有帅点的男人,我嫁已经是嫁不到了,但我总可以生一个吧?!

  所以看到这套《大人的科学》的系列书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其实是浪漫星空灯(好吧,还是跟言情小说有关),但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牛顿天文望远镜,那是因为,要培养我的嘟嘟同学,让他成为一个让少女们着迷的,喜欢天文望远镜的帅哥!

  但是,这套东西才拿回家,就被爷爷和爸爸抢去研究了,作为一个女性,我真的没法想象男人的世界。而且我强烈建议出版社把这套名为《大人的科学》的丛书,改名为《女人勿进的男人的世界》丛书。 暖手同学说起他小时候组装车模的经历,简直是两眼放光如暗夜里的狼,大约每个男人心里都饱含着要改变世界的宏心壮志。

  不过这套书也确实做得不错,纸张很好,图片和排版都很好,看上去更像一本杂志,但是干货一点也不少,从牛顿讲到万有引力讲到开普勒定律,当然还讲到牛顿各种八卦,比如他在担任皇家学会会长之后,企图添加牛顿比莱布尼兹更早发现微积分学的结论(不好意思,一个女生的关注点果然很八卦啊)。还讲了登月,讲了望远镜的镜片是怎么做出来的等等等等 - - - 我简直迫不及待要背熟这些知识以后在嘟嘟面前可以炫耀。

  收到这套书快递的第二天,我就又上网定了一套,送给好友的7岁儿子做生日礼物,太适合送礼了,因为随书有一套小零件,可以自己组装出一台模型望远镜,完全手工DIY,绝对是小男生最爱。而且因为有套小零件的关系,整个包装很厚,送礼倍儿有面子。

  推荐各位家有小男孩儿的妈妈们看,建议可以把模型送给男孩儿做礼物,然后偷偷藏起书来,背熟了在儿子面前充高大上,嗯,这才是一鱼两吃的好方法啊!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六):我重新感受到了童年时代简单真挚的小情感

  《大人的科学》2003年4月在日本首创。不出两年,那些在日本热卖的产品在中国也并不让人陌生。那几年大多数人刚刚开始网购,星空灯、望远镜这些日常店铺里难以寻觅的新鲜玩意儿,自然而然就吸引了大量的目光。

  第一次见到大人的科学望远镜实物是在大学的晚自习课堂上。一个女生疯狂追求我的一位男性同学,花了不菲的钱从日本代购了望远镜,又花了据说三个小时组装。回到宿舍,男生捧着望远镜,站在阳台上看到深夜,直到我们都睡去。

  这次亲眼所见让我有了也买一台望远镜的想法。到网上一搜,日本原装《大人的科学》手作系列代购,对于我一个穷学生来说,实在无力负担。其余的山寨品倒是便宜,但总觉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便搁浅了。

  这个月,突然发现网店有中文版售卖了。据说是去年刚被引进的,还有其他好多产品。折后100多块钱,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显然不痛不痒。更主要的是,它是我青春时期的一个梦想。于是,下单。

  其实望远镜的手作过程并不复杂。对于一个十年没碰过手工、也没有模型组装基础的文科宅男来说,整个过程都出奇的顺利,没有出现让我挠墙的事。所有材料被放在一个A4大小的长方形扁盒子中,还有一本精美的杂志,除了天文知识之外,还有详细的组装说明,所以按图索骥一点都不困难。

  这次拼装,我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成品看起来比预期略微粗糙了一点,但俨然是我二十多年中,组装过的最高大上、最一气呵成的成品了。

  幸运的是,晚上天气很好,在雾霾严重的都市,居然能看到满天的星星。我不断的调节着角度,虽然没有看到说明里说的那些大型天体,但是我还是清楚的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这让我欣喜若狂。仿佛要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童年时代简单真挚的小情感在一秒钟内一齐涌上心头。

  《大人的科学:牛顿天文望远镜》读后感(七):不要当眼里的世界变大了,宇宙就后退了

  上周从朋友那得到了一款望远镜。没错,就像名字说的,可以用来观测天体。

  我不是天文爱好者,却因为和天文男做朋友,得以亲近这类奇异的小物件。

  可能是因为天文学的民间爱好者众多,所以这类小玩意开发得特别多。《大人的科学》曾出过好多类似的小玩具,要你自己手工安装,还真的能实用,比如什么星象仪、简易显微镜之类。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成年人是最麻烦的,他不会轻易恋爱不会轻易热爱。像我,因为早过了童年的好奇时代,不会因偶尔一次与星空亲近而生出对天文学的热爱。书架上放了几本诸如《平行宇宙》之类的宇宙科普书,可入门的艰难让我却步。向成年人普及科学要比小孩子难很多,他眼里的现实世界大了,宇宙就后退了。

  只有当现实世界中安插了科学,成年人才会投降。在牛奶和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逼迫我们去学习食品营养学和化学;地震来袭,开始学地球科学;刘翔受伤,带来的是腿伤常识;而橘子中发现蛆,植物学和昆虫学就呼啦啦迎面而来。

  很难说这好不好。世界那么大,科学不过是杀脑筋知识中的一种,有些人努力将冷冰的知识融解,却总有些事将科学带进冰洞。就这样进两步退一步,我们在宇宙中缓步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