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1:03: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时我信主不久,还生活在初信时表面上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景象中,这件事让我觉得这里面水有点深。后来我又去找老牧师,老牧师并没有感到冒犯,倒是说了很多安慰我的话。他从Wheaton College毕业,离Wheaton的宣道会就五分钟车程。后来也遇到很多来自宣道会的同工,在当中没有任何的不愉快。然而话语对人的影响远比做事大,在教导的场合对信息的释放保持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读路易斯的《返璞归真》笔记

  谢谢梓桐送的这本书,谢谢恩惠介绍的路易斯。

  路易斯肯定个很好玩的人,不然不会把这么多宏大的命题讲解的如此简单明了。他总能找到一些生动的例子让你对一些奥秘有非常纯粹的理解。

  给三篇感兴趣的话题概述吧——

  爱

  你喜欢你自己吗?你爱你自己吗?前一个问题有否定的答案,后一个问题否定就少很多。可见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天生“冷漠”,这对他们来说也许不幸,但如消化不良不是罪一样。它既不能剥夺他们学习爱人的机会,也不能免除他们学习爱人的责任。爱的法则:不要浪费时间去想自己是否“爱”这个人,只管去行动,仿佛自己真的“爱”这个人一样。带着一颗爱心去行动,很快就爱上这个人;伤害一个你讨厌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越发讨厌他。

  好的感染

  我们来假装

  附一段随感

  为主发光

  工作半年了,最令我困扰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尤其是应酬的酒桌上,一方面不喜欢喝酒,却又不想扫众人的兴,越喝越纠结;另一方面,性格慢热又爱较真,客套寒暄言不由衷,越说越脸红。情况令人绝望,心里发紧,不得不周末爬山透透气。不是因为我的同事不好,相反是非常好的同事,只是在大学的时候就这样,性格使然。整两天似乎这个问题越发严峻了,我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真的可能会生病。逃避的方法都已经找到了,就是去“两耳不问窗外事”,想把自己关闭一年,不参加任何带酒聚会、让人沉闷的聚会,然后“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是这两天读的书、神的话语和感动、还有和恩惠这次去爬山的经历,(她说我有点“出世”,天哪,我啥时候不知不觉养成了这个“品德”),好像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让我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人点灯,不放在兜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上帝拣选我,让我认识他,他的爱在我里面发酵、燃烧,实在不应在我这里断流,成为一滩不再流动死水,害怕受伤而不去爱。

  世故和圆滑有多少是出于无奈,但我要仍然选择真诚和付出。我不害怕受伤害,因为我的神是我的医治和安慰。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作,象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

  感谢这一路上包容我的室友、同学、朋友和家人,爱你们!

  亲爱的淼淼:

  那天查经的时候,我只是提到很想看这本书却一直没买,没想到你竟快递将这本书送到我手里,让我惊讶又感动不已。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那时候上“圣经与文学”课教授讲的好多东西,那时候对圣经有好多好多质疑,我还记得教授特别慈祥和善,娓娓道来,听他讲课总是会有猛然击中或者醒悟到什么的感觉,真是很幸福。那时候不理解上帝为什么要允许撒旦/恶的存在,不理解为什么给予人类自由意志而不是直接告诉人们去选择善就好了。这次在书里又读到当时的答案,“快乐、金钱、权利、安全本身都是好东西,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利用不正当的手段,采用错误的方式,或贪得无厌。” 恶,只是变坏的善。

  不过对书里写的东西,我也还会有疑惑。书里说,“上帝将人这台机器设计成靠上帝自己来运行,将我们的精神设计成以他为燃料、为食粮,没有别的可以替代。所以,请求上帝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幸福,却不作任何宗教的委身,是绝对行不通的。上帝无法在自身之外给予我们幸福与平安,因为幸福不在他以外,不存在在他以外的幸福。”那么照这么说来,在我认识上帝之前,我所经历的那些幸福是怎么来的呢?是倚靠上帝的吗?还是说那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我现在似乎没有 因为爱上帝而获得巨大的幸福感受。我只是感恩与祷告。

