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动物农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动物农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0 05: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动物农场经典读后感10篇

  《动物农场》是一本由[英] 乔治·奥威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2.00,页数:2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农场》读后感(一):《动物农场》评论-2分

  以前读过,但是没读完,这次重新来一遍。该作被公认为是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听起来很拗口啊,由于年代距离感,那些历史当中的纠葛很难理解透彻需要根据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辅助。这部中篇小说出版于1945年,时间正值二战的末期,但是书中的寓意却与二战无关。作者英国人乔治·奥威尔,讽刺来源是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临近二战之前,奥威尔参加并在其中深感前苏联体制缺陷,这才有了《动物庄园》。

  即便不知道小说写作背景,也是很有可读性的,这个故事特别契合我如今的心境。有一天农场主人琼斯先生喝高了,农场的动物们组织开会,有猪,狗,母鸡鸽子绵羊,奶牛,马,山羊驴子,小鸭,猫,乌鸦,动物就这么造反了,占领了农场自制管理。猪是所有动物中最聪明的,有一只叫拿破仑的猪成为了首领,造反容易,管理难。个人私心群众利益永远都无法达成一致,在希望与失望中,就这么一天天流逝着,结尾处,猪竟然站立起来,用两条腿走路,这一片段让我感觉甚为恐怖

  这貌似也有我们国家曾经影子,任何的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经历痛苦的过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乌托邦,可那仅仅只是属于自己的理想化的模样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视野,这些道理无论谁人讲述,都只是浮于表面,只能随着时间在现实历练里逐渐逐渐的说服自己,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变得越来越平和,能够接受范畴也在逐渐扩大,让自己的心情愉悦,在愉悦中感受生活细节

  那些我年轻时所想象的乌托邦,争辩过努力付出过,其实是真的存在的,只是我在有生之年无法看到,现如今,我依然坚持它们的存在,但我可以接受我无法看到它们的事实,也不会去为实现它们而再拿出一丝力气了。

  《动物农场》读后感(二):莫失莫忘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动物农场》,周三自习课时才看了,果然百闻不如一阅。 这个寓言并不温和,亦幻亦真,仿佛一场噩梦。 小说中拿破仑掌管动物农场之后的言行真的和过去的某些历史人物如出一辙。 动物们起义结果,只是将农场的主人换成了拿破仑;而他们却以为是自己在当家做主,并因此更加卖力地干活,也不在乎吃的比以前更少。 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大部门利益,让拿破仑等领导统治阶级坐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以及各种特权。 拿破仑渐渐把过去用于管理农场所有动物的“七戒”偷偷改成对自己有利规定,但是没有动物发现并出来反驳。动物们只能任劳任怨地干活。他还培养恶犬,使用暴力手段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 最后,他还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与人类交易。在他与人类的应酬中,动物们已经分不清人与猪了。 有人说,我们都是驴子本杰明。但有时候,我们或许还不如他,因为他不会忘记,但我们会。 如果动物们都记清“七戒”,就不会被拿破仑蒙骗;如果动物们能对拿破仑的话加以批判,而不是全盘接受,也不会被他统治了;如果动物们敢于在拿破仑朝令夕改时加以反驳,也可以抵抗一下他的强权。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导致这个结局原因是拿破仑的专横狡猾以及动物们的愚钝懦弱(但我又焉知自己不是这些动物中的一员呢?)。主要还是动物们忘记了历史,又在学习读写时表现得那么笨拙,才会让拿破仑有机可乘。因此,我只能在修身学习的同时提醒自己牢记历史,莫失莫忘。

  《动物农场》读后感(三):动物农场

  利用一上午的课堂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很好。

  此书篇幅短、故事简单,然而却十分有力,给人震撼。作者以农场的动物为主人公,借动物来刻画人性角度新颖引人入胜

  此书讲述了生活在一个农场上的家禽家畜不满主人的压迫向往自由,在猪的带领揭竿而起奋起反击成功赶走农场主取得独立,然后过了一段有滋有味的生活。后来,原来领导起义的两只猪中的其中一只叫拿破仑的猪发动“兵变”,赶跑了另一只叫雪球的猪,独揽大权,对农场上的动物实行独裁统治,通过一系列洗脑等手段使他们尽心尽力地为猪狗们干活,自己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最后,以拿破仑为首的猪们逐渐演变成了人类,继续奴役动物。

  我觉得这本书传达了这样的道理:人类原本和动物没有区别,他们和动物一起生活,一起遭受大自然的压迫,一样为生存犯愁,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惰性贪得无厌促使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奴役曾经的难兄难弟(动物)为自己服务,于是有了今天人类社会的模样。

  还可以从这本书中联想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起义领袖开始和其他农民一样都是被压迫,起义成功后就变得贪得无厌、骄奢淫逸,甚至残害昔日手足兄弟。这是人性,还是猪性?

