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仲夏之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仲夏之死读后感10篇

2018-07-10 05: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仲夏之死读后感10篇

  《仲夏之死》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仲夏之死》读后感(一):禁忌快感、堕落的喜悦道德厌恶……才怪

  《香烟》一文,脑中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在古希腊,唯一正当的爱只存在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间 ”。主角是少年,主题成长。长崎以为吸过烟就可以算大人了,这是少年时代常见心理,觉得流氓混混之类的人吸烟喝酒谈女人成熟。“我抽过香烟了”,就以为自己也是大人了,没想到却被伊村那帮肌肉男带进橄榄球的活动室,还称呼他为“稚儿”,“感到他的体重直接压到我的身上”——没想到即使自己以为自己是大人了,他们却都认为长崎幼稚。文中也暗示了伊村喜欢低年级同学,而主角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长崎将伊村当成“大人”,却没想到他是那样的“大人”。这个可不是主角理想中的成年男人形象。在最初遇到吸烟的二人组后,“发现前面的小树林里有一团艳红”、“更加呈现一副人工性的娇美”,都暗示着长崎的性取向正常。还有母亲祖母说的长崎喜欢银座的话语,听说日本男人常说“到银座喝酒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指的当然不只是喝酒,有酒怎么能少银座的女人呢?喜欢银座,迷恋银座,都是可以笑嘻嘻地说出来的。银座代表的少年对女性朦胧的爱、伊村暗示的成年男人与少年之间的爱,以及现实中在银座受欢迎文人、伊村等人满身的肌肉,其实分别代表了“文人”与“武人”。

  “不愿像个文人”希望是一个“武人”,这是三岛由纪夫的美学观念。但是,“一大朵菊花就挺立在我眼前,挡住了我的去路”、“对着一朵菊花看得入迷……有着一种自愧的情绪”(菊花之约了解一下,虽说将现代那用法代入更方便理解)。被带入活动室后,憋闷、浑身发冷,悲哀,这就是我今后的生存方式吗,成为这样的武人吗?强忍着恶心、对一切觉得厌烦,长崎吸着香烟,他只是想成为一个大人,一个男人。当天深夜,火灾发生在梦中还是现实,无关紧要,不管你们怎么理解,我认为火灾暗示主角第一次遗精了。至少在生理上,他已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进入了青春期。

  其余几篇,也许可以归结为:禁忌的快感、堕落的喜悦、道德的厌恶……当然,以上三点都是错误的。是禁忌,却是痛的,没有带来快感。是堕落,是压抑,没有喜悦。至于道德,又是自我厌恶,厌恶自己的不道德

  《仲夏之死》读后感(二):真夏的死亡

  三岛由纪夫的主角都是美,美如《春雪》里的松枝清显,美如《天人五衰》的安永透。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一种畏惧,他笔下的美都伴随着叛逆罪恶,不带着忧愁、或者死亡、或者孤绝就不能成其美。一如夏天繁盛却也透露着死亡的气息

“他不仅承认平静之美,也承认大胆之美,将画家狂傲不幸包裹于优柔的麻木视线里” 《仲夏之死-显贵》“你要是忽地跑过去撞他,就会觉得不知不觉间好像从他的身体里穿过去一样,真的。” 《仲夏之死-葡萄面包》“少女穿着好几件华丽的抽纱裙子,光裸的足尖套着银色的舞鞋,持续放射着危险美丽光亮。”《仲夏之死-马戏团》“两个年轻美人一旦靠近,那自然飘溢而来的明显无耻的甘美,以及那种旁若无人、连鬼神都不感到畏惧的过剩的优雅,甚至连白瓷花瓶也给迷住了。”《仲夏之死-春子》

  《仲夏之死》有十一个故事,第七个故事为仲夏之死。住在海边的少妇朝子不小心失去了三个幼子中的两个,虽然不是她的直接过错,她也因为这突如其来变故陷入迷惘

  去年也有一部关于丧子之痛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男主角也是因为过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从此便如行尸走肉一般。片中有个片段是男主和自己的妻子在多年后相遇,妻子已经另嫁他人,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歇斯底里,道歉、示爱,男主却“无动于衷”,绝不肯走出自己一步。

