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4 05: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是一本由[美]詹姆斯·卡斯著作,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91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3-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一):人生如戏,入不入戏?

  关于确定角色界限,我想到一些,暂且记录

  作为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孩子,尤其是代差如此之大的小环境里,孩子的角色,给了我极大限制

  88岁脑萎缩外婆,64岁的妈妈,以及三年前去世的爸爸,他们有个很共同的特点:很难改变了。

  这个改变的难度年龄直接正相关,这可能就是晚婚晚育子女容易出现问题吧。

  作为想要成长及改变的孩子,却因为父母角色的僵化,给了自己特别多的限制,随着成长,这种对角色转换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挤着外界那层坚硬的壳,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耶稣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二):大段大段地摘抄

  看到同事买了,拿来翻了一下,马上觉得是一本好书。于是花了两天时间读了一下。

  阅读过程中,一直在用涂书笔记做摘录。几乎是大段大段地抄写。书写得很杂,但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性。据说是作者一身哲学思想总结。写成格言体的形式,让人想到尼采的风格。不过比尼采的东西要有逻辑得多,所以读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力就是了。

  大致写一下书里说了什么。有限的游戏是有边界,有目的剧本化的,参与者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后的胜利结束游戏。而无限的游戏是视域的,奇迹的,参与者的目标是为了继续玩这个游戏。我想,无限游戏是一种开放心态,而有限游戏之所以有限,就在于其无法抱持一种开放,因为加入开放了,那么边界就会被冲破,整场游戏就变成视域性的了。作者在这一点上,似乎抓住了文明进化的根本动力。无限游戏作者一直没有明说清楚,有时候我会怀疑作者的观念是否经得起推敲。倒是作者借助有限游戏的概念世间的很多事物表达了非常有意思见解平心而论,作者的无限游戏,让人反复地联想到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存在,就是一场无限游戏,如果套用书中最后一句话,世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么作者是否就是在说,只有生物的存在是这场无限游戏呢?可是看书的其他部分,作者又好像就无限游戏阐述了许多超出生物本身的特性

  正如一篇评论所说,书中对于机械文明抱持了一种农民式的价值观念。我个人实在分不清园丁与用机械操作工人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是人的工具使用不同而已。作者提到现代文明也是自然的,相较于马克思的观点要更经得起推敲。然而,批评归批评,作者的这种反对机械的观念也确实有很多启发性的东西,和之前提到的有限游戏无限游戏其实一脉相通。

  另外本书还潜移默化地套入了作者自己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在我看来并不像有限,无限游戏那样具有说服力。比如邪恶后面的观念,比如无限游戏是没有对抗竞争等等。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三):有限促发斗志,无限拥有情怀

  当你玩一个计时通关游戏的时候,游戏里面的宝箱之类,你肯定会所有都捡,因为当时间到了的时候,你所捡到的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所以,你的目的是有限的去捡,然后想办法通关,进到下一关,才是你考虑根基,所以想要无限游戏,就得有有限游戏思维,即在每一关里面有取舍。当若是玩一个无限游戏的时候,比如征服世界的游戏(不限生命,不限时间,征服为止),你永远不死,于是所有的准备一直都在捡啊捡,反正今天玩玩了,明天继续,于是就会在乎每一个捡宝贝的引起的冲突,这就是无限思维的时候,每一个得失就看重了。人一样,当你觉得生命是无限大的时候,你就会计较身边的每一次得失,当你知道每个年龄段都是计时的时候(20-30岁只有黄金10年),你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只要往前走就好了。

  从游戏方面,分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一般是有限游戏居多,其在一定的范围内、规则下,你要去完成某个任务,获得一些奖励,然后又去完成什么任务,再获得什么奖励,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最后获得一个“game over”的画面

  另一个是无限游戏,理论上是没有终点的。最有代表性莫过于“俄罗斯方块”。“俄罗斯方块”像极了人生,一开始玩这游戏,你就知道终点是失败。虽理论上讲,俄罗斯方块是个无限游戏,但人的脑力持久度终有慢过程序的那一个零界点,接着就是“游戏结束”,宣告失败。人一生下来,就已经走在了去死亡的路上,但人一般对死亡没什么概念或者感受模糊。死亡的边界,死亡的感受,死亡之后要去干什么,什么时间死亡,都不清楚。因此,人们虽然知道最终的结局,但由于缺乏对死亡的感知,还是热火朝天的活着,都想在这世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大限将至。

  当你知道事情是有限的时候,反而会采取无限的游戏态度对待宽容坦然宏大追求重要的东西;当你知道事情是无限的时候,会采用有限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更在乎当下的细枝末节。所以他们是悖论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有限总会追求无限,所以生命就会被各种有限的执念撕扯,个体、生命也就只剩纠缠与纠结。所以,或弃我执,以无为,向佛道;或寻其大者,以有为,脱小纠缠,入大思量。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四):wiki上的资料