  我也一直觉得,圣经不提倡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抑制了人进步的动力之一。这也算是我耿耿于怀的地方吧,“最根本的罪、最大的恶就是骄傲… 骄傲从根本上是竞争性的,它生性喜欢竞争,而其他的恶,可以说,只是出于偶然才是竞争性的。”我承认骄傲是莫大的罪,“骄傲不以拥有为乐,只以比旁边的人拥有更多为乐”,不过我依旧会坚持竞争是必要的是需要的。

  还有,书里好多话都特别触动我内心。“每次你作选择,你都是你核心的那个部分,即作选择的那个部分发生了些微的改变。纵观整个人生,通过无数次这样的选择,你的一生都在逐渐地将这个核心的东西转变为神圣或邪恶的造物,转变为与上帝、其他造物及自我和谐,或与上帝、其他造物及自我敌对交战的造物。”我想起《大师与玛格丽特》里耶稣亲吻了彼拉多,想起耶稣说懦弱是人性最大的弱点。真正的勇敢与难能可贵是坚持去最小的事情,看似最简单的事情。我知道我没有办法做到,我最常感到的就是自己的脆弱。

  其实早几天就想跟你说新年快乐的,结果一直拖到把这本书看完。谢谢你淼淼,谢谢帮助我进一步认识神,告诉我 我是神宝贵的女儿。我也特别感恩这段时间在教会里学到的东西,接触到的很棒的人。虽然和你认识的时间不长,接触的时间也很短,但我真的实实在在感觉到你待我特别真诚,也非常耐心、善良 也给人满满的信任感的姑娘。我已经结束上海的实习,之后找工作是不是会留在上海,什么时候再回到上海,我自己都非常不确定,让我遗憾的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来继续查经,我也挺想和你多聊一聊的。不管怎样,还是先祝你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希望你平安喜乐,拥有踏实稳定的心境和持久稳当的幸福。

  思旻

  《返璞归真》终于看完了。拖得也够久的。前一半大多是在宿舍看的,后一半大多是在闻馨园楼上的QQ快餐店看的,那个餐厅very peaceful。这篇读后感写于8月5号晚上,早于前一篇。写得不好,但你要是感兴趣,还请你看完O(∩_∩)O~

  【书的基本信息】:

  英文书名:MERE CHRISTIANITY

  【英】C.S.路易斯 著 汪咏梅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版,定价32.00元。252页。有护封,32开。(购于蓝旗营的晨光书店)

  阅读过程中未发现编校错误。

  它语言严谨,思维缜密,很多地方用了比喻来解释一些惯常思维难以想象的道理。看的过程中,我总想分享一些观点,但书中文字太精辟,内容也很系统,我要是摘抄,就几乎摘抄了全书。

  书到最后一章——“超越人格——三位一体教义初阶”,一些地方变得有些难以理解。但我只管理解着往后看,没有回顾。要想将书中观点理解更明白,还是要回顾的。今天我刚看完最后一页,再没翻过前面,所以前面的东西已经模糊了。第一遍往往在惊叹于新观点,第二遍才有能力质疑吧。

  【摘几句前言】:

  “《返璞归真》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因为它谈论的是永恒的话题——上帝、信仰、自我、性、爱、罪、宽恕、救赎、道德律等等,今天读到它时,我们会发现其内容仍然切合时代,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本书曾引发无数人去郑重地思考宇宙、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意义,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生命……”

  其实我很不喜欢别人信口乱用“人性”一词。什么是人性,你知道吗?不要装深沉。

  第四章有难懂的小节,但“时间与超越时间”特别有意思,可以让你对时空有全新的认识,amazing. 你会知道上帝根本不在时间之内,他的生命不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时刻构成。他让时间开始,并线性流动,而他在这之外。你会知道他不是能“预知”你的明天,而是直接看到你的明天。你会知道他怎么能够同时垂听亿万人的祷告,并无所不在,这对于他实在太轻易。如书中所说:“神学家们首先提出有些东西根本不在时间之内,后来哲学家也继承了这种观点,现在科学家们也这样认为。”