  我当时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孩子死后,夫妻俩就没办法在一起了。心里觉得,有了如此难过之事,二人该是互相扶持才对。但是看《仲夏之死》里关于夫妻俩在这种悲剧发生之后细腻生活细节描写,好像能感觉到一点了。

  在《被背叛遗嘱》里,米兰·昆德拉在探讨个体”的概念时,提到一个词——往昔之井。准确说,这个概念来自托马斯·曼。他认为:“远古的习惯,变成了神话原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获得一种巨大的引诱力,从‘往昔之井’诱惑着我们。”托马斯·曼说:“我们将面对一种我们称之为模仿或者继承的现象,亦即一种生活概念,它认为每个人使命就在于让某些已有的形式、某些由前辈建立的神话模式复活,并使他们得以再生。”

  引用另外一本无关的书,其实我是想说,我理解的朝子这种悲痛后的不可调和是因为人们不常经历这种悲痛,她没有一个合适的情绪可以调用,于是不知所措。《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LEE也是一样,他用“绝不和解”来面对,只要能持续地感受到悲痛,他就能获得平静。

  朝子没有遇到过这种事,不知道怎么样的应对稳妥的。不原谅自己好像做不到,内心的趋利让她更多地愿意去责怪一切自身以外的东西。但是原谅不对,身为一个母亲,沉浸在自责和沉痛之中好像才是道德。哪怕她甚至都不太能记清自己孩子的遗容。

  夫妻俩悲伤气氛互相融合又互相战斗。哪一方先表示出不悲伤都是输,哪一方表现得过于悲伤也是输。势均力敌之中,活着是一种逼迫的痛苦

  他们每天都在试图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在观察对方。稍微有了不同步,就会心生质疑与怨恨。明明这种时候,悲伤应该是最大的情绪,但是事实好像不是。活着的人,他们要面对自我、面对生活,面对彼此。自我意识会很快掩盖住原生的感情,此时,一切情感都不是纯粹的,它源自一种选择

  “胜看看身旁的妻子。 朝子凝望着海面,她的头发海风飘扬,在强烈阳光照耀下,不见一点畏缩的影子。她的眼睛湿润了,神情凛然。她禁闭双唇,怀里簇拥若头戴草帽的一岁的桃子。 胜曾经多次见到过妻子这样的侧影。打从那桩事故以来,妻子时常显露看一副安然的表情。这是等待的表情。是期盼着什么的表情。 “你现在究竟期待着什么呢? ” 胜打算轻松语气问她。然而,这话没有说出口。转眼之间,胜觉得即便不问她.也能明白...”

  书的最后一个故事是《雨中的喷泉》,是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有点像三岛给你讲了一万个难过的故事以后,突然歪歪头说:开玩笑啦。你不知道是该继续难过,还是配合着他尬笑。

  少年一直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帅气”地对一个女孩子说一句分手

仅仅为了这个,少年爱少女,也许是佯装爱的样子。仅仅为了这个,他才拼命地解释。仅仅为了这个,他才死乞白赖地抓住一起就寝的机会。仅仅为了这个,他们才一起就寝……那么,现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前他就盼望自己有朝一日哪怕一次也好拥有充分资格。如同国王发布告示,亲口说出“分手吧”这句话来。仅说了这一句。这似乎是用自己的力量就能震裂青空的一句话。尽管他深知这种事不可能实现,半带灰心,可是这句话总是热烈地系在“有朝一日”的梦想上,活像脱弓之箭直线朝向靶子和翱翔天空的、世上最英雄光辉的话。这句只有人上人、男子汉中的男子汉才被允许说出口的密符般的话,就是:“分手吧!”

  他完成了这件大事,他对面的少女正在哭哭啼啼。可能有种“完成任务”之后的空虚感,看着雨中哭哭啼啼的少女,他突然有了新的趣味:着这眼泪虽多,但定是敌不过喷泉。在雨中,喷泉还能一如既往喷出来吗?