  无限与有限游戏

  卡斯总结了他的观点,“至少有两种游戏:有限与无限。有限的游戏是指那些从体育政治战争的工具性活动,参与者遵守规则,承认边界,宣布赢家输家。无限游戏——只有一种——包括任何真实互动,从触摸到文化,改变规则,玩边界,只为继续游戏而存在。有限游戏参与者寻求权力(power);无限游戏参与者显示自我的力量(strength)。有限游戏是剧本性的,需要观众;无限的是传奇性的,涉及参与者……

  性、历史社会财富宗教、讲故事

  卡斯继续这些概念在人类事务中的所有主要领域。他把他的主题广泛地扩展到几个主要不同学科的智力领域。他把人类的追求描述为传奇性的(现在上演的)或剧本性的(根据某种剧本进行)。这种区别取决于代理决定从事某一种或另一种情况。如果说母爱是一种要求义务,那么就必须遵守一些规则和要实现的目标。这是母性的剧本角色。如果说母爱是一种选择和一种过程,那么它就变成了活生生的传奇。因客观主观的领域和桥梁跨越不同学术传统之间存在差距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五):斯图尔特·布兰德谈《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无数读者都迷上了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开篇:“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这本书让人禁不住一读再读,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我写了一本关于长线思维(long-term thinking)的书,最后的章节中便运用了卡斯的观点。

  与此同时,现在的我们似乎并未严肃对待全球性宗教战争的未来

  卡斯昨晚表示:“战争是终极的有限游戏,宗教是终极的无限游戏。邪恶(evil)确实存在,当无限游戏完全被有限游戏吸收进去时,就出现了邪恶。所有的邪恶都是企图消灭邪恶。”

  卡斯在演讲《作为无限游戏的宗教战争》中提到了自己正在写一本新书书名是“更高的无知:反对信仰的宗教”。

  他认为,信仰是不管以后发生什么都不会改变的东西。而长远的来看,事实是相反的。信仰只是在当下永远不会改变。这种历史终结的思维可能非常残忍举例来说共产主义排除异己的背后,有一个无情的逻辑,即信徒需要非信徒并且永远惦记着他们。

  但他认为,现存的宗教永远无法被充分定义。它们就像一个反向黑洞,不断地产生挑衅。它们是视界式(horizonal)的,驱动着人们思考,而不是被限定(bounded)。

  有限游戏需要空间、时间和心理上的界限。无限游戏参与者更喜欢在视界中游戏,因为视界会在你接近它的时候扩展。

  而且,“无限游戏参与者天生就有能力看出谁将输掉游戏,并渴望改变游戏规则让他们重回游戏”,而不是想要击败对手

  ——Stewart Brand

  来自LongNow Seminar导语译者:余倩。 http://longnow.org/seminars/02005/jan/14/religious-war-in-light-of-the-infinite-game/(内含视频

  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电子前线基金会(EFF)荣誉董事,“全球商业网络”(GBN)、“生态信任组织拯救保护阿拉斯加至洛杉矶雨林的组织)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顾问。《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创始人。“全球电子目录”(The WELL)系统和GBN的创办人之一。GBN图书俱乐部为多家跨国企业探索发展未来策略

  他终生都是生态学家、未来学家。在他眼中,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设计问题。“Stay hungry,stay foolish,”最早的这句话由他说出,他是乔布斯年轻时的偶像,他的观念整整影响一代人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六):译后记:人类迫切需要一个“游戏观”的转换

  1996年,哲学家、宗教研究学者詹姆斯•卡斯(James P. Carse)从服务了三十多年的纽约大学退休,目前居住在纽约和马萨诸塞州,他的个人网站上刊登了他的学术经历作品以及近期博客文章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是卡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他首部译为中文的作品,译者相信中文世界的读者也能慧眼识得这颗珠玉。这本书写于1987年,距离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但像所有人类著作中的经典一样,时间的推移应该只是越发见证了它的生命力。《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就曾提到,“《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情的看法。”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时时会拍案叫好,甚至觉得可以借用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之喻——这是目前为止思考社会、文化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的主题中所有可能写成的图书中写得最好的著作之一。引用某位英语读者的话来说“逐页读过去,每一页都让你不禁发出‘这正是我以前就知道的,却无法用语言讲出来’之感慨”。全书展现的宏阔思考,对人类存在的整体关怀,与一针见血的点评,确实使人叹为观止

  全书篇幅不长,以101个短章连缀而成的形式,让人联想到维特根斯坦,但与维特根斯坦的学院派风格不同,詹姆斯•卡斯的写法平实的,他的文字本身有如基督教的福音书那样言简意赅,又直击人心。也许是因为卡斯的宗教研究学者身份,让他明白,虽然说“道可道,非常道”,但好的“哲学”,并非少数人的智力游戏,而应该是贩夫走卒都能懂并能在人生中实践的“哲学”——就如同基督教的布道一样。