  在那个年代,作者居然能从动物的角度切入,写出一本具有批判现实意义好书实在令人佩服!

  《动物农场》读后感(四):假如动物主宰世界

  之所以看《动物农场》(也作《动物庄园》)这本书,原因其实并不在于这本书本身。而是前几日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有公众号由杨绛提到了译者孙仲旭,才决定找本他译过的书读一读。

  对于此种包含着浓厚政治色彩隐喻的书,我通常是没有太大兴趣的,不过好在这本书并不算太厚,倒也能耐性子把它读完。

  书中除了琼斯先生、皮尔京顿先生以及弗里德雷克先生是人类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动物,包括:

  猪:“老少校”、“尖嗓”、斯诺鲍、拿破仑……

  狗:蓝铃、杰西、品彻……

  马:莫莉、博克瑟、克洛弗……

  山羊:穆丽尔

  乌鸦:摩西(被驯化了)

  驴子:本杰明

  …………

  如果单看这些角色,这本书更像是一则童话或者寓言故事,但是结合书中角色的所作所为,以及乔治·奥威尔的写作背景,即便再不谙世事的人,但凡略懂一些常理,也能看出个所以然来。普遍流传的观点是,这本书所影射的是苏联社会主义,老少校暗指马克思与恩格斯,拿破仑暗指斯大林,雪球暗指托洛茨基……等等。若要仔细研究,书中的每一个动物角色都能对应到那一时期的人物身上。(详见解读:《动物农场》中的隐喻)

  不过我在看这本书时,首先想到的却是明末李自成的起义。猪这个角色很显然是所有动物中最为聪明的物种,因而猪可以住在农舍里,吃苹果、喝牛奶享受着高其他动物一等的待遇,这一点并不足为奇。李自成在起义时所说的那些“均田免赋”“等富贵、均贫贱”等口号,不正是和书中的猪为其他动物描画的未来相像吗?历史的进程总是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不平等的背景下往往会出现起义,但起义之后又会轮回到新的集权主义之中,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最后也无非是一句空话罢了。正如书中所说,“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真正的平等总是难得。或许有人觉得这和目前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生活并无太大关系,但是仔细想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正像书中劳劳碌碌的羊群一般吗?难怪有读者说,与其说这本书是寓言故事,倒不如说是明确的写实了。

  动物驱逐了人类、主宰了农场,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意味深长。我想“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动物农场》读后感(五):[动物农场]

  大家发现他们朝拿破仑摇尾巴样子,和从前别的狗向琼斯先生摇尾巴的样子是相同的。

  外面的动物从猪看到人,从人看到猪,又从猪看到人,但再也无法分清人和猪有什么区别。

  从《动物农场》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威尔的平等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经济上的公平。在这部小说的开篇,让老少校痛心疾首的正是这种经济上的不公平: 人是唯一光消费生产生物。他不产奶,他不下蛋,他力气太小拉不动铁犁,他跑得太慢抓不到兔子。然而他却是所有动物的主人。他强迫他们工作,只把最少的劳动成果还给他们充饥,剩下的则统统归他自己所有。我们卖力耕种土地,我们用粪便为它施肥,可是除了身上这张皮,我们却一无所有。(第006页) 第二层含义是身份上的均等,也就是说,所有人,或者说《动物农场》里面的所有动物,在政治权力上、在人(动物)格上,应该都是均等的。老少校这样描述他对推翻人类的专制统治后的政治构想: 动物不能对同类实行专制统治。无论是孱弱还是强壮、是聪明还是愚蠢,我们都是兄弟。动物不能杀害任何其他动物。全体动物都是平等的。

  其中《1984》凸现的是他的自由思想,而《动物农场》展示的则是他对平等的看法。从《动物农场》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威尔的平等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经济上的公平。在这部小说的开篇,让老少校痛心疾首的正是这种经济上的不公平: 人是唯一光消费不生产的生物。他不产奶,他不下蛋,他力气太小拉不动铁犁,他跑得太慢抓不到兔子。然而他却是所有动物的主人。他强迫他们工作,只把最少的劳动成果还给他们充饥,剩下的则统统归他自己所有。我们卖力耕种土地,我们用粪便为它施肥,可是除了身上这张皮,我们却一无所有。(第006页) 第二层含义是身份上的均等,也就是说,所有人,或者说《动物农场》里面的所有动物,在政治权力上、在人(动物)格上,应该都是均等的。老少校这样描述他对推翻人类的专制统治后的政治构想: 动物不能对同类实行专制统治。无论是孱弱还是强壮、是聪明还是愚蠢,我们都是兄弟。动物不能杀害任何其他动物。全体动物都是平等的。

