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1 04: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精选10篇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库赫(Michael Kuhar)著作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1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一):大部分人并不吸毒,但大部分上瘾有着类似原理

  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毒瘾或者并不酗酒。但很多人有手机瘾或者甜食瘾。这本书告诉你手机瘾,赌瘾,性瘾,甜食瘾这类与毒瘾的生物学机制相同的。但大部分人不会像对待毒瘾一样对待自己的手机瘾和甜食瘾。因为治疗代价过高,而且其危害并不直接,所以也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如果有更简单的,低成本方法治疗手机瘾和甜食瘾,应该对大部分人的身心健康会有帮助。毕竟我们消耗了太多时间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也有越来越多肥胖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应该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对药物酒精并没有依赖,但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手机瘾或者碳水化合物上瘾。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想了解手机瘾和碳水化合物上瘾的原理和解决办法。从而使自己精神身体更为健康。通过这本书确实可以了解各类成瘾,包括手机和碳水成瘾的原理。比如,碳水化合物可以被称为新可卡因,因为碳水产生信号与可卡因产生的信号都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可卡因发挥作用的大脑回路与食物自然奖赏有关。碳水化合物具有成瘾性是进化的结果,这种欲望可以促使人进食。所以可以说,药物只是利用人类进化出来的促进生存和繁衍的大脑结构

  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治疗药物上瘾的方法。但我没有办法将其使用到解除手机和碳水化合物上瘾上,因为这些治疗方法大都需要心理辅助,或者需要服药。这类治疗通常代价高昂。而我使用手机还没有影响到我的工作生活喜欢吃白米饭面条也没有使我过度肥胖。我只是认为少用点手机,体重轻点身心会更为健康。所以,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但理解成瘾的原理之后,会有一些确实有帮助的方法:

  1. 理解自己的身体。喜欢用手机,喜欢吃甜食并不是自控力不好。更可能只是自己的基因表达为对这类事物容易上瘾。

  2. 原谅自己脆弱。所以不用自责,或者内疚。如果没有沉迷或者过并没有于肥胖,没有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就不用过于在意。自责和内疚这类情绪对戒除各类上瘾没有帮助。

  3. 减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压力是服用核弹药物的诱因。很多人也会用暴饮暴食纾解压力。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

  4. 和身心健康的人在一起,做朋友。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

  5. 不要以为年轻是一种资本。越是年轻越应该注意身心健康。年轻人更容易受药物影响,或者沉迷于游戏。而且年轻人的身心更容易受到损害。他们也有更长的人生道路要走。 年轻时拒绝诱惑,长大后就更不容易成瘾。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二):为什么我们会上瘾?

  即便能够保持远离毒品,我们仍会遭遇各种成瘾问题。学龄孩童要面对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机游戏,国内外的青少年们继大麻之后又开始受到“吹气球”这样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诱惑,而无数的成年人,更是要用尽一生反复与酒精、烟草、赌博等作斗争。

  一些食物也能让我们濒临上瘾。糖让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招架,而有人特别迷恋咖啡,咖啡因也许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这是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和行为改变意识,产生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当它为法律禁止,就沦为了毒品。

  毒品的妖魔形象已经为社会定格,吸毒者也因此在道德上广受指责。可既然人人都可能面临成瘾,那我们与吸毒者有什么区别,是因为我们的自制能力更好,还是因为我们够幸运能躲开?这些导致不同程度上瘾的事物是否能够类比,为什么它们会有魔力让我们迷恋甚至无法自拔?

  尽管很多细节问题仍还在研究,可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很多事实作为世界最著名神经科学家之一,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迈克尔•库赫教授一辈子都在研究大脑,成瘾是他的研究重点。他的著作《为什么我们会上瘾》,主要针对药物造成的成瘾问题,梳理了过去这些年我们对成瘾问题的研究,以及当下的认识

  成瘾:你的大脑出了障碍

  在科学界,对成瘾问题的正式研究至少从20世纪初期就已经展开。多年来,医生和科学家一直试图弄清成瘾的机制。很多顶尖研究机构通过使用复杂实验设备,让成瘾研究变得精细。每年有无数出版物描述领域的新发现,加深我们对成瘾的理解。