  他奔跑着去想去证实这个物理玩笑,少女也一路哭哭啼啼地跟过去。三岛在这里用了“不省人事”来形容少女的哭,我突然想起那些用“哭”来表达一切的婴孩。他们无来由地就会大哭,没有人给反应,他们就不知疲倦的一直哭一直哭,也是“不省人事”,直到你给出他们想要的反应。任性可爱(这里的可爱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

  他们来到了喷泉公园。喷泉工作得很漂亮。少年很震惊,他觉得这很“了不起”,随后又在脑海里抹去这一自己生出的印象,给了重复工作的喷泉一个“差评”,不过如此啊。

  丰富的内心活动之后又是一阵空虚

少年茫然地迈开了步子。“上哪儿去呀?”这回是少女探问道。她依然紧握住伞把不放,移动着登着白色长筒靴的脚步。“什么上哪儿,这就随我的便罗。我刚才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说了什么?”少女问。少年毛骨悚然地望了望少女的脸,但是濡湿了的这张脸上,即使还留下雨水冲掉了的痕迹以及红润的眼睛里的泪水的痕迹,声音也不再颤抖了。“什么,可不是吗?我刚才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我说分手吧!”这时,少年从在雨中移动的少女的侧脸阴影,看到了草坪上一处处的仿佛拘泥于小东西似地开放着的洋红杜鹃花。“啊?!你这样说了吗?我可没有听见呀!”少女用普通声调说。少年受到了冲击,险些倒了下去,他勉勉强强走了两三步。这时争辩的念头好容易才浮现出来,他结结巴巴地说:“可不是吗?……那么,你干什么要哭呢?不是挺滑稽吗?”少女良久没有回答。那只淋湿了的小手依然紧握住伞把。“不知怎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没什么原因呀!”少年恼怒了,他真想喊叫一声,可立即变成一个大喷嚏。他想:这样下去,一定会感冒的。

  (被将军的少年......)

  这一段真的是看得我笑死。心里想,啊,果然是少年和少女啊。这两个人就像罹患“注意力集中缺乏症”的晚期患者,没办法在同一种情绪里停留太久。所以,也许身体还在上一个反应里,感情已经不知所踪。这样的话,不会太有意思了吗哈哈哈哈。

  三岛可能惧怕“深情”,他为一切深情开玩笑。

  《春雪》里的松枝清显就被他的玩笑折磨死去活来;《天人五衰》的安永透更是把玩笑升级,他像一个无法出离的出离者,玩弄着所有人。

世人要求年轻人的,不过是扮演一个憨厚老实、容易受骗的聆听着的角色。仅此而已。随时都要记住:能使对方畅所欲呀,你就取得了胜利。你一方面要以最优秀成绩毕业学校,另一方面要像兜满了风的美丽的帆一样,培育起使人放心的愚蠢美德。他只消一边在这遥远孤绝的地方抽烟,一边想象港口热闹景象即可。——《天人五衰》

  三岛在《仲夏之死》里也开了不少玩笑。《离宫的松树》里,十几岁的少女是小保姆,她的任务就是背着老板的孩子,孩子背着孩子。背上的那一坨肉呼呼的东西,对她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生命,只是一个任务。只有偶尔那婴孩哭闹或者踢打她的背,她才会意识到那孩子的存在。

  少女在海边遇到心上人,一个已婚的、却没办法与自己的妻子生孩子的忧郁男子。少女便把孩子留下了,像留下一个橙子或者苹果。她没有任何感觉,唯一有的,可能就是背上轻松了一些。

  《猜字谜》是诱惑的玩笑,不论是在角落娓娓道来自己故事的男主人公,还是男主人公口中那个神秘的女人。生活的平铺直叙被他自身的平庸拒绝,既然生得一副好皮相,自要有些激荡才对得住这皮相。

  故事的开头,男人的妻子即将为他生下一个孩子。故事的结尾,男人有了现在的妻子,即将为他生下一个孩子。只要有机会,男人定会再次开启另一段故事

  《马戏团》也像个玩笑,但是是一个带着美和梦幻的玩笑。马戏团团长享受这里的美,也看不上这里的美。少男少女死在他们设计的意外里,丑恶却都夹杂着无法被忽视的美。团长造出一个梦幻,又亲眼旁观自己的人去破坏这个梦幻。