  另外,身为无限游戏者的卡斯,始终强调视域的开放性。在他看来,理论也即一种解释,是有限游戏中的产物,因此是封闭的,也终结了其他可能性,所以这部作品虽是一部广义上的理论作品,却不搭建精巧体系,亦无严密的论证,只是如思绪流动一样,用苏轼的话来说,“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将世界、时间、社会、文化、权力、语言、性、疾病、死亡、战争、自然、机器、宗教、神话,我们在世上所遭遇的重要主题,都通过“两种游戏”这条线索,逐一思考了一遍。

  卡斯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一个观点是: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游戏观”的转换,即从有限的游戏转向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是画地为牢的游戏,旨在以一位参与者的胜利终结比赛。人类社会往往很容易停滞在结束了的有限游戏中,或者被囚禁在有限的游戏中而不自知。像战争、专制、环境污染、对他者的不宽容、对疾病和死亡的极大恐惧等等,都是有限游戏的负面产物。

  对“两种游戏”的这一分疏,犹如当头棒喝,使我们开始看到一些严肃观念的局限性。比如,中国文化中,历来将人生之意义定位在追求那名垂青史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但以“有限游戏”观之,“不朽是有限游戏之矛盾最高例子:它是一种人们无法生存的生活”。那些千古流芳的名字,也即相当于那些伟大的获胜者,虽然在历史中永生,但是,“永生的灵魂只能继续在一个已经写就的角色中继续存在。永生的人无法选择死亡,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选择生存”。无限游戏则像一场众声喧哗的聚会,它避开任何结果,它的目的就是使自身无限保持下去,只有贡献者,而不会有任何使他者沉默的获胜者。无限游戏者不追求所谓永生,他们以必死之躯参加游戏,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但我们总能说‘他们死在合适的时候’(尼采)”。游戏者像一名欢愉的过客,以他的有限生命旅程投入无限游戏中,真可谓“生,吾顺事;没,吾宁也”。

  在书中,虽然卡斯不时征引卢梭、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但他提醒我们,边界清晰的“思想”其实也是有限游戏的衍生物,“我们能够发现形而上学家在思考,却不可能在形而上学家的思考中发现他们。当我们将思想与其思想家分离时,它就是一种抽象,是曾经鲜活的行动的不死阴影”,前人的思想只是一种抛砖引玉式的“邀请”,卡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加入这一无限游戏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才”。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七):游戏秘籍:一秒钟变人生大赢家

  杨绛去世给民众最大的影响,似乎就是疯转了一页被人民日报辟谣的手写体鸡汤。一夜之间,仿佛人人都超凡入了圣、羽化成了仙。

  我就想问问,如果“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那社会主义大家庭还怎么建设?多亏了一篇题为《不要在该约炮的年纪谈修行》的奇文,及时站出来拨乱反正,把三观调回到正常水平。

  别上纲上线,我就是开个玩笑。

  不管事实如何,这事儿至少能说明两点:(1)杨绛在大家眼里,是典型的“人生赢家”形象;(2)大家对“人生赢家”这个头衔,都是望眼欲穿、垂涎三尺的。

  1. 人生游戏全攻略

  要当人生赢家,得先搞清楚人生到底是啥。

  经常听老人说“游戏人生”、“认真你就输了”之类的至理名言。看来游戏是用来描述人生的经典模型。好比数学界的欧几里德,物理界的卢瑟福,化学界的道尔顿,动物界的果蝇,植物界的拟南芥……

  估计王杰大哥他老人家早就参透了这条参一生都参不透的难题。(已经唱起来了有没有?艾玛又暴露年龄了!)

  说来也巧,近日偶得一本关于人生赢家独门修炼心法的宝典。刚想私下独吞,却被一位影响力很大的兄台给叫住了。

  没办法,只能很不情愿地拿出来分享。宝典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A Vision of Life as Play and Possibility),作者詹姆斯·卡斯是一位哲学教授,专治各种人生问题。

  咱也不知道这书花了多少钱,让《失控》和《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这样的大腕都如此评价:“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看法。”

  2. 两种游戏模式

  世界上有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是竞技模式,目的是战胜对手,并取得胜利。比如棋牌、比赛、考试、升职等。

  无限游戏是生存模式,目的是延续下去,且不离不弃。比如健康、爱情、家庭、人生等。

  有限游戏必须要分出个胜负,所以有成王就有败寇。而无限游戏就不一样了,其唯一目标就是把游戏继续下去。

  3. 重读阿Q精神

  要在有限游戏里获得胜利,就必须得到裁判、观众和玩家三方都认可。此话怎讲?就拿高考来说吧,玩家是李雷和韩梅梅等,裁判是阅卷老师,观众是家长同学邻居亲戚朋友,可能还有隔壁老王。

  状元的产生,必须是三者必备。首先是阅卷老师给高分,承认成绩;其次是周围的人知道Ta平时聪敏好学刻苦努力,考了状元是可以想象的事。如果Ta平时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的,别说考状元,连二本线都考不上,那么Ta拿到状元一定会遭到质疑,并且得不到观众的承认。

