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尼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阿尼玛读后感10篇

2018-07-12 05: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尼玛读后感10篇

  《阿尼玛》是一本由蔡智恒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尼玛》读后感(一):下车小心

  第一次看到痞子蔡是在09年上海书城的签售会。但那时,我却不是冲着他去的。

  第一次看痞子蔡的文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但现在却已忘记了文章内容

  这一次,看完痞子蔡的暌违三年的《阿尼玛》,让我立刻变成了脑残粉。本文的行文风格就像痞子蔡所说大致没有变,但叙事口吻比较像十多年前的他。我真是喜欢这样的风格和口吻,淡淡的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把人物性格表现的那么好。我喜欢文静的杨玉萱,我喜欢热情的Jenny,我喜欢细心体贴的张秀琪,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女主李清莲。

  蔡修齐和栀子女孩故事开始于高二上学路上的公交车上,在之后的一年三个月的时间,他们相遇的概率值是0.38,遇见超过100次。每次的“袋子”,“书包”,“下车小心”和不超过三句的对话让我觉得其实这样的相遇也算是很美好,因为毕竟和自己喜欢女生说上话了啊。不禁想到当年和住小区的一男生乘公交上学日子,和他在车站相遇,同乘一辆车的概率那可真是小于0.38,一句话也没有说上过,而我只能默默地写了一篇小文以此来纪念这段时光

  在大学期间,蔡修齐也因参与学校心理社,圣诞舞会,担任班级公关认识了一些女孩。喜欢人物侧写,每次都一起出现,在蔡修齐陷入困惑都能指点迷津的姗姗学姐;在大一圣诞晚会抽签和蔡修齐的舞伴,送他金牛钥匙圈的杨玉萱;热情似火,有着一头黄头发的混血儿外文系公关Jenny,最后入定成Jennifer。大正妹,出去露营还细心体贴地带咖啡壶的张秀琪。在认识了这些女孩之后,大二圣诞舞会的舞伴人选让蔡修齐困惑了一些时候,然而,问问自己内心深处,唯一的人选,必然是栀子花女孩李清莲。即便认识了那么多女孩,但潜意识里的选择就是真正的选择。喜欢对方原因是因为对方身上的特质。而蔡修齐具备了文静、热情、细心体贴等种种特质。这样的男生,出现在小说里是正常,在生活中出现,倒显得会有些突兀了。

  蔡修齐和李清莲的再次相遇还是那句已经熟悉不行的“下车小心”。之后的每次见面,机车郊游舞弊抽钥匙圈,圣诞舞会,操场上散步,最后的栀子花山坡,那封情人节卡片。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是如此的文静典雅默契非常。在这辈子,能遇到一个气场如此契合,还能彼此的喜欢的人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让我记起了高中时代午饭后和闺蜜一起逛操场的时光,在操场上说什么都行,大笑的时候也不怕被人围观。在操场这个载体上,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促进感情

  无论男女,在潜意识中都会有异性的性格潜藏着。男人潜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叫阿尼玛;女人潜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好几个,叫阿尼姆斯。我喜欢蔡修齐,因为他不像别的男生那样见一个爱一个,而是知道谁才他心中的真正的阿尼玛。遇到喜欢的人,自己也变得完整自信。因为是自己的阿尼玛,所以无论对方有什么缺点,都会觉得很可爱。虽然女人的潜意识里有不止一个阿尼姆斯,但是,如果遇到的话,你则会变成唯一。

  在本文中也有很多心理学方面专业问题,我很佩服每位作者,因为他们不仅要拥有除了驾驭文字能力,还需了解行业的专业问题。

  不要因为看了一个故事就说不会再爱了,不要因为别人怎样怎样就说不会再爱了,不要因为经历了一些不好事情就说不会再爱了。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心目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什么样的。有个人,也曾经和我说过只有谈过恋爱人才会写诗。而我,到现在还不会写诗。只是希望我的阿尼姆斯能快快出现。我会深深喜欢你,深深的,深不可测。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不要负面,要相信,你的阿尼玛、阿尼姆斯会出现。