  非常推荐这本书。还会再看。

  2014年8月5日夜

  假设摒弃一切习得的夙念去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着某个东西,这个东西指引着宇宙,以一种律的形式在人心中显现,敦促人行善,在人做恶的时候自责不安。宇宙背后的这个东西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事物,它更像一个思想,也就是说,它有意识、有目的、有好恶。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更像一个思想,而不太像我们知道的任何其他的东西,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个其他的东西说到底就是物质,而我们很难想象物质能够指导人。“这个东西创造了宇宙,其目的有一部分不为我们所知,但无论如何它有一部分目的是要创造与自己相像的造物,至少是在具备思想这方面与它想像。当然,这东西不必很像思想,更不必像人。”

  这种新生命不同于我们生物性的生命,生物性的生命来自自然,总是不断地趋向枯竭衰亡,只能通过从自然中不断地汲取空气、水、食物等来维持,它是上帝之中的灵性的生命,自亘古就存在,创造了整个自然宇宙。上帝从未把人作为纯精神的造物,上帝创造物质,以此供养生物性的生命。

  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宇宙起源于物质,物质以某些固定的方式运动,不知目的地偶然产生出生命,然后更偶然地进化出人类这样能思考的生物。颠扑不破的真理背后,没人告诉我们宇宙存在的意义何在?为存在而存在?还是为滋养思想而存在?如果物质是第一位的,那么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有没有意识世界都客观存在,何必经由人类的意识去反映世界?这种无意识的物质是如何指导人类精神的?这个客观存在的世界是什么?是绝对得无法穷尽描述的存在,还是根据人的意识归纳出来的存在?

  也许有人说,追寻意义不过是人的意识在作祟,物质存在即意义。可人既然被赋予了思想,步履不停地对宇宙、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意义的思考与追溯就成为人类共同的宿命。你只需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或自成一系,或追随智者,圆满属于你个人的証悟。或许有一天,你愿与C.S.路易斯同行,自觉到你的孤独和不满足,源于你渴望从一个被造物变成受生物,渴望从短暂的生物性生命过渡到永恒的灵性的生命,你知道这是一条挣扎于迷茫与澄明之间的回乡路,而你将在途中,直至成就崭新的生命,获得完美的幸福。

  不相信巫师可能是知识上的一大进步,当你认为巫师不存在的时候,不对他们处以极刑不是道德上的进步。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房子里没有老鼠,所以不再安置捕鼠夹,你不会因此称这个人很仁慈。——《几点异议》 主观与客观,易懂的比方。

正当的行为指的虽然不是在具体的时刻给每个具体的人带来好处的行为,它指的仍然是给整个人类带来好处的行为,因此,对它我们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这个律真的存在》

  不太同意,人们所知的永远是多不过未知的,有神论者无神论者都很难说自己是明晰的,所以无神论者未必要“竭力”说服自己,他们未必不开阔,他们的否定并非遏制。

这个宇宙看上去非常残酷、极不公正。可是,这个公正与不公正的概念来自何处?一个没有直线概念的人不会说一条线弯曲。我称这个宇宙不公正时,在拿它和什么作比较?如果整场演出从头到尾都很糟糕、毫无意义,我作为这个演出的一部分,为何对它有如此激烈的批评?人落入水中会觉得身湿,因为人非水中生活的动物,鱼就不会。——《两种对立的上帝观》

  人如水作为排异的参照物,感觉这种对完全不公正的说辞只停在口头习惯,而不相信上帝与部分的不公正自然是难存在联系的。

可以说,善是其本身,恶只是变坏的善,先有善的东西存在,然后才可以变坏。——《进攻》

  可能有点更接近已相信者的自我态度,要考虑到听者有心真的很困难,毕竟讲的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确实要去说服他人。