  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玩家自己。如果玩家不是自愿参加,或者不承认胜负结果,那么胜利者也将不复存在。比如打架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A将B按倒在地,B显然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但A还不依不饶地逼问B“服不服”,这就是在索要最后一个胜利因素。诸葛亮就是这样搞了七次,才把孟获治了个“卑服”。

  阿Q同志深谙此道:在有限游戏里,只要自己不认输,就永远不会输。不输就是赢。

  4. 其实你随时都可以掀桌

  参加有限游戏的玩家,理论上都是自愿选择,只不过玩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绝对自由。

  当城市居民们抱怨雾霾、堵车、地沟油、房价高这类烦恼时,只不过是一时忘记了自己先是要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和好处,甚至想在金钱、美女和权利的游戏中当赢家,然后才主动接受了城市居民的社会契约这套游戏规则。

  贼之所以能吃上肉,是因为接受了“有可能会挨打”的游戏规则。

  其实只要愿意,有限游戏的玩家随时都可以选择离开赛场,只是有太多放不下罢了。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旦自愿退出比赛,瞬间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You can you stand up, no can I shut up.

  杨绛式的人生赢家,如是而已。

  5. 人生就像超级玛丽

  在无限的游戏中,只要留在竞技场就是赢家,一旦退场就是输家。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就像超级玛丽,没有“获胜”的概念,只有被“淘汰”的结局。在人生这个无限游戏里,只有暂时还没有输的玩家,根本不存在什么赢家。

  超级玛丽的游戏目标是不断变化的,要想保持不败,就得不断地吃蘑菇、吃金币,踩蘑菇、踩乌龟,躲子弹、爬旗杆…… 即使是站着不动,时间用完也就会挂了。

  做一次好人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

  上一次自习容易,难的是天天都上自习。

  人生和超级玛丽何其相似。想要留在游戏中,就必须吃喝拉撒,睡觉穿衣、柴米油盐、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只有完成不断刷新的任务列表,才能坚持留在人生这个无限的游戏不被淘汰。

  所谓“把公主从库巴的魔爪里救出”,只是一句骗三岁小孩的空话而已,跟“只要你考上大学,这辈子就不用愁了”是一样一样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

  6. 做人这么难,如何不被坑?

  传销、金融诈骗之类的鬼把戏,坑到的人估计都能绕地球一圈了吧!专家们苦口婆心发明了“庞氏骗局”这个词给大家解释,可总感觉这种解释不够通透、不够一阵见血。

  嘿,那咱不妨查一查《人生赢家修炼宝典》,看看能不能一秒钟获得终身骗术免疫的技能。

  技能1:不要在别人无限游戏的地盘上玩你的有限游戏,会被碾压。

  庞氏骗局里,骗子在玩一个无限游戏。也就是说,只要下线不断发展,游戏继续进行,他就是最大的赢家。而受骗的人们,错就错在把这个游戏当成了有限游戏,傻乎乎地以为只要自己能捞一笔,就是胜者。

  长者的教训没有记心间吧,too young too simple 了吧。

  同理,股市也是一个无限游戏,无论涨跌,只要一直维持下去,就有人能涨跌的弯道中获利。散户们把钱投入股市的那一刻,其实胜负已分。潮涌般的人们,把炒股当成是有限游戏,乐此不疲地想从屡次进出中捞一笔,结果只能是在数次接盘中被概率淹没。

  对不起,传销和炒股的世界里,没有人生赢家,只有接盘侠。

  这个道理,反之亦然。

  技能2:不要天真地把一场有限游戏当成无限游戏去玩,会扯到蛋。

  得失只存在于比赛、牌局、考试、生意这种有限游戏中。把有限游戏里的胜负看得太重,把暂时的得失当成命根子去追逐,就容易忽略只有用心呵护才能保持不出局的无限游戏。动不动就跟人急眼,是很容易一时冲动酿成悲剧,走上不归路的呀!

  断舍离啥的……too 高深,不懂!

  还是咱《人生赢家宝典》接地气:凡是有限游戏,都能洗牌重来;而无限游戏一旦失足,可就永远出局了。把游戏当且只当成游戏,在游戏中尽情去玩,退出之后不再执著。这才是正宗的大乘断舍离。

  最后免费赠送一首人生赢家装逼偈:

  削尖脑袋往上爬,

  分个胜负不算啥;

  谈笑风生到最后,

  才是人生大赢家。

  更多图文并茂的书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郎琐语。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世界就是由各种游戏组成的,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就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丢口袋,捉迷藏;长大后的学校里,则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竞赛,考试,演讲,毕业;进入社会后则是在工作里进行游戏,最有特色的就是金融、股票。当然,我们还一直都在玩各种实际的游戏,如网游,手机游戏,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等等,无数无尽的游戏。这些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将社会理解为一个有限游戏,在它的边界内,又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小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具有时间界限、空间界限、数值界限,参赛者自愿参加,有限游戏具有规则,规则即是游戏。参与者的认同,是确定谁赢得游戏的绝对条件。