  耳边响起一句“下车小心”。

  《阿尼玛》读后感(二):阿尼玛

  记得在是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的人特别喜欢看痞子蔡的书。因为那个时候的班主任都说“这些事情你们还小,以后还慢慢会懂的;现在这些书对你们来说不合适,痞子蔡的书都不是好的书籍哦”然后还没有说完后半句就把书给没收或者不让看了。但众所周知的是,越禁止什么就会越流行什么,那个时候的年轻叛逆,听不见他人的劝说,更不会明白什么是爱。我还记得他的那本《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班内女生/男生之间传阅的情景,每天都有几个人在问今天书到了谁手上了,谁又看了第二遍了……

  无限回想,是曾经的青春年少。在这本《阿尼玛》里,则是让人完完整整的重新读了一遍高中和大学,重新走了一遍曾经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像播放电影一样一集一集的放映着…虽然没有作者那些精彩生活细腻,也没有作者那么多细致描写、动情的故事情节,但大学生活却丝毫不比作者描述的故事差半分。这是一个奇怪现象,很多人的大学生活都过的不差的,但能把这个故事描述清楚总结的如此精彩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的时候不善言辞、无领袖气质的人把故事写出来的、描述清楚、并总结的很好的。在大学里,不是领袖型人物便是专长型人物,即使是没有太多人追随的普罗大众,也有一群清楚年少的梦。当这些梦纠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有很多故事场景需要剧情延续回忆泛滥,最后,满屏的文字就写着两个字的密码——回忆。

  在《阿尼玛》的开始是从高二开始的,我想这个人生界定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衡量。高二以前的事情确实容易忘记,而高二以后的事情又确实让人无法忘怀。高三就是最苦的一年,台湾的大学生也不例外;而大一就没有那么多规规矩矩。所以,高二是一个分界点;前面的世界你懂不懂都无所谓;后面的世界你不想弄懂就很难混出自己样子来。在《阿尼玛》书中,作者从高二开始,一路见闻交流女孩子,他每一个都描述的非常有特色,甚至时不时都值得你回想一下过往那个故事是否在后面的故事里有交集

  在《阿尼玛》里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大学就是学业社团爱情。记得我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总能随处听到这样的祝福语,“当兵三年,你会后悔三年;不当兵,你会后悔一辈子”。当然,在酒店这样的祝福语在司仪口中是脱口而出,毫无激动感激之情的。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兵是一个职业行为,就好比你读书一样的;当然司仪也不止一次的把上面一句话修改为:“读书四年,你会后悔四年;不读书,你会后悔一辈子”(因为酒店承接各种宴席,有的时候是金榜题名,有的时候是远征送别)。所以,读书是重要的,但弄懂到底会为什么后悔,也是很重要的。大学的三件事,作者在大一就很清楚,我对这一点表示深深佩服。

  前几天有人讨论说哈佛早上四点还在读书的故事真假。对于这个故事,我觉得励志功能十足,真假则各有说法。一般常识考试季节、各种升迁时节读书景象蔚为壮观的;如果照片是那个时节拍摄的,那就无所谓真假。羡慕哈佛,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竞争机制,也要求很高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出来的人综合素质较高而已。转回这本《阿尼玛》,作者没有描述太多在学业上的成长和进步,到是在社团和爱情上下足了本钱卖力的描写。社团是一个人走入社会后最容易辨别的sign,爱情则是让人成熟一种感情,此二者缺一则生活只能走向宅男宅女了。

  我欣赏作者对年轻人生活的那些真实写法、细致描述和鞭辟入理的论断,即使看到他四十多岁的年纪,还能代入感的写出高中及大学的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我依旧非常的佩服和感触。过往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作者能勾勒出曾经的画卷似在人面前,等看完《阿尼玛》之后无限感叹唏嘘

  《阿尼玛》读后感(三):蔡氏爱情,纯爱典范

  纯爱,好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什么样的爱才能称之为纯爱?单纯的,纯净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不以金钱权利家庭外界条件而转移,只是相爱的两个人最本质情感,这样的爱,才是纯爱吧。

  那么,这样的爱,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还会有吗?文章刚刚出现这样的事情,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了更多的怀疑。就像很多人经常调侃的,再也不会爱了,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真是一个悲哀的现象。