不要被“权威”这个词吓倒。相信权威的意思是,你之所以相信某事,是因为说话者是一个你认为可以信赖的人。我们相信的事情有百分之九十九来自权威。我相信有纽约这个地方。我自己没有见过纽约,也不可能通过抽象的推理证明这个地方一定存在,我之所以相信,是因为有可以信赖的人告诉了我。——《实际的结论》

  依旧是很牵强的对照,但讲者能提出这样的说法却很有趣,可以是在讨论存在与虚无。事实上像近代历史的具体事件或某个具体地点上的某样事物常常并非全因他人所言,而是一种来自自我对照下的判断,我们会相信有纽约的存在,不是因为一两个人同我们讲了,而是因为纽约总可以牵扯到世上的各个组成部分让我们体会到或虚幻或切实的联系感。

我们若意识不到唯有个体的勇敢和无私才能使一个体制有效地发挥作用,所有这一切考虑都只是空想。——《道德三部分》

  很遗憾的是无法不像悲观主义者一样去想这样的想法本就是空想。

人根据外在的行动来评判彼此,上帝则根据人的道德选择来评判人。一个对猫怀有病态的恐惧的精神病患者,出于善意鼓足勇气拎起一只猫,在上帝的眼里,他很可能比一个心理健康、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人更勇敢。——《道德与精神分析》

  赞同!

一个中等程度坏的人知道自己不太好,一个彻头彻尾坏的人认为自己样样都好,这是常识。——《道德与精神分析》

  叫人向善,但例子应该还是不能举到人本身上,好比一个做坏事的人未必不知道做了坏事。

你怎么可能恨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恨这个人本身?但是,几年后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我一辈子都是这样对待他。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不管我可能多么讨厌自己的怯懦、自负、贪婪,我仍然爱我自己,从未勉强过自己。——《宽恕》

  感动!

假定有个人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有关暴行的报道,再假定突然冒出来一件事,暗示他这篇报道可能不太真实,或者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个人的第一感觉是“感谢上帝,原来并没那么可怕”呢?还是感到失望,甚至纯粹为了自己高兴,把敌人尽可能往坏处想,坚持相信第一篇报道?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恐怕只是一个过程的开始,沿着这个过程一直走下去,我们就会变成魔鬼。要知道,从这时起,人就开始希望黑色再黑一点。——《宽恕》

  真相与我们期望的真相。

我应该恨坏人的行为,而不应该恨坏人本身。或者像他们常说的,恨罪,不恨罪人。——《宽恕》

  对事不对人,世界美好的出路。

我们说人们以富有、聪明、漂亮而骄傲,其实不是。他们以比别人更富有、更聪明、更漂亮而骄傲,别人若和他同样富有、聪明、漂亮,他就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大罪》

  骄傲在于富有向贫穷的骄傲同时也造成贫穷对富有的懦弱,以至于贫穷的憎恨导致其渴求骄傲,这便是骄傲最大之恶。对照的去拥有攀比心就会让人着迷上持久的骄傲,骄傲是为空虚一种。

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性冲动也许会促使他们相互竞争,但这只是偶然,他们同样可能爱上不同的女孩。但是一个骄傲的人会夺走你的女孩,这不是因为他想得到她,而是因为他只想证明自己比你强。——《大罪》

  读到这里有点能理解CS路易斯为什么常举出这样的例子,他还是有些过于理所当然过于老实了。全书中有关爱情的例子都提的不太好,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去这样想的人太少,通常一个人想追求某个已同时有爱慕者的女生甚至乎一位已结婚的夫人,都仅仅是因为他是真心的喜爱。

在上帝那里,你遇到一个在各方面都比你无限优越的东西,你若不这样看待上帝,因而相比之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就根本没有认识上帝。——《大罪》

  这里上帝所指的可以是一种追求上的极致,也可是骄傲形成的欲望,最终的虚无。

实际上,老师常常利用孩子的骄傲(他们称之为自尊)让他行为规矩。——《大罪》

  毒害。实际上,骄傲之所以如此与教义背道而驰恰恰是它彻底的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这点需要我们对照着脱离骄傲后的情景来看,既贫穷。