  “成瘾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的、复发性的脑部疾病。”这是库赫的总结,他说,成瘾包括吸引、诱惑、强迫和痛苦在内的一系列阶段。像毒品、赌博、上网巧克力都在以相似方式影响大脑。但只有当这种事物控制了这个人的生活,一旦脱离就会产生巨大痛苦,我们才会认为出现了成瘾现象

  从192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开始用动物做成瘾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很多毒品同时也是治病的药物)如何影响动物的生理。在人身上做实验不符合医学伦理,所以科学家把药物注射进动物的身体,通过各种测试,获取了大量基础知识

  成瘾研究在1960年代尤为耀眼。一种名叫“自主给药”的新实验程序诞生,取得成功人们在实验中,让动物自行控制药物的摄入。科学家观察到,小鼠在箱子的药物和生理盐水两个注射操纵杆中,会主动压下药物杠杆。它们按压有多频繁,就显示它们有多偏爱。小鼠们甚至会忽略食物、水、潜在的性伴侣等,反复按压杠杆,直到累得无法继续。

  “在人类和动物大脑中似乎都有一些固有模式会促进成瘾。成瘾具有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生物脆弱性。”研究者据此认为,生物学基础解释了药物使用的广泛性,不该再简单地将成瘾视为道德弱点。人们成瘾,不仅仅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造成的。

  过去的30多年里,科技继续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到大脑内部因为成瘾发生变化。这些脑成像技术,我们可能从医院接触过:无需物理介入,就能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描绘大脑的结构,测量大脑中不同区域的大小变化;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告诉我们不同脑区功能性的活动;再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不但能揭示大脑的活动,甚至能分析出某些脑部化学物质和蛋白质水平

  成瘾性药物是如何影响大脑的?迈克尔•库赫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研究来解释这个过程。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出版于2011年,虽然中文版没有列出参考文献,但就我此前的涉猎来看,它汇总了此前全世界包括《柳叶刀》等医学杂志在内的一些著名学术文献。

  比如,《柳叶刀》2007年曾刊出研究论文显示,大麻对身体的伤害(Physical Harm)和依赖性(Dependence)都不如烟草和酒精,而一些“硬毒品”比如海洛因、可卡因的成瘾作用,从身体伤害到依赖性,的确排在当今世界流行成瘾物质的顶端

  尽管涉及诸多术语,但整体上,库赫仍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读者解释这些年来大脑领域的专业研究。可卡因是怎样作用于大脑的?吗啡又是怎样作用的?酒精、烟草各自又通过什么样的不同途径

  一个关键指标在于“神经递质”。这是人体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已经发现有数十种,著名的比如多巴胺、内啡肽、乙酰胆碱。不同的成瘾性药物,与特定神经递质的活动改变有关。

  过去亿万年,神经递质和我们的大脑协同进化,和平共处。可是,成瘾性药物的介入,影响了神经递质的功能,歪曲了由大脑调解的行为,使得我们几乎不受控制。

  科学家后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药物会长期改变大脑的生物化学成分,而且在人们停止服药后,这种变化依然持续很久。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戒掉毒品或烟草后,又容易复吸。实验室研究发现,药物引起了人体基因表达机制和蛋白质功能的变化。

  有些成瘾性很强的毒品,一旦我们试图强制自己远离,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随着药物的持续使用,我们大脑中的区域被广泛影响。当不再吸食药物,已经改变的大脑出于失衡,就会出现“戒断”症状,甚至会严重到危及生命,迫使我们再去获取毒品。

  库赫在书中,把成瘾和戒断比作是大脑中的一块跷跷板,此消彼长。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旋涡。大脑先是用奖赏让我们顺利陷入,再用痛苦的惩罚来阻止我们爬出。

  什么人会更容易上瘾?