  但是,爱情依然是美好的,哪怕偶尔会有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事故出现。而纯爱,则是爱情中最美好的故事,这种故事,之所以最美好,就在于它的纯,在于它没有成人社会里那么多的心思,那么多的顾虑,那么多的争斗,和那么多的诱惑

  所以,纯爱,只能发生在校园里。

  赞美我们的青葱岁月吧,怀念我们的青春年华吧,还有,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爱情。

  说起纯爱,自然而然地便会想起痞子蔡,想起他的那部轰动网络,成为网络文学开山之作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他让我们体会到了纯爱的美好,却也体会到了命运无常,他把美好和遗憾展示给我们,让我们记住了那个幽默内向的痞子蔡,也让我们记住了那个美丽纯洁的轻舞飞扬。当然,更让我们记住了它的作者,蔡智恒。

  似乎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起,蔡智恒便成为了纯爱专家,专门制造纯爱故事,比如后来的《7-11之恋》《雨衣》《槲寄生》等等,大多与校园有关,大多都纯净而甜美清淡不平淡,总能让人体会到爱的美好,总能让人们相信这世界还有真爱。所以,蔡智恒的作品,就想游戏界的暴雪一样:蔡氏爱情,纯爱典范。

  如今,这部《阿尼玛》自然也是一部纯爱作品。在如今这个更为浮躁,更为纷乱的社会中,这样的一部作品,应该会让我们的心灵更接近纯净,应该会让我们对爱情依然保持一份向往期待吧。

  在《阿尼玛》的后记中,蔡智恒讲出了这个故事的真实背景,就是他多年以前听朋友讲起她放学回家坐公交车的故事。她说那时候做公交,坐着的人会主动帮站着的人拿书包,哪怕彼此素不相识。蔡智恒听了,便决定把这个写成小说。他说现在的人也许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这确实是真实的事,不是为了社会和谐而编造的神话

  回到《阿尼玛》本身。这是一个很纯很纯的故事,而且并不伤感,只有淡淡的美好。故事的起源就是公交车上的“拿包事件”,男主角(依然是蔡同学,蔡智恒的书所有的男主角都姓蔡)因为站着,所以他前面坐着的女生便帮他拿包,而且这个女生长不错。一次遇见是偶然,总是遇见是有缘,当然,这个缘,有一半是蔡同学自己制造的。在现在的很多人看来,蔡同学肯定要趁机搭讪了,会尽可能地和女主角多说话,以拉近好感。但是并非如此,他们之间刻意地保持着距离,彼此间似乎有一种默契,谁也不去打破,哪怕有淡淡地好感。

  高中之后,同车之缘就此断绝,而两个人便再也没有联系,甚至彼此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第二章的开始,就已经是大学时代了,而第二章的标题,却是一个女生的名字。是我们的蔡同学要在大学期间开始一段新的真正的感情,还是和同车的女生再续前缘?作者显然不愿意直接给我们答案不然你看一下后面的标题就知道——每一章都是一个女生的名字。但显而易见的是,蔡智恒的小说不是种马小说,即使出现了这么多可爱的女生, 但是我们的蔡同学依然只可能和其中一个产生真正的爱情。这才是纯爱小说的本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或者说,并不在于有多少人选择自己,而在于自己会选择谁。这一点,尤其值得文章同学学习

  我们的社会,诱惑实在太多太多,有时候,我们真应该回头想想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校园,那里有最纯净的爱情,和最纯净的人心。也许未必能让我们升华灵魂,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少犯一些错误吧。

  值得一提的是,《阿尼玛》中男主角蔡同学加入了心理社团,于是书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心理侧写,这一方面提升了故事的趣味性,一方面又从更深层面展示了角色们的心理。这一点,应该是蔡智恒相对于以往作品而言的一种进步。

  最后再说一句吧,华语纯爱作品,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代言人的话,我选痞子蔡。我相信以纯爱小说而言,蔡氏出品,必属精品

  《阿尼玛》读后感(四):那个触动心灵的阿玛尼

  读完这本《阿尼玛》,我突然觉得我不想写书评

  因为那些文字,那个故事,那个作者,根本不需要推荐

  痞子蔡,有一种成为流行作家天赋

  我试着先跳过那个故事,跟大家讲点别的。

  我读《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应该是大学一年级

  上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互联网是何物,更没玩过qq。

  我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是第一次和同班的女生寝室搞联谊活动,女孩们教男孩子上网 玩qq,男孩子们负责费用,还有请她们吃饭。