虚荣是一种缺点,但它是幼稚的缺点,甚至(从一种奇怪的角度来说)表现了人的谦卑。——《大罪》

  我们从未缺乏好的教导,我们只是从未接受去做。

当然,主会根治这个罪,但是主不会停留于此。你要求的或许只是这些,但是你一旦把主请入,他就会对你作全面的治疗。——《好人或新人》

  从这里开始CS路易斯口头说举了不恰当的例子却看上去效果不错,很好的解释了之前不解的部分。

魔鬼曾经是大天使,他的天赋远远超过你,就像你的天赋远远超过黑猩猩一样。——《好人或新人》

  败坏无处不在,清醒于天赋。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不幸的人——在一个充满了庸俗的嫉妒和毫无意义的争吵的家庭中长大,深受其害;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患有令人憎恶的性变态;整天为自卑感困扰,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要予以攻击——不要绝望。上帝知道这一切,你是他赐福的不幸的人之一,他知道你努力驾驶的那辆车有多破。继续努力,尽自己所能,将来有一天(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也许要大大提前),他会把那辆车丢进垃圾堆,给你一辆新车。那时,你可能要令我们所有人,尤其是你自己大吃一惊,因为你是在一所艰苦的学校里学会了驾驶。(有些在后的将要在前,有些在前的将要在后。)——《好人或新人》

  信念。感觉是CS路易斯刻意留了这么一段话在全系列末尾,无论这一切是否可信,我们都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以下□后表示我对各章的小结,○后表示我的杂感。

  因为只看了一遍,小结或恐有误,杂感可能会有些胡扯吧。如果你觉得我一直在批评,那只是因为赞同的地方不必要写出来罢了。

  □人性法:人类有一种道德感,虽然具体细节或许不同,但主体则都类似。但人们往往又会违反这种道德感。

  □几点异议:人性法不是本能;人性法不是人为规定,不同文化的道德存在高低之分,而评判标准就是人性法。

  □这个律真实存在:这个律在人心中的显现就是人性法

  □这个律背后的东西:是一个我们无法确知其形态的思想

  ○不同文明的道德主体类似可以由其它原因来解释。

  1、不同人类文明皆以社会的形式存在,这个结构必然产生一种利于社会稳定的契约,这个契约形成道德主体。如果人类不再以集团社会的形式生存,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主体。比如,自私、贪婪、相互杀戮对于单独行动的物种(如老虎)来说是无所谓道不道德的。

  2、人类的文明史仍太短,传统的道德观念影响至今。

  3、不同文化的道德间不一定存在高低,道德以适合社会为最佳,但仍会受到旧道德的制约。或许有一些道德变化可以视为进步(如男女平等),但有一些则未必(如所有生命的绝对平等),有的理想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

  将这种人性法上升到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其实与自然选择和经济市场的运作差不多:不如此(变化)就不存在,所以存在者皆如此(变化)。

  □两种对立的上帝观:上帝是善,但他的造物偏离了正道。“偏离”是以一种绝对的正义为标准衡量的。

  ○这个“正义”仍是第一章论证的“律”。但这个律的基础是不牢靠的。

  ○没有道德评判的二元论是存在的,比如阴阳学说。道德评判说到底需要一个评判者,可以借用量子力学中的概念,事件本身混沌地运行着(可以想象阴阳调和),当我们去观察(赋予事件道德判断)时,我们就得到这个事件在对应善恶表象(以善和恶为两个本征态)下的本征值。不同的道德(力学量)有不同的善恶表象。

  ○这章开始讨论耶稣就是上帝降世。不过篇末“耶稣所说的话倘若出自一个凡人之口,你就不可能称他为伟大的道德导师”的评论不能让人接受。我们究竟是信话还是信人?话语的道德是独立于说话者的道德的。