  “为什么是我,医生?为什么我在家族中药物成瘾?为什么我有这么多麻烦?也许我天生就有问题......”库赫说,这样的谈话在药物成瘾者和医生之间很常见。理解人为什么会成为成瘾者,这个问题复杂而重要。

  从媒体报道中,我们常会有疑问,为什么有些演员像张默、尹相杰会在吸毒被抓后,未能成功戒毒,复吸再被抓。外国演员如小罗伯特·唐尼,曾有过严重的吸毒问题。他向法官描述,即使自己知道有麻烦,但仍不能停止吸毒,经历了5年多次反复吸毒、被捕、去戒毒所戒毒,他才终于成功解决问题,。

  一个解释是:有些人很难戒毒,而我们当中也有一些人是幸运的,他们并不容易成瘾,至少对毒品,易感性不高。

  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并不多,库赫介绍了他自己的经历。当一个亲戚死于肺癌时,他决定戒烟。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烟瘾在勾引他。他说,自己戒烟的下半年甚至比前半年更糟糕。为了避免受到别人的影响,他在饭桌上看到人抽烟会刻意避开。大约一年后,他的抽烟渴望减少,大约18个月后,这种渴望消失了。

  虽然觉得自己的成瘾可以治愈,但库赫的观点明确:每个人烟瘾复发的易感性都不一样,每个人因为上瘾的大脑改变程度都不同,许多药物使用者无法避免上瘾是事实。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的乔治·乌尔博士和他的同事做过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他们使用一种名叫“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方法,比较了药物使用者和非药物使用者的基因。他们发现了89个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与记忆形成、受体、神经元相互粘附有关,它们会导致大脑内生化和功能的改变,让人对药物产生依赖。

  在成瘾和一些复杂的疾病中,很多不同的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出现。有数据显示,遗传因素可能起到20—40%的作用。

  研究显示,我们的基因对药物的影响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生物易感性水平都不同,男性女性不同,青少年成年人不同。人们成瘾的可能性既来自遗传因素,也来自环境因素,比如药物的可得性,压力大,情绪问题,都会导致可能成瘾。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大量生理学证据表明,青少年的大脑,特别是额叶区域,还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反应比成人敏感。数据显示,青少年在大约17岁前使用药物,后期药物依赖的可能性会急剧上升。动物实验也证明,处于青春期的老鼠体内的多巴胺神经元(许多药物会影响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对刺激比成年老鼠更敏感。

  我们该如何对付成瘾

  这本书着重讲述了药物成瘾,并没有涉及太多的行为成瘾。对于饮食、赌博、性和网络游戏这样的成瘾,它们虽然有与药物类似、复杂的生理机制,但很多边界模糊

  过去,我们认为上瘾大多和化学物质有关,但现在,研究发现,比如爱吃甜食,暴饮暴食的肥胖者,它们的大脑表现跟吸毒者的情况类似。但相比于药物的成瘾,科学家目前对很多具有成瘾特征的事情仍存争议,并不认为可以把它们视为同类恶魔

  最近一些年的新研究显示,行为上瘾和对某种物质上瘾,虽然在大脑里类似,但也有区别。虽然比如过量摄入糖是有害的,但糖显然不是像尼古丁和酒精那样的毒素。而网瘾,能否被确认为一种大脑障碍,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研究。

  但显然,研究药物成瘾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其他类型的成瘾。库赫说,理解它们及其所做的事,就可以开发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来阻止它们的行为。目前,我们在药物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其他类型的成瘾似乎也能受制于阻止毒品反馈的机制。

  我们已经知道,像压力会提高药品使用的易感性。常见的压力,像专横的老板、不愉快的工作、失序的家庭生活,都导致我们增加药物滥用的可能性。而我们可以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创造积极的生活条件。和药物一样,环境和行为也会改变大脑。

  用一些替代药物来治疗成瘾,已经是常见做法。比如,美沙酮是戒毒所里一种常见的替代药物。这些替代品像成瘾药物一样在身体中发挥作用,但伤害小得多。短时间内使用替代药物,可以减少对毒品的渴望和复吸,并给瘾君子足够时间打破旧有的恶习和行为模式。

  不过,这仍然只是短期治疗方案。库赫说,成瘾康复是一个充满困难挫折的过程,最好的方法仍是预防。看来,我们仍只能远离那些被确认成瘾性和伤害性高的事物。

  编辑发表于新京报书评周刊,此为原文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三):好奇会真的害死猫