  经济上的不公平的根源是专制,而专制的根源又是身份上的不均等。

  乔治·奥威尔用《动物农场》最著名一句话对这种等级观念做出了最辛辣的讽刺: 全体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在我看来,等到我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对苏维埃政权的看法很可能会被广为接受。但这有什么用呢?用一种正统思想取代另一种正统思想并不是进步。我想要反对的是那种留声机的心态,那种正在播什么唱片就只听什么唱片的做法

  但是自由,正如罗莎·卢森堡说过的,就是“给别人自由”。相同的原则也可见于伏尔泰那句名言:“我反对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害怕自由的正是自由主义者,想要玷污知识的正是知识分子

  《动物农场》读后感(六):无题

  不同于乌托邦三部曲,这则寓言是跨越社会制度的。

  平等存在吗?大众就是乌合的,是为精英所用推动社会变革(不知道是不是进步)或维护政权领导的工具力量,无论精英长着人脸亦或猪脸,无论在哪个大洋的哪个岸边。

  “人类简史宣言农业革命是场骗局,从此人被作物禁锢在无休止的劳作和灾难中,不止作物还有驯化了的动物包括猪… 农场里的动物们真的需要革命吗?到底谁是“猪”…

  “下等动物”们应该对它们透过窗看到听到的作何反应?能作何反应?又会作何反应?… 谁是下一只“猪”!!!

  有点儿欣赏那匹叫莫莉的马,不为高深的动物主义牺牲而坚决追求自我美丽理想

  《动物农场》读后感(七):动物农场

  故事不长,但是很精彩,越读越觉得熟悉

  驴子本杰明,用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得过且过,怎么样都好,像是看穿了一切……当博克瑟受伤被带走他一改往常的神态情绪激动

  马驹博克瑟,对拿破仑的命令绝对服从,那两句信念却是真真很讽刺。它很少自主思考,但是认真踏实,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尽管为拿破仑付出了那么多却得到了被抛弃的下场,这是最让我难过的一个角色。

  肥猪尖嗓,总是为拿破仑的错误贪婪寻找借口,给拿破仑一次又一次穿上那华丽外衣掩饰丑陋

  伯克夏猪拿破仑,势力垄断,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压榨劳动力,贪得无厌。最后已经分不清它是人还是猪了。

  经过拿破仑的无情压榨,动物们原本渴望过上的那种美好的生活根本已经不复存在了,严格来说应该是从来都没有存在过。老少校说的那些“责任”也被大家遗忘了。只不过是对他们发号施令的从人类变成了同类,而大家的同类也渐渐变成了曾经最憎恨的人类。动物都是会改变的,当然,这里说的动物也包括人。那现在的我们算是书里的哪种动物?我们是不是就像后来忘记了曾经的动物农场的动物们?

  乔治奥威尔真的很厉害,他确实做到了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门艺术。也很喜欢中间的《我为何写作》里的小诗,我准备去看《1984》了。

  《动物农场》读后感(八):对共产主义的预见

  奥威尔对共产主义的预见性,应该是绝无仅有的。《1984》和《动物庄园》正是他的预见的巅峰之作,完美地契合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只不过《动物庄园》更为柔性,而《1984》估计只有朝鲜能达到了。

  根据其他读过的文章,以及他本人为乌克兰版写的序文,奥威尔曾一度信仰过共产主义,然而他就像书中的老驴一样,虽不及老驴年长、历经世事,但是却有着老驴的智慧。或许是他敏锐地发现了美丽的外表下极权的内核,才让他的作品在历史中不断被证明。在农场主的时代相当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当奴隶意识觉醒之后,强有力的主义者就会宣扬他们的学说,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拿破仑学得了极权的内涵,赶走改革派的雪球,并宣传四处存在的假想外敌,玩弄文字游戏,通过数字粉饰太平,只不过底层的动物不懂这些也不愿意懂这些,他们迷迷糊糊有这些想法却不敢思考,也可以说不会思考。勤劳的马更是用劳动麻痹自己,以为建成风车就是自己的意义,其实他内心里更是深深地不安,想要借助风车来填补。

  这本书或许在当时,抑或在西方世界可能并没有这种感觉——书中完全是一个政治寓言。就像老驴一样,默默看尽历史就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极权自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法国早有雅各宾派专政的历史,后来的一些主义无非是它的变体。所以所谓的绝对平均和不分阶层绝对是谎言,只不过底层人愿意去相信这个大饼,就像累死的马。

  书中奴隶主最终还是与拿破仑修睦了,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怕资本面前永远没有立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