  □完美的赎罪者:上帝进入人的身体,才能体会到他本性不存在的投降、受苦、顺服、死亡。而因为上帝的完美,他也就能完美地完成投降、受苦、顺服、死亡。他以此帮助我们完成救赎。

  □实际的结论:人类要和耶稣一样才能战胜死亡,获得新的生命。上帝用曲折的方式救赎人类是为了给人类改悔的时间,将来上帝会带领天兵拯救世界。

  □道德三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情况、人与创造他的力量之间的关系。

  □基本德性:谨慎、节制、公正、坚毅。

  ○这几章都是一般道德论述,没什么可多说的。

  ○这章的论证多少和后面的“假装”说有矛盾。

  □性道德:性本身不是不道德的,但现在的性放纵是不道德的。贞洁是重要的。

  ○性道德可谓是传统道德的最大遗留。如今即使承认性是一种基本欲望(其实以前也承认),但还是将其与其它欲望区别对待。或许唯一的不同是,性至少需要两个人(然而一个人的手淫却也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就涉及另一方的态度。但也仅次而已了。如果因此产生不道德,也是其它方面的不道德(暴力、欺骗等)。至于性放纵,则可以归入“适度”的范畴,就和暴饮暴食一样,其危害也基本限于自身。

  ○然而其他形式的诺言也并不一定能得到执行。这不是说不履行诺言也可以,只是不履行诺言自有其惩罚。为了履行已经不存在了的诺言而强行将诺言双方捆绑在一起,难道也是正义吗?至于后面提到的社会理由(保护妇女和使其有男人依靠),我想和男女平等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支持离婚,但不鼓励离婚似乎才是比较正当的作法。

  之后关于妻子“顺服”丈夫的辩解,恐怕也已经不能站住脚了。为什么男方是“头”的说明,是将结果解释成了原因。

  □宽恕:我们若不宽恕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宽恕,在此没有其他路可行。我们可以恨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恨那个人本身,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

  ○要是一种交易一样。或可作为之后的“假装”说的一个导引。

  我们也会恨自己本身,所以有的人自杀、有的人自虐、有的人抑郁。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可以恨别人的理由。我只是想表明还有另一种态度:该恨的恨,不管对象是自己还是别人。这是一种跳出自己的视角。

  □大罪:傲慢是大罪,它导致了其它一切罪。

  ○没什么可说的。

  □爱:不要浪费时间去想自己是否“爱”邻人,只管去行动,仿佛自己真的“爱”邻人似的。然后你就会真的爱邻人。

  ○这其实还是后面“假装”说的一个导引。

  ○认为无法感觉完满有问题是一个可以的前提。所谓的完满可能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类似哥德尔定理。)

  □信:理性时常会受到感性的冲击,“信”让人在此情况下仍然坚持理性曾经接受的东西。

  □三位一体的上帝:上帝是祈祷的对象,上帝是祈祷的动力,上帝是指向目标的途径。

  □时间和超越时间:上帝超乎时间之外,世界所有时刻对他来说都是“现在”。

  ○宇宙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也用了类似的说法。

  □好的感染:上帝的父位格生下子位格,但二者没有先后顺序。他们的联合是第三位格(“圣灵”)。

  ○大概在粒子物理里有类似的理论。

  □固执的玩具兵:上帝要让人类成为自己的儿子。

  □两点注释:为什么上帝不一开始就生许多儿子?解释:不同儿子之间是“多”的关系,为了表示“多”,需要引入时空。人类是一个整体。

  ○然而可以继续发问:

  1、为什么上帝要将造物的人类变成儿子?人类变成儿子后与原本的儿子依旧形成“多”的关系。

  2、接着上一条。如此形成“多”的关系,依旧要引入时空,那为何不一开始就将人类生为儿子?

  3、人类变成儿子后,上帝会不会再造新的造物,然后又将这新造物变成儿子?

  ○从现实道德的角度,有益无害。

  ○可描述的并不一定能实现。参考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