  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无时间空间数值界限,无资格而言,谁都可以参与。无限游戏的目的就是阻止游戏结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一直参与下去。

  无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出现有限游戏,但无限游戏无法在有限游戏中进行。有限游戏无论输赢,在无线游戏参与者严重都只是游戏过程中的瞬间。

  有限游戏的目的是取胜,取胜的结果就是获得头衔,而头衔需要获得认可(参与者的认可)才存在。获得头衔之人在头衔的领域是强大的,周围的人应该屈服,收回他们的反对,并遵循头衔的意愿。即权利的获得。我们谈论一个人的权利,就是在谈论这个人在某个封闭领域所完成的事情。权利由游戏的结果决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强大而获胜,而是因为获胜而强大;因为获胜而获得权利,不是因为具有权利而获胜,否则则不是游戏。权利和头衔均是在游戏结束之后,他人认可而授予的,而一旦我们认可这些头衔和权力,即表明在这些头衔和权力的领域内,我们承认自己是失败者。

  没人能独自玩游戏。所以对于战争这个游戏,无法独自进行。一个国家只有找到认同冲突的另一方,才能投入战争,因此,每一方都必然与另一方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在我能有一位敌人之前,我必须说服这个人将我视为敌人。除非首先找到一个会威胁我的生命甚至是要取我性命的人,否则我成不了英雄。一旦开始,战争与英雄行为都披着不得不如此的外衣,但这一外衣经常掩盖着复杂地诡计,敌对双方通过这些诡计进行着勾心斗角。

  对于英雄,大部分人都把它视为一种高尚、正面的形象,从不怀疑它的正义一面。但作为游戏获胜后获得的头衔,必然需要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即敌人的存在才能存在这一游戏,所以他需要发起冲突,创造游戏,否则成不了英雄。这样子想来,英雄这一头衔并不是真正的正义一面。

  爱国者在本质上是好战的,在我们能从爱国者那里获得保护之前,爱国者首先必须创造出敌人来。只有在充满敌意和危险的地方,爱国主义才繁盛不息。因此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与军事或其他国际冲突形式典型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本质上是邪恶的。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时,那些打着爱国主义口号的暴民行为,由此也可以看的清楚了。

  作者通过有限与无限的游戏阐述了很多观点。很多会让你产生惊奇,比如上文提到的战争与英雄,爱国主义本质的好战。比如下文的这些观点。

  对于演员和角色的关系,萧伯纳说过,演戏的本质令我们不是把这个女人看做奥菲利娅(《哈姆雷特》中的角色),而是把奥菲利娅看做这个女人。当演员纯熟到令我们把奥菲利娅看做是这个女人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表演出来的情感,也听不到背诵出来的台词,而是看到和听到一个人真实的感受和言语。生活中老师和母亲的角色也是如此,需要全情投入,情感便会自然流露。

  对真正的旅行者来说真正的旅行没有目的地。旅行者并不是去某个地方,而是时刻发现他们就身处某个地方,而是将我们自身看做永远在路上的人。旅行并不是为了克服距离,而是为了发现距离。并非是距离使旅行变的必要,而是旅行使距离变得可能。

  社会是我们向作为观众的父母证明自己的地方,证明自己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他们眼中的我们。这一关系中所强调的并不是父母眼中的我们,而是我们所认为的父母眼中的我们……

  这本书作者阐述了很多令我惊奇的观点,这些观点打破了我常规的思考方式,拓宽了我思考看待问题的视域。同时这本书,我认为它会随着读者的阅历增加而理解加深,值得常翻的一本书。

  作者用游戏来讲述哲学。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九):新的游戏定义,新的世界游乐场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James Carse对比描述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他说:“无限游戏的规则像活语言的语法,而有限游戏的规则像辩论的规则。在前者中,规则是让对话继续下去的方式;而在后者中,规则是让别人的讲话终结的方式。”仿佛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是一双手的两侧,或一对耳朵的两端。但其实它们并不对等,因为无限游戏是针对有限游戏的观点。

  当他说”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时,他的意思是我们得知道区别,学习无限的观点,认识有限。这和数学中对直线和点的定义很像,两者无法分隔,通过定义彼此的关系来定义彼此的存在。

  两种游戏仅在自愿参与这一点相同,而它们的根本区别是:“有限游戏受外部界定,而无限游戏受内部设定。无限游戏的时间不是世界时间,而是游戏内部所创造的时间。由于每个无限游戏都消除了界限,因此它向参与者展开了一个新的时间视界(horizon)。”因此它们的游戏规则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有限游戏的规则是参与者认同谁能赢的合同条款,那么无限游戏的规则就是参与者认同继续进行游戏的合同条款。”