  读完《第一次亲密接触》,有两个事情对我影响很大。

  我了解到,原来我们可以约网友见面。

  我用当时的智能ABC输入法输入“jht”,出现了三个汉字“几何体”。

  我把几何体当作我的网名使用了很长时间。

  后来,知道痞子蔡对“jht”的解释是——Jack Hate Titanic。

  觉得这种说法,确实很“痞子蔡”,很cool,也很funny。

  透过时间的隧道,向回看,那时候的痞子蔡大可以叫做闷骚男。

  其实,那个时候,痞子蔡已经是大叔级的人物了。

  刚刚度娘了一下,痞子蔡,原名,蔡智恒,生于1969年。

  2000年的时候,我大一,痞子蔡,31岁。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 。  

  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  

  所以我并不爱你。

  如果说快30岁的痞子蔡,写出这种有点白目但着实叫少男少女着迷的文字,没什么稀 奇。

  但对于40高龄的大叔,还会继续这种白目,我真的就有点好奇了。

  可蔡大叔,真的这么做了。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痞子蔡变成了蔡修齐,不仅是名字变了......

  这本《阿尼玛》的章节划分很有意思,很多章节的名称都是女孩的名字。

  但有点白目的水利系男生蔡修齐,并不是花痴,遇到一个就喜欢一个。

  她心中的那个阿尼玛只有一个,那个高中时在公车上遇到的栀子花女孩。

  他遇到不同的女孩也会心动,用百分比去计算那个女孩叫他有多少心动。

  对这个有60%的心动,对那个有80%的心动,这些感受都在心里,他只对一个女孩有 唯一的表白。

  回想,大学时代,我们总是有点喜欢,就着急着去表白。

  然后,瞬间遭到拒绝。

  蔡修齐的方式,似乎更慎重,更“文静”。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读这本《阿尼玛》的时候,我觉得好多场景似乎 有很多臆想和夸张。

  那个不是混血却有点贫血的栀子花女孩,为什么每次遇到蔡修齐都会帮他拿着书包呢?

  对话却不超过三句?

  而实际上,类似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我的想象里。

  每次看到总是坐同一辆公车一起上班的漂亮女生,我也会想象我们能有什么样子的对 话。

  尤其当我看到,公交站上,素不相识的老头老太太转眼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就想, 我们年轻人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个共同的时空里聊点什么。

  我想,阿尼玛第一章的灵感,恐怕也是源于这种腼腆男孩子的想象吧。

  虽然,在中学生活结束后,那个腼腆的蔡修齐,和那个栀子花女孩失去了联系。

  虽然,大学生活中,蔡修齐遇到了更多的女孩对他表示好感。

  但蔡修齐并没有轻易开始一段爱情。

  直到因为一次和外校的联谊活动,再次遇到栀子花女孩李青莲。

  他还是在不断掂量,她是不是他的阿尼玛,他是不是他的唯一。

  阿尼玛,是本书的名字,也是某种比喻。

  阿尼玛究竟指什么?

  我想,聪明的你,在看完本书之后,就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和它的含意了。

  《阿尼玛》读后感(五):只喝这一口白开水

  就像当时读《第一次亲密接触》一样,一口气看完。不同的是,看完前者时,心中带着酸涩,而读这本时,只有欢乐和温馨。

  痞子蔡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气息,就像他描述的 “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但健康”。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青春,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波澜不惊。

  在开始,看到栀子花女孩时,也许大多数人嘴角都带会着些许回忆的微笑,甚至自己都没有发现。学生时代,青葱年华。偶遇相识,莫明情愫。是青春里美好的记忆。

  主角蔡修齐,带着对栀子花女孩的记忆到了大学。凭着自己的真诚、善良、阳光和幽默得到了各种不同特点女孩的青睐,或是标志端庄,或是活泼可爱,或是美丽可人,甚至他自己心底也暗暗对她们进行过“量化打分”。