香烟的烟雾人体体温,使得场内弥漫着金色雾霭。数千名现众庄严地看着舞台。所有这一切的上面,是污秽黑暗的广大空间,那里是马戏团演员们的宇宙,他们在这个空间的任何地方,都能立即用自己的身了架起一座光明灿烂星座。从天幕吹来的风,使这个空间时而飘飘扬扬,膨胀地游动着,黑洞洞的。用银纸和五彩洋铁片装扮男女犹如深海鱼,时时从高处来到这个空间。这时候,从深海模糊一片的集群里,总会腾起一阵衷耳欲聋的欢呼声。 在这个高旷的场所奇妙的节度和礼让演绎着一个个奇迹衣着半裸的男人和女人,一瞬之间如神仙一样美丽地拼合在一起,之后,一个黑暗而长大的秋千架,怠惰地运送着高渺而沉滞的时间,不停地摇荡——直到永远。 透过天幕最高处的破洞,应该能窥见大海,却没有人看过。虽然无人见过,然而月夜里,海的表面青花鱼一般闪耀着蓝色光芒月光时时由破洞漏泄下来。礼拜日夜演出之际,高高飞来的女儿那裹在针织毛衣里的胸脯,也透着白皙的光亮。 乐队突然奏出高亢的军号。 眼下,少男少女走上舞台。 少女穿着好几件华丽的抽衫裙子,光裸的足尖套着银色的舞鞋,持续放射着危险的美丽的光亮。少年一声王子打扮,披着一件嵌满星星形状小镜子的紫色天鹅绒斗篷。甲胄般银丝织成的轻装,胸前显露出绯红色百合花的图案。 两人手拉手跑出来,以无言的姿态向观众优雅地行了礼。 观众疯狂地大声喊叫,喝彩。团长发现观众们的眼睛被人特有的温馨的热泪濡湿了。

  气质稍有不同的故事,可能是《翅膀》和《香烟》。《翅膀》里,少男少女都坚信对方的身上长着翅膀,小心翼翼又不敢去确认。因为对方是那么美好。《香烟》里的“我”因着夹带着暧昧不明的情感的抽烟体验,而对香烟有了别样的认知。

  我现在有种理解,即作品是谎言。铺陈华丽与美的作家,心里可能隐藏着愤怒与肮脏;而看起来把一切都当做玩笑的人,其实是对很多东西都有着向往和敬畏的。

  三岛的书我并不看得很深、很多,但是看过的每一本都很喜欢。我记忆里最初的一本是《午后曳航》,那时候对三岛这个人还没有太多概念,只知道:哦,这是本日本的小说。

  我记得那是个夏日周末的午后,学校的图书馆没有开空调。我和同学坐在靠窗的地方,我们的桌上全是法语书,恨不得开口只会说法语。我在看小说,日本的小说。看得半梦半醒的时候,仿佛眼前的窗户外面就是书里的海。

  文洁若翻译了丰饶之海中的两本,另外两本,据说是因为她不喜欢,所以没有翻译,她不喜欢三岛书中弥漫的死亡气息。但是她翻译的那两本,确是真的好。

  我买了知日的三岛特刊放在床上,一直没有翻开。我想,等到冬天再翻开来的话,也定能感受到浓烈的死与爱,像夏天。

  《仲夏之死》读后感(三):夏天,午后,暴雨

  仲夏的死亡犹如一场午后的暴雨,震撼着被酷热折磨得近乎麻木的人们。

  谁死了?

  孩子,两个。还有他们的小姑。三个人都淹死在海里。

  母亲呢?

  在旅馆午睡。只有最小的儿子因为害怕没有下水,逃过一劫。

  后来呢?

  后来——

  很多时候,人们的痛苦更多地来自于自己不原谅自己。明明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悲剧,为何我只受到这么一点伤害,这不是太不合常理了吗?难道我是冷血的人吗?人们就在道德且世俗的自我逼问中,获得了他们所期盼的巨大痛苦。这样一个过程似乎是必要的,经历过痛苦,才会在真正痊愈的时候,有勇气原谅自己。

  《仲夏之死》里,母亲朝子不停地自责,为什么我没有发疯?为什么没有自杀?我不是失去了两个孩子吗?即使她已经淡忘这个事故了,她依然耿耿于怀,甚至不停质问她的丈夫,为什么你看起来一点也不悲伤?人在亲近的人遭遇悲剧时,总会自责,他们遭受了这样的惨剧,而我还能微笑,不是太过分了吗?以至于不肯从伤痛里走出来。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筑的一道围墙罢了。