  紧密关联,彼此对立:“无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出现有限游戏,但无限游戏无法在有限游戏中进行。有限游戏无论输赢,在无限游戏参与者眼中都只是游戏过程中的瞬间。”它们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包含关系,其存在也非理所当然。“有限游戏的矛盾在于,参与者渴望为了自己终结游戏。无限游戏的悖论则是,参与者渴望他人继续。矛盾正是只有他人继续游戏他们才能继续。”

  James Carse在无限游戏的海洋中,圈出无数的有限游戏的小岛。他用二元游戏观演绎世界中的多元论题,像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开辟新的航道。

  自我——“由于无限游戏参与者准备好接受未来的惊奇,因此他们以完全开放的心态进行游戏。这里的开放并非指坦率,而是开放自己的弱点。这并不是暴露自己不变的个性——一如既往的真实自我,而是暴露自己不断的成长——有待成为的动态自我。”

  政治——“正是因为政治在根本上的剧本特性,导致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并不在具体政治议题中站队,或者至少并不严肃对待它们。相反,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冲突中,试图提供一种持续性和开放性的图景,来代替英雄主义式的最后一幕。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至少做到使其他政治参与者的注意力从‘他们觉得必须做某些事情’,转向‘为什么他们觉得必须做某些事情’。”

  社会——“像有限游戏一样,社会也是有数量、空间和时间的界限的。它的公民是精确定义的,它的国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的历史是被顶礼膜拜的。……正是为了社会本身的利益,才鼓励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建立尽可能多数量的奖励,因为被奖励者将是最有可能奋不顾身去保卫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不被其他竞争社会打败的。”

  文化——“文化无边界,在一个文化中,所有人都能成为参与者,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文化是人类的事业,拒绝使自己免于惊讶。生活在这样有力量的图景中,他们便避开权力,喜悦地做着各种拓展边界的游戏。”

  权力——“权力只是有限游戏的特征。……权力的数量有限,力量无法被衡量,因为它是一种开放而非封闭的行为。……有限游戏参与者为了权力(power)而参赛,无限游戏参与者凭借力量(strength)参赛。”

  语言——“语言并不是关于任何事物的,这给了语言一种隐喻地位。隐喻所指的不是存在于天地间的某物,我们永远不会在任何地方找到昼光之国的储君。隐喻的作用不是将我们的目光指向已经在那里的事物,而是将我们的视域转向不在那里的事物,以及实际上不可能在任何地方的事物。隐喻是视界化的,它提醒着我们:有边界的是我们的视域,而非我们所看的对象。”

  性——“性,是全部有限游戏中唯一一个游戏,其获胜者的奖品是被击败的对手。和其他所有头衔一样,性头衔具有醒目的标志。然而,只有在性关系中,人本身才成为他人的财产。……在性爱的复杂谋略中,我们经常见到游戏参与者玩着一个双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双方都既是赢家,也都是输家,彼此都是对方吸引力的一个标记。”

  疾病——“当我痊愈,我回到了我自身,我的自由并不因技能的丧失而减损。这意味着,痊愈并不一定需要把疾病都消灭。我之所以是自由的,并不在于我能克服自己的无力,而在于我能和自己的无能和平相处,与它嬉戏玩闹。治疗指的是治疗疾病,痊愈指的是带着疾病的痊愈。”

  死亡——“有限游戏参与者为永生而战,而无限游戏参与者以凡人之躯游戏。在无限游戏赛局中,参与者之所以选择终有一死,是因为他总是传奇式地进行游戏,即面向开放,面向地平线,面向惊奇,在这之中没有什么能够事先被写就。……在有限游戏中,死亡是一种失败。如果一位参与者的界限失守,那么他就败给了对手,死亡就降临了。有限游戏参与者在另一位参与者的终结举动下死亡。”

  战争——“对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如果在不杀害任何一个人的情况下进行一场战争是可能的话,那么只有在不杀害任何一个人的情况下,才进行战争,也是可能的。……无限游戏参与者的策略是视界式的。他们并不以强权和暴力与假想敌对抗,而是用创造和视域与他们相遇。他们邀请对方成为在路上的人民。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并不以武力相对抗,而是使用笑声、视域、惊讶来与国家交战,使它的边界成为笑谈。”

  自然——“如果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那么我们的命定就仅仅是服从,而完全不是命令。天底下不存在非自然的行动。我们不能做与自然对抗之事,跑出自然之外就更是异想天开。因此,我们认为能够通过对自然的客观观察所避免的愚昧无知,又杀了个回马枪,将我们挑翻在地。我们原以为在自然中所读到的,其实是我们强加给自然的解读。”

  机器——“机器在这样的任务中极大地辅助了操作者,但它也制约了操作者。正如机器可以被认为是工人延长了的手和腿,工人也可以被认为是机器的延伸。所有的机器,特别是非常复杂的机器,都需要操作者将自身置于被提供的特定地点,机械性地工作以适应机器的功能。人为了控制而使用机器,却被机器所控制。”