  好奇会真的害死猫

  文/米雪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则报道,某留学生因为过量吸食“笑气”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可能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何为“笑气”(1799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了它的麻醉作用,它无色有甜味气体,能使人失去痛感并发笑,因此被称为“笑气”),恐怕大家已经不再陌生。它甚至很可能成为一种新型毒品,其成瘾性已经和某些毒品毫无差别。

  “成瘾是一种必须被正视的、慢性的、复发性的脑部疾病。”成瘾性是毒品的一大特征,而具有成瘾性却未必是毒品,例如酒精、尼古丁、赌博、网络成瘾等。作为世界最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之一,迈克尔•库赫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成瘾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他在《为什么我们会成瘾》中“深刻剖析了成瘾物质到底让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大脑恰巧为接受这些物质做好了准备。”

  书中用了七个章节(第二章到第八章)系统的介绍了成瘾的生理机制,读者通过详细的阅读可以认识到,大脑自身的奖赏机制以及反复使用成瘾性药物使人脑发生的变化。第一章节详细的介绍了成瘾性药物的分类,余下的章节讨论了成瘾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成瘾的治疗方法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我们会成瘾?这主要源于大脑的奖赏系统,在第三章《感觉美妙:大脑自身的奖赏系统》开篇作者就谈到,“如果你的一个行为立即产生了回报或者带来良好的感觉,你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想要重复这种行为……良好的感觉加强(因此,就有了‘强化’的思想)了产生这些感觉的行动。”正常的大脑的化学信号的传递需要经历3R过程——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激活受体、和神经递质移除一系列过程。但是,成瘾性药物扰乱了神经传递,药物不容易被移除,并且作用时间长,大脑本身并没有可以终止成瘾性药物的机制,加之人体代谢过程缓慢,成瘾性药物进入大脑的速度越快,成瘾性就越容易形成。另外,反复使用成瘾性药物,它改变了“化学神经递质和细胞的信号传导,进一步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而改变大脑。”就如同第三章开篇提到的,良好的感觉会使人们不断重复能够产生美好的行为,当人类的大脑已经被“成瘾性药物”挟制以后,建立了某种反射后,就如同实验中不断去触电获得奖励的老鼠一样,不断去重复触电获得食物的动作。

  成瘾就一定会获得美好、快乐或者虚幻的快感吗?答案是未必。吸毒者说他们吸食毒品以后会获得快感,最初也许是这样,但是经过几个月或者是更久,即使吸食不会带来快感,毒品已经打乱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但是瘾君子仍旧会吸食,这主要是成瘾性药物给大脑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位神经精神药理学家乔治-科布指出,“随着药物的持续使用,奖赏系统会出现缺陷,大脑的压力系统将变得敏感……奖赏或良好的感觉会减少,压力反应则变强。”因此,成瘾状态,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强迫或冲动,戒断反应会让人更难以接受。

  人类的祖先使用生物碱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如吗啡和可卡因。瘾君子很可能丧失了一个作为人的基本原则,给社会、财产、人身安全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前文中谈到的“笑气”,因为成瘾,几个留学生花掉百万人民币,明知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却仍然无法做出理智的判断,钱财散去,人成为废人。成瘾的危害如此巨大,吸毒所造成的危害自不必细言。按照人类进化的淘汰机制,成瘾这种行为为何没有被人类进化掉?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大脑中形成了多巴胺系统,这是成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有实验表明,人类离不开多巴胺系统,生来没有多巴胺系统的小动物出生后,不会移动或正常进食并且出生四周左右就会死亡。物种和个体,食物和性都是重要因素,根据达尔文的生存假设,成瘾很可能与饮食、交配这样的基本生存机制相关。

  远离毒品,珍爱健康。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尤其作为易感人群,更要懂得如何规避,毒品的戒断代价高昂,成瘾会带来伤害和痛苦。人生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也不能说谁一定就比谁幸福,坎坷,挫折,失恋,失败都是人生的一道道风景,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毁掉自己的人生。人生好像过独木桥,两边都是诱惑,诱惑下面就是深渊,不要因为一时享乐,让自己成为某种成瘾的牺牲品。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四):大部分内容对我无用,但是某些细小的点对我帮助很大