  如果没有再遇到栀子花女孩,可能他会与她们其中之一走下去,但与栀子花女孩的机缘巧合,让他无法对她有任何量化,心理技巧似乎也失去了作用。

  心理小品穿梭在整个书里。从开始的心理社的珊珊学姐,直到后来蔡修齐信手拈来的心理侧写,都很精彩。虽然每次心理侧写相比于其它部分,写得冗长,但却毫不显啰嗦。尤其是蔡修齐对“阿尼玛”解释的那一段(读到那时我才明白这书名的意思,一时间有种这是本讲心理学的而不是青春文学书的错觉),听完主角精彩的如阐述般的表白,如表白般的阐述,我在震撼、叫好、感慨之余,只想着:“我也想要读一读荣格”。

  阿尼玛是每个男生潜意识里埋藏着的另一半的影子,遇到异性时,他们都会尝试去投影,而只有和那影子最为相像时,才会成功。而蔡修齐的阿尼玛,就是、也只能是栀子花女孩,无论别的女孩多么优秀,他都只会选择她。

  很多女生问男生:你为什么喜欢我?

  男生支支吾吾,不知道作何回答。

  蔡修齐给出了最精彩最准确的解释:因为你是我的阿尼玛。

  水那么多,我只喝你这一口白开水。

  《阿尼玛》读后感(六):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魔术师

  阿尼玛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百度中说,阿尼玛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阿尼玛身上有男性认为女性所有的好的特点。每个男人的阿尼玛都不尽相同。男人会对心中阿尼玛的特点感到喜爱,在遇到象自己的阿尼玛的女性时,他会体验到极强烈的吸引力。

  说的通俗易懂大概就是梦中情人理想型吧。

  这本小说是一如既往的的蔡氏文字。就是那种即使你并不知道作者,一读便会立刻知道,啊,是痞子蔡的书啊。

  痞子蔡从来不曾追求过文风转变风格转型一类的东西,他的小说从来都是相同的气息,连男主人公都几乎是一个样子。有评论说痞子蔡小说里的人物都像彼此的前世今生。

  他小说里的人物就像他最喜欢的安达充笔下的人物,都有相同的脸,只是换了发型名字而已。

  在我的学生时代,文学界有两大新生力量突起,并影响至今。一个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掀起的,以郭敬明韩寒为代表。另一个便是痞子蔡引领的网络文学兴起。

  那时大概没有年轻人不知道《第一次亲密接触》吧。那本书也引起了网络交友,甚至网恋的热潮。一夜之间,每个少年少女都满心希翼甚至坚信可以在网上遇到自己的轻舞飞扬。

  我也一度以为痞子蔡是跟我同一代,至多大个十岁左右的学长辈吧。可他生于1969年,是妈妈辈的长者。怎么会呢?怎么还写的出青春与爱情的悸动呢?

  现在的我只有三十岁,都已经觉得若让我写年少轻狂与初次心动,必然是咬破笔杆却难以下笔。因为我早已把那些心情与经历遗忘在了生活的琐碎与颠簸之中。这么看,痞子蔡是个保有赤子之心的人啊。

  书中的蔡同学在17岁那年,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日子苍白而又焦虑。然后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女孩,会在上衣口袋放栀子花,会帮他拿书包和袋子。他们在45分钟的车程里不会说话,却会在下车前交谈两句。只两句,从不多也不少,总是以女生的“下车小心”结束。

  而在健康而又平淡的18岁,蔡同学写了一张情人节卡片投递进了公交车信箱。他再也没见过这张卡片,也不知道他想要赠与的那个女孩是否能够看见。大概是看不到的吧。他这样想着,然后来到了大学。

  在大学里因为遇到了珊珊学姐,稀里糊涂的被拉进了心理社。因为莫名其妙的举荐,当上了班里的公关,被迫到处去找别系的女生为本系男生拉联谊。于是遇到了那些有趣的女孩子

  可爱的杨玉萱,多愁善感会邀请夜共舞的诗雅、脾气暴躁,被碰到腰就要给对方耳光的雅玲、美丽而又体贴的秀琪、还有热情精怪的Jenny。但最神奇的大概是重逢了栀子花女孩。

  可重逢这件事且好且坏。重逢的好了,便是一出美好的音乐剧。可若最后没有好的结局,却会连本来的美好回忆也一起毁去。

  所以蔡同学一边觉得自己真的是喜欢,一边却又困惑迷茫,有时会觉得动摇。

  当魔术师手里拿着红色和黄色两张卡片,他希望你选择红色,会问:“红色还是黄色?”