  宗教——“哥白尼所驱散的并不是神话,而是其他解释。神话在其他地方。为了寻找它,我们并不考察哥白尼作品中的事实,而是寻找他陈述的故事。知识是成功的解释所导致的,但将我们推向前进的思考则是纯粹的故事。”

  神话——“对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并非一定要成为基督徒。实际上,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基督徒,同样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穆斯林、无神论者或者纽约人。所有这些称号只能是有趣的抽象,仅仅是为了博一笑而为之的表演。”

  基于以上的推演,我得到了三条独立的定律:

  “世界的数量是不确定的。”

  “只有意识到边界不过是我们的视域,边界才能被打破,我们所凝视的,是有限的,必定不能打破边界。”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在所有故事中都不是严肃的演员,而是愉悦的诗人。这一故事永远在继续,没有尽头。”

  “世界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James Carse在这里搁笔。

  书籍是有限游戏,而阅读是无限游戏。这不是谜底,它启发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有限与无限游戏》--赢得胜利,边界内玩,为观众表演,掩饰性,严肃的生存之争,权力头衔后世,敌对制-获胜者冲突,重复过往,剧本化,社会-权力的展示,自然-对手-机器,知识解释过去-理论的封闭性/延续为

  《有限与无限游戏》--赢得胜利,边界内玩,为观众表演,掩饰性,严肃的生存之争,权力头衔后世,敌对制-获胜者冲突,重复过往,剧本化,社会-权力的展示,自然-对手-机器,知识解释过去-理论的封闭性/延续为目的,与界限游戏,成为自己,成为母亲,开放心态暴露个性动态自我,玩乐的生存之争,为了力量性,邀请制-贡献者融合,文化无边界,无限继续,文化即奋斗本身,自然-共生-花园,纯粹的故事推动未来-神话,宗教

  ----世界,时间,射虎文化,权力,语言,性,疾病,死亡,战争,自然,机器,宗教,神话

  世界上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

  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

  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第一章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

  第二章 没人能独自玩游戏(社会、文化)

  第三章 我是自己的天才

  第四章 发生在世界中的有限游戏

  第五章 自然是不能言说者的王国

  第六章 我们出于社会原因而控制自然

  第七章 神话激发解释,但不接受任何解释

  ====1

  有限游戏参与者在界限内游戏;无限游戏参与者与界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参与者的认同,是确定谁赢得游戏的绝对必要条件

  世界由比赛的界限精细划分,而世界上的人则以资格分类。

  只有一个人或一支团队可以赢得有限以后洗,但是其他参赛者可以获得排名。(总裁、副总裁或地区经理)

  有限游戏受外部界定,而有限游戏受内部设定。无限游戏的时间不是世界时间,而是游戏内部所创造的时间。由于每个

  无限游戏都消除了界限,因此它向参与者展开了一个新的时间视界。

  无限游戏的规则必须在进行过程中改变,规则的改变是让对话继续下去;

  而有限游戏的规则是让别人的讲话终结。

  理论上,有限游戏的参与者都是自愿参与的,但通常,有限游戏参与者意识不大这种绝对自由:

  虽然成为了律师、骑士表演者或瑜伽修行者后,你不是必须继续承担这些角色,但每个角色都被规则限制并被他人的期望所围绕。

  所以有限游戏所有限制都是自我限制,所有有限游戏都或多或少存在自我遮蔽(自己遮蔽了自己的这种自由)

  演戏的本质令我们不是把这个女人看做奥菲利亚,而是把奥菲利亚看做这个女人。

  在表演过程中,这个女人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在演戏,她从未忘却自己遮蔽了自身来展示这个角色,她选择在这一刻遗忘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奥菲利亚。

  而观众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观众,虽然我们把这个女人看做是奥菲利亚,但我们从未怀疑她并非奥菲利亚。

  我们共同遮蔽她自身。

  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一个人才能进入母亲的角色,但扮演这个角色人,必须以适当的严肃性抽离自己的自由来按这个角色的要求行事

  事实上,有限游戏离不开自我遮蔽。问题是就算只是对自己,我们是否愿意摘下面具,坦陈自己是自愿选择通过一副面具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过着一种人生,而表演着另一种或几种人生,并试图让自己一时的遗忘成真并一直遗忘下去,这个事实我们何时才能去面对呢?