  本来以为这本书是将更广泛意义上的上瘾,但这本书大部分篇幅讲得都是药物上瘾,而且比较啰嗦。不过从这本书我也收获了很多

  1.“压力导致个体的反应从经过调整的深思熟虑性反应转向情绪驱动的反射性反应”回想了一下从去年到今年第一季度在工作上的确压力比较大,情绪驱动的反射性反应逐渐占据上风,大脑的思维变得迟钝,这些变化我在经历的过程中可能类似温水煮青蛙没有察觉出来。现在回想起来不胜唏嘘,幸好为时未晚。

  2.找到了控制驱动自己日常行为(包括吃饭、游戏、性)的凶手——多巴胺。首先它会驱动我们去做事,有点像给你画个饼。然后,当你吃完饭、做完爱,它都会更多地释放,来奖赏你,让你觉得很爽,这样你就会爱上这些东西,乐此不疲地去做。那些毒品之所以会让人上瘾,就是因为它们利用了多巴胺的奖赏机制,想想我们连撸管都戒不掉,就更不用说毒品了。

  3.不确定的回报对既定行为的强化作用更大,比如赌博,所以会让人上瘾。

  其实,经过自己后面的查询了解,多巴胺除了驱动、奖赏的作用,它还有运动控制(motor control)和唤醒(arousal)等作用,如果多巴胺的运动控制通路上的细胞大量死亡,就会得帕金森病,得了这种病运动控制会出现问题(如手抖)。想来自己从去年下班年开始手抖,不会是因为多巴胺水平低造成的吧?

  觉得多巴胺这个系统还挺好玩的,可以跟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我看完这本书,觉得对自己更加了解了,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问题,觉得很开心,这是后我脑中的多巴胺应该变多了吧。也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多运动,这样可以让增加多巴胺。毕竟多巴胺跟记忆力还有关,感觉自己记忆力越来越差了~~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读后感(五):这的确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如果你的家人对药物上瘾

  压力因素不但会造成很多健康问题,也助长了毒瘾之魔。我们的基因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我们仍然可以逆转这种作用。 本书尤其关注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大脑恰巧为接受这些药物做好了准备。是的,大脑为接受这些药物做好了准备。虽然这种准备是无意的,但大脑的确是这一过程的合谋者! 正如心理学家所发现的以及任何赌徒所熟知的一样,与完全可以预测的回报相比,不确定的回报对既定行为的强化作用更大。 虽然我们以为结果相反,但与定时奖励相比,不定时奖励在塑造寻找行为时具有更大的强化作用。与定期的回报相比,我们似乎更想要不定期的回报。 这个结果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可能想塑造宠物的行为。假如狗哀求着想吃桌上的食物,你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克制自己,但偶尔也会让步,给它一些桌上的食物。虽然你告诉自己,你并不是每次都能给它食物,但还是觉得自己处理得不错。实际上,这样做更难让狗停止哀求的行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与儿童、学生相关的类似情况。这一结果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这是否就是一些人如此顽固地冲动赌博的原因? 如果动物具有先前药物使用的经验,那么压力或单次注射就能刺激其寻求药物。人们使用这种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复发。 成瘾是一种脑部疾病——就像偏头痛或癫痫发作——人们产生的这种认识具有革命性。 如果你的一个行为立即产生回报或带来良好的感觉,你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想要重复这个行为。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这样做。良好的感觉加强(因此,就有了“强化”的思想)了产生这些感觉的行动。 人们在重复使用药物后会出现成瘾症状。这是因为人们长期使用药物改变了化学神经递质和细胞的信号转导,进一步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而改变大脑。 处于低社会地位的特征往往表现为暴力、财务问题、健康状况欠佳、羞耻和失败、自卑和不安全感、焦虑和抑郁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压力源,这类人群的药物使用水平可能更高。 研究结果非常引人关注!占统治地位的猴子大脑中的多巴胺D2受体水平增加,但处于从属地位的猴子的多巴胺D2受体水平却没有变化!显然,社会地位和多巴胺D2受体水平之间存在关系,多巴胺D2受体水平高的猴子社会地位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