  如果你回答黄色,他会说,“很好,把黄色去掉。”

  如果你回答红色,他会说,“很好,就选择红色。”

  当你的选择还是魔术师所要的,他就会用适当的话语去除你的选择。

  也就是说,你以为是你选了红色,但其实是魔术师要你选红色

  可人的潜意识却是一个魔术师。你以为你在迷茫困惑,你以为你在徘徊挣扎。潜意识却早已做好了选择,只等着对你说,来吧,来看我给你的奇迹。

  所以蔡同学在遇到可爱的杨玉萱时,会忽然想起栀子花女孩。和美丽到让人心悸的秀琪交谈时会想到栀子花女孩。看着热情而又古灵精怪的Jenny还是会想到栀子花女孩。他遇到的每一个女孩都会有那么一点特质或是一些时刻,让他想到栀子花女孩。

  可她们明明就和栀子花女孩很不同,甚至她们之间也很不同。

  是因为只有栀子花女孩才是蔡同学的阿尼玛吧,这个世界上另一个女性的自己,他的唯一的阿尼玛。

  他在邀请舞伴时终于发现了这一点。

  例如不邀请杨玉萱,我会觉得愧疚;不邀张秀琪,我会觉得遗憾;不邀Jenny,我会觉得可惜。

  但如果不邀栀子花女孩呢?

  我却完全没有因为不邀栀子花女孩而产生复杂的心情。

  ……

  原来栀子花女孩就是我潜意识里,偷偷地、并紧紧握着的10元硬币

  这本书里,那个年少时散发着栀子花味道的梦想,终于实现,甚至实现的比自己能想到的还要好上千万倍。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想要的事情。虽然现实中大多都只得一声叹息。

  后记:为了写这篇书评,我又去反复读了几遍,竟意外的发现痞子蔡的书很适合一读再读。之前我都是把他的小说只做消遣,一读而过。可当反复去读时,才发现痞子蔡的文字越读越有一种沉静美好在。

  虽然书中的青春美好已经离我很遥远了,可还是因为痞子蔡这三个字拿来读了。为当年喜欢的作家捧场就像为自己的青春捧场。

  书中的蔡氏幽默一如既往的俯拾皆是,去读便知道了。

  当年夜玫瑰中被痞子蔡推出来,友情出演的小皮居然已经不在了。痞子蔡在后记中写到,当他写完本文想要如常拥抱小皮时,才发觉小皮已经不在了,眼泪掉了下来。

  原来已经这么多年了。小皮都已过完他的一生。

  《阿尼玛》读后感(七):回味青春的味道

  这本书非常的好读。从开始读起,2天左右的时间也就读完了。时隔多年,再次拿起痞子蔡的书,感觉是那样地似曾相识。他的风格一点都没有变,幽默,干净。而他总是习惯以第一人称来著书,所以我总觉得痞子蔡就是每本书的主人公,那样亲切熟悉。

  书的本身没什么好挑剔的,情节也没什么曲折,他总是如此娓娓道来,就把一个故事讲完了。我也不想去追究阿尼玛这个说法的真假,就是刚看到标题时觉得有点怪怪的感觉。读完才知道,这三个字还有着那么美好的寓意,值得作者从高中一直体悟到大学,然后确定了自己真正的阿尼玛。书中所提到的几个女生,都各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温柔,有的热情,有的漂亮,都非常值得喜欢,反倒是他的阿尼玛特色不是很突出。但蔡修齐就是喜欢,没办法,这就是阿尼玛的魔力。

  昨天,我就在回忆着,第一次读痞子蔡的书是哪一本来着?印象中是《檞寄生》。但是点开蔡智恒的书列表时,才发现原来自己读过那么多他的书,很多已经被我淡忘。而最早的一本则是《爱尔兰咖啡》。关于这本书,我的记忆竟然不是书的本身,而是其他两件跟书有关的事情。第一,当年还在初中生的我,貌似是在莱迪下面参加了贝塔斯曼书友会,第一次买的两本书就是《图书馆女孩》和《爱尔兰咖啡》。真不明白当时我怎么会选中这两本网络小说。也是从这两本书中,我们认识了村上春树,由此对《挪威的森林》念念不忘。因为几乎书中的每个作者都会提到。第二,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我上了电脑培训班,每天课后在家练习打字,打的竟然就是《爱尔兰咖啡》的文章。因为我觉得这篇我很喜欢,也不会太长,打着打着就打完了。