  这在于自我遮蔽是一种矛盾的行为,一种对自由的自愿抽离

  “相信是知道自己相信,而知道自己相信是不相信”(萨特)

  惊奇是一个关键元素。

  惊奇导致有限游戏终止;而它是无限游戏继续的原因。

  所以有限游戏参与者必须表现成为其他人,而不是自己。他们的一切外在表现都必须具有掩饰性。有限游戏参与者的所有举动都必须有欺骗性:声东击西、分散

  注意力,弄虚作假、误导、令人困惑。

  教育引导人走向不断的自我发现,训练引导人走向最终的自我定义

  训练在未来重复已完成的过去,教育则将未完成的过去延续到未来

  人们在有限游戏中赢得的是头衔

  验证头衔并确保它们的永久识别,是社会的一项主要职能。

  有限游戏的生存之争是严肃的,无限游戏的生存之争是玩乐性的。

  有限游戏的矛盾在于,参与者渴望为了自己终结游戏;

  无限游戏的悖论则是,参与者渴望他人继续。

  无限游戏参与者对游戏是否能继续的影响最小时,其表现就最好。正因此,他们以凡人之躯参加游戏。

  有限游戏参与者为了权力而参赛,无限游戏参与者凭借力量参赛。

  权力由游戏的结果决定,一个人并非因为强大而获胜,而是通过获胜变得强大。

  ====2

  社会是权力的展示,它是剧本性的

  文化是无限游戏。文化无边界,在一个文化中,所有人都能成为参与者,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越轨之所被禁止,原因很简单。如果社会成员不遵守社会固有规则,那么规则的数量将会裱花,其中一些规则会被彻底抛弃,这将意味着过去的获胜者不再能保证获得对自己头衔的仪式任何,从而失去权力

  而越轨却是文化的本质;

  社会习俗要求在未来完全地重复过往;

  文化则是将开始于过去,并尚未结束的东西继续下去;

  文化并不将这些作品视为奋斗的产物,而认为是奋斗过程中的瞬间--文化即奋斗本身

  只有通过自主的自我蒙蔽,人们才能相信他们之所以遵守法律,乃因为法律是强制性的。

  我们并不是因为信号灯变了,才通过十字路口;而应该这样说,当信号灯变了时,我们通过十字路口

  社会对抗其内部文化的一个成功方法,是给予艺术家们一块地方,将他们视为财产的生产者,于是便提高了消费艺术的价值。

  很明显,那些大型的艺术收藏,都来自民族主义高涨时期巨富或政府所为。创立初衷并不是保护艺术品免于遭受人们破坏,而是使人民免于接触艺术。

  诗人不融入社会,因为他们严肃对待他们身处的社会。

  爱国主义是意欲通过增强一个社会权力来保护社会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好战的。爱国者首先必须创造出敌人来,只有在边界明确,充满敌意和危险的地方,爱国主义才繁盛不息。

  爱国主义就是意欲将所有其他有限的游戏控制在它的内部,所以它在本质上是邪恶的。

  ====3

  我是自己行动的产物

  触动永远是双向的。触动的反面是推动

  ====4

  如果不分裂出反对自己的另一方,就不能成为一个世界

  有限游戏的目标在于为它们在无时间性赢得头衔,这样也就为自己获得永恒的生命;那么无限游戏的核心在于悖论式地参与到此时中(‘永恒的诞生’)

  ====5

  我们所观察到的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自然在我们的提问下向我们显现出的面貌(海森伯格)

  语言在根源处具有隐喻的特质,因为无论它意图成为什么,它都只是语言,并与它所讲述的事物绝对相异。这意味着,我们能拥有的永远不能是猎取本身,只能是‘猎取’一词。

  ====6

  对自然的两种态度:

  对手--》机器

  共生--》花园(打理花园,是一项视界性的活动)

  机器与花园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机器是由外力驱动的,而花园是自然生长的,其能量来自于它自身

  真正的旅行者没有目的地。旅行者并不是去某个地方,而是时刻发现他们就身处另外的地方;

  旅行并不是为了克服距离,而是为了发现距离

  ====7

  知识是成功的解释所导致的,但将我们推向前进的思考择时纯粹的故事;

  一种文化再强壮,也不可能强壮过它最强壮的神话。

  伟大的故事有这样一个特征:听故事,记住故事,就等于成为故事的叙事者。就好像故事自身在寻找重生的机会,将我们当做它的代理人。

  伟大的故事不能被考察,正如无限的游戏不能有观众一样。

  不可能以我的经验来理解故事,而是会以故事来理解我的经验

  虽然我可以再你的话语中听到纽约,但是我绝无可能听到纽约自己发声。

  这就是为什么在宗教中,聆听远比言说更重要。通道是从听道来的。

  如果说神话激发及时,那么也可以说,解释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神话。

  永远没有结局,它是关于视界的神话。

  基督教神话是最让人困惑的故事。像亚伯拉罕和佛陀的故事一样,它也是极简单的;上帝通过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而聆听我们。这是一个‘倒空’了神性的上帝,他放弃了所有发号施令

  的权威,‘住在我们中间’,他的到来,‘不是要受人的扶侍,乃是要扶侍人’,‘向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

  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在所有故事中都不是严肃的演员,而是愉悦的诗人。这一故事永远在继续,没有尽头。

  ====END

  理论是一种解释,是有限游戏中的产物,因此是封闭的

  前人的思想只是一种抛砖引玉的‘邀请’,卡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加入到这一无限游戏中来,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