  后来,朝子怀孕了,必须保持心情的愉快,她开始认为,自己有权利忘记那次事故了。三岛由纪夫在书里写道:“悲哀获得真正的治愈,剩下的只有一条,自己应该拿出承认这种治愈的勇气来。”

  差不多就原谅自己吧。他们经历那样的悲剧,不是因为你啊。谁不是在命运的大风中身不由己的树叶呢。

  《仲夏之死》读后感(四):红玫瑰与白玫瑰

  麦莉塔:这是玫瑰花呀。

  萨福:这花正在你的芳唇上燃烧呢。

  -格鲁伯尔泽《萨福》

  《仲夏之死》里最使我陶醉的故事应当是《春子》这一篇。三岛对于情欲与爱恋细致入微又恰到好处描写,一览无余的在感知游离中刻画了性格迥异的美人形象。

  爱与美是互相独立的,我爱着路子,然而春子对于我来说又是如此的美丽迷人。同时,爱与美有似乎是相互依存的,恰如姐妹二人同我情与欲游离交错。春子身上母亲的浴衣,是我十分介怀的“道德的恶心”,我煞有介事的把此作为避免堕落的护身符,以此表达自己心中所谓的体面与正直。然而当妆容精致的春子夜晚来到我的床边时,路子,春子的秘事,以及我那早就不堪一击的道德底线,如同母亲那件浴袍一样,一旦脱下,似大厦倾倒般,声势浩大的坠入看不见的地表之下。

  其实三岛对这两位美人的细节刻画十分动人,“伞下面经明丽的杏黄色的映照,两个美女姣好的脸蛋儿紧贴在一起,宛若满登登的一篮子水果”以及另一处刻画“两个年轻的美人一旦靠近,那自然飘溢而来的明显的无耻的甘美,以及那种旁若无人,连鬼神都不感到畏惧的过剩的优雅,甚至连白瓷花瓶也给迷住了吧”

  贯穿始终的是,姐姐春子私奔的那件秘事,那位专职司机。然而这秘密并未随着故事的结尾而揭露。路子与春子暗涌流动的感情似乎因为我的到来而泛起阵阵涟漪。这一切重要吗?我与二人的感情,两姐妹朦胧的交错,春子的私奔秘事……这一切在最后也并未得到结尾。

  因为并不需要结尾。一切都在暗涌游离下得到了解脱。

  《仲夏之死》读后感(五):三岛君

  琐碎的细节与景物描写,太过于细腻,闲暇时阅读培养情操与领悟小说写作技巧。

  《仲夏之死》

  我们的生命里,不仅有着使人觉醒的力量,生命还会使人沉睡。善于生活的人,并不是一直清醒的人,有时是立即可以酣然入梦的人。

  《显贵》

  我所描绘的肖像画最好是椭圆形的,宜镶嵌在类似早期银板照片的相框里,周围饰以螺钿或金银的阿拉伯图案,而且其胸像最好是侧面像。这是因为他的侧影秀丽得在日本人中难得一见,他的鼻子是纯正的罗马式样,嘴唇则属中间细巧的希腊雕刻式样。一张几乎没有一点儿血色的白皙面庞,唯有淡红的嘴唇惹人注目。

  但是,说他远离狂热,并不意味着他喜欢对别人投以冷笑和讽刺。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温柔和沉稳的麻木。

  对于他来说,严冷的画布和画纸存在于自己的心灵中,他只爱永驻于此的东西。他对于富于人性的东西那种优雅的冷寂不见了。然而,这双手形状优美,一根根纤细的手指从显露出青色静脉的手背上伸展开来。每一根手指都在细细颤动。

  《葡萄面包》

  “腕子和鱼鳍恋恋不舍地缠绕在一起,组合于爱的肉块周围。一方面,他们的喉咙与胸脯,骤然间彻底变成一团青绿色,发散着海藻的腥气…”

  张爱玲的白月光与饭黏子,朱砂痣与蚊子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仲夏之死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