  还有《夜玫瑰》,我只记得男主人公的性格都差不多,我觉得就是作者他自己吧。至于《亦恕与珂雪》早已毫无印象。

  但是,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作者竟然提到了小皮。我一下子记起了它,应该是《夜玫瑰》当中的那只小狗。原来,作者的书不仅仅以自己为原型,还以自己养的小狗为原型,让我感到越发地真实。

  越写越觉得自己写的不像是对这本书的书评,反倒是这么多年来读痞子蔡的一个总结。读他的书,我总是能够不断回味青春的味道。不仅是因为他总是写大学里男女发生的搞笑美好的事情,更是因为我的青春一直都有他和他的书在作伴。只要他一直写下去,我就会一直支持他。因为他的笔下一直留着我们青春年少时代的气息,我愿意就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去回味回味青春的味道。

  《阿尼玛》读后感(八):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爱

  什么是阿尼玛?阿尼玛是每个男人心中唯一认定的女孩!不管曾经邂逅多少女孩,他的心中永远只会有一个“阿尼玛”。

  一位腼腆害羞的高中男孩,与一位拥有如栀子花般美丽脸庞的高中女生,在公车上“不断地偶遇”。女孩的幽默与聪慧,打动了男孩的心,然而男孩没有进一步追求,二人只是在公车上简短客气的交流,他们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不知道对方的住处;但他们有着一种无声的默契,每天似乎都在期待着这个搭车的美丽时刻。

  上了大学,男孩难忘高中时期公车上相遇的女孩,纵使大学时期有缤纷的社团联谊生活,纵使也有对他心仪的女孩,但他总是不经意再次想起公车上拥有栀子花香的女孩……

  男孩在默默地等待与寻觅中,还有机会在茫茫人海中与心目中的阿尼玛女孩再次相遇吗?直到他再一次遇见那个栀子花女孩,他才再一次确定,原来以前只是想象,“如果喜欢……”,不过是因为,那不是真的喜欢而已。

  原来,他喜欢的,自始至终,只有那个女孩一个人而已。

  阿尼玛,便是他心目中独一无二的那个女孩,哪怕有比她更好的,也不能够被取代的那个女孩。

  他遇见的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女孩,只不过是叫他更为确定,他爱的,是最初那朵栀子花的纯白与芬芳。

  蔡智恒构造了一个美丽的爱情童话,就是每个男生,都有一个他心中的阿尼玛,而且,只有一个,他一生的爱情追求,便是在众多女孩子之间,找到属于他的那个阿尼玛。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知道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你爱的那个人,原来,是你的命中注定。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真的能够触到栀子花的柔软闻到栀子花的芳香,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个青涩的纯白的年纪,在那个告别的季节,拥抱了那一场纯纯的和青春有关的爱。

  我真的很感动,人到中年的蔡智恒,他的文字,依旧是那么干净动人,依旧能够让我再一次相信这世间,爱,本就是一件纯净而美好的事情。

  《阿尼玛》读后感(九):像白开水一样,虽然平淡,但很健康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痞子菜的味道。他的风格,用他自己喜欢的词来形容就是,有点儿“白目”。小说中的人,言行举止都十分的幼稚,却也因幼稚而可爱;行文也像白开水一样,虽然平淡,但很健康,却又在最后沸腾。喜欢他的故事,大约是我们的青春也都是从这种幼稚中走出来的吧。

  痞子蔡笔下的人停留在校园里不肯长大,但我们却被迫从校园里走向了社会。我们怀念年轻时那些除了爱情之外什么都不值得忧伤的时光,因为如今的我们每天为了工作、买房、生儿育女焦头烂额。原来只是收到一封表白的情书就可以感动的一塌糊涂,如今送阿玛尼可能都无法讨得他/她们的欢心。这就是成长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忆自己的校园时光,虽然没有露营、心理社、交谊舞会和一个主动帮我拿包的女生,但所经历的一切的感受是雷同的。就像前不久大学时的女友告诉我她下个月就要生了,我真为她感到高兴。虽然不是我陪她到最后,但那些一起走过的青春的美丽和哀愁,都是永久的财富。

  谢谢作者,让我们这些不会荣格心理学的男生也能找回初心。

  “杨玉萱,为什么你还这么年轻去就要靠过去的美好回忆来让自己感到满足呢?”

  不会,我往前看。

  《阿尼玛》读后感(十):一如既往的乾淨

  “無論男女,在潛意識中都會有異性的性格潛藏著。男人潛意識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個,叫Anima;女人潛意識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好幾個,叫animus。”

  一直到蔡修齊表白,認識梔子花女生兩年半才在操場上表白說你是我的Anima。

  乾淨的定義是沒有死亡沒有性描寫。我就是想用乾淨來形容這本小說,“因為我任性”,只有跟蔡修齊在一起女生才會這麼說,我借用一下。

  遇見同學。“痞子蔡新書,《阿尼瑪》。”

  “尼瑪!”

  “新書就是《阿尼瑪》。”

  “……”

  就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Anima這個概念的,被普及了。

  看過《鯨魚女孩,池塘男孩》,把6號美女羨慕的不得了。看過《愛爾蘭咖啡》發瘋地尋找那杯咖啡。看過《阿尼瑪》,笑這中年老男人的幻想成全了我三個小時的歡愉。

  還是對話式的語言,拿起來了卻欲罷不能。整本書的內容大約可以概括為在公交車上遇見一位好心的美女,之後她在高二高三甚至到大學的時間都是我思念和喜歡的對象,之後出現哪怕95%心儀的對象也無法走進我心裡獨一無二的位置。過盡千帆皆不是,唯愿心系一個人。

  沒有辦法不喜歡作者的寫作語言。讀來就“像白開水一樣,雖然平淡,但很健康”。字裡行間都是少男最乾淨的幻想。

  梔子花女生身上散發的香氣,香味細膩且濃郁,蔡修齊只是周而復始地站在梔子花女生旁邊,不逾矩。梔子花女生三年後牽著他的手,重溫了高中時公車上的這一段,在旁人看來很無聊的舉動。小說里,作者成全了絕大部分想公開談戀愛的少男少女的夢想,高考大敵在前,保持一份對異性朦朦朧朧又乾乾淨淨的尊重,是動力也是壓力。最後這份喜歡在潛意識里生根后,等待合適的時機一舉成功。雖然很漫長很狗血,這當中的煎熬與思念卻是日後回憶的上品。

  作品有一點不好,似乎大學生活除了聯誼,把妹,學業是可以一筆帶過的……但是卻很容易引起大部分在九十年代上大學的回憶——宿舍裝有電話,想要見到對方并不是一件打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事。要和常在宿舍接電話的學姐搞好關係,彼此要算好時間出門避免無謂的乾等。

  另外一個被普及的是人物側寫。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猜測對方要去哪里或者想幹什麼等等心裡活動。不一定準,但是如果細心的話側寫出對方的優點,把妹的成功率會相當高。

  開始是姍姍學姐引著蔡修齊加入心裡學社。大一開始被師兄師姐側寫后為今後蔡修齊談吐間多了裝心裡師的資格。各路美女傾心蔡修齊實在是說得過去,不僅樣子還行,從文中可以瞧出主人公長得對得起大眾的端倪。把妹最重要的還是靠嘴。油嘴滑舌不行,甜言蜜語那是把到手才做的事,要的是一份體貼細心,隨口就能逗樂妹子並且還不會冒犯對方,這種尊重還真不是每個男生都能具備的。

  要我來側寫一下蔡修齊,我會這麼說——走過的每個女生你都評分說明你是外貌協會的,貴在對每個女生都以禮相待,哪怕對方多愁善感或咄咄逼人或溫柔體貼。對女生的掂量說明你多情濫情,最後你選擇的卻是最開始讓你傾心而且還做好一輩子長相廝守的打算,這點讓我佩服,祝福你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阿